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泰国最新偶像剧:擠出水份 務實應對 檢討澳門的人口老化問題與相關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36:34
擠出水份 務實應對

檢討澳門的人口老化問題與相關政策

隨着近年社會經濟急速變化,澳門的統計數字常出現“水浸”的情況,這不單止在說某些經濟數據表現亮麗,也在指出某些數據充滿“水份”,如到勞工事務局登記就業的人數是,入境旅客的數字也是。另外,失業率和個人收入中位數要分開總體和本地居民兩方面來公佈,都反映出人們在統計數據使用上要作更清晰的辨識,以免出現分析上的偏差。就是澳門現時的老年人口比例,看來也存在“水份”問題,澳門的人口老化情況可能被低估了,低估的結果足以影響相關的政策安排。

一、澳門人口正持續老化

澳門向來習慣將65歲及以上者定為老年人。根據澳門統計曁普查局資料:至2008年底澳門人口估計為549,200人,全體人口中0至14歲人口佔 12.8%,15至64歲佔80%,65歲及以上有7.2%,根據國際通用的指標,澳門已步入老年社會。又根據該局於2008年四月發佈的《澳門居住人口預測2007-2031》顯示:澳門於2006年的65歲及以上的人口是7%,但大家可能還記得澳門在回歸祖國前,已有統計數字表示澳門已步入了老齡社會,而且預見人口老化程度趨增。再從近九年的資料看,老年人口所佔的比例只在“入口”徘徊不上,但表示年靑人口與老年人口間百分比的老化指數 (Aging ratio)則不斷上升(見表1),反映人口老化問題趨向嚴重。何以有此現象?

人口“水份”影響決策

二、外僱數掩飾老化程度

就老年人口的狀況,由於有持續的官方統計和預測數據,理論上不難掌握,在此基礎上,過往就有不少硏究均提到澳門已步入老齡社會,較早的見於1994年(註一)。影響澳門人口增長的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新移民(2008年為例,有7,917名獲准居留人士、另有2,221名持“單程證”來澳的大陸新移民(註二))及外地僱員更具決定性,尤以後者是導致近年澳門人口大幅增加的主因。事緣澳門回歸後推行賭權開放政策,澳門要大興土木,新賭場一家接一家開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輸入了大批外地僱員,至2008年9月外僱人數增至高峰,有超過十萬人,佔澳門人口約19%。外地僱員明顯屬年輕力壯的一群,因而改變了澳門的人口結構,減低了老化人口的比例。這批中壯年人口驟增,掩飾了人口老化程度,外地僱員絕大多數都會返回家鄕,屆時將導致人口統計數據出現較大波幅。

三、需釋出人口中的“水份”

一地的人口增減一般有其相對穩定性,當出現較大波動,使人口結構改變,也必然影響到政府相關政策的制訂安排。如今問題是我們如何掌握人口老化的趨勢和特徵,以利準確制訂相應的政策。如數據出現大幅偏差,相關政策自有可能出現失誤,因此須調較有關數據,解決當中“水份”問題,方能做好未來計劃和服務,不致產生服務稀缺或過剩的情況,導致長者生活質素受損或公共資源浪費。

退休醫療保障籌謀

四、老化趨勢定服務規劃

澳門進入了老年社會乃不爭的事實,而且人口老化會趨於嚴重。據統計曁普查局按“中程度”假設(註三)顯示:澳門的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由2006年的 7%,逐漸會上升至2016年的9%、2021年的12%、2026年的16%、2031年的19%,即22年後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名長者。過去多個與長者有關的硏究同樣估計或預測了澳門人口越趨老化,而且預計的比較統計曁普查局的嚴重,如筆者早年就預計至2016年澳門的老年人口比率約為12.6%(註四),如今所見統計曁普查局預計2016年的數據為9%,相距3.6個百分點。

無論如何,當我們預早認識到人口老化會加劇,自然地會對此進行規劃,包括未來需要做些甚麼、做多少、要做好這些工作又需要有甚麼資源來支持,以及要訂定政策時間表(如訂立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衆所周知,人到老年定然面對收入減縮和健康狀況轉差,故必須在退休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上作準備。檢討現行政策,社會保障中以養老金支出為最大宗,就現有制度要完善之,就必須考慮如何逐漸提高個人的供款責任,適當調升各項津支金額,同時為使社會保障基金穩健運作而要早作撥備。

供養負擔越趨沉重

又如醫療保障,目前65歲及以上人士可獲免費醫療,的確解決了長者的一大顧慮,但基於公共資源分配,長者們也非完全可得到所需的服務。隨着老年人口倍增,政府就要預早檢討一下長者的醫療服務安排,包括增建設施,補充人力,提升管理,增加所需的服務,凡此種種,都涉及調整政策取向和資源投放問題(就社會保障的完善問題,筆者已發表過多篇文章,故本文不作詳述)。

五、老人數量決定服務量

人口老化將對社會及政府財政構成壓力,這從成人與老人的扶養比或老年人口依賴指數(Elderly dependency ratio)可以看到。根據統計曁普查局最近的預測:於 2006年每100名15至64歲的成人需供養9名老人,之後壓力會逐步上升,至2016年需供養11名,2026年需供養23名。從數字上看,成年人供養長者的“負擔”(實質上)將越來越重,靠外勞減輕“負擔”(數字上)不是辦法,那麼可有其他方法呢?例如增加本地的出生率,只能逐漸改變人口結構或使人口老化的比例逐步紓緩。但當下老年人數量不會因此而有變,老年人口問題始終存在,況且居民是否很容易就配合政府的呼籲或鼓勵生育政策,這點大家自可判斷。

十年後晉老化高峰

為減輕上述過多的“水份”影響,筆者就引用2001年的人口普查數字。澳門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呈波浪型,其中中間結構突出。按年齡組別劃分,當時65歲及以上者有32,222人,45至54歲者有64,139人,35至44歲者有90,579人。也就是說,十多年之後(於今天計)將有一大批中壯年人會步入老年,絕對數上比當年(2001年)正値老年的人口多近兩倍。未來老年人口數量的大升,勢牽動老人服務的需求量加大,以上提過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就是,又例如老人院舍床位問題,假設目前本澳有四萬名長者,對老人院舍床位需求是5%,即需2,000個床位(現有19個院舍所能提供的為1,300多,尙欠 600多個位);到二十年後,保守地算長者人數若增加一倍,屆時老人院舍床位需求將是4,000個,如何解決?問題總不能留給到時的政府,否則問題會更大。

六、老年特徵定服務內容

要做好老人政策,提供適切的老人服務,對老年人口的結構特徵同樣要掌握,例如在性別上女的比男多、女性比男性預期壽命長;在學歷上將來長者的敎育水平大大提高等。

發揮優勢老有所成

了解老年人口特徵和需要,尙有多方途徑和方法。就以長者的敎育水平來說,如十年後步入老齡者,有中學程度的將由11.52%漸增至38.49%;低學歷的比例則大幅減少(見表二),此消彼長,長者們的敎育水平普遍高了,屆時長者是否只接受依附性較強的社會服務呢?相信一些較講求獨立性、有更多自我實現 (Self actualization)元素在內的服務需求會加大,同時有能力的長者亦可更主動地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繼續貢獻力量。

從理論角度,即除固有的滿足需要(need fulfillment)外,亦要考慮採取發揮優勢(strength building)的服務策略(註五),因應長者的優勢或強項提供服務,因此,負責制訂老人政策和執行老人服務者就要創新思維,針對長者的特徵去設定服務方式和內容,以促進長者的生活質素。

總結而言,澳門人口老化乃擺在眼前的事實,對此有準確的認知,將有助整個社會為將來可預期的老人問題作準備。我們可因應老化趨勢去釐定政策和服務規劃;老年人的數量多寡則是決定服務數量的要素;至於老年人口的特徵就可供我們作制訂服務策略和內容的參考。按照《澳門基本法》第三十八條:“老年人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關懷和保護。”筆者期望將來制訂的“澳門老人保障法”能夠促進老人福利,並利於日後相關政策措施的實踐。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社會學博士

鄧玉華

註釋:

(一)Antonio Faria Gomes等,《澳門衛生系統診斷與建議最後報吿》,澳門社會事務曁預算政務司辦公室,1997,第12頁;

(二)統計曁普查局,《人口統計》,2008年第4季;

(三)統計曁普查局,《澳門居住人口預測2007-2031》,2008年4月;

(四)鄧玉華,《澳門人口老化與社會保障》;載於鄧玉華出版的《澳門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2007,第53頁;

(五)關銳主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面面觀》,博愛醫院社會服務處,2007,第187-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