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能用儿童洗发水吗: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49:25
课程结束了,要有课程总结,就借此对照当初老师预设的课程目标, 反思一下自己这学期的所得与欠缺。按照焦老师的要求,课程总结大致要包括系统反思、总结学习情况、课程执行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等方面内容。结合我个人情况,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
一、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焦老师在第一节课中已经有所说明,结合课程的具体实施,我觉得本课程涉及的几个方面:
(一)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课程本身内容:
焦老师这门课主要依照《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这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焦老师也根据情况进行一定调整,主要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二)   涉及到的其它一些专题:
1、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2、Second life   3、  基于设计的研究    4、教育技术学10位领军人物
(三)   组织的活动
——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刘清华的远程对话
(四)   与我们研究生学习相关的几个方面
1、  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目的,志存高远,管理时间、精力,检查效率;用技术变革自己的学习——学
相关技术、用相关的技术学习、用技术来学习技术。
2、  如何读书?给研究生的10条阅读建议。
3、研究生怎样参加学术会议?怎样撰写开题报告?怎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二、焦老师的讲课风格:
这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对于理论的学习,会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枯燥、晦涩。但是我想上完焦老师这门课的同学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因为课堂气氛总是被焦老师带动得自由而生动。在这门课程中,能体会到的焦老师的一些用意:
第一是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看法。课堂不是焦老师的独白,随时都有同学生的互动、对话,这提高了我们的参与度,激发我们对相关内容的思考。焦老师对大家发表的看法的评论方式都很幽默诙谐,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其实一方面是在引导更多人对此问题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是消除一些同学的顾虑,淡化回答者对于问题回答本身优劣的关注,回答内容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站起来发表了自己意见。
第二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这学期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组织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远程对话的活动;一是他一再强调的Kevin Huang同学在Ning.com上创建教育技术学习共同体的事情。前面那件事对于焦老师个人而言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他放手把这件事交由我们来做,从联系作者、技术准备一直到最后活动实施、后期工作,都由我们完成;当然,焦老师是在背后不动声色的关注着整个过程发展的。关于Kevin Huang的Ning.com,我想焦老师一再强调这个事情,也是在鼓励我们这种主动去探索、尝试新事物、参与进去发挥一定角色作用的精神。包括后来对于Second life的提倡。
第三是每节课后面都有结合本节课内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也是这门课并不枯燥的一个原因。理论课并不是理论的灌输,理论是基本,但是要应用的。焦老师提的这些问题都是结合现实中一些问题,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地用这些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
三、我的个人状态:
客观来讲,在这学期的这门课程中我扮演着一个并不是十分积极的角色,也许用“旁观者”这个词来形容会比较贴切。任由焦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地启发、引导,最终我也没主动发表过一次自己看法,这也是一直让我觉得挺惭愧和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分析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焦老师的课信息量很大,范围很广,与我狭隘的视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科的知识积累不够,对问题认识也不深入,对于课堂涉及到的内容没办法发散开来,形成一定的个人观点,有时候也不完全是不愿说,是的确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有时上完课之后会比较痛苦的,感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平时有意识在拓展自己知识面,但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想读一些东西但好像也没有读多少。
二是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追根究底的精神。很多东西,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感想,但没是真正把它们放心上,很多时候被一些事打断最终就不了了之;也没有抓住一个点深入去做。
三是不想出错的心理。对于课堂发言,我是处于一个不良循环中。越是担心出差错,就越不想说,一直不说就成一种习惯了。其实真正站起来了倒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即便不好也没什么,而且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很轻松很自由很享受的状态,英语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课程执行及反思
(一)   课程执行情况
1、焦老师在该课程中推荐给我们的部分书籍:
部分推荐书籍
必读的三本书
选读重点书目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核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
《科学革命的结构》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IT不再重要》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理则学》
《爱弥儿》
《追求卓越》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中课程、对话和进程的国际观》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万卷方法丛书
《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
《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我完成的情况:焦老师推荐的三本必读书中,我主要读的是第三本,也不太深入,可能是翻译语言的特点,总觉得那些文字下面还包涵更多的意义,有的能意会,但是要表述的话却有些说不清楚;第二本书只看过序言和前两章,第一本书只是根据课程内容大概看过某些章节。选读书目中,比较完整去读的是《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只简单看了其中有关文献综述的内容。《理则学》从图书馆借回来,放在桌子上现在还没有看。
(二)   一点反思
1、  关于读书。如何读书的问题,在开学的前几次课中焦老师就专门讲过,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其实我这学期也读过一些书,不管是焦老师推荐的还是我自己感兴趣方面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收获,感觉跟没读差不多。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方面:一、没有以问题为中心。没有一个问题主导,读的书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也不会有很深入的理解;二、读书过程中缺乏批判精神。这样读书就成了一个接受的过程,容易把视野局限在作者的框架中,不利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三、缺乏总结归纳。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书读完没对自己的关注点思考总结,过不了多久就没印象了,没有转化成自己东西,等于白读。
2、  关于博客。其实这个问题同读书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关联的。我的写作能力不怎么样,把自己想的东西很准确的表述出来总是得酝酿许久,所以一直也不怎么去写东西。但是这的确是我的一个问题,所以来这里之后也开始试着写一点点东西,只是在QQ空间里,也不是很多,同焦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开端吧,坚持下去,特别是要增加读书笔记、学习总结等方面的比例,同读书、论文结合起来,也是一个提高读书能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