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姜子牙吗:甲午战争史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9:13
第 二 章 甲午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 丰岛海战


五 操江被掳和高升之沉

 

当济远、广乙正同日本三舰激战之际,高升和操江先后驶近作战海域。上午九点一刻,高升突被日舰拦住,强迫停驶。操江管带参将王永发见状,知情况有异,立即转舵西驶。


“操江”舰

操江是北洋舰队的运输舰,装载武器饷银由塘沽出发,经烟台、威海卫开往牙山。二十四日晨三时,操江由烟台驶往威海。是日下午二时,操江离开威海港。起航前,丁汝昌曾将文书等件交王永发带至牙山。将驶近丰岛时,正好与由塘沽起航的高升号不期而逢,于是二船遂同行。

王永发,浙江镇海人,生于一八四三年。船生出身。青年时在英国军舰上当水手,继升为水手头。后来转入清朝水师,在兵船上任职。积功擢参将,委带操江运船。操江本是一艘木质旧式炮船,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造,舰龄已逾二十年,实际航速只有八节,虽装备五门旧炮,但火力甚弱,难以任战,所以改为运输舰使用。舰上执事的官兵,管带王永发以下共有八十二人。注1此外,天津电报局的丹麦藉洋匠弥伦斯也在船,系奉派去汉城接管该地的中国电报局的。操江运船起航东驶时,时局已相当紧张,而清朝当局仍让其只轮出洋,且无军舰保护,实乃一种冒险。

操江西驶约一小时,忽见济远舰由一海岛后傍岸驶出,向西北而行。十一点三十分,济远驶近操江,并超出操江船头驶过,此时两舰相距仅八百公尺。“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注2半小时后,日舰吉野尾随济远舰航向而来,以全速疾驰,与操江距二千五百公尺处或相并位置。此时,操江急将龙旗降下,以表示无战意。坪井航三的主要目的是对付济远,认为击毁或俘获济远后再来处置操江,为时尚不为晚,因此暂不理会操江,继续尾击济远。


日舰“秋津洲”

在吉野追击济远的同时,秋津洲也在后循其航迹前驶。下午一点五十分,秋津洲逼近操江,挂出“停驶”信号,并放空炮一响。操江不应,继续西驶。秋津洲追至距操江四千公尺时,发出十二公分口径炮弹一发以示警告。王永发见情况紧急,慌乱间六神无主,准备自尽,被弥伦斯劝住。王永发便在樯头悬挂白旗,又在大樯上加挂日本国旗,表示投降。又采纳了弥伦斯的建议,将所带重要文书及密电本当即投炉中焚毁,以免泄露军情。还准备将船上所装二十万两饷银投到海中,以免为敌所得,但仓促间未及施行。

约在下午两点十分,秋津洲放下一只舢板,装有日本海军官兵及管轮等共二十八人,俱持枪械,登上操江。到船后,即将操江船上所有人员拘禁于后舱,由日兵持枪看守。日兵遍船搜求文书,但无所得。于是,将王永发拘上秋津洲,其他人员仍关在操江后舱。随后,秋津洲起锚南驶,操江随行。途中与旗舰吉野相遇,立即以信号报告:“敌舰降服,其舰长在我舰。”又报告说:“据操江舰长称,清舰在大同江,扬威在仁川,镇海在牙山”。于是,坪井航三下令将操江带至群山湾与本队相会合。


被俘的“操江”舰官兵到达日本

七月二十八日早晨六时,所有操江船上八十三人,都由日舰八重山押送到佐世保港。是日“午后二点钟上岸,上岸之时极备凌辱。”船近码头即放气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其监即在码头相近地方,将所拘之人分作二排并行,使之游行各街,游毕方收入监,以示凌辱。”注3在这被拘禁的八十三人当中,除弥伦斯在八月五日被释放外,其余的八十二名清军官兵,包括管带王永发,大副孙茂盛,二副徐起凤、三副王生才、大车石德行、二车包振瑞、三车鲍忠林、管事方长春、师爷三人及士兵七十一人,皆关押到一八九五年八月始遣返回国。注4

由干操江被掳,船内二十万两饷银,以及大炮二十门、步枪三千支和大量弹药,全部为敌人所得。

操江被掳和高升被截,是发生在同样情况下,而且是同一时间里的事。操江管带王永发等甘愿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忍受敌人的凌辱,而高升号上的爱国官兵却宁死不屈,几乎是手无寸铁地同敌人搏战,用鲜血谱写出一曲英雄壮歌。

高升于二十三日早晨从塘沽出口时,装有北塘防军官兵一千一百一十六人,还有行营炮十四门及枪枝、弹药等件。通永练军左营营官骆佩德、义胜前营营官吴炳文随船而行。统带官则为仁字军营务处帮办高善继。

高善继,宇次浦,江西彭泽县人。曾署弋阳县训导。中戊子科本省举人,保举五品衔知县。一八九四年春,高善继看到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男儿挺身卫国之时,便去天津见李鸿章,自请投笔从戎,为国效命。因话不投机,愤然辞去,转投直隶通永镇总兵吴育仁幕下,留为仁字军营务处帮办。及至李鸿章决定增援牙山,吴育仁特遣翼长记名提督江自康带队前往。高善继认为,为国报效之时已到,便慷慨陈辞,请赴前敌。吴育仁为之感动,命他与江自康带队同往。江自康乘爱仁号于二十日下午先行出口,高善继乘高升号于二十三日早晨始起碇离港。

二十五日上午八时半,高升驶近丰岛时,忽然发现济远舰全速西驶,但起初却误认为是日本军舰。因为济远“挂有日本旗,其上还有一面白旗招展”,经过高升号时“把旗降落一次,又升上去,以表示敬意”。据当时乘坐高升号的德国退役军官汉纳根说:当他先在航行中看到日本军舰时,“心中有些不安,但到现在看见这只日本船驶过我们的船时,以旗来向我们行敬礼,我们对于他们和平的意旨感到安慰”。注5高升船长高惠悌也加以证实:“我们将近丰岛的时候,掠过一艘军舰,它悬挂日本海军旗,旗上再挂一面白旗—这只船后来证明为中国战舰济远号。”注6他们都把济远当作日本军舰,而且产生了麻痹思想。船长高惠悌和大副田泼林等“坚信该船为英国船,又挂英国旗,足以保护它免受一切敌对行动”。注7


日舰“浪速”

因此,决定仍按原航线徐徐前进。九时,高升号从日舰浪速右舷通过。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注视高升驶过,断定船内必装有中国军队。九点一刻,浪速挂出信号:“下锚停驶!”九点半,高惠悌在日舰的武力威胁下屈服,将船停下来。浪速又挂出第二次信号:“原地不动,否则承担一切后果!”“此时,吉野、秋津洲、浪速三只日本船都向前移动,似乎要互相以信号取得联系,因为他们看见一只显系悬挂英国旗的中国运输船后,不知怎么办好”。注8高惠悌见此情形,以为日舰发现为英国船,已决定放弃敌对行动,使用信号询问:“我是否可以前进?”其实,这纯系误解。日本旗舰吉野命令秋津洲、浪速归队的原因,是要重新分配任务,令浪速专门监视高升,由吉野、秋津洲追击济远和操江。

浪速发信号请示对高升的处置办法。吉野回答:“将商船带赴总队,向司令长官报告!”于是,浪速第三次依然用“停止不动”的信号命令高升。并掉转头来,驶到距高升约四百公尺的海面上停下,将舰上所有的二十一门大炮都露出来,用右舷炮对准高升船身。

十点左右,浪速放下一只小艇,向高升开来。小艇靠高升后,有几名带有来福枪和佩刀的海军军官登船,为首的是人见善五郎海军大尉。人见善五郎等来到高惠悌的房间,要求检查商船的执照。高惠悌出示执照,并提请登船的日本军官注意高升是英国商船。人见善五郎不于理睬,向高惠悌提出:“高升要跟浪速去。同意吗?

高惠悌竟回答说:“如果命令跟着走,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抗议下服从.”注9对日本的武力威胁完全屈服。这更加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并为其提供了有利机会,使其阴谋得以实现。注10这样人见善五郎等便带着满意的答复离开高升而回到浪速。当人见善五郎等日本海军军官登船检查时,船上的中国官兵始终怀着高度的警惕。仁字军营务处帮办高善继感到事情危急,对大家说:“我辈同舟共命,不可为日兵辱!”这时,忽见日舰挂出第四次信号:“立刻斩断绳缆,或者起锚,随我前进!”高惠悌准备服从浪速的命令。顿时,许多将士攘臂而起,全船骚动。高善继冲向船长,拔刀瞋目曰:“敢有降日本者,当污我刀!”大家齐声响应,一船鼎沸。因言语不通,由汉纳根翻译,将全体官兵的决心通知船长:“宁愿死,决不服从日本人的命令!”高惠悌试图说服清军将士对敌降服,于是同高善继展开了一场辩沦:

船长:“抵抗是无用的,因为一颗炮弹能在短时间内使船沉没。”

帮带;“我们宁死不当俘虏!”。

船长:“请再考虑,投降实为上策。”

帮带:“除非日本人同意退回大沽口,否则拼死一战,决不投降!”

船长:“倘使你们决计要打,外国船员必须离船。”


电影《甲午风云》相关镜头

清军官兵见高惠悌不肯合作,便把他看管起来,并看守了船上的所有吊艇,不准任何人离船,高惠悌要求发信号请浪速再派小艇来,以便传知船上所发生的情况。人见善五郎等日本军官又靠近高升轮。汉纳根到跳板上对日军军官说:“船长已失去自由,不能服从你们的命令,船上的兵士不许他这样做。军官与士兵坚持让他们回原出发的海口去。”高惠悌说:“带信给舰长,说华人拒绝高升船当作俘虏,坚持退回大沽口。”还指出:高升是一艘英国船,并且离开中国海港时尚未宣战,“考虑到我们出发尚在和平时期,即使已宣战,这也是个公平合理的要求。”人见善五郎答以模棱之词,驾艇回舰。注11


东乡平八郎

这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钟,交涉历时三个小时。在这场交涉中,中国官兵不怕威胁,宁死不屈,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迫降企图。东乡平八郎决定要下毒手。于是,浪速又挂出第五次信号:“欧洲人立刻离船!”将土们看出了敌人的毒计,“慷慨忠愤,死志益坚,不许西人放舵尾之小船”。注12于是,高惠悌用信号回答:“不准我们离船,请再派一小船来。”浪速答复:“不能再派小船。”并在樯头挂出红旗。这显然是一个表示危险的警告。而高惠悌竟俯首听命,坐等高升被击。


下沉中的“高升”轮

与此同时,浪速向前开动,并绕巡高升号一周,然后停在距高升一百五十公尺处。下午一时,浪速突然发射一枚鱼雷,但没有命中。又用六门右舷炮瞄准高升,猛放排炮。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在日记中记载此事道:“清兵有意与我为敌,决定进行炮击破坏该船。经发射两次右舷炮后,该船后部即开始倾斜,旋告沉没。历时共三十分钟。”注13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日舰为了报复,对落水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野蛮的屠杀,竟“用快炮来向水里游的入射击”注14,为时达“一时之久”。注15


电影《甲午风云》相关镜头2

下午一时半,高升船体全部没入海中,其位置在蔚岛以南约二海里处。当时,飞鲸由牙山返航后适经此处,目击了浪速击沉高升号的全过程。对此,飞鲸船主瓦连在航海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述:

“当午后一点钟时,该兵船即向商船开炮,该商船上汤气烟即滚上。此时,本船与该商船相离约五英里,当即转舵向南行,以避炮火。日本兵船向该商船放炮约十五、六响,其船即开始下沉。该商船首尾俱有天遮,甚似图南。船尾舱高,舱面即系天遮。当沉时系船头先沉,船尾向上,该船忽翻转四十五度,即全沉下,桅杆复直立出水四十英尺,时潮水甚小,至一点半钟时即全不见。”注16


日人所绘丰岛海战

这次遇难的中国官兵共一千一百一十六人。高升沉没后,法舰利安门号从桅杆上救出四十二人,德舰伊力达斯号运回一百一十二人,英舰播布斯号运回八十七人。三国军舰所救起各营弁兵的情况如下:(表略)

事后,清政府对三国军舰舰长及有关人员均授予相应的宝星奖章,“以酬劳勤”。注17此外,通永练军左营士兵李裕发、冯玉山二人,被日军俘虏。注18还有直隶藉士兵二人,“原乘高升号来韩者,因半途高升号击沉,凫水漂于孤岛,渴吸海水,饥食野草四十余日,遇救来汉城”。注19根据现存资料,可知高升号上的中国官兵共有二百四十五人遇救获生。其余的八百七十一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据高升号船籍名单,该船共有七十四名工作人员。其中,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大车、二车、三车七名皆英国人;舵工三名皆菲律宾人;其余船员六十四名,多为广东、福建、浙江籍人,也有少数菲律宾人。船沉后,日舰浪速放小船救起高升号船长高惠悌、大副田泼林及舵工泽里斯塔三人。注20法舰利安门号救起舵工欧利爱脱及水手二人;德舰伊里达斯救起水手六人。乘客德人汉纳根因水性好,自己游到了岸上。这样,在高升号工作人员中,只有十二人得救,二副韦尔什、大车戈尔顿等五名英国人,以及舵工一名和船员五十六名,也都葬身海底。



注1 《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7页。

注2 《弥伦斯致博来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46页。

注3 《弥伦斯致博来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147页。

注4 1895年遣返士兵70名,另一名死在日本佐世保监狱中。见《日本送还各营人数清折》,《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463页。

注5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6),第19—20页。

注6 《高升号船长高惠悌的证》,《中日战争》(6),第22页。

注7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6),第22页。

注8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6),第20页。

注9 《高升号船长高惠悌的证明》,《中日战争》(6),第23页。

注10 汉纳根指出:若高升早为之计,当浪速发出第二次信号时,“脱开锚链,再采用诡计,假装服从日船命令而逃住附近岛屿的话,它可有很多机会得到—个较好的命运”。(见《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

注11 以上据《汉纳根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击沉之证言》,《高升号船长高惠悌的证明》,《中日战争》(6),第20一23页,《中倭战守始末记》第1卷,第5页。

注12 《中倭战守始末记》第1卷,第5页。

注13 《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日记》,《中日战争》(6),第33页。

注14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高升号遭难遇救者之陈述》,《中日战争》(6),第21、28页。

注15 《亲兵前营后哨哨长张玉林供词》,《朝鲜档》(2013)。

注16 《瓦连航海日记摘抄》,《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 82页。

注17 《倭击高升轮船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8卷,第43页。

注18 《北塘练军左营步兵李裕发、冯玉山供词》,《日清战争实记》第3编,第89页。

注19 许寅辉:《客韩笔记》第25页。

注20 《日本法制局长官末松谦澄调查书》,《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