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异界装甲兵:广州→高阳許氏《許祥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6:26:51

 

(許祥光像)

人物名片:

許祥光(1799 -1854)

領導廣州人民抵抗英軍入侵的民族英雄

1819年 (嘉慶二十四年) 中舉人;1832年 (道光十二年) 中進士,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在廣州被推舉為籌辦軍需武器的“勸捐局經理”, 組織廣州的義勇軍抵抗英軍的入侵, 成為廣州人民抗英運動的領導者, 被道光皇帝賜“議敘以道員即選”; 1849年 (道光二十一年) 組織十萬義勇軍阻止英軍進入廣州, 迫使當時的英軍司令兼香港總督Samuel George Bonham 放棄入城, 被道光皇帝嘉獎賜“三品頂戴”; 1851年(咸豐一年) 任廣西布政使 (相當於現在的廣西省省長)。

簡介:

許祥光(1799——1854),字賓衢,許賡(拜庭)的長子,屬許地許氏家族第三代。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舉人,到州高第街許地故居住下,經理投效局。許祥光不僅是許地大宅、拜庭家廟的創建人,而且還是廣州抗英運動領導者之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按《南京條約,廣州雖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但英人懼粵民強悍,不敢貿然進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三月間,英軍司令官兼駐香港總督文翰重申入廣州城之約,雖遭到粵當局拒絕,而英軍艦仍闖進珠江,以攻城恫嚇,欲強行入城。這時候,廣州人民群情洶湧,誓死反對英軍進城。作為富紳的許祥光聯合廣州愛國土紳,號召城內外居民,每戶出壯丁一至二三人,挨戶註冊,很快征得民兵10.7萬人,還佈置各街巷設柵欄,集中從事軍訓。一時廣州城內外刀槍林立,旗幟飄揚,時刻準備者應戰。許帶頭捐獻白銀6萬兩,勸集捐款40余萬兩,作為購買槍械糧餉之用。

 

許祥光還以粵紳名義,正式致函文翰,陳說厲害,其中扼要說:“二十一年(1841年)之結怨構兵,貴國有激而成,所關者大,實出於不得已。今如為此小節(指入城)而輕動干戈,若止以現在香港二三千人之眾,而抗全城(廣州)數百萬之人,則眾寡不敵。若遽調各港之兵,且科公眾之餉,則因小失大,雖愚者亦不肯為。況匪徒(指香港裙帶路及廣州市郊一帶綠林好漢伺機騷擾)覬覦已久,動借公債為名,萬一釀成焚燒洋樓之事,殃及各國遠人,玉石不分,咎將誰諉?甚或變生肋腋,至有黃竹歧赤柱(殺英夷)之事,皆在意中也。如以為他處滋擾,可以挾制廣東,准入城,不知城在廣東,萬眾不原,無論在何處千方百計,而廣東之百姓,總斷不能行也。”

 

許祥光的外交辭令,既斬釘截鐵,又剖勢審時,鞭辟入裏,點破其攻城無非是恫嚇。令文翰無計可施,不得已在洋行門前貼佈告:“嚴禁入城”,灰溜溜地罷入城之議。

 

許祥光備武修文,抗夷有功,後被嘉獎賜爵三品頂戴。粵省士民曾賜匾以頌其愛國禦敵之德。

 

咸豐元年,清廷授許祥光為廣西桂平、梧州鹽法道。這時候,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在廣西興起。許站在清廷立場上,對此採取敵視態度。這是階級局限使然,不足為怪。嗣後又被擢為察使,三年又加布政使銜,四年複主鹽稅於梧州。卒于任所,時年56歲。

 

      許祥光博覽群籍,融會貫通,著《選樓集句》二卷,其師潘世恩於序文中譽他將古人詩文詞賦集駢成篇,做到“錯彩鏤金,聯珠綴玉,開前古未之奇,抉才人未探之秘,正為天衣無縫,滅盡針線痕跡,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如來。”程春海,梁廷楠亦分別為之作了贊詞、跋文。

 

下面錄其《荔枝灣賦》一小部分(並注出處)以見一斑:

(序)餘以暇日(袁彥伯《三國名臣序贊》),逍遙步西園(魏文帝《芙蓉池詩》)。綠水晧皓(向平叔《景福殿賦》),朱實離離(張平子《西京賦》),致足樂也(魏文帝《與吳質書》)。

(賦)朱明綮授(潘安仁《射雉賦》),蕤賓紀時(魏文帝《與吳質書》),茂樹蔭蔚(潘安仁《射雉賦》),靈果參差(潘安仁《閒居賦》),四宇和平(枚乘《七發》。兼二儀之優渥(左思《吳都賦》),八風代扇(來廣徵《由庚詩》);樂百卉之榮滋(嵇叔夜《琴賦》),植林為苑(左思《吳都賦》)。因河為池(賈宜《過秦論》),攢布水 ?(郭景純《江賦》),側生荔枝(左思《蜀都賦》)。雜天采於柔荑(王元長《三月三曲水詩》),越香掩掩(宋玉《高唐賦》);曜朱光于白水(張平子《南都賦》),珍樹猗猗(左思《魏都賦》)。

 

上述數言,便勾勒出荔枝灣水澤煙敘,綠樹成蔭,紅荔累累的嶺南園林勝景。可見許祥光功力的深厚渾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