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天酒地txt下载:精神分析与佛教内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49:26

西方诞生了精神分析;东方诞生了内观静坐。

前者是细分的,后者是整合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治疗面向。

    精神分析这种治疗取向认为治疗师对当事人行为后面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从而让病人得出“之所以如此”的洞察;

但东方人很早就发现,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被分析的对象。如此,分析要从什么地方开始,从什么地方结束呢?弗洛伊德提倡梦的解析,但佛陀却发现说整个世界都是个梦,是“maya”。

于是,观照是不去分析,恰恰相反,它只要单纯地观看自己当下每个行为和念头,并不加以分析和判断。

一个当下接着一个当下地观照。奇怪的是,领悟自动就发生了。原来,当下把什么都包含进去,那是一个整体。

分析会导致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当成行为,念头当成念头,念头导致了行为,分割得越来越细,却往往越来越片面。事物之间的联系仿佛是线性的、单向的。

但观照者却视行为和念头同为一个整体,观照是不去分别行为和念头的不同,也不去分别行为们和念头们的好坏对错。行为和念头并不是绝然独立的部分。行为会导致念头,念头也会导致行为,行为和念头并不是两个,而是“一”。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轮回的、循环的。

    分析还会使一件事情越来越具体化,当越来越具体,人们势必会把它们贴上不同的标签。具体化的标签并不会带来更多的了解,事实上只会制造出来越来越多的概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心理学会演变出300个以上的治疗流派,而东方心理学本质上却只有内观静坐的原因。

    分析也使事物变得客体化,变得二分化。因此精神分析中患者常常需要依赖治疗师;但观照则一开始就不需要依赖他人,观照的主体和客体是一体的,是当事人自己。

    当人们观照得越来越多,就发现世界上每件事物是无法被分析的。事物是以一个整体的面貌而存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也是《华严经》所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