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修神陆辰在线阅读:研究草书文化的重要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04:52
文章来源:书法学习网 作者:书法学习网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2-10
草书作为一种字体,产生后不久,就在士人中间风行起来。赵壹的《非草书》描述了这种现象:“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可见,东汉末,文人们学习草书的狂热。到了魏晋,草书更为流行,成为士人书信中优先使用的字体。《淳化阁法帖》六、七、八三卷中,共刻王羲之150余帖,其中只有十几帖是行书,余下的都是草书。如果不习草书,那么研究王羲之几乎是不可能的!
书法文化博大精深,而草书尤其是其中深层次的东西。草书的欣赏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否则很难入门。然而,研究书法文化亦如览胜,入险入深者,方见奇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目前,把书法仅作为笔墨游戏,览其表象者居多。而极虑专精,心领神会,探讨其文化内涵,深究其本质与法度者少。
大量的古代文献是以草书或行草写成的,不识草书当然就无法研究。古代的书画作品,其款识、题记、诗文、跋尾往往也是草书,不能顺利地读下来,也就无法欣赏、研究这些艺术品。现在我们各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文字学课程是不讲草书的。造成了研究古典文学的研究生、美术史系的研究生,读不了古人手书的序、题、跋,要待他人作释文。这是否因为草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算不得正统文化?旧时代的大学也不安排草书课嘛!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文字还没有简化,草书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草化的,一般还可以辨认。而简化字中新造的形声字如:优、胜、认、识、犹、邮等与草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以后将列专题说明);二是当时人们从小就写毛笔字,年岁稍大些就自然要接触到行草书。那时社会交往中使用草书的人还很多,耳濡目染,渐渐就能识草了。现在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了。所以草书作为必要的文化修养,应该在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适当安排一些课程,是很必要的。
书法文化要受到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心理的制约,又必然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心理。孙过庭《书谱》日:“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酶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明确地论述了时代与风俗对书法风格的影响。草书风格似乎更加敏感:汉代的古拙与质朴;东晋的妍媚与冷逸;盛唐的现实与豪放;明末的压抑与浪漫,无不在代表人物的草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研究草书文化,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史是颇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