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位总是遇到坑:[转载]读书不当官,枉活在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8:02:51
原文地址:读书不当官,枉活在人间作者:孙献韬

    孔子的关门弟子(好像是)子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前半句知道的人少,因为当上官的人很少;后半句会背的人多,因为想当官的人很多。

    对于读书人当官这事,孟子的态度比子夏更积极。魏人周霄请教孟子:古代的君子都很想当官吗?孟子想也没想,答:那是!那是!比如说我的师爷爷孔老夫子吧,他就就一心想当官,而且时刻准备着——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意译一下:“孔子三个月不在官位之上,就心猿意马心慌意乱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每次出游讲学,车上都搁着专门用于觐见国君的质板,以便随时上岗。像孔子这种做法,其实很符合古代君子的做派。贤人公明仪就说过:‘古代优秀的读书人,三个月不为国君效劳就痛苦不堪伤心流泪。’”

    这话好像把周霄给雷倒了:三个月都撑不住,是不是也太性急了点——“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孟子摇一摇头和食指:不不不不,这跟着不着急没有关系,当官是君子与生俱来的命运,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孟子继续用类比说事,概念对他而言,无所谓偷换不偷换:“读书人丢了官,就像诸侯失去了江山社稷。礼记上说:‘ 诸侯国君拥有自己的领地,他才能够有机会亲自耕种助田,为万民作表率,以换取粮食的丰收;国君的老婆也才能有机会亲自养蚕缫丝,为万民的老婆作表率,以换取衣(上衣)和服(泛指衣和裳)的足用。一旦国君失去领地,他用于祭祀用的猪牛羊肯定没法置备齐全,粮食肯定不够吃,衣裳肯定不够穿,他还拿什么去祭祀?读书人一旦没有了官位,也就没有了圭田,他也就没办法祭祀了。’没法祭祀就没法开宴(什么意思?什么宴如此不可或缺?得请教先生),你说这还不够人伤心流泪到天明的吗?

    周霄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哈:士人离不开官位,国君离不开国家,士人和国君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很像当代官方对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关系的表述:这个离不开那些,那些离不开这个,那些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但是,但是孔老夫子天天拿着个上朝用的质周游列国,这种超常的执着让周霄还是有些不理解——“出疆必载质,何也?”

    孟子不愧为类比大师,他顺手又做了一个似乎天衣无缝的类比:“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周霄你还没弄明白,读书人当官,就像农夫种地一样天经地义;农夫走到天边他也是农夫,他跑到月球上也得把耒和耜扛在肩上。如果把孔子比作农夫,那么他车上的那个质,就是他的耒耜。

    周霄好像终于弄明白了,他直勾勾地盯着孟子看了很久,弱弱地问了一句:“夫子你这么斩钉截铁地说士人必仕,你自己怎么不仕呢?”

    闻听此言,估计孟夫子的脸会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亮出必杀之技,又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类比——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这个超级强悍的类比,一举断送了从孟子时代到清末民初两千多年间青年男女两情相悦自由恋爱的幸福时光。本来是和周霄讨论士人的为仕之道,孟子于有意无意之间,扯到了人世间的婚姻之事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八个大字铸就的铁幕逾两千年而不坏,一代又一代可怜的痴情男女被生生隔在两边,直到老死也没有机会为心爱的人儿钻一次狗洞,爬一回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