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之木遁果实云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成果公告 2011年05月12日14:3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32: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成果公告

  2011年05月12日14:37  

  由华东师范大学BLA010109)成果公告已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专家有解放军艺术学院周荫昌教授、杭州科技学院杜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安国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东南大学凌尧教授,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意志、行为适度、统一的人格、和谐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和行为等,这是优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但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令人担忧。20世纪未,世界各国纷纷将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列为急需解决的国家级优先课题,并着手制订相应对策。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拓展美术教育学、健康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理论,也可以对开展学校美术教育活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实际应用方面起积极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开展这一研究的初衷和出发点。

  围绕本课题研究有几个主要问题急需得到解决:一是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的交融点究竟何在?二是何谓治疗取向的学校美术教育?三是如何帮助学生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且有意义的美术学习?为此,本课题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方针,以美术教育学、健康心理学、审美心理学、视觉文化论等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是一项综合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明美术教育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与发挥潜能方面的作用、特点和机制;寻求发挥美术教育上述功能的途径与具体方法,并通过学校美术教学实践,运用于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控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碍等方面,取得经验;总结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规律与方法,其成功经验予以推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1.理论研究部分。其中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艺术治疗的起源与发展、美术教育与艺术治疗的交融点、治疗取向的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现状等。通过研究,探明学校美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意义与独特作用。

  2.调查研究部分。其中包括:青少年绘画作品分析、青少年审美心理测试、以美术学习缓解高中生心理压力的相关性调查,以及具有原创性的抽象绘画测试工具的设计及实施。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探明美术教育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与发挥潜能方面的作用、规律和特点。

  3.个案研究部分。其中包括:跟踪多年的、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抚平心灵创伤的8则个案。这些个案既突现了美术教育在帮助具有心灵创伤的青少年恢复心理健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呈现出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

  4.对策研究部分。首先,提出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目标出发对学校美术课程进行调整的建议。以此为基础,分别从美术创作教学、美术鉴赏教学、美术教学评价、学校与美术馆相结合等角度提出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控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为多学科交叉研究。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素质教育方针为依据,是一项融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领域的研究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一般心理测试与艺术心理测试、美术作品分析、美术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美术教学情况现场观察和访谈调查等调查研究方法,了解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美术教育的现状。中期研究侧重美术教育学与健康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探明学校美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规律及方法。后期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成果,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对策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一:学校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学校美术教育是传递美术经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活动。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学校美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可以预防、调控和治疗心理问题

  在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获得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无法获得的、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体验。而且美术创作的成果是多样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此美术创作教学活动易于促进生动、活泼的个性潜能发展,获得高峰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达到预防、调控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2.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可以促使个人内心及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谐调

  美术作品由色彩、线条、空间、材质等视觉元素构成。只要它遵循审美规律,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就能满足审美需求,直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与此同时,美术作品除了形式上的美感之外,还传递出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对人的精神产生净化和陶冶作用,起到消除精神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欣赏、鉴别、判断、批评等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视觉文化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保持必要的自我独立,以自觉抵御来自动漫、广告、网络等视觉媒体中所包含的不良影响,有效地适应文化环境,达到个人内心及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谐调,得到全面发展。

  3.美术创作活动是测试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自由、放松的美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等)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测试工具,从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色彩、构图以及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能形象化地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心态,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主要观点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应积极开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明确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应积极开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的观点。为实现这一重要目标,我们提出应从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学校美术课程作以下调整:

  1.学校美术课程中有关目标应进一步明确

  在修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之际,应深入论述美术教育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明确提出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呼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并存的文化观关照下,充分发挥学校美术教育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的作用,并与生命教育相融合,以突现学校美术课程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

  2.学校美术课程内容应进行相应调整

  在学校美术课程中,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获得其他学科学习无法获得的丰富体验,发展个性潜能,建立自信,并加强人际交流,以达到预防、调控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以优秀美术作品为引领,形成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同构筑的、传统美术与新媒介艺术以及本土美术与世界各国美术并存的多层次的美术作品群。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学习,在获得丰富且深入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学校美术教学方法应更为丰富多样

  根据青少年视觉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更为深入,并突现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特征。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教育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开展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美术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设安全的美术学习环境,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灵创伤,积极引导他们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美术创作与鉴赏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怃平心灵创伤,以达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

  4.学校美术教育应与社区教育密切结合

  学校美术教育应与社区教育携手并进。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资源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灵活运用,例如,学校美术馆、图书馆、计算机教室向社区开放,家长或社区的其他人士走进课堂指导或参与美术教学及评价活动等,以促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社会美术教育机构积极面向学校,支援学校美术教育,例如开展美术馆教育、博物馆教育等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学习美术创作与鉴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鉴赏品位与审美判断力,自觉抵御视觉文化中所包含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逐步树立起创造未来新文化的志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学校美术教育是传递美术经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活动。学校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即学生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学习活动与美术鉴赏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体验、成就感、自信心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控心理状态和消除心理障碍,使个人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和谐关系,而且有利于激发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高峰体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如今,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升学压力和视觉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小学生正遭遇着程度不同的心灵创伤。我们应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确立为学校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积极开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活动,抚平心灵创伤,促进青少年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青少年早日成长为祖国的优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学术价值

  本课题研究聚焦于“以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途径,从学校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开展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研究对象是所有青少年(部分研究涉及幼儿),即在普通学校正常教学班级中学习的中小学生。本选题在国内以往的一些研究中有所涉及,但尚无深入开展,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项填补国内美术教育研究领域空白的项目。经过5年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而言,有以下四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第一,本课题研究探明了美术教育与艺术治疗之间的交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了学校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突破了以往美术教师不该跨越自己的教学专业,担任艺术治疗师角色的观点,对美术教育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课题组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追寻艺术治疗的起源与发展轨迹,描述各国艺术治疗的现状及各种取向。其次,梳理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美术教育与艺术治疗两者关系的各种观点,探明了美术教育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与发挥潜能方面的作用、特点和机制。从理论上探明了美术教育与艺术治疗之间的交融点,并讨论了融合艺术治疗的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可行性。

  本课题研究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而且通过美术教学实践,从美术创作教学、美术鉴赏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测试等方面证明了学校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证实透过以治疗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无论对由生理缺陷引发的心灵创伤,还是其他原因引发的心灵创伤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明确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校内外美术教育中精心设计并积极开展融美术学习与心理治疗为一体的美术教育活动,以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主张,从而突破了以往美术教师不该跨越自己的教学专业,担任艺术治疗师角色的观点。这对发展美术教育学理论和健康心理学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本课题研究首次引入了“情感强烈的单一事件也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念,强调重大不幸所引发的审美经验对学生成长的帮助,提出“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的观点,突破了以往将审美经验仅仅限定于引起愉悦反应的主张,对美术教育学与审美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拓展意义。

  以往,我们将审美经验仅仅视为遇到内容或形式上的和谐美所引起的反应,而忽视了不幸事件所引发的审美反应。许多学者研究过度快乐或悲伤的重大事件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发现两者都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美国学者Csikszentmihalyi明确指出,情感强烈的单一事件也是一种“审美经验”,它包括四大层面:(1)感官层面,启动各种感官反应;(2)情意层面,引发深刻的情感,也唤起过去的经验与感受;(3)认知层面,激发思维,寻求意义;(4)超验层面,感受一种完满的经验、成长,觉得本身的特质有所转变,不同于事件经验以前的自己。这种完满的审美经验,不论是起因于快乐或悲伤,都会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令人无比敬畏又神秘难解,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本课题研究首次引入“不论是起因于快乐或悲伤,都会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完满的审美经验”的理念,强调重大不幸所引发的审美经验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并将对审美经验的新认识与美术学科教育相结合,明确提出“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的观点,突破了以往将审美经验仅仅限定于遇到内容或形式上的和谐美所引起的愉悦反应,而美术学习就是获取愉悦的审美经验的观点。这对美术教育学与审美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拓展意义。

  第三,本课题研究开发了针对全体中小学生的、通过抽象绘画创作活动测试心理健康的安全且有效的工具,突破了在心理咨询或艺术治疗过程中针对特殊人群采用绘画方式进行心理测试的局限,这一测试工具具有在我国中小学乃至世界各国推广的应用价值。

  20世纪以来,在心理咨询中广泛运用绘画测试的方法,引导患者呈现出用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深层心理。在多种艺术治疗的方法中,绘画疗法的历史最为悠远,它有多种形式,自由画、命题画、涂鸦、风景构成法、娱乐绘画、家测试、树测试等。但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艺术治疗,针对的都是具有明显心理疾病症状的特殊人群。

  本课题研究开发了针对全体青少年的抽象绘画测试工具,让处于正常教学班级中的中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用抽象绘画等方式表达与自己所选乐曲相对应的心情。这一测试方法使学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消除了戒备心理,自由地表达心情,因此从画面的线条、色彩、构图以及在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形象化地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心态,从而为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依据,突破了在心理咨询或艺术治疗过程中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绘画测试的局限。这一测试工具具有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乃至世界各国推广的应用价值。

  第四,本课题研究所汇集的通过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案例,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多种方法,具有推广的应用价值。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书法是源于我国的独特的美术门类,通过书法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在国际间具有独特价值。

  本课题研究汇集了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典型案例,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多种美术教育的途径及具体教学方法,具有推广的应用价值。其中,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成果之一《美术鉴赏及其教学》,归纳了中西方鉴赏绘画作品的方法,同时回顾了中西方学校美术鉴赏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当代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征及规律,提出了开展学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多种途径以及美术馆与学校携手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途径,并开发了美术鉴赏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部著作中有不少内容在国内是首次论及的,例如中西方学校美术鉴赏教育史、我国当代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征及规律以及美术馆教育的途径等,既具有拓展美术教育学理论的意义,也对开展学校美术鉴赏教学具有应用的价值。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书法是源于我国的独特的美术门类,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书法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的成果——通过书法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在国际间具有独特价值。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今后,本课题组将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研究成果的传播,并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局限,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首先,继续深入开展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力求获得理论研究上的新的突破,以推动融合艺术治疗的美术教育(或艺术教育)的全面开展。在对策研究方面,力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提出有效且多样的途径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切实起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作用。

  再则,扩大测试范围,以取得更多证明心理健康测试与艺术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测试工具具有信度与效度的数据。与此同时,探究新的研究方法,由原先以抽象绘画方式让学生表达心理状态,发展为以具象绘画、拼贴画、广告、雕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心理状态的方式,并力求与发展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相结合。

  最后,继续跟踪现有案例,完善个案研究,并发现及跟踪新的案例。以此为基础,获取更为确凿的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证据,并发现客观验证透过美术学习活动达到自我观念提升的工具,为推动这一研究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