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笑君子兰哪里有卖的:谈青少年交往(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07:41

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没有交往,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的交往也各有不同。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存在怎样的特点与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的是面对电视机、电话、电脑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

今天,我们与广大家长和青少年朋友,共同探讨你如何交往?

第一部分、如何与父母亲的交往

在青春期之前,儿童与父母的相处时间较多,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在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亲一起,因此与父母亲的交往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种人际关系的交往,父母的交往方式往往影响到青少年,步入青春期之后,随着身体的变化,即性成熟的开始,青少年逐渐产生一种成人感。因为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青少年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常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加之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情感依恋的重心自然从父母转向了同龄伙伴。

那青少年与父母亲的交往有哪些问题呢?-----代沟!

代沟:两代人不同“自我”的隔膜

代沟是指两代人在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很多学生抱怨父母管的太多、太严、太罗嗦;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难了解、越不听话、越难管,为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子女与父母关系经历三个时期:小时的依恋期、中学时的疏远期、长大后的平等相处期。中学生正经历着“代沟”的疏远期,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新旧两代人由于年龄、经历、历史等方面的差异,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必然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老一代较稳重、保守、年轻一代思想开放易偏激。家长喜欢纵比,思考问题喜欢将自己的经历,如过去贫寒的生活和奋斗的经历联系起来,易知足而怀旧;而青少年却喜欢横比,如与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龄人比,不易知足,而常有追求。上一代喜欢维持原有的行为模式,处事谨慎、冷静、恪守准则,青少年则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不拘泥传统模式。另外,在生活、交友、服饰、价值观、人生观上都有差异,这就给两代人的沟通与交往带来了困难。缩小和消除“代沟”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

 消除“代沟”父母应该注意的问题

    很多做父亲、母亲的,在家庭观念中常有这样的误区:做家长就应该摆出一副做家长的威严,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当孩子长大后,你再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不但不能树立威信,反而会使孩子生厌,影响两代人之间的感情。(这里我们说一个案例:我一同事与儿子之间出现的情况就是这样,儿子从初中开始就基本上不爱与父亲讲话,因为父亲总是以一种指批评的态度来看待他的问题,学习成绩不好,不爱运动,不爱讲话,在父亲的眼中,儿子没有一样是自己能接受的,在与儿子的交谈中,做父亲的说话是越说越心急,做儿子的就好象与自己无关,不是在说自己一样,出现了冷处理的局面,最后的结果是做父亲的只好无语,叹气。)
   美国人威?A?皮特森说:“在家教的艺术中,一克的身教等值一吨的说教。我们的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做什么要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父母对子女应该宽容、理解、尊重、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愿意耐心地听子女的看法、想法、困扰与苦恼、少唠叨、多鼓励和赏识、尽量满足子女的合理要求。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善于宽容……不要只是站着,只用手比划或指点着企望你的孩子征服的高度,攀援吧,他们就会跟上来。”

   那要消除“代沟”,做子女应注意什么问题
    青少年要珍惜父母的爱心与关怀,对子女来说,天下爱你的人莫过于父母,为了你,父母不惜牺牲自己。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须依靠父母的指点和帮助,哪怕是“唠叨”“罗嗦”,出发点都是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如某些想法、看法和你不一致,也必有他们的道理。所以,青少年在与父母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生活、学习中,遇见困难应主动与父母商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取得父母的帮助,经常与父母交流情感,在沟通中消除潜在的误解。

二是当的时间、地点与父母交谈,避免在父母心情不好、劳累、病痛时打搅父母。

三是对父母态度要谦恭。且不可无理取闹、任性发脾气、用不当的语气与父母顶嘴。

四是尊重父母的建议和指导,若无法接受,应说明困难,寻求谅解。
    (5) 子女与父母出现比较严重的冲突时,不妨请第三者,如其他长辈、邻居、朋友或专业人员帮忙,避免事情闹僵,伤害亲子关系。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人深思:一天,父子同游公园,儿子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公园小卖部顺便买了一些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说:“孩子,你的比喻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我,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眩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儿子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和长辈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看,长辈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即是自己也是下一代人生命中宝贵的资本和财富。青少年理应借鉴利用好这些财富。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用一颗慈善的心,用一生的辛劳为子女筑成成长的“爱巢”,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青少年一生都剪不断的“脐带”。父母也曾经年轻过、躁动过,如今他们才更懂得不成熟的心灵在黑夜里摸索的艰辛和痛苦。所以,他们才有迫切的心情把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铸的成长里程浓缩成感知,提炼出经验,筑成一座座航标灯,把你们的一生的航程照亮,让你们饶过潜伏的浅滩和暗礁。

    青少年常说:“父母的唠叨烦死了!”子女真该理解父母的慈善之心。他们担心子女犯他们同样犯过的错误,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了子女走的更好、更远、更高,他们不厌其烦地说了,这就是我们可怜又可敬的父母啊!不是自己的亲人怎会有这样的耐心呢?也许,你的父母走过的是一条不太成功的路,这是多难的祖国苦涩和历程造成的,他们羡慕你们出生在祖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好时代,于是他们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园大学梦,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在用心关照你的同时,你也感到了父母期待的压力。

    也许你的父母因种种的努力加上机遇之神的厚爱,成全了他们的成功。他们加倍呵护你,更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同样使你感到压力。

青少年朋友,这些都是来自长辈经历的负面作用,即使重负在身,这也是长辈们爱的表现。青少年所做的,只是正视这些爱,化压力为动力,成就你自己,也就成就了长辈们的希望。我们人类也正是在这种绵延不断的希望中衍进。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爱其实就是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案例:一位不识字的母亲劳作了大半辈子,买了一副银手镯,很是珍爱,成天戴在手上舍不得摘下。有一次她去城里看望他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儿子惊奇地发现母亲手上的手镯不见了,便问他母亲手镯去哪了,母亲笑盈盈地掏出一个蓝布包,说:“娘用这副手镯给你换回来两本“天书”,这回俺娃考大学可是有希望啦!”看着母亲充满笑意的脸,儿子感到很惊奇,这个世界上哪有保证能考上大学的“天书”啊?社会上的骗子这么多,该不会是上当受骗了吧?接过布包,层层打开,果然,那两本所谓的“天书”,不过是两本小学课本罢了。儿子一急,准备说出真相,希望找到骗子挽回损失。可是当他看到母亲满脸的皱纹和充满希望的双眼的时候,儿子放弃了。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母亲这个残酷的事实,柔弱的母亲将受不了这样致命的打击!于是便笑着告诉母亲:“娘,你回去吧,我记下啦!一定考好”!望着母亲渐渐离去的瘦小背影,儿子哭了,哭得很伤心,回去后,儿子便把这个充满爱意的“天书”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它激励自己。半年后的高考,儿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他,他从此踏上了人生的正轨。)什么是幸福?想起非洲那么多的难民,突然懂得了吃得饱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比起那么先天性残疾或是智障,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全的肢体和聪明的大脑,这也是一种幸福。那些天生残疾的人尚且没有埋怨老天的残忍和不公,仍然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而在不断地奋斗着,那么拥有健全的肢体,聪明大脑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

请听听一位母亲的求助信吧!

(我的孩子与许多学生一样,虽然很聪明,但比较懒惰。在小学和初中,他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高中后,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加之他比其他孩子年龄稍小,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愿与父母沟通,学习不努力,虽然不逃课,但业余时间偷偷上网吧,结交了很多小朋友,我们常常试图沟通、交流,但均以失败告终。 为了他的成长,我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但孩子的心扉从没有向我们敞开过。他变得越来越自私,对父母的话反感,自已房间的门总是上锁。对父母的感情很淡漠,完全赶不上他对同学朋友的感情。高考后,他非要买手机不可。想到他要上大学了,买就买吧。可从那时到现在的两个多月里,他给同学打电话花去了300元话费,而父母给他打电话时他却很少接。300元钱对于工薪阶层的我们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我常告诉他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但他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我本人身体很差,又要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使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劳。看到自已的孩子,看到他有时对父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我全身心爱着的儿子吗?

 这位母亲含泪倾诉了对刚刚步入大学的儿子的失望和困惑。)

诸如此类事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现实,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现状。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引起深深的反思。但生活中也有很多很感人的例子。百善孝为先。

(案例:捐肾救母 : 2004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说服家人瞒着母亲,偷偷地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对记者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跪喂父母 : 台湾企业家赖东进有着不寻常的身世。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个瞎子且弱智。9岁时去读书,从不缺一天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靠自已的奋斗获得成功后的赖东进在一次讲演中却针对自已的身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还是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 …” )

   我们为他们的感恩之心为之动容,为之喝彩。生活中,父母用他们瘦弱的身躯为子女铺平了道路,而子女们以同样方式对父母有所回报的却不多见。做父母的,不管孩子有多么不是,统统都能忘掉;做小辈的,又有几个能体会出父母的一片苦心?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举动才感动了国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的同时,人的精神世界却在逐步的退化。人们的心中不再拥有感谢、关怀和呵护。如何才能善待生活,学会感恩吧!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必然能够促使人们扩充心灵空间的内存,让人们逐渐增加仁爱、宽容起来,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一个懂得体谅人,知道关心别人的孩子,今后就能很好的与人交往,很好的融入社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感。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钟爱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

 第二部分、如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教育传授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们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是多么重要。

 那如何做好与老师的交往呢?

一是尊重。
    尊重别人是文明礼貌的核心。学生要尊重老师,这种尊重不仅是表面上的尊重,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热情打问好,课前把讲台擦干净,课间擦好黑板,还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即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有个别同学,当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时,非但不站起来,还态度生硬说:“不会!”有的虽然站起来,却一言不发。如果这位被点名的同学站起来,说明此问题还没有听清楚,或自己哪个方面不太明白,或按自己的理解说错了,这都是无可非议的。当然,尊重还应包括说话时语气温和。课下在教室和老师交谈时,要主动给老师让座,认真倾听,不可东张西望,也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条腿不断地晃动。

    (案例:某学校管理宿舍的几位生活老师去检查学生宿舍卫生,一进门无一人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请老师坐下,而是继续各干各的事。当老师对他们的宿舍卫生提出批评时,有的爱理不理,有的则极不虚心地强调种种借口和理由。这都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

    对老师的尊重不仅限于礼貌、热情;更要尊重老师的人格。有时,三五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老师,“老李”、“大王”、“小刘”,更有甚者,用老师的缺点或生理缺陷给老师起绰号。尊重他人的人格,就要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不讲侮辱性的话。道理很明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华民族尊师的古训,视老师为长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你可以喜欢某位老师,也可以不喜欢某位老师,不喜欢他不等于可以不尊重他,因为尊师不单指尊重个体的人,而是对他所承担的工作,他所具有的知识的尊重。

二是坦诚。
    坦诚二字的关键是诚。诚者,诚恳,真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人无完人,老师是凡人,也不能要求老师一贯正确。如:教学方面,老师的知识再广博,阅历在丰富,也是有限的,教学中偶尔出现个别的差错也是难免的(特别是没有经验的年轻老师),作为学生该如何对待呢?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叫喊:“你讲错了!”这种现象,据调查,出现在两种学生身上:一是不讲方法性格粗鲁的同学。二是对老师有意见的同学。这些同学对老师平日的批评不理解,由于怨气,采取不友好的态度,这样就影响了师生的和谐关系。

    对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最好是下课单独找老师,真诚和老师交流、沟通,或者以讨论的口气与老师探讨应该如何解答,如何理解。尤其注意不要中途打断老师的思路。同样,如果对班主任老师某些班级管理有意见或建议,也要善意地给老师提出。态度要诚恳。老师鼓励、欢迎学生提问题、提建议。只有师生间保持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才有益于教育和教学工作。

    有位年轻的老师要讲公开课,因课表调动有一定的困难,只好选择了平时课堂纪律和学习气氛不那么活跃的班级。因此,这位年轻老师除去教学方面感到紧张之外,还担心同学们的课堂配合。然而,那天上公开课时这个班纪律格外好,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聚精会神的听讲,甚至有不少人主动举手发言。同学们的密切配合,使老师的紧张心情松弛下来,公开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明白事理,关键时刻维护老师的威信和荣誉,这是对老师的最大理解和帮助。同学们的真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它推动了教学工作。  

三是关心。
    尊老爱幼、相互帮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学生对老师的爱,更激励老师满腔热情地工作。许多事例令人感动。(案例:如某校李老师患冠心病,这对于一贯认真负责的李老师来说,真是心急如焚,开始她勉强写出每节课对学生的安排,作哪些题或作哪些练习。后来,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好休息。此时,同学们给老师写了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由班里钢笔字写的最好的同学抄在信纸上,全班每个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班长跑了好几个花店买了鲜花,选派代表去看望。后来许多同学去家中看望。连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同学也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您安心养病吧,别惦记我们,学校已经安排老师给我们上课了,我们一定配合老师把课上好……”同学们的关心与爱戴使老师深受感动。)

    感人的事很多很多,不仅只在老师生病时、困难之时,表示出学生对老师的关心、爱戴,平时的小事也可体现:看到老师身体不舒服,给老师搬把椅子,上面放上椅垫,并倒杯水;教师节前夕,送去一张小小的贺卡,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老师来说,这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老师的辛劳难以用时间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偿的奉献,学生的赠言,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会使老师欣慰许多,使老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得以承认。俗语说:“师徒如父子”,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也是天经地义的,而反过来,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爱,哪怕仅有50%,都令父母感到莫大的安慰。而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应该是如此啊! 

四是理解。
    现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有些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老师管的太严,对学生态度苛刻,觉得在学校不自由。现在很多中学生不是寄在学校宿舍里,而是在外面租房住,也就是觉得在学校不自由,可是你们知道吗?严格要求是老师爱你们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老师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是培育人才的需要。不严何以能治学?不严何以能成材?达?芬奇从严画蛋,最终成为著名画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的莫泊桑,是在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前几年,中国女排威震世界排坛,勇夺“五连贯”的每一次成功和胜利,都是教练们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结果。

    古今中外,许多卓越人物的经历和成就,都证实了只有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没有教师们的严格要求,严格督促,学生们可能会因为自觉性差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朋友,在与老师交往中,应该主动、诚恳;刻苦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按时完成。这样老师就会喜欢你。另外,要设法多与老师交流和沟通,让老师了解和喜欢你。你关心老师,老师也关心你;你理解老师,爱老师,老师会更爱你!融恰的师生关系,在于师生双向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朋友,让我们打开心灵之门,用尊重、热情、真诚、理解和爱去架设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还有一种情况是:“师生恋”在校读书的少男少女,除和同学朝夕相处外,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老师那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风趣幽默的谈吐,以及耐心诚恳的教导关怀,常常使少男少女内心十分感动。和同龄的人比,老师们多一份成熟;和父母比,他们又多一份尊严。老师在少男少女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少男少女也就会对他们产生一份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在心中潜滋暗长,有可能成为一种对老师的恋情。羞于表达的男孩一般是暗恋着自己崇拜喜欢的年轻活泼而又有学识的女老师,表现为单相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或师生的分别,他们这种暗恋之情也许会渐渐淡化。若干年后,他们已成家立业,返回母校去看望老师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老师,你不知道当年我是多么爱你!引来师生间的一场哈哈大笑。
  可是女孩子不同,她常常认真投入,对这份感情显得痴迷。某位男老师可能会成为她朝思幕想的偶像。她会找种种机会接近老师,不管老师是否已结婚。如果老师也缺乏理智或自制力,或生出邪念,那就会产生"师生恋"。如果男老师已婚,有自己的家室,那么这位少女就自觉不自学地成为了"第三者"。

师生恋"绝大多数也不会有好的结局。这是因为:①少女此时的思想和情感尚处于幼稚不成熟的阶段,对老师的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缺乏了解和判别,多半是一时感情冲动,盲目性很大。也许恋情来得的确热烈。但由于缺乏实在的基础,很难持久。②中学时代谈恋爱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业。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少女有可能由于和老师谈恋爱又不为周围的人接受,感情受到挫折而无心学习,使学习荒废,甚至辍学。③如果老师已有家室,那么扮演不光彩的"第三者"角色,更是遭到家庭和学校反对、社会舆论谴责、老师妻子的怨恨,这几种压力会使她难于在社会上做人。④老师中个别心术不正和行为不轨的人,利用少女的天真幼稚,以关心学业、辅导功课为名行玩弄占有之实,这不是在"恋",而是在骗。
  由此可知,"师生恋"凶多吉少。师生之间的情谊因为很真诚、纯洁,所以很美,很动人。有无数师生间动人情谊的美好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如果你的心灵深处也产生了对老师的崇敬、倾慕,那么请你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误的行为去玷污它。一旦师生情谊变为师生恋或越轨行为,就失了它的美好与纯洁性。

如何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就是交朋友了

青少年交友特点
    一是青少年交友标准。
    有调查表明,他们的交友标准,结果占第一位的友谊标准是“同忧愁、同快乐、相互关心”,也就是情感融洽。占第二位的友谊标准,是“兴趣、想法、成绩、意见和自己差不多”,能谈得来,也就是心理上的相似性和亲近性。青少年择友的第三位标准是“性格和思想好”,也就是为对方的内在品质所吸引。朋友的外貌、成绩等因素在高中生看来并非交友的重要条件,高中生交友更重人品,认为精神上的默契和交流是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
    二是青少年交友的范围。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3~5个关系密切的朋友,1~3个最要好的朋友。无论是关系密切的还是最要好的朋友,男生都比女生多。初中生结交好朋友主要还是在同性别同学之间,但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对异性同伴的接纳性逐渐提高。高中生仍然是以结交同性朋友为主。随着性意识的成熟,喜欢和同时结交同性朋友、异性朋友的人数增多,只结交同性朋友的人数减少。高中生想结交异性朋友,但是怕引起别人的误解和非议。
    三是青少年交友的稳定性。
    对“你与好朋友的关系都容易改变吗?”这个问题,不到10%的中学生答“都容易改变”,1/3左右回答“都不容易改变”,半数以上的中学生的朋友都有部分变动。总的说来,初中生的友谊圈还在变动;高中生所交的知心朋友并不随升学、工作、搬迁等原因而中断来往,这一时期的友谊常常可以保持终身。男孩的友谊比女孩稳定些,女生的朋友圈变动较大。
    四是青少年重视同伴交往。
    第一,愿意与年龄相仿的同学、朋友交往而且关系密切,许多心事往往宁可告诉朋友也不对父母讲。
    第二,越来越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也更重视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出现了异性吸引的最初萌芽。伴随着青春期生理上集聚变化,青少年的性别意识被唤醒,青少年开始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也部分开始吸引异性。
    第四,大多数青少年对异性的好感十分纯洁只要引导得当,环境条件正常,一般都可以发展成健康美好的情谊。
    五是青少年同伴的团体特点
    青少年的同伴团体包括核心人物和追随者,一般由3-9人组成,个别人由于有某些为大家所信服的品质而成为中心人物。一般说来,青少年阶段很少有人长期独立而不属于某个团体。
    在同伴团体内部,一般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观,有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成员们互高度忠诚,把团体友谊看得很重要,甚至超过了与父母的关系,为了同伴团体的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班上的人与事。
    在小团体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案例:初中生,在一场足球比赛的前夕为自己喜欢的球队打赌,两人都说,“如果xx队输了,我就跳楼!”第二天,班上同学一齐对那个赌输的学生起哄:“你跳楼吧!”这名学生果真翻过阳台,双手吊住栏杆,做出要跳的样子,后不幸失手坠楼身亡。)是一起典型的由同伴团体成员争强好胜、“好面子”而引起的事故。相信该生只不过是由于“面子”要紧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当时如果有人稍加劝阻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由此,我们应该看到,同伴团体对中学生来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中学生在同伴团体内获得安全感,学到社交技巧,但是,因为相互争强好胜,很可能引发一些极端行为。部分学生因不受欢迎而自信心受挫折,这些受孤立的学生,与同班同学没有牢固的联系,他们在一起玩,就可能形成气味相投的小团体,造成这些学生本身发展的困难。小团体如果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或受坏人的教唆,就可能变质为社会上的犯罪团伙,因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六是怎样选择朋友
    青少年应该懂得选择朋友的原则,一般说来,朋友可分为六大类:
    第一是一般交往型——泛泛之交,友爱团结;
    第二是经常接触型——共同活动,和睦融洽;
    第三是重视功利型——互给实惠,讲究义气;
    第四是真挚玩乐型——兴趣一致,相互信任;
    第五是学习交心型——共勉共进,可以交心;
    第六是真正知心型——患难与共,牢不可破;
    可见,朋友是有层次的、有差别的,所以,在交友时也可区别对待,不可能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选择朋友时,既要大胆,又要慎重。选择朋友与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是一致的;只要对朋友亲密些,互相的交往就更深了一层。关于青少年的“交友之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朋友之交,贵在志同道合。志者同,心相通,虽初遇,偶遇也可成挚友。
    第二是朋友之交,贵在忠诚。友谊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互相忠诚为根基。
    第三是和蔼可亲是待友的态度。周恩来总理曾把“交友厚”总结为鲁迅先生的四大特点之一。
    第四是将“帮友忙,济友急”作为交友的义务。真正的朋友必然是“雪中送炭”,同舟共济的。
    第五是“待友宽,律己严”作为交友的原则之一。
    第六是尊重朋友的忠告。“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切磋、劝勉、批评、说真话,是友谊的捍卫者。
    第七是保持必要的交流和心理上的沟通。可有各种交往方式,如谈话、书信、电话、发e-mail聚会等都行。鲁迅先生一向以书信作为交友的重要方式。
    七是交友注意事项
    有些青少年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而苦恼。其实,与他人建立友谊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的过程,所以,对于交友和友谊,应该像对待学习一样,也要有谦虚和好学的态度。那么,在生活实践中,在正常的交往中,自然会赢得真正的朋友。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说过:“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历并顶得住逆境的冲击,才值得友谊这个称号”。
    朋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真正的朋友也可以保持长久的友情,甚至成为终身的好友。青少年的朋友关系还很不稳定,多数人尚不了解交友的规矩和原则,所以,当前应该初步懂得一些有关交友的注意事项。
    第一是共鸣。朋友间最忌讳的是,在一些敏感和重要的问题上不能产生共鸣,没有共同语言;互相不信任,猜疑,对朋友嫉妒。
    第二是赞扬。如果朋友超过了自己,应该为他而高兴,要真诚的赞扬他,并且努力向他学习。
    第三是社交。如果对方是个傲慢、盛气凌人的人,你不一定非得与他做朋友;而若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就是社交自卑感了,甚至会导致“社交恐惧症”。那样,你就必须进行心理治疗,否则就交不到朋友。
    第四是宽容。朋友之间特别要讲究容忍、宽厚、对朋友不可过分挑剔和苟求,要允许朋友存在缺点或犯错误,也要给他改正和反省的机会。对朋友“不可随便扣帽子”,例如势利眼小气鬼乡巴老等,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遇到意见分歧,可以商讨和争论,朋友之间可以求大同,存小异。

第五是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要学会运用自己的青春魅力,把同学吸引在你的周围,有些专家为青少年总结了吸引同龄人的方法,频紧接触,感情互慰,人格互尊,目标互促,能力吸引,困境互助,过失互谅,性格、品质相互吸引。
    另外,在交友中,不要忘记,除了同性朋友,也需要异性朋友;还有家长、老师及你尊敬的长辈,他们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八是交友与友谊的意义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明的朋友。”朋友之间亲密交往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种团结友爱的情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青少年学习生活紧张,特别需要想朋友倾诉衷肠,也需要朋友来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在青春期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家长和老师有时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同龄人间的理解和帮助,共同面对心中的秘密。有朋友间的沟通和交流,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地承受苦闷和烦恼要好得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说,朋友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马克思说过:“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青少年处在开始走上人生道路,开始新航程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友谊。友谊,这是一个拨动青少年心弦的字眼。在朋友间的促膝谈心时,在同学的相互鼓舞中,友谊像我们中间的一位忠诚伙伴,彼此依靠密不可分;友谊又像一支动听的、激励的歌,鼓舞我们奋勇前进。友谊,更是青少年的话题,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朋友们谈论它、歌颂它、创造它,从中品味着幸福和愉悦,也从中吸取着营养。

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时代冲破了那种传统的垂直交往,代之以横向的网络交往。大量的、快速的、及时的的信息使时间在交往中缩短,使空间在交往中扩展。彼此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友谊在交际中增进,视野在交际中开阔,能力在交际中提高,机遇在交际中闪现。正如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代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际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青少年朋友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珍惜友谊,重视交往,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