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历史上有这个人吗:系辞上第八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0:19
系辞上第八章 系辞上第八章第一节    第七章指明了道义之门是知崇如天、礼卑如地,由此向前就可以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就可以崇德广业,就可以进入道义之门。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自己的智慧高如天,履行实于地呢?从第八章开始,就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的圣字,原是上面左为耳右为口,下面一个王字构成。本意应该是社会上人人口耳相传、赞美不绝、人气最旺的人。引伸为英雄领袖科学家各种顶尖的杰出人物,功德言业有益于天下万世的人物,是天下人的榜样。这些人就是智慧崇高如乾天的人,就是履行人生足踏实地卓有成效的人。这些人是如何崇知、求知、获得智慧的呢?

      第一,这些人能够见天下之颐。
      用什么见呢?见就是发现,用感觉器官,更用聪明勤思的头脑。耳朵听到了别人听而不见的声音,眼睛看见了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鼻子嗅到了别人闻而不知的气味,舌头品到了别人尝而不明的味道,身体皮肤感觉到了外界各种难以言状的剌激信号。圣人对于来自体内外的一切信号信息,都非常敏感,非常有兴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圣人到底见到了什么?     圣人见到了天下之颐。颐本义是下巴。是人言语、饮食、表达亲近的嘴巴、口。天下之颐,就是天下万事万物赖以生存、获得给养的口。口颐成了万事万物存在变化的集中体现。我们研究探讨任何人任何事物,首先要如圣人一样,注意到它获得给养、生存、存在的口。人体中就有最明显最大的头面的七个孔口、二便之口和脐口。更有千千万万的毛孔,气口。每一种生命事物都有其口的特殊性。每一种抽象的事物也都有其产生的口,存在的口,死亡的口,都有从口中发出的复杂信息。深入细致地观察从口里进出的现象,通过深入思考,就会逐渐明白万物得以存活的状态和道理。联系上章道义之门,圣人就是苦苦寻找着万事万物的出入之门、出入之口。户之门,体之口,正是易道之门易道之口的形象说法。颐口很关键很复杂,所以前人解释颐字,除了口字之义、给养之义,还强调了复杂奥秘之义。可以说都被圣人发现了。     第二,为什么有些人发现不了,圣人就能发现呢?因为圣人能够根据获得的天下之颐的信息,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拟字繁体是手旁一个疑字。是对于存疑的事物放在手上把玩,通过手的功夫,也就是劳动实践的功夫,科学研究的功夫,怀疑、辨疑、解疑。是通过模拟、复制再造的功夫来彻底化疑。拟诸其形容。就如同见到了一个人,看见了他的面孔。头脑里立刻就会生出这个人象谁是谁的疑问。就会挖空心思想象头脑里存在的印象,与此人的形状、姿态、面容表情对比,寻找出类似的关键的印象。就会判断出敌我友亲,就会对此人作出一系列猜测、揣度。就会对他象谁是谁作出进一步的认识。拟就是研究模仿考察类比。
    第三,拟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象其物宜。    对于任何一事物的认识,就是达到象其物宜的程度。象就是用类似的事物来形象地说明此事物。例如,第一次在洛川山上看见甘草。第一印象这是羽状叶的植物。和槐树叶相似。第二印象这是生长在沙质石灰质土地上。第三印象这是一种根部色黄、有甘甜味、有燥气的植物。当年神农氏第一次发现甘草时,可能正是这样比拟着,最后给甘草命名定性入药的。现代农民种植甘草时,正是深入研究掌握了甘草的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得以创造最好最适宜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才可以使之丰收药用发挥最大作用的。中医品味甘草,象其物宜,比较鸡内金之黄、脾胃之黄、通过医理深思和医学实践总结出甘草健脾燥湿益气解百毒的药性活人无数。我曾经给一个县医院治疗一月宣布不治的老鼠药中毒者照死后要用的照片时,发现此病仍然可治,就给出了甘草为主的简单处方,结果这个人活过来了。所以象其物宜是一个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个科学实践过程,是一个劳动创造的过程。      综上所述,圣人认识把握事物有一个过程,这就是见、拟、象。      再谈现、拟、象       见什么?见颐口。拟什么?拟形容。象什么?象物宜。
      发现研究利用,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天下和谐、天下文明富裕,这就是最大的象其物宜。
 系辞上第八章第一节提出了一条思想的道路,一种思考研究的方法,这就是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并且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于卦爻象意义的研究和确定中。       结合后面第二节见天下之动的说法,见天下之颐就应该是见到天下事物的静态、常态、正常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状态。在这些静态常态中,必须收集感受其方方面面的信息,特别是感受收集研究其颐口,也就是此事物得以正常新陈代谢存在变化的如口鼻一样的关键器官。比如研究蚕,就必须研究它与桑叶的关系。因为它的颐口、它的生命过程除了天地大条件例如环境中的气温变化等,是依赖桑叶才得以发展变化的。而桑叶纤维多,这种纤维与蚕一生中的发育过程、与蚕丝之间也必然有某种实实在在的联系。如果科学家真正弄清楚了这种联系过程的全部细节,人类就可以拟其形容了,也就是掌握了蚕这种生命的形式和内容,掌握了蚕吐丝的秘密、原理和详细的生化程序,最后,人类就可以象其特宜,创造出制造丝的机器。       古人研究卦的过程中,就应用了见颐口、拟形容和象特宜的方法,就走了这样一条路。      古哲创造了乾卦,对于这样一个六爻纯阳的卦画符号,看来看去,能够看到什么呢?古哲自下而上地数着这个纯阳的卦,想到了阳为白昼、温暖和光明,想到了从冬至后那一天起,白昼一天天增长,一月月增长,经过六个月,就到了夏至日,就到了白昼最长的日子夏至。想到了乾卦初九就是冬至后第一个月里白昼啬的长度,九二就是在第一月增加长度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依次产生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个月白昼增加的长度,依次出现了自下而上六爻所表示的年周期中的六个月里阳气光明温暖和白昼长度的量。这样,抽象的符号就有了形和容,就有了它在年周期中所表示的特殊的时间段落,就有了这一时间段落里万事万物与之相对应的状态。在乾初九那一个月,正在冬至过后最寒冷大寒小寒节时候,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于是就有了潜龙勿用的爻辞。如果这时候休眠的龙都来到地面上,那还不是找死吗,全部会冻死的。动物都知道冬眠,人也应该懂得猫冬的道理,注意在天寒地冻中不可因为过度消耗体力而伤身短命。这样,古哲从乾初九获得了潜龙的事物形式和内容,又从这种拟出的形容中,获得了人不应该在时机不到时就显现身手作事的哲理,再以此类推,就获得了既然一切事物都有其潜伏潜藏时期,那就必须顺乎其情,不可随意打乱破坏它的潜伏期。例如让休眠中的蚕籽变成蚁蚕,那它出来之后又如何解决颐口的食物需要呢?现代养殖业可以在改变小气候的条件下来改变这一过程,似乎能够生产出反季节的肉菜,然而这种作法实际上并未全部模拟自然过程,所以这些肉菜的品质必然会存在问题,必然会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对人类、对于动物和作物自身的性质也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生命如果返回大自然中,就再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了。       古哲看到乾卦的六个阳爻符号,想到了北斗七星斗柄的六个星。称之为天柄。古哲观察着在年周期中北斗七星斗柄的位置变化,获得了这种变化与年周期的关系非常密切,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年复一年,健运不息。这样,古哲就获得了乾卦的形式和内容,就获得了乾卦自强不息的性质。就用这种性质来比喻形容赞美那些锲而不舍的人。             整个易经所有的卦爻辞,都是这样见拟象的过程中研究出来创造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古哲深思熟虑的伟大创造。当一种状态变成了可以拟其形式和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抽象,从中获得事物的类别,获得事物的普遍的道理,就可以用这种哲理来比对研究认识任何同类的事物,正确处理。因为这时候不仅获得了具体的象,还获得了抽象的理即科学规律,在这种规律的指导下,就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能力,创造出适于生存的新事物,增强人类的福利。      古哲看到了坤卦的符号,是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古哲想到了怀孕的母牛,好种性情非常温顺。为什么?它必须保护它的胎儿,与环境相适应。由此出发,又想到了人类的母亲,想到了在冬至严寒时节坚硬的大地,由牝马,母亲、大地的形象,又抽象出厚德载物的卦性。这样,通过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就创造出了坤卦的卦爻辞。      见、拟、象,这是认识事物的三步曲。也是认识卦象符号、创造卦爻象辞的过程。古哲创造了卦画和卦爻辞,就由具体事物进入了抽象道理的境界,就用这种具体而又抽象的普遍道理来作为认识事物的基础,作为作人作事的参考。      现代有许多人太轻视古人的智慧、能力和伟大创造了。我们不能迷信古人,但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古人的发明创造,首先继承并发扬他们获得了的哲学道路、思想道路、科学研究道路,才有可能作出更伟大的创造发明。见拟象就是这样的道路。
系辞上第八章第二节  见 观 行           颐字是下巴,是口腔,是口,引伸为颐养,引伸为事物的单位和个体,引伸为相异的事物。见颐,见颐口,就是发现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就是如对于生物分出门类纲目科属种一样,对于事物进行归类认识。这一过程第一是发现特异性,第二是模拟其形式和内容,作出类别的判断,第三是象其物宜,创造出最能够发挥此事物品性的适宜条件。如人用最适宜的方法养殖。六爻卦中的每一卦、每一爻就表示这种异、颐。前面又强调过,颐是事物静止正常的状态,加上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异性,我们对于见天下之颐就理解深刻了,这样,天下事物的繁杂经过归类,也就简单扼要得多了。经过卦象的模拟和分类更容易分门别类地认识事物的性质了。      光是明确事物静止正常的特殊性还不能够完全认识事物,还有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即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反常状态。古哲因之在第八章第二节探讨了这个问题。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上一节是见天下繁杂的颐口、异类,求拟求象。这一节是见天下之动,又如何对待呢?      第一,天下的事物无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让人们可以见颐,又无不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状态,让人们可以见动。动着的事物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如看魔术变化一样。又如何明白其变化的秘密呢?     第二,观其会通。会,是事物聚集、聚会的状态,是事物在一起、在同一时空相互交会的状态。如人与车在城市交叉路口聚集交会拥挤一样,尽管本来各行其道,现在却在各行其道的过程中碰到了一起,发生了不能顺利通过的状态。发生了争道的现象。发生了必须解决的事故事变。否则,长时间会于此处,就会交通瘫痪。通,是道路通畅的状态,是可以各行其道的状态。当庄稼和杂草同时会于一块土地上,就会相互作用,或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或者争夺阳光和肥水,相互为害。人与人在市场相会,在各种场所相会,也会产生利害关系,会而求利,得利必然受害,会而避害,避害必然会得利,没有会就无所谓利害吉凶了。就可以各行其道了。而各行其道的通畅的过程中,事物又会发生会的必要性、必然性,因为事物都有颐口,需要满足,否则就不可能再继续通畅了,这样看来通也有利害吉凶的不同,如车辆在通畅的道路上行进时油少了、机械故障发生了,受到特殊的天气变化了,遇到意外限制了,又不得不进入会的状态。所以又必然由通转会。
第三,对于会通的变化的不同状态,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处置呢?古哲提出行其典礼。这里的典是经典的典,是典型的典,典范的典,法典的典,礼是礼节、礼法之意。典礼通常都是隆重而有秩序的交会活动,是一种既会又通、既通又会的现象。是一种有法、守法、行法的状态。是一种会而不塞的聚会状态,也是一种通而可会的状态。是一种有法有礼有利的状态。是一种可行的状态。        行其典礼,就是无论事物处于会还是通的状态,必须用典法来规范、约束、衡量,按照利于生利于行的目的来确定一整套完备的行道方案。来正确处理会和通的不同状态。生命事物在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智慧和能力,才得以亿万斯年到如今。人类在其历史过程中,也形成了文明制度、法律法规和各种行动方针,来解决调节通与会的不同状态里的矛盾。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生乐生。所以制定典和礼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典和礼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法宝。行其典礼就是要执行典礼。     在这一节,古哲提出了见动变、观会通、行典礼的哲学道路。指导人们作人作事中减少危害增加利益。     第四,正因为古哲头脑里有见观行的模型。所以在研究卦的过程中,古哲就特别注意到了每一爻的变动。卦中每一爻的变动,都会变成另一卦。这也是见动变。如何通过这种变动来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呢?古哲就根据这种变动中出现的会通现象,就是一卦与另一卦相通相会的的现象,研究其状态,确定了爻辞,作为一种典、礼、法,让人们查询参考。例如,乾卦初九是潜龙勿用,此爻变动后,全卦变成了后卦。这就是见动,见动之后,就必须观察通会的状态,就必须看到乾卦与后卦相会相通,就必须在作事的过程中查阅乾后二卦的初爻爻辞。后卦初六爻辞系于金尼。前面乾卦初九爻辞是勿用,现在讲系于金尼,动用也必须受到限制,如织布机上的线系在尼上,只能随着尼的运动变化而变动,才可以由线变化成布中的一部分。完成其变化、发挥其功能。如果不是这样,线之动无规则无限制,乱动一气,就会乱七八糟乱作一团。人在查阅卦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典法、典型、典范的指导和启示。用这种爻辞来帮助人们判断吉凶,这就是通过爻辞来模仿、仿效真实事变,这就是卦中每一画称爻、每一画下面的辞称爻辞的原因。这就是古哲发明卦利用卦的目的和方法。按照爻辞的启示作人作事,就是行其典礼,就会吉多凶少,化凶为吉。

再议见 观  行

      见动变、观会通、行典礼。来知德讲到人事方面的例子时,举了历史上汤武与民相会的情况。当时,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这种相会的局面,趋势决定了汤武必须高举义旗,顺天应人救其民。只有这样才算得上行典礼,才可以达到通的境界。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反之,如果汤武之君不顾人民死活,不救民于水火,人民必然会为了争取生存权而组织起来,杀掉暴君。这样,人类社会历史的江河也就通畅无阻了。这也是行典礼。由此可见,在古哲心目中,行典礼就是为了通,为了利生乐生,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和平、获得生存权、劳动权和追求文明幸福的权利。典礼不是死的唯一的方式和措施。而是根据具体形势、是针对阻塞力求达到通畅作出的正确决策和行动。是一种历史的选择,明君顺应人民的选择,必然的选择。

       整个自然生命世界处于一种万物并生共荣的会通状态,形成了一种食物链和生态网,形成了一种自然循环永续的状态。人类在原始狩猎、采集的过程中,出现了自然物不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状态,出现了人类破坏了自然生命世界的状态,从而也出现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有灵性,有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养殖生产方式,保护了自然生命世界,也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再向前发展,无限扩大耕种范围和养殖,又掩护破坏了自然生命世界。又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生存危机。这时候,人类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用工业改造并提升农业,用新的设施农业来进行食物生产,减少了人类因生活、生产过多挤占了自然生命世界的地盘,。同时对人类自身的数量也作出了适当的调节。这样又保护了自然生命世界,同时也更好地利用了自然生命世界,达到人与万物共地球,不因人的出现强大而破坏了自然生命世界。


     在自然生命世界里,总会有局部的会而不通的状态。因为天气干旱,鼠类繁殖特别多了,与有限的草原相会,草原会受到破坏,随之食鼠的天敌得到了较多的食物,也繁荣昌盛起来了。当鼠类因天敌而减少的状态下,鼠类的天敌也会减少,这时候,草原的草又长起来了。干旱的周期过去了,雨水来了,草原旺盛的同时,草原上的生命又欣欣向荣,共生共荣了。草太多了,食划动物就会多起来,多到一定程度,又会破坏草原的生机。这时候,食肉动物又来限制食草动物的数量,便利食草动物数量减少,保护了草原生态。这一类链条式的因果关系变化中,存在着一种维持生态平衡的自然机制和法则。这种法则就是自然生命世界里的典礼。
     现在再看看卦象中会通的例子吧。
     就剥卦而言,上卦为艮山,下卦为坤地,可以说是艮山与坤地之会,也可以说是其最上面位的阳爻和下面的五个阴爻相会。在这种会的状态下。处于一阳位置的事物命运如何呢?处于其它各位的阴爻命运又如何呢?古哲以考察了这种相会的局面,正确指出,剥上九的命运是硕里仅存。如深冬仍在树上的硕果,里面有生命的种子。当树叶全部剥落的时候,甚至于树木都冻死的情况下,生命的希望就保存在种子里,硕果中。没有生命之树对于种子全力以赴的奉献,此树就会彻底死亡。这是生命之树与天时地利相会过程中采取的形成的生命智慧。所行的是生的典礼。从下面五阴共剥一阳的状态看,似乎此阳也不能存在了。然而,五阴在向上剥阳的同时,也与其上的阳产生了相反方向的运动。也产生了不再向上剥的趋势,也产生了向上的剥的力不足的状态。特别是全卦又是顺而止的状态,对于下面五爻而言,又有顺势而止的趋势,这种趋势既有利于剥上九,也有利于下面的五爻。因为下面的五爻是纯阴不长,必须依赖上面的一阳才会共生共长。所以针对剥卦六五,古哲作了一个比喻,认为如五条小阴鱼跟随着一条充满活力的大阳鱼前进,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海洋里随水流万里回游。又比喻说如同古代皇宫里的女人和臣众,虽然多,却都受到制度典礼的约束,以帝王为中心、听众帝王为代表的统治意志的安排,形成一个系统和集团。否则,整个系统和状态就会破坏,杀发隋炀帝的人也没有好下场,全天下进入了战乱中。如果顺而知止,处于五位的阴爻也不会受其害,也会吉祥。很显然,这是古哲看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思考了建立秩序制度法规和重要性,使之能够力求保持共生共存共荣的状态,所作出的说教。古哲认为,建立起人人能够理解遵守的法规制度即典礼,就可以达到会而通的状态。否则,就可能激化矛盾,出现如卫兵杀了炀帝的重大后果。

     卦爻辞都是根据会而必须通的原则写出来的。不能通就凶,能通就吉。例如离卦离九五,处于上下二火之中,只有被烧死的份儿了。那就是会而不通。处于前火后火之中,不得脱身,只能是死如弃如的凶象凶果了。

系辞上第八章第三节 

      第八章第一节讲了见颐口,第二节讲了见动变,提出了见拟象和见观行的思路、法则和程序,说明了这是人生作人作事的方法,也是古哲创造易经卦爻辞的方法。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呢?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呢?第三节回答了这个问题。      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有人说开头的言字是虚词,我以为应该当谈论、研究讲,言天下之至颐,就是说谈论、研究天下最繁杂的颐口。而不可恶也,就是不可以产生厌恶。因繁杂而厌恶是人之常情常态,为什么现在谈论研究这些最繁杂的事物的颐口却不厌恶呢?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按照见拟象的方法和程序办事,人心中会越来越明白,对事物的颐口由神秘莫测变得有所认识了,对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由无知变得清楚、变得可以说明甚至于把握了,对事物连续性的变化之象也变得真实可期了。就如农民种庄稼养蚕,知道从播种开始、如此干下去,未来会有什么可期的结果。尽管常常会有意外情况出现,但更多的是常常不出所料。通过见拟象的方法,不但可以种庄稼、养蚕,也可以作其它任何事情而促进成功、可期成功。人能够劳动能够创造,能够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由此通向作人作事的成功,给人生带来无限的乐趣,还有什么可以厌恶的呢/       言天下之至动,就是谈论研究天下最复杂的变动,而不可乱也,就是说不会再产生乱七八糟、乱作一团、无从捉摸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对于神奇莫测的变化,人总觉得玄虚繁乱,眼花缭乱,而如果按照见观行的路线前进,按照见观行的方法进行,对于任何事物第一是见其动变,将之细分,就会如用每秒钟拍照的二十四幅静止的画面来认识事物的变动过程,然后将之慢慢播放、放映,就会出现连续的状态。这样,人们对于全过程的变化就容易清楚明白,不再有如看魔术一样的疑惑,而会进入破解魔术式变动的快乐状态。如果按照观其会通的方法来探讨事物的变化,头脑里就会多一层认识事物变化的程序和方法,就会知道注意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会的状态,就会从这种会的状态寻找通的方法,就会想方设法创造出一种典和礼,也就是应对会而不通的状态所使用的可行的标准化行动方案,执行这种典礼即行动方案,会而不通的状态就会容易变成畅通无阻的状态。如果按照行典礼的方法,作任何事情都作到有法可依,有必成的程序可以遵守,作人作事就可以减少盲目性了,就成了一个永远充满成功希望、永远朝气蓬勃向前进的人了。这样,对于人生的变动还会觉得乱吗?还会有乱的不良后果吗?
    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见变动,观会通,行典礼,这是科学道路,认识道路,走这条路,就会促进人生成功,就不会厌恶,也不会杂乱。简单明白,有秩序,顺理成章,可期可待,必成必至。    拟之而后言,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模拟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然后就有了对于此事物的发言权。    议之而后动,用反复讨论议论的方法,观察清楚事物的聚会状态和通畅状态之间的关系和原因,然后就有了根据这种形势趋势经过集思广益获得的智慧和行动方案,行动起来就容易通向成功。作事特别是作大事,没有众多高明而富有实战经验的参谋共同议定,是难以成功的。    拟议以成其变化。拟就是见拟象中最关键的拟其形式和内容,议就是见观行中最关键的观其所以交会和通畅的状态,在拟和议上下功夫,就是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在制定方案上下功夫,在把握事物的形式和内容、认识事物变动中的聚会现象和通畅现象上下功夫,对于事物的静态和动态都清楚了,就会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促成事物向成功方向变化。    周易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让人们通过对于卦爻象辞的玩味,掌握这种拟议的方法。
系辞上第八章第四节     鸣鹤在阴  拟议作为见拟象和见观行的关键和概括,是一种作事的智慧和能力,是一种研究学习工作的方法,是人生的重要武器。那么如何才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种武器呢?古哲接着通过举了七个结合卦爻辞进行拟议的例子,让学者通过这种举例来明白如何进行拟议。今天看第一个拟议的例子。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富强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而加乎民,行发乎迩而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子曰之前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中孚卦九二的爻辞。这则爻辞是从上卦风、下卦泽这种初夏最适宜孵化时期定名的中孚卦主题出发,根据卦爻象结合自然生命世界里的现象写出来的。既然适宜孵化,必然会孵化出小鸟。亲鸟和小鸟就会发生关系,就会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即亲鸟在看不见的树阴中鸣叫,发出声音信号,呆在巢中的小鸟会敏锐地收听到,会兴奋地翩动翅膀发出响应。鸟类亲子之间这种响应,这种和谐美好默契的配合,如诗如画,妙趣横生,激动人心。古哲于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到了亲鸟好象对小鸟说,孩子我带着好吃的食物回来了,我们就要开始美餐了。那小鸟高兴得跳舞歌唱,好象在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孔夫子看到这则爻辞,不仅看到了鸟儿们在互动。而且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哲理。     第一,孔夫子认为,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君子,所从事的工作是管理国家,服务民众,是当官的人。如同中孚卦中的鸣鹤、天赋使命是养育下一代、服务下一代。这样,将作官的君子和广大民众的官民关系,比喻为鹤与子的关系,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是提示作官的君子肩负的神圣义务和权利。     这种比喻说法有二层,第一层是卦爻象,是从最抽象的卦时卦地卦事出发,写出与之完全符合的卦爻辞,这是一种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第二层是见到官民关系,为了认识官民关系,就从卦爻辞中寻找类似的形式和内容,寻找能够将这种关系处理得最好的例子。结果找到了鸣和在阴其子和之这一条。这也是一种见颐口、拟形容、象特宜。所类比的主体和客体相关十万八千里,却有关系的类同。     第二,孔子不但通过见拟象弄清楚了官民关系如鹤与子的关系。而且还进一步通过见观行来议论、研究探讨这种关系。那只鹤发出的声音是一心为了下一代美好成长的声音,是充满着善意的声音。如果是幼鸟天敌发出的加害的信号,幼鸟会积极响应吗,不会的,会立刻屏住呼吸、声音、立刻逃避躲藏起来的。这样,孔子见到了鸟儿们之间的互动与否,关键在于是不是利生乐生的信号和关系。结合君子和人民的官民关系,官如果发出的是善良的对于人民来说是利生乐生的言论、政策和命令,人民自然乐于服从、响应。反之如果是有害于民生的议论政策和命令,人民自然会反抗拒绝。孔子见到了官民关系中不同的动变,观察到了官民关系中的会而不通的现象和会而通畅的现象。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如何行典礼呢?孔子开出了药方,这就是当官的君子必须慎乎言行。必须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发出善良的言和行。避免发出凶恶的言和行。      第三,孔子不但通过见拟象搞清楚了官民关系,而且通过见观行弄清楚了官民关系的不同变动情况,不仅如此,进一步还对于当官的君子指明了言行如枢机,可以动天地,关系到全局和民生。     枢是门开合转动的轴,掌握得好,开合适宜,利生乐生,如居室的门,天冷时关闭好保温,炎热里打开透风凉。机是可以连发十多支箭的弩上的机关。是现代枪支上的板机。一旦发动、就必然会将箭射出,或者射中敌人,或者误伤朋友。结果影响巨大,大吉或者大凶。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易乱扣板机。孔夫子用此比喻当官的君子说话作事发布命令,一定要慎之又慎。指出了君子的言行是可以影响全局、影响国计民生的、即可以动天地的。     如果有人占卜如何当官。我想孔子借中孚卦九二爻辞所进的这一段话,给出了明确回答。第一,要爱民如子,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出发,这是根本宗旨。第二,必须给与广大群众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发出最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策命令和法规,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真实的利益。第三,对于自己的言行,要经常用善恶的标准来检查约束。特别是扣动权力的枢机时,千万不可以忘乎所以,随心所欲。发出的言行善,会有光荣的后果,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昌盛。否则会带来耻辱,破坏社会秩序和国计民生。        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都是主人,也都是负有社会责任的官君子。因此,每个人的言行都会产生或善或恶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见拟象、学会见观行,学会拟议、力求从自己的身心枢机中发出最美好的言行。
系辞上第八章第五节  同人同心
 
         孔子拟议所选取的卦第一个是中孚卦,是以中孚九五的爻辞为拟议的对象,来讨论君子言行的重要性和善恶区别,来说明言行之前拟议的必要性,来示范拟议的方法。这一节是孔子以同人卦九五爻辞为出发点,来拟议同人共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人,先号淘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先说说同人卦,上卦为乾天之健、下卦为离火之明,是晚春即将进入初夏时期的卦,是春光明媚、天气晴朗、百花齐放的状态。是人世间满怀着希望、春播春耕大忙的宝贵时节。此时,我们中国历朝历代关心农业之本关心农民命运的统治者,都特别强调不可兴兵,不可伤生,不可干扰农业生产,还必须号召鼓励帮助农民抓紧时机,为全年的生计辛勤劳作。如果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了,小的生产单位全家、全体人员也同心协力了,就容易实现丰收的愿望。我想,这就是同人卦最基本的形式和内容。同人卦是一种明而健的状态,是离火向上、乾天之阳向上,二者同时向上的形象和状态,是烈火上部发出兰色火焰的形象和状态。

     同人卦在伏羲卦序中,前面是泽火革卦,是泽水向下、离火向上的卦,是一个运动方向相反的卦,是一个变革动荡的卦,处于不稳定状态。同人九五就是革九五,革九五由于处于不稳定的变革状态,所以忧心如焚,所以有号淘的形象。然而向前发展变化,革上六变成了阳爻,全卦变成了同人卦,上卦与下卦的运动方向相同了,象征着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状态。所以同人九五的爻辞是同人先号淘而后笑。

    孔子以这一爻辞为拟议的出发点,讲君子之道是与人同心之道,讲人生作人作事、创造辉煌都必须团结同人共同奋斗才能成功。孤家寡人是任何事情也干不成的,是没有事业、成功和幸福可言的。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这里点明了君子的四种不同变动状态,既见其颐,更见其动,既拟其形式和内容,又观其会与通,从中寻找君子之道、寻找君子在人生之道上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什么呢?是与民同心,是与民同甘苦、共患难,是有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奋斗。天下大事人生事功,都不是只关系到君子一个人的事情,都是有关全天下人共同命运的事情,必须由全天下人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共同来完成。君子必须有这种同人观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就是君子一生最大的象其特宜,最大的行典礼。缺少这一条同人观念,君子之道就空洞无物了。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就会产生合力,就会产生二人能力和智慧相乘的效果。孔子比喻说,其效果就如同获得了一把可以削铁如泥的最锋利的刀。古代人们知道金属作成的刀是最锋利的,是无坚不摧的,是无所不能斩断的。然而即使这样坚硬的合金钢铁之刀,也没有二人同心的能量大、也没有二人同心的硬度大、也可以在二人同心的状态下,实限断金也就是这把锋利的刀折断。在这里,二人同心,不仅是合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同心,也就是通过同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就会产生我所不能的神奇效果。就说最基本的创造下一代的新生命吧,任何单独的男或女都是绝对办不到的。创造人类文明和幸福,只有同人同心才可以实现。

     同心之行可以断金,同心之言呢?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言语能够打动别人的心灵,那完全是此人的言语与彼人的心思产生了共振共鸣。音乐绘画诗歌的美好艺术语言,表情姿态的语言,智慧的语言、真理的语言,善良的语言,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共振共咆现象。在收听到这种语言的人看来,那是如兰花的气味一样芬芳,沁人心脾、沁人肺腑。

     如果说上一节借中孚卦讲君子言行要慎要心诚,那么,这一节强调的是真正的君子必须必然是有同人的,与别人能够有同心之言和同心之行的。

系辞上第八章第六节 慎术
通过拟议中孚卦九五爻辞,讲清了作人作事要诚心诚意,扬善除恶。通过拟议同人卦九五爻辞,讲清了作人作事必须与别人有同心之言、同心之行。有了这两条还不行,还可能犯错误、发生大过失。还必须掌握一种作人作事避免犯大过失的术。接着,系辞又举了孔子通过大过卦初六爻辞拟议这种术的例子。

      初六,籍用白茅,无咎。子曰:苟若错诸地而可矣。籍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也。

     初六是大过卦的初爻。籍用白茅,无咎是大过卦初六爻辞。大过卦是伏羲卦序中表示夏至的乾卦之后的第二卦。乾卦之后第一卦是后卦,是太阳从向北回归线前进到极点、随之转回头来、向南移动的卦。这种重大的转折影响到年周期的后半年,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后卦上卦为乾天下卦为巽风,所以人说这是天风后卦,是太阳向南行带来引起的如天大的风。接着,由于原来形成的向北行的巨大惯性,也由于太阳继续向南行,后卦就进入了大过卦状态。这时候,新的向南行引起的天风与原先向北行的巨大习惯性引起了冲突,发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力。使太阳引起的天风风向在地球上表现出极大的振动、震荡,震撼。这就是大过卦。又因为大过卦与八卦中的坎卦有形式上结构上中间为阳上下爻为阴的共同点,所以,人们又说,大过卦是大洪水经过,是大漩涡发生。大过卦内卦为巽入,外卦为兑出,出入不定,喜怒无常。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大过卦都是形势动荡的状态。在这种转变动荡的状态中作人作事,最容易发生错误过失,甚至于发生大过失。

     前人将大过卦上五爻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看,是一个与兑卦上阴下阳结构形式相同的大兑卦。上面的一个阴爻为口,下面的四个阳爻为身,是一个特大的兑泽形。也可以说是一个上面开口下面很高的容器。夏至期间,古人常常举行祭祀,所以古人就联想到这是用来祭祀的器皿,或者是陶器、或者是金属器皿,口小身高。这样,大过初六爻就成了垫在这个高高的器皿下面的软物了。这种软物是什么呢?是黄河流域最常见的洁白柔软的茅草。祭祀时,如瓶的器皿内盛满祭品,有酒有食。这在古人看来,是特别隆重的礼节仪式,如果临时发生了祭器倾倒破碎现象,那可是大过失,在祭天求福的过程中,就会给人留下很坏的心理影响。为了防止这种过失,本来稳稳地放在土地上,就可以了,然而古人还不放心,还特别在器皿下面垫了一层茅草。这样万一发生意外器皿倾倒了也不会破碎。等于加了一层保险、加了一层防震。爻辞讲,这样作才无咎,才不会在发生意外之后遭受大损失。

      孔子针对这一则爻辞发议论。第一,苟错诸地可矣。苟字是倘若的意思。倘若稳稳的放在地上也可以了啊。通常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第二,籍之用茅,何咎之有。再籍用白茅来垫底防震、表示敬重其事,更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咎害了。第三,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茅是最平常的野草,在常人眼中是薄小轻贱之物。随手可得,并不值钱。然而用在这里,作用特别重大。不但表示了祭祀人爱物之心、防震之心、更显示出对于这一仪式的真诚敬重之心,对于先祖的真心怀念之情和对于上天显示的变化的真心敬重。如果某人在国家典礼中草率惊慌从事,那还会有好结果吗。第四,慎其术也以往,其无所失也。一个人作人作事往前行,如果能够如祭祀时在器皿下面垫白茅这样慎重,他就无所损失、无所大过失了。     在这里,孔子由籍用白茅无咎引伸出了作人作事的一个大本领大技术。这就是慎术。慎术不是临时装出来作样子的,是一种长期修养的结果。俗语讲,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遇到了大过的形势状态,慎术保存性命的大作用就会显示出来。    从小小的举动中能够看出事关全局的大信号,能够从中获得终生受用不尽的大道理,视之为宝贵的真理,坚持实行。这就是君子的智慧。   有了诚心和同人,又有了这种慎术,就是身怀绝技。言和行就不容易犯大过失了。     将卦爻象卦爻辞上升到哲学高度,上升到作人作事的高度,这就是拟议的智慧。
系辞上第八章第七节   劳谦

人生奋斗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如何才能够存其位呢? 社会是新陈代谢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保住某种来之不易的既得利益、境界和位置,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孔子借谦卦九三爻辞作了拟议。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而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这是谦卦中最重要的唯一一个阳爻谦九三的爻辞。

      谦卦内卦是艮山,外卦是坤土,高山隐藏在深厚的坤土中,就不会受到风雷雨电的冲击,就会受到最好的保护。谦内卦是艮子,外卦是坤母,是小孩子躺在老母亲的怀抱里,获得了最好的保护。这就是谦卦的形象。

     对于谦九三而言,处于谦卦状态中。阳爻阳位好动,如果是个人,象征着是一个勤劳实干的小伙子。此人又处于谦卦环境中,总想到自己的一切都是天地、社会、父母、群众创造的,赐给的,不因为自己能干就趾高气扬。爻辞讲这样的人是劳谦君子。这样的人有终,就是能够笑到最后,善终,最终有一个好结果。又指出,这种状态是吉,预示着此人一路平安,事事吉祥。

      孔子阅读了这一则爻辞后,对于如何才能够存其位的问题进行了拟议。

      第一,劳而不伐。如谦九三一样,辛勤劳动创造,尽管硕果累累,成绩巨大,他只知道享受劳动创造过程的快乐,他只知道成果的取得是自己参与了众人的同心之行取得的,不伐,就是不自夸,不夸夸其谈,不认为一切功劳是自己的,一切成果应该由自己独吞。这种劳而不伐的人,是不是别人就会小看他呢?就会抹杀他的功劳呢?也许暂时会受到轻视或者埋没,然而从长远看,从总体看,这种劳而不伐的人是会受到众人的充分肯定、赞扬、爱护和奖励的。

      第二,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有了大功,却不争功,不去想方设法获得上级的肯定和奖励。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份内之事,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名誉、头衔、奖品,这一切身外之物的获得,宝贵于我如浮云。无论如何,我的劳动成果、我的功劳有益于社会人生,我为此而自豪满足。这是一种如大地一样深厚的品德,负载生养万物而不自夸、不自得。

    第三,语以其功下人者也。这种人说到成就某件事的功劳,总是讲别人的功劳特别大,细数别人的功劳,赞口不绝。自己只是作了一点份内之事,没有扯众人的后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只是提了小小的建议,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人就如同谦卦的形象,明明是一座高山,它却说自己只是这座高山下面的艮石部分,上面是厚厚的黄土,才增加了我的高度。事实上,反过来讲,没有下面的艮石,上面的厚土又如何能高高在上呢?语言中经常流露出其功劳在别人之下的人,就是劳谦君子的特征。

    第四,德言盛,礼言恭。言就是议论谈言,讲到别人、众人的功德,要讲足讲尽,由衷赞美其盛大光辉。谦九三劳而有功有德,就应该得到盛大的赞美和肯定。讲到礼节,就应该作到从心底里发出的敬爱之情表现在礼仪形式上、姿态外貌上,有恭敬、恭谨之态。谦九三自己作到了这一条,不夸劳,不争功,众人也必然讲礼节、讲礼貌,恭敬对待谦九三。

    第五,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为会么谦九三有终、吉。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还能够恭敬从事。致恭,就是追求内心的诚敬与外在的表现恭作到完全一致。既修谦德,又能致恭,这样的人,就必然会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稳如泰山。修德求盛,习礼求恭,本来是人生修养的美好追求,而不是故作形式,故装样子,也不是故意为了保位置。然而不可否认,这样作的结果,却必然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一帆风顺,吉祥如意,善始善终。

   拟而后言,议而后行,孔子所拟议的劳谦君子,给人们提供了言行的榜样。

 系辞上第八章第八节  慎密
人生活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社会中,无论作什么事情,都有利益冲突,都有成败利钝,作为理想的君子,能心诚,能与人同心,能行慎术,能劳谦,就能作成功一切事情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好。孔子根据爻辞不出户庭无咎所获得的启示就是我们在作人作事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节卦内卦是兑泽外卦是坎水,是泽上水上涨过高的状态,是初夏暴雨过多,湖泽泛滥的状态,是一种湖泽进水多出水少没有获得调节控制的状态,也是一种悦而险的状态。必须事先考虑到节制,才有可能避免灾难。节卦的名称就是根据这种状态确定的。主题就是教导人们作事要有节制。


      不出户庭无咎。这是节卦初九爻辞。也许是讲,在湖泽泛滥的时期,小孩子不要随便跑到门外去玩水,年轻人不要到湖泽里去撑船捕鱼,老年要不要贪心到湖泽边去打捞财物,才是安全的。事实上,因为人们不知道节制控制自己,因此而出户庭有咎遇害逢凶遭难的事情年年都有。


     孔子阅读了这一则爻辞后,作了以下拟议。


     第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孔子是这样想的,人的口腔如户庭,唇齿如门户。人的语言,从这个户庭里、穿越这个门户,可以传到许多人的耳朵里和心里。如果将不应该说的话说出去,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混乱。只有那些口牢的人,不应该说的话不乱说的人,才不会无端产生祸乱。在这里,孔子将不出户庭无咎与言不出口无乱可生作了比拟。由之又提出了许多混乱的发生,都是顺着语言这个台阶得以造成的。这与俗语祸从口出的意思是一致的。


     第二,孔子举了三方面的例子。第一个,君不密则失臣。作君王作首脑的人物,如果没有保密意识,在不适当的时间、地点、形势和人群中讲了不应该讲的话,就会造成极大的坏影响,丧失人心。前人举了唐高宗这个君王,对于武则天讲,上官仪让我废掉你。这样,武则天就会报复上官仪,上官仪本来出于维护高宗的利益才建议的,现在得到这个结果,以后还会忠于高宗吗?其它臣子知道这件事后,还再敢跟高宗提合理化建议吗?这样的君王一定会失掉臣子的忠心帮助。现代如果领袖人物将国家的核武器机密、军事机密外泄,那更会造成特大灾难。第二个,臣不密则失身。作领袖人物首脑人物助手的人在古代称为臣。这些人如果没有保密意识,随便乱讲不应该讲的话,也会造成很大危害,招来杀身之祸。例如杨修卖能,提前外泄曹操班师回朝的消息,被杀了头。这是泄露军事机密的大罪,无论曹操如何爱才,也不应该也不会饶恕杨修的。第三个,几事不密则害成。就说高考试题吧,如果保密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或者出了内鬼,提前外泄,那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现代企业讲专利技术,讲保密配方,如果机密外泄,都会造成巨大危害。


     第三,孔子根据以上事例,得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所以说君子慎重保密的意识非常强,措施非常严密,能够作到密不透风。诗仙李白爱喝酒,常常酒醉。因为酒后容易失言失态,说出不应该说的话,作出不应该有的举动,所以唐玄宗不敢重用他,让他在身边工作。给了许多黄金,将他打发出皇宫了。李白的性格和行为写诗可以,作官保密这一条就很难作到,所以玄宗打发他走也算是因材用人,成全了李白。


     能够慎密而不出,是君子的一个优秀品德,是君子的一个修养项目。有些女人和丈夫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后,回到娘家对亲人说了个痛快。结果小事成了大事的母子,最终导致亲戚仇视,夫妻关系破裂。有些人见到了自己不应该见到的事情,乱说一通,结果被杀人灭口。多年前有个民办教师给别的教师讲校长将学校的架子车偷回他家了,结果被开除,尽管不能全怪他,他不知道如何与这种不良行为作斗争,处于劣势,只能在当时因为几事不密得到那个下场。


    慎密是需要经过特殊训练才能够形成的能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尽管光明磊落,可以作到无事不可对人言,言也必须注意时机和对象,才不至于造成大混乱。对于担负国家集体重任掌握重大机密的人而言,没有这个慎密的修养,是一定会坏大事也害自身的。

系辞上第八章第九节 负且乘
上一节讲了保密的重要性,其实人生的许多秘密是保不住的,总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善于观察侦察的人,总会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秘密,了解事物内在的真实变化,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的动机、过程和效果。在人生斗争中,保密和侦密是一次无休止的较量,此较量实际上是有关人生事功、成败、吉凶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在阅读易经解卦六三爻辞后,才将侦察秘密的重要性和方法作了拟议。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次斯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斯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一,孔子发出了感叹和反问。创作易经的古哲是怎么知道一个人会被盗贼盯住、会被偷被抢、被欺骗、被侵犯的呢?原因只能从这个人自身来寻找。他力求从易经中寻找智慧的答案。结果孔子找到了易经解卦六三爻辞。


     第二,解卦深秋时节内卦坎水因秋凉而向上蒸发少了,向下奔流、向内收缩的趋势增强了,同时,外卦、上卦震雷因为天空中的云彩坎水运动不再强烈了就难以碰撞磨擦而发生了,好象向上向外向南逃跑了。也就是说,解卦是内外卦、上下卦坎水与震雷解除关系的卦。是从此后古人发现天空中当年年周期中出现的震雷大作的现象解除了,所以命名为解卦。同时自然界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内部、各种重大因素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始解脱的现象。例如阔叶树的叶子与枝杆解脱。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落。又由于解卦内卦为坎险之性,外卦为震动之性,所以是一个险而动的卦。存在着危险动作、危险因素的变化。在这种形势环境状态中,解六三这个阴爻处于阳位卦爻,就如同一个不善于动的弱小人物、却处于一个险而动的环境和位置上。他会不适应,他会在这种环境和位置上表现出异常,作易的人想到了曾经遇到的负且乘的人。


     第三,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这就是易解卦六三的爻辞。负,就是身上背负着重物,例如古代老百姓出外总是背着很重的铜钱或者食物。乘,就是乘车乘马的乘。是古代有钱有地位的富贵人享受的待遇。这两种人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常态,在古代社会秩序中各行其道,各行其事。通常是很分明的。在盗贼眼中,乘车的富贵人有权有势,保护周密,自己再羡慕,也很难下手。万一下手,还会被捉拿送官府治罪的。而背负重物的老百姓,又是很穷的人,还有的是力气,他们出门在外,身上除了馍布袋,很少有钱的,也不会抢夺到什么的。因此,也不会对这些人特别注意,更不会主动去攻击偷盗。那什么人才会让盗贼上眼上心呢?是负且乘的人。


     负且乘的人,就是这个人既象穷人一样背着重物,又象富人一样乘坐着华丽的马车。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呢?可能是个暴发户,可能是个为富人扛钱袋子的人,看他将重袋子舍不得在车子上放下的样子,一定是个背着宝贵财物的袋子,而且是偶然带着的,初次出门在外的,非常胆怯的。既然是穷人的样子,为什么又会坐在华丽的马车上呢?这样的车子在古代社会是富贵人有权势人的身份、地位和荣耀象征。这两种矛盾对立的现象集于一身,这个人在盗贼心目中,成了一个可以下手的对象。他有钱,却并没有如富贵人一样的稳固权势和地位,对这样的人不偷白不偷。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中那些装满宝贝的车子和押运的官员一行人,就构成了负且乘的形象。就成了梁山英雄夺取奸相蔡京财物的目标。


    致寇至,是负且乘的人发出的信号,导致了盗贼前来抢夺偷盗。


     第四,盗贼的眼睛贼亮,滴溜溜转。具有发现偷盗对象信号和秘密的眼光和智慧。如果用在劳动创造上,用在侦察敌情上,是会培养成为英雄人物的,是会发现科学规律和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相似象和秘密的。对于人生需要保密的事情,特别要防止具有这种眼睛的人。防不住这种眼睛的人,就是保密意识和措施不强不到位的人,就会因丧失机密而损身折命。防止的办法就是自身不具有如负且乘的任何矛盾信息、异常信息、明显滑稽的形象。否则,那就是树立了一个招牌,来吧,偷盗吧。盗贼能不来吗?


      第五,上慢下暴,盗思伐矣。在社会地位高低的关系中,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对上特别傲慢、对下特别暴虐,那这个人的官位就不会稳定。就会在上下级的反对状态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讨伐,就会有人来采取行动、取而代之。这也是一种类似负且乘的现象。是对上对下都官不象官的现象。


     第六,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将财物明显暴露在外,将东西不好好收藏保护,那就是大声发布广告,盗贼们来吧,我这里有可以偷盗的东西。那些打扮得花丽忽俏,抹着口红、穿着超短裙在大街上逢人便强笑的人,分明是妓女一样的人,分明是发出强烈信号,引逗有淫心的男人。


    第七,所有上述各种现象,都是反常的现象,都是类似负且乘的现象,都是泄密在外的现象,都是让居心叵测的人有机可乘的现象。都是发布了广告树立了招牌让盗贼来光顾的现象。


    孔子拟议这一则爻辞,根本目的就要人们不仅在语言上,还必须在行为上注意保密。特别是在人生修养上,成为一个能够保密也能够通过信息提示宇宙秘密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

系辞上第八章小结 
第八章讲了如何阅读理解利用易经的卦爻象和辞进行拟议,以孔子的七则拟议作为典范,帮助人们掌握这种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章一开始提出了见拟象的思路和方法,即见颐口,拟形容,象其物宜。观察任何常态的事物,必须寻找颐口,深入获得有关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头脑里对于其它事物认识的模式相比拟,获得对于此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的认识。然后根据这种较为正确的认识来个象物宜,也就是创造最适合的条件促进此事物的正常变化。


       紧接着又提出了见观行的思路和方法,即见变动,观会通,行典礼。必须注意发现任何变动状态的事物,与常态进行比较,特别要主动观察事物变动过程中处于交会不通的状态和通畅无阻的状态,按照不同的通与会的状态,实行经典的对待措施,促使事物会而不塞,通而能会。


       掌握了见拟象和见观行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对于事物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本章第三节提出了拟议。拟议就是将卦爻象辞和对于实在的事物的认识进行反复联系对比,将前人提高到哲学即普遍真理高度的卦爻象辞与具体事物的状态进行比较,紧密结合,研究实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前途命运。力求从中获得启示,确定正确的行动方案。拟议而后行,人生才会少犯错误。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部人生就是言行二字。对于如何言行,孔子以七则卦爻辞为比拟对象,进行了拟议。


      第一,以鸣鹤在荫,其子和之作比拟。提出了言行必须求和美、避免凶恶的状态。这就需要真诚善良之心。


      第二,以同心如兰,同心断金作比拟。提出了言行与须追求与人同心,深入人心。人生的全部幸福都是建立在与人同心的状态和过程中。


      第三,以藉用白茅无咎作比拟。提出了言行必须充满敬慎之心,慎重对待一切人和事,留有余地,多一层保护和保险,就可以在意外发生后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四,以劳谦君子有终作比拟。提出了言行应该作到谦虚厚成。即劳而不伐,有功而不自得独得。要充分发现理解肯定赞美别人的劳动创造和奉献。


       第五,以乾卦亢龙有悔作比拟。提出了人生不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肆意妄为,信口开河,失位失民。


       第六,以不出户庭无咎作比拟。提出了慎言慎行慎密的观点。不能慎密,会导致杀身之祸,甚至于祸国殃民丧失天下。


       第七,以负且乘作比拟。提出了人生言行的任何有失常态的矛盾信息,都可以导致失密,导致凶险。


       从以上七个方面注意加强修养,形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一个人言行就不容易有较大的损害,作人作事也就容易成功了。
系辞上第八章 小结之二
 

 第八章既提出了见拟象和见观行的进行拟议的方法、道路和程序,又通过孔子结合七则卦爻辞对于人生言行的拟议示范,让我们明白如何进行拟议。

      第一,要进行拟议,必须有见颐口之明。例如研究一个人,必须知道他的口讲出的是什么言论,他的口吃的是什么食物,他的口表现出的是什么情绪。连这些颐口的常态都不明白,那对于这个人还能拟议什么呢?


    见颐口,要求达到什么程序呢?最好要达到拟其形容的境界。例如一个人模仿别人讲话、写字,要达到外在的形式声音、字迹和内在的思想内容、精神气质都很相似,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让别人意识到你的所见的确尖锐深刻、入木三分,真实可信。


       在拟形容的基础上,还必须向前迈进一步,进入象特宜的境界。这就是说,只是了解某事物、某问题还不行,还必须能够在这个基础上促进某事物的正常变化、促进某问题的顺利解决。还必须通过人的智慧和能力、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对于客观事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第二,要进行拟议,还必须有见变化之明。任何事物既处于相对静止的有规律可寻的常态和过程中,又处于绝对变动的似乎没有规律可寻其实是人们还未能了解其规律性的变态和过程中。前者如生命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和过程,后者如生命处于遭受病害和各种危害的状态和过程中的现象。如果养猪的人只知道猪吃什么满足它,正常情况下猪了会成长壮大。然而一旦猪瘟来了,就束手无策了。


    一个人见到了如猪的异常变化,必须引起警惕,必须深入研究。必须达到一个境界。这就是观会通。这种变动发生的同时,与什么因素相会了?这种变动发生的同时,通过了什么道路,必须从这种会与通的过程中寻找原因。例如,古人看见天空中出现慧星了,看见太阳中出现如黑鸟一样的形象了,同时那些年引起了一系列特殊的气象变化,就企图从中寻找到二者相会的规律性。例如古人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老在变动,与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形成一种相应的关系。古人还发现了一年中每天晚上能够看到的星星不同,有二十八个星依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变动,而且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通过。如果在观察时,因为气候变化原因,那一年某个季节看见的那个应该出现的星却很少看见或者模糊了,发生了变化,古人就会联想到地球上当地的气候异常。


      有个产妇在月子里抱着孩子去看望别的病孩子,结果染上的脑炎,孩子发高烧后变成了瘫痪。许多人到医院染上了病。有些人到苹果园子、有些人到野外、有些人闻到某种气味就会发生过敏,过敏现象就必须从这种特殊的通过和交会过程中寻找原因。孩子还小的时候,会到什么人就容易受到影响学习什么人,孩子的变化与其通过和交会的环境和人有关。所以中国才有了择邻处的智慧故事。


    见变动不仅要观通会,还必须在观通会的过程中达到行典礼。也就是说,寻找到一种可以实行的好办法,确保在会与通的情况下有利无害。例如传染病院的工作人员能够确保自身不受感染的措施。


    第三,隔行不隔理。当人们能够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能够见变动、观会通、行典礼的时候,还会进一步,从作各种具体的事情的过程中,寻找更普遍的方法和真理。这些真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隐藏在卦爻辞形象中的方法和真理。前人用这种隐藏在卦爻辞形象中的方法和真理,来帮助探索、来比拟分析具体事物,从中寻找象特宜和行典礼的智慧启示。这就是古人所讲的点卜算卦。这就是一个进行拟议的过程。


        第四,还必须强调,任何拟议,都不能脱离开具体的位。孔子借乾上九爻辞亢龙有悔,讲了乾上九状态是一个贵而无位的位,是一个高而无民的位。是一个如太上皇没有了实权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上,高高在上,完全脱离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全失去了下位贤人帮助辅佐的可能性,这样的人讲话还会起什么作用呢?这样的人发布命令还会受到拥护吗、能够成功吗?孔子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并不是讲不要外人关心国家大事,而是讲,人生的位和自己的言与行关系非常密切。只有在其位,才可以全面深刻认识位的特殊性,作出最恰当的言和行。外人没有见拟象和见观行的本领,永远不会讲出合位的言语和政策计划来。由外行变成内行,是占卜解卦人的理想境界,然而从根本上讲,又是不可能的。一个解卦人只有既精通哲学又精通许多门具体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才有可能对于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事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位的合情合理的说辞,帮助别人参考。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面讲孔子所举七个卦例时,我漏掉了亢龙有悔这一条。今天在这里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