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壳域名泛解析:净土文化长廊之东二:佛门常用语言词汇(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1:12
净土文化长廊之东二:佛门常用语言词汇(下) 作者:hongyua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48 更新时间:2011-4-27 15:06:00

 四、佛事

法会 佛教的仪式之一。为供佛施僧及讲说佛法等所举行的集会,又称法事、佛事、法要。

法会的仪式每每依其性质而有不同,一般的进行方式:庄严道场,于佛前献上香、花、灯、烛、四果等,并行表白、愿文、讽诵经赞等。

文疏 寺院举行法会时,将信众于此法会所作的功德,书写于红纸或黄纸上,用以向诸佛菩萨表白者,称为文疏。一般都由主法或维那宣读。

圆顶 完成剃发而现出家之相,这是象征出离烦恼之相。

受戒 指通过一定的仪式,领受佛陀所制定的戒法。也就是遵守教团规定的行为。

开光 即新佛菩萨像、佛菩萨画完成,欲供养于佛堂时,所举行替佛菩萨像开眼的仪式。其实,佛菩萨是不需要众生为他开光的,重要的是众生心眼要开。

祈愿 又作祈祷。仰求佛菩萨的冥助,以祈得消灾增福的意思。

超荐 又称超度。佛教中,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为亡者诵经拜忏,谓之超荐。

即火葬之意。举行荼毘的火葬场则称为荼毘所。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僧人死后处理尸体的方法,佛教东传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

洒净 洒香水以净物之意。即以印言(手结诸佛菩萨的印契,口诵真言陀罗尼)加持香水散洒之,是清净道场或供具等净化之法,称为洒净,又称洒水。今日佛教界,每于授戒、佛七、拜忏等诸法会之前,即以净水散洒道场,为结界清净的仪式。

礼忏 礼拜与忏悔的略称,又作拜忏。即礼拜诸佛、菩萨,忏悔所造诸恶业。大抵藉由礼佛、诵读经文,以为忏悔之意。

过堂 僧众上斋堂用食之意。又僧众入斋堂进食,不贪不着,是为过堂。

供养 又作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
       打斋 于寺院举行法会时,信徒出资斋请与会大众,广结众缘,称为打斋。

打七 “打”,举行的意思。打七,指于七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
       若于七日中专修念佛法门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此外,亦有专念观世音圣号的观音七。

回向 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向饶益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又作转向、施向。回向不但使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如同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

 

 五、常用词汇

三藏 指经藏、律藏、论藏,佛教圣典的三种分类。
        经藏: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陀所说的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的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毘尼藏,意译调伏藏。佛陀所制定的律仪,能制众生之恶,调伏众生的心性。有关佛陀所制定教团的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毘达磨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后人以殊胜的智能,再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

因果 因果,指原因与结果,亦即因果律,是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一切诸法的形成,互为因果,因为能生,果为所生。我们身、口、意种种行为的造作,若是善业,就成为善因,可得到善的果报;若是恶业,就会成为恶因,得到恶的果报,此名因果报应。

因缘 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如一朵盛开的花,其种子就是“因”,使种子发芽、成长到开花所不可或缺的水分、阳光、土壤等,就是“缘”。

法语 佛陀的教说。后世禅家则专指诸祖的教示与禅师开示的机语为法语。

公案 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将历代高僧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坐禅者的指示,久而久之也成为一种思考的对象,或修行坐禅者的座右铭。
    此种言行录一如政府的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想,供人研究,并且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故称公案。此一风气倡始于唐代,至宋代大为兴盛。
    公案有五种重要的涵义:一、作悟禅的工具;二、作考验的方法;三、作权威的法范;  四、作印证的符信;五、作究竟的指点。

机缘 机,根机;缘,因缘。众生的根机具有接受佛、菩萨等教化的因缘,称为机缘;凡说法教化皆以根机之纯熟为缘而起。

庄严 严饰布列的意思。即布列诸众宝、杂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

菩萨于因位发大誓愿,为利益众生不惜身命所累积功德以严饰其身格,称之为庄严。 今亦以庄严来赞叹人的相好、威仪。

福田 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

《正法念处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载,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父母为三界内的最胜福田。《大智度论》云:受恭敬的佛法僧等,称为敬田;受报答的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受怜悯的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以上三者,合称三福田。

加持 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加附于软弱众生,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又祈祷者,为加附佛力于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故祈祷亦曰加持。

发心 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亦即发起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的愿望。又作初发意、新发心。为发菩提心的略称。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的种子,长养净法的良因,发此心,勤行精进,可速证无上菩提。发心如发大智心,以智能广求一切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发大悲心,慈愍一切众生,为免其轮回生死之苦,誓愿救拔;发大愿心,依四弘誓愿,发成就无上菩提之心。

随喜 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称为随喜。《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则谓,随喜者的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又随己所喜,亦称随喜,如布施时,富者施金帛,贫者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随喜。

功德 意指功能福德。也就是行善所获得的果报。《大乘义章》卷九:“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

功德主 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
       结缘 意指彼此结交善缘。一般为造立寺塔、刻印经书而喜舍财物称为结缘;又人与人之间,以欢喜心相见,而互相招呼,亦称结缘;或于大众中,共同听闻佛法,彼此以结法缘,亦称结缘。

有情 又作众生,亦称含识、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其它如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则称无情。

“众生”通指迷界的有情。《大智度论》谓,众生是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不增不减经》载,法身为烦恼所缠,往来生死,故称为众生。又受众多之生死,亦称众生。一般以为被无明烦恼所覆,流转生死者为众生。

【习气】 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报应】 报,是酬报,应是对应。行善,对应的、应得的即是善的酬报;做恶所对应的、应得的即是恶的酬报。

颠倒违背常道、正理的意思。例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等违反于真理的妄见。一般常以众生不知真理,迷妄为真,执空为有,为烦恼所迷惑,称为众生颠倒。    
     业障 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

       轮回 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而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恰如车轮的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

欲灭六道轮回的痛苦,必先斩断其贪瞋痴三毒的苦因,此三毒如种子之能生芽,所以众生流转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得出离,若断灭我执及三毒,则诸苦亦断。

 

 

 

 

六道轮回图

 

  

 极乐世界庄严图

十方众生,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即可往生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