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刀大会困难:语文试题(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9:32:44

语  

本试卷共10页,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白癣/苔藓    缜密/嗔怒     惊骇/骸骨     两讫/屹立

B.安宁/宁可    供养/口供     阜盛/蚌埠     湛蓝/暂且

C.造诣/肄业    联袂/昧心     纤毫/翩跹     累赘/连累

D.辍学/拾掇    呜咽/拖曳     浩淼/渺茫     处方/处境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一天的反复考虑,总经理最后还是对老家派来的人说:“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在面试中,他坦然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将混凝土改为价格不菲的花岗岩所带来的效果显然是不容分说的,但把好好的花基和路沿石敲碎,未免太浪费了。

D.站在青海与白海间的山脊上,一眼望去,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青山绿水秀色可餐。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片世外乐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上图书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B.不仅灰霾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灰霾还会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

C.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轰。《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D.40多名90后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4374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左右的老人手中。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                           。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 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                          。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③②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复鑴秩,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竑为之长        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 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复讲如初

C.时论说           竑乃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           竑尝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3分)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2分)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7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又是什么?(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孔子的守成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     

喻 

 

为罕见,政治运作方式代代相袭,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譬如,从秦始皇开始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一直到当代中国的“人代会之下的‘一府两院’制”,一以贯之的政治结构似乎已经达到了“超稳定”的程度。

苏格拉底代表的则是批判的思想倾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对于传统的做法、普遍性的积习,绝不视为当然。这种具有批判精神、质疑性格的思想倾向从苏格拉底后就一直流淌在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譬如,在中世纪,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地心说”的挑战;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洛克对于“君权神授论”的驳斥;到了20世纪,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也是以“批判理论”而著称的。

苏格拉底坚守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是他陷入不自由困境的重要根源。因为,这样的坚守常常把他置于流行观念与大众趣味的对立面,因而会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与厌烦。然而,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

孔子的自由,源于他在年届七旬之后,终于为自己确立了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整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所承担的核心职责,就是承前启后,既总结、提炼人世间的秩序,同时也为这套秩序赋予“意义”。孔子对“旧”文化的“守护”与整理,既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有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孔子晚年的文化劳作,确实为中华民族规定了一种秩序与一套意义,从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提供了一颗最坚硬的内核。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在现当代中国都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一方面,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么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要么彻底倒向另一边,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在这种非此即彼、看似坚定的立场背后,实际上是生硬、武断、简单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另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我们更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性格。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式的批判精神,无论是一个小邦还是一个大国,都可能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一直酣睡下去,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政法论坛》2006年第6期《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不同的生活状态,促使了他们不同思想的形成。

B.中国历代的政治变革,可以说都是基本上没有触及制度核心的变化。

C.苏格拉底之后西方的许多思想观点与潮流,都受到其批判精神的影响。

D.苏格拉底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能促使人们自省、自救,自我更新。

E.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守成”态度,而夸大儒学的作用则有违批判精神。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孔子“守成”的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对于从夏商二代沿袭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

B.朱熹通过“集注四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C.秦始皇实行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

D.当代中国的“人代会之下的‘一府两院’制”。

14.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孔子和苏格拉底代表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请分点列出。(4分)

15.根据文意,在现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孔子与苏格拉底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倾向?(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雨打杏花落    

赵佳昌

5月1日早6时,一行四人驱车从赤峰市区出发,披着一身黑云的倒影向城西穿梭。一个小时后我们在新绿色的柳浪旁看到了清代蒙古王氏建筑群——喀喇沁旗王爷府。朱红色的大门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雨水在广场上绽放出一朵朵水花,到处都是雨击打的声音。我们迈进红色的大门,于这场雨中迈进它的年轮里。每一处景物都呼吸着那些年代的往事,有战功无限,也有春风得意,亦有励精图治,还有变革图强。但雨中杏花更能引起我的注意。

杏花更显柔弱,被雨打落下来,铺在青石上,落在低洼处的雨水上。轻语之处在于落花无声,但用心寻找,撩拨所处又是无尽的伤春情绪,比伤春更悲,金枝在杏花将落的季节消殒。雨打杏花一夜骤,薄命金枝终生怜。杏花将落的季节,和硕端静公主的生命定格在了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气息渗进流动的时光中,雨滴敲击花瓣的声音重述着当年的往事,落在我的脚下。

和硕端静公主为康熙皇帝第五女,为贵人兆佳氏所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下嫁乌梁罕氏,内蒙古喀喇沁郡王札什之子葛尔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六猝死家中,时年三十七岁。又是一个薄命红颜。深闺之中杏花的盛开如同和硕端静公主的笑靥,然而某一天她在额娘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命运。背负着沉重的政治使命是她唯一的选择,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一生悲惨的命运便因和亲开始。

康熙的子嗣中有二十位是女儿,有十位还没有成年就早夭,其余的大部分都没能摆脱和亲的命运。她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金枝玉叶,到头来只能从属于政治和亲,若是被冠以“某某公主”封号,就意味着远赴他乡的日子不远了。和硕端静公主也是如此。非但如此,因为她为贵人所生所以地位不受重视,且出生时正值平定三番,康熙根本无暇顾及,致使很少受到过问,说她生不逢时也不为过。她也许曾想象着将来的美好生活,甚至会想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是个什么样子:书生意气,才华横溢再加上那么点风流倜傥才好。有哪个妙龄女子不这样想过呀?但也许她什么都没想,没敢想,兴许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就等着“听封”远嫁的那一天。

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贵为公主的和硕端静怎么会不相信命运呢?她的出生就注定成为康熙用以牵制蒙古王爷的砝码。逢一个夜晚,她淡淡地啜泣。声音都不敢放开。这一切不能传到她阿玛的耳朵里。她生活了十九年的深宫大院即将在她的生命中成为历史,她的额娘也即将与她分别,庭院深处的繁花绿草也只能种植在记忆里。她将被一支送亲队伍抬到一个她不熟悉的地方。而这一天就是她悲苦命运的开始。政治和亲如飘在她头顶上的阴云,结果未知,但终究不会太好。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带着沉重的政治使命远走漠南,过了古北口来到了喀喇沁部。金黄色的轿子停在王府家朱红色大门的前面,公主在搀扶下迈过了这座王府的一道道朱门:正门,大门,二门,迈进禁锢的深处。

葛尔臧是个脾气秉性暴虐的人,经常以王府事务繁忙为由不在家住,经常口出粗言。政治和亲的阴影也很难使二人产生感情。喀喇沁王的大片土地不断地被清廷拿走,这使得葛尔臧嘴上不说什么,但总是有些不舒服的,先是承德被占用修建木兰围场,而后宁城也被划走。看着这位公主他怎么会不想到这些,而公主又何尝不知道丈夫心中的所想。而且葛尔臧的德行她多多少少是有所知道的。阴谋笼罩婚姻,何谈真爱何谈真感情。根据导游口述,民间对和硕端静公主的死因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为葛尔臧与公主感情有阴影,且葛尔臧经常以公务繁忙为由不在家住,致使红颜寂寞,她与一个年轻且才华横溢的男子相识,并与其发生肌肤之亲,后被葛尔臧察觉。在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六这天,葛尔臧在鞋中暗藏一块金锭子,在公主为其脱鞋的时候狠命的一脚踢向和硕端静的小腹……在为和硕端静公主守孝期间,葛尔臧调戏人妻,康熙闻后勃然大怒,将葛尔臧终身囚禁在北京。葛尔臧死后,奉皇帝谕旨将公主与葛尔臧合葬。

新春初开的三月末,漠南带着春天的色彩,给万物以希望,但却没能给和硕端静以春花的灿烂。杏花的香气,浸润四野,也弥漫着一段金枝岁月的凄冷。她就是那雨中杏花,未等开败已被风雨打落,摇摇坠坠地从树梢飞落,铺的石阶一片残花,落在水中点点花帆。那时的未知已经尘埃落定,敲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她的生命之河因为不能自主支配而成为别人的俘虏,只能朝头顶那方阴云飘移的方向生活。我撷取一朵残花,看着它粉白的面庞,它分明向我述说着三百年前的那段薄命佳人的悲苦命运的往事,还有那个三月的雨打杏花落。

(选自《散文》2009年第9期)

16.文章以“雨打杏花落”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17.请简要概括和硕端静公主是怎样的一个悲剧形象。(5分)

18.和硕端静公主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当时那个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广播评论,完成19—21题。

“田”字新解 

李昌文

【这是什么字?  童声:田,田地的田,田字格的田。】

我们小时候的第一个字,就写在了田字格里。它横平竖直、四四方方、农民躬耕其上,它奉献着五谷、养育着民众、呈现着四季轮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恰是一部“田”字的演变史。

如今,为了这个“田”字,44岁的泗水农民吴均平抱头痛哭。半年前,他家的2亩果园被县政府强行征用,没有补偿,也没有任何理由。

(吴均平)【呜呜……没有地了,老百姓没地了怎么活?咱有地的时候地里栽点什么东西,一年卖个七千块钱,能供两个孩子上学。现在么也没有。】

同样是为了这个“田”字,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副专员刘玉萍的话语中透着严厉。

(刘玉萍)【山东省第三季度发现违法用地1059宗,2.12万亩,其中耕地8854亩,违法用地面积大幅上升,形势非常严峻。】

田字格里写大字,但是许多地方官员的能力显然已经超越了田字格的约束。田字格被屡屡突破,甚至有人把田字格本当成演算纸任意涂抹——耕地就像是指缝间的沙,在迅速流逝。十年当中,全国丢失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河南省。而每块耕地丢失的背后,无不闪现着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身影。

(刘玉萍)【之所以用地单位未经批准,仍敢滥占耕地,虽然直观看是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用地单位签订协议,但谁能保证背后没有上级政府的纵容、支持或者默许。】

在某些地方领导眼里,土地的确是制造政绩的最好工具。招商引资,需要土地;城市扩张,需要土地;道路拓宽,也需要土地;至于盖新的办公大楼、领导别墅,更是离不开土地。更有甚者“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土地流转”的名义,干着违法占地的勾当,集体所有的土地俨然成为自家的后花园。

目前,山东省的水泥覆盖国土面积全国第一,这样的“第一”让副省长才利民唏嘘不已。

(才利民)【违法违规用地说到底,还是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不能有正确的政绩观,搞那些形象工程,急功近利。我们的浪费土地现象随处可见,比如马路的宽度,不考虑到车流人流,觉得宽了比较气派。】

尽管从1998年起,违法批地在我国就被列入刑事犯罪,但十年来从来没有一位政府官员因此入狱。既然对土地无止境的攫取无需支付法律成本,禁令势必成为一纸空文,监督肯定严重缺位。

(基层干部)【有些工厂都建好几个月了,巡查干什么去了?这个东西又不是高科技,都是在地上的建筑,都是水泥钢筋混凝土,你怎么能看不见呢?巡查也是到那就喝酒,早就喝迷糊了,喝完了就走了。主陪三杯,副陪两杯,然后再依着转,喝完了拉倒走了。就这么巡查办法吗?】

有一个叫“巴泽尔困境”的经济学规律,说的是,如果没有清楚界定的产权,人们必将争着攫取稀缺的资源。于是,某些地方在“土地依赖症”的作用下,工厂越建越多,耕地越征越少,农民的怨恨越积越深。

(吴均平)【死也找不着窝了,有个老鼠窟窿钻进去觉得肃静肃静,你说这都弄的么?老百姓第一是吃,第二是住,你说上哪住去?你起码得叫老百姓活呀!】

如果失去中心内涵,“田”字就变成了一个“口”:地方政府可以无原则地松口,开发商更可以狮子大张口,肆意侵吞土地和农民的利益,进而转化成让自己膘肥体壮的营养。

要堵住这张血盆大“口”,就必须坚持原则,敢用重典!

(才利民)【要重拳执法,刹风治乱。现在我们需要用重典了,再吃点安痛定不行了,得打吊瓶了,别不痛不痒的。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要对你那个地方的土地负全责,你在这儿主政,出问题就要找你,行政问责也包括县委书记。】

“田”字不是不可以出头,但向上出头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地方领导的手再大,大不过党纪国法,大不过社会的公开监督,大不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田”字可以出头,但向下出头必须有个“甲”等的选择。农民之所以被称作农民是因为手里有了土地,拿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必须塞给他们一个更为牢固的饭碗。济南市为失地农民办养老保险的做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田”字必须出头,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申”请。经济发展需要土地的支持,小康社会也的确不能建在半空中,但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必须有节有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表示,无论土地如何流转,如何征用,18亿亩耕地的红线都不能动摇。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粮食出现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也养活不了我们。

(陈锡文)【最可怕的就是,没有人来真正关心农地的保护。如果从上到下都有卖地的积极性,回过头再过若干年的话,你后悔都来不及。城市退不回农村去,农地就没有了。】

最后,让我们再把这个“田”字用心写一遍:中间是一个“十”字,一横代表着农田的用途不允许改变,一竖强调着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允许改变,十字交叉的中心点,则象征着农民的利益不得损害。“十”字的周围有四条边,我们不妨把它们理解为“科学、民主、公平、公正”。这就是制度,这就是红线,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注:文中【 】内的文字主要为背景配音或【】前()内的被采访者的采访录音内容,其余为主持人的解说。

19.作者对我们熟悉的“田”字进行了怎样的“新解”?为何要这样“新解”?这样“新解”又有何好处?请简要概括。(6分)

20.最近,《“田”字新解》凭借其结构形式的新颖巧妙、内容的厚实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一篇新闻作品,作者是怎样增强其内容的真实性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4分)

21.综观全文,请深入探究作者采编这篇广播评论的意图。(5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6分)

某市原来公交和地铁的收费方案是“月票卡”,现在实行“新方案”,即“从第16次开始乘坐公交或地铁均可享受票价6折优惠”。下面的图表是“月票卡”与“新方案”的收费比较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公交小算盘

地铁小算盘

每月乘公交44次(2元/次)

每月乘地铁50次(2元/次)

月票卡:88元

月票卡:115元

新方案:64.8元

新方案:72元

每月乘公交90次(2元/次)

每月乘地铁50次(3元/次)

月票卡:88元

月票卡:115元

新方案:120元

新方案:108元

每月乘公交44次(3元/次)

每月乘地铁50次(5元/次)

月票卡:88元

月票卡:115元

新方案:97.2元

新方案:180元

每月乘公交90次(3元/次)

每月乘地铁50次(7元/次)

月票卡:88元

月票卡:115元

新方案:180元

新方案:252元

(1)新方案比月票方案多给了什么人群优惠?(2分)

(2)与原“月票卡”相比较,新方案在价格优惠方面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23.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代东方中学团委会拟写一个会议通知。(6分)

(1)会议内容:安排“五四”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

(2)出席对象: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

(3)开会时间:4月25日下午4时整。

(4)开会地点:校团委办公室。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佛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富家子,把家中的黄金拿来制成金丸,然后到外面去打鸟。大家都觉得富家子非常愚痴,因为黄金比起鸟雀要值钱得多,怎么笨到用黄金丸去打鸟呢?何况,以金丸打雀还不一定打得中。

对于佛经上的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及说明

一、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3分)

1.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

A(A.xuǎn/xiǎn;zhěn/chēn;hài/hái;qì/yì。B.nínɡ/nìnɡ;gòng/gònɡ;fù/bù;zhàn/zàn。C.yì/yì;mèi/mèi;xiān/xiān;léi/lěi。D.chuò/duō;yè/yè;miǎo/miǎo;chǔ/chǔ)

2.考查熟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层级为E。

D(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A.“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使用对象不当。B.“别无长物”意思是“除此之外,空无所有”,意思是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节俭指物质,非才能。属望文生义。D.“不容分说”指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使用对象不当。)

3.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层级为E。

A(B.语序不当,前后两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应放在“灰霾”之后。C.成分残缺,前后脱节,“余秋雨在…后”,后面的主语又换成了“广大网民”。D.“近”与“左右”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4.考查语言衔接连贯,能力层级为E。

C(②中的“文本”和“课文”与⑤中的“这两个词”相连贯;④①分别就“课文”“文本”进行阐释,“则”表明④在前、①在后;③承上启下。)

二、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小题3分)

5.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D(动词,诘难,问难)

6.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C(A.动词,任命 /介词,凭借。B.副词,只是/副词,才。C.介词,和,跟。D.代词,代定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7.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C(C(“疏直”当为迂阔率直之意,应据此判断。①说的是焦竑潜心研习,注意关键词“益”。②说的是焦竑为人谦逊,注意关键词“逊”。⑤说的是焦竑因“性复疏直”而得罪人,最终被找借口弹劾,是结果而非表现。)

8.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

B(A.师从“李贽”不合文意,参考文段首尾两段即可知。C.不是“太子”,是“皇长子”,且文中并无交代皇长子“从容辩驳”之句。D.“险诞语”并非焦竑对“举子曹蕃等九人”之文的评语,而是说这九个人的文章多奸邪虚妄之辞,作为主考官,焦竑自是责无旁贷。)

9.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1)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4分。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①古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为耻,希望殿下能把(这些人)当成学习效法的榜样。

[2分。“以为”、“法”各1分。注意“以为”的省略句式以及“法”的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作为一句成语,没有将“耻”翻译成意动用法也不扣分。]

②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

[4分。“恶”、“相”、“贾”等词的落实,各1分,“同官郭正域辈”大意1分。]

10.考查对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层级为D。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1.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层级为A。

(1)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3)明星荧荧              渭流涨腻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分。每处横线1分,错、漏一字,该处横线不得分。]

三、必考阅读(16分)

12.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

A、E(A项原文说是“中西圣贤在七旬之际的不同境遇,体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与文化”,二者并非是因果关系。E项无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夸大儒学的作用,其实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都否定了孔子的“守成”态度。)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3.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

C(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意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一直到当代中国的“人代会之下的‘一府两院’制”,政治运作方式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体现了孔子“守成”思想的影响。并非“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体现了“守成”思想。)

[3分。符合答案得3分,答案超出一项,本题不得分。]

14.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①对历史的态度:孔子强调传承,苏格拉底则经常质疑。②对现实的态度:孔子侧重于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苏格拉底则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③对后世的影响:孔子使后世思想趋于保守,政治稳定;苏格拉底鼓励了后世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4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15.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①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孔子的守成态度;②在面对现实时,我们需要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③这两种思想倾向虽然对立,但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来说,都能起到有益的积极的影响。

[4分。答对①、②点各得1分,答对③得2分。]

四、选考阅读(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

①“杏花”是文章重点描写的景物,“雨打杏花落”的景物描写给人以美的感受及对美好事物的逝去的深深的伤感的情怀,渲染了一种悲剧气氛,为后文写人物作铺垫。②“杏花”是人物命运的象征,美丽而柔弱的杏花未等开败便被雨打落下来,象征的正是和硕端静公主年轻美丽而又短暂悲苦的生命历程。

[5分。第①点共3分:景物描写1分,给人的感受1分,渲染悲剧气氛或为后文写人物作铺垫1分,第②点2分,象征手法1分,分析1分。]

17.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

①身为皇家的公主,金枝玉叶的她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父王康熙用以牵制蒙古王爷的砝码。②带着沉重的政治使命远走漠南,嫁给葛尔臧之后,政治和亲的阴影使二人难以产生感情,致使红颜寂寞。③为追求爱的慰藉移情别恋,最终惨遭毒手。

[5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注意“悲剧”二字,不要理解为性格特点。]

18.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的发掘,能力层级为F。

①女性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婚姻成为政治的牺牲品。②女性得不到尊重,生命操纵在男性手中。③女性根本无从追求自由的爱情,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

[5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和硕端静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她的命运无疑是那个时代妇女命运的缩影,应扣住和硕端静公主的悲剧命运来分析概括,意思对即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考查对文本写作特色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

(1)怎样“新解”及为何要这样“新解”:①用拆字法,一笔一划做足文章。(1分)通过对“田”字的拆解,把农田被强征的现状、保护农地的核心意义以及如何保护等内容贯穿于文中。(1分)②从“田”字说到“田”的变异——“由”、“甲”、“申”。(1分)借用这三个汉字,把关于农地占用的论证、失地农民的安置、土地与社会发展规律等的观点与思考融入文中。(1分)

(2)好处:从字型的角度把“田”字进行拆解和引申,使每一笔每一划都含有特殊意义,而这些附加的涵义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这样既论述了作者的观点(1分),同时也使节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听觉效果(1分)。

20.考查对文本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

①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采访。至少采访了4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声音资料。采访了“失地”农民(吴均平)、基层的干部,还采访了一些政府的官员(有国家土地资源督察局济南局的副专员刘玉萍,有省里的分管副省长才利民,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这些人物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反映和提出的问题具有真实性。(2分)

②作者掌握了大量基层政府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一些材料,在文中准确地出示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有的反映了农民失去耕地之后的窘境,如“一年卖个七千块钱,能供两个孩子上学。现在么也没有”;有的反映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现状,如“山东省第三季度发现违法用地1059宗,2.12万亩,其中耕地8854亩”等。(2分)

[①②两点每点2分。每点观点1分,分析1分。注意“结合文本,具体谈谈”的要求,答案中应当列举具体的例子。]

20.考查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能力层级为F。

作者采编这篇广播评论的意图:①引起人们关注现在农村耕地流失问题,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②促使人们思考土地问题与华夏文明传承之间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莫不与土地相关。切断了与土地的脐带,我们无法理解古代的世界观念、人文价值,无法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当代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③呼吁人们关注土地,对社会未来发展负责。因为前人把富饶的土地留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不应该把沉重的债务留给后人。环境污染可以治理,能源耗尽可以找新能源代替,土地流失则毫无办法。

[每点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表达(12分)

22.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能力层级为E。

(1)多给了短途乘客优惠。

[2分。意思对即可。]

(2)增加短途优惠,减少长途优惠。或者:短途优惠大,路程越长优惠越小。

[4分。意思对即可。]

23.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能力,能力层级为E。

答案示例:

通知

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

兹定于四月二十五日日下午四时整在校团委办公室召开关于安排“五四”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的会议,请准时参加。

东方中学团委会

2010年4月23日

[6分。格式、出席对象、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以及对出席者的要求每点各1分。注意书写格式要准确,语言要简明,要得体。]

六、作文(60分)

24.[写作提示]

黄金是宝贵的,鸟雀不值什么钱,况且,付出了宝贵的黄金,不一定就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佛经里的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用牺牲宝贵的东西为代价去追求没有多大价值东西,甚至并不能因此得到所追求的东西,这样的行为是愚蠢的。同样,以无价的生命换取有价的东西,恍若是愚人用金丸打雀一般,金丸射出后必失,鸟雀则未必能射中,生命就在无知中消失了。在故事里,这些都具有象征意义。如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就可以看到:生命是宝贵的,用宝贵的生命去追求功名、钱财,就犹如用黄金去打鸟雀……还可以根据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这样想:自然资源是宝贵的,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开发和建设,也像以金丸去打鸟雀……。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做生员时就有很大的名气。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质疑请教。参加嘉靖四十三年乡试,落榜而归。耿定向挑选郡中十四知名人士到崇正书院读书,任命竑做他们的头。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竑又跟随他回到乡里。万历十七年,竑才凭借殿试第一名的身份做翰林修撰的官,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撰写国史,想让竑一人负责这个事情,竑谦逊地拒绝了,只是撰写了经籍志,其余的内容一律没写。翰林负责宫中小内侍的读书教育,大家都认为这徒具形式,走走过程而已,竑却说:“这些人有朝一日要在皇帝身边做事,怎么能够忽视这件事呢?”竑选取古时阉人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阐述解说。

皇长子出就封国,竑担任讲官。旧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竑授课结吏,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皇长子说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一天,竑又进言道:“殿下您的话不轻易说出来,怕不是忌讳自己会说错吧?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皇长子又说好吧,但最终也没有问什么。竑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如何想办法去启发引导,恰逢讲到舜的事,竑就举“稽于众,舍已从人”来问,皇长子答曰:“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意见,这之后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听取他人意见,发挥他们擅长的东西。”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流利顺畅,竑也是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一次讲课的时候,一群鸟叽叽喳喳的飞过,皇长子不觉抬头看,竑就停止讲课,一脸严肃,神色庄重地站在那里,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竑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打算写一本书,叫《养正图书》,进献给皇长子学习,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竑名望很大,性情又迂阔率直,如果一些时事认为不可,就会说出来,宰相府也很讨厌他。二十五主持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的文章多奸佞虚妄之语,竑因此被弹劾,被贬官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同知。岁末政绩考核,职务又降了一级,竑于是就不再出仕为官。

竑博览群书,自经史子集到野史杂说,没有不深通广晓的,写文章典雅正规,雅致完美,才能出众,堪为名家。他的集子名叫“澹园”,是竑自已这么称呼的。讲学也以汝芳为宗师,认为定向兄弟及李贽的文章好,时人多以禅学来讥讽他。竑万历四十八年去世,享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