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现役将军:房山历代大灾及赈灾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29:02
房山历代大灾及赈灾略记王培秀赈济救灾,以解民困,历代皆有。汉代所谓“赈穷”、“恤贫”,即指社会灾害救济。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赈济救灾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救济只是统治阶级惮于大灾之年易生“民变”,而收揽民心,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而新中国建立后,有党的领导,依靠国家和集体力量,无论遇到怎样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都能得到根本的保障。并能重建家园,发展生产,不断提高抗灾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兹将房山历史上天灾及赈济救灾史料辑纂,以备研究者参考,其中有的虽未标明属广阳、良乡、房山史料,但大范围的含有房山、良乡被灾的史料,亦择要辑录。东汉公元108年(东汉安帝(刘佑)永初二年)州郡大饥,米石二千,人相食。是安。广阳等地,黎民流离失所,老弱相弃于路。南北朝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十月,幽州严重饥荒,直至次年春《魏书》载,死三千七百九十人。唐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十一月,幽州大饥,李艺遣老弱就食于交开道,高皆厚遇之。艺以为高诚意援助,遂派兵三千带车马往请粟,均被扣留。宋辽公元993年(契丹统和十一年)七月,桑干河泛滥,南京地区居民房舍及庄稼多漂没。翌年,圣宗又至南京,赐贫户耕牛。契丹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宋至道三年四月,发放“义仓粟”济灾民。公元998(契丹圣和十六年)以燕民疲弊,恤孤寡,省赋役,不轻启战端,并奖励农业生产。公元1017年(契丹开泰元年)六月,南京诸县蝗害。十月,因南京饥,调云,朔等州粮米赈之。公元1019年(契丹开泰六年)南京饥荒,同知南京留守事杨佶,发仓廪,并将卖身奴隶者按佣工赎回。金公元1124年(宋宣和六年)金派人向宋求索糗粮,宋不许。时河北、山东转粮以给燕山,民力疲困,连年凶荒,饥兵并起为盗。于1125年二月,宋从南方运大米五十万斛于燕京,以救荒。元公元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九月,大雨,毁太庙。十一月,以涿、易二十州,良乡、宝坻县饥,免今年租,粮三月。十二月,大都饥,发官米抵其价粜贫民。公元1302年(成宗大德六年)四月,浑河水溢,坏农田一千八百余顷。发通州仓米三百石赈贫民。七月,大都近畿蝗。公元1308年元武宗(海山)至大元年六月,大都饥,发官米赈之。公元1314年(延佑元年)二月,给钞六千三百锭,赈济良乡诸驿。六月,涿州范阳、房山二县浑河溢坏农田四百九十余顷。公元1321年(至治元年)九月,京师饥,发粟十万石平粜。(公元1322年)五月京师大饥,发二十万石赈之。(公元1324年)正月,粜米二十五万石,赈京师贫民。公元1325年(泰定二年)四月,范阳,房山二县水。十一月,京师饥,赈粟四十万石。公元1326年(泰定三年)七月,房山、宝坻、玉田、永平等县大风雹,折木伤稼。十月,京师饥,发粟八十万石赈之。公元1328年(天历元年)涿州范阳、房山饥,诏赈饥民粮两个月。公元1340年元至元年二月,京畿五州十一县水,每户赈米两月。公元1341年(至正元年)三月,房山饥,赈钞四千锭。明公元1409年(成祖永乐七年)十二月,赐济宁及良乡民频年递运者田租一年。公元1470年(成化六年)五月,顺天等地旱灾。六月,顺天旱后大水。时旱涝相仍,民食草木几尽。十二月,派官员分别至畿辅受灾地区赈济饥民。再发京粮三十万石平粜。公元1471年(成化七年)春,北京连年灾荒饥馑,大学士彭时奏请发仓储粮平粜,先后发放八十万石。五月时岁饥大疫,民多道死。公元1489年(弘治二年)七月,北京仍霪雨连绵,救济畿内水灾,免税粮,给受灾贫民麦种。十一月,北京地区饥荒,发粟平粜。公元1493年(弘治六年)六月,京畿大旱。飞蝗过北京,蔽日达三天之久。八月,免北京受灾地区夏税。十一月,赈北京流民。公元1511年(正统六年九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陈永言:顺天府所属州县蝗,民贫食难,而房山尤甚,其米柴夫三百余人,每人月柴四百斤,赴京输送,疲劳不堪,请量减以苏民力。诏减,明年春仍旧。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五月,赈济顺天受灾州县饥民。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十二月)以旱灾免顺天昌州、遵化、丰润、平谷、良乡、房山、文安、三河、怀远、顺义、密云等县夏税……粮谷有差。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发太仓银二万两于通州,一万两于怀柔县,一万两于顺义县,一万两于良乡县,各召买粮草,备明年客饷。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良乡县大水大饥。公元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四方流民,就食京师,死者相枕。四月,都城内外疫病流行,命太医散给药物,户部发米五千石煮粥赈济。六月,北京暴雨成灾,大水漂没居民房舍。公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上谕户部:“朕闻近京地方饥荒,民流入京者众,无所得食,其详议赈济事宜以闻”。于是部臣覆上五事:“议赈流聚。户部锦衣卫各简属官十人,与五城御史,以太仓米万石悉录见在流民,每日人给米一升,至四月终止。五月后京百里之外者,人给米五升,远者以次递加,至二斗而止,使还旧业。一、议济病弱,凡就赈饥民病不能赴官者,令所在富户为縻食之,太医院仍给药调治……一,议处近民。昌平、顺义、良乡、房山、三河、通州,或于太仓,或于通仓,各发米五百石,付所司分赈……”报可。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房山知县李琮于予备仓积牛粮谷种四十余石,春季散给贫民耕种,至秋加二利息还仓,贫民便后增至一百余石。公元1569年(隆庆三年十一月)以水灾免……昌平州……房山、良乡、宛平、大兴……怀柔等县……屯粮各有差。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房山知县陈庭训增建予备仓六间,积纸赎谷一千六百十八石七斗九升五合八勺,黑豆六十石,粟五百三十六石九斗五升,每年春给秋敛,亦如牛种例举以约保证付。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四月,京师大旱、大瘟疫、地震。六月京师暴雨成灾,房屋倒塌,溺压死者不可数计。十二月京师煮粥赈饥民。公元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因春夏久旱不雨,救济京畿饥民。九月,京师五城分厂煮粥平粜。公元1640年(崇祯十三年)闰正月,赈京师饥民。七月,命畿内捕蝗。发库银救济遭蝗灾之州县。崇祯间,房山知县张肇林积纸赎谷五百三十五石六斗五升。岁大祲,两请当事得大瘐之粟三百余石,煮粥赈饥,全活无数。又于城隈隙地营建百室曰冬生院处乡民之无依者至今称之。清公元1668年(康熙七年)良乡县大水、地震,水入西关至县治衙内外深数尺,南关民房冲毁过半。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正月初七日,京师一带饥民流移载适。六月二十日,命五城粥厂再展期三月,遣太医三十名治饥民疾病。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九月,畿辅地方,旱情严重,北部地区灾民,以山核桃做粥充饥。良乡县旱灾,赤地无收。十月十九日命大学士、九卿等每日齐集午门前,议救灾之道。发帑金三十万赈畿辅旱荒饥民。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房山县予备仓实存仓米一千二百零七石一斗,谷三干五百八十石八斗,因每年折耗极多虽赏奉有减价出粜即之,明文然乡民贫穷买者寥寥,若必出陈易新,准春借秋收,为官民两便。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奉总督方,题请直隶各属设留养局,良乡县设在南门外,冬月留养贫民春融遣散,其有疾及年过七十者常留在局给衣被钱米,有差经费银一百两。道光元年本部堂捐发商领营运月息一分,现在岁收息十二两,收租地七顷四十九亩四分一厘。按记数收租银四十二两五钱一分二厘,租制银四十一千七百九十文,租粮一百余石,嗣因沙压地瘠不堪耕种陆续减课,现在岁收租银二、三十两不等。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正月初六日,命永定河加筑月埝、开减河,以工代赈。公元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命拨通仓米三十万石,补直隶霸县等十二州县赈粜。另据北京通史记载:永定河从山西出山进入近畿一带的平原地区后,由于地势平坦,从芦沟桥以下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宛平、良乡等地的农田和村庄。在1698年至1772年(康熙三十七年至乾隆三十七年)雇募了大批贫民和河兵六次修浚永定河。公元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七日,禁京城商民囤积米谷。十月初一日,以近京一带饥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命派员在芦沟桥拦阻,不许过桥北上。公元1802年(嘉庆七年)三月,阅永定河工,免经过宛平县明年额赋十分之五;良乡等五州县额赋十分之三。展赈京城内外灾民一月。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四月,京师旱。后宛平、涿州、良乡等地大水。赈济。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永定河决口。九月二十九日,拨京仓米二万石,部库银六万两,赈顺天府属被水灾民。十二月十二日,再拨仓米三万石,部库银四万两,赈顺天府属被水灾民。房山县留养局,设在东关创于前清咸丰,同时代原以养贫民之无告者,嗣后以款项无着仅冬季办理粥厂一月,其开办日期年例由腊月初一日起至三十日止,每日需米四五斗,打粥者多系本县贫民共计三百余口,除本月支销薪米人工外,所余之款尽数按名支配分给贫民以度年关,此历办粥厂之大概情形,也其筹定的款一为捐款生息,一为煤窑捐共二三百元至民国九年旱灾天灾较为特别,灾民过多,借北门外关帝庙为粥厂,由绅菩等呈县转详京兆尹王批准,拨给捐款三百元遂又展期放粥两月。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八月三日,永定河溢至十一月十七日漫口合龙。九月八日,截留漕粮八万石,赈顺天府各属被水灾民。公元1883年(光绪九年)良乡棲流局设在南门外,府尹以河间、献县灾民赴京过多,恐至滋事发交前县杨谦柄经费银一千五百两设局,截留外来灾民煮粥散放,自光绪九年十二月起至十年闰五月上遣散,并因本邑九年被水民情困苦,每日早在局煮粥散放以昭矜恤。公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永定河夏决,宛平、房山等州县受水灾,赈灾民钱、粮。公元1890年(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北京地区连日大雨,永定河决(稻田村南决口),顺天府属二十余州县遭受严重水灾。八月二十六日,发帑五万两,大钱五十万贯,米十万石赈顺天府各属灾民。公元1892年(光绪十八年)七月十七日,永定河决,顺天府属州县受灾严重(稻田村南决口)。八月十三日,以近郊水严重,拨部银十万两备赈。公元1893年(光绪十九年)八月四日,北京大雨成灾,命京城六门外添设粥厂,并拨京仓米石充饥(闫仙垡村北、南两处决口)。据《永定河治本计划》附图改绘记载:公元1771年至1904年,在这134年间永定河从稻田村北至金门闸南良乡县境决溢十九次,使沿岸村庄遭受严重水涝灾害,同时曾多次受到赈济。中华民国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永定河决口四处,马厂、夏场村决口800米。从民国十三、十四、十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年房山、良乡地区连续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决堤漫溢,农田被淹,房屋倒塌,有人畜伤亡,十八年大雨七昼夜洪水成灾,拒马河尸体漂浮,因政局不稳,赈济灾民寥寥无几。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良乡、房山地区大雨,山洪暴发。琉璃河被水淹土地9300亩,庄稼减收。正字慈善会(注)良乡县分会,设于良乡县城内,分会赈务办事所,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一日成立,分会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自成立。经费每年三百五十元。去岁该分会所办事业;修理文庙,施放赈粮,计发放155村,5023户,23955人,赈粮共计6240元(总会设於北京市内二区界铜井大院,马神庙二十号)。公元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七月下旬,连日大雨,永定河水暴涨,铁路均被淹没。房山、良乡水灾亦很严重,良乡城进水,沿小清河,琉璃河下游二十多村庄受灾,良田被淹三万多亩,很多民舍被冲塌,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据房山县东班各庄不足二百户的统计有八十三户因为灾荒而讨饭,二十七户被迫卖儿女,六十三户逃荒到张家口一带,先后饿死八十三人。(北京师专史地科师生调查)。十二月中旬,北京米荒。伪“临时政府”下令实行计日授粮。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二年)从春到夏,一连几个月没有下雨,土地干裂,草木干枯,这场灾害一直延续到1943年。这场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使苦难深重的敌统区人民处于更加悲惨的境地。据北京师专史地科师生调查,一九四三年河套沟东半部(敌占区)饿死的人二千零三十五人,逃荒到外地的有一千五百三十八户,卖儿卖女的有四百三十二户,妻子改嫁的二百九十四户。由于饥饿,大批逃荒的人涌向县城,不分白天黑夜,挤在房山的街头巷尾,迫使日伪房山县政府不得不在城东三里远的饶乐府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同时肖庄西边也开了粥厂。开办粥厂的日伪人员从中克扣自肥,为了少放米而又要粥粘稠,就在熬粥锅里放上石灰,吃了这样的粥,腹部涨痛,许多人就因此而死去。仅定府辛庄一村吃这样粥涨死的就有三十六人。天气炎热,尸体易腐烂日本人怕传染瘟疫,在清尸时,把带气的人也拖去活埋。从1940年开始,各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军民齐心协力,开展生产自救,开荒生产,以补粮食之不足。如蒲洼村党支部成立垦荒团,开荒一百二十余亩,秋后收粮二万多斤。在庙安岭一带担任警戒任务的侦察连,十八天开荒四百七十亩,到秋天收获谷子三千余斤。到1944年根据地内部已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的问题,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不仅战胜了自然灾害,为支援前线战胜敌人奠定了物质基础。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敌占区良乡地区大雨,良乡县救济院从冀热平津分署领取水灾难民急赈面粉2280袋,分发琉璃河、张谢、肖场、城关、交道六个乡(镇)4500人。公元1948年3月10日中共房山县委发出“关于民兵联防工作的指示”在房山县解放区划了六个联防区。房山县政府给三、六区一百四十四户受害户发放了一万多斤救济粮,还有布匹、衣物、稳定了群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