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番外篇下载:在万恶的旧社会·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2:35:23

 在万恶的旧社会·

○许石林

 

清同治年间某年,江苏溧阳县令甘某例行公事,下乡劝农——过去皇权不下县,劝农兴学这种事儿,重在宣传,政府并不具体参与,更不大包大揽。县令下乡劝农,不需要自己脱鞋下田,手里捏着泥土或忧心忡忡或谆谆教导农民怎么做,农民不比你懂?你只需要提醒即可,所以要大张旗鼓,虽为县令,然仪仗随从能多不能少。

甘知县无疑是读书人出身,很可能是进士,带随从到田间地头,悯农恤耕。乡下人见领导下乡视察,锣鼓喧天,仪仗仆从,衣着灿然,又落轿宣讲,甚至派送种子和小礼物,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上田埂,围拢到领导面前。

可是,甘知县发现,有一块田里,有个专心耕种的年轻小伙子,低头干活,仿佛周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甘知县让随从将那个专心耕种的小伙子叫来问话。小伙姓濮,相貌堂堂,身体健壮,言谈举止,有礼有节,甘知县与之交谈之后,十分喜爱。进而考察,觉得小伙虽然出身卑微,但读书刻苦,晴耕雨读,志向远大而气质沉静。甘知县见多识广,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出息,随决定将自己那知书达礼的女儿嫁给这个濮姓小伙。

小伙娶了甘知县的女儿为妻,犹如上天将读书的种子撒在他家庭院,生根发芽。甘小姐不愧为大家闺秀,在她的经营和操持下,夫家的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一门和顺,子弟读书成风。濮小伙在夫人甘小姐的辅助下,后来中了进士。甘小姐辛勤抚育儿女,相夫教子,将濮家经营成诗书门第,她的两个儿子也中了进士,创造了“两代三进士”的佳话。其中一个进士儿子的后代至民国,在江苏当财政厅长,后又转至山东济南当官,再后来到东北任两个县的赈灾县长,“9·18事变”后,举家迁到北平,教子读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的儿子十来岁就跟着姐姐抱着竹筒到街上为抗日募捐,所得捐款,都送给宋哲元将军的大队刀了。这个孩子,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话剧艺术家苏民先生,先生今已85岁高龄。苏民先生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濮存昕。

甘氏夫人所生另一个进士儿子,后在四川当官并落脚在四川,枝繁叶茂,此进士所生子女,亦读书传家。他有个孙女,嫁给了四川当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相夫教子,这个孙女有个孙子,是个作家,他是:巴金。

以上事,是我在苏民老先生的书房亲耳听老先生所说。我沉迷于先生所说的读书家风,不忍打断先生谈话,故未细究考察先生所说的年代及人物确切辈分。况且,先生讲话,情切理至,听者得其妙旨而略其枝蔓,窃以为无不可也。甘氏夫人的娘家,就是如今南京保存完好的甘家大院,据说已成一著名博物馆。读者有心,可据甘家大院历史,细细考索之。

苏民老先生提及家史,对先祖甘氏夫人尤为感激不尽。认为濮氏由寒微而显赫,诗书门第,源远流长,崇礼向学,蔓延散发,实得益于甘氏一女子之功,是她为濮家植入读书之根。古人所谓“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诚非虚语。

 

 

                                                                     2011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