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游戏:抗美援朝战事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9:39:55
抗美援朝战事回顾                                                                     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的不期遭遇战打响的,彭德怀将其称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志愿军以战略上的后发制人和战役的突然性,将冒进至鸭绿江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麦克阿瑟为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命令部队以团、营为单位向中朝边境疾进。这种分兵冒进,正好给志愿军出其不意的突袭造成有利机会。

  中国对于要出兵朝鲜已经实现向美国提出了警告,但是出兵的时间和地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各部队入朝时,都采用夜间行军、白天严格隐蔽的措施。在敌机日夜不停地搜索中,数十万大军完全未被敌人发现。

  10月19日至10月22日,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全部进入朝鲜,同时第50军、第6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于10月底入朝。至11月初,入朝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总兵力约30万人。

  当时朝鲜战场的“联合国军”达到42万人(包括南朝鲜军队),但向北推进的一线部队只有13万人(包括美军4个师、英军1个旅、南朝鲜军6个师)。

  根据部署,我志愿军集中三个军于西线,将首先打击对象定为最为突出的南朝鲜第2军之第6、第7、第8师。此外,以第42军在黄草岭、赴战岭一线阻击东线北进之敌。

  战役于10月25日由志愿军第40军首先打响。当日晨,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一个营进至温井,第40军第118师从两水洞地区的公路两旁发起突袭,采用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在一小时内将敌人全歼。这一天——10月25日,后来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10月26日,南朝鲜第6师第7团进占鸭绿江畔的楚山,这是南朝鲜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抵中朝边境。该团占领楚山后,竟冒然炮击我国境内,在发现已陷入我军重围后仓皇后撤。在撤退过程中被志愿军第40军部队团团包围,经战斗大部被歼灭。

  西线我军主力在与南朝鲜军的遭遇战中成功完成战役展开,并在展开过程中歼灭了南第6师大部和第8师两个营,并占领了熙川。

  此时“联合国军”对于中国出兵仍然估计不足,10月31日,英军第27旅进至定州、宣川;美军第24师进至泰川、龟城,骑兵第1师由平壤调至云山、龙山洞地区;南朝鲜军第1师主力向宁边地区转移,第8师退集球场地区,第7师东调球场、德川地区;美军第2师北调安州地区作为第8集团军预备队。其清川江以北的兵力虽增至5万多人,但仍处于分散状态。

  11月1日傍晚,志愿军第39军以8个步兵团和2个炮兵团的兵力,向云山之敌发起进攻。此时正值美骑1师第8团和南朝鲜第1师换防,敌人遭到突然打击后乱做一团。我方在进攻开始后才发现云山守敌已经换为美军,但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挥果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利用夜暗同美军展开肉搏。

  美军的火力优势在黑夜和近战中无法发挥出来,被迫丢弃大部分重装备,午夜后以坦克为先导进行突围。突围过程中骑8团第3营被截断,激战至11月3日被歼。此战使第8骑兵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其中有十二门105毫米榴弹炮、九辆坦克、一百二十五辆以上的卡车和十二门无座力炮”(李奇微《朝鲜战争》)。云山战斗共毙伤俘敌人二千余人,其中美军约1800人,缴获飞机四架(志愿军唯一一次在地面缴获飞机的记录),击落飞机四架。

  云山战斗开始后,志愿军向分散之敌发起全面进攻。但麦克阿瑟从骑1师的失败中发现到中国军队的空前强大,急忙于11月3日命令全线后撤,志愿军随即开始追击作战。鉴于志愿军徒步追击已不可能达成迂回作战任务,志愿军总部于11月5日命令停止进攻。11月7日,在东线执行阻击任务的志愿军42军和人民军一部在抗击了南朝鲜军和美陆战1师七天的进攻后也主动后撤。第一次战役至此结束。

  第一次战役历时13天,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首战美国强敌,赢得了入朝初次作战的胜利。是役我军不成建制地歼敌共1.5万人,并将“联合国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                                                               第二次战役(西线)           从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第二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造成了美国新闻界当时惊呼的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我军入朝作战首战获胜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判断联合国军可能重新组织进攻,提出了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如敌再进,则让其深入后歼击之。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各部自11月6日起预定计划以部分兵力节节抗击,主力向后转移。一线部队在给敌以杀伤后,于11月9日主动放弃飞虎山一线阵地,10日放弃博川。东线我军于7日放弃黄草岭。

  为了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诱敌放胆向我预定战场前进,志愿军首长于16日电令各军继续北撤,并停止向进攻之敌进行反击。17日,西线我军继续后撤,主力转至云山、球场线以北和宁远东北地区。第42军将东线阻击任务交接给九兵团第20军后,主力开始向宁远东北地区转移。

  这种诱敌行动,使美国军政首脑对志愿军的战略意图产生极大错觉。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军之兵力最多不过六、七万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认为其空中轰炸已迫使中国支援部队不能进入战场。于是麦克阿瑟下令加快地面部队的进攻速度。

  11月21日,西线敌军已进至其预定的发起总攻势的攻击开始线,完成了战役展开。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第一线兵力增加至20余万,其中美军7个师、南朝鲜军6个师、英军2个旅、土耳其1个旅。11月24日,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公报》,宣布发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至11月25日,西线各路敌军已被诱至我预定战场。

  而此时,西线的志愿军第50、第66、第39、第40、第42、第38共六个军已经全部进入作战出发地域,东线九兵团的三个军(第20、第26、第27军)也已到达预定地点。至11月24日,入朝志愿军总数已达45万人,其中作战部队38万人。

  11月25日黄昏,一轮圆月升上夜空。我第38军、第42军和第40军乘敌立足未稳,首先对德川、宁远地区之南第7、第8两师发起进攻。西线志愿军6个军在2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同时对敌发起进攻。

  正面的第39、第40、第50、第66军以夜间攻击消灭了部分前沿之敌,与敌形成对峙。向敌右翼迂回的第38、第42军各穿插部队一夜之间就顺利将南朝鲜第2军团分割。次日白天,部队利用敌我双方插在一起,敌机难以分辨之机,向溃逃之敌猛打猛冲。是日19时,第38军将南第7师五千余人大部歼灭,第42军攻占宁远并歼灭南第8师大部。27日早上的美国广播新闻评论员惊呼:大韩民国第2军被歼灭,业已完全不复存在,再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

  德川、宁远战斗胜利后,志愿军总部命令第38军、第42军向西线之敌进行双层语汇。第38军进行内侧迂回,插向价川、三所里,包抄美9军后方。第42军进行外层迂回,插向顺川、肃川。如果这一战略目的达到,美第8集团军主力将被完全合围!

  11月27日晚,第38军113师轻装前进,天明后进入敌方纵深。为迷惑美军飞机侦察,全军索性去掉伪装整队前进,被敌飞行员误认为是败退下来的南朝鲜军。11月28日8时,113师经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抢先于撤退之敌占领了平壤至价川公路的交叉点三所里,切断了美第9军由军隅里经三所里向顺川逃跑的退路,震动了敌人的整个战线。

  志愿军调整部署,继续进攻。至29日晨,第42军占领月浦里歼南朝鲜军1个营,但进至新仓里时被美军骑兵第1师所阻。第38军主力进至凤鸣里,途中歼土耳其旅一部。第113师在三所里打退美军骑兵第1师10余次冲击,又抢占龙源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由军隅里通往顺川的另一条退路。第39、第66军进到宁边以南地区,第40军进至院里地区,第50军进到博川以西大成洞。至此,美军第9军第2、第25师,土耳其旅和美军骑兵第1师,南朝鲜军第1师各一部陷入志愿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11月29日,西线联合国军开始全线退却。美军第1军撤至安州地区,准备经肃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第9军撤退至军隅里、价川地区,企图经龙源里、三所里向顺川突围;同时,急调在顺川的美军骑兵第1师和平壤地区的英军第29旅各一部北援接应,猛攻我113师龙源里、三所里阵地。

  志愿军领导人为集中主力围歼敌人,令第113师坚决阻击南逃与北援之敌,第38军主力速向第113师靠拢;令第42军速向顺川、肃川攻击前进;令正面各军速向安州、军隅里方向进攻。我西线各军在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东至军隅里、价川,南至龙源里、三所里地域展开了激烈的围歼敌人的战斗。

  为打开美第9军的退路,美第2师由北向南,美骑1师由南向北,在大量飞机、坦克和炮兵掩护下对第38军113师三所里、龙源里一线阵地进行猛攻。担任堵击任务的第113师指战员,在随身携带的弹药多已用完的情况下,利用缴获敌人的武器与敌人搏斗,顽强地守住了阵地。突围和北援之敌相隔不到一公里,却可望而不可及。彭德怀在接到战斗报告后,在嘉奖电报上特别写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12月1日,美第9军从三所里、龙源里方向突围无望,为摆脱被歼灭的命运,丢弃坦克和汽车2000余辆和大量辎重,于8时掉头向西从安州方向突围。我军各部乘机各个歼敌,至19时战斗基本结束,残敌逃往安州。我第40军紧紧尾追逃敌,于当晚占领安州。第42军由于在清溪里、新仓里受阻,未能按时插到顺川、肃川切断逃敌退路,敌军趁隙经安州、肃川退往平壤。

  在西线战斗中,我军经数日激战歼灭了南朝鲜第2军第7、第8师以及土耳其旅大部,并给美第2师歼灭性打击,重创美骑兵第1师、第25师。共计歼敌二万三千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五百余门,坦克一百余辆,汽车二千余辆,各种枪五千余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也在仓皇撤退途中遇车祸丧生。

  西线志愿军各军于12月2日停止攻势,主力集结休整,以一部尾追敌军,向南挺进。敌军在东西两线遭我沉重打击后,被迫放弃了在平壤、谷山、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并于12月3日开始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12月6日,第39军进占平壤,随后我军南进至三八线附近。至此,除襄阳一地外,中朝人民军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全部地区,第二次战役宣告结胜利束。
  第二次战役(东线)
    当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后,东线美军第10军(辖第3、第7师和陆战第1师)并指挥南朝鲜军第1军团(辖首都师、第3师)仍继续向北推进。东线我军部分兵力尚未到达进攻出发地位,因此决定推迟至27日晚发起反击。

  11月27日晚,第9兵团抓住美军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以8个师的兵力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当时寒流席卷长津湖,气温骤降至-30℃,志愿军指战员忍受着极其艰苦的环境在高山雪地顽强作战,至28日晨,将一字长蛇似的美陆战1师和美7师一部分割成五段。

  美军被包围后,立即以200余辆坦克在三个主要被围地点组成环行防御阵地。美军被围部队为打开通路,连续不断地猛攻志愿军死鹰岭、西兴里、富盛里、新垈里阵地。第9兵团一面组织抗击敌人的连续攻击,一面调整部署,准备继续歼灭被围之敌。

  28日晚,我第27军第80师和第20军第58师分别对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展开攻击,因兵力和火力不足,冻伤减员严重,仅在外围毙伤美军1000余人。此时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火力攻坚,向敌人攻击时虽在夜间一再突破敌人阵地,但在天亮前总是无法解决战斗,为防空袭而被迫撤出。

  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敌为打开通路,于29日分别向我第58、第60师阵地连续发起猛攻。在坚守下碣隅里东南角之1071.1高地的战斗中,第58师第172团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连续击退优势之敌的八次进攻。战至10时,全排仅剩两名伤员,弹药已经耗尽。当我增援部队尚在中途时,敌人又发起了第九次进攻。在危机关头,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以自己的鲜血保住了阵地。后来直到陆战1师向南撤逃,也没能踏上这块能俯瞰整个下碣隅里的1071.1高地一步。

  30日晚,第27军集中第80、第81师主力对新兴里之美7师32团和31团1个营及师属炮兵营发起进攻。激战至12月1日拂晓,将敌压缩于狭小地域。美军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以十余辆坦克为先导向南突围。我军在尾追堵截中将其基本歼灭。

  此时,西线敌人已经全线退却。新兴里之敌被歼后,东线联合国军更加动摇,也开始了全面撤退。志愿军第9兵团调整作战部署,加紧攻歼被围之敌。1日和2日,第27军主力和第20军第59师在囦水里、死鹰岭地区,与从柳潭里撤退的陆战第1师主力展开激战,歼其一部。突围之敌大部丢弃重装备逃到下碣隅里。

  陆战第1师主力集中至下碣隅里后,一面空运伤员,一面纠集南面之敌北援接应,准备立即突围南逃。6日晨,在大量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经古土里继续向南突围。当日志愿军第26军也投入作战,志愿军层层阻截,步步紧追。12月7日,敌逃至古土里,8日7时继续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向南突围。进行堵击的第20军指战员在零下30度的严寒和粮弹几乎消耗殆尽的情况下,顽强作战,层层拦截,使美陆战1师几乎面临绝望的境地。但终因装备和气候过于恶劣,使逃敌突破防线于12日窜至五老里,没能达成歼灭陆战1师的目的。

  美第7师一部和南第3师、首都师自惠山镇、清津等地分别从陆路和海上撤退,于14日撤至兴南地区。陆战1师残部亦撤向咸兴和兴南。人民军已于9日收复元山,切断了敌人的陆上退路。联合国军被迫调集三百余艘舰船,将美第10军和南朝鲜部队全部从兴南港实行海上撤退。我第9兵团第26、第27军部队,不顾作战疲劳和冻饿的困难,同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继续追歼逃敌。我军于17日占领咸兴,随后直逼兴南港,24日收复兴南地区和沿海各港口,敌人除一部被歼外大部从海上南逃。我志愿军东线作战至此结束。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给美军引以自豪的王牌--陆战1师以沉重打击,志愿军在恶劣的环境下歼灭敌人达一万三千人以上,并且全部收复了朝鲜北方东海岸地区。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赶至三七线一带。

  联合国军遭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暂时转入防御。此时,敌人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英、法等国和美国在战争意见上分歧严重。但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继续进行战争,并且公开对中朝人民进行核讹诈。

  12月14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鼓吹先停火后谈判,企图诱使我军停战,争取喘息时间。同时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扩大征兵计划,大幅提高军工生产,进一步加强美国的军事力量。

  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接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为34万余人,一线兵力为五个军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20余万人。但敌军的士气已经降低至开战以来的最低点,李奇微将其形容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吸取被志愿军迂回穿插的教训,敌军迅速在纵深地区建立了五道防线,将南朝鲜的8个师摆在第一线,美、英军在第二线,并大部集结于汉城周围及汉江南北地区之交通要道上,摆出一副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撤退的姿态。此外,美军第10军在大田、大邱、釜山地区整顿,并转归美军第8集团军统一指挥。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12月13日致电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我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提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并寻歼敌人一部的要求。

  根据指示,志愿军首长彭德怀决心集中志愿军六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的协同下,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既设阵地防线,寻机歼敌,尔后再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战役的发起时间被定为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时。

  12月27日前,志愿军六个军(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第1、第2、第5军团)共3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23万人)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第二次战役后,我志愿军的还没有得到及时整补,后勤补给在美军空袭下十分困难。这时部队仅勉强补充了弹药,国内运粮仅能满足部队最低需求的1/4,靠朝鲜政府发动群众借粮给志愿军,才解决了一时之需。各部队战斗人员的缺额,靠抽调勤杂人员补充。全军虽十分疲劳,但士气高昂,充满胜利信心。

  1950年除夕--12月31日17时,中朝人民军队按预定计划,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敌人沿临津江、汉滩川及三八线预设的防御阵地,并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发展。

  我志愿军轻装步兵乘一线南朝鲜军混乱之机,大胆穿插追击。第42、第66军不顾敌机威胁,大胆实行白天追击,将南朝鲜第2师大部歼灭。1月2日,第66军乘胜占领春川。

  在中朝军队的猛烈进攻下,一线的南朝鲜军队全面崩溃,特别是右翼已经完全暴露。敌人处于被中朝军队从右翼实行深远的迂回包围,十多万军队将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作战的困境。李奇微被迫下令放弃汉城,于1月2日开始全线撤退。

  1月3日,中朝军队转入全线追击作战。但敌人全系摩托化行军,徒步无法追上,只消灭了部分掩护部队。志愿军第50军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军第25师1个营的抵抗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第29旅退路,英29旅主力虽然在坦克飞机掩护下突围,但志愿军于夜间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勇猛进攻英军坦克编队,全歼该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此战创造了步兵武器歼灭坦克的模范战例。

  志愿军第39军在议政府西南与美军第24师第21团遭遇,歼其一部,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英军第29旅2个连。第38、第40军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第24师第19团。

  1951年1月4日夜间,志愿军第39、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进占汉城。第50军于7日占领水原,人民军第1军团于9日收复仁川。

  志愿军左纵队第42、第66军于4日先后占领洪川、阳德院里,第42军于6日进占龙头里、砥平里,并在横城西北梨木亭歼美军第2师一部,8日攻占杨平、梨浦里、骊州、利川。与此同时,人民军第2、第5军团于6日占领横城,8日占领原州。

  战斗至1月8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已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驱逐至北纬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鉴于我军在进攻中未能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而且敌后撤似有计划进行,企图诱使中朝人民军队深入后实施反击,也为避免前进过远而陷于不利地位,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追击,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七昼夜进攻,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向前推进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毙伤俘敌1.9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地区。作战中,我军伤亡八千五百余人(含朝鲜人民军两千七百余人),敌我伤对比为1:0. 43。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下旬,当中朝军队正转入休整,准备两个月后再发动春季攻势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反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敌人攻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兵团到达,以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后,我军按照计划转入休整。此时,我军经三次战役的胜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对现代化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士气异常高涨。但是,我军减员很大,兵员没有得到补充,而且第9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我军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二十一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七万余人,而敌人有二十三万余人(美军7个师、南朝鲜军8个师、英军2个旅),我仅略占优势。同时,随战线南移,我军运输线已长达五百五十公里至七百公里,在敌机狂轰烂炸下粮弹物资补给十分困难。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内部愈加混乱,失败情绪愈加严重。为挽回颓势,保住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美国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同时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

  美国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迅速的运输手段,对在朝军队进行了补充。1月15日,敌军为消耗疲惫我军,查明我军情况,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同我保持接触,以消耗战制约我军的一种战术)在水原和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此时敌人已发现中朝人民军队粮弹物资补给困难,同时发觉我军第一线兵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为了挽回其失败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积极准备实施反扑,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军队压回三八线以北。

  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同时,针对志愿军迂回穿插的传统战术,改变过去只沿公路冒进的战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

  战役开始后,志愿军确定西顶东放的战略部署,以一部兵力在西线顶住向汉城攻击之敌,集中主力于东线,待敌深入后对西线之敌进行迂回包抄,从而一举粉碎敌人进攻。如反击受挫,就放弃三八线以南地区,待战略预备队到达后再举行下一次进攻战役。

  敌进攻开始后,我西线第38军和第50军负责在汉江南岸一线阻击向汉城进攻的美第1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异常缺乏的条件下,我志愿军依托一般野战工事,顽强坚守阵地,每一要点都要和敌人反复争夺,使敌付出重大代价。汉江南岸阻击战进行了20余天,是志愿军战史上最艰苦的防御战之一。我志愿军也从防御作战中吸取教训,在前沿对部队实行疏散配置,火炮也进行分散隐蔽,并总结了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同时对白天失去的阵地,夜间再以反击夺回。

  美第1军经过14天进攻,只前进了18公里,并付出重大伤亡。2月10日占领人民军主动放弃的仁川,但汉江南岸阵地仍在我志愿军坚守之下。2月中旬,汉江已经开始解冻,为避免背水作战,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才于2月18日前全部撤至汉江以北。

  敌军于1月31日开始,集中8个师开始东线的攻势。美第2师和南第5、第8师分向砥平里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至2月9日,南朝鲜军第3、第5、第8师和美2师一部已进至横城以北,形成突出。

  按照预定计划,2月11日17时,中朝军队6个军(志愿军第39、第40、第42、第66及人民军第3、第5军团)开始战役反击,以迂回穿插战术,向突出之敌发起进攻。我军在夜间利用敌人间隙大胆穿插,给横城之敌以沉重打击。经激战,我军歼灭南朝鲜第8师全部三个团、美2师一个营、美南军四个炮兵营和南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一万二千余人,其中俘虏7800余人(大部分是南朝鲜军),是朝鲜战争中我军俘虏南朝鲜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迫后撤。志愿军于2月13日乘胜向横城以西的砥平里发起攻击。

  砥平里有美军第2师第23团全部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共六千余人,并且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第39、第40、第42军的8个团兵力发起进攻。由于事前对敌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以致当夜仅歼敌一部,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团再次进行攻击,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但敌已形成据点式防御,兵力、火力集中,而且我军火炮稀少(只有十几门炮、数百发炮弹),仍未能将敌歼灭。15日,敌增援部队到达,同时敌人在原州、武陵里一线形成了新的防御。我军向原州等方向发展攻势受阻。鉴于歼敌时机已失,志愿军遂于当晚停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至2月16日,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2月17日,中朝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在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2月19日,敌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节节抗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始将东西战线拉平。美第9军军长布莱恩特·穆尔在指挥其部队进攻中,于2月24日坠机身亡。

  3月7日,西线敌军以5个军共14个师3个旅又2个团的兵力,发动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对汉城的迂回包围。我军坚持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大规模机动防御作战,对敌节节抗击。

  3月14日,人民军第1军团主动放弃汉城。此时,我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已集结于安东、凤城地区,准备立即入朝;第9兵团主力亦准备向金化、平康地区开进。我第一线部队8个军转入第二线休整,第2梯队3个军又一个师(第26、第39、第40军和人民军第19师团)接替了第一线运动防御的作战任务,并在阻击作战中给敌以大量杀伤。其中第26军在3月28日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1次,杀伤敌人一千余名,并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敌军发觉志愿军大批新锐部队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我准备发动的战役反击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四次战役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九百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我军战斗减员五万三千多人,敌我伤亡对比1:0.67。   第五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举行了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五次战役。

  1951年3月下旬,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地区。为扭转被动局面。3月1日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设想:我们计划在我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军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向南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

  4月6日,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研究和决定举行第五次战役问题。彭德怀司令员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战争指导方针,总结了前四次战役的经验,提出了实施第五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通过研究各种情报和迹象,志愿军总部认为敌军从我侧后登陆的可能性很大。为粉碎敌人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作战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会议决定在敌人登陆前,我军实施反击。

  2月中旬至4月初,第3、第19兵团和第47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相继入朝,国内部队抽调的12万补充兵(其中4万老兵)也已经全部到达,朝鲜人民军也进行了整编。4月间,中朝两军兵力已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95万,包括77万作战部队)。其中志愿军第一线作战兵力,已有三个兵团十一个军三十三个师和三个地面炮兵师、一个高炮师,共54万8千余人,连同人民军第一线三个军团,前线作战兵力已近70万。当时,敌军在朝地面作战兵力总数为34万人。

  虽然我军在数量上对敌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我空军和坦克兵还无法参战,同时火力上仍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我军后勤供应状况仍未好转,只能保障最低限度的供应,不能满足作战的需求。同时,新入朝的部队尚无同美军作战的经验,敌情地形不熟,而且准备不足,这都使作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有分歧而被撤销一切职务,由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继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4月19日,美第25、第24师先头团进至铁原附近。鉴于铁原正面之敌态势已经突出,中朝两军决定于4月22日黄昏向敌发起反击。

  4月21日,进攻之敌被我军遏制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三串里、芝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

  4月22日昼间,西线敌人继续向铁原、金化方向进攻,其它方向之敌仍处于守势。

  4月22日晚,中朝军队14个军(含人民军3个军团)按照预定计划向敌发起全面反击。西线以1个兵团从正面突击、2个兵团从两翼突击并实施战役迂回,分割围歼当面之敌。

  左翼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指挥5个军,迅速突破联合国军防御,进展顺利。第20、第27、第26军进占华龙洞、外药寺洞、白云山地区,歼灭美第24师、南第6师各一部。第40军打退敌人进攻后,乘胜插向敌人纵深,沿途打垮敌人五次阻拦,歼灭美24师、南6师各一部,于23日24时插入敌纵深30余公里,前出至三八线以南沐洞里地区,胜利完成战役割裂任务。第39军前出到华川以南原川里地区,将美军陆战1师隔于北汉江以东不得西援。

  担任中央突击的第3兵团第12、第15、第60军在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指挥下,突破后在涟川以北遭到美军第3师、土耳其旅抵抗,进展较慢,24日晨3兵团进至花锋村、炭洞、板巨里一线,并包围了美3师35团,该敌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掩护下突围南逃;之后3兵团在哨城里、宝藏山、永平地区于地形成对峙。

  右翼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第63、第64、第65军以及人民军第1军团,于23日凌晨突破临津江。第63军攻占江南要点绀岳山和瓮店洞以南398. 1高地,并向磨叉山、神岩里英29旅阵地进攻。24日,攻占磨叉山、雪马里,歼英军第29旅一部。担任战役迂回的第64军受阻于临津江南岸弥陀寺以北地区,未能迅速突破南朝鲜第1师主阵地。而此时兵团第2梯队第65军2个师也已渡过临津江,致使5个师的兵力大部拥挤在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遭敌炮兵、航空兵火力突击,伤亡较大,影响了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和歼灭英军第29旅任务的按时完成。人民军第1军团22日晚占领开城,23日占领长湍,各歼敌一部,24日主力渡过临津江,逼近汶山。

  西线我军发起进攻后,东线人民军第3、第5军团也向敌人发起进攻。第5军团分别在23日和24日歼灭南朝鲜第5师第36团大部和第7师第5团大部。

  为了发展胜利,经过调整部署,第19兵团于25日18时继续向当面之南1师、英29旅进攻,并突破了敌人主阵地。24时前占领了汶山里、法院里、七峰山一线,歼南朝鲜军第1师一部和英军第29旅格劳斯特郡团第1营及坦克团大部,共4000余人。第64军先遣队突入敌纵深达25公里,严重威胁联合国军侧后。

  第3兵团攻占哨城里、钟悬山地区,歼敌一部;第9兵团向当面之美24师发起突击,至25日晚占领清溪山、云岳山和中板里、永阳里地区。

  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作战三昼夜,虽在加平方向打开战役缺口,对西线联合国军翼侧造成严重威胁,但战役发展形成平推,歼敌不多。敌人于25日逐步撤退至锦屏山、竹叶山、县里、加平、春川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

  4月26日我军继续向敌发展进攻,并于当日占领联合国军锦屏山、县里、加平的第二线阵地。至28日,右翼第19兵团攻占国祀峰、白云台地区;人民军第1军团在梧琴里歼南朝鲜军第1师一个营大部。第3兵团进占自逸里、富坪里地区。第9兵团攻占榛伐里、祝灵山、清平川、加平、春川地区。

  28日,联合国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地区重新组织防御。美军骑兵第1师西调汉城,并于汉城东北西三面组成绵密的火制地带,妄图诱我攻城,给我以大量杀伤。中朝人民军队鉴于在汉城以北歼敌机会已失,同时战士自身携带粮食弹药基本用光,主力遂于29日停止进攻,结束第一阶段作战。此阶段作战,共歼敌2. 3万人。

  经过我军第一阶段进攻作战,迫使敌退守汉城及汉江、昭阳江南岸,整个战线呈西南向东北斜线态势。美军大都集中到西线,东线由南朝鲜军的6个师放手。中朝人民军队为继续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决定第3、第9兵团隐蔽东移,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首先集中兵力歼灭县里地区南朝鲜军第3、第5、第7、第9师,尔后视情况再歼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11师。以第19兵团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城东西地区渡江佯动,掩护第3、第9兵团东移。

  5月16日18时,中朝军队共13个军(其中志愿军9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发起第二阶段进攻。第9兵团(欠第26军)附第12军配属四个炮兵团,和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担任主攻任务。

  主攻部队采用傍晚突破、夜间穿插并在天明前实现合围的方式,迅速击溃当面的南朝鲜军。第20军第60师勇猛穿插,17日3时突入纵深25公里,切断第3、第9师南逃退路。第27军担任迂回任务的第81师,不惜伤亡,不为小敌所诱,不停息交互攻击,经大小战斗28次,于17日突入敌纵深28公里,切断了县里之南朝鲜军西南退路,并会同60师全歼南朝鲜五个营3000余人,将南第5、第7师击溃。

  18日,第20军和人民军第5军团东西两面出击,向被围于县里地区的第3、第9师展开猛烈突击,至19日将其大部歼灭,缴获全部重装备。敌一部溃散入山林之中,我军当即展开搜剿作战。

  第12军突破后,在三巨里、自隐里地区先后歼南朝鲜军第5师第35团一部、美军第2师2个营以及法国营大部。人民军第5军团于20日进至束沙里、皮木亭一线,歼灭南第3师残部700余人。

  第3兵团(第15、第60军,附第39军主力)向九城浦里突击,负责割裂美军与南朝鲜军的联系和阻击美军第10军,使其不得东援。第15军于17日晨攻占沙五郎峙等地,18日在大水洞地区歼美军第2师第38团团部及第1、第2营大部。但因美2师、陆战1师继续顽抗,我前进受阻,未能完成战役割裂任务。第60军180师19日攻占洪川江以北法所里地区,牵制美军第7师不得东援。

  第19兵团及人民军第1军团在高阳至加平宽大正面上向议政府以南水落山及汉江以北磨石隅里、清平川地区进攻,并于17日攻占上述各地,在抗击敌人的反击中歼灭美军1个营与南军三个连大部。

  东线作战使南朝鲜4个师全部被击溃,20日东线南朝鲜军撤至九城浦里、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美军第10军主力逐次东移。美3师和南朝鲜军第8师以摩托化行军,仅十几个小时就行进100多公里,迅速堵塞了缺口,建立了纵深防御。至此,联合国军又形成东西相联的完整防线。

  中朝人民军队经过连续作战部队相当疲劳,前线各军大部已断粮,继续进攻已有困难。加之战役未消灭美军师、团建制部队,为保持主动,使主力休整,遂于21日停止进攻。第二阶段作战共歼敌2.3万余人。

  中朝人民军队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作战经验,造成尔后有利态势,决定主力北移三八线南北地区。为掩护主力转移和休整,各兵团留1个师至1个军的兵力,进行机动防御,迟滞敌人前进。

  5月22日,39军、15军首先开始北撤。23日晨,联合国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在我主力尚未转移之时,实施全线反扑。敌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在航空兵掩护下,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两侧地区,多路向我实施反扑。

  我军向后转移,本是胜利后的回师,部队思想出现麻痹。由于对敌人迅速实施全线反扑估计不足,以致转移的组织计划不够周密。担任运动防御的部队,有的尚未进入防御地区,有的虽已进入但未很好控制要点与公路,未能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了我军在转移初期十分被动的局面,中部战线出现了一时的混乱。其中第60军由于有大批伤员等待后运,奉命仍在原地阻击敌人,而未能进入预定地区布防。

  敌军一旦突破前沿后,利用机械化行军,三天内就可向我纵深推进了50~80公里。至24日,我军最确定的机动防御开始线未及形成,即被敌突入。志愿军一些部队被阻隔在敌人后方,包括志愿军第12军军部和下属两个师、第27军和第60军180师,其中穿插最远的12军91团被远隔敌纵深90公里处的下珍富里以北三巨里地区。

  在危机情况下,被截断的志愿军部队大都表现出顽强勇敢的作风,利用夜暗向敌人冲击,成功突出包围。其中第27军主力在极其困难下,在麟蹄、县里地区英勇抗击美军第2师、空降第187团、南朝鲜军第5师的进攻,将其阻于昭阳江南北地区,有力地掩护伤员后送和主力转移。中线之第12军于24日晚乘敌军先头部队向前推进的空隙,越过杨口成功向金化转移。该军第91团在被隔绝在深远敌后的困难情况下,一路寻食野菜,夺取敌人武器,全团绕道翻越雪岳山突围而出,于5天后与主力成功回合。

  第60军第179、第180师在春川方向北汉江两岸地区顽强抗击美军第7师、陆战第1师、南朝鲜军第6师的进攻。战至25日黄昏,因敌乘隙突入,第180师被隔断在北培山、驾德山、梧月里地区。突围时由于指挥失误和组织接援不力,同时未能很好查明情况,集中全力从敌间隙中坚决突围,而采取了分散突围的办法,以致造成了重大损失。

  27日,中朝人民军队迅速将志愿军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军及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防守部队有重点地配备兵力,以火力封锁敌主要进攻方向的公路、铁路,并机动灵活地出击,积极打击敌人。28~30日,第65军对进攻涟川之美军第1军实施反击,第20军对进占华川地区之美军第9军实施反击,各歼其一部,并收复华川。

  6月1日,志愿军第47、第42、第20、第27军于新幕、伊川、鸡雄山、黑云吐岭一线构成纵深防线。6月10日,我军主动撤出铁原、金化,将敌军阻于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敌我双方均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共投入了十五个军的兵力,连续奋战50天,毙伤俘敌人8. 2万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被迫接受停战谈判。

  此役,我军亦付出相当代价,战斗减员达8. 5万人(伤、亡、失踪)。敌我伤亡对比1:1. 038。   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此后,战场形势一度缓和,敌我双方作战行动多属于小部队进行的频繁的前哨战斗,战线比较稳定。

  时至1951年8月下旬,朝鲜停战谈判已进行了一个多月。美国政府依靠其海空优势,妄图在谈判桌上对我方进行政治讹诈,企图不战而攫取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遭到我方严词驳斥和坚决拒绝,敌人发出了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的叫嚣。

  7月20日至8月末,朝鲜北方发生了数十年未见的特大洪水灾害。河水暴涨七至九米,冲毁铁路桥梁九十四座次,线路一百一十六处次,公路桥梁被毁坏百分之五十,给我军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困难。

  7月26日开始,美2师猛攻东线人民军第2军团大愚山一线阵地。激战持续五天,敌人每天均以团以上兵力轮番进攻,最后以伤亡二千二百余人的代价占领该地。其他地段上,敌人也不断以营以上兵力向我进攻。

  8月18日,敌人趁我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极端困难之机,向我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空中绞杀战,并在谈判中立区进行挑衅,谈判被迫于8月23日中断。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先后动用了美军两个师、南军五个师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为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的阵地。在该线防守的部队为朝鲜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担任第一线防守的有六个师,第二线为三个师。

  从8月18日开始,联合国军首先以美第2师,南第7、第5、第8、第11师和首都师各一部,共约三个师的兵力,实施全面进攻。进攻重点为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的结合部。

  敌人在进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空兵、炮兵支援和坦克的配合,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猛攻,战斗异常激烈。人民军在洪水为害、交通困难、粮弹供应不足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和积极的反击。激战三天,敌仅占我部分前沿支撑点,被迫在8月21日转入重点进攻。

  敌人转入重点进攻后,战斗更加激烈,有的阵地人民军与敌反复争夺达10余次。至8月24日,人民军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共毙伤俘敌一万六千余名。

  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为打击进攻之敌,乘敌疲惫之机,夺回部分阵地,于8月25日和26日先后进行两次局部反击。第5军团以第6师和第12师各两个团,反击进占杜密里以北之敌,第2军团以第27师,在第5军团第6师一部配合下,反击大愚山之敌。战至27日夜,第5军团收复了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阵岘、、鸠岘等阵地。第2军团对大愚山之敌的反击,因敌工事坚固,防守兵力较大,当夜未能解决战斗。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第2军团于31日主动撤出战斗。两次反击作战,朝鲜人民军共歼敌8000余人。至此夏季防御作战第一阶段结束,朝鲜人民军胜利粉碎了敌人进攻,仅第5、第2军团阵地被敌突入2至6公里,第3军团阵地屹立未动。此时,敌我双方为加强各自兵力,都迅速地调整了部署,准备再战。

  9月1日,联合国军重新发起了进攻,夏季防御作战第二阶段开始。敌人每日不断以营、团的兵力向我攻击,其中以项岭地区、杜密里以北773.1高地(敌称该线为血岭)地区,大愚山以北加七峰、1211高地地区及加田里以北地区,战斗最为激烈。战至9月8日,敌伤亡惨重,仅占人民军部分前沿阵地。9月9日,敌转入重点进攻。

  首先,南朝鲜第8师由黄基(加田里北五公里)至松鱼月4公里地段,每日均以一个多团兵力进行连续攻击。当面防守之人民军第3军团1个团顽强抗击,昼失夜反,与敌激战4天,阵地屹立未动。

  13日,敌之重点进攻开始由黄基向西延伸至道味岘。美陆战1师、南第8师集中了4个多团的兵力,在大量飞机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道味岘至松鱼月12公里地段连续猛攻。道味岘以东人民军第3军团防守地段,战斗最为激烈,每一阵地平均击退敌6至8次冲击,有的阵地击退敌进攻达18次。

  14日,敌人将进攻重点集中在道味岘至芦田坪4公里地段,每日以4至5个营的兵力进行轮番攻击,人民军第3军团顽强防守,又激战4天,敌仍寸步未进。在杜密里以北894.3高地至大愚山以北1211高地地段上,敌仍不断以营以上兵力进行攻击,并占领了581.7高地和894.3高地。至9月18日,敌人除杜密里以北851高地至1211高地地段外,全部被迫停止进攻。

  自9月初开始,联合国军即不断以营团兵力对851高地和1211高地进行猛烈攻击。美第2师遭到重大伤亡,但一无所获,因此将851高地称为伤心岭。但敌不甘失败,在其它地段停止进攻后,仍继续对两高地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敌人秋季攻势期间。

  至9月18日,除伤心岭战斗外,敌所发动的夏季攻势已经基本被朝鲜人民军粉碎。第二阶段作战,人民军消灭敌人达2.2万人。

  为配合朝鲜人民军粉碎敌人的夏季攻势,战线中部我志愿军第一线各军积极对敌人进行不断的小规模战术反击。位于北汉江以西的第27军,在9月1日至3日,以三个团的兵力,在五个炮兵营支援下,对注坡里之敌发起反击,共歼敌1900余人。第64、第47、第42、第26军各一部,于9月5、6日先后向德寺里、338.1高地、中马山、西方山、斗流峰等敌军阵地实施反击,共歼敌2000余人,并占领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我军防御态势。

  在粉碎敌夏季攻势作战期间,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全线共歼敌7.8万余人(内美军2.2万余人)。敌在东线以伤亡惨重的代价仅突入我阵地2~8公里,占我179平方公里土地。   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            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被我粉碎后,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逼我就范,达到其在谈判桌上所提出的无理要求。敌人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于9月29日至10月22日在2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发动秋季攻势。

  敌人秋季攻势的攻击重点集中在西线我志愿军防御阵地。志愿军第一线的6个军(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68军)中,有四个军的阵地遭到联合国军9个师(其中美军5个师、英联邦1个师、南朝鲜军3个师)的攻击。

  9月29日,敌人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首先以美英军3个师在西线开始了试探性进攻,企图迫使我军放弃临津江左岸至铁原以西一线阵地,并从侧翼威胁开城。美3师以夜月山为重点,首先向我第47军阵地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马里地段猛攻。

  10月3日,敌军集中美骑1师、美3师和英联邦第1师等,在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105mm以上口径)和大量航空兵支援下,又向我第64军、第47军防守的防内洞、高旺山、高作洞、天德山至大马里一线40公里正面发动了猛烈进攻。我防守部队在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指导原则下,有重点地部署兵力、火力,以坚决阻击与连续反冲击,同敌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每一阵地均经数次至十数次反复争夺。我军有的连队战至只剩10~30余人,仍坚守阵地,战况异常激烈。

  在第64军防御正面,进攻之敌为英联邦第1师和美骑1师第5团一部,其进攻重点为高旺山、马良山。激战至4日16时,我军主动撤离高旺山及其以西227.0高地。10月5日后,敌将重点转移至马良山及其西南216.8高地,并改取集中兵力、火力逐点进行攻击的战术。我马良山阵地曾五次失而复得。我防守216.8高地得一个连,依托坑道式掩蔽部(即贯通得马蹄形防炮洞),曾在一天内连续击退敌21次冲击,毙伤敌700余人,我仅伤亡26人,初步显示了坑道工事的优越性。

  激战至8日,我军在给敌以大量杀伤后,主动撤至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伍炭里一线继续防御。英联邦第1师由于伤亡过大被迫停止进攻。经5昼夜激战,我毙伤敌2600余人,敌仅前进3公里。

  在第47军防御正面,,进攻之敌为美骑1师、美3师等共5个多团的兵力,其进攻重点是天德山及其以西418高地。我防守该两阵地的第141师1个营,每天抗击敌人两个步兵团的连续进攻,平均击退敌10余次冲击。激战至5日,最后只剩副团长带10余名轻伤员,仍顽强坚守住天德山阵地。最后在遭敌三面包围的情况下,才主动撤退。

  6日后,敌开始在强大火力支援下,逐点攻击我334高地至高作洞地段。我军在346.6高地、287.2高地、345.6高地与敌展开反复争夺。11日,我军向进占上浦防之敌举行反击,全歼美骑1师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器连。战至18日,我军主动放弃该线阵地,敌在西线发动的攻势亦因伤亡惨重而被迫停止。我军共毙伤敌2.2万余人,敌仅前进3~4公里。

  从10月8日起,敌攻势转向东线。新入朝的第20兵团第67、第68军,在9、10月份刚刚接替防务,当即遭到敌6个师的全线进攻。

  东线联合国军发起秋季攻势时,鉴于志愿军反坦克火力弱,便以大规模坦克集团在前沿实施割裂阵地的进攻,称之为坦克劈入战。其中10月13日至10月25日期间,在第67军防御的27公里宽的阵地前,美军出动坦克达280余辆,每天还发射炮弹5~10万发,出动飞机100~130架次。这场攻击是朝鲜战争中美军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坦克作战。

  我第20兵团在敌情、地形不熟的情况下,一面接防,一面抗击敌人进攻。第67军接防金城以南的新阵地后,自10月13日起即受到美7师、美24师、南朝鲜第2、第6师四个师的全面进攻。第67军阵地上只有少量土木构筑的掩体和战壕,全军仅6个炮兵营,部队主要依靠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地雷进行反坦克作战。在美军坦克已经楔入阵地的情况下,第67军采取边打边补充,边抢修工事,阵地昼失夜反的方法,与敌人反复争夺。各连队都组成反坦克小组,师、团又阻止反坦克队,在道路上设置大量障碍,对反坦克火力进行隐蔽布置。战至22日,经10昼夜激战,联合国军在金城以南地区的攻势被阻止,敌仅仅推进了6~9公里。第67军共击毁坦克39辆,击伤8辆,歼灭敌人2.3万余人。

  10月8日起,第68军在接收文登里一带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之际,遭到美2师、南第8师的猛烈进攻。敌人在40余辆坦克配合下,向文登公路至北汉江地段发起突击。第68军接防完毕时,敌已经突入我方阵地6公里。第68军在文登里公路两侧大量设置障碍物,同时集中反坦克武器组成反坦克大队,仅12日至14日三天,即击毁敌坦克18辆、击伤8辆,从而阻止了敌坦克集群的进攻。至10月20日,经13昼夜激战,第68军在人民军密切配合下,阻止了敌人进攻。我军毙伤敌7600余人,击毁坦克28辆,击伤坦克8辆,顽强坚守住了文登里主阵地。

  10月22日后,敌人因伤亡惨重和疲劳过度,在整个战线上被迫停止进攻,至此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被彻底粉碎。我军在一个多月的秋季防御作战中,共毙伤俘敌7.9万余人,敌仅占我方土地467平方公里。美军因此次发动的坦克劈入战损失大而战果小,在后来的整个战争期间再也未使用集群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实行穿插。   上甘岭战役              在我军发起夏季战术反击后,敌人认为它已经在作战上丧失主动权。为了迫使我军转入守势,扭转其被动局面,同时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美国军队首脑决定马上组织进攻作战。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紧接着,美国方面在军事上又施加压力。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便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发动了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金化攻势(代号为摊牌作战)。

  金化攻势的攻击目标是我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前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两个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由于高地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上甘岭,志愿军抗击敌进攻的这次战役便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敌军这次进攻由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计划,同时亲自指挥作战。10月12日起,敌方首先以航空兵、炮兵对我五圣山、上甘岭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实施了连续两天的火力突击。14日3时起,敌人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凌晨5时,以美7师、韩2师各一部共七个营的兵力,在105mm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第15军45师135团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猛攻。与此同时,美7师、韩9师各一部共四个营的兵力,分别向我第44师、第29师正面多个阵地实施牵制性进攻。

  防守上甘岭两个阵地的我135团9连和1连在仅有15门山、野、榴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下(午后山、野、榴炮增加至43门),主要依靠步兵武器、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顽强战斗。战至13时左右,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较大,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我防守部队转入坑道作战。19时,我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四个连的兵力实施反击,又恢复了表面阵地。当日,我军毙伤敌近2000人。

  我第45师调整部署,将准备用于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两个炮兵营调至上甘岭地区,以134团两个营和133团一个营分别加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御,并将师指前移至德山岘,集中力量粉碎敌人对上甘岭地区的进攻。

  15~18日,敌人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火力支援下,继续向我两个高地发动猛攻。我防守部队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昼失夜复,战斗异常残酷激烈。至18日,我两高地的表面阵地全部被敌占领。

  19日晚,我第45师分别以三个连的兵力,在坚守坑道部队配合下,对占领两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一举恢复了阵地。在反击597.9高地的战斗中,我第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为打开冲击道路,掩护分队突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机枪工事的发射孔,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20日,敌又以两个营的兵力,在飞机30架和大量炮兵配合下向两高地进行轮番攻击。激战终日,除59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个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又相继为敌占领。我防守部队再次退守坑道坚持战斗。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开始了艰苦的第二阶段作战。第一阶段,敌我双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阵地均投入大量有生力量,敌人投入了七个团共17个步兵营,我投入三个团21个步兵连。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共歼敌7000余人,我伤亡3200余人。

  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敌人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仍不愿放弃进攻。10月21日后,敌人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我坑道部队,一面为继续实施进攻进行部署调整,并调遣韩国第9师为战役预备队。

  此时,我第45师人员物资消耗较大,暂时无力组织较大的反击。为进一步坚守和实施反击创造条件,第45师奉命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作准备。

  敌人为巩固已占阵地,对我坚守坑道的部队采取了封锁、轰炸、爆破、熏烧、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内投掷毒气弹等残暴手段进行围攻。我坚守坑道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高度发挥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积极作战。战役中,第15军有16个连队的人员在表面阵地失守后退入一个坑道。洞内空气污浊、缺粮、缺弹,尤其是缺水。洞内人员在建制已被打乱,伤员又占多数的情况下,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直至最后胜利。

  从10月21日至29日,我坚守坑道部队共组织班、组兵力,以夜袭手段出击158次,除9次未能奏效外,其余均获成功,共计歼敌2000余人,并恢复了7处阵地。。同时,坑道部队还采取冷枪狙击的战术大量消灭敌人。在此期间,我二线部队为了支援坑道部队作战,曾以两个班至五个连的兵力,在炮兵和坚守坑道部队配合下,向597.9高地反击五次,向537.7高地北山反击七次。同时第15军抽调战斗部队和各师团机关人员组织火线运输人员,冒着炮火封锁通过数十里山路向坑道提供物资补给。

  为了直接配合坑道作战和进行反击准备,第15军以第29师和第44师先后攻歼了上甘岭以西柏德里东山和平康以南万渊里地区之381高地、391高地之敌,共歼敌3000余人。

  我军在坚持坑道作战的同时,紧张地进行对敌实施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10月20日,第3兵团决定将从一线阵地撤出、正准备休整的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同时以第15军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以外的全部防务,以使第45师全力投入上甘岭作战。另将炮7师一个营、炮2师四个连和高射炮兵一个团加强给第15军。同时还给第45师补充了1200余名新兵。

  10月29日,我军实施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就绪,并已进行了两天的预先火力准备,将敌占表面阵地工事基本摧毁。

  10月30日战役终于进入第三阶段。当日21时,第15军以第45师五个连、第29师两个连与坚守坑道部队配合,在山、野、榴炮50门、火箭炮24门、迫击炮30门的支援下,开始对597.9高地之敌实施反击。坚守坑道部队三个连首先对敌发起冲击,随即坑道外部队七个连进入战斗,对敌实施两面夹击。经五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并打退敌一个营的多次反扑。至31日夜,除1个班阵地外,597.9高地全部为我收复。

  11月1日,敌人又发动六个营的兵力向我597.9高地冲击十四次,我坚守部队在纵深炮火支援下,均将敌击退,毙伤敌1500余人。当日晚,我预备队第12军第31师第91团投入战斗,并增调9个炮兵连参战(支援火炮达到了21个连73门,另火箭炮6个连24门)。次后2日~5日,敌人集中美7师、空降187团各一部以及韩国第9师和哥伦比亚营,每日均以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连续攻击。5日,第12均93团一个营投入战斗,同第91团最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597.9高地的阵地。此次作战,我军共歼敌6000余人。

  我军收复597.9高地后,随即准备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至11月10日,敌全部占领该高地表面阵地,据守之敌为韩2师的一个营。

  11月11日16时25分,我第31师第92团两个连在山、野、榴炮70门、迫击炮20门和火箭炮24门的直接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全歼守敌。同时,第93团以一部兵力收复了我原放弃的597.9高地的一个班阵地。

  12日,敌人以一个团的兵力向537.7高地北山发起反扑。我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每天都要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14日,第93团主力加入战斗。18日,第34师106团加入战斗。经过激战至25日,我终于打退了敌人疯狂反扑,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此时,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将韩2师缓和美7师撤下整补,该两师防务由韩9师和美25师接替。随即,敌人的进攻基本停止。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

  上甘岭防御战役共历时43天,敌我双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均投入大量兵力、火力,进行了持久的反复争夺,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

  敌人先后投入进攻的兵力有:美7师、美空降187团(欠一个营)、韩2师(四个团欠一个营)、韩9师以及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共11个团两个营(战役中并补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个炮兵营105mm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6万余人。

  我军在战役中出动部队有:第15军之第45师、第29师,第12军之第31师及第34师1个团,榴弹炮兵第2、第7师,火箭炮兵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高射炮兵第601、第610团各一部,共山、野、榴炮115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另有工兵第22团第3营、担架营,总兵力约四万余人。

  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我两个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至两米。我方发射炮弹40余万发,亦属空前。该战役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役,我军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我军伤亡1.15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例2.21:1。我军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炮61门、坦克14辆。据敌方自称,战役中其物资损失仅仅次于1950年全年的消耗。

  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既是用原子弹野不能把狙击兵岭(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圣山)上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      恢复谈判后我军局部反击和攻岛作战             联合国军在夏秋两季的攻势均遭到挫败,并受到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承认其飞机误炸开城为转机,表示愿意恢复谈判。

  10月25日,在双方商定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在谈判中,美方虽然放弃了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的荒谬主张,但是仍在其军事分界线方案中,企图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同时美方还无理提出,如从其所占领军事分界线以北我后方沿海岛屿撤退,需以我方割让开城地区的相当土地来交换。

  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志司为了增加对敌人的压力,打击敌人的士气,收复一些阵地和表示我之力量,以促进停战谈判,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以每军歼灭敌人一个连至一个营为目标举行小的局部反击。同时,由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海防部队在北方沿海开始了收复敌占岛屿的渡海作战。

  我志愿军第一线之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67军于11月7日由第12军接替)、第68军共六个军,遵照志司的指示,经过充分准备,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分别在各自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守备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

  11月4日,第47军以两个步兵团11个连队的兵力,在114门火炮,11辆坦克职员下,对美骑1师3个连防守的正洞西山发起进攻。经三小时战斗,我军全歼守敌。次日,敌以两个营反扑,我军将敌大量杀伤。敌重新占领该阵地后,我乘敌立足未稳,以三个多营的兵力再次反击,又全歼美骑1师1个营另1个连大部,创造了阵地进攻战打小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同日,第64军以三个营的兵力,在60多门火炮支援下,出其不意地在白天攻击英联邦第1师防守的马良山阵地。马良山进攻战斗是志愿军首次组织的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坦克兵和工兵的协同作战。我部队首先以火炮摧毁敌工事和压制敌方炮火,又以坦克进至前沿直瞄射击敌火力点,同时以密集的高射武器掩护上空。三个步兵营经4个小时的强攻,全歼英28旅的一个营。随后又连续打退英联邦第1师的多次反扑,最后巩固占领了马良山这一要点。马良山战斗共歼敌1740余人,初步锻炼和考验了我志愿军特种兵与步兵协同作战的能力。

  历时1个月的反击战,我军共歼敌两个营、13个连、5个排和六个连的大部,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攻占敌阵地21个,经与敌反复争夺,我巩固占领其中的9个。

  另外,负责开城地区防御任务的志愿军第65军,为驱逐这一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骚扰的李承晚军,于11月中旬,以部分兵力对开城以南、汉江以北、砂川河以西地区进行了两次扫荡作战,将阵地前推至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扩展土地280平方公里,进一步稳定了开城一带的防御。

  自11月5日至11月底,我志愿军第50军根据志司确定的由远而进,逐岛作战的方针,连续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渡海作战中,我登陆部队得到我志愿军歼击机空2师、空3师和轰炸机空8师、空10师的直接支援。

  在11月5日攻占椴岛作战中,我航空兵首次直接配合步兵作战,以战斗机掩护船只和集结和返航。此后又三次出动轰炸机群,轰炸了大小和岛。

  大、小和岛位于朝鲜的西海面,距我国的鸭绿江口约70公里,这是美国侵略军和南朝鲜军队的一个重要前哨阵地。岛上盘踞着美国情报机关和白马部队500多人,再加上邻近岛屿上的敌军共1200余人。

  志愿军轰炸航空兵第8师于11月6日出动图-2轰炸机9架,对大小和岛上敌军工事、营房、仓库成功进行了首次轰炸。11月29日,空10师又出动夜航轰炸机10架对大小和岛地面目标进行了夜间攻击。

  11月30日,为直接配合陆军部队登陆解放大和岛,空8师再次出动轰炸机9架,在空2师16架拉-11歼击机的掩护下执行轰炸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我混合机群遭遇敌约30多架F-86歼击机的拦截。

  我空军飞行员不畏强敌,在实力悬殊情况下击落敌F-86歼击机3架,击伤5架。我轰炸机被击落4架,歼击机被击落3架。在战斗中,我空军创造了活塞式轰炸机和活塞式歼击机双双击落F-86喷气式歼击机的奇迹。其中空2师副大队长王天保,驾驶落后的拉-11歼击机击落F-86飞机1架,击伤3架。在艰苦作战条件下,我轰炸机群坚持编队飞行,坚决地摧毁目标,完成了轰炸任务。志愿军第50军148师于当天攻占大、小和岛。

  第50军经过近一个月渡海作战,接连攻占了椴岛、艾岛、炭岛、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10余个岛屿,共歼灭敌特武装570余人。朝鲜人民军海防部队第26旅和第23旅也相继攻占了大同江口的避岛、青羊岛及瓮津半岛附近的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褚岛、六岛等岛屿,歼灭敌特武装200余人。至此彻底清除了敌人深入在朝鲜北方沿海各岛屿的情报基地,消除了对敌特武装对朝鲜北方沿海的骚扰和威胁。

  在我方连续打击下,美方终于被迫于11月27日同我达成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准,双方各后撤二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从达成协议之日起,如30天内停战尚未签字,则按将来实际接触线修正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2年秋季,战线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敌我双方作战活动仍属于前沿侦察、警戒战斗和小规模的阵地攻防战斗。停战谈判由于敌人坚持扣留我方被俘人员,自5月起便一直陷入僵局。

  至1952年9月,朝鲜战场上已经维持了10个月之久的低烈度的保持接触的胶着状态。此时进入朝鲜的秋季,泥泞雨季已过,标志着适合军事活动的季节来临。为打破战俘问题导致的谈判僵局,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同时为锻炼新换防部队的作战经验,中朝两军决定对敌进行战术性反击,并于9月14日下达了战术反击的作战命令。随后,自五次战役以来中朝军队最大的一次反击开始,攻击目标仅限于前沿易打的阵地。

  此时,正面战线敌我双方的态势是:敌军第一线展开15个师,第二线3个师;我军第一线展开志愿军7个军、人民军2个军团,第二线志愿军3个军、人民军1个军团。

  9月18日,我军开始在全线发起战术反击作战。整个作战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44天。

  在这次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志愿军的战术有着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些新特点。

  在组织反击时,主要依托坑道体系。攻击之前,部队在前沿坑道集结,或在我方火力控制区挖屯兵洞隐蔽,能以突然性的短距离冲击,攻入敌方阵地。

  在攻击兵力配备上,步兵突击部队减少,而支援的炮兵和工兵增多,通信联络也大为加强。反击的步兵部队数量,一般对敌方之比只有2:1或1:1;而支援炮兵攻击一个敌人的连阵地,平均要集中各种炮8-10个连,约40门左右。这些新采用的战术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同时也突出了技术兵种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整体作用。

  反击作战的第一阶段从9月18日开始至19月5日结束。第39军由于准备充分,于9月18日首先发动反击。随后志愿军6个军(第39、第65、第40、第38、第12、第68军)和人民军2个军团(第1、第3军团),总共对18个目标的敌军进行了19次反击,其中美军阵地7处,韩军阵地11处。

  经作战,中朝各军都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攻克了敌军阵地,其中巩固占领者6处,共歼敌8300余人(其中美军2000余人),我军伤亡2000余人。

  反击作战的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志愿军一线7个军,共组织了1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35个班的兵力在760门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正面上同时向23个目标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作战,除第38军攻击韩9师防守的394.8高地(白马山)和281.2高地未获成功外,其余目标均于当夜或翌日攻占,并全歼守敌。

  10月8日至21日,第65、第39、第15、第12、第68军又先后进攻了11个目标的敌军,其中四个目标攻击未成,其余均达成预定目的。在这次反击作战中,第15军于10月12日反击391高地时,事先将冲击部队于敌前潜伏。第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在敌炮击引起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为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他的英勇壮烈的行动,赢得全军的尊敬。

  按计划,我军原定10月22日停止反击,转入正常防御。鉴于敌人于14日发动金化攻势,大举进攻上甘岭地区,战况日益激烈。志愿军首长决定将战术反击作战延续至10月底,以配合上甘岭地区作战。23日以后,第65、第40、第39、第38、第15、第12军又先后攻击了14个目标,除3个目标攻击未成,1个目标守敌撤逃外,其余目标均被我军攻克,并全歼守敌。

  第二阶段反击作战,我军共对敌48个目标攻击58次,其中美军防守的9处,法国、荷兰、加拿大军队防守的3处,韩军防守的36处,共歼敌1.89万余人,巩固占领阵地11处。

  我军秋季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对敌连、排支撑点及个别营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攻击77次,最后巩固占领敌连排支撑点17处,共打退敌排以上兵力的反扑480余次,全歼敌两个营指挥所、10个连、69个排、8个班,大部歼灭敌两个团、一个营、7个连、8个排、5个班,共毙伤俘敌2.72万余人(其中人民军毙伤俘敌1700余人),我军伤亡1.07万人,敌我伤亡对比为2.54:1,其中在打敌反扑与反复争夺中共毙伤敌军1.95万人。作战中共缴获各种火炮32门、各种枪支2373支,击毁各种炮57门、坦克67辆、汽车74辆,击落敌机183架,击伤241架。   抗美援朝战争著名战役战斗概览             云山战斗: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

  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后170多年来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那么,最初使美国人体会到败绩的,是志愿军第一次战役中的云山战斗。此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与美军交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0年10月25日至30日,骄狂的麦克阿瑟指挥美军越过清川江向中朝边境方向疯狂冒进。10月31日,美骑兵第1师进抵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云山地区。然而,美军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已神兵天降般布防于云山周围的深山密林中,形成了对云山的严密包围。

  11月1日17时,志愿军39军从三个方向向云山外围高地发起攻击。116师首先以两个团在炮火支援下,从西北方向攻击,逼近云山。攻入敌阵后,发现交战的均是美国军队,经审讯俘虏后,方知是美骑兵第1师。该师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号称开国元勋师,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是美军的王牌师,火力和机动能力很强。为保持部队荣誉,仍保留着当年骑兵师的番号。

  得知与美王牌师作战后,志愿军斗志更加昂扬,攻击更加猛烈,预备队也投入了战斗,3个团协同突击。预备队团尖刀4连最先突入云山街里。这时,美军1辆重型坦克正掩护满载士兵的10余辆汽车撤逃。副班长赵子林在战友的掩护下,用爆破筒炸毁了这辆横冲直撞的坦克。2日3时,116师攻占云山后,继续向东南上九洞方向进攻。117师于1日17时30分从东北方向向云山以东的三巨里进攻,围歼南朝鲜第1师12团一部后,于2日凌晨与116师会合。从云山西南方向进攻并担负断敌后路任务的115师主力,于2日拂晓在云山以南诸仁桥截住并包围从云山撤退的美骑兵第8团直属队和第3营共700余人。2、3两日,被围之敌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突围数次,均被115师击退。从博川方向北援的美骑兵第1师第5团,在云山西南遭到志愿军115师1个团的顽强阻击。3日夜,被围之敌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向志愿军投降。至此,云山战斗全部结束。此战,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15团大部,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杨贵华)

  上甘岭战役:迫使美军最后认输

  黄继光,一个值得中国军人骄傲的英雄。今天,他的画像悬挂在全军每一个连队的会议室里。这位用胸膛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就产生于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使联合国军完全失去了在正面战线取胜的信心,迫使其尔后再也不敢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为了挽救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提高谈判桌上的要价,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 的其它国家一点胜利刺激,以便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联合国军决定发动金化攻势。为粉碎金化攻势,志愿军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西临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到东海岸的唯一公路,因此,成为两军的必争之地。

  1952年10月14日,美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以7个营的兵力,在300门大炮、30 多辆坦克、4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志愿军15军45师2个营防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仅这一天,美军就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创下了朝鲜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从14日至20日,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志愿军表面阵地昼失夜返,反复争夺。

  从10月21日至29日,双方展开激烈的坑道争夺战。联合国军用尽了各种毒辣手段,企图把志愿军封死在坑道里: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滥炸;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汽油弹、硫磺弹、毒气弹,或用火焰喷射器喷;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铁丝网封堵坑道口;在坑道外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等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志愿军坚守坑道作战极其艰苦。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坑道空间缩小,人员行动极为困难;坑道内空气极度污浊,硝烟、毒气、血腥、粪便和汗臭充满坑道,常引起人员窒息;粮弹缺乏,特别是饮水困难,有时要以饮尿止渴,甚至连尿都没有……坑道内志愿军忍受着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特别是伤员更加痛苦。即使如此,志愿军坚守坑道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在炮兵的支援下频频出击,歼敌2000余人。

  10月30日,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志愿军开始实施决定性反击,激战至11 月25日,表面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巩固。至此,联合国军的摊牌作战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3个多师6 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山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其兵力火力之密集,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然而,志愿军的阵地屹然未动。这次战役,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4架。参与策划这次进攻的美国军事专家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消灭。(郭志刚)

  高阳追击战:打开汉城通道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国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友,也是联合国军中除美国外出兵最多的国家。志愿军在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的途中,与英皇家奥斯特来复枪营的漂亮一战,可谓给了英军当头一棒,狠狠教训了美国的这一帮凶。

  1950年12月31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线向纵深发展。

  此时,已连续遭受志愿军两次战役打击的联合国军已成惊弓之鸟,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攻势稍作抵抗,就仓惶逃跑,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联合国军被迫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继续阻止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3日拂晓,右纵队50军149 师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地区击退美第25师1个营的抵抗。上午,该师446团乘势南进,途中与英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营掩护分队交火,双方在高阳展开激战。

  19时,149师突破敌炮火封锁,以1个营对集结于高阳以南佛弥地、三下里地区待逃之敌实施拦腰截击,将敌打乱。同时,以1个营迅速穿插渗透,断敌退路。经3小时激战,全歼英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第1营和1个坦克中队。战斗中,446 团5连副排长李光禄只身闯入英军坦克群,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3辆。446团4连战士顾洪臣炸毁敌坦克2辆后,爆破筒用完,便勇敢地爬上第3辆坦克,掀开炮塔舱盖,高举手榴弹,迫敌投降。此次战斗,共歼英军700余人,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和汽车24辆。1月4日下午,志愿军攻占汉城。 (王成志)

  横城反击战:天兵天将敌胆寒

  朝鲜战场联合国军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一次作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所说的这次战斗,就是志愿军第四次战役中著名的横城作战。

  联合国军经我第三次战役打击撤退至北纬37度线后,李奇微断定志愿军一线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短期内难以发动进攻,于是,重整旗鼓,于1951年1月 25日开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队23万人,在空军支援配合下,全线发起了反攻。

  此时,志愿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部队减员严重,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刚刚进入休整。鉴于美军的猖狂进攻,志愿军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发起第四次战役,命令各部队停止休整,采取西顶东反的方针,转入防御作战。以志愿军50军、38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江两岸依托野战工事,顽强阻击美军进攻,牵制美军主力,掩护志愿军主力展开和歼敌。

  东线以志愿军39军、40军、42军和66军,在人民军两个军团配合下,远距离开进,经过几个夜间的连续急行军,于2月11日拂晓前,先后在横城西北和以北地区占领了有利阵地。11日17时,向横城南朝鲜军实施突然打击,迅速将其第8师包围割裂。经28小时激战,至13日晨,全歼该师3个团及美第2师1个营等,共1.2万余人。此战,迫使联合国军在东线后撤26公里,打击了其反扑的锋芒。(王成志)

  雪马里围歼战:全歼皇家陆军双徽营

  在英军,曾有一支已有150年历史引以自豪的雄师劲旅,在英国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它曾因突出重围、反败为胜,被英皇特授皇家陆军字样帽徽,从此该营官兵都佩带有两枚帽徽,被称为皇家陆军双徽营。然而,在雪马里与志愿军的一战,这支王牌部队便命归西天,怎能不令英国当局呜呼痛哉?!

  1951年4月22日黄昏,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63军第一梯队师于4月23日凌晨,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强渡临津江,迅速攻占英29旅一线防御阵地。187师5 61团勇猛穿插,越过15公里崎岖的山路,粉碎敌人数次拦阻,夺占临津江南岸敌纵深一个制高点绀岳山,将英29旅和美3师的联系切断。接着,向绀岳山西南的沙器幕方向渗透,切断绀岳山西北雪马里地区守敌的退路。在沙器幕以西截歼逃敌时,战士刘光子机智勇敢,一人即俘虏惊魂未定的63个英国兵,荣立一等功,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24日4时,187师将雪马里英29旅格罗斯特营和配属的皇家炮兵第70连、170迫击炮连C排和部分坦克分队共1000余人团团包围。

  24日拂晓,雪马里围歼战打响。560团主力前后夹攻,攻占雪马里以北的高地。被围英军遗弃重装备,在纵深炮火的支援下,在晨雾中向南突围,遇到560团1 营的截击,英军被迫缩回雪马里及235高地,志愿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此时已接替麦克阿瑟升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李奇微,闻讯急忙飞到朝鲜前线,组织救援。英29旅派出菲律宾加强营,美第3师派出2个营并加强1个坦克营和1个炮兵营,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分别由东向西救援;南朝鲜第1师12团在美军 1个重坦克连引导下,由西向东救援,均被志愿军顽强阻挡。25日8时,担负主攻任务的560团发起最后攻击,全歼被围之敌。英军该营被歼在英国军政当局引起了巨大震动,进一步加深了美英之间的矛盾。(郭志刚)

  长津湖之战:重创美军王牌师

  新兴里战斗,作为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的美军1个加强团的成功范例,被载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史中;与此相反,在美军陆战队史上,则有一次被称为最为艰辛的磨难的战斗记载,这些都发生在著名的长津湖之战。此战,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太平洋战场的历次登陆战中担负开路和主攻任务,威名赫赫,战斗力在美军首屈一指的陆战第1师,经历了该师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伤亡惨重,从此风光不再。

  1950年11月27日晚,东线志愿军第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突然反击,仅一夜,即将美陆战第1师和美第7师1个多团共约3万人,分割包围于长津湖东、西、南三个孤立的点上。30日晚,第9兵团27军5个团,对被围于新兴里的美第7师31团及 32团1个营发起猛烈攻击。战至12月2日,将该敌3191余人全歼,击毙该团指挥官麦克里安上校和继任指挥官费斯上校,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全歼美军1个多团的成功范例。

  新兴里之敌被歼后,美第10军全线动摇。12月1日,在大批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以坦克开路,开始拼命突围南撤。之后,志愿军对突围之敌展开了层层阻截和追击,不断杀伤敌人。长津湖地区山高林密雪深,战役进行期间,战区数次降大雪,气温最低达零下30多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官兵们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忍饥受冻,加上后勤补给困难,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官兵体质严重下降,冻伤减员严重。严寒的天气极大地制约了作战行动,部队配备的迫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枪栓被冻得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通畅,加之敌我装备悬殊,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志愿军第9兵团官兵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10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以歼灭性打击,根本扭转了东线战局。(陆苍松、荀勇翔)

  清川江围歼战:最可爱的人美誉神州

  朋友,你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吗?这篇教育了几代人的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围歼战中。清川江围歼战给予美第9军以重创,粉碎了联合国军意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在志愿军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云山战斗结束后不久,为使志愿军站稳脚跟,根本扭转朝鲜战局,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分东西两个战场,调第9兵团3个军入朝,担负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以参加第一次战役的6个军担负西线清川江地区作战。

  1950年11月7日始,志愿军主力后撤休整,以一部以节节抗敌方式诱敌深入。 联合国军认为志愿军是怯战退走,11月24日,麦克阿瑟命令东西两线全面发起进攻。25日黄昏,西线志愿军38军、42军在40军1个师的配合下,向美第8 集团军右翼发起猛攻,将进至德川、宁远两城的南朝鲜第7、8两师分割包围,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正面各军则抓住当面之敌分割歼击之。其后,两军由东而西向进至清川江以北的美第8集团军侧后,实施双层战役迂回。38军113师14 小时穿插140里,于28日8时占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9军退路,尔后,又抢占了以西的龙源里。至28日夜,志愿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美第9军指挥的美第2师、第25师、土耳其旅全部和美骑兵第1师、南朝鲜第1师各一部。

  30日,38军将南撤的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拦腰截成数段,与敌展开激战。112 师335团3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激战5个多小时,始终未让美军前进一步。美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一拥而上。3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严峻情况下,毫不畏惧,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后来,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据3连的英雄事迹,写成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3连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此,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志愿军全体将士。

  战至12月1日,志愿军歼灭美第2师主力、土耳其旅大部和美第25师一部。据美国陆军官方战史透露,美第2师在清川江地区遭到歼灭性打击。至12月1日,该师按战时编制18000人,战后收拢人员时,只剩下8662人,重装备丢失殆尽,单兵装备丢失达40%。(荀勇翔、陆苍松)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坚固阵地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创造了阵地进攻战的经验。此次战役,志愿军火炮和炮火的密度达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水平,整个战役消耗弹药1.9万吨,相当于志愿军前五次战役消耗弹药总和的2.2倍,充分表明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历时近两年,终于达成了所有议程的协议。6月 15日,停战协定签字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然而,南朝鲜李承晚当局却激烈地反对停战,叫嚷北进,要武力统一朝鲜,并于6月17日深夜,突然以就地释放 为名,强迫扣留2.7万余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编入南朝鲜军队。李承晚公然破坏停战谈判刚刚达成的协议,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为了惩罚李承晚当局,加深敌人内部矛盾,保证停战后朝鲜局势的稳定,毛泽东、彭德怀决定推迟停战签字,发起金城战役。

  7月13日黄昏,志愿军撼天动地的大炮轰鸣声拉开了战役帷幕。1100多门炮列阵齐射,在28分钟的时间里,将1900多吨炮弹倾泻到金城以南南朝鲜4个师正面宽 25公里的阵地上,摧毁了敌人阵地上的主要工事。随之,志愿军数十路突击分队分头冲向敌阵,在一个小时内全部突破敌防御前沿阵地。

  志愿军突入敌阵后,在混乱中向敌纵深猛插。西集团203师穿插分队先头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通过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侦察班立即发起突然袭击,打毁了该团的指挥系统。部署于周围的南朝鲜军失去了指挥,迅速溃乱。这就是后来在国内广泛流传的 奇袭白虎团。战至16日,志愿军完成了全部进攻任务,向敌纵深推进,最远达 18公里。

  志愿军的攻势震惊了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亲自飞临前线督战,并调集了8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图夺回失地。志愿军遂转入防御,与敌展开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共击退敌军反扑1000 余次。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共歼敌5.3万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