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 ob搞笑视频:为“扩需”再进一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08:02
为“扩需”再进一言
■王东京
近些天不少记者登门造访,络绎不绝。有趣的是,不论大报小报,提问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如何扩大内需?其实,此前我就这个话题写过多篇文章,历来知无不言,想说的都说过,所以这几天答记者多是老生常谈。不过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倒是有些新想法,不一定对,我姑妄言之,读者就姑妄听之吧。
那天看电视直播,温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神情坚定,语气铿锵,说困难毫不掩饰,谈对策头头是道。给我的感觉,政府对摆脱当下困境是胸有成竹。问过同事和朋友,也众口一词,对温总理报告皆赞许有加。我个人的看法,大的方面,比如扩需的关键对策我赞成;但不讳言,对其中某些具体措施有建言。共五条,让我分点谈:
一、关于投资。政府要拉动内需,着力点无非是投资或消费,非此即彼,当然也可双管齐下。不过经验说,在政策操作上,不同时期还得有重点。比如凯恩斯与罗斯福,他们主张的重点是投资,而10年前朱总理扩需也如是。从当前政府扩需的举措看,毫无疑问,国债的大头还是投资。我理解,政府所以重视投资,并非投资有乘数效应,而是与消费比,投资扩需见效快,可立竿见影。
是的,政府投资可救眼前之急。然而困难在于,投资虽可减少今天的过剩,但一旦产能形成就可能加重日后的过剩。怎么办?为防患于未然,经济学的处理是要将政府投资限制在公共品领域。这里有个误会要澄清,很多人以为公共品就是基础设施。这种看法其实是错的。比如机场与路桥,不仅消费排他,而且服务可收费,这类基础设施并非公共品。温总理在报告里说,加工企业政府一个不投。我再补充一句,基础设施中的非公共品项目政府也不要投。
二、关于发债。今年财政举债9500亿元,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近万亿债务会有风险吗?理论上不应有。国际经验说,只要债务不超过GDP的3%算适度,是可接受的规模。这样看,我国的GDP过30万亿元,9500亿元债务当然不算多。实话说,我并不认为中国债务有安全隐患,我所担心的,是政府大规模举债会挤出民间投资。摆明的道理,借债还钱,今天国债发行多,明天政府就得多收税。企业交税多了,民间投资自然受挤压。
曾多次说过,就投资效果论,政府投资肯定比不过民间。这些年总听说公家盖楼腐败多,屡禁不止;可从未见有谁自家建房吃回扣,闻所未闻。是何原因?说到底是产权约束不同。既然如此,政府何不放手鼓励民间投资呢?从经济学角度看,财政发债是增加政府投资;而减税则是刺激民间投资。所以政府与其大规模举债,就不如大幅度减税。
三、关于减税。温总理的报告说,今年结构性减税将近5000亿元。年初我得到的数字是3000亿元。其中增值税转型减1300亿元;出口退税400多亿元;所得税合并减300多亿元,停止收费1000多亿元。现在5000亿元怎样来我不知,相信财政部官员测算过。可我的疑问是,当下这些减税政策到底能否落到实处?前不久我到沿海几个省调研,与企业家座谈,许多人抱怨他们既不买设备,也无出口盈利,结构性减税于他们不过是画饼充饥。
不错,结构性减税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好看不中用。由此想深一层,既然多数企业不受益,照顾的只是少数,那么减税5000亿元会不会制造苦乐不均?危机当前,政府应鼓励公平竞争,即便减税,那也得一视同仁。因此我认为政府应主要调减增值税,事实上,下调增值税才是普度众生之举。
四、关于物价。政府今年的物价目标,是要将CPI控制在4%以下。消费物价今年会突破4%吗?我看可能性不大。有前车之鉴。1998年政府曾想将物价控制在3%以内,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物价负增长。当前物价的主要危险,我认为不是通胀而是通缩。刚公布的数字,二月份CPI为-1.6%;而PPI为-4.5%;是否已通缩还难说,但有一点可肯定,若价格再走低,等人们形成降价预期拉动消费会更困难。
举房地产的例子。眼下国内房市为何一蹶不振?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未来房价普遍看跌。大众有一种消费心理,买涨不买跌。想想吧,明知房价明天要降,你今天会买房吗?当然不会。所以为拉动消费,适度通胀反而有助,何况相对8%的GDP增长, 5%的CPI也不高。由此看,政府的当务之急应是防通缩。
五、关于消费。温总理重申,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政府有意启动消费,当然好。关键在如何出招?我的看法,培育消费热点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提高居民收入,若手里没钱,消费就是空谈。麻烦的是遇到经济萧条,指望企业加薪不现实,但不加薪人们又不消费。此难题如何破解?我认为可取之策是完善社保。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讲过,最终决定消费的是持久收入。只要未来有保障,无后顾之忧,老百姓当然会消费。
有消息说,中央财政今年将有近3000亿元投入社保,数字不小,可见政府足够重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钱该怎么花?我的意见很明确,雪中送炭。即优先保三类人:一是城镇低收入者;二是进城农民工;三是农村老人。不是富人不该照顾,但保富人毕竟是锦上添花,至少近期不必作为政府考虑的重点。
就说这些,一孔之见,有理无理还请决策者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