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 英文:随缘与攀缘 净空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09:41

随缘与攀缘-净空  

净空法师所作的一副对联:
     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全消;
     处顺境,随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

     何谓'随缘’?何谓'攀缘’?讲到绝对的标准,就是随顺性德是随缘,随顺烦恼习气是攀缘。说明白些,标准降低一点,就是随顺经典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是随缘;随顺自己的习气、想法、看法,是攀缘。随缘与攀缘关键在用心之不同,随缘用真心,攀缘用妄心。此理很深,境界很广,务必要细心思惟、观察。 因此,我们想要成就,不能不着重德行上的修养。但有些人能做到,有些人想做而做不到,其原因很简单,能做得到的人'无我’。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名菩萨。’菩萨能做到,我们凡夫何以做不到?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这一关是凡圣的分界线,这一关突破了,就超凡入圣;无法突破,就永远做凡夫,永远在六道轮回。我们起心动念没有把'我’忘记,总是想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一切都是'我的’。佛菩萨没有'我’,没有'我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懂得此理,在世间要修好因。好因是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

     怎么修法?两个字:净、善。心要清净,净生慧;善生福。智慧是清净心生的;相好是善行生的;德能是净、善合起来生的。我们就是修心纯净,没有一丝毫的染污;行为纯善,没有一丝毫的恶行,其果报就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这三种圆满,果报在佛如来的报土,这是'成佛之道’。;所以,快乐自在不是有地位、有权势,而是心地清净、行为善良,这个人就自在快乐。生活在世间样样随缘,'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正入此境界,果报殊胜!古人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人与人相处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

     人事环境虽然复杂,总不外善与恶,就是顺境与逆境。处逆境时,样样不称心不如意,周边所遇到的都是恶人,我们应该如何相处?舜王是最好的例子,舜的父亲、继母与继母生的儿子,都与他做对头,但他能尽孝,没有看到父亲、继母、与弟弟的不是处,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天天反省改过。这正是六祖大师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没见到别人过,只见自己过,所以经过三、四年,感化了全家人。在佛法讲,舜的父亲、继母与弟弟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他能化怨为亲、化敌为友,了不起!如果起怨恨心、报复心,就造成仇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将来苦不堪言!我们处逆境,遇到恶缘,要学舜王,养自己的大德大智、大德大行。

     《金刚经》上,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逆境、恶缘。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修菩萨道时,遇到歌利王,被凌迟处死。但他没有丝毫嗔恚的念头,忍辱波罗蜜圆满了;不起丝毫报复的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菩萨还生感恩心,并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歌利王的后身就是憍陈如尊者,当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他是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这就是化怨为亲、化敌为友,决不可对立、报复,不可生嗔恚心,这是真正解决问题。处顺境时,一切称心如意,没有贪念,因为起一念贪心,立刻堕落了,这比处逆境还要严峻。一般人晓得逆境、恶缘容易堕落,不知道顺境、善缘更容易堕落。善财童子就是处顺境、善缘,但他不贪图富贵,能舍弃、放下。释迦牟尼佛生长在皇宫,他的环境是顺境、善缘,名闻利养样样具足,如果他贪图富贵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处逆境顺境、善缘恶缘,要真正把'贪、嗔、痴、慢’连根拔除。

     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的,都是善知识、佛菩萨,他帮助我消业障,我感激他,没有丝毫怨恨心、报复心。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不论处什么环境,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能保持住,心在道上,道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道、性德,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时一切处,不失真心,不失本性,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随缘不攀缘。——《净空法师讲述》

真正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中修行。境界里头特别是人事环境,逆境恶缘不生瞋恚,顺境善缘不起贪恋,境界就转过来了。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善财童子,为什么人家一生成就?他靠什么成就?没有别的,历事练心,什么人都接触。有圣人,有凡人,有善人,有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接触,在接触当中断贪瞋痴。

       大乘教是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怎么个转法?就是在境界里,念念能提得起观照。要稍稍有一点差错就迷失了,迷失了就是烦恼起作用,贪瞋痴又冒出来了,这叫凡夫。转贪瞋痴为戒定慧,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是叫别人转,是叫自己转。


       从哪里转?从自己内心去转,与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境界没有是非善恶,是非善恶都是自己心境变现出来的境界。把自己内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那个对立的念头化解掉,不再跟一切人对立,不再跟一切事对立,不再跟一切物对立,这就是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的基本方法。心转了世界哪有不和平的!人跟人相处怎么会不和睦!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用功夫,这叫道。 道不可须臾离开,如果离开一分一秒,你就走到错路上去,就不是正道了。


       真正修行人,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用这个方法来修行,往生净土是生实报庄严土。这就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超过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原因在这里。极乐世界平平稳稳的,所以进步很慢,你看从凡圣土到方便土到实报庄严土,《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都是很长的时间。可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以提升到实报庄严土。所以才说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话不假。此地是大起大落,他一起来的时候就很高,落下去也很快,一落就落到阿鼻地狱,一起就起到实报庄严土。所以章嘉大师说,佛法是知难行易。这里头的功夫,我常常讲,就是对一切人事物不执着、不分别,佛教我们随缘不攀缘。


       永远保持自己心地平静、慈悲,业力就转了。如果我们常常跟着外面境界走,那你的业永远转不掉。你修行到心地有一定清净的程度,这个三世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得清楚明白,你会不会去改变它?还是随缘。你要想去改变它,你就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着,就堕落了,一切都随顺。到时节因缘成熟,他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去帮助他。所以佛菩萨对众生不急在一时,无量劫。他什么时候成熟,佛菩萨看得很清楚,成熟的时候就来了,没有成熟,有的时候也做种种示现,促进你成熟,到你回头,一定会来帮助你。什么叫成熟?什么叫不成熟?成熟是你能够接受,我们叫受教,欢喜接受教诲。半信半疑,没有成熟。完全不信,给他种种子。半信半疑,帮助他增长信心。要一下就把他度脱,这是做不到的,这个道理我们懂。佛菩薩教化眾生是生生世世的,為了令一個眾生覺悟,他可以用無量劫的時間,他有耐心、智慧,所以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凡夫是恨不得這個人愈快成就愈好,最好在這一生,或者一、兩年,或者一、兩個月;佛菩薩則不然,佛菩薩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人業障習氣重,一生改不過來,豈可勉強?所以,隨順他,來世遇到再說。只要他有善根,有絲毫想學的念頭,佛都不遺棄,這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一切眾生根性不同,非常複雜,複雜的現象決不是我們想像得到的。了解事實真相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心情永遠是清淨、平等的,不會受外面境界所動搖。佛菩薩教化眾生,遇到上根利智,他的心清淨、平等;遇到下下根、一闡提,他的心還是清淨、平等,這就是功夫,這是住真實慧。如果遇到上根利智,喜歡;遇到笨一點的人,討厭,這就不是住真實慧,這跟凡夫一樣住在妄想、分別、煩惱之中。

       宿业,无量劫造的这些恶业统统可以转,没有不能转的。讲业力不能转,这是小乘教里说的,那是佛对于小根器的人讲的;大乘法里头,五逆十恶都可以转,没有不能转的,极其重的罪业,一念忏悔,他就转了。总而言之,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长远的大愿大心,才能够转业。

随缘与攀缘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所以对于一切人事物,顺境很好,逆境也好;善缘很好,恶缘也不错,绝对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我们要炼,这个就真的叫炼功,这是修行功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五欲六尘当中,随缘不攀缘。有人问什么叫随缘?什么叫攀缘?那你要仔细听,你要搞清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要起心动念,攀缘。起什么心?我想拥有,我想有权来支配,你动了控制的念头,动了占有的念头,你在这个里面起了贪嗔痴慢,错了!你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这个烦恼就变成六道轮回,你就够受的了。这叫做攀缘。

  那什么叫随缘?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受用,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更没有占有的念头,决定不起贪嗔痴慢,生智慧!大大不一样。六根接触六尘生智慧,是菩萨,不是凡夫!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们去读《坛经》,你看看惠能大师见五祖忍和尚,他说的是什么?他说的话有味道。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常生智慧?他随缘,不攀缘,常生智慧;攀缘,不知道随缘,常生烦恼。攀缘跟随缘差别在此地,你要懂!

  你看看敦煌里面的壁画,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诸天在空中舞蹈、唱歌、音乐来供养,佛跟大众可以接受,他们生智慧,他们不生烦恼,他们可以随缘,他们决定没有攀缘。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中国人讲你要是生七情五欲,那就是攀缘,被污染了,你不清净。享受这一切境界,不起七情五欲,这是随缘。随缘就自在,真乐;攀缘就烦恼,就不自在了。了解事实真相,你才能做到;不了解事实真相,做不到。随缘跟攀缘的差别在此地。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909卷)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从来没有勉强一个人,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什么?随缘,佛不攀缘,你看看佛多自在!我们今天的慈悲心超过佛菩萨,我们一定要拉住众生赶快往生,不去不行;佛不拉人,我们要拉人,人家不肯去我们生烦恼;佛不拉人,人不去,佛不生烦恼。细细想想,我们是什么慈悲心?我们是热情过度,热情是烦恼不是智慧;佛是智慧,平常心是智慧。佛以我们人的眼光来看,他很有耐心,这一生不能得度,来生;来生不能得度,后生,慢慢的来,一丝毫都不勉强。我们想想佛做得对不对?对。为什么?勉强不得,如果勉强能成就,佛也会勉强,勉强不得!这才体会到随缘的道理,随缘的殊胜。我们干的是攀缘,我们所生的是烦恼不生智慧,人家是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你要细心的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经上讲“善巧方便”的高明,出乎我们意想之外,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诸佛菩萨对众生无不是苦口婆心的劝导,众生听不听不过问,众生学不学不过问,所以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苦口婆心演说那是大慈悲的流露,大智慧的流露,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此地讲的“胜地之欢”,层次、境界无量无边。也正是佛家所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依教修行一定能满你的愿望,你的愿望小就满你小愿望,你的愿望大满你大愿望,你要不能认真踏实的去修学,大小愿望都得不到。

1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无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实念佛,没有比这个更好!

1 我们做好事,随缘做,绝不攀缘。事来了我不退让,我把它尽心尽力做好,这叫随缘做,不去找事做。找事做,你那个心不清净,那是好(hào)事,那是攀缘,不是好事。

 @、富上法师住在益州的净德寺,白天放着一顶大斗笠在身旁,坐在道路旁边读经,从来不攀缘。因为马路很安静,来往的人很少,所以他没什么收获。有人问他说:'师父!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他回答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何必再去攀缘呢?'

  陵州的刺史赵仲舒是一位很苛酷的官吏,听到这消息后,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多轻名利的人,所以特地去探他。赵刺史骑马经过,故意掉下了一大串钱。富上法师还很自在地读他的佛经,没有抬头去看一眼。赵刺史走了很远以后,才派人回来取钱。富上法师也没有理睬他。赵刺史于是回来问道:'师父!你每天化缘得到的只不过一二文钱罢了,现在有一大串钱掉在你面前,为什么不拿呢?'富上法师法:'这又不是我的钱,我怎么可以随便占为己有呢?'赵刺史到此才心服口服,亲自下马向富上法师礼拜。

1 学佛的人没有烦恼,学佛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学佛的人,自在随缘,什么都好!学佛的人处处退让,愈退,路子愈宽,退到后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

2 真正学佛的人,心决定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般若智慧就会现前,无论你是生活、工作,你都会得到圆满。圆满是身心安乐,自在随缘,那是真圆满。

3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什么?清净心。心清净,你有智慧随缘,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超凡入圣。

4 我们的心清净,世出世法真正做到一尘不染,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纵然是大灾大难降临,也能从容不迫、见佛往生。 

1 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你就自在。什么叫随缘?随顺经典上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这叫随缘。

2 要是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缘。攀缘造业,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你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

3 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

4 要怎样学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世间法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什么态度?随缘。佛教给我们要随缘,我们听从佛的教诲,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5你对生活的需求,会愈来愈少。物质生活需求少,你没有负担,没有累赘;有多余的,随缘随分帮助别人,你会非常自在。有多余的东西,不必天天拿到外头去问谁要,那也是攀缘,那很累人。佛法告诉我们,总在一个缘字,你能把“缘”这个字解开了,悟入了,你就会很自在。 

6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一样也带不去。真正念佛人,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不要去计较,不要去争执。我们一心一意念佛,只有自己将来走得很潇洒,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欢喜,这一着是真的。

7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就是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随缘。随缘要有智慧,不能够随感情,随感情就背道而驰了。所以佛家又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如果慈悲方便是随着自己烦恼习气,决定堕落,那是错误的;佛家讲的慈悲随缘是智慧的。

8六道有善缘、有恶缘,遇到善缘是三善道,遇到恶缘是三恶道,总在遇缘不同。所以智慧就重要,因为智慧「能鉴众缘」,你把这个缘看得很清楚,哪种缘可以随,哪种缘不能随,这是随缘。破了无明的,我们常讲这些人有功夫,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无始无明破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分别执着是决定不会起来的,这就是常讲的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大士。他们超越十法界,住实报土,有能力把一切缘都看得清楚。他能随一切缘,我们不行,我们总是要有能力辨别染净、邪正、善恶。清净的可以随,染污的不能随。正法可以随,邪法不能随,善法可以随,恶法不能随。为什么?我们烦恼习气没有断,就不能随恶缘。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他有本事可以随恶缘,随染缘。为什么?做种种示现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面觉悟,这是真实的慈悲,无尽的慈悲。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他可以演正面的,也能演负面的,他能演清净的,也能演染污的,演得非常逼真,让我们看到受感动、受启发,这都是教学。实际上,佛确实如如不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般若会上他讲了真话,真话是什么?他实实在在没有讲过一句话,谁要是认为佛讲经说法,那叫谤佛。这句话意思很深,我们听不懂。明明说了四十九年,集结经藏成为现在的《大藏经》,怎么说没有说话?那是从理上讲的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个意思深。不说话的时候,你不能说他没有说,说话的时候,你不能说他有说,这愈说愈玄了,我们听不懂。表演是身教,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演出来给我们看,不能说无作,演出来给我们看,不能说有作。这个境界,我们能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