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香树花城业主纠纷:新教育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45:43

尊敬的各位专家:

现在我代表总课题组向大会作开题报告。

这个实验的缘起与一个故事有很大的关系,前些年我读到过一本书《管理大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讲的是德鲁克父子有一次去看望一个行将辞世的另外一个大师熊彼特,熊氏说了这样的话:“到了我这个年龄,我知道仅仅有理论,想靠理论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他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这句话在我的心中像扔了一颗原子弹,过去我一直陶醉于我的科研,我的书,我的文章。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影响生活它是一文不值的。所以我就去找寻一条影响生活、影响教育的路径。2000年我出了一本书,叫做《我的教育理想》,之前我已经出了十几本书,但是没有哪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受老师的欢迎,现在这本书已经是第八次重印,许多的老师都能背诵里面的片段,许多教育局长也能背诵里面的许多的内容,我十分的感动。但是也同样有另外的声音,仅仅有理想是不够的,理想应该成为现实,否则与我刚才讲到的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本书出来后,更激发了我要改变教育的实践。2002年的时候,我们创办了一个教育在线网,没有想到,本来是一个个人网站,现在成为中国教育论坛的最大的网站,总访问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即发表文章已经超过100万,注册会员已经超过50000人,他们认为这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教师成长学院,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在里面成长起来,最近《人民教育》上面的三个封面人物都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老师,这似乎让我找到了一个改变教育现状的一个媒体,一个平台。2002年同时我出版了一本《我的新教育之梦》,书中基本讲到了我对当前教育的一些看法,十个教育理想。这本书出来之后也得到了质疑,说朱老师对自己更没有信心了,以前是理想,现在是梦。有人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飘扬的乌托邦》,用这个书名来评价我的这本书,因此当年我就想不能再等了,否则我想再通过几年修改、提炼。2002 9月我们的第一所实验学校开展了,今天我们的周建华老师也来了,在昆山玉峰学校,本来我们也没有希望能够快速的发展,我们还与李镇西、袁卫星等老师经常一起谈论,我们先搞几所,做小规模的实验,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快的发展。当时在昆山玉峰挂牌的时候也是网络直播,第二天就有许多的校长说我们也要加入。2002 9月开始,很多学校加盟了新教育实验,所以我们这个报告会虽然是开题,但是我们其实在两年前就全面启动了。到现在2003 7月我们在昆山玉峰实验小学(他们比作“井冈山”)开了一个研讨会,来自全国的四百个学校和媒体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现在有来自全国200多个学校、21个省市的老师参加了这个实验的大军。千千万万的老师正在实验中。当然,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觉得,如果是梦想的话,有四个,一是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现在的孩子太苦了,全世界最苦最累的人中,任何职业、任何人中你会发现是我们中国的学生最苦最累。因此我们认为能不能让孩子快乐一点,快乐的成长?二是引领教师的成长,不仅孩子苦,我们老师也苦。在网上我时常会看到老师们的苦恼,老师们的困惑,老师们的无奈。他们的行走方式,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教他们如何写论文,没有教他们如何生活,没有教他们踏踏实实的行走的方式。所以我们想能不能找到能够让教师活得更轻松一点,活的更有价值的一些。三是我们要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我们认为。也有人对我们说,你的人文的意识太浓,科技的意识不强。我说不是如此。我觉得中国发展就是缺少以人为本,科技发展就是以人为本,他的灵魂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是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那么我们要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四是我们要改变“苏州学派”的状况,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掂量了半天,其实我已经酝酿了很久了,我怕人说我狂妄,但是,教育理论如果没有学派,没有思潮,没有争鸣,没有批评,是不可能有发展的。现在的“苏州学派”,区域不仅仅是苏州的,因为他起源苏州,就如西方的维也纳学派,他可能是起源于维也纳,但他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因此我们的实验虽然发源于苏州,第一个学校也在苏州,学生也是在苏州成长起来的,但我们想我们的实验能够走出苏州,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这是我们是四个梦想。我们的最重要的核心的理念我们在这之前我已经说过,就像陶先生说过的一样,不是完全的抛弃过去,学过教育史的人都知道,一位英国教育家在英国创办了一所学校,然后在欧洲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法国许多的地方都在学习这一所学校,现在我们来到张家港高级中学,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在学习这一所学校。那么后来传到美国,与美国的教改结合,许多美国的教育改革都是基于这个学校,比如杜威的学校和社会。我们国家的陶行知、蔡元培、黄炎培、毛泽东等都对新教育有这样和那样的表述。陶行知以新教育为题的文章就有两篇,陈鹤琴他们也都有他们专门的论述。那么当然我们这个新教育也受新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三驾马车,首先是新课程改革,是“大哥大”;是教育部自上而下推进的,他强调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新基础教育是叶澜老师创办的,是“大姐大”,我们新教育实践是小弟弟。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当然我们还得益于一些学者,比如今天到会的李吉林先生,他们都对这个实验有很多的贡献。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这个新教育实践新在哪里,说实话,我一直也没有好好概括,我只知道怎么做。我们苏州市教育局的袁卫星老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大致把我的意思讲出来了。他说一些理念渐渐被人遗忘复又被人提起的时候,他即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现在有人去做的时候,那么他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他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创新的时候,他就是新的。我们认为这几点把我们的新教育做了说明。我们知道新教育有他的一些核心理念和观念,核心理念是“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包括人的发展。我们认为学生发展的前提有很多,但是我们还是提一切人的发展,譬如说,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永远没有孩子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切入点首先是从教师开始。还有“父母”,我不太喜欢用“家长”这一个概念,我喜欢用“父母”这一个概念,我们开设了一家莫愁新父母学校。我们与周会长也说过,其实他在学前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当一个孩子来到我们学校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学前教育”的问题,已经与父母相关,因此我想想说没有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孩子的发展,因此把教育的失败完全归于学校这是不正确的。昨天张家港市的一位领导与我讲一个发生在前天晚上的一个故事。他说他的一个邻居,父母亲找了人到家里打麻将,一直打到12点,那个孩子说你们不能再打麻将了,你们如果再打麻将,我也不学习了,我也要看电视了,一直到两点了,看到孩子还在看电视父母就很不平衡,说,“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孩子话也没说,把门一关,出走了。你说,没有父母的发展,像这样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学习的人,怎么能得到发展呢?所以我们的新教育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社区联动起来,否则不可能取到真正的效果。所以我说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智力、体能、我们不知道孩子最适合在哪个领域内发展,要给他各种尝试的机会,各种努力的空间,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不能仅仅把我们的目标定位在分数,定位在考试,因此我们说是为了人的一切。我们的目标追求:“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尽管我们不能达到真正理想教育的境界,但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这样的境界,追求这样的理想,他可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但是我们心中没有这个桃花源的时候,那是更可悲的。超越自我,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我们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不要争论不休,干,做起来。我们的很多的学校都认为,只要你做就能得到。在我们的实验学校也证明了这一条的正确——只要你做,就能成功。我们有五个主要的观点;

一、无限地相信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在农村的学校,如今天到会的徐州的一所小学,他们找一本书都难,但是他们还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找书来读,他们也取得了成绩。在我们的实验的学校有很多这样的,关键是能不能开发。当然在中国像我们张家港这样条件的学校还是比较少的,我们有的是很多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如果没有这些农村学校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是没有发展的。不过,即使像张家港这样的学校,还是要挖掘学生的潜力,看是不是真正的激活他、相信他。外面有我的一本书,叫做《享受教育》,我提出我的九条教育定律。其中有一条就是“说你行你就行”。马克思就说过“一个搬运工和一个哲学家的区别远远就小于一只家犬与一只猎犬的区别。”最后为什么人有差别呢?这一次《人民教育》的一篇文章就报道了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说人与人的差别最最主要的还是在业余的时间,在于你有没有信心。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教育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为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小升初、中考、高考,以成绩论英雄。一张试卷就把所有的孩子、学校区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还是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论没有在生活中影响家长的一个原因。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孩子在到我们学校的时候起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是能不能在他们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真正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等一下我们还会讨论什么才是真正一生有用的东西。三、重视成功的状态,倡导成功的体验。我们希望我们的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能够有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你有什么样的状态,你就有什么样的业绩。我总是说死人与活人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一口气。活人与活人的差别就在精神。有精神你就有希望,没精神你就一事无成。我说你不要看那些优秀的教师,好象离我们很遥远,我认为就差两个字——精神。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有特色你才能区别于他人,有特色你才能做的更优秀。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因为我们认为,教育的真正的价值在于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走向崇高。现代教育已经沦落为工具,沦落为经济的工具,沦落为军事的工具,沦落为政治的工具,教育的使命我们倒是淡忘了。就是人类生活的更美好,为了人类更理性,更有智慧,让人类更加和谐的相处。你看现在的社会,战争、人为的灾难,我认为都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三个部分我要讲的是“探索与实践,新教育实践在行动”。那么六大行动。我发现我们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都有展板,都在围绕着六大行动开展实验。

第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我认为这是整个实验的灵魂,读书这是给一个人、一个学校打上底色,否则你这个人就没有品位,没有气质的。你书读多少,你的精神才能走多远,你书读多少你的人格才能有多丰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一直说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个体也罢,与你的读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为了读书行动,我们推出了书香校园的营造计划,我们呼吁国家把每年的925号作为读书节,虽然没有获得通过,但我还在不断的呼吁。我们的实验学校已经在行动了,每年的925号作为读书节活动。我们来的有许多的学校,他们开展了非常好的读书活动。我们明天将到常州武进湖堂桥中心小学,我在这里给他们做一个广告,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他们有一个读书馆,一个24个小时都能够去拿书。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书会不会少,但是我就说即使丢了也比要在图书馆放在哪里要好。说明他们在发挥作用,说明学生还喜欢书。他们学校的许多的学生在做完作业后8点钟还到学校去拿书到家里去学。我们的周会长也看过这样的学校,他整个校园的建设,整个校园的理念。他们也是镇上的学校,所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也为这个校园的发展,也为这个校园的起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弄了一套“新世界教育文库”,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看一部分书。中学我们希望能够读一部分的书,小学我们希望能够背上一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实验学校的孩子我希望在最初的阶段能够把中华民族的根让它打扎实。著名的名人名言、诗歌,那是一辈子有用啊!中学的同学我希望学校送给学校一本《英文名篇诵读本》,把书里面的诗歌、散文、名人名言、演讲等最最精华的东西给学生。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在大家的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这两个基础那将会受益无穷,如果还能够读100本名篇,我认为那将给你的人生打下更好的精神的底色。第二个行动是“师生共写随笔”,这期的《人民教育》写了以教师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已经讲的非常的充分。我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带动的是阅读,带动的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对学生来说,写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实践,倾诉自己的秘密。参加实验的大部分老师,在网上都有交流的平台。我们统计过,在网上有300多名老师是我们新教育实践的专栏作家,是我们新教育在线的专栏作家。他们每天在网上与大家交流,这次我们的江阴环南路小学,以前的教导主任现在的校长对我说:“他们参加新教育实验后,以前学生看了作业就讨厌,现在不讨厌了,以前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的挤出来,现在从心灵中流淌出来。”最近他们出了一本书,我给他们写了一个序言《写作——让人生更加美丽》。事实上,为什么写重要,因为为了写的精彩,你必须活的精彩。否则你就没有什么可写。我知道在座的许多人是在写作中成长起来的,是在写作中辉煌起来的。我们的《中国教育报》也专门地报道过我们“教育写作”的一些情况。第三个行动就是“聆听窗外的声音”。聆听窗外的声音,这是十分重要的。我说过我们现在的教育给学生的是“一元的世界”,是一个经过老师过滤的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世界。那么我们通过聆听窗外的声音,把各种各样的人请进来,我们孩子的视野就能够拓宽。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期间能够真正听满一百场报告,我相信他们的心灵会更加的充实,他们的视野会更加的开阔,他们创意和创造的激情会更加的提升。像我们的苏州,我跟他们说过,你们有那么多的外企,为什么不把他们请到学校来给孩子讲讲,他们是怎样由一个学徒走向CEO的,怎样由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世界500强的。每一个故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的教育我认为是给孩子一个多元的世界。第四是提出“能够熟练应用双语”。有许多的学校认为是熟练应用英语,有的学校就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其实不是的,事实是让你能够说话。英国的一个语言学家发出警告。人类的语言能力正在退化,昨天晚上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校长万毅平先生送给我一本书《闯入美国管理高层》,他在美国短短几年,为什么能够做的如此辉煌,如此优秀。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但是有一条,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也是跟我们的新教育实验非常有关的,他对人的讲话的能力非常重视。他说“对于一个想在西方主流社会站稳脚跟的华人来说,口头表达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西方喜欢口若悬河,巧舌如簧似的雄辩家,不喜欢表达能力差的内秀的人。”事实上中美教育的差异,很多人在不同的方面去总结。最近北京社科院上官木子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南方周末》,大家可以去看。中西教育的差别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数理能力,美国的基础教育重视的是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事实上你想,一个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他具有征服人的能力,因此无论你是学界领袖、商界领袖、政界领袖,你要做任何事情你都要沟通,所以,在我们的新教育学校,我们要求能够给学生一次公开演讲的机会。在全班,在全年级去讲。这个实验我们的实验学校一直没有好好的做,因此在今天我特地要多说几句,我希望我们的实验学校都能够去做。这个实验不要有什么外在的基础你就可以去做了,在班级说,在全年级说。我们很多的在国旗下的讲话,有人说,朱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编一本国旗下的讲话,我们校长没话说,我说不要你自己说,让孩子们说。他为了讲的精彩,他必须研究的精彩。并不是把他往讲台上一站,他就会说话了。为了讲的精彩,他必须读书,必须思考,他必须研究。你看起来是说,其实他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说这样一个第四大行动,我们的实验学校能够继续强化,我相信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训练,训练到高中毕业,这个孩子肯定是与众不同的,肯定是能力强的,受人欢迎的人。当然,所以提双语,主要是在有些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说英语。现在我们的英文教育更多的是注重语法,而忽视孩子的表达,没有机会讲,课堂上,课后都没有。因此能不能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没有话语权,没有说话的欲望,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当孩子都不说话的时候,这样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实的、自由的、自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五个行动,我们的想法是“建立数码社区”。建立数码社区呢,我们的一些学校已经启动,而且做得也是相当的好。但与我们所设想的还有一些距离。我们设想呢,就是要加强学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很多父母亲为孩子上网而头疼、苦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实际上并没有去获得怎么样进行网络交往的本领。如果说关于网络交往的本领学校里面能够教给孩子,他能够知道怎么样去抵制诱惑,知道怎么样去快速获取信息,知道怎么样应用网络进行学习,那个时候的网络就成为他非常有用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他堕入深渊的原因。所以我们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那我们的课题组有关老师也来了,他会详细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个数码社区怎么建。这次我们在明天上午给大家详细地介绍我们的子课题的一些工作的设想,所以也希望实验学校一定要参加,因为否则你不知道这个实验怎么样去开展、进行。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新教育在线》也将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最后一个行动是“创建特色学校”。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事实上参加我们实验的学校大家都非常的努力,都形成了一些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事实上不仅仅是学校,我认为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所以说我到实验学校,大家都知道我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老师有什么特色?有什么特长?有什么个性?有什么风格?”那些孩子我碰到他就问:“你最得意的是什么?”很多孩子说他没什么得意的,那说明我们这个教育还没有成功。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找到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辉煌世界上的理由。当一个人能够找到这个理由的时候,他就会非常自信,他就会非常充实,他就会非常精彩。所以说我们也应该让我们学校也能够找到它生活在这个教育、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理由,那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实验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校情,不断地去努力。这次我们吴江教育局的沈局长专门也来了,他们刚刚开完一个全国特色教育论坛,他们也会把对特色教育的一些想法跟大家进行交流。在明天上午,我们也希望我们几百所实验学校是不是今后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色?都做成鲜明的个性?那恐怕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但是你必须有这样非常明确的追求,追求卓越,追求个性,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学校应该努力去做的。你只有个性,你只有特色,你才能与众不同。我说应试教育只有一个赢家,而在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最后都是赢家,都能像我们的万院长一样挤入高层。当然我们也需要许多普通的劳动者。那么新教育实验呢,我们还有十大领域,十大领域就是我们在《新教育之梦》里面讲的十大领域。这些领域呢我们已经开始启动其中的一部分项目,比如说“理想的德育”。最近我们网络上的一个张万祥老师,是天津的一个特级教师,专门做德育的,他在网络上带了十三个他的徒弟,那么我已经把这个课题交给他,希望研究新班主任。也就是说我们到底怎么样能够做好一个班主任,怎么样成为一个受孩子非常欢迎的班主任,能够有一些操作性的东西,能够让我们的年轻老师一看就知道我们应该这么做。同时我们还将在学科领域开展,我这里面讲的叫“学科革命”。有很多人都批评我说:“朱老师你对别的学科想得太少,尤其是对我们理科想得太少!”我说不是如此。第一我说“六大行动”决不是听说读写,决不是文科的事情,这一点大家也很清楚。你像我们这次《人民教育》上三个封面人物,两个是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他们同样写随笔写得很精彩,关键你要写自己的生活,你要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自己的校园故事。那么同时更重要的,读书也不是读文科的书、读人文的书,自然科学的书、科学家的传记都是我们读书的范围。而且我认为事实是理科教师目前最缺的不是理科知识,而是人文精神。这是中国理科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有一批专家已经在打造我们的新语文,包括韩军老师过去做的“新语文”,韩军现在已经正式加盟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在推动新语文的工作。包括我们有一批专家,苏州大学的教授和另外一批中小学一线的老师,他们在新语文的教学建设上已经全面启动。那么新历史、新公民、新科学我们接下来做,当然这个时间可能是漫长的,但是我们有这样的目标,不断地一个一个去努力、去做。那么新教育实验的操作的模式我简单给大家说一下。第一,我们行动的原则,就是说坚持实验的公益性,就是申明我们的实验是公益的。所以刚才大家尽管说你这么一个会议只收这么一点钱,还要管大家吃饭,还要发书发材料?那么我就说所有的会议我们都不赚一分钱,不允许所有的会议去赚一分钱。我们的牌子都是送的,实验的牌子都是送的。我们要求跟实验学校一起坚持它的公益性,所以如果今后有人假冒新教育的名义去盈利、去收费,你们及时地向我举报,我个人承诺我们绝对不收一分钱。坚持实验的真实性,我们坚持这个实验一定要是真实的,如果发现我们的实验学校弄虚作假,那么对不起,牌子我马上收回。我不需要假的材料,不需要假的事实来说明我们的实验你做得很优秀、你做得如何辉煌。我们希望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材料都是真实的。做了没有效果,你就讲没有效果,这没有关系。不是因为你做了没有效果这个新教育实验就失败了;也不是因为你做得很优秀,新教育实验就成功了,因为说不定你还有其他的成功的要素,关键我们希望就是真实的。第三,我们希望这个实验能够普及。今天我们的张家港一下子挂牌了四十三所学校。一开始我们的总课题组的管理人员有意见,说:“朱老师怎么给它挂那么多?”我们实验学校都来了,我说我们张家港是一个特例。一般我们要工作满六个月以后才可以挂牌。就是你必须学校里面扎扎实实做了,在网络上我看到你做得很成功,我才给你挂牌,但张家港还没有。有些学校做得很优秀,就是有个别的学校还没有全面地启动,但是我们希望挂了牌以后……我们黄局长等会儿有个精彩的发言,他会承诺怎么样去推进张家港的新教育实验,所以我们会加强监督和检查,但是我们希望它让更多的学校受益,所以说凡是申请的学校,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对不对?因为你申请了,全体老师都同意,想做了,因此今后可能我们是实验学校最多的一个实验,所以我们请我们课题管理组的主任也能理解。你会说:“好象这个不大正常,你们怎么几百个实验学校?”我觉得没有关系,大家去做。因为实验不是目的,科研不是目的,我们的实验、科研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做得更好,能够走得更远,能够行动起来,所以行动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的学校加入,所以这次我们对个别省的,过去这个省没有实验学校的,我们也破格的,所以我们请我们的有关的这个学校也要注意。因为很多学校在你们前面已经做了好久了,我们这次都没给它挂牌,为了就是希望你成为一个种子,在你这个省能够生根、开花、结果,能够示范,能够推广,所以这一次有些省份我们是破例的,我也要专门说明一下。我们也希望成为一个示范,一个种子,能够更好地在全国去推广。我们的管理原则是自愿参加和行政推动相结合。就是学校你必须是自愿的,然后我们欢迎政府的行政推动。我一开始是主张完全的民间道路,但是后来很多人跟我讲,在中国要做一件事情,没有行政的支持是很难的,因此这次张家港,包括我们的江阴实验区,我们已有八个实验区。实验区在全面地启动,我们希望实验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地承担起指导、检查、督促、推广的作用。那么第二呢,是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就是说我们实验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是网络。所以说很多人担心,这个实验这么多学校管得过来吗?包括中央教科所的同志也可能会问我你管得过来吗?我说没问题,网络在管理,它一个月,一星期在网络上没有它的影子,如果连续两个月、三个月没有,那我就要摘牌了。因为牌子不是学校买的,是我们送的,所以说牌子我们随时可以收回。跟大家打招呼,我今天发的牌子,收回的时候你就比较难看了,发的时候你兴高采烈,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员,但是收回的时候你就麻烦了。我们不仅仅要有成功的典型,我们也要有一些收回牌子的案例,让大家加强自我约束的这么一个机制。那么资源应该是我们共享的,今后我们会有很多资源共享的举措,我们希望实验学校,比如说“聆听窗外的声音”,我们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的高校长,我说你张家港好的报告你一定要刻成光盘,一定要形成文字,然后我们给我们实验学校,大家共享,发到网上,大家资源一定要共享。特别是我们条件比较好的一些学校,一定要承担起帮助西部地区、帮助贫困学校的职责。那么这次我请了一些朋友来资助,我们积累了大量当然也包括我一些个人的讲课收入,一些其他收入,一起成立了一个二十万的基金,给我们的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在他们实验有困难的时候,读书哟困难的时候我们承诺给一些支持。但是这个还是杯水车薪,如果更多的加盟以后,我们也希望全社会能够进一步地关注,能够进一步地支持。资源我们一定是共享的,特别希望我们的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能够主动地加盟我们这个队伍,比如说为我们的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学校送一点书啊,组织我们的孩子跟他们的孩子“手拉手”啊,组织我们的教师和他们的教师结对子啊等等。你像今天常州武进湖堂桥小学就带了四个新疆的老师参加这个会议,我说没问题,凡是西部地区的贫困学校的,以后参加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手里还有一点钱,我们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那么第三呢,项目带动和典型引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带动学校的成长。同时呢我们希望有一批典型。事实上每一次的报道都在推出一批典型。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典型可能两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一些典型,我们情况还了解得不太深入不太具体,在某一个方面做得比较优秀,另外一方面比较差一些,没有关系。我希望我们的校领导,我们的老师能够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人无完人,学校也没有一个非常完美的学校,人的缺点跟人的优点总是同步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多的眼睛去看优点,用更多的积极的一种态度去发现。想想看我在网上发的一篇文章,是看了一篇文章受到的启发,是北京有位母亲她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就好似患了孤独症的,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他的办法。这个做母亲的为他写了十九本的日记本,就是和老师的交流写了十九本,另外她的母亲日记写了十九年,哦,写了十八年。她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精彩。她说我们的孩子尽管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和不足,只有百分之一的优点,我们也要把这个百分之一的优点要放大到九十九倍去看它。否则我们就活得太累了,活得太沉重了。我们要用人生的喜剧去导演人生的悲剧,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智慧,我觉得这个母亲讲得很精彩。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所有的老师也应该有这样一种心态去对待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孩子。那么我们的管理提倡自我管理和严格的监督相结合,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最后我引用我们参加实验的一位老师讲的一句话作为我们的结语,他说:“我们在行动中得到感悟,我们在感悟的阳光下携手向前,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新教育实验走向辉煌。参加新教育实验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生命,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颗的生命!”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各位!

2004-5-30 15:06:13 鄱湖一苇等级:圣骑士权限:普通用户积分:2936金钱:1543声望:17经验:2930发帖数:308注册:2003年3月1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领导讲话

一、江苏省教育规划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普教研究所所长彭刚致开幕词: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先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先生,全国教育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先生,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曹福龙先生,我们这个课题的总课题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苏州市教育局局长申建华,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研究员,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美中教育研究会会长万毅平,美国国家教育数据库主席、美国宾洲印第安那大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严文藩先生,国家教育督学成尚荣先生,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皇甫志新先生。张家港市教育学会会长董华先生,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奚亚英女士。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苏州市、南通市、常州市教育局以及所辖市县区的教育局有关领导,有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30多所学校的350多名代表。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政协报》、《南风窗》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的30余家新闻单位和有关出版社的代表。还有我们张家港市的200多位老师作为列席代表。张家港高级中学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各位老师与各位新闻工作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宣布,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开题会现在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

二、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曹福龙致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

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不久,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之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开题会议在我市隆重召开,这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一件喜事,必将对我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张家港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沿海和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大中型城市环列四周。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其中外来流动人口35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先后荣获首批“国家卫生城市”、首家“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40多项荣誉称号。在最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我市位列第三。综观我市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规模经济持续壮大。去年,我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5.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1亿元,财政收入66.98亿元,工业销售1022亿元,工业用电量77.2亿度。全市规模型企业不断扩大,形成了沙钢、牡丹、东海粮油等十大集团企业和五十多家骨干企业,培育了20多种品牌产品。
二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实现突破。依托港口和保税区,我市已经构建“三区六园”的对外开放格局,累计建办三资企业1200多家,美国陶氏、杜邦,日本三菱,德国博泽,法国罗地亚等40多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落户我市。引进合同外资累计达到60亿美元,到帐外资20亿美元;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在较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突破,注册外资为11.87亿美元 ,到账外资6.02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51.4亿美元。张家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12 万吨。

三是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现在我市建制镇已经调减为 8个,初步形成了“一城四区”的中等城市格局。大交通网络趋于完善 ,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绿化覆盖率从21.6%提高到了40.2%,创建为 “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国家卫生镇已达7个,省级卫生村已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1.3%。
四是文明创建不断推进,发展环境全面优化。近些年来,我市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水平。基本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强有力支撑。在我市,教育的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市教育主动策应经济发展跻身于苏南板块的战略构想,积极呼应中等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态势,及时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客观需求,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呈现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环境全面优化、内涵质量不断提升、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良性发展态势。近几年,我市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都保持在100%,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9%,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7.08%,普通高中毕业生录取各类高校的比例为90.3%,全市同龄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8.98%,以高中段布局调整为契机,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较早实现了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普职招生比稳定在1:1,成人教育蓬勃发展,高标准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据抽样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2。先后获得了“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等光荣称号,2002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评估验收,形成了教育、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课题组选择我市召开开题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与求教的机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将努力做好这样三篇大文章,一是固本强基,突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打造教育发展的先导优势;二是凝心聚力,突出内涵发展的价值取向,打造教育发展的竞争优势;三是求真务实,突出特色发展的总体构想,打造教育发展的品牌优势。今天,上级部门的领导、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国内不少新闻媒介的朋友以及实验学校的代表,聚集张家港,说明大家对张家港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在此真诚地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我市与会的校长们、老师们要珍惜机遇,虚心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习取经,努力领悟“新教育”真谛,准确把握“新教育”精髓,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教育”实验必将成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新教育实验取得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

三、苏州市教育局局长申建华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全国教育课题十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推广研究》在这里举行开题会。我谨代表苏州市教育局对这项课题的开题表示热烈的祝贺!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中国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它的人才需求、它的精神、它的文化构建、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如何构建适合新的时代的新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科学研究在于推进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多年来我们苏州教育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其中必将贯彻这样五个理念:一是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二是国家教育科研的领导是各层次的领导,三是教育科研的投入是教育收益最大的投入,四是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五是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是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些努力,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自觉的行为。“新教育理念和实践”发端于我们苏州这块教育和教育科研的厚土上,我们既感到无比的光荣,同时也感到这项以师生为本、实践为主、需求为重的实践与研究对我市的教育与研究又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探讨的同时也对我们苏州教育以及苏州教育科研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对苏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学校和老师对这个课题的实践和探索,谢谢大家!

四、宣读贺辞、贺信

(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贺辞

《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课题组:

欣悉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验及推广研究》即将举行开题报告和研讨会,我们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且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希望课题组根据国家加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4年4月9日

(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袁振国的贺信

朱永新教授暨“新教育”课题组:

欣闻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和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举行隆重的开题大会,谨向您并通过课题组向实验学校的全体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我相信,“新教育”实验一定能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一定能成为培养教师、诞生名师的大学校;“新教育”实验一定能在中国基础教育乃至更广泛的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祝开题大会圆满成功!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

袁振国

2004年4月10日

(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的贺信

尊敬的朱市长:

您是真正的教育家,您的“新教育”是我追求的境界。因为她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爱人的教育,是具有远见的教育。她是为人有一个美好而丰富的人生打基础,我太赞成了!

读了您的书《我的教育理想》和您的文章,引起我极大的共鸣。您的教育理想的王国是一首诗。教育本应要有理想,学生要有理想,教师也应该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美好,就没有壮举。其实,您也是诗人。您说得对,孩子的名字叫“今天”,他们总是美美地向着“明天”。为此,他们又必须懂得“昨天”,以好书为伴。你说得好:“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您文中的许多言论,不久将会成为名人名言为更多的人引用。

因此,我非常想来张家港参加《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会议,但因为13日即去北京参加教育部的教材审查会议。24本教材需要加紧阅读,我只有违心地不来参加会议了。

为不失去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特派我校副校长范爱民老师前来听会。

我以后再请朱市长补课了。

祝会议圆满成功。

李吉林

2004年4月10日晨

五、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尹翔文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为总负责人的全国教育课题十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新教育实践与推广研究》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隆重的开题仪式。这对于当前的深入开展的新教程改革,甚至对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支持关心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新教育实验课题组致以热烈的祝贺。这一国家级课题的提出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的建构。课题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选题的前瞻性符合课程改革的趋势,代表了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向。二是理念的先进性,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三是操作的可行性。课题研究涉及到六大行动、十个领域,从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思路。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学生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对把我省建设为教育强省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苏州、在江苏,张家港的教育就同它的经济实力一样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出了很多经验和成果。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推广和研究今天在张家港正式播下了种子,希望它首先在张家港、在苏州开花结果。我坚信有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有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新教育实验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六、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先生讲话:

首先我代表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与朱小曼所长向大会表示祝贺。

这个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它就是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大教师的实践融合。虽然我们这个课题才刚刚开始,但苏州及张家港等地方在教育探索这方面都有很丰厚的积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从书斋里的研究走向教育实际。我们中央教科所愿意跟苏州市、张家港教育界同仁们一起来探究新教育,为教育改革和创新作出贡献。最后谢谢大家!

七、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宣读《新教育实践及推广研究》的立项批文: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经全国教育我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朱永新同志申报的课题已经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通知如下:

课题名称:新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推广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批准号:DHA030138

根据全国教育科技规划科技办法组织有关规定,请督促课题负责人做好下列工作:

一、尽快确立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通过单位课研管理部门报省规划办和我办。二、严格执行全国教育科学课题规划管理办法做好课题自我管理工作。三、课题重要活动、课题变更和课题重要成果需经单位课题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报省规划办审核后报送我办。

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1224

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先生的讲话:

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困惑,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怎么看?怎么看我们过去的教育,包括我们传统的教育,也包括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二是怎么想?对未来我们的教育应当怎样实现。三是怎么做?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来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怎么看我们过去的教育的问题上,现在实际上出现了许多理念的碰撞。这种碰撞在我们社会转型期和教育转型期有时会是很激烈的。比如在现在我们一部分同志认为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在主导着现在的学校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另一部分同志则完全相反,比如最近有学者出了一本书,叫《素质教育在中国》,他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是素质教育,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现在我们进行的不是中国的教育。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人格为本的。我们的中国教育使我们的中国文化绵延了五千年,因此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我们现在由于改革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由于现在进行的已经不是中国的教育了,所以现在的教育才出了问题。这种观点不仅认为中国的改革快了而且是根本不应该的。我想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的碰撞反映了大家对教育的认识。对于对未来的教育该怎么样走,在目前现实情况下,由于现实是很难改动的。对于现在的教育该怎么做,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不应该怎么做,而应该怎么做听到的谈得很虚。有人认为我们搞理论的分为两派:一派是国粹派,认为国家的教育该怎么做,而很少说一个学校的教育该怎么做。一派是学院派,提出了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但也没有经过深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也没有考虑它在实践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效果。因此至于到底该怎么做,达到目标的技术路径很难。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很明确,至于在具体的学校里该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各有各的见解,甚至认为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因此我觉得这个课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要回答我们应该怎么看我们原有的教育。朱永新教授在他的著作里提出要提倡新的教育,要对原有的教育进行变革。但新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朱教授提出是对原有教育的改革,而不是对旧教育的彻底否定。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任何文化传承一样需要继承的。而我们往往缺乏继承,常常是一个校长上台以后就有一套新思路,新制度,新做法。当他三年任期满了以后,新的校长又开始新的一套。我们缺乏继承,就难以使们的教育得到发展,因为发展总在继承当中。朱教授对这种教育的定位是非常到位的。新教育看作是旧教育的完善。对于未来的教育我们该怎么想。朱永新提出我们该追求理想的教育。我们应该有理想的教育。我也是非常赞成的。世界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有教育的理想。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追求着教育的理想。我们没有对理想教育轮廓的勾勒,我们就无法前进。所以我觉得朱永新提出我们应该有理想的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可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教育,应该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们教育领域里的体现。因为我们教育过去是强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在十六届三中会议上,又加上了一句“为人民服务”。这实际上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这互为前提互为基础我觉得就提示了以人为本的深刻思想。我们的教育以人为本那就是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人的发展服务,而这两者也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这样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我们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对于应该怎么做,提出了六大项目十个领域我觉得这是十分可贵的。首先我觉得它的通俗性。我曾代表北京代表团到东京访问,五天时间,他们陪我看了厚厚一本策划书,他们用三个月的时间把应该怎么样接待客人都写出来了。我问驻京使馆日本人怎么这么做事。为了我才来五天时间他们弄了这么一大本。使馆同志说日本人的习惯就是把简单的搞得复杂,把复杂的搞得解决不了了,这样就算他们完成任务了。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经常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把简单的讲得复杂,把复杂的讲得你听不懂了,一旦你听不懂了,他的水平也就显现出来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理论研究的弊端。我觉得这次提出的六大项目十大领域的方略目标和做法都让人一看就明白,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学者的风度。二是它的针对性,因为六大项目的提出并没有涵盖我们教育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突破的方面,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觉得我们教育的发展是应该有切入点的。另外就是它的可操作性。它非常具体,每个学校看了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它的理论多于实践,思辩多于实证,而且也没有停留在说一套做一套。因此我认为这一项研究很深刻体现了对有理想教育的追求,而重点又在于实践和推广的探讨。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应该按照这个思路去做。朱永新对我们教育的探索显示了他的勇气、智慧和魄力。当然这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个课题的抛出,我觉得就像一条鱼抛进了一个水缸里把水搅动起来,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带来思考和活力。我想任何一个教育实验没有非议,那就证明他没有创新,所以在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听到许多诘难或者嘲讽。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群青蛙,它们比赛看谁能爬到塔顶。但在爬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嘲讽:“小小的青蛙居然想爬到高高的塔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听到这些,一些青蛙不再爬了,还有一些青蛙在继续爬,于是又还招来许多嘲讽。一些青蛙不再爬了,到最后,还是有一只青蛙爬到了塔顶。大家很奇怪,在冷嘲热讽面前居然还有一只青蛙能爬到塔顶?最后了解,原来这只青蛙是一只聋子,听不见身边那些话。但要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大概就要这样的一份勇气。我衷心祝愿这个课题在研讨过程中能取得成就。最后他们将要交出的不是一批论文,而是一批实行新教育理念的学校,谢谢大家!

2004-5-30 15:17:00 鄱湖一苇等级:圣骑士权限:普通用户积分:2936金钱:1543声望:17经验:2930发帖数:308注册:2003年3月1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3楼

自由发言

一、特级教师于春祥老师的发言

我想一个教育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唤醒,当然特别的重要。在我所接触到的全国的教育家当中,我最为推崇的就是叶澜教授和朱永新老师。有一次当我送叶澜教授去坐飞机时,他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是永生不忘。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你们应该称呼我们为教育家吧,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被你们称为教育家的人,如果不能够形成对全国基础教育有影响的甚至世界范围内有些影响的我们的拳头产品,也就是说不能够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改变中国的教育,实现中国的教育理想,这还算什么教育家?我想朱老师应该是身居高位,论学术他不缺多少,论官位,他好象也不缺什么。但他对教育的一往情深,他对中国教育的爱,对中国教育的热情,这一点非常让我们佩服。第二点,今天的会议唤醒了我们的善良,我想新教育求真求美,但它是以善为基础的。刚才我们远道而来的美国的先生,以及在演说的过程当中其他的老师也谈到爱,谈到了善良。我想,我们之所以追随朱老师,是朱老师的人格折服了我们。我认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是一个对教师充满爱对学生深深的爱的人。他面对教师的现状、学生的现状他心里不忍,于是想变。如果不是基于善,不是基于爱,他不会这样做。综观我们全国的教育,我们老师也罢,学生也好,心底缺乏善良。我们反思老师,我们总是用一些政治的、教条的说教,企图达到学生形成善良道德的基础。实践证明,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建议大家,善良的形成是需要一些背景的。我曾建议一个私立学校为什么不可以开宗教选修课,不是希望大家去信教,只是这样一份善良的信仰不可不学。假如没有它,后面的东西,都变了,显得残缺了。我希望老师们能唤醒善良。最后一点,就是唤醒行动。行动是我们这个实验的主题,但是行动太难,我曾实验过。在我的那个辖区,让老师读书太难,让老师写点东西太难,让学生写点随笔太难,现在整体的状况是教师中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学生中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写一点东西的人就更少了。行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经过半年的时间,我总算让我们的校长、教师在教育在线网建立了他们教育随笔的专集。在去年半年中,我的“春祥夜话”的点击率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写一个东西虽说很累,但是读一个东西也不会是很轻松。我有一种比较沉重的感悟,我认为人生不可以也不会太潇洒。尼采曾说过人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那条绳索,你得不住地从动物向超人艰难地攀缘跋涉。我个人认为人是间于魔鬼和天使之间的动物,人的生存状态无非是两种,一不小心就成为魔鬼了,你用心地去做,你很可能天使了。你读书读不进去的时候,你写东西写不下去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痛苦的感觉,只有当你读进去,写进去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短暂的快乐。快乐总是短暂的,而吃苦应是永恒的。我甚至想说苦难是快乐的。所以说我们在行动的过程当中应投入。只要投入我们的新教育才有希望。还是那句话,我们在投入的过程当中不要寄希望于别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最后预祝新教育之花在全国绽放。谢谢大家!

二、山东省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张文俊校长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尊敬的朱市长,我来自山东省淄博的一所私立学校。这所学校全是我自己投资建立的。今天听了一天的报告,我忽然觉得教育如同爱情一样,是一个常悟常新的永恒话题。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教育的存在,如同就会有爱情存在一样。朱永新市长的实验与理论,新就新在他不仅给了我们一些理论与知识,而且他给了我们一种行动上的明确计划。我先说说我是怎样认识朱永新的。2000年,我投资两千万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为了招生,我要大面积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我就一些人的发展、人本教育阐述了一些我的理念,就有人说,你的思想和朱永新市长提出的教育理想是一样的。后来我有幸被请到了淄博市的一个校长骨干培训班上,我就进行更新教育的理念的新观念作了半天的报告,后来这篇文章被刊登在《山东教育》上,后来就收到许多同仁的来信,说你就是朱市长心目中理想的校长。 那时候朱永新三个字我才刚认识,后来我就关注他的书。再后来在上海南北校长圆桌会议上有幸认识了朱永新本人。当时在谈到理想的德育的时候,我曾看过这本书,我就给朱市长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之所以不够文明,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那么在你的理想的德育中恰恰忽略了人的行为这一块的德育的教育。那么朱市长你是忽视了呢,还是中国大范围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去做呢?朱市长说我希望你去研究。天津有一个叫张向阳的老师,正在研究理想的德育,我希望你也在研究。在这个三月份,我接到朱市长的电话说在张家港有这样一个会议,希望我来参加。我是一个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一心想踏踏实实做教育的人,我与朱市长有差距是在理论上的,我比他有优势的是我拥有一个可以实践的学校。这一次来的时候,我申请了两个课题,第一个了课题就是理想的德育,第二个是双语教育。我在想我为什么有信心申请到理想的德育,今天我在听到的报告当中听到了一句话,它概括了我们学校在教育当中的问题和做法。这句话是这样的,“把一个孩子的1%优点放大99%倍”。我的学校就是这么做的。在这当中我有四点的认识,一、无限地相信我的学生。我是如何无限地相信我的学生呢?给大家举简单的一个例子,当年我招生的时候,学生是六到十岁,他们的理智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不会用理智跟你分析或阐述或表达任何问题。但是那年我学校发生了一个不幸的事情,大年初二时,一家三口开车发生了车祸,母亲当场死亡,父亲腰椎以下瘫痪,孩子头盖骨揭开了。这样一个天大的事情,家长醒来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给学校的,要求不能把他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孩子。但在整个地区,这件事情都已经登报了,怎么能保住这样的一个秘密呢?我想应该无限地相信学生。我把所有六到十岁的孩子全部开会。我告诉孩子们,这个不幸的孩子失去了母亲,这个痛苦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他承担了,我们不能告诉他,要保守这个秘密,直到他康复之后,由我再来告诉他。六岁到十岁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揭开这个秘密,一直掩盖了半年之久。孩子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生活得很快乐和精彩。你认为你不能相信孩子的时候,不是孩子出了问题,是你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我相信一个六岁的孩子没有理智告诉他如何能诚信地去做到,但是他知道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了,他就要去承担。我们老师在工作的时候应该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要去盲目地怀疑你的学生。我们学校常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机会。我们学校有个孩子叫李勃,父母都是个体户,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又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一拳打你两拳,于是这个孩子渐渐变得很暴力。后来二三十个家长联名写信给我要求辞退李勃。我能这样做吗?能把他赶到社会上去吗?孩子的父母坚决认为不能离开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是给孩子一个机会,无限地相信你的学生。这样我们让李勃暂时晚上回家住一个星期(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在这一周内我们的孩子不断地在找孩子的优点。然后我们开了一个班会,大家说说李勃的优点,然后又想如何不让李勃打同学的办法。问题解决了,办法想出来了,最终我们更多的学生理解了李勃,更多的学生给了他一个机会也使他得以留了下来,也使更多的孩子了解了如何去理解别人。另外一点是勇敢地做青蛙王子。在我们学校办学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理念,就是无论学生是考了一百分还是从地上拾起了一片垃圾,我们的鼓励是同等的。在同等的鼓励中,他们要穿博士服,所有少先队员都要对他们敬礼。我们很多老师不理解,说少先队员的敬礼是最高尚的,不可以向一个学生敬礼。在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个青蛙王子,我的耳朵是聋的,我听不见他们的意见。还有一个记者来采访我们,说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穿博士服,这是对博士的亵渎,在这个时候我的耳朵是聋的,我还是愿意做一个青蛙王子。我们做教育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另外,把100%的指令变成100%的培训,只要我们把我们心理年龄与精神年龄降到与孩子同等的年龄上,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感情体验生活。用孩子的心思去分析孩子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得简单得多。谢谢大家!

三、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周建华老师的发言:

如果说我们前面有的演讲是那么的精辟,有的演讲是那么的幽默诙谐,那么我们朱市长的讲话永远是激情奔放、思想感情的迸发,因此我也很激动,很感激这次自己发言的机会!今天是新教育实验的开题会议,我觉得我们的提法很好,六大行动,就是体现在行动方面。我们有句老话叫“中不中看行动”,那我们这个实验“成不成看行动”。新教育实验有六方面,对我们学校来说启动最晚的是双语教学这一行动。因为这一行动自它在大江南北开展以来,对于它的实践和研究都有过许多争论,主要原因在于,我想是对于双语教学目的性的判断和理解上面。我一直坚持我的观点,双语教学它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学生更熟练地使用它们。所以朱市长的六大行动之一双语教学行动就我的理解就是两种语言的操练和熟练。我认为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要有实验的渐进性。实验应该有一个很明显的阶段性的构想。有的学校把它构思成五年四阶段一循环,或者称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在这个框架中我们才能有目的明确的操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因为很多都是我们以前没有碰到过的,也没有想到过的。就象老师的随笔一样,都有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创造。第三个是互动性。我们没有权力去改变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跟家长的互动和跟家长的沟通。可能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可能很不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我想讲怎么样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因为这个实验并不是三五年就能检验出学生的能力能体现出来的,可能要在他的大学阶段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体现的。因此怎样取得家长的理解我觉得是很必要的。最后我想讲的是刚才很多专家都谈了成功的概率,应该怎么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我们作为实验学校,我们要以热情激情来做实验,但是对我们的成功与否应该有一个平静与常态。我想我们应该更注重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实验的最后结果。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比我们的结果更重要。我想如果对我们的实验的成果寄予过多的期望的话,万一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成果不大或者不成功,那么我们的失望更大。这对我们的实验是很不利的。以上是我的一些真实的想法。谢谢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四、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黄克东老师的发言

很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认识朱永新老师是从他的一篇文章《中国教育缺什么》,看后我感到很激动。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普通老师。朱老师的文章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我就上网查找朱永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哇,一个副市长,对他很佩服。看到有这样的一个会议,我就赶过来了。听了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报告,我收获很大,我结合我的感受谈一谈。我们学校是一个逢勃发展的初级中学,和全国的学校都一样搞应试教育。 每天早上来晚上走,考试时不能提前交卷,生怕成绩不好。甚至教室里有摄像头,每个老师如临大敌,每到考试时我看成绩差的同学非常辛苦、非常可怜。我看朱老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老师要对学生充满爱,这也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你没有理由教不好学生,学生没有理由不相信你的理论,我发现新教育实验在我们西部的影响不是太大,知道朱老师的名字的人也不是太多,我真心希望朱老师去我们重庆,去涪陵作一次讲学,扩大新教育在全国的影响。谢谢大家!

五、江苏省姜堰四中邱海华老师的发言:

我是姜堰的代表,我代表姜堰的老师向课题组的老师表示感谢。我们的学校比较偏僻,经济也不是太发达。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数码社区课题”呢?我们认为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抓学校的基础建议,我们建立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吧等,还抓老师的备课、制作课件。两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各次考核之中,我们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泰州电视台等对我们进行了报道。我们将继续在新教育和课程改革上下功夫。谢谢大家!

六、山东济南甸柳新村第一小学齐校长的发言:

我是泉城济南一所小学校长:姓齐。我想谈一点感受,一点思考和一点祝愿。就是我们昨天乘飞机来到上海又乘车来到美丽的张家港,走进校园我们就遇到了朱市长,和我一起的还有郭校长。一点感受就是很亲切的感觉。当时我们两所学校都在创省级示范学校。到新华书店去买朱市长的书,本想给每个老师都买一本,结果只有一本了。后来我们就用学校的复印机把书分开来一页一页地给每一位老师都印了一本。朱市长的书唤起了我们教育的激情,使我们校长更加有目标管理我们的学校,使我们的老师在新的理念的指引下更好的教好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学生幸福的成长。同时我们也感觉苏州市的老师太幸福了,他们有这样一位专家型学者型的市长,相信苏州市的教育会影响全国的教育,祝苏州有更好的发展。第二点,新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就这一点我有一些思考,一切为了人,这一切是指什么呢,除了六大行动以外还有些什么呢。我们学校还不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但我们学校在新教育之梦的指引下实践着,我们变考试为展示,作为快乐的旅行,我们把孩子们的作业变成孩子们完成作品的过程。我想这也是在一切中实践吧。“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一切”指什么呢?内涵是丰富的,但有一点,就如一句话所说的“人的终极的目标是幸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那是我们共同的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呢?关于幸福的理念,我初步想了三点:人的身心健康是幸福的条件,学习是最幸福的事,是终身最快乐的事。第三点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幸福而幸福着别人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学校在办学中就在实践着这一点。我们的老师因为自己爱而爱学生而赢得了学生的喜欢。这就是幸福,学生把自己的幸福带给爸爸妈妈,带给身边的小伙伴。许多学校要求记日记,我提出了记“美好瞬间”。我们的学生会不会感受到,我们的老师会不会感受到呢?我想在我们学校的管理当中,我是在实践着朱市长的那么美好的梦想。我用记美好瞬间的这种形式,我们老师感到工作是美好的,享受生活。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出一本书,那就是发生在我们老师、学生生活当中幸福的事。第三点是发自内心美好的祝愿,在这里我想祝愿新教育实验在“梦想、激情、创造”中成长,愿它成长为广阔的充满希望的原野。我们有那么多幸福的老师、学生,愿我们中国的教育在新教育中有一个美好的目标,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我们最美好的追求!谢谢!

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赵颖校长的发言:

我是学理工出身,硕士学的是MBA,跟教育的关系不大。受清华大学的委托,在附小担任校长。我当校长的三年,也是我从事基础教育的三年,因此我今天站在这里很有些不自信。另外清华附小从事新教育才刚刚开始,还不到我说话的时候,但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学校要做这个实验。可以说它有四方面吸引了我。其一、2003年的12月我们有幸请到了朱市长给我们全校老师作了一次报告,我第一次听到了“营造书香校园”这个概念。可以说它深深吸引了我和我们的老师。从那以后我们也感觉“营造书香校园”的确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第二、是朱市长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听说朱市长要来我们学校我是有些紧张的。博士生、教授我是有接触的,但我不知道作为市长的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他来到我们学校以后,他的智慧、他的真诚、他的谦和打动了我们,会后我非常感慨地和朱市长交流。在我心里我并没有把他当作博士生导师、也没有把他当成市长,更多地是当成了我的兄长。其三、今年三月我带着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和几位老师来到了我们苏州的几个学校进行参观。我一直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想看看新教育实验到底是什么样子。到这几所学校以后,我真的被这几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折服了。他们真的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新教育。其四、就是我昨天一到张家港高级中学,一进门,那飘扬着的彩带也吸引了我,包括今天会议上教育专家对新教育的高度评价和深刻阐述使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吸引我们清华附小的四大理由。清华大学有一句名言:“行胜于言。”也就是说只说不算,最后要来行动来检验。我希望我们清华附小能够成为新教育实践中最出色的学校。谢谢大家!

2004-5-30 15:15:00 鄱湖一苇等级:圣骑士权限:普通用户积分:2936金钱:1543声望:17经验:2930发帖数:308注册:2003年3月1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4楼

专家研讨发言

一、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的讲话:

各位专家、老师:

刚才大会主席曾天山先生称我为专家,我称不上专家,一直从事教育管理,是在实践第一线做事的人。我看还是请在台上其他各位专家来评点,安排我第一个发言有点诚惶诚恐。我非常赞成上午陶西平同志对这个课题的评点。我也十分钦佩朱永新,他一边做行政工作,一边还做教育理论的研究,还亲自来领导这个实验。这个课题,很理想。一个是朱永新是个理想的人。我非常赞同搞教育的人必须有理想,因为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充满理想,这个教育是搞不下去的。朱永新的教育理想,转化为新教育理论和实践,跟我们过去讲的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我想概括出来,我们这个理想就是追求教育本身的回归。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追求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开始从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就开始异化了,特别是在功利色彩非常严重的社会里,异化非常厉害。最厉害的功利是把人培养成奴才,培养成工具。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进步,科技的进步,人的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近百年来,“人本”的思想,逐步为大家接受,欢呼教育本身的回归。教育是干什么的,它就是要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成为接班人,才能成为建设者。必须把教育的本质任务固定在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上。朱市长的新教育和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追求教育本质的回归,这是第一点想法。第二,这种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的体系。所以我和永新同志一起讨论,我说:“你这个实验怎么操作?”现在有不少的教育理念都提出来了,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缺少一个可操作的可行的体系。后来朱永新说:“ 我有六大行动。”我感到六大行动选择的切入点非常对头,六大行动不知我的概括对不对。朱永新讲我的六大行动不是听说读写。但我还要说的他的还是听说读写,听窗外的声音不“听”吗,读书,广泛的读书不是“读”吗?写日记不是“写”吗?演讲不是“说”吗?还是听说读写,我看学习是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听;输入,说,输出;读,输入;写、输出。就是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问题是朱永新同志强调的听说读写就是我们体制内的教育所忽视的东西。读什么呢,读课内的,还要读课外的,要大量地读课外的,不仅是语文,其它各门课都要读。其实语文更要读,光靠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听,不仅要听老师的,听校长的,还要听社会方方面面的,扩大自己的听的范围。写,不仅要写一学期8篇作文,要天天写,天天记。说,那更要营造一个让他表达的机会。在听说读写中,他朱永新恰恰强调了我们体制内的不足。后面的两个行动也是和前面紧紧相连的,关键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真实环境的营造,还要重视虚拟环境的营造。而且这种营造环境不是为一般学生营造的,而为每一个学生营造。强调学校要有个性,要有特色,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这几条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校长,你意识到了就有所作为。但我说这个选择,策略的选择恰恰是我们在体制外实验的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为教育的体制那一块是“神圣”的,是不可动摇的。我原来当教委主任,我也想动体制内的,动不了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验,只有在体制外,才有所作为。体制内一动就碰到一个字——“考”,谁敢违背那个“考”?高万祥校长很有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高校长教室里面照样有一句话“不考本科誓不罢休”。为什么呢?高万祥摆脱不了体制内的“考”。但我相信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大家按朱永新的六大工程去做了,做好了,是不怕考试的。人的素质提高了,小孩的能力变强了,考试是可以对付的。如果自己对这个问题失去信心,“考试”这个实验肯定不会解决的。我说朱永新的操作体系是可行的。问题是我们参加实验的学校要坚信这一条,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二点。

第三个问题,我想“六大工程”与“行动”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我们的课题要在朱永新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寻求新教育的更完整的内涵,就是十六大提出的“中国教育的未来要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构建起终生教育体系,使我们这个社会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怎么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和终生教育体系,我希望和朱永新联起手来。我这个人不大会研究,在这方面能力差。而且现在又已脱离行政领域,可尽管组织的人员又少。我也拿了一个国家课题,目的是为了开发少儿潜在的能力。我这几年把重点放在06岁孩子的研究上。所谓终生教育体系,应该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但70年代“终身教育”的口号提出,主要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但忽视了生命头几年的教育。所以新世纪到来,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特别关注生命头几年的教育。0-3岁的教育没人问,3-6岁的教育,教育部哪里管了?实际上没人管。但0-6岁的孩子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没有时间展开说,将来有机会我好好说这个问题。一位老科学家告诉我,脑神经的细胞总量是成人的1.52倍,这一段时间神经的连接跟物质的供给信息的刺激,情感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3-6岁的小孩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除了34岁的孩子,两脑的连接不完备,其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准。78岁大脑已达到和成人接近的水平,这一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极强。朱永新再三强调要相信孩子和教师的潜能。比如说,读,一个6岁的孩子阅读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幼儿园的孩子能阅读。只不过以后语文的学习,特别识字的教育,不要沿袭小学一笔一画教学生识字的做法。因为孩子们的识字从幼儿就可以进行,把它归纳为六句话:“整体辩论”,“准确读音”,然后小学低年级时“分析结构”,“规范书写”,然后“理解词义”,“实践运用”。认——读——写——用,这么一个过程,小孩都可以认真读书。过去规定幼儿园不准识字,如果像小学那样识字,我也是反对的。现在孩子已经生活在文字的海洋中,城里的人都认得麦当劳、肯德基。我在9·11事件时,专门找3岁的小孩读,3岁小孩只要家里经常看报的人,家里小孩都认的本.拉登。但过了两个月,报纸上是没有本.拉登了,他就不认得了,就忘了。我到泰兴去调查,泰兴的小孩都认得东西南北,因为大家都知道,全国的麻将一般是泰兴产的(哄堂)。孩子每天生活在文字的海洋中,为什么我们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人变了,我们不改变我们的教育?我的实验受到人的指责,我向大家诉诉苦!我希望专家们到我这个实验基地看一看,少骂我一点,多看一看,扶持一点。朱永新你在外面,不好多骂你,但背后的议论还是有的,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大家一起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然后去营造信息化的社会,把我们的课题融合在一起,做的更扎实一点,更有成效一点。但是有一点,任何事情我们只要是刚刚做,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我希望永新领导下的实验学校,大家努力把事情做好。讲的不对的请批评指正。谢谢!

二、国家教育督学成尚荣先生的讲话:

我一直在琢磨着这个课题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一直在努力地把握这个课题关键词。中午的时间,我考虑到它给我们这几个关键词:一个是“认识发现”,第二个给我们的是“设计和行动”。我认为我们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去认识,不断地去发现的过程。人的一生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识知不断发现的过程,朱永新先生的这个课题使我认识到、发现到这个课题是充满着教育的理想的,但是它又是非常实在的。这个课题它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但是它又没有忘掉我们的传统,使我们经常想到教育改革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还要经常回顾到过去。但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传统的过程,而是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来不断去发现,不断去认识,又充满着许多新的想象。这个课题它不仅是具有国际的视野,而且还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个课题它不仅是非常大的,有宏观的视野,但是它又是非常具体的,是可以操作的。这个课题还使我们认识和发现到它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它给实验学校留下的空间又是非常大的,因此便于我们实验学校能够创造性地去进行实施。但是除这个以外,朱永新先生的这个课题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和发现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理念太多了,我们并不缺少理念,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课题告诉我们:的确我们不缺多少理念,但是恰恰缺少对理念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在我们实践当中,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好像是技术问题,好像是操作的问题。但是说到底,可能还是我们对理念的认识不是十分深刻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的,因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当中,总会发生一些偏差。这个课题可贵之处,(在于)它把“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再一次地、非常鲜明地摆到我们前面来。我们对“一切为了学生”、“以人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也许不少地区、不少学校和不少老师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了,但是据我了解,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没有能够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他的属性是什么,也没有去真的去认真地研究和把握学生这么一个人,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的教育的权利,在学校应该享有的权利,因而认识不是非常深刻的。有人说“人本精神”这个概念是完全中国化的,尽管“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来自西方,但是“人本精神”是我们自己国家的。无论是“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人本精神”,它的核心在哪里?在于人,在于人有一定的自由的空间,在于对人的尊重,而这一些(都在)今天这个课题的研究方案之中,在朱永新先生的报告当中,(它)处处闪现着。因此我想我们实验的学校,包括我们自己,在以后的实验过程当中对朱先生的这个报告,对实验方案中的这些思想要不断地能去学习,不断地去认识,不断地去发现的话,我想这个课题的研究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个课题还使我们能认识和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说老实话,教育本来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但是后来有了学校,进行了专门化的教育,因此教育和生活开始脱离,这就存在着学校要脱离我们生活的危机。时至今日,我们不能取消学校,让学校重新和生活完全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至少要让生活回归我们的教育,回归我们的课程,回归我们的教学。朱先生的开题报告以及方案当中,他无不都在阐述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从他的理论的基础、理论的支撑,都可以看到我们课题组的同志对生活和教育关系的理论做了不少的研究和探索。这需要我们和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要进一步地去认识,进一步地去发现。同时这个课题还告诉我们,包括我们课程改革,包括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其他改革,我们究竟要面向什么,是面向理念呢,还是面向技术呢?我以为都应该面向,但是面向技术的问题是没有穷尽的,技术的问题、操作的问题应该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摸索,不断去总结和提升的,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面向我们理念,使我们的理念不断地深刻起来。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也在努力地把握这个课题给我们的第二组关键词是要“设计和行动”。设计和行动它基于什么?基于课题有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我们学校的发展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包括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无限大的潜能,正是因为这一个,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这个课题研究当中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正如日本的学者左藤先生讲得非常好,我们教师工作特性第一个是它的回归性,就像放出的飞标,它要重新回到我们自己身边来。他还分析我们教师工作的第二个将征是它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教师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也正如他所分析的我们教师的工作往往具有一种无边界性,因而使我们教师的专业化的程度受到了影响,专业化的标志也受到了影响。这种教师的回归性,教师工作的非确定性以及和它的无边界性使我们考虑教师到底怎么去生存。而这个课题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打造我们教师的良好的生存状态,要研究我们教师的行走的方法,行走的路线,这就是对我们教师的创造潜能的一种巨大的肯定。我们教师这种生存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课题组提出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是我非常同意的。但是现在问题是行动和研究到底是什么关系,因此我又进一步去摸索和把握行动研究的关键词,我觉得行动研究的关键词第一个是它的参与。今天有这么多学校,有这么多教师参与到研究当中来,这就是行动研究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这也是这个课题组它的吸引力之所在。第二个行动研究的关键词应该是它的系统,我觉得这个关键词特别重要,因为我所发现的行动研究往往是比较零碎的,是没有计划的,以为行动研究就不要理论支撑,就不要计划性,而恰恰在这个课题研究当中,“六大工程”、几大领域,还有许多的新课程、新语文、新数学……它就是要寻求理论对它的支持,使我们的研究更有计划性。

第三个是在于改进。我发现这个“六大工程”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学校,已经在影响着和改变着我们的老师。这种改进是行动研究非常可贵的一个特征。第四个它要分享要公开。这个课题研究最后有这么多成果,其目的让大家分享到,同时在分享过程中要来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对这个课题是充满信心的。我要好好地向这个课题学习,尤其是向我们朱永新先生学习。

总之,我觉得这个课题要让“重新认识”、“重新发现”、要让“设计和行动”伴随着这个实验,要让“重新认识”、“重新发现”、“设计和行动”伴随着我们每一个学校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成长。

好!谢谢!

三、江苏教育规划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普教研究所所长彭刚先生的讲话:

本来就准备要求能站着说,而不坐着说。后来成所长给我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但我跟成所长有一点区别,他外部形象比较好。我呢站着说呢,只不过想能尽可能说得短一些,就像海明威一样,站着写,站着改,能说得少一些。

我想说的是,朱市长这个课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呢?我想说三层意思。第一是朱市长的这个课题使我感受到了三重的感动。第一重的感动朱市长经常给我们提供,我们常常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里面做一个科研活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常常)出现朱市长的身影。没想到朱市长给我们一个惊喜:他也来了。他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市长。但是他让我们感动的正在这些小的地方,他让我们感动的也正在他对那种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的执著的追求。我想说的是第一重感动。今天我亲临这个现场,又一次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感动。

第二重感动是(来自)张家港高级中学和高万祥校长。我觉得朱市长的这个课题和高万祥校长在精神气质上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昨天晚上他(高万祥校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在想,他不知道要忙到几点钟,然后晚上还要坚持读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书,因为他长期这么坚持。所以可以想象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召开“新教育”这样一个课题的开题的会,我觉得他就应该在这儿开,也只有在这儿开。当然,很可能在别的地方开也能开得很好,我觉得它(在这儿)能开得更好。这是第二重感动。

第三重感动(来自于)我们新教育课题组的全体的成员,包括今天所有的与会成员,我知道还有很多的是列席的,还没有成为新教育这个课题的实验学校。(我)为这种团队的精神,为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今天上午我们一直开到十二点多,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一种生理的需要,要吃饭(哄堂)。但是我们都坚持着会场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席。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层次是我经历的三重感动。

我想说的第二层意思是新教育给我个人提供的三种新的境界。常常有人要问新教育新在哪里?我觉得在当今这个功利化、世俗化、商业化的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很功利的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新教育能够追求教育的理想,甚至追求教育的梦想,这本身就是新的,

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新。上午听了朱市长说理想和梦想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感受到的是如果我们在追求教育的梦想的话,我觉得它更说明我们那种痴情、那种忠贞、那种对教育本义的忠贞。这是第一层,我觉得它是新的。

第二层我觉得这个“新教育”它新就新在用我们所有的学校普通的、日常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来追求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梦想。读书太普通了,演讲也太普通了,听报告也是很普通的。没有哪一所学校,听说读写,如果说这么能概括的话,没有哪一所学校不能够做到这四条。但是就是用这样一种普通的、日常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来追求教育理想。我觉得它新就新在这儿,它真是一种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它的智慧也表现在这儿。听说读写在每一所学校都非常的普遍,都非常的普通,与我们的理想,与我们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它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新的感受。

第三,这个课题它新还新在它的智慧,新在它的人文,新在它对学校教育一种文化品位的追求。它可以说有最现代的东西,也有最传统的东西。读书是最传统的方式,社区学习、网络学习是最现代的方式。它没有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读图的时代而放弃那种深度的阅读——读书。所以我感觉它把最现代的东西和最传统的东西,我们民族的最好的东西和国外最先进的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新。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新的感受。

我想说的第三点,这个课题正如朱市长所说它重在行动。我想这样的一种行动和我们过去的行动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一种不同,朱市长已经深刻地揭示了它的不同。它要能够改变我们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要能够改变我们中国教师的行走方式。这就是我们采取这样的一种行动它应该遵循的理念,也是应该遵循的规则。这样的一种读书和我们过去的读书不一样,和我们死读书、苦读书不一样。这样的一种听报告,这样一种演讲的方式,这样一种记日记的方式都应该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如果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能够赋予这些最日常的教育教学手段以新的意义,我想它就能够达到目的。这是第一。

第二,我想这样的一种行动它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不要希望它一天两天就能够见效,而要经历一个很长的一段时期。也许是一个学期,也许是一年,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假如我们能够认识到这样一种改变教育、改变我们学校的新教育,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话,它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是这样的一种行动,并不是个别教师的行动,并不是个别学校的行动。朱市长已经介绍了这个课题的十大领域。而这十大领域中除了德智体美劳以外还涉及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甚至于我们孩子的父母。它应该是一个群体行为,它应该是一个集体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么一句话:我希望新教育能够塑造出我们新的教育主体。

谢谢大家!

四、美国国家教育数据库主席、美国宾洲印第安那大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严文藩先生的讲话:

还要到前面来讲?我原来想坐在位子上讲,既然大家都站起来,我也站起来讲。

我想讲呢,第一点呢就是表达一下对我的老同学朱永新的佩服。朱永新开始老是给我寄几本书,都是关于他的教育理想的书。后来我想他倒是蛮乌托邦的,蛮会理想的,所以给我的印象呢?他是一个,我叫他是一个教育理想家。今天看了他的这些东西以后呢,我觉得他走上了另外一个阶层,那么就是教育行动家啦,或者是实践家。所以我真希望他真能成为从理想家到实践家这么一个过程,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更大的带头作用和推动作用。

下面我想主要要讲的呢,(是一些)我自己的了解。今天会议既然是一个开题会,我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如果开题会的话呢,一般我们主要是讨论,先自由讨论这个大型的课题到底做什么?是什么?第二个呢为什么这样做?第三个呢就解决怎样做的问题。这么一个大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就是说朱永新还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行动项目就是“六大项”活动,我想这个我不想讨论。这“六大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六大项”呢,现在国内呢,因为我今年一年都在中国,所以我了解中国的新课程改革非常热火,那么这“六大项”是不是跟新课程有没有覆盖,覆盖越多呢应该证明说越符合主流的东西。那么还有再看跟国外的那些提倡的,就是美国提倡的新课程这些东西是不是覆盖面也是越多,那么也就是意义越强。所以我觉得这几项都是蛮好的。特别我欣赏他那个记日记的方式,这是一般代表了现在新的一种潮流。在美国,老师跟学生都来这一点。还有你强调了那些教育技术,还有双语教学,这些实际上都是代表新课程的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不管国内国外都强调这些新课程、新技术。所以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没什么好问题提它的。那么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做呢?我觉得这几条呢主要是从思想理论是讲,这几条是不是……这几条在理论上站得住脚?那么无论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基本原理,我看都是蛮好的,特别是……无论从心理学的这几条,你讲人本主义的观点也有了,认知观点也有了,行为观点这些,我看差不多都有了,所以说在以后写报告都要特别强调这几点,强调,理出那个理论的框架,更清楚一点。那么主要想,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因为我不再强调它的新,因为大家都强调它的新。新呢要保持新持久下去呢那么你就一定要注意:就是你的研究呢能够符合规范性,能够具有一定的数据能够说服人家,人家能佩服你做的东西真正是产生效果了。我一直在想,你这个实验到底性质是什么样的?你的实验性质肯定不属于那个传统性的教育实验。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实验的话,那美国现在就是说他有股风啊,原来就是一股风啊就是行动研究,现在商谈的一些美国的教育部的这些领导人呢,他特别强调那些传统的、经典的实验的手段。如果他强调经典的实验手段的话,他就是说你们这些实验学校除了收集一些实验学校的一些你的实验结果以外呢,还要尽量地想办法有些对照班跟它进行对照。也就是说要随机抽样地进行比较,那么问题就是是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符合这一条来做?我觉得呢也可以,也不可以,因为只要你的性质是实际上是行动性研究,因为是act researching,如果是act researching的话,就是有几点(要注意),就是说你在做研究的时候,我觉得要注意的一个是参与性。它的特点第一个是参与性,所以你特别要强调你这个参与性呢不是一般的参与性 ,你是大规模的参与性。因为我看了你的东西里面,你的参与不仅是个体的参与,还有群体的参与。个体的话有学校、有老师、有家长、有领导,都有参加。那么你说整个群体的话还包括社会,所以这些参与性的东西你特别要强调。第二点呢就是说你第二点行动研究的话就是你强调过程比强调结果更重要一些,所以呢除了你要注意,就是学生怎么提高他学业,好重要的就是要表现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人们是怎么成长的。我觉得你这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你最突出的。你要证明你这个实验是成功的话,那么就成长。那么就是说学生是怎么成长的,教师是怎么成长的,那个管理人员是怎么成长的。实际上你这几个成长的过程呢,都是可以通过你的日记表现,但还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呢。我觉得在你总结的材料中呢,你可以把它上升为理论,因为呢你这个本身是一个新的改革,改革就在英语当中就是reform,就是一种“劝解”。一改的话大家就有一种阻力,对阻力的看法他们思想过程是怎么改变的。实际上有很多理论就是讲那个劝解的过程,就几个阶段。实际上你把这几个阶段都弄出来的话,大家会对你的研究呢非常地佩服,所以一个是过程性。第三个特点呢,就是说做行动研究的话,行动研究呢就特别强调它的评价与改进,就不断进行评价,不断进行改进,所以我觉得你要……今天我看那么多的学校都上台来领那个实验学校,那么这个实验学校那么多学校呢,我觉得你还是要有一个评价体系。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各个学校之间它的进步过程,他的改进过程,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而且可以评价那个学校做得更好。因为我看你还有学校分成几个等,你怎么选出来那些学校是最模范,那些又是你的第三类学校。那么你就有一个评价体系。因为这个行动的特点就是不断评价,不断改进,本身的行动研究就是一个评价研究。所以我想主要是提这三点。总而言之我非常欣赏你的这个研究。

谢谢!

五、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美中教育研究会会长万毅平先生的讲话

先作一点小小的更正,那个陶老师已经走了是不是,对不对?不在啊?他早上把咱们永新比作……没比作。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是一个青蛙最后爬上宝塔尖,他说最后爬上去那个是聋子。似乎呢言下之意咱们永新是个聋子了,因为他已经是领头兵嘛,对不对?事实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女同胞更加赞同我的意见,他是充满人格魅力的青蛙王子!大家给他鼓鼓掌!(掌声)

永新别太得意,接下来的话您听了可能下次就不请我了!先发表几点看法,也就是说我不完全赞同的地方。您提了一个观点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并不完全赞同!我本人的理念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和播种并不都是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虽然大家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有的时候呢你种下去了什么都收不到,因为有天灾人祸。特别是咱们中国这个国家,如果说是党的哪个国家领导人发个文说不能做了,那你这个就可能没收获了。所以我是打点预防针。但是我还是希望永新和所有课题组的全体同仁能够全力以赴,只要你做了,即便没有收获,你也会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你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掌声)还想讲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国际级的大师毕加索和梵高,毕加索呢、梵高都是世界级的大师。毕加索呢是一生得意,什么事都是春风得意,左右逢源,一张画能卖几百万美元,找的女朋友最大的比他大16岁,最小的比他小16岁!不是说让大家去找二奶或者是找小密,我只是说他很得意。梵高同样也是个世界级的大师,一辈子就卖出了一张画,那么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可以探讨的,也就没准梵高他不会推销自己,没准他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差,没准他不懂营销。那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咱们不在此讨论。我只是说咱们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各个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这是我第一点的意见。

第二点也是不同的观点。永新你说:“说你行你就行。”这话本身没错,但似乎是出发点你仍然在高高在上,在上往下教训人或者是在教育人的这个立足点似乎不太一样。你的本意是培养自信,结果呢你是培养他人的自信而不是培养自己的自信。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呢,如果说你想……实际上大家都是永新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能够畅所欲言。也就是说“说你行你就行”这里边呢有他一定的片面性。培养自信是要从自己出发的,人能改变的说到底就是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谁。我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所以呢我们在学术讨论的时候呢应该是平起平坐的,在座任何一位朋友尽管发表你的不同意见反对我,我没有任何意见,所以我也以这种积极的、端正的学术观点来对待永新提出的一些理念。那么还有一些小的争议,也不是争议啦。永新呢把孩子的名字称作是“今天”,我呢似乎认为把孩子叫做“明天”更恰当。我们在座的每位教育家,每位教育工作者,每位教育领导是“今天”,孩子似乎应该是“明天”。

那么下面呢我就想就它的核心理念作一些评介,有些呢也是不同观念,有些呢是赞同。先讲一下您的那个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一切”,很好,但是似乎我还觉得不全面。“一切为了人,为了人一切”,你这缺了一个主语,谁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人的一切又是谁?如果你再加一个就似乎全一点了:为了一切的人,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也就“一切为了人”也就可以当作主语来。那么这就牵涉了教育的另外一个重大命题。所以教育的题目牵涉到千家万户,并不是说教师、校长或者局长就能解决问题的。每一个公民他都有这个义务,每一个公民他都有这个权利,所以“一切为了人”也就是说我想把这个新教育的概念呢把它稍微拓宽一点,就是我们行行业业都要为教育出力出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至于说“以人为本”,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念,那么在实践中做的里边呢,我们似乎做得还不够,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都说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要是我不念念经的话,那我就不是好和尚了,是不是?我在美国已经呆了十七年了,早就加入美国籍了,那么我有两次感触非常深的,就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教育理念感触最深刻的经验有两次。一次呢是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读博士生的时候,我那时侯在大学里边给副校长当助理,去上班的时候呢,发觉国旗下半旗,州旗下半旗,校旗下半旗,我心里琢磨哪个大人物去世了?我以为是哪个国家领导人死了。不过没有啊,早上我还是看了新闻才来上班的,没听说哪个大人物死了,也没听到哀乐啊?我走到那个前面有个玻璃橱窗,到橱窗里面一看,那里是我们学校校长办公室发的公告栏,是我们大学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因病治疗无效去世。他,一位农民的儿子,家里面第一个大学生,就这么简单。我在那儿好几分钟就想“以人为本”这么一个题目,人是每一个个体单位,当然我们中国的国情不太一样,要下国旗,那一定是国家领导人或者是特殊贡献的,或者是英雄级的人物。实际上大家都熟悉“英雄”这个单词,如果您去查一查本来的词义,无非就是智勇超人一点而已。“英雄”的概念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大智大勇的人。那么,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讲,一个孩子的去世没准比国家领导人去世还更悲伤,更重要。我想要说的“以人为本”在教育上体现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性,不能说是以你一个人的概念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按照你的路子走。所以“以人为本”呢要从这个方向发展,往那个方向努力。

另外一个呢,美国的校车。大家可能去过美国都知道,美国校车上面有一个特殊装置,就是有个“停”——红灯装置,只要学生上车下车,它那个牌子就会自动打开,然后红灯开始闪烁,就是表示是红灯了。闯校车红灯的罚款是闯一般红灯的五倍。这对“以人为本”是必须要用法律的形式来保证,来保障。我在美国十七年,开了十六年半的车,我看过无数的人闯红灯,我没有看过一个人闯校车的红灯。这就是人的素质,就是“以人为本”在平民百姓当中形成的这种共识,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个行政领导都能够共同努力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非常好。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是只管前面十二年,充其量再管四年,十六年。后半生呢?没了!这跟溥仪写的小说一样,《我的前半生》,没有《我的后半生》。这个我们教育的缺陷很大,我书里面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顺便讲一下,我书里面最多的是分析我的经验教训。哪些我应该做没做的,哪些我做错了,哪些我想做我还没做的,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成功经验啦。那么我里面,我就讲到我带的博士研究生,我一共带出来十二个博士研究生,清一色的美国人,其中有大学校长,有学区区长,相当于我们的教育局局长,有大学教授,有系主任,也有院长。我带的年龄最大的博士研究生,说出来您可能要吓一跳,69岁开始读博士,75岁读完。道理我不想讲,我只是讲就是说“一生有用”,我想阐明的道理就是说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哪怕你刚刚五十还没到,你没准已经75的心态了。反过来75岁的人没还准就是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干劲三十五岁的人都没有。所以说我们心态要稍微端正一些,当然教的东西更要实用一些。所以我想借用,就是美国的教育主要理念,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这是很明显的东西,小学、中学、大学都教这些,琅琅上口,轻易就能上手,学了就能用。高精尖那就让专门喜欢那个东西的人去搞高精尖去。具体的就是大家都能学的,大家都能懂的东西。您看看,考过研的都知道,考研的题目多难,你看看美国的GRE是多容易,当然你的英语不好是另外一码事儿。最基础的东西,学了初中的,学好的,考到GRE的数学部分都没问题。也就是说,起点不能太高,你起点太高了,你就把很多人拦在门外了。一旦拦在门外,即便说一部分人成功了,这部分人成功是以相当一部分人的陪葬做的代价,代价太大,我们承担不起!(掌声)假设你五个人成功,九十五个人失败了,你这个教育是个失败的教育。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呢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教育和一生的教育,把它放到一起,把它联系在一起。

第三个就是“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经验”,非常好!那么我呢想提一下,成功的经验有的时候呢也不一定完全成功。有一个小故事,可能大家听了会乐。有一个大学校长,因为翻译中文不太好翻,我就直接用英文,大家知道我的中文还是说得挺“溜”,是不是?挺地道,字正腔圆,说英文的目的是更好表达思想,并没有一点要卖弄的意思。这个大学校长呢他是个很有名的演说家,和我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呢有一天要到……他呢那时候在新泽西的一个大学当校长,纽约市里边请他去做校长。他为了确保,因为纽约市的交通特不好,一天到晚堵车、塞车,所以他就决定坐火车去。他一个星期前他先坐了一次火车,就是发现从他的学校到他要演讲的学校那地方呢是四十五分钟,所以呢他就是,由于火车不会误点啦,他临演讲的时候他就去了。他提前一个小时,他确保没事,坐下来还能喝点咖啡,咱们是喝点茶,是不是?他是喝点咖啡。他去了。一上火车坐了一会儿觉得不对劲,因为火车不停。他就问列车员了怎么不停站?他说这是特快列车,中途不停,他要演讲的地方是在中途的一个镇。它不停他就没招了,你要到了那边再打个的过来就要两个小时都来不回来啊!所以他就给那个列车员跟他讲了,他说能不能通融一下,在我需要的站停靠一下?美国列车员当然是共事公办:“我这怎么可以啦!当然不可以了,除非你是总统。”就是总统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话是Precedent,那么大学校长也是President,那么这位校长仁兄呢很聪明。“哎!我真的是President!”把证件拿出来给他看:我是President!那么这个列车员呢说了这个话不好反悔啊,那么我给你和火车司机讲讲看吧!美国火车司机不叫火车司机,叫火车工程师,名字很好听。他给那个火车工程师去讲了,火车工程师很同情,觉得能照顾就照顾吧,那我还是不能破例,我不能停车,因为州的法律明确规定在不允许停车的停靠站停车,我要被解雇。因为美国的法律条文很明确。他说我可以把车开到最慢的速度,然后你跳下去。然后呢那火车司机挺合作,开得特慢,他就跳下去。跟他讲过跳下去一定要顺着车的那个方向一直跑,不能停,一停就会摔跤,所以那位大学校长那时侯也快五十多岁了,所以顺着火车。火车开得很慢,他就顺着火车走过去了,一跳跳下去了,夹了个公文包。哎,还跳得不错。一跤都没摔,他洋洋得意地遵循着火车司机的教导,要往前走一段再停下来,要不然会摔跤。他一面在那边跑,一面就乐滋滋的。这时候车慢速就驶出火车站了。后面不是有一个五大三粗的黑人大汉看到这个人沿着火车跑,以为他要追火车,一把把他拽过去抱上来。他说:“伙计啊,你块头幸亏不大,你要是块头大我就拽不上你了。”你看,这里面有两个成功的经验,第一个是他已经坐了四十五分钟,已经确保能够到了,没成功。第二个,眼见已经成功了,都下来了,还被人家拽上去,是不是?所以成功的经验呢是好事,但是有的时候呢也得当心,还得要小心,一不留神就会犯错,而且不要照搬照套。因为各个学校,比方说张家港这个中学搞得非常好,我已经多次给高校长说了,我说真的。我走过的学校也算多了,也去过许多大学讲学,但是说像张家港这个中学还真是很难得。我今天还纳闷,我说我们苏州有多少个学校,能像张家港这个中学的办学水平。我说我好歹也是个教育家,算起来还是个著名的,美中著名的教育家,两边好像都小有名气。但这学校办得很好,那么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够照搬照套。那么我想讲一下呢就是说在我们教育当中呢,我们注重最多的呢是智力与发展,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智商——IQ,现在呢刚刚开始讲情商——EQ,还有呢几乎每人讲的,但是我是搞管理的,所以我们当官的都知道,财商也很重要啊。怎么样去理财?怎么样去搞钱?怎么样去搞赞助?拿了钱以后怎么样用钱?像咱们永新市长早上一下捐二十万,那财商就是高。他用了这个二十万,没准还能生二百万来,对不对?那么其他人赞助,因为做的好事嘛。那么这方面呢就是说学校要讲一下。那么说成功经验,成功也有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那么我这个定义呢?中国这个成功的定义千千万万,我想找不到是哪个最合适。那么当然我们用新年的祝贺比较好——心想事成!你想做什么做成了,那就是成功。英语也很好,很准确——Get what you want,想要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就叫成功。您不一定要用我这个概念啊,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定义。那么问题就是说,成功了以后怎么办?那么我呢是觉得呢成功了以后呢就去享受那个成功,那就叫幸福,那是我的定义。Enjoy what you get,就是想你获得的一切成功那就是幸福。所以呢我们要教学生怎么享受成功,因为你老是成功,成功来成功去还继续不断地在那里努力奋斗,你不能享受成功,这个成功就失去了它一定的意义了。我们都说美梦成真,因为永新的两本书我都读了,理想和梦想,我只是要说一点我的想法,就是说您的梦想如果想要成真,最好是首先帮助圆别人的梦。只有圆了他人的梦,你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实现。(掌声)谢谢!我知道我到哪演讲都能获得很多的掌声,非常感谢!

个性发展和特色教育这是永新提的第四个核心理念。那么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不要去强求,有的也不要去装腔作势。比方说我讲我吧,我觉得我挺有特性的,要不然《香港经济导刊》就不会说把我一个教育家作为是海外名人于2002年第一版隆重推出。那么国内好多的报纸啊,包括《中国教育报》啊,这个《青年报》啊,《光明日报》都有专访。那么里边我的个性就很简单,我举两个例子。江泽民同志去访美,大使馆请我去和江主席拍像,我觉得也是一种光荣。他问我什么时候去,我说我挺忙。他们说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提前半个小时到。他给其他人要求提前四十五分到,我说提前半小时。那大家要求提前四十五分钟就到吧,等了整整一个小时他没来!等了两个小时他还没来!我说对不起,我得走了,我家里边有事。真有事,因为那时侯家里边正在进行财经预算的时候,你不争一争的话,说不定一两百万就丢了。我说我得走,就我一个人提前离场,也没等江主席到就……后来朋友说挺惋惜的,我说有什么惋惜的呢,没关系嘛!大家就说你看江主席来了和大家一起拍相片,你都不给面子,你还先走!我说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真的忙,我那个事儿比跟江主席留影更重要。这就是我本人的特性。大家说以为你这样做了人家不会请你,没那回事!温总理刚刚去访美,又邀请我了,说能不能过来跟温总理一起吃个晚饭合个影?我说是不是就光吃晚饭合个影?他说是!我说我光合个影吃个晚饭那我就不来了,我说如果温总理如果想要了解教育问题,想要了解我对美国教育的观点,我一定会专程跑一趟,我把所有的其他会议取消,我专程过来。如果说光光吃个饭,拍个照片,我就不来了。我还是没去。那我想下次胡锦涛去,我还会继续回避邀请。那么这就是我觉得个性发展和特色教育,就是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模仿别人,你模仿得再像啊,你还不如原来的那个好。我们提倡教育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要一味地模仿,要鼓励、提倡学生向你挑战。我今天,你看我就是给永新挑战,我提了好几个问题,希望你们也都能这样,这样你就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就能够整个教育就能往前推动了。那么有关这方面的教育问题的这个讨论呢今天我不想展开,讲得很多,因为时间确实有限!那我呢是《美国之音》的这个特邀教育评估专家,所以每个月我一般都会上一次《美国之音》和大家探讨教育的问题:国际教育问题、美国教育问题、中国教育问题,下一次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拨打《美国之音》的免费电话,419号晚上北京时间七点半是我下一次的开讲。到时候你们尽管和我再具体磋商,我接受大家的电话提问。因为今天时间实在有限。

最后一点就是说这个“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这点提得非常好!但是我还想补充另外一点,就是要提倡一点博爱精神。这个博爱精神呢,我不是基督教徒,所以大家别以为我在宣扬基督教,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呢我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然后呢算结束我的发言。美国,大家知道很多美国人领养了中国的孤儿,特别是女婴,有四个女婴是被我们大学里边的教授和管理人员领养的。我们亚特兰大地区,肯尼苏州立大学在亚特兰大郊区。亚特兰大就是96年奥运会的所在地,你们喜欢喝软饮料的可口可乐的总部所在地,看新闻的CNA的总部所在地。如果大家对于这个浪漫比较感兴趣,那是《飘》的故乡,那时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的故乡。当然你对人权感兴趣的,那是马丁路德金的故乡。所以你们可以到那边去访问去。那么我就想美国人领养中国孩子,他们领养中国孩子是无私的奉献。亚特兰大这个大地区一共有四百家美国人领养了中国孩子,他们对中国孩子的爱真是让人这个非常非常地感动。那么呢有一天我到一个中学去访问,跟中学校长座谈,他告诉我他领养了三个中国孩子,两个女婴,一个残疾婴儿。我很感慨,我知道我自己养孩子,这是我到美国的最大的收获,我多了个女儿,我有两个孩子,养两个孩子都不容易,再带一个残疾儿回来,我说我代表中国人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您有什么事,尽管来向我咨询,我分文不取。实际上我为这四百户人家,每户人家差不多都会定期提供一点咨询,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我想如果美国人对我们中国的孩子是那么爱,我们中国人不有所表示,我们对不起这些中国孩子啊!所以呢我就给他们定期的咨询。我跟他讲,我说这些孩子啊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多幸运!你知道美国中学校长怎么说?他说真正幸运的是我跟我的太太,我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把施舍当作是一种爱。所以这种博爱呢在我们教育当中缺得太少了。我希望就是我们在座的教育工作者呢,能够在博爱方面尽点努力,从我开始,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从每一个课堂开始!

谢谢大家!(掌声)

六、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先生的讲话:

这个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老师啊!我也想就是……因为跟这个朱教授也是接触比较多,一起开过很多会,也对他的这个科学研究啊,以及他的这个实验了解也是比较多了,所以这些赞扬的话啊就不说了。我想呢从几个方面呢谈谈我的看法。因为这个新教育啊,我们作为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吧?这个推广研究,所以我想先对新教育这个我的一些看法以及关于新教育的一些相关的问题我想强调一下。“新”这个词呢,在中国古代造字的时候啊,它就是把一个木头用斧子劈一下,出来这个新的茬,就代表新的意思。但是非常这个值得注意的是它左边是一个“亲”,左边是一个亲身经历、亲历亲为的意思,所以我就用我的这个说文解字的方式呢来解释这个新。就是这个上午我听到朱永新先生讲到有一个老师在解释新的理论的时候,他从四个方面去解释,我觉得这个非常有创意,而且我特别赞同,就是我们这个新绝对不能和历史,和以往的经历,把它截然分开。这个新教育,从确定的概念,是吧,是从这个英国的一个流派开始的,但是我们知道他很明显地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想,心理学思想的影响。这个……而且这个他的这个实证的方法都受到这种整个欧美的,进入这个资本主义以后的那个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这方面的综合影响。虽然在美国,也是在西方后来又相继出现了,比如说像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他都是跟这个新教育以及跟杜威的这种实用主义教育是相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截然分开,特别是到后边,又出现了一些,比如像结构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这些理论。他都是在一个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的东西是被选择了,都是被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给予他重新的这种认识,所以新与旧他的关系我觉得是一种统合的关系,相互促进的这样一种关系。所以我们这个新教育一定要注意它是在一个新的背景新的思想新的实践当中来分析、认识、确定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方式。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就是从上个世纪初,杜威的这种思想,我觉得对我们在上午讲的,包括陶行之的思想,包括这个,这个欧洲新教育的思想,他都受杜威思想影响比较大。而且一个世纪以来,当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在一个世纪末重新审视教育问题的时候,特别突出地把杜威的思想提出来,也就是说他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样的思想,在经过一个世纪的这个这种争论、实践、探索证明了他的这些思想不仅具有革命性,而且具有……这个能经得住时代的考验。所以当我们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在重新探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时候,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杜威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过去我们总认为杜威的思想主要是代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实在五十年代,俄国的,就是当时前苏联的教育也是受了杜威很深的影响,包括当时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专门介绍杜威的这种思想。我们现在讲杜威的思想并不是说他里边的所有的东西,都要我们都应该接受,而是说明他揭示的问题代表了一种教育发展的方向、学习发展的方向和人类这个不断成长实践的一种方向。所以在研究这个新的教育,或者我们在给他一个概念叫新教育。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我们对教育遗产的这种关注。近些年来,在学术界,大家都在反思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大家很多事情在反思,就是我们在抛弃一些封建色彩的东西,一些陈旧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把许多非常有创新价值的,非常有原创精神的东西把他抛弃了。前两年中央电视台的十频道开天辟地地为教师办了一个教师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个晚会上呢他们在一开始有一段本来要从孔子讲起,就是说一个孩子唱歌:我的妈妈是老师,老师的老师是孔子……这样一个歌。当时他就找我,跟我探讨说我们介绍孔子,说孔子是多才多艺的,他不仅会教书,他还会驾车,而且还会射箭。我说你这样讲孔子,可能更多的人知道孔子是多才多艺,但是孔子的思想里头那些永恒价值的东西你没有把他真正说出来,也就是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他的思想,里边具有原创精神的一些东西,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它不会削弱,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更发扬光大。比如他讲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讲到学和行的关系,有许多非常闪光的东西,所以我们在讲探索新的教育的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学习研究一百年来中外教育的实践的历史。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根基,我们都在往前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是会枯竭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

第二呢,就是这个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在冲击我们原来的固有的教育概念。一个概念就是“学习”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强调学生主体他的作用,他的地位和他的价值。我刚才听有些专家也讲了,人的潜能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是人的潜能里头,学习这个能力到底有多大,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觉得学习,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甚至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学习的历史。我们总觉得孩子好像……用原来的观念,孩子好象只有会说话,跟大人交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学习了。他在没有说话之前一直在学习说话。甚至很早就有人研究胎教,甚至研究他说话之前的这一段教育,这方面潜力非常大,而且这些年因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它受到教材、教法、大纲等等的局限,按部就班的教育还比较多,但是在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探讨,这个能够促使我们改变我们的观念。在东北的一些地区,有一些学者把小学的所有的知识编成儿歌。让学生背诵,结合着一些引导。基本上用两年的时间能够把小学的所有知识全都给教给学生。还有的教师作了一些探讨,就是通过手指,就是活动手指啊,过去我们都认为它是健脑的,他现在把跟珠算、心算、过去的一些手指算结合起来,能够把小学的所有的数学问题,所有的计算问题全能够解决。所以在这些方面呢,我想呢就是学习的概念跟原来我们老师通过教材、教法、考试这样一种传统的做法呢,可能更关注学习者本身,而且现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都在提倡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它不光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试的方法,包括启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教会他如何体验学习的成功等等。再有一个概念呢就是“训练”这个概念。我们过去的学习呢都是按照一年两个学期,从小学到大学,不同的课程基本上都要在整个学期内完成。那就是……因为知识都是不同容量的,所以有些知识是拉长了,有些知识是压缩了。现在大学它有些改革,最近北大和人大都设了三个学期,就是要产生一个小学期。就像国外,国外有三个学期的,四个学期的。有些课程是通过小学期来学习的,有些课程,有些就是技能性的,包括你比如说像外语,它要通过像这种短学期来进行强化学习。这就使有一些纯知识和技能的东西它要通过培训这个方面来让学生看来获得。我曾经问过一些学校,我说你们的学校外语教学是不是每天都是一节课,他说基本上都是这样。我说效果怎么样,他说效果也就是那么个样子。我说能不能够把课程稍微压缩一点,到学期末腾出两个星期来进行外语强化?明显的社会上的这些培训机构都是通过短期的强化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我们的这些学校的这些校长和主任说教育局不让随便动课程表,所以这样的实验也没法做。我为什么说提到这个学习的概念和培训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我们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到新教育的观念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所以我希望我们在新教育的探索当中,这两块呢应该得到极大的重视。在上午朱教授讲的这个开题的内容里头,学习的这块我觉得还是涉及得比多了。另外呢我总觉得刚才万教授讲到我们现在的评价教育或者评价学习,或者评价学生经常是以从校长角度、教师的角度评价得比较多,而真正学生的感受我们有时候并不真正了解。我们的评价,从人类学研究的角度,我们的评价都是有我们主观的色彩,而不是主位的——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所以现在人类学的一些研究呢,它非常注意访谈,就是让学生自己倾诉,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前些年我们也发现我们有人提快乐教育,有人提什么愉快教育,其实就是老师自己的角度认为愉快,而学生愉快不愉快,他不知道,所以在这方面我想呢就是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本身的一些感受。我们现在让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写日记,我们是不是要定硬性的指标?比如说一个礼拜必须要六天写日记。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跟思,创造跟吸收,刚才咱们会长也讲了,是吧?有输入,有输出,他不可能老输出。咱们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输出可能还有枯竭的时候,所以输入跟输出它是一种辨证的关系。所以我想呢我们在新教育当中一定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说我从我的角度认为“以人为本”了,要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让他感觉到以人为本,这才真正是“以人为本”。

下面呢我想具体谈一点关于推荐书目的这个看法。因为这个方面原来也跟朱教授探讨过。去年在苏州专门有一个大型的一个沙龙,叫做“营造书香校园”。这里呢我……因为我今天讲的也不系统,就是一种感受。昨天晚上来看了,连夜把它看完了,一些感受。我觉得小学的一百篇书目应该补充一些内容。一个是艺术类的内容,我觉得这个比较欠缺。再有呢就是想象类的内容。其实我们的孩子原来并不缺想象,我们在历史上也不缺想象,就一本《西游记》,你看这想象真是全世界第一了。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另外呢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什么呢?是他们同龄人写的东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小作家,有八岁的,有九岁的,有十岁的都有。学生看了他们他们自己写的这个,更容易沟通。另外关于家庭关系的,在小学这个书目里头应该增加的。特别注意的就是应该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容,我觉得这个是现在这一代学生要远比我们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在计算机能力,在计算机的感受,远远比不上学生,甚至有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能把计算机玩得很溜了。这个中学的书目呢,我觉得……哦!小学的书目里头还有一个类型呢,就是怎么让学生从小接受一个依法行事的观念。因为我们国家的法律建设非常弱,除了政府的角度要立法、执法以外,民众的这种法制观念是非常差的。我们传统认为法是王法,法是老天爷或者是皇帝定的法,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是被法律约束的。其实法给任何人的发展提供了他的跑道,在这个跑道当中他可以跑得飞快,不受干扰。而我们这个方面呢,我觉得应该特别注意。在中学这个阶段呢,我觉得有一些内容呢应该是特别增加的。关于法的教育的这些书,关于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精神以及思维科学的、文学理论的、美学的,这都相对比较弱。另外网络文化和心理健康的也是比较少,所以在这方面我建议你应该增加。另外我们现在关注中国和世界,但是对于一些第三世界的,比如像埃及的、印度的这样一些文化经典,比如像泰戈尔的这些诗就非常美。这些东西也应该……因为已经世界进入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这个时代。这个大学的我就不说了。我就先说说老师的这个书目。老师这个书目我觉得这一百种书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已经做了一些选择非常的可贵。我建议呢,是在咱们的“教育在线网”上不断地介绍书,让老师们再去丰富,再去选择。我建议呢是增加哪些呢?一个是增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典型的这样一些著作。它代表了世界发展的大的趋势和最具革命性的这种教育理念。第二呢就是我觉得当老师不能光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光懂教育学的内容,而应该有更广泛的这种知识背景,比如说像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情感理论、思维科学,训练和学习方面的一些技能的理论、人类学、社会学等等。另外老师……因为老师自从教书以后,他主要的时间一直在学校里边,他了解社会要通过什么渠道,我觉得书是一个捷径,所以我在94年的时候,当时我在一所私立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我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叫做《教师与杂书》。我觉得教师应该多看一些杂书了解社会,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家长三教九流什么方面的都有,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是非常复杂的。我记得文化革命中和文化革命前他都有一个叫内部资料,就是把一些有争议的东西,让一些干部和教师了解,所以我就觉得作为教师应该看一些有争议性的东西。比如说,说的极端啊,举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像日本的《麻辣教师》,很另类的,学生很喜欢。他那里头也揭示了一些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他里面有一些非常另类的关心学生的做法。比如说像韩寒的《三重门》,他非常尖锐地说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他这里头提到的一些东西代表了学生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这个我觉得对教师还是有许多启发的。再有你比如说前一段海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另类历史》,讲历史讲到欧洲的战争的时候,讲到滑铁卢。我们的历史就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等等。这个《另类历史》找了一个材料他说当时这个滑铁卢战役之所以打败,什么原因都不是,就是因为拿破仑痔疮犯得特别厉害,影响了他的判断。我就觉得我们的老师如果只局限在教材和教参里头,我们对付不了未来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他的信息可能来自于家长,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影视传媒,来自于这个网络,我们的有些回答不能够满足他们。如果我们的视野再不开放,我们的所接受的知识都是纯而又纯的东西,我们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些知识需求。当然啦,还有许多帮助我们居安思危的一些书籍,比如说像八十年代的这个《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以及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一些警示方面的一些著述,我们应该更开阔思路,让教师能够不只局限在教育方面。当然对于这个新教育呢,我觉得它作为一个探索,最可贵的就是它把一种理念和教师的热情、教师的实践、教师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方面的突破在全国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当中还是走在前面的。我希望就是这个研究呢能得到更多的学校的参与,能把先进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推动教学,推动教育,也就是推动整个社会的这种不断的完善。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掌声)

七、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先生的讲话:

杨东平:大家好!今天上午陶主任说这是他所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开题会,我想对我来说同样是如此!我想这个规模之大,这么一个阵容,这么一个现场,体现了一种新的概念。今天这个会场上是新词不断。我想我们这个开题会也确实是全新的。我想实际上它反映了一种文化气象,也就是说我们上午很多人,刚才很多人都说到的,它突破了一种小圈子内的学者的、封闭的这种学术,是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有调动起了第一线的教师、校长、学校的极大的热情,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很强大的一个场。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包括今天上午后半段很多学校介绍的经验,非常令人感动。那么我想呢今天上午朱市长呢除了关于新教育的理想以外又突出了他的新的一个梦,就是要构造一个教育学的苏州学派,这个对我也是一个很新鲜的刺激,我想就此发表一些意见。

苏州,或者广义地说是苏南或者是江苏这个地方历来是中国的人文渊薮,人文气象是非常盛的。那么就苏南这一地来说呢,从元代以来著名的文人文化的传统,到明清,一直到建国以后的金陵画派,苏州画派都是独树一帜,源远流长。那么从人文学科,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是如此,有一个悠久的和一个非常灿烂的传统。尤其是五四以来,刚才讲到的很多优秀的教育家,所以苏州这个地方,苏南这个地方呢确实是具有一种文化传统、文化积累、文化气象。这是一个可以期望的事。那么我觉得作为一种解释,我想这种苏州学派,从我们今天的现场感受到的,包括我们的新教育所体现的一些理念,第一个呢是比较重要的是它的一种人文性。刚才讲到苏州的文人化,人文性相似。我们新教育的实验就是直抵教育学的理想,直抵教育学的本质、本体,也就是人的发展。那么这样子说的时候呢实际上是有个比较的。我个人认为呢,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教育改革我把它归纳为三种派别。一类呢是叫作技术本位的,尤其是鼓吹信息化,跨越式等等,等等。技术当然是需要改进,技术是一种工具,但是如果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通过技术的改善就能够推进,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其后果就是造成了我们非常多的用电脑武装到牙齿的重点学校,实行的还是题海大战、应试教育。前两年教育部搞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就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一万套这个设备,资助西部农村,设了一万个点,就是一套卫星接收系统,实行远程教育,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等等等等,大量的教师培训、技术培训,轰轰烈烈,很有声势。它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据我听到的一些有限的消息,很多农村因为支付不起电费,无法运行。这就是我们的技术化的一个现实。那么还有一类改革呢,这些年来最为轰轰烈烈的呢,是一种财政视角的改革。也就是说围绕着挣钱啊、创收啊、收费啊,一开始是迫于无奈,迫于外部的经济压力,后来变成一种主动地追求兴奋点。这种改革的末路呢,就使得学校从昔日的清水衙门、最后的净土变成了今天被社会舆论诟病为暴利行业和腐败重地。当然,财政视角的改革,收费制度改革啊,学校转制啊等等这种尝试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它某种程度上说是教育外部的。第三种类型的改革呢就是我称之为学科本位的,也就是说在智育教育的体系内对我们的学科、课程做一些调整啊、重组啊等等等等。这种改善当然也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就一种理念来说,无疑,我们的这个新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本,刚才讲到,直抵了教育学的本质。那么这种人文性呢不仅是区别于这种技术本位的、财政视角的和学科本位的改革,也表现在它恢复了教育学的一些最基本的一些价值或者内涵,也就是刚才大家很多人提到的通过阅读、写作、表达、感悟、体验这么一些千百年来最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原理来实现教育的改善。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有一点归真返朴的意思,而不是花样翻新,搞什么像建构主义啊,什么主义,口号满天飞。我们很多的教改已经陷入了华而不实的这种泡沫。那么这个人文性的第三点呢我也觉得非常重要。这个改革没有放弃或者抛弃农村。今天上午最后一个发言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在我们农村的学校,同样可以操作可以实践这个理念,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的弊病——另外一个突出的弊病就是教育越来越豪华,我们的重点学校、重点中学基本上都比西方国家的中学要豪华,比我们所有的重点大学也都要豪华。所以我们很多重点中学的毕业生到了大学以后,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很不适应啊,因为中国一流大学的条件都不如我们的这些重点中学。这个造成了我们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很多花样翻新的改革,某种程度上包括我们的新课程,对农村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人文性归真返朴,是可以操作的,是适合于城乡的,这一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呢我来注释一下苏州学派的这个实践性,就是刚才大家讲到的一个行动派的纲领,行动派的宣言。这个实践性、行动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也是对于我们多年来的教育积弊的一种非常深刻地反驳,一种矫正。因为多年来,包括我们的教育科学啊、教育改革啊,停留在这个,刚才讲的制造概念啊,建立口号啊,标新立异啊,做得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的教育的现实呢?如果不说是每况愈下的话,至少是离社会的需要差得非常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越来越低,所以这个反差是非常大的。就是我们教育理论的日新月异和我们教育现实、社会评价越来越低下,这个差别非常之大。我们这个新教育的行动或者新教育的实践,我个人认为呢,它是有别于这种学院派的研究,也有别与这种行政化的实验,我觉得这种区别都是很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种第三条道路,就是通过调动各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必需是自下而上的,或者至少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必需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动员,否则的话,只是媒体上的改革,宣、中的改革等等。在我们这个现场,包括我们今天的挂牌仪式,我们就看到这么一场改革吸引了非常多的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参与,而且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长官意志,强迫你去做,而是靠吸引,靠传播和推广,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教育理想,古今中外是相似的,都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尽善尽美等等,但真正难的是在每一个具体的不同的环境中,身体力行地去改进,改善。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所以我觉得朱市长强调行动,跟当年的陶行知的一次转变,把陶知行改成陶行知是一般相承的。就是认为行动重于理念,起而行动,这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还是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我们各行各业的改革,因为我们坐而论道花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这个实践性,包括我们整个改革设计的通俗性操作性。上午朱市长自己的自白也讲到这一点,他意识到学院派的空头讲章,核心刊物的论文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从蔡元培、胡适到陶行知,发表过多少核心刊物的论文,包括鲁迅,基本上他们的主要活动,也都是面向公众的发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这些传播。所以叫公共知识分子,区别于那些书斋里的学者,就是要面向公众,用大家都能听的懂的深入浅出的表达。这里面陶行知是做的最杰出的、最优秀的,他们所有的理念、语言,都是可以琅琅上口,都是可以编成歌谣,而这么一种学风在我们面前是失落已久,甚至以越来越晦涩为好,以别人听不懂自诩,这是非常严重的倒退。所以我想我们的实践性,对复习那种新的学风也有很大的意义。第三是它的继承性,刚才我们都意识到我们新教育实践跟现在正在进行的有些新教育实践的重大区别之一——它不是全盘西化的,不是用美国最最先进的现代的课程理论来指导。刚才讲的很大程度上是从我们的教育现实中,从问题出发,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来寻找一些简便易行的、各类学校都能操作的这么一种基础途径。当然了,也包括了最先进的互联网,我们的教育在线网将是个基础。我个人认为,我们讲到江苏苏南的教育传统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发掘的传统,就是我们五四以来的教育科学文化的传统。我说我们中国有两个教育传统,一个是孔子以来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传统,还有一个是由五四知识分子所开创的,刚才我们所讲的胡适、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一代大师所开创的教育文化的精神和教育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中断了,直到近些年来才重新被我们重温。我个人认为在苏州、苏南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某种程度上继续了这个伟大的传统。我们这场改革的这种自主性、民间性、广泛的社会参与性等等都是跟二三十年代在我们江苏曾经出现过的朝气蓬勃的民间的新教育运动有一种一脉相承的联系。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新教育的先进地区,江浙地区,尤其是我们江苏,当时著名的江苏教育会是全国最重要的教育研究机构。他们会长叫张謇,南通人,好像是庄园资本家,主持江苏教育会20年之久。所以江苏历来是我们现代教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镇,为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奠定了汗马功劳。1922年的新学制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的,在各省教育会的讨论的基础上,最后提交大总统通过,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民间性,非常了不起。所以江苏和我们的苏南历来是盛产教育家的地区,所以我们也可以期许在我们在座的当中,会有很多人传承这种传统,在新的环境下,成为当代的教育家。那么关于这个新课程实验的建议和希望,我非常同意严教授讲的那些东西,我们从理想变成实践,变成行动,然后在行动一段时间后,还需要把它提升为理论,还需要建立一种可以评价和测量的一种规范,同时用于更好的指导行动等等。

我们今天进行这场讨论的时候,也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就是在100年以前,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我们称之为规模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所以中国的现代教育到今天正好走过了100年,那么我们今天仍然在这么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之中,这是一个激荡100年的历史,这么一个伟大历史历程的接力者。作为我个人和我们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愿意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为我们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八、苏州大学尹艳秋博士讲话: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几句。我自己不算专家,我是朱老师的博士。我主要是“煽风点火”来的,因为这个课题也我也是要学习、要参与的。我想朱老师的这个课题主要有四点感慨:我上午在这听的时候,有几点感慨,我想在这说一下。一个我就觉得我这个课题给我们一种思考。什么思考呢?对教育究竟要追求什么的一种思考,我觉得这点很主要。我觉得我们从小就懂得教育,像我们小孩一点大的时候,我记得他说:“我们老师说,你去看什么一个电影、一本书,写个读后感、观后感。”他拿起平第一句话总喜欢这样说:看了某电影后,听了某个报告后,我深受教育。我当时看了我也想笑,一点大时的他就用“教育”这个词。我觉得朱老师这个课题他引发我们一个思考,就是“教育”究竟让人追求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究竟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点很重要。而且朱老师这几个课题,大家上午都看了,这六个子项目,它给我们这么一个答案,我觉得“教育”它让人过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有多层境界,你不能站在一种境界去理解它,如果从功利层面上去理解的话,教育或受教育都是为谋生;若从学理层面理解,从事教育是为了去教育孩子的艺术;从理念上理解,从事教育是一种理想,那就是一种崇高。记得有三件句这么来话,教育不仅要告诉你世界是什么样子,让你有知识;它还告诉你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让你有智慧;另外它还要告诉你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什么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它让你有理想,让你有抱负,让你有追求。所以教育的多重境界。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体现出来,展示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就是教育究竟让我们追求什么,我们受过教育后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学校里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我们小孩在这个学校里受教育他应该体验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像我们陶行知也好,杜威也好,他们在20世纪初的时候就提出来“教育即生活”这么一个命题。我记的我看了一本书,是南师大鲁杰老师他博士生写的一个《泛教育论》,我想,我们今天在座的可能有老师看过这本书。

《泛教育论》在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人在教育时人的生活应该包括日常的生活,也包括非日常的生活,那对应来说,教育包括日常教育,也包括非日常的教育。但是我们反过来看今天的教育,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窄的路子走,它走的是一种非日常的教育。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说,它把所有的学生都想往科学家这个模式上去引导,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人本来是有差异的,尊重差异本身体现了教育的宽容,体现了老师良好的素养。我以前我给学生上课我讲古希腊有个强盗,他马斯特罗造了一个床,抓了人在床上量,如果你比这个床长,他就把你锯掉,如果你比这个床短,他把你拉出来。那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已走上了马斯特罗的床,我们把很多的、尤其有天赋的学生,把他的天赋锯掉了,我们某些学生不具备某些特长,我们偏要把他拉出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今天说,今天的教育,我在上教育学时,我给学生讲,经常讲,教育对人来说,它起的是主导作用。但你要思考,主导究竟在哪里,在什么方面,应该在学生离开学校后,给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点才是教育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在学校时过的生活它应当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人做一个全面的人,占有他全面的本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生物,朱老师的课题给学生展示的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我记得北师大的萧三老师,有次给学生上课,提问,基础教育给了你什么,其中一个女孩子回答,我觉的是很让我反思,她说当她考上大学,拿到了那张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突然心里一种震颤:我十几年来苦苦追求的难道就是这张录取通知书吗?在学校里,我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 没有友谊,没有朋友,没有情感,难道换来的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吗?基础教育究竟应该给我们什么?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过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这个是第一句话、一种思考。

第二句话我想说的是,一种回应,这是对什么的一种回应,我觉得是对现实教育弊端的一种回应。因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听很多人这样说,包括我自己写的博士论文,也叫《新教育的理想》。那很多人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你看了现实教育的时候,不敢说理想,不会说理想。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正是由于现实教育的不完美,我们才要追求理想,今天很多说造成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因素都在,比如教育体制问题,工资制度问题,我们都可以摆很多,造成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存在。其它的教育就没有办法实施,我认为不是这样,正因为我们造成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在,我们更需要改革。如果我们等那些弊端都消失了,再去改,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觉它是一种回应,可以说它是一种信念。理想在哪里?对人来说,理想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它向更好的我发展,对教育也是这样。现实教育恰恰由于不完美,才需要好教育,现实教育恰恰在追求好教育的过程中,它才使我们避免种种错误带来的不幸。

第三点,是一种奉献,一种贡献吧。朱永新老师的课题有三点可贵之处,一是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一个突破口。刚刚专家作了精彩的发言,我去年在长春开了一个年会,某教授说现代教育研究有两个字非常明显——太浮躁,国外的理论拿来推演的特别多,实际上换来换去也就是几个新名词而已,不是说让大家都去走这条路,而是里面包含一种精神。他的行动精神,他在教育实践中扎扎实实做的一种精神,这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朱老师的贡献之一。第二点朱老师这个新教育实验的贡献是为老师和学生的成长找到一个平台,找到一个重点,找到一个侧面。我给学生上教育学课,我经常问学生,你愿不愿做老师,很多学生说,我不愿意做。原因是我亲眼看到在中学阶段里老师的所作作为,再让我做那样的老师,我不愿意。我们现在的老师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师范毕业让他去做那种生活,不愿意。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从新教育改革来说,它给老师找到一个平台,找到一个成长的点,许多人从事教育工作无意义,或者说单调,我这样想,也给学生这样说。如果你不愿意做这个职业的话,劝你最好改行。再苦的工作,如果你有热情你就会其乐无穷,一个再简单的工作,舒适的工作,你对它没有热情,你就是这个工作的奴隶。久而久之,你这个人就江郎才尽。新教育实验通过各种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第三个方面它为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找到一个路径,这是我们非常深刻的体验。教育理想有两个层面,如果从实践品性来说,它是地上的理想。如果从教育的精神寄托这方面来说,它有天上的理想。这两个层面都不可少。天上的理想,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体现教育者人生的一种信念,有了理想,老师才有人生的太阳。陶行知说从事教育要有孔子之热忱,要有基督教之博爱,要有释迦牟尼的忘我精神,体现天上的理想。另外一种地上的理想,体现实践的关怀,一种实践的品性,它有切近的目标,新教育实验更侧重在这一点,这是一种贡献。

最后一点我想说一种期盼。新教育有这么多学校参与,我觉得它是刚刚起步。它在改革中不需要追求科学性的操作程序,和万老师朱老师说的两点,合在一起非常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有行动,就有收获”。只要有这两点,这个课题就能够轰轰烈烈,我期盼,我把朱老师的改革比喻成出墙的红杏,希望它招来的是满园春色,希望它招致教育盎然的春天。

谢谢大家!

九、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的补充讲话:

从六项内容讲,我觉得很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强调孩子实践,去做,今晚六项里面有这个内容,如“聆听窗外的声音”,请进来,走出去。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性教育是不是有第七项,或者在六项当中能不能把实践突出出来,听说读写做,我提个建议。第二个问题我已说过,能不能把新教育体现的建构,至少要幼儿园拿进来。幼儿园在苏南已经普及了,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再不是小学了,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园了。现在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对幼儿园的培养成果是不屑一顾的。现在有一个主义,叫建构主义,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但我们的小学都是不建构的,它不是在幼儿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孩子,一切从零开始,这是对幼儿园教育的一个不尊重,对孩子的不尊重。“以人为本”,那就是以孩子为本。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张家港地区搞了不少实验,能不能把幼儿园纳进来,一块成为新教育实验的基地,这样就变成完整的体系。这是我提出的两个建议。

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先生的讲话

我也讲三点,一是对研究的理解,应是挖取、开掘。井一定要挖的很深才能出的水多,它追求的是“片面的”,但是深刻的,不求全面,研究过程不要求全面。(今天)大家都是普遍的,从各个方面提(建议)。对研究工作来说,却一定是聚焦的,一定在某一点上突破,不可能全部都做,所以研究和工作是有区别的,研究要片面深刻,工作要全面、协调。第二,现在研究工作要强调一个是探索,一个是秩序,一个是参与,这是现代研究的一个特点。你发现了什么,是真的吗,然后有什么用,大家都要质询,都要问,所以你一定要有说服力。包括有各种方法,有量的方法,有质的方法,有定性的方法来说明。再一个方面,研究就是学术。没有学术批评就不会有进步,学术批评是稀缺资源,是昂贵的镜子,没有学术批评,你看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从而也不会有进步。同时我们现在的研究,它如果不面向大众,它就没有生命力,而我们的研究是共同的工作。所以我们请的专家,都抱着一个态度:我们的研究,不是朱市长一个人的研究,或者说是大家的研究,大的来讲,就是为中国的教育科研尽力。

第二个我想讲的朱市长领导的这个教育研究,刚才我跟周会长谈了一些悄悄话,说“孔子加陶子与时俱进等于朱子”,说明朱教授的研究是综合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好东西,注重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好在我们前段时间编的杂志,也想了半天的名字,本来叫《当代教育》,后来叫《新教育》,大家觉得没有这个名字更好的名字了。为什么一个市长要亲自抓教育、科研。可能有人会说,朱市长原来是搞教育科学的,那是不是过去的一种偏好呢?我觉得不是,他的研究已作为他领导教育工作的一种方式,也使我深深地理解,教育科研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说它有两种属性,一种属性说它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与自然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另外说它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中国在进行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实践,而且是在变革时期。这种情况就给我们的教育实验留下丰富的土壤,但教育实验哪个属性强呢?群众参与的多,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特殊更为明显,更为重要。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应该是有风险的。我们谈的更多的是新教育,旧体制的问题,我们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好在有个市长作领导,如果说省长更要好。但我们说不能等着环境,不能等着体制改革了我们才改革,必需要勇往直前,要一个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才能撑起中国教育的辉煌时代。

再一个我考虑到我们教育科研的力量,常有这样的话只要有教育的科学,才有科学的教育。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立项、开题、报告、鉴定的问题。作为一项研究来说,立项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开题是施工图。开题要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同时我们不要忽略进行不可行的论证,如果我们否定了很多不可行的论证的话,那么这个课题开的更好,路走的更好、更稳、更远。不怕慢,就怕错,就怕方向有问题,磨刀不误砍柴时,我们多考虑,多研究问题。在开题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有明确的分工,要有进程,要有主攻方向,要有预期的阶段性成果,要展示研究的过程。它体现出研究、实践、决策的高度结合,是课题最大的优点,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往往会成为缺点,而缺点往往不能成为优点。也就是说,研究、决策、实践之间要有距离,不能是零距离。我们要求研究成果不是出一本书,他已经出了很多书了,它的成功标准是创新,实事求是,可持续发展,易推广,大家易学,这项课题的成功。不仅是苏州教育的成功,苏州教育成功了,带动其它地区,做示范作用,那就更成功了。这就是说一个精品课题能引领科研方向,能够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是它生命力所在。我们的课题不仅要有很好的满意度,还要有忠诚度、美誉度,大家都向往精品课题,能拿出手的,在国际上能讨论、参与、碰撞的,能给国外以启发的,这样的课题。所以我们对课题的要求是很高的。希望鼓励一下。

2004-5-30 15:13:00
请问《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新教育之梦》是什么? 请问《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新教育之梦》的下载地址是什么? 请问《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新教育之梦》的下载地址是什么? 法学学科实践教育包括的内容 谁有教育实践知识和教育案例试题 教育储蓄新规定 教育储蓄新规定 中国新教育风暴 在大学教育中,是学术教育重要还是实践理论教育重要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自学考试计算机科学教育上机实践环节报名时间 我想知道教育实践手册在什么时间交?? 自考“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考什么呀? 辩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还是认知 简论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及其创作实践 请问为什么教育是实践活动而自己看书学习则不是? 怎么才能让大家来关心大学生实践(实习)教育的事? 求救:结合实际论述关于教育本质探讨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有人上过《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这门课吗?用的是什么教材? 请问高职教育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有什么区别 关于北京“新动力教育”培训班 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小品,节目 请高手帮忙为公司起名:该公司集教育、科技、实践、生态、培训等。请大家给予冠名。谢谢! 体现视觉文化研究的实践对教育技术人才理论视野、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