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杨式太极拳:洛带古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22:09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 - 介绍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   

洛带

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   广东会馆位于洛带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整个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广东会馆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一种文化上的源远流长。这里常常举行一些客家民俗活动,如"吃客家菜,穿客家衣,睡花板床"等。   江西会馆位于洛带镇中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万寿宫的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有个非常独特小戏台和厢房。是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的,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戏台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古镇上还有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古建筑群,另外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洛带古镇 - 历史  

洛带镇
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后因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明朝时改隶简州(今简阳),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1950年,简阳成立第八区,区人民政府驻洛带江西会馆。1955年,洛带区为简阳第十四区,辖10个乡。1976年,洛带区所辖的十个公社划归龙泉,同时撤区建镇至今。   洛带在三国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清朝时更名为甄子场,后复原名并沿用至今,是一个千年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座落其中,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名镇、会馆之乡”。镇内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洛带古镇 - 名字由来

  一说从前,洛带镇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 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斩获,急煞阿斗。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入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帐,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 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 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名为“落带镇”,后演变为 “洛带镇”。   二说为镇旁有一“洛水”环绕,形如玉带,故名“洛带”。   三说为场镇老街蜿延一公里,状如玉带自天飘落,故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洛带古镇 - 房屋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制,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以及盔顶、顶、 洛带镇   单坡、囤顶、平顶、圆顶、栱顶、穹隆顶、风火山墙式顶与扇面顶等多种。   

洛带古镇房屋

其风格隋唐时代的大屋顶厚重而舒展。大气磅礴;宋代大屋顶在优美中透露峻肃之气;元、明、清时代,大屋顶造型向峻严、耸起方向发展。大屋顶形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沿袭了数千年,走过了一条由简入繁、由繁化简的道路。建筑文化所体现在大屋顶的伦理色彩很强烈。比如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大屋顶以庑式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庑式殿 :造型最大特征,是略有凹曲之势。檐角与檐口向上反翘。在欢愉情调之中透露出庄重,雄伟之感。多见于宫殿帝王陵寝与大型寺庙殿宇之上。   歇山顶    在建筑文化中伦理品味仅次于庑殿顶的大屋顶形制。它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整个屋面造型,上部为双坡型,在双坡的左右,是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感。下部为四个坡面,前后与上部双坡自然连接,呈凹曲线,下垂到檐口略有起翘。这一大屋顶之脊曲直多姿,形象华美。 悬山顶 :这是“人”字型屋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为两坡式。由于山墙两际屋面挑出,所以也称为“出山”、“挑出”。单脊,位于两坡交界之处,往往以瓦或砖铺砌。脊上常以走兽、宝瓶或花卉为饰、为雕塑之作。脊两端做出鳌头、象鼻子与燕尾等形象。   硬山顶    “人”字形两坡顶又一形式。屋顶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或砖铺砌成单脊。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使得山墙形象颇为突出。由墙两际有时砌作方砖博风板。   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 卷棚顶 :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

 洛带古镇 - 节庆活动

火龙节

  洛带的客家龙舞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家族人。刘氏家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洛带古镇火龙节

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水龙九节,夏日伏旱,水龙则大显身手,是为祈雨。舞龙者皆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水枪、水盆泼射龙,前后追堵。客家人似水为财,泼得越湿,人越旺财,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煞是刺激,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水龙节

  洛带古镇的水龙节是客家最重要而独特的节日,由于中原战乱,客家人最早迁居至沿海一带。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因此客家人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

洛带古镇 - 旅游小贴士

交通

  洛带古镇距离成都市区约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洛带的进出主要以公路为主。可在成都市内乘2路、81路、58路等车到达五桂桥汽车站,五桂桥汽车站有直接到洛带的汽车,每几分钟就有一班。票价3元。到洛带客运站以后,出车站左转便能看古镇了。

美食

  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现洛带境内的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特色菜已成为洛带客家餐饮的特色菜,远近闻名。

旅游提示

  1、客家人喜唱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反应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转优美,唱词生活气息浓郁,且在每年端午节有斗山歌的传统,男女对歌尢为吸引人,其中不乏即兴之佳作,如《情妹放牛》、《情嫂收衣》、《昨天赶场酒吃醉》等,皆为难得之精品。   2、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现洛带境内的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特色菜已成为洛带客家餐饮的特色菜,远近闻名。尢其是夏季,人工无法栽培的野山菌(当地人称“鸡腿菇”)出山之际,慕名前往尝鲜的食客更是络驿不绝。   3、每年7月26、27一般会举行水龙节(类似与泼水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   4、从洛带客运站可到洛带的金龙长城,长城是现代材料仿制长城修建,大概5里路,颇为陡峭,沿途风景不错,到最后有寺庙可以祈福,刚到长城那有湖,是被大坝拦截而形成的,风景不错,而且还可以骑马,10元钱饶湖一圈。

洛带古镇(1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