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曾祥裕考察辽宁风水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54:59
  北方之行考察笔记1)2月24日:张大帅墓地:张大帅墓园在锦州市所属的凌海市(原锦县)石山镇驿马坊村,离锦州约40公里。张氏墓园当初是张作霖为老娘修的墓地,自己并没有打算葬在哪里。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入殓之后,棺木并没有下葬。儿子张学良主政,便着手为老爹选中了辽宁抚顺的高丽营子村一块墓地(现大伙房水库中),大兴土木,并从北京圆明园等地运来大批精美石雕。且效仿孔家墓地“孔林”的命名,称该墓地为“元帅林”。到“九一八”事变,“元帅林”虽已竣工,但“元帅”尚未及下葬,东北全境就被日本占领了,当然墓地也就“墓”不成了。至于将张大帅草草地葬在这里,则完全是他的旧部,后来做了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的张景惠等人操办的。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先葬其母,其坟在母坟前面,相距不到一米,挤压母坟,坟地为一台子山坡,坐空朝满,后面无靠山,只是六七里后面有小山坡,朝应峰源自于医巫闾山,正对着三座山,分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可惜的是朝应峰在因近几年炸山采石,遭到破坏。墓碑坐山为卯山酉向兼甲庚房宿85度,坟墓前为一空旷的空坪,为锅底形,据当地人介绍说,原为水塘,经测乾亥来水上堂,出水为乙辰,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知象张大帅这等人物的陵寝才定为“市级”文保单位
近年来曾有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等几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及子女、张学思将军的夫人、张作霖的孙女张闾衡女士、孙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等也曾分别前来祭祖……紫荆山在锦州城东7公里。紫荆山海拔427米,以盛产紫荆而得名,山形如“九”字,每日清晨朝阳从右山坳露出,正如“旭”字,所以有“紫荆朝旭”之称。   2)萧军墓园:其纪念碑在凌海市凌河公园东北角树林中。往左走约五十米就到了作家萧军墓地{1907--1988}锦县下碾盘沟人,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品《八月乡村》等,1990年在其家乡立碑纪念。在市内有肖军纪念馆。墓地在萧军公园底部的一个右侧地方,经测坐向为癸山丁向兼子午。墓地前面是萧军肖像,墓座为大理石,后面有一纪念诗墙,为萧军的一段语录。 
  3)2月25日,海城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水口为壬子,小区楼盘可收到艮水过堂,对其小区内步行道为莲花形,建议再在小区中心较高处建一个莲心景观,针对小区内开发地下车库,建议加强排水系统的前瞻性,参考海城历史最大雨量的资料,确保地下车库的有应付大暴雨的排涝能力。
  4)2月27日,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归抚顺市管辖。东与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搭界,南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为邻,西与抚顺市相连,北与清原满族自治县毗壤。属于长白山支脉延伸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492米。 全境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最狭处35公里,总面积4432平方公里。新宾境内横贯全县九个乡镇的最长河流是县境内流长119公里的苏子河。苏子河:又称南苏河。原来满语称“苏克索护毕拉”。“苏克索护”是满族“鱼鹰”的意思;“毕拉”是河的意思。满族先民渔猎时期,这条河上捕鱼的鱼鹰(即鹗或鸬鹚的俗名)很多,因而得名,沿着这条河自东向西的流向两岸,有许多满族村。除此之外,县境内巨流河、富尔江、太子河两岸还有大约30%的村落分布。   新宾一名的由来,据《新兵堡九圣神词碑》记载:“盖我皇大启鸿图,诒谋燕冀路径如兹,得新兵一旅,冲锋对垒……而有力此堡”,故称之为新兵堡。后来,此地“人事日繁,商辏有四方来宾之象”,遂改名为新宾堡。更改县名时,便以“新宾”而命名。原名兴京取“发祥”之意。因清太祖曾创业于赫图阿拉(即新宾老城),故含有龙兴京城之意,所以尊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历史沿革   新宾战国时为燕国地。
  秦时隶属辽东郡。
  汉初仍属辽东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地。汉末至三国仍属玄菟郡。
  唐初贞观二十一年属南苏州、木底州地。唐高宗总章元年后,属安东都护府,后隶属渤海国地。
  辽金时属沈州地。
  元时隶属沈阳路的沈州。正统七年 (一四四二年)二月,属建州右卫。
  努尔啥赤于万历四十四年 (一六一六年)春在赫图阿拉城即汗位,建立后金。天聪八年 (一六四三年)以赫图阿拉为“兴业之地”,追尊为“天眷兴京”,并“设城守尉驻此”。
  乾隆二十八年 (一七六三年)增设理事通判厅,与熊岳遁判所辖之哨子河分界管辖。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宾县成立新宾满族自治县。
  
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距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永陵5公里。“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赫图阿拉城不仅因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享誉神州,更因这里曾是满族第一国都而蜚声海内外。
  赫图阿拉城分内外两城,方圆十里,内城建于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外城建于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
  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内城墙周长2027米。主要建有汗宫大衙门(俗称金銮殿)、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门、协领衙门、文庙、昭忠祠、刘公祠、启运书院、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及遗址等。
  内城主要住着努尔哈赤的眷属、亲戚,外城住着他的精锐部队,全城居住两万余户,计十万多人。当年的赫图阿拉外城,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廒区和制造弓箭、铠甲的烘炉,这里主要是努尔哈赤演练兵马、囤积粮草、制造武器、驻扎部队的地方。内城则是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内城方圆1.5公里,设东、东南、北、南四门。城内地势是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筑的城垣。这里不仅建有尊号台,即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金銮殿,又称汗宫大衙门。还建有八旗衙门、驸马府、关帝庙、城隍庙、地藏寺和显佑宫。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又在这里兴建了守尉衙门、理事通判衙门、启运书院、文庙、诸阁祠等。当年的赫图阿拉内城,建筑辉煌,文化昌盛,十万金戈铁马穿行于此,十里商贾闹市热闹非凡,而城中那口被人称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启运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外城东西1335米,南北1352米,占地约155.9万平方米,外城墙周长5230米。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场、弧矢制造场、仓廒区等。
  外城外(中华满族风情园)建有显佑宫(玉皇庙)、地藏寺、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历史文化长廊等古建筑群,东南有堂子,西北有点将台与校军场等遗址。
  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居之地。1438年,建州卫首领李满柱率部迁居这里,两年后,努尔哈赤的六世叔祖凡察、五世祖董山也率建州全卫300余户由阿木河辗转来这里与李满柱汇合,从此这里便成了女真人的栖息之地。在努尔哈赤出生之前,这里已经成为其祖父觉昌安的山寨。1559年,努尔哈赤生于该城。1616年,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了史称后金的大金国,登基称汗,从此开始了统一东北女真的大业。在烟囱山下,在苏子河畔,这座在16世纪初叶崛起的都城,便成为后金政权发号施令的政治舞台,努尔哈赤及其八旗贝勒大臣在这里制定了一系列适国情、顺民意的政策,发展军事工业,注重农副业生产,使后金政权在政治上、经济上迅速发展壮大,为其统一女真各部、进军中原、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赫图阿拉城是后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是后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视为清王朝发祥之地,满族兴起的摇篮。城内有清王朝第一座关帝庙、孔庙(文庙)等七大庙宇,500多年前的汗王井,是中国罕见的明代早期木结构泉水井。它首创布椽筑城法,开创了大清建都之制等。在研究清前史、艺术、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在参天古榆的掩映下,青砖青瓦的古建筑群独具风格;浓郁满族风情歌舞表演四季不断,多姿多彩,盛世锣鼓敲出喜庆和吉祥,模拟努尔哈赤登基宏大场面尽显皇家气派,满族婚俗表演及具满族特色的舞蹈以传统的方式迎接八方宾客。满族风情园内湖光山色,游鱼戏水,依山傍水的宗教活动区晨钟暮鼓,悠远绵长;满族历史文化长廊,展示了满族勃兴的历史画卷;满族民俗博物馆再现满族社会风俗民情。人参、鹿茸、蘑菇、木耳、干鲜野果等地方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景区内有二星级宾馆——后金第一都宾馆,正宗的满族“八碟八碗”飘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独一无二的清前史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使景区集风景名胜、人文景观、旅游度假、观光游览、水上游乐、主题公园、人造景点于一体,凭借在清前史中的特殊历史地位,赫图阿拉城闻名遐迩,当年乾隆皇帝东巡来此,亲笔题诗“赫图阿拉连兴京,依山树栅聊为城,秋风策马一凭阅,兆基缔构钦龙兴”。每年海内外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满族风情节,游人如织,景区年接待游人达50多万。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历史古都,却毁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土地上爆发的日、俄战争。1963年,赫图阿拉城作为满族的历史古城,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政府逐年投放资金,进行管理和修缮,使这座古老的城池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为辽宁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A、考察县委县政府:其位于红山脚下,后龙山建于一烈士纪念塔,高高矗立在新宾县城中心,左山腰一枯树下曾是解放前金大刀一口气屠杀九人百姓的遗迹。经测纪念碑为子山午向戊子火穴,来水乙辰和艮寅交汇流出为坤申,汇入苏子河。据地方人介绍,新宾历届父母官仕途不顺,特别近几年当官的老出事,人们认为县衙门的风水不好,因为后龙山有烈士纪念碑和无辜者的阴魂不散,呼吁要么县衙门整体搬迁,要么迁走纪念碑。B、努尔哈赤寝地和金峦殿坐向为亥山巳向兼乾巽。C、努尔哈赤出生地:其门口摆放一石磨,推把上面有一红纸条写着白虎镇宅用,由此我想到浙江农村民宅墙上或门口也摆放一个圆形的石磨,亥山巽向兼壬丙,位于其宅内的南坑艮方。后龙山众峰呈秀,左青龙伸展内弯,长于右白虎。  据导游说,后有赫图阿拉城,先有佛阿拉城(旧老城),建筑多为甲山庚向兼卯酉,壬子来水,巽巳出水,腰带水环抱,努尔哈赤家族住宅座落在一盆地的高坡处,当地人叫台子上,之所以迁出旧城是因为水源不足,特别是当遇战事受到敌方断水时旧城内喝水成为危机。努尔哈赤高瞻远瞩决定迁出旧城另建新城。
D、“永陵”:满语称为“恩特和莫蒙安”。坐落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  永陵建于明末清初,原名“兴京陵”。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选定了桥山之阳、草仓河迤西的一片平阔之地,动工为其祖辈修建陵寝。清天聪8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8年(1651年)改称兴京陵山为启运山,设管理该陵的陵寝官员和兵丁。顺治16年(1659年)尊称兴京陵为永陵,并加派守护官员。康熙九年(1670年),设永陵总管衙门及永陵八旗旗署。康熙11年(1672年)设永陵掌关防衙门、掌关防官、副关防官兼内管领、副官防官兼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和笔贴式等,具体掌理陵区各项有关事宜。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  永陵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整个陵寝占地1.1万余平方米。永陵与沈阳福陵、昭陵并称为“关外三陵”。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此地群山环绕、草木葱郁,“启运山”宛若一条探头藏尾的巨龙,横陈于陵寝身后;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临河而驻,独有万水朝宗之感,在群山众水的映衬下别有一番庄严。  在陵宫正前一公里处,左右各有一个下马碑,相互间隔一百二十米。碑上用满、蒙、汉、藏、维五种文字,刻有“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由下马碑往北,是一条宽四丈的黄沙大道,笔直地伸向陵园正门,亦称正红门,又称前宫门,它是一座时暗三间硬山工琉璃瓦顶的建筑,装有六扇朱漆木栅栏门,充分展示了满族先民竖木栅栏园城寨的古朴习俗。  进入正红门就是整个陵区,它由前院、方城、宝城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四座神功圣德碑亭映入眼帘,按中长次幼、左长右少次序,分别立有“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显祖德皇帝”神功圣德碑亭四座,碑高六点一二米(含碑座),同时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洋洋数千言碑文,均是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碑亭从顺治12年(1655年)起,历时七年才相继落成。它们座落在赑屃座上,至今仍显得颇有气派。事实上,葬在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只因子孙为帝而贵,才被追封存为“肇兴四祖”。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历朝皇帝都为自己建造单独陵寝,永陵的“四祖碑亭”就成为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绝唱。亭前东、西两侧是大班房和茶厨房,亭后的东侧是果房,西侧是膳房。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的南门称为“启运门”,东西有照壁相对,入门正中是永陵的正殿——启运殿,它是祭祀拜谒祖先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大殿建在长方形月台之上,殿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四壁嵌饰着五彩琉璃蟠龙,四门八窗。殿内有四座大暖阁,阁内设有宝床;四座小暖阁,每阁之内供奉有两块神牌,阁前有八个龙凤宝座,四张五供案桌。启运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楹,西配殿前有焚帛炉一座。绕过启运殿便是宝城,俗称"月牙城"或"坟院"。 "兴祖"宝顶之前原有古榆一株,高数十丈,荫庇数亩,枝干洁屈,状若神龙。   一个山坡平台处后排有三个坟墓,中间为曾祖父坟,左侧为爷坟,右侧为其父坟。中间为一树。离平台下几个码头处有两个坟墓,是其大爷和叔叔的坟墓。全是土包,没有竖碑没有墓座和墓拱,素面朝天。不封不竖。  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所以清代祭陵非常频繁,每年大祭六次,小祭二十四次,几乎终年香火不断。从公元1682年到1892年,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九次亲到永陵谒祖巡幸,使永陵谒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
  永陵是东北著名的清代“关外三陵”之首,有“关外第一陵”之称。也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建筑。1963年,永陵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文物管理所。永陵于2004年7月2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努尔哈赤的爷爷背井离乡,一天晚上来到了现在的新宾永陵镇,想去找个小旅店住下,可是背着自己父亲的骨灰是不让住店的,因为那时的满族人已经是火葬了。他就把这个骨灰放在了一个有叉的榆树枝上去住店了,谁第二天骨灰盒也长在树上,拿不下来了。传说这棵树的树叉就是一条龙脉(有人又说是悬脉),后来被康熙赐封为神树。直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雷雳了,清王朝到此已走向衰退。如果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有一种更为巧合的是:东陵后面的12座山峰的大小与清12帝的在位长短和功绩有着惊人的吻合,当地人叫这座山是龙山(脉)。对面的山叫凤山,右边为烟筒山,为这带最高峰,中间还有一条河,俗话说:二山夹一港辈辈出皇上。
  E、本溪一东家祖地:在一水泥厂区后山上葬有其太祖、祖爷、奶奶和父亲,请我到现场看风水,我站在山下一看坟墓在山腰陡峭处,无风水可言,这种坟墓风水会导致家人身体不好,人丁不旺,东家表示认为,说几个姑姑和叔叔身体不好,加上朝应峰山形因开采石头而破坏,水泥厂区的烟筒和高压线塔都是形式煞。加上水泥厂把上山扫墓的路堵死, 非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