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敌掌门人唱歌仔:老通城豆皮、晋江牛肉、天回镇和豆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16:19
 珍 食 一 录        中国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探其究竟,穷其源流,简直不可能。以人之微小,能涉其万一,已是幸事。但平生好吃,对一些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珍品,心向往之。有机会便要寻到正宗所在,一快朵颐。食海辍英,人生快事。                老             老通城是汉口一家老字号,经营豆皮。老通城的豆皮是武汉名吃。我在成都读书时,武汉同学很多,谈起老通城豆皮,津津有味。说的最多的,是毛主席爱吃老通城豆皮,不但让人买回去吃,为了吃新鲜的,还特意亲自到店里去吃,不是去一次,是去了又去。不但自己去,还告诉周恩来总理,让周总理也去吃。姜诗敏是汉口人,形容起毛主席亲临老通城来,活灵活现,就像他就在现场一样。并且断定,给毛主席吃的豆皮,是特殊加工的,肯定不一样。搞到我心里痒痒,很想尝尝这玩意儿。我是六五级学生,应该是六九年毕业,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也得让我们毕业啊,可等到快年底了,也等不到毕业的消息。便约了姜诗敏等一行人,跑到湖北,来一趟江汉游。一到武汉,就逼着姜诗敏领我上老通城,吃豆皮。     我原来以为豆皮是用豆腐皮制作的。但豆皮拿到手里,却找不到豆儿的影子。问姜诗敏,为什么?姜诗敏没了平时的伶牙俐齿,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不管它,吃吧!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第一口豆皮下肚,我就知道毛主席为什么爱吃豆皮了。      第一,软糯。第二,醇香。第三,顺口。第四,养胃。四合一的好!大大地好!      武汉人把吃早点称之过早。过早的食品花样繁多。但有两样是别处没有的。一个是热干面,一个就是豆皮。豆皮其实与豆腐皮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与豆子还真是有关系。因为豆皮的皮,是用绿豆与大米共同磨浆,在平锅里摊成的面皮。在面皮里包上馅料,翻面烙熟,就是豆皮。这是简单形容,实际做起来,就不是如此简单了。      老通城的豆皮为什么好?引的毛主席、周总理都跑去吃?因为老通城有个厨师,叫高金安。这个高金安是个做豆皮的高人。毛主席两次接见过他。我估计姜诗敏猜的对,他给毛主席、周总理做豆皮时,一定加了料,不是普通的豆皮。给伟大领袖做豆皮,加点料很正常,如果我是高级厨师,我也这么办,何况是高金安这等高人。高金安既是做豆皮的高手,那他的一套操作方法,就应该是规范。高金安最拿手的是三鲜豆皮,制作程序是:      大米与绿豆浸泡至松软,小磨成浆。      糯米蒸饭,至劲道即可,不可软烂。      猪肉、猪肚、香菇、兰片、香干、鲜虾、榨菜切丁,加盐,入油锅炒熟。      平锅烧热,入大米绿豆浆,摊平。      豆皮成形,打入鸡蛋,将鸡蛋亦摊平。      鸡蛋凝,将糯米饭少许铺入豆皮,盛入馅料。      将豆皮四周卷起,覆至馅料上,翻面稍烙。      两面均呈金黄色,豆皮成。      这个豆皮,你去吃吧,外脆里嫩,软糯可口,肉香、蛋香、虾香、豆香、菇香、菜香。营养均衡,六味俱全。一个早点,你还能吃个什么?高金安早就给你备齐了,吃了一次,能不想第二次吗?      从此以后,我每次到武汉,都要到老通城去吃一顿豆皮。今年春节前,我又去武汉,又找姜诗敏,要到老通城。姜诗敏愁眉苦脸地说,莫去了,老通城关门了,卖豆皮不挣钱,据说要改成大酒店了。我听了倒吸一口凉气,真是大浪淘金,黑白颠倒,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见了,肯定要气晕过去!      呃,老通城的豆皮是不能丢的。但愿武汉市的父母官能听听百姓的意见,想想前辈的教导,给老通城豆皮留一条活路,让后人还能尝尝正宗的高金安。那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晋  江  牛  肉       晋江基本不产牛,但晋江的牛肉出名。因为晋江人好吃牛肉,整个晋江牛肉馆子遍布大街小巷,给外地人一个无处不牛的感觉。      第一次在晋江吃牛肉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到厦门出差,特意去晋江看看,那时晋江改革开放走在前面,风头正俏,到厦门的人都想去探个究竟。那时晋江忙着搞经济,顾不上市政建设,解体乱七八糟,整个一个脏乱差,和厦门比起来,两个天地。但天到中午,再脏也得找个地方打尖。不晓晋江口味,瞎转悠。三转两转,碰上了个牛肉馆。想,一碗饭,一碗肉,简单凑合一顿了事,晚上回厦门再补。便迈进店门。      老板娘穿一袭黑布衫,笑吟吟地用福建普通话招呼说,北方大哥来,来,来,来我这里吃饭,你们好有眼光。我的牛肉是晋江最好的!说话间,米饭与牛肉立即上桌。速度之快,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晋江的牛肉馆就是快餐店,牛肉是大锅炖成,随来随吃,极其方便。饭是大碗,牛肉却用小碗。肉也就七、八块,心中稍有微词,但诸事服从于快,想快吃快走,其它就不必计较了。      低头嗅嗅牛肉,一股中药味道,心想这牛肉还真下了功夫。第一口,想探探口味。一块入口,觉的咸淡合适,醇香绵长,其中当归、陈皮味道相当突出,别有一番风味,有点意思。速战速决的想法即刻消散。小巷出珍食,看来我是棒槌了,有眼不识金镶玉。把米饭推到一边,招呼老板娘:打两角酒,再来一碗肉,我要细品!老板娘拿来一瓶米酒,再上一碗肉,笑嘻嘻地看我吃。晋江牛肉是微火慢炖的炖牛肉,肉无精肉,是北方人所说的筋头巴脑之类。软烂到入口即化的程度。说实在的,此菜稍咸,是下饭菜,不适下酒。但为品味,有酒更能清口辨识。      牛肉分黄牛与水牛。一般说,黄牛肉紧实,水牛肉稍松,所以一般以黄牛肉为上品。晋江地处东南,不产黄牛,而要将水牛肉烹制出色,确实需要功夫。请教老板娘,晋江牛肉重在味料,在烹制精细与调味特别上下功夫。晋江牛肉,主调料是当归与陈皮,以生姜、枸杞配之。讲究一点的,还要配沙参、怀山。一般的牛肉店,都是夜里焖炖牛肉,白天营业,牛肉卖完为止。微火一夜,牛肉形存而肉酥,安能不软烂?于是醇香绵长、入口即化、随到随吃、快速便捷,就成了晋江牛肉的特点与买点。      自从吃了一次晋江牛肉,再到福建,便找机会吃一次,不到晋江,到福州,到厦门,碰到晋江牛肉馆,也要进去碰一头。找找那当归与陈皮混合软烂牛肉的味道。                 天  回  镇  何  豆  腐       成都郊区有一个小镇,叫天回镇。传说唐朝安史之乱,李隆基仓皇出逃,一路逃到成都城外,实在走不动了,便在一个小镇落脚。正在此时,长安传来捷报,安史已平,可以回朝。李隆基大喜过望,不入成都,即踏返程。歇脚的这个小镇从此便叫了天回镇。李隆基在镇上传膳,小镇买不到肉,御厨只能以豆腐充数。不想李隆基听到捷报,龙心大悦,到了吃嘛嘛香的地步,将天回镇的豆腐大大夸奖了一番。有皇上作形象代言人,从此天回镇的豆腐有了身价,名声在外了。      在成都读书的时候,同班同学戴尧舜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天回镇人。经常星期天跟他回天回镇玩耍。但那时是穷学生,下不起馆子。再说,文化大革命时期,镇上也没有个正经馆子,镇头镇尾一、两个幺店子,也就卖个豆花、素面之类。所以听说天回镇的豆腐好,花样多,没吃过,也想不出有什么花样。第一次正而八经在天回镇吃馆子,是在回学校参加三十五年校庆时,应戴尧舜邀请,再访天回镇,九五年秋天。吃的是何家豆腐宴。      好多年没到天回镇,一进天回镇正街,吓了一跳。天回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石板小街了,简直就是成都的翻版。我很佩服成都人破旧立新的意志,坚决要把民族的、美好的、极具韵味美感的东西全部扫除,换成半土不洋的、水泥制成的、千篇一律的新城镇。何家饭店就在这内部装修豪华的水泥楼里。在我大发感慨的时候,几个同学劝我,不要管它甚么传统不传统,豆腐宴可是原汁原味噢!      好,吃豆腐宴。      一餐豆腐宴,圆了我二十多年的梦。面对朱红的圆桌,思绪涌动,二十年前的回忆,丝丝缕缕注到心头。那时节,在戴尧舜家吃顿豆花,都是求之不得的美味,没想到还有今天!      何家豆腐宴,全是豆腐,据说菜谱上列了一百多种豆腐菜。我们那天吃了十多道。不愧是老字号,不愧是四川名吃,确实是珍品荟萃。我当时就想,如果把这何家饭店搬到街尾,前看石板道,后观荷花池,吃起来,那该是何等惬意。      那天吃的豆腐,有几个印象深刻。熊掌豆腐、脑花豆腐、口袋豆腐、鲢鱼豆腐、菌子豆腐、水煮豆腐、豆花鱼片。个个可称得上是美味。据说何家豆腐都是小磨豆腐,因此比一般豆腐细嫩且较有弹性。我相信。      四川以豆腐为招牌的,不止一个天回镇。还有乐山五通桥的西坝豆腐、绵阳剑阁的剑门豆腐。天回镇是川陕通道的出口;五通桥过去是通向彝区的大门;剑阁是剑门关所在,川西平原通往藏区的关口,均处于交通要道,都是客商往来打尖休息的地方。饮食业发达是必然的。豆腐美味而价廉,店家常年在豆腐堆里摸打滚爬,肯定练就一番过硬功夫,经过千年的磨练打造,创出了金字招牌。给后人留下了口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谢谢列祖列宗,给我如此美食!但愿何师傅不要嫌豆腐不挣钱,把豆腐宴改成海鲜大酒楼,如果那样,可就真对不起老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