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平均余额计算公式:抓住薄弱环节 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00:57
抓住薄弱环节 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记者 何永刚 实习生 王陆寒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及社会管理这个词语,这一概念先后出现在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语境下。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框架之中。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2009年的全省政法暨平安建设信访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在报告中指出:“抓住薄弱环节,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但当前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在一些方面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社会管理,使社会依法有序、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之相伴,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伴生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此,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强化服务理念,是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盲区,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网络等新兴事物衍生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还需进行制度创新。对此,我们的社会服务管理亟须及时跟进、有效应对。 

  许多地方都对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但从全省范围来看,这些探索还没有实现从“点”到“面”的转变。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在我省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亟须整体规划和制度创新,需要梳理复杂利益关系,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社会建设的体制难题。

  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让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到更快捷、更便利、更文明、更和谐;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实现由审批管理向日常管理转变;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加强基层农村(社区)组织建设,打好基础,确保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机制、措施的落实。

  报告要求,要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解决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问题,解决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问题,解决好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问题。

  报告特别强调:“以上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牵头负责的领导和责任单位,会同有关部门,限期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年底进行考核。”除此之外,报告还要求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