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殷的男孩名字帅气:“红色贵族”高干子女们的时尚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5:44:26

“红色贵族血统”。父母应是行政十三级以上,或有“厅局级”以上的待遇(部队应为师级),才能够算“干部子弟”,称得上“红色贵族”。“红色贵族”们大都是跟着毛泽东进京的老干部,属于打江山的一代,他们的子女生长在北京这块土地上了,造就出了北京特有的“红色贵族文化”,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令人稍微意外的是,其中的一些孩子们倒是都走上了“非典型性的”、“高贵且高调”的艺术之路,并“艺术的名义”时尚着。

1. 叶明子: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的孙女艺术设计大学圣马丁(Saint Martins);目前在北京设立设计工作室:Studio Regal。

这个造型仿佛希尔顿,叶明子同样时尚、多金,只不过她绝对不是中国版的豪门败家女

她毫无疑问含着金匙出生。 在那种很多人连飞机场都没去过的年代,她对飞机的印象是是“就是两三个人坐的”,没错,那是专机;直到在飞往香港的客机上,7岁的她看着机厢里的乘客,惊讶地发现“原来飞机也是可以这么多人一起坐的”。

她从小就很另类。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很黑的头发染成了紫色和藕荷色,这样的女孩在中国皇城的胡同里走,其他人的怪异眼神就像是看外星人进城。”

她长大后考入圣马丁。这个被无数憧憬进入时尚界的人奉若神明的名字,对这个从遥远的中国来到的贵族敞开了大门,无从考证她的录取和她的北京是否有关,至少多少年后的她进入三宅一生,再后来建立自己的高级定制工作室,也不枉费了那张烫金的证书。

在香港,她是众多时尚名人的个人造型顾问,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倒不是显赫的家世,而是对穿着打扮的建议。相比她自己经常标榜的另类,她的回答却透着骨子里的优越感。

叶明子答时尚杂志问:

第一块最应该拥有的腕表:Cartier。卡地亚优雅也名贵,有阶层感;在专业腕表中最时尚,在时尚腕表中最专业。

第一条最应该拥有的小黑裙:Givenchy,奥黛丽赫本、穿的那种,经典高贵,正式而且毫不夸张,我曾经以此为参考设计时装;

第一件最应该拥有的大衣:Burberry风衣,既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休闲,尤其对于商务飞行频繁的人,必不可少,舒服随意,也不失正式;

第一个最应该拥有的旅行箱:Louis Vuitton,如果你不是乘坐私人飞机,最好选择行李包而非行李箱,因为行李箱很可能没有装进多少东西,就超重了。

第一件最应该拥有的外套:Chanel的斜纹软呢tweed外套。足够经典,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让你任何场合都应对有余。

她也很直白家庭背景带给她的好处,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就如那时候搞西藏展,她说:“我不否认我的出身确有好处,在国内要做什么,我都不用花时间解释,因为大家都知道的背景,不会怀疑我有什么企图,的确省事省心。”

2. 郑晓辰——ms“毒药”

说这个名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脑子可以一下反应过来,但是如果提到那个网络红人“毒药”,那就要引起一阵尖叫了……

曾经创造过MSN Space点击奇迹的人: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388,000篇,用时0.001秒;MSN Space仿佛中了“毒药”,流量超过百万,回复率更是惊人得高;去天涯搜索“毒药”,一把的结果,更有人专门调查他,不八卦誓不罢休,调查的结果就是:五花八门,且各个对自己的结论斩钉截铁……

毒药说,骄傲是我们这代人生存的唯一目的。

他有资本,无论他到底“姥爷是韦国清将军、爷爷是郑洞国”,还是“爷爷是叶剑英”,甚至还有“外公是林彪”的版本,帅气的外貌和满身的奢侈品都足以让他成为人们讨论、疯狂或者质疑的中心。小众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却获得了大众到街头巷尾的欢心。

神秘的红色贵族家世背景、大手笔的开销、独特的品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同时反映在一个出众的外表下。

巧合的是,和叶明子一样,他也毕业于圣马丁,有着一切艺术家的怪诞,服装上迷恋Alexander Mcqueen、Vivianne Westwood, John Galliano, Dsquared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倒是配饰的品位依旧“高端主流”:Cartier, Prada, LV……

3 万宝宝

人称:万宝宝,当年政协主席万里的孙女。

宝宝,心肝宝贝的意思。顺理成章,万宝宝即是万家的心肝宝贝。万宝宝是惟一跟父母住在爷爷位于北京中南海的家,成为爷爷最宠最亲的宝贝孙女。

作为高干子弟,宝宝自小已经见惯大场面.出入有公安车护送,五岁时已与各国元首共膳,去旅行坐爷爷的私人飞机,出世便注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十六岁,宝宝毅然离开老家,拿起两个行李箱和一口流利的国语便往美国闯。

19岁,这个长得一副花木兰样子的中国女孩,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克利翁名媛舞会”的中国名门(2003年),跻身巴黎的上流社会。后周转于香港,欧洲,俨然一标准的社交名媛架势。

后来花木兰同学就自己开了个珠宝品牌。名叫:“BAOBAOWAN”。直白得可以:自己做fine jewellery!一点都不辜负她“背后的故事”,普通的设计师不会有本事一出道就将一个珠宝品牌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且还是高级珠宝。

4.陈晓丹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的千金——确切地讲,是建国经济工作核心领导人、邓小平时代二号人物陈云同志的孙女。还是那个巴黎举行全球名媛成人礼舞会,自从有3个中国姑娘在舞会上漏个小脸之后,媒体们大声疾呼:中国终于有贵族了。

当天穿的是紫色的Oscar de la Renta高级定制礼服。

因为是当晚跳开场舞的名媛,主办方还特地将顶级的Cartier珠宝配给了她。陈晓丹开场的架势博得了所有媒体的关注,倒是万宝宝的那次处女秀好象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5.洪晃

外祖父章士钊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母亲章含之是外交官,继父是中国前外长乔冠华。此女有权有势,还有才情,算是中国当下真正的“时尚女魔头”。洪晃在社交场合总是衣着惊人,表情率真。

母亲章含之(上图)也是位出色的女外交官,曾写下轰动一时的《我与乔冠华》一书。洪晃就是这本书中的“妞妞”。

在洪晃小的时候,母亲曾期望她能女从母业,从事外交工作。但她并未帮母亲实现这个愿望。这得归于她从小所受的教育。

1974年,中国甫入联合国,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之时,我国公派了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求学。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那一年,12岁的洪晃来到了纽约,并自那时起打下了深厚的英文基础。后以自己为原形,出书《红色童话》。所以洪晃说,是因为后来发现美国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没组织没纪律、随心所欲、属于为所欲为的那种孩子,我妈妈就放弃了让我做任何与官方有关的事的念头。

洪晃觉得虽然生长于这个有点背景的家庭,但她的生活已经多多少少摆脱了“继承”的框框。比如,她毅然地辞去那个风光体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职位。再比如,她义无反顾地和名人(陈凯歌)离婚。洪晃说,我自己也给了自己很多压力,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事实证明我活得没有我家人那么成功并不说明我活得不好,并不是说我糟蹋了这一辈子,并不说明我不值得。因此到现在为止,我活得还是比较自由自在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个性活,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自嘲地称自己这种自由不羁的个性为“痞女”。

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趣

洪晃笑起来就像做牙膏广告。洪晃中学毕业以后,考入美国久负盛名的七大女校之一Vassar学院,学习国际政治专业,成为罗斯福夫人、凯瑟琳肯尼迪夫人的校友。洪晃不无得意地说,七大女校各有性格,比如希拉里?克林顿读的那所学校,擅长培养特别专业特别能干的女强人。我们这所学校培养的人大都像我一样沾点艺术气质,比较独立也比较自由散漫。包括我后来回国进入文化圈子办起中文杂志,也是由这个母校所赐。

洪晃不是目的心特别强的那种人,她属于兴趣性特别强的类型。她说她特别成功和特别失败的地方都取决于这一点上。做事情比较情绪化。

25岁时,洪晃已是一家外资企业南京代表,年薪高达七万美金。用她的话来说,在80年代中期那会儿,这种薪水都可以买大楼了,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又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拿着这种工资会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那时的生活,洪晃觉得要是发财发得晚一点,也许她对钱会更尊重些。但在那个年龄,在洪晃的心目中,一次轻松愉悦的朋友聚会远比这个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的年薪更具吸引力。至今,洪晃仍然认为那时的生活很刻板很乏味。每天的生活就是被FOB啊,信用证啊,谈判啊,合同啊包围住,天天都要和别人喝夜酒啊、应酬啊、催款啊、陪人家去卡拉OK啊,我觉得自己已经快死掉了。

洪晃清晰地记得一个周日,她要去谈判,在一个“大奔”的车后座,她突然间开始哭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女人,生活已经过去了,挣一把一把的钱,坐着一个“大奔”,大礼拜天什么“他妈的”屁事不干,去“他妈的”谈判去。说到这,洪晃的言谈举止流露出近乎于男人般的果敢和豪爽。

也许是受了Varsser学院的浸泡,也许是洪晃天生的性格全然,她在1996年年辞去了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位,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资了美国文特出版公司。这个公司的所有投资人都是留过学的华人,大家都想为中国的文化做一点事情。

洪晃说,赚钱当然是基本的生存问题,我也跟钱没仇,但当我老了时,我希望我能告诉我的孙辈我曾经做过点令我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而不是说这辈子就追求个百万亿万富翁。其实谁都对钱感兴趣,但我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趣。

就在洪晃成为一名出版人还没几天,劲头十足的时候,一位台湾人对她说,你知道吗?要想让谁破产,就让他投电影;要想让谁日子不要过,就让他投杂志,要想谁穷一辈子,就让他投画廊。

洪晃在被逗乐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大的挑战。但她认为国内必须得有一本本土杂志,她愿意努力去做,而且也有这个信心。最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的是从心底里喜欢的事。

情感的一次失败

洪晃是在1986年和陈凯歌走到一起的。当时洪晃正处于对她而言极为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认识陈凯歌等一批搞艺术的人,洪晃有一种被解放被解脱的感觉,因此经常在一起玩。两个人结婚时,陈凯歌正处于拍《孩子王》的后期阶段,还没有真正像现在这样成名。他们离婚是在《霸王别姬》康城得奖之后,正是陈凯歌大红大紫的进修。洪晃淡淡地说,其实离婚之前,他们已经分开了。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他看着我难受,我看着他也难受。既然这样那就别在一块儿过了。

洪晃觉得跟一个名人离婚,在中国许多人看来,也许使不得了的事情.直到我离婚后,很多朋友看到陈凯歌做了点什么事,都会主动给我打一个电话说,你看见了吗?凯歌怎么怎么了……我觉得特别荒谬,如果跟一个平凡人离婚,就不会有这些事了。

这个离婚的决定,是洪晃经过认真考虑后主动提出来的。她说这个决定也不是特别容易做,但大家的幸福毕竟是最重要的。她笑着说,我也怕别人的闲话,但我对自己说,你必须按自己的想法活,我是比较能豁得出去的人,人总有一张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爱记恨他人。走过来了就念一点别人的好。再说,两个人的婚姻的失败,是两个人对这份感情不够珍惜才出现的问题,两个人都有责任。

回顾过去,洪晃认为最难受的事情就是面对感情分手后的那段调整恢复的时期,你必须面对这不是别人的错,这就是你自己感情上的一次失败。

经历了红尘情爱后的洪晃,依然保留着女学生时代的纯真和年轻时代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浪漫。人到中年的她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洪晃现在的先生是一位法国人,比她大十二岁,就职于上海法国领事馆。她们相恋九年,结婚四年,现在平稳安宁地过日子。洪晃由衷地说,他对我很重要。

洪晃在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之后为自己找到了文化上的定位。结束了在中美文化之间飘荡的感觉。不过,洪晃和先生如今也是京沪两地劳燕分飞,洪晃对此也很不安。她说,也许因为我父母是离过婚的,我也是离过婚的,所以我的家庭概念比较薄弱。我并没有把家庭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有时想重视它,可是做不到。

尽管为了事业忙得团团转的洪晃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性情率真的洪晃告诉我,她会做一手拿手的好菜,中、西餐都不在话下,她下一步的打算正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做烤箱里的食品。

古语说“四十而不惑”。走过四十岁的交叉口,洪晃认为现在的她才算找准了最合适自己去走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