口袋妖怪日月幸运香炉:老子与孔子哲学思想之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4:49
老子与孔子哲学思想之比较
——网络05-1  李斌
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创立的宇宙本原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补益,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
老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探索宇宙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吸收了伯阳甫的阴阳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也就是古代人常说的混元气,混元气之中同样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产生出新的物质.”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从天文历法的推移,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是天地运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规律的""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主宰着宇宙万物不失其序地生长变化."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是整个宇宙万物的本源.坚持无神论,把主宰宇宙万物的""提高到哲学的层次,提出以""为范畴的宇宙本原的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老子认为""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东西,是宇宙的本体,又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论述出来的道理.
老子认为""是宇宙根本存在的运动实体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宇宙本体虽然无形,无声,无名,不能为我们的感觉所感知,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所把握.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预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并非纯无","空无",而是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到有的进化思想和辩证思维的认识."谷神不死,是谓玄牡,玄牡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兮,其名存,用之不勤."(《道德经》6)老子所说的谷神可能是阴阳对立的元气,内涵着创生万物始基,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以数字的方式表述了宇宙万物逐渐生成的过程,老子所说的道生一可能是指阴阳二气的统一体,"其上不洁,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在一定条件下分为天地,天地之气均匀调和逐渐生万物."人也是由分化产生出来的".
老子认为""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是宇宙存在的运动实体,也暗宇宙运行的道路和规律,是主客观的统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定形态,是无限宇宙的一个有限的区域,而没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质的同义语,"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孔子关于人如何安身立命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涉及到神人关系,天人关系,人人关系的处理.
,敬鬼神而远之
据《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同斋),,.”(《述而》)”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孔子对关于鬼神的祭祀很慎重,认为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在祭祀时,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参加,决不请别人代理.但孔子与传统宗教信仰不同,他反对对鬼神非理性的盲信.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对于乱智迷信,过分媚神等行为,孔子是批评鄙弃的.《论语八佾》说:孔子祭鬼如鬼在,祭神如神在.”孔子祭祀鬼神时,就好象鬼神真的降临,真的存在一样.孔子对待鬼神,既不是将信仰与理性相互吞没,又不将二者相互隔离,而是以中和的智慧,将二者圆融到一体而保和太和.将信仰和理性统一,以理性来过滤”,”纯化信仰.神道做了一番洁净精微的工作,将宗教大大地人文化了.不是外在地弃绝鬼神,否弃宗教,而是进行内在的转化,把宗教转化为人文,把神性寓于人事,这就是孔子处理人神关系的基本精神.
,人之生命的安立
对人如何安身立命的终极关切,是孔子作为哲人的终生情怀.也正是在这里,孔子为人类开显出一个道德世界,在人的气物生命外挺立出道德生命,价值生命,在物的世界中创造出价值的,人文的世界.这一道德世界是孔子在对的反省,的分辨中开启的.《论语颜渊》记载: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朱熹《四书集注》曰:”(子夏)盖闻之夫子.”可见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应是子夏闻之于孔子.生死寿夭富贵贫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的层面,这种生命的存在形态决定于人之外的力量,是受人之外力量的限定.孔子称这种对生命决定,限定的力量为”,”死生有命乃外在命定,”富贵在天乃外在主宰,表明人的存在的外在性:人的存在完全决定于外在,此外在是人不能参予的,是人无能为力而只能听从的.这里,生命只表现出无意义性,无价值性.孔子称这种世界为的世界.所谓”,乃指功利,功用而言.的世界里,如果说人的存在有目的的话,只能是为存在而存在,为生存而生存,这时人已同于”,毫无存在的意义.不管是天命所决定的人的存在的外在性,还是的世界的功利性,都表现出人生的无根,无价值,无目的,无意义,都不能使人安身立命.孔子由”,开显出一个的世界,从而使人的生命真正得以安立,为人确立起价值之源.《论语里仁》篇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指出,与一般人只知晓的功用性不同,君子明了之应该,应当.严分”“”,实际上是划分开人之存在的两个世界:应然世界和必然世界.人作为,”的存在就处于必然世界中,这时人的存在就完全锁定于因果链条中,人的生命存在即命运就完全地被外在必然决定.”的世界则是应然世界,当然世界,是人的价值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之所为乃基于人之当为,完全承担并自觉履行人之当为,人自身作为目的而存在,人以价值方式存在.因此,的价值世界中,人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真正的安立.
,过仁者的生活
人之实践性是使人安身立命的价值世界,道德世界的最基本特征,离开人之行为,价值世界,道德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价值世界,道德世界同时是人文世界,是人之当为所形成的世界.因此,道德世界的实现,道德生命的获得,就是人的道德践履的问题.
孔子为人类所开辟的实现道德世界的方法,就是的道路.
其一,行仁的目的是成就个人的道德人格,仁道为己.《论语宪问》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道德修养()是为了成就,完成一种个人人格,称为君子”,仁者”,也就是说,”仁者君子表示的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人所追求的,能够实现人的道德价值的人格形态.因此,仁道即个人成德之道,仁学即个人成德之学,行仁就是为了成为君子”,成为仁者”,行仁即可当下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身心上笃实地做工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而归仁”(《论语颜渊》).
其二,行仁道即担负起人的道德责任,仁即道德担当.《论语述而》记: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道是要实现道德,道德本之于形上之天道,极为幽微深远,似乎对人遥不可及,人不可达至.但事实上绝不是这样,行仁道恰恰是我能决定的事,我要行仁道,仁就来了.但在现实中,善恶选择往往将人置于困境之中,使人面临道德抉择的痛苦.有时这种道德抉择的冲突甚至能使人面临生死抉择.而孔子毫不含糊地要求:志士仁人,无求生而以害仁,有杀身而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善恶面前毫无疑问,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生死面前,人都应优先选择义,选择道德,也即选择”,不容任何的折衷和调和.因为道德是人的存在具有意义的唯一理由,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根据,舍此道德,保住此”,只是一生物生命,只是与禽兽无别的一种的存在而已,作为的存在已经没有了.
其三,仁之践履入手处极为平实而普遍,那就是我们每人都有的”.《论语学而》记: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研经室集论仁篇》论证说:此四句乃孔子语.本立而道生一句,又古佚《诗》也.(《论语集释》引)”为对父母之情,”为对兄长之情,孝弟为仁之根本,因此,”根本上是从上说的.
其四,”又是感通”,是由仁之情的自然感润,而将己,人贯通为一体.孔子向子贡讲”,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君子行仁,求诸己”,要求人在尽己之心的同时,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这种的精神,其实质乃是感通”,是本之于人的道德的仁心,自然向外感通,由己而感通(其他),从而将己与人,内与外打通,融为一体.
由上可见,孔子的仁道乃是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目的,是要成就一个道德的世界.它要求人们以无畏的大勇担当起道德责任,以实现自己的道德生命.讲求理性和情感的交融和谐,追求道德化和人文化,是孔子哲学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