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远程控制别人的电脑: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上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2:25:12

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 (上篇)

——兼论“实事求是”的阻力与动力

                                                       梁衡

一、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

改革开放已30年,马上又是建国60周年。这60年来,不,可以说从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人们感叹,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实事求是,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说它容易,是因为客观事物摆在那里,你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它,照实去说、去做、去办事,应该不难。

说它难,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客观方面的。“求是”是探求客观规律,而规律常为现象所掩盖。人们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失败、总结,才能得出那么一点真知。这在自然科学最为明显。比如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阳光、空气、水。直到1665年,牛顿才发现光是七色的,解释了彩虹现象。直到1777年,才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助燃,可以活命,氧和氢可以组成水。而这之前100多年人们认为燃烧是因为有“燃素”,与空气无关。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你得慢慢地摸索。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无不如此。

另一方面是来自主观的,人为因素。人不论是进行科学实验还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等社会活动,都要相互合作。这时候我们发现与人合作原来比与一块石头,一根木棍的合作要难得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思想,都有一个“主观”的自我。你要说服他实在难。于是就争论,就吵架。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我们自建党、建国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不光是我们,古今中外都这样。争吵,在家里最多是夫妻吵架摔盆打碗,在一个党,一个国家,就是路线、方针之争,一错就是几十年,船大难掉头,改正又是几十年,你说难不难。在红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要听上海王明党中央的,上海要听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共产国际派了一个德国人李德,十万红军都要听他瞎指挥。根据地丢失,死伤无数。彭德怀气得大骂:“崽卖爷田不心痛。”用这么惨重的教训,才换来一个遵义会议,一条正确路线。但这并不能保证以后不犯错,果然后来我们又连连失误。于是,我们不得不在事后一次又一次地总结教训,一次又一次地重提实事求是。相对来讲,来自客观方面的影响比来自主观方面的影响要少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然科学研究比革命、建设、治国、处世更易接近实事求是。

可见,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其实“难”是正常的,不难反倒不正常了。就像我们读书难、科研难、打仗难、建设难,世上的事,总是逆水行舟,不顺利的多,顺利的少,不如意者常八九。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发现与进步的乐趣。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发现实事求是,是一个如此复杂、丰富的永恒的思维话题,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认识规律。恩格斯把认识世界的学部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实事求是是世界观、方法论,属于哲学,管着自然、社会,当然也管着我们“人”。虽然我们也曾天真地像楚霸王那样,想抓住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但是当我们走过了30年、60年的时候,回头一看,还是无法离开实事求是,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们知道了,不可能绕开它,只有认真地去研究它,实践它。

 

二、实事求是的十种阻力

    “实事求是”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然会遇到阻力。大概有十个方面:知识、经验、习惯、书本、自满、情感、权威、利益和行政。这十个可以分成两组,前五个是来自外部的影响,后五个是人为的影响。可以说是五分天灾,五分人祸。

    1.知识阻力---无知无畏更可怕。

    不能实事求是的原因之一是无知,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缺乏相关的知识。这种人办起事来牛头不对马嘴,离题太远,又浅又浮。有时却表现得很执着,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孜孜以求,蠢得可爱,倔得可气。情况不明胆子大,盲人瞎马跑得急。他连事情的最基本情况都不管不顾,哪能谈得上去求什么内在规律。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代又一代接力完成的,后人总是在接过前人的知识后,再根据新的实践(实事)探求更新的规律(求是),好比上了二层楼再上第三层。如果没有已往的知识作基础,就像空中硬要起楼阁,无苗硬要收庄稼。许多时候的不实事求是,都是无知造成的。科学史上曾有一个著名的“永动机派”,他们想发明一种机器,可以不增加新能源就永远不停地转下去。从16世纪到20世纪,这一派人真是前赴后继,绵延不绝。虽然没有一例成功,但还是一茬又一茬,顽固地坚持下去。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国民党败将黄维,他在监狱里服刑改造,还提出要造永动机,毛泽东说给他材料、钱,让他试,结果当然造不出来。因为这违背一条物理学基本原理:能量守衡。这条规律是1847年29岁的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但不能凭空产生,只要机器转,就得不断补充能源。不可能有什么一次能源的“永动”。秦始皇曾派徐福到海岛上去求长生不老药,这种蠢事以后又有不少帝王干过,只因两个字:“无知”。他们不知道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我当记者时采访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寨、昔阳被树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一当典型就神化了。当时省水利厅帮县里修一条大坝,地质部门认真钻探后选定坝址,县委某领导人来到现场一看,说不好,搬起一块石头,离开坝址几十步,往地上一放说:“就从这里起线!”技术人员哭笑不得。他没有水利和地质的基本常识,怎么能实事求是参与决策呢?

    无知是实事求是的第一道屏障。一个人没有对这个事物的基本了解就没有发言的资格,更不用说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就如缘木不能求鱼,男人不能生孩子一样天经地义。无知是空白,是断层,是真空,是横在我们前进途中的沟壑,必得先有知识之桥搭接对岸,才能有下步的探求。但遗憾的是我们常会碰到一些无知的人硬是在按自己的理解去办事,去碰壁,使一些与之合作的人也常感到“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事情就这样被耽搁下来,求不出个结果。

    2.经验阻力---经验的一半是失误。

凡有一定年龄,一点经历的人,处事都有了自己的经验。这经验有时对探索新事新理有帮助,有时却是一种阻力。因为它是主观的先验的东西,而客观事物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循规蹈矩,驾轻就熟是人的天性,但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就会主客观不符,无法实事求是。中国古代有许多智慧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就是指这种人。

在漫长的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大胆创新,谨慎实验的著名范例。但是也常会栽倒在自己的经验面前。1781年英国人发现天王星,不久发现它的轨道有些反常,人们怀疑在它之外还有一个未知星球在起作用。果然经过计算、观察,1846年9月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也不安分,照前面的经验来推论,还会有一颗未知星,果然后来又发现了冥王星。应该说再二、再三,这个经验是有效的。1854年,人们发现水星的轨道也有点反常,就又设想,水星附近还会另有一颗未发现的新星。但这一次经验误导了科学家。人们连续找了61年,不见任何结果。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问世才有了新的科学解释。有一年在美国召开的全球石油大会的主题是:我们曾在老地方用新方法发现过石油,也曾在新地方用老方法发现过石油,但从没有在老地方用老方法发现过石油。就是说一定要跳出经验。

经验可以帮助实事求是,但只靠经验不可做到实事求是。真正的发现规律,只有靠新的实践。在战争时期、土改时期,我们有许多经验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对经济建设就不适用了。1958年的失败,是群众运动经验对经济规律的失败。文化革命是阶级斗争、继续革命经验的失败、是革命党经验对执政党实践的失败。

事实上我们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沿用过去的经验有关。对于过分相信自己经验的人,需要大喝一声,经验的一半是失误。因为这里面只含有被过去的实践所证实的部分,还有一半等待将来的实践来检验。经验可以是通向实事求是的大门,但这门上有一道高门槛,要跳一下才能过去。一个有经验的人和一个无经验的人同时面对一件事,前者可能会自恃经验不再调研,结果失败。后者倒可能因无经验参考而十分小心,尽力操办,反而办成了。事物总是有两个方面,随时可能向另一方面转化。有经验本来是好事,但也可以成为实事求是的阻力。  

3.习惯阻力---划地为牢。

这里说的习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社会习惯。列宁讲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精神错乱莫过于按自己的愿望去相信某样东西。”人们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实事求是不是因为无知,也不是因为没有实践,而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去求新知,去实践。跟着习惯走,自古如此,岂不知习惯有时恰恰是错的。习惯和我们前面讲的经验还不一样。经验是知识,是有限的模型;习惯是思维方法,是力量无穷的武器。用错了危害更大。习惯思维就是保守,是妨碍创新的一大障碍。

一重一轻两件物体从空中落下,哪个下落得快些?人们习惯认为重的快。但伽利略不相信,他在1590年(时年26岁)做了著名的斜塔实验,证明了从上抛下的轻重铁球同时落地。并从此有了“加速度”这个概念,推动了物理学大进一步。

在社会变革中,经常有许多束缚人的东西,它明明是错的,是应该改掉的,但很长时间没有人去改,甚至要改变它倒成了大逆不道。比如旧社会中国妇女缠足,明明摧残身体,但这个习惯保持几百年。改革开放之初,又有许多旧习惯在阻碍进步。比如人们没有法律意识,即使有理也不愿上法庭,认为丢人;比如羞于经商,认为是投机赚钱;还比如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种自留地、把私营企业、把集市贸易、把商品交换、把市场经济,甚至农民多养几只鸡,种一点菜,工人下班后在外干一点私活,都说成是搞资本主义。把商品流通说成投机倒把。把对上面的,甚至报上的不同意见就打成反党、反革命(现在回想很难理解)。而且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已成了是非标准。这种习惯常常可以统治一个地区、一部分人,甚至全国人多少年,而很难改变。习惯把人控制在一个固定的思维空间,使你看不到新的外部世界,当然也就难实事求是,发现客观规律。

习惯这个东西是不问对错的,而只问有无陈例。中国封建政治多少年一直是把法先王之法当成处事惯例,这样最省事。一种概念形成之后对少数人来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执行,对大多数人是在习惯的“惯性”中运行,轻易不会跳出这个惯性空间去思考、去探求。牛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苹果落地”这个习惯思维中跳了出来,发现了引力;爱因斯坦所以伟大,是他从经典力学的习惯中跳了出来,发现了广义相对论;邓小平同志所以伟大,是他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跳了出来,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事物认识的飞跃,有时就表现为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突破。正如物理学上打破惯性状态要一个外力,在认识上打破惯性思维,也要有一个外力,这个力常常表现为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或一场新的行动,直至革命行动。

4.书本阻力---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阻力其实是本本主义,就是教条化的知识和理论形成的阻力。陈云同志在晚年有一句话:“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总结成知识和理论,并写成书,留给后人。我们遇事常常会自然地想到,书本上是这样说的。对实事求是来说,无知是阻力,但已有的知识和理论也会成为阻力。正像人们学游泳,一点不会当然难学,但如果会的是一种错误的姿势则又更难学。因为你先得纠正现有的错误,这凭空又多了一层阻力。古语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本与现实间有误差。当它符合实际时,这书本就是行船的顺风,当它不符合实际时,这书本就是行船的逆风。

    知识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由于这种认识要靠一代代人的接续才能完成,前代人只好将已有的认识付之于书。赫尔岑说,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前来接班的年轻人的遗训。由于书籍太多,人们又经过实践检验而筛选出各种经典用以统帅相关的知识,指导人们的行为。政治的、科学的、经济的、军事的、哲学的,几乎凡每一学科,每一领域,都各有其经,各有其典。这些经典由于其权威性,一方面对后人的参考价值极大,另一方面它所造成的迷信力、束缚力也很大。这些巨著一方面如灯塔,不知为多少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又如一堵石墙,不知使多少开拓者裹足墙下,甚至碰壁流血。不是经典不好,是读书人不好,不该把它看作万能,不该作茧自缚。恩格斯就曾告诫那些企图从自己书中寻找未来社会图画的人说:你们在我这里连半点影子也找不到。邓小平说:“要求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办不到……,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古今纸上谈兵、抚书论政而误大事的实例多得很。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连其父也说不过他。后来他带兵打仗,数十万人全军覆没。中国革命得力于马列书本的指导,但是由于运用不当,照搬照抄,书本在很长时间也变成实事求是的阻力。中国革命史上有两次照搬的高潮。一是王明照搬马列书本,不顾中国革命实际。二是林彪、“四人帮”把毛主席的书神化僵化,大搞形而上学。这两次都使革命事业和国家民族遭受大损失。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突破了书本、经典的阻力,强调调查研究,实践检验,才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一步又一步实事求是,才有建国和改革开放的两次大飞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几十年来,我们又不知道出版了多少没有用的误人的书。

实事求是总是从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开始的,因此它可能有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实践验证书本的结论,二是推翻和补充书本上的结论,探寻未知的客观规律。所以说书本用得好,是我们前进途中跨越天堑的一座桥;用得不好,是横在面前的一堵墙。这种潜在的阻力常常可以因时因势,在特定条件下变成实事求是的具体阻力。

5.实践阻力---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实践阻力是指当时某一阶段的客观实践发展还不成熟,还不足以揭示事物的真相和规律,主客观无法一致。这是实事求是的第五道障碍。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继续实践,等待瓜熟蒂落。

恩格斯在解释假说并不是真理时有一段名言:“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300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99%、99.9%、99.99%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必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海王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26页)可见在许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实事求是,而是客观实践还没有到这一步。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在氧气没有发现以前,人们认为燃烧是因为物质里有“燃素”,到拉瓦锡认真观察实验之后,才知道不是什么“燃素”而是氧气在起作用。在开普勒以前,人们认为行星绕太阳按圆周轨道运行,经开普勒的深入观察计算,指出行星运行轨道不是圆周而是椭圆。并不是拉瓦锡、开普勒以前的人不想实事求是,是客观实践还没有成熟。1976年十月,逮捕了四人帮,大家急着让小平出来工作。叶帅说:“不能急,要不真成了宫廷政变了。”现在我们都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殊不知就在这次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规定“不许包产到户”,四中全会才进了小小一步“不要包产到户”。实践之履在艰难前行。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16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17大提出“科学发展、四个建设”,不是以前不想提,实践要一步一步来。

科学研究常有假说,社会科学方面常有先进的理论。就是说,人们从理论上已经可以推出某一规律,但是在实践没有检验之前,仍然不敢下结论。爱因斯坦1905年就推出质能互变公式,但到1945年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才证明这种互变引发的巨大能量,中间又经过了40年的艰苦实践,也就是说他们小心谨慎,实事求是了40年,终于求得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以后又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设想。在这之后的160年间,世界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实践)。苏联东欧是一支,建立社会主义74 年后又垮掉了。北欧社会民主党的实验是一支,过去我们不承认,现在看来,值得总结。中国几经曲折,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可见要逼近真理,其间隔着一个多么漫长的实践过程。这时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将来的社会主义还会有更大的差别。这是理论与实际的误差。修正这种误差只有靠实践,谁也不要奢望省略它、超越它,一步跨到共产主义。

我们第一,要尊重实践,特别是要尊重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第二,要耐心,千万不能犯急性病,不能妄图缩短甚至跨越实践。轻易不要提什么“跃进”、“一天等于20年”之类的口号。

     

    6.自满阻力---唯我独尊,听不进意见。

    人一自满,便不能实事求是,而是自以为是。凡这种人大都有知识,有经验,而且还很丰富。当他的知识、经验在胸中胀满时,便要以我为标准了,好像一个富翁,财大气粗,什么也瞧不起。我们平常说要虚怀若谷,就是时时把你的胸怀空着,准备接纳新事物,接纳未知的东西。你自以为大,店大欺客,主观欺侮客观,反过来必定自己受欺,客观事物决不会向这种人袒露真情。这种人在当初可能曾经实事求是,但当他取得一点知识,有一定经验之后就渐渐变得骄傲自满,变得固步自封,滑到了唯我独尊的深谷。

    历史上因过分自信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很多。《三国演义》上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都是由于过分自信,脱离了战局的实际。李自成也是个自满的典型。毛泽东同志曾劝人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李自成在夺取政权之前待人处事,审时度势,各方面还比较谨慎,比较能实事求是。一坐上大顺朝的宝座,就忘了内外危机,就不能明察秋毫,终至脱离实际,丢了江山。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内是首倡实事求是作风的,进城前还特别提醒全党,不要学李自成。在进城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特别提出谦虚谨慎,甚至规定了不祝寿、不以人名命名、少拍巴掌、少进酒和挂像时不与马列并列等细节。但是到晚年他却背离了这一原则,又过分相信自己的权威,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新实际。庐山会议上关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他不听,还大发雷霆,下山前宣布说,我要编一本《人民公社万岁》的书,写一篇一万字的长序,痛驳全世界的反对派。结果书则编好,就三年困难,不了了之。

自满是实事求是的第三道障碍。当你已经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你就不可能再去“求”。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就是说一个人当他追求的目标未达到时,他有强烈的进取心,处处虚心,处处小心;而当这个目标达到时,他就总想保守它,这时便很难找到新突破口,很难发现新事物。不是找不到,而是连找的动机念头也减弱了,没有了。甚至当别人找到新事物时,他还会大喊“不可能”,这是最可怕的。

7.情感阻力---以感情代替政策。

一个人可能也有知识,也有经验,也不自满,他已克服了前三道障碍,但他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在这第四道障碍面前无法实事求是。因为前三个阻力是他不能为,如有人用障眼法,遮住了他,他力所不能,智所不逮,找不到实事求是的门路。但情感障碍非不能为,而是不愿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感情代替政策。他决策一件事时连他自己也知道是在赌气。

孙子兵法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人一旦为感情所俘虏,就会失去理智,明明知道别人对,也不愿附议,宁可不为,也不愿增加他人的光彩。总是后任否定前任。你盖的楼,我偏要拆了重盖。这种心理它已不单单是以我之利害来决是非,而是以我之好恶来定取舍了。哈恩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1938年底他正苦苦研究一个核放射课题,未有结果。这时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娜也在研究这个题目。哈恩的助手发现了伊伦娜的一篇论文,很有见解,哈恩却因二人过去曾有矛盾,拒不阅读,说我不看那个女人的东西。在助手劝说下,他拿起一看非同小可,受到启发而发现了核裂变,并于194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成果直接导致了原子弹的研制。如果他还顽固地坚持私人成见呢,这项成果还不知落在谁手。

情感可以干扰理智。许多大人物,都是被情感打败的。胜利可以冲昏头脑,悲伤也可冲昏头脑。关羽一死,刘备就不顾一切发兵报仇,结果大败。不实事求是,不能冷静分析敌我形势。男女之情是最易昏头的误区。延安时毛泽东要娶江青,党内都反对,但没有办法,结果为后来的文革埋下隐患。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已经完全情感用事,连一些粗话都讲出来了。彭德怀、周恩来等是有大功的,但他就是不喜欢。喜欢康生、柯庆施这些会逢迎的人。

       以上讲的这四种阻力都是来自认识者的主观方面。

   

    8.权威阻力---自以为是,号令天下。

    恩格斯说: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显而易见的权威。社会不能没有权威。权威是某一领域正确意见的代表,正像经验是有益体验的总结。但是权威有两面性,它和经验一样,只能代表过去不能包办未来。现实生活中只有过去和现在的权威,而没有将来的权威,它一样要受实践的检验。当权威发挥其正确的指导职能时,我们探求新事物会事半功倍;当权威持错误的观点而要别人服从时,我们在通往实事求是的路上便多了一道障碍。况且在很多情况下,除屈从之外,人们更多的是自觉服从权威,这样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高权威。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由于他的绝对权威,别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样就造成不少永无法挽回的遗憾。现在人口问题已成了中国最大的压力。1957年马寅初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主张控制人口。后来毛泽东同志反对,说人多热气高。康生、陈伯达又兴风作浪,批判马是资产阶级人口论。结果。错批一人。多生数亿。1959年庐山会议前,党内已有不少反冒进的意见,庐山会议原来也准备纠“左”,会议中间又转成反右倾。连续几年周恩来、陈云的经济思想都遭到批判,在农村包产到户问题上,邓小平、邓子恢等同志的正确意见也连遭否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主席的权威和大家的服从,结果使我党在经济建设、农村政策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实事求是。

以权威而阻止后生新进的例子在自然科学史、社会科学史上屡见不鲜。光速不变是相对论的前提,但是当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物理学老前辈、曾证明光速不变的迈克尔逊很不理解,他遗憾地说:“我真没想到,我的实验反倒促成了相对论这个怪物的诞生。”(他做那个著名实验时爱因斯坦才八岁)普朗克提出革命性的量子理论,约请18位大科学家到会讨论,倒有8个像卢瑟福、居里夫人这样的大权威不支持。1869年35岁的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他的老师,化学权威齐宁却教训他:“不要玩魔术”。1884年瑞典25岁的青年学者阿伦纽斯提出电离理论,母校的教授嘲笑他“鼻子伸到了不该去的地方”,甚至国际化学界还形成一个由著名教授组成的反对阵线,为首的就是曾经发现了周期律的门捷列夫,说这是“奇谈怪论”。但电离说还是胜利了,发现者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我曾经忽发奇想,如果把每一个学者,他当初怎样受权威压制,后来又怎样以权威而压制别人,这样排列下去,就是一条如长城城垛式的波浪线。这正象征了事物的波浪式发展。每一个权威在他事业和学业的兴盛时期都给社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历史所记录的大都是他这一瞬间的光环。但是正如人的肌体会衰老一样,不少权威的思想在晚年都变得保守消极,无法继续新的贡献。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权威,一方面又不能绝对迷信权威,不能靠他们鼎盛时期的光环来为我们永远地照亮。更要警惕自己不要自充权威。

    权威对正确意见的否定,就像家长对孩子的管制一样,是无所谓对错的。按林彪的话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权威以自己的自信和经验来决策,别人以对他的崇拜和信任来服从。这时的标准只是信与不信或忠与不忠。这里面本身就潜伏着一种对实际情况的忽略,因此很可能偏离实事求是。正如经验的一半是失误,权威的一半是过去,它在实践面前同样要重新接受一次检验。但正如我们往往错把理论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也常错把权威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于是在通往实事求是的大路上又人为地树起一个屏障。

9.利益阻力---私心作怪,明知故犯。

   马克思讲:“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社会是分成各种阶层、各种利益集团的。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会意见不一,有时甚至会很对立。所以同样一件事,一项政策,会有不同反映,所谓众口难调。这也为实事求是带来困难。有两种情况,一是一项政策好,实事求是,但因侵犯了某一阶层某一集团的利益,遇到客观阻力,难以推行。二是某集团明知这件事对,但考虑到自身利益,昧着事实或良心有意不去推行。这时实事求是就变成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集团势力的变化。

人总会有一点因私心,为保护自己而不实事求是。以对我之利害来决定是非标准。成语言“指鹿为马”,是说秦丞相赵高专权,为试属下之心,便牵来一鹿,硬说是马。大部分大臣惧其势,都跟着说是马,惟少数几人实事求是,说是鹿。为什么有人跟着指鹿为马呢?不是不知,是有私心,不敢说。这样明显“指鹿为马”的事不多见,但为了保官,保自己的利益而说假话的事却太多太多了。

    历史上所有进步的改革政策的推行都是符合规律的,都是实事求是,但都遇到了阻力。商鞅变法,侵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侵犯了朝中保守势力的利益。我们实行土改侵犯了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西藏和平改革侵犯了上层奴隶主集团利益等等。这些人的利益该不该侵犯,该不该剥夺呢?当然应该,因为如果保护他们的利益就妨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些都遭到激烈的对抗,使改革在艰难中推进。如果没有对抗,则历史的进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进程,不知道要顺利多少。

    “四人帮”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最大的是迫害刘少奇同志的冤案。硬将少奇同志打成叛徒、内奸。派人到解放前少奇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去找蛛丝马迹,找不到就硬编,造假证。著名历史学家剪伯賛曾与刘共事,四人帮就逼他作作伪证。剪进退两难,只好自杀。他们自己也知道是在违背事实,昧着良心干事,更谈不上什么实事求是。但是他们就要这样干,为了巩固自己集团的利益。历史上其他冤案无不是这样造成的。秦桧对岳飞迫害,当人们责问有何证据时,只好以“莫须有”来含混过去。他们本来就不准备实事求是。

上面举的是大的政治集团因利益关系而妨碍实事求是而使矛盾激化。这是极端的一面。而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小的利益关系。一些小的利益阶层和人群,从本阶层、本团体出发,会对一些本来合理的正确的决定、做法,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抵触和反对,经常妨碍实事求是的进程。这就要求主政者能站在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上,按社会规律办事。同时也能照顾到各方利益,特别是不能借权谋私。

 

    10.行政阻力---最后的阻力,强制阻拦。

    比之与客观不符的无知、书本和经验阻力更可怕的,就是这种认识被上升到政策、法规、制度、体制,并通过行政权力去推行。这时实事求是遇到的阻力,已不是认识问题,而是法律、行政的制裁与限制。这是一种“硬实力”,一种强制。在这种阻力面前可能有几种情况:1、说假话;2、不说话;3、说真话,如彭德怀;4、辞职,刘少奇、周恩来都曾辞过;5、自杀明志,如田家英、剪伯賛。

    在黑暗的中世纪,科学面对的主要不是科研本身的艰难,而是教会势力的反对。教会常就许多科学问题明文规定,只许说什么,不许说什么。如只许说太阳绕地球转,不许说地球绕太阳转。因为不按教会的口径而坚持说真话,1600年科学家布鲁诺被烧死,1632年伽利略被判刑,直到348年后的1980年才被宣布平反,这348年间地球照样转,但是教会照样不认账。因为它手里有教会的行政力量。富兰克林发现了尖端放电,并发明避雷针。英国皇宫装上了这种装置。但英皇讨厌富兰克林,因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富兰克林带头向英国闹独立。一天英皇散步时看见尖尖的避雷针,不由怒火中烧,下令全部改成球形的。下人明知违反科学,只好从命。因为皇帝有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当然这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

    我国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曾遇到不少阻力,这里有认识上的,但也有已上升到行政规定并以行政权力施行的。如农村土地承包,我们曾长时间认为是资本主义(认识)并写入文件限制(行政)。有的地方甚至规定一家养鸡超过几只就是资本主义,要“割尾巴”。以至于发生这样的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眼看极“左”的农村政策造成地荒人逃,在就要饿死人的情况下,决定分田承包。但当时这与规定不符,他们就私下定协议,按手印,立字据,分田承包,如以后事发,甘愿坐牢。可见由行政权力和体制所造成的阻力,已使得实事求是变成一种地下工作,一件多么艰难而又危险的事。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再往前发展就要揭竿而起了。当然,现在小岗村,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荣起点,小岗村农民立的这个字据也被革命博物馆收藏。

和行政法规相关的是体制。社会在按一定的行政法规运行中必定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体制对人的行为、人的思维,又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书本、经验、权威等一样,当它与实际相符时,有促进作用;当它与实际不符时,就有促退作用。但是只要这种体制不宣布废止,它就是一种制约,这时你要实事求是,就是逆水行舟了。比如与农村“左”的政策相适应曾有一个束缚农业生产力的人民公社体制,从1958年到1980年,整整存在了22年。可以想见,这22年间本来有多少可以实事求是的事情被耽搁下来。

    随着实践的发展,历史的推移,政策、法规、行政命令、体制等必然要过时或不适应,它就成了实事求是的阻力,这时改变它就表现为一种改革或革命,有时甚至是政权的更替。因为这时所求的已不是某一项规律,而是整个社会转折发展之大规律。这较之某一项事业的开拓,这种阻力也就愈大,而克服阻力之后所得之真理,所取得之进步也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