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根据ip计算子网掩码:“时间顺流而下”(跋与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1:51:16
李 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1日   08 版)

图一

图二

图三
1979年前后,艾青先生刚获平反后即陆续发表一系列新作。印象中,最有影响的是短诗《鱼化石》。“鱼化石”,仿佛是自己22年坎坷生活的写照。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82年4月召开的全国文联委员会议上。他与胡风一同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我赶紧为他们拍摄一张合影——“七月诗派”两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劫后归来的一个重要瞬间。
艾青题送过我两种书:《艾青诗选》(封面见图一)是其一生诗歌精选;《绿洲笔记》(封面见图二)是短篇小说集,创作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期间。后来,我再去看望他,请他题字,他挥毫写下两行大字:“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见图三)这是他喜欢的一句格言,常以此相赠。
最后一次探望艾青,是在1992年,我陪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与夫人陈宁祖前去。马悦然50年代任瑞典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时即与艾青结识,他欣赏艾青的诗歌,曾将之翻译在瑞典出版,是艾青的老朋友。但是,1981年发生艾青批评“朦胧诗”的风波之后,马悦然从瑞典致信艾青,坦率批评,从此,彼此关系冷淡,少有往来。时过境迁,重访中国的马悦然,委托我与艾青家里联系,可否前往探望。我打去电话,艾青夫人高瑛欣然答应,并约好在家里设宴招待。
见到艾青,悲从心来。重病中的他,除了点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很难说对久别的熟人是否依然记得。与来自远方的朋友重逢,只能无语对视,那个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艾青,影子全无。饭桌上,他也是只顾自己埋头吃饭,半天也不抬头。
这一年,艾青82岁。
几年后,我去瑞典访问,在斯德哥尔摩探望马悦然。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我请他谈自己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看法,其中,他这样谈到艾青:
30年代我最喜欢的是艾青的作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北方乞丐》。以后他的创作走下坡路。80年代艾青批评朦胧诗,骂他们,我知道后,给他去过一封信,说对他30年代的作品怎么欣赏……我提到了代沟问题。我说没有代沟,就没有进步,应该互相respect(尊重)。后来去拜访艾青,他说:“你给我的信,字写得非常好。”我说:“字不是我写的,但信是我写的。”但他没有再说别的。好多年里我们没有再联系,一直到前几年到北京,还是你陪我们去看了他。但那时他已经不能交流了,我非常遗憾。
“我非常遗憾。”说完,马悦然一声叹息。
我们的谈话是在1998年,而艾青早已在两年之前去世,他无法听到遥远北欧的这一声叹息了。
时间顺流而下,记忆与感叹则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