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线追查码头负责人:苏轼的有关联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4:27

苏轼的有关联话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人,出身世族地主。苏洵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10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嘉祐(苏轼22岁)时中进士。神宗时曾任凤翔府通判、祠部员外郎,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北宋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王安石等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但是,他的政治思想是比较保守的,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今江苏省铜山县)、徐州。神宗元年(1079年),又徙知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这一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剌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哲宗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掌政权时被召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这时王安石新法尽废,他却主张对新法“参用其是”,不要全盘否定,引起司马光的不满和恼怒,被贬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再起,被调定州当太守,接着又因在任有上有“诋谤先朝”之嫌,后又贬谪岭南英州及惠州等地,之后更又把他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岛)。直到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享年66岁。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是一位通才,诗、词、文、书画方面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而苏轼首开豪放一派,有意以诗为词,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摆脱了词在音乐上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苏轼一生著述颇丰,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并擅长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开创了湖州画派。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谐。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存词350余首)。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自题联】

 

三杯软饱后;

一枕黑甜余。

——苏轼自题

    此联以海南岛儋州方言所拟,饮酒为“软饱”,睡得香为“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苏轼自题书房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能诵。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经纶满腹。因此也有些骄傲自负。一天,他竟在书房门口贴出了这副对联。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集句自箴

 

山下兰芽短侵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集句感赋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又改自题书房联自箴

    少年的苏轼自题书房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这对联被一位老邻居发现了,老邻居想:苏轼年轻学博,实在可喜,但从此自满则难成大器。于是,他拿来一本小书,上门找苏轼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苏轼接过书一看,不禁大惊失色。不但此书从未读过,而且许多字都不认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万分。当即向老翁长揖谢道:“小生一时狂兴,多亏尊翁指点,五内铭感不尽。”老翁走后,他立即撕下书房联,在原联前各加上两字,改成了这副对联以自箴励志。从此,他广搜博览,刻苦攻读了几年,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大文学家。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似名节,久而后成。

——苏轼集卢秉传句自题湖北黄冈寓居雪堂

    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后,筑室于东坡,因此自号东坡居士,所建堂舍因在雪中落成,故命名雪堂,此联是集卢秉传语成此堂联。苏轼曾说:“功名在晚节者正多,如弈棋只须大段用意,终局时自胜也。”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崇尚名节的人生态度,实为饱经风霜之语。

 

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憾悟自题生平

    苏轼在海南岛儋州获赦回归路过润州时,曾同表弟程德儒同游金山,见山上有一幅自己壮年时的画像,目睹相貌英姿焕发的昔年,对比如今的两鬓飞霜,不胜感慨万千,随即在原肖像旁书写了这首六言绝句,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

 

====================================================================

 

【苏轼撰题联】

 

新城几时旧?

浮石何日沉!

——苏轼题江西南安府新城、南康县浮石乡

    苏轼被贬谪广东惠州时,曾过大庾岭小梅关到赣州游览。现赣州八境台公园内,还有他题的诗。那天他经过南安府的新城时,偶然得拟上联,但苦思良久,未有下联。至中午,在回返途中,轿夫在一处驻轿休息,苏轼问道此为何地,轿夫答曰“浮石”(今属南康市辖)。苏轼遂得以下联。此联“新、旧”,“浮、沉”首尾二字各成“句内对”;上下联对仗也工整有趣。

 

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苏轼题江西省吉水龙济寺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苏轼戏题秦省游、柳永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轼题山东省蓬莱县蓬莱阁

 

云涌楼台出天上;

风摇钟磬落人间。

——苏轼题江苏省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飘楼

    寺在镇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为刘备过江招亲处,后几废几修。白云簇拥着楼台仿佛来自天上,极写景点之高耸。清风吹动,听楼上悠悠钟声洒向大地,写出环境之清幽。联语一虚一实,一上一下,相互映衬补充。“云涌”、“风摇”给静止的楼台带来了恍惚迷蒙的动态美,与景点的命名“飘”字紧密结合。

 

诗笔离骚亦时用;

文章尔雅称吾宗。

——苏轼题湖南省汨罗屈子祠[祠祀屈原]

 

雪芽为我求阳羡;

乳君水应饷惠泉。

——苏轼题江苏省无锡惠山景徽堂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苏轼题湖北省黄冈王文甫宅门

    据《墨庄漫录》载,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冈后,与王文甫交往甚多,“一日逼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也就是说,这是一副为友人撰书的春联。“千骑”拥入而不阻滞,足见门庭之大:“百男欢”闹而不知觉,足见堂府之深。《艺概·诗概》称:“东坡长于趣。”就此联看,确然。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苏轼题江苏省无锡惠山摩崖

 

贪看白鸟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暮潮。

——苏轼题海南岛儋县望海亭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书题讽剌某庙观老道

    传说有一次,苏轼闲暇之时游山来到一庙观,主事老道见他衣着简朴,就对他冷淡地说了一声:“坐!”对道童说了一声:“茶!”几句寒喧后,老道见苏轼谈吐不凡,就点头抬手地说:“请坐!”并大声吩咐道童说:“敬茶!”再一交谈,方知来客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先生”。老道立即起身让道:“请上坐!”并连声交待道童:“敬香茶!”后来,老道请苏轼题联留念,苏轼当即挥笔写就此联。联语对老道的势利眼进行了辛辣的讽剌,老道虽知嘲己,也只好打躬笑纳。此联另有两种说法为郑板桥、阮元所撰题。

 

山高月小,人影在地;

水落石出,江流有声。

——集苏轼《赤壁赋》句

 

扣舷而歌,风起水涌;

举酒属客,月明星稀。

——集苏轼《赤壁赋》句

 

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

——苏轼题浙江省杭州孤山苏寒岩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苏轼题广东省广州真武庙

 

步翠麓崎岖,乱石穿空、新松暗老;

抱素琴独向,倚窗学弄、旧曲重闻。

——苏轼题江苏省苏州怡园

 

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苏轼题河南省许昌天宝宫吕祖殿

    上联用“云来云去”的形象描述,表现天宝宫高大雄伟“与天齐”,到此飘然如登云霄,继而发出“无异空中楼阁”的感叹。下联用“景常新”盛赞画师们技艺高超,经他们精心描绘,更使天宝宫有如蓬莱仙境。联语文字平易典雅,意蕴深远真切。

 

====================================================================

 

【苏轼贺赠联】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苏轼赠张子野

    宋朝人张子野,天圣年间进士,擅长填词,与柳恽齐名,他曾说他自己填词,只有三句最好:“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随飞絮无影”。由于三句都有影字,所以人称三影居士,他到晚年之后,隐居乡间,畜养歌妓,每填词之后,必叫歌妓唱之,苏轼十分敬重张子野,但对他畜养歌妓,就颇有微词。一次,在歌妓唱完之后,便撰了此联给张以为讽劝。张子野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联中意思,他是文人,于是写了一副对联回赠苏轼:“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苏轼接过一看,方知误会了这位前辈。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苏轼题赠歌舞姬

 

====================================================

 

【苏轼撰挽联】

 

三登庆元三人第;

四入熙宁四辅中。

——苏轼挽韩琦

    韩琦(1008-1075),北宋大臣。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天圣进士,任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四人。宝元三年[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同时登用。两年后以范仲淹等罢政,自请出外,知扬州,改知定州、并州。在并州时收回契丹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祐年间复入朝,迭任枢密使、宰相,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大名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屡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富弼等同为保守派首脑。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挽知音侍女朝云

    (据《惠州六如亭怀古联》载:苏轼怀才不遇,终生不得权贵赏识,但其两名侍女却对他的文章道德,壮志抱负,深为钦佩,使苏轼视为知音。这两名侍女的学名一叫“朝云”,一叫“暮雨”。有一年,朝云不幸早逝,苏轼如失姐妹。悲痛之余,亲撰书此挽联相挽。此联不仅把两名侍女的名字巧嵌联中,增强了真情实感,充分表露了对死者的痛念之情;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朝云”、“暮雨”二人名字的特点,寓意双关,借题发挥,感叹“人间少知音”,因不遇明主,以致落得“独弹古调”、“不合时宜”的处境。此联妙在“朝云”、“暮雨”作两个人名解,则情真意切;而作自然气象解,则又体现了作者一生少知音,只有早上的浮云才“知我”;你死后,每遇黄昏细雨,我就更加想念你,这样一种感慨心情。真是生花之妙笔啊!据说朝云曾直率地说苏轼的性格是“独弹古调”,“不合时宜”。又有资料说,苏轼曾纳朝云为妾,故亦有称此联为“挽妾联”。

 

附录:〖广东惠州西湖朝云墓〗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林兆龙题广东省惠州西湖朝云墓

 

====================================================================

 

【苏轼应对、合撰联】

 

〖苏轼一联四对服辽使〗

 

三光日月星;(辽使)

四诗风雅颂。(苏轼)

——苏轼以无情对应对辽使

    据岳珂《桯史》载,宋嘉祐年间,辽使抵汴京,朝廷派苏轼前往驿馆接待。宾主叙谈之暇,辽使久闻苏轼是著名才子,想当面探个虚实,便以“讨教”为由,出了“三光日月星”此难联求对。因为这联只有五个字,刚好说明了“三光”就是“日、月、星”三物。按对联规则,下联不能再用“三”对。若用其它数词,如“四季”、“八德”等等,那五字联又说不完全。辽使以为这下可以难倒苏轼,并称若能一对,便甘拜下风。此句典出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苏轼知其有轻蔑之意,不假思索,便一连对上四联[另三联见下]。首先以刘攽旧句“四书风雅颂”巧妙作答,结构相同,对仗工整,辽使为之惊奇。此对的“四诗”,指《诗经》中之国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此类无情对只求字面对仗工巧,而不考虑上下联意义有无关系以及出句必须仄脚(此联“星”是平脚)等问题,因而巧妙地解决了“三个字代表四种事物”这一难题。并且当面应答,确能反映对答者的知识才能水平。

 

三光日月星;(辽使)

一阵风雷雨。(苏轼)

——苏轼二对辽使

    苏轼接着又念出他第二条对句。“一阵”可以对“三光”;“风雷雨”刚好对“日月星”,而“风雷雨”又可以用“一阵”这个数量词来概括,所以也切。

 

三光日月星;(辽使)

两朝兄弟邦。(苏轼)

——苏轼三对辽使

    苏轼随即又以此联再对。联中“兄、弟、邦”是三个独立的名词,可同“日、月、星”相对;但全句又可以解作“你我是两个[王朝]兄弟的邦国”。

 

三光日月星;(辽使)

四德元亨利。(苏轼)

——苏轼四对辽使

    此后,苏轼又笑着说,我再对一比“四德元亨利。”辽使一听,哈哈大笑道:“先生差矣!四德是‘元、亨、利、贞’四字,你怎么把四德变成了‘元、亨、利’三字呢?”辽使以为这下抓到了苏轼的疏漏,有些得意地追问着。苏轼不慌不忙地笑着说:“不错,四德应该是四字,但这最后一字是先皇的圣讳,臣下岂敢妄言?”原来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按当时国法应该“避讳”。这是苏轼有意卖弄“聪明”,辽使深知其意,不得不钦佩他的机智才华。此联后来还有许多妙对(见下“附录”。)

 

附录:

三光日月星;(古对)

六脉寸关尺。(明代·张献翼)

四史记书志。(现代·张少成①)

一晋韩赵魏。(等查)

九章勾股弦。(同上)

七色红蓝绿。(现代·佚名②)

——今人佚名续对古对

    ①作者把《后汉书》(包括《汉书》)连同《史记》、《三国志》(世称“四史”)来对,也属巧对。

    ②近来,今人有以“七色”对此古对的。联语以同为天文现象为题:雨中彩虹,呈现出绚丽的七彩,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目视的各种颜色,均由“红蓝绿”三原色所折射、混和、调配而得。此联的科学性,古人是不可想象和理解的。妙矣!

 

-----------------------------------------------------------------

 

〖苏轼四小友属对〗

 

庭松偃盖如醉;(程建用)

夏雨凄凉似秋。(杨  咨)

——杨咨应对程建用

    宋朝文学家苏轼,幼年时在家乡读书,与程建用、杨咨十分要好,两人都受他带动,非常用功读书。一年夏天,苏轼同弟弟苏辙在家中无聊,恰巧程建用、杨咨到访,四人便在庭中玩耍,忽然,天降大雨,四人只好回到堂屋之中,小孩好动,不甘寂寞,程建用建议对句,各人同意后,他便指着庭中的一棵松树吟出上联。此时,杨咨正站在廊檐之下,一阵凉风吹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样一来他倒有了下联,于是接口对了一句。苏轼笑道:“此句切情切景,若不似秋,如何却打寒颤?”杨咨笑道:“取笑还取笑,对句要紧。”

 

有客高吟擁鼻;(苏轼)

无人共吃馒头。(苏辙)

    苏轼拿起一个馒头啃了一口,见弟弟一手掩鼻,望着门外出神,忽然想起一个典故,原来东晋宰相谢安患有鼻炎,吟诗时带有鼻音,士大夫仰慕他的为人,处处模仿他,吟诗也捂着鼻子学他的声音。苏轼存心同弟弟开个玩笑,也以手捂着鼻子续了一句。说完,又咬了一口馒头,苏辙回过神来,见哥哥取笑自己,也不甘示弱,一指苏轼手中馒头,回以下联。程、杨二人一时不明所以,及至看到苏轼正在吞咽馒头的样子,方才大笑起来。

 

-----------------------------------------------------------------

 

〖苏轼改苏小妹联诓权贵〗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小妹批题方若虚诗文

    传说苏轼之妹苏小妹才貌双全,琴棋诗画样样精通,一时才名传京华。许多皇亲国戚,王孙公子求婚者,络绎不绝。一天,苏轼的政敌、权臣的儿子方若虚,也送上几篇诗文前来求婚。苏小妹仔细看过诗文后,觉得文笔粗谈,见地平庸,便提笔批了此联于文尾。(接下联)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苏轼改苏小妹批题方若虚诗文

    (接上联)苏小妹批题方若虚的文卷退了出来,苏轼一看大吃一惊。担心触怒权臣,惹出是非。他想把小妹的这批联裁掉,无奈批字紧连正文,不可下手。正在他焦急万分之时,忽然眼前一亮,智从急生:“我何不把这仳文添改两字,变成赞颂之词诓他。”于是,他效仿苏小妹笔迹,在批联后加上两字,遂变成了此联,并向对方说:“小妹脸长额高,相貌丑陋,实不敢高攀。”说着并拿出他同小妹的戏诗、戏联[参见以下数联]为证。方某一见也就不再强求了。

 

-----------------------------------------------------------------

 

〖苏轼与苏小妹戏对〗

 

栗绽缝黄见;(苏小妹)

藕断露丝飞。(苏  轼)

——苏轼应对苏小妹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小妹戏讽苏轼长脸

     苏小妹是民间传说中苏轼的小妹。传说中苏轼与苏小妹是才华横举国的才子、才女,两人相处,常常不免来一翻唇枪舌剑。他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不论和诗对句,往往妙趣横生,令人捧腹。据说,苏轼脸较长,苏小妹额较高。一日,两人碰面,苏小妹先发制人,吟出此戏讽联取笑苏轼的长脸。(接下联)

 

未出房门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轼戏讽苏小妹高额

    (接上联)苏轼不甘示弱,随即向苏小妹反击吟出了此联,取笑苏小妹的高额。

 

阿兄门外邀双月;(苏小妹)

小妹窗前捉半风。(苏  轼)

——苏小妹、苏轼互嘲

    传说一天,苏小妹坐在窗前捉虱子,苏轼正邀朋友在门外饮酒。苏小妹戏吟上联,苏轼艰即对下联。此联为字形析字会意联,上联“双月”,即“朋”字;下联“半風”,即“虱”字。以“半风”对“双月”非常工整。拆字巧妙,情趣盎然。(接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装黄金白玉;(苏小妹)

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苏  轼)

——苏轼应对苏小妹

    (接上联)一会,苏小妹端来一碟破开的咸蛋给他们下酒,并又吟出了此上联,这是指破开的咸蛋而言的“谜语对”。苏轼一时想不到对句,小妹正准备讥笑他。忽然一颗熟透了的石榴从树上掉了下来,跌破榴壳,苏轼顿悟,立即对了下联。(接下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  轼)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小妹)

——苏小妹巧对苏轼

    (接上联)苏轼见小妹一再挑战,便要想一巧联进行回击,正好此时传来一阵箫声,苏轼立即出此上联向小妹索对。苏小妹一听,深服阿哥此联甚妙。联语巧妙地把“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缀成一条文雅、形象的上联。但苦思良久,还是想不到合适的下联。此时,华灯初上,玉兔东升,一位脚穿红鞋的丫鬟掌灯前来。小妹一触景,喜逐颜开地唱出了下联。此下联也连缀了“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三个词牌名,真是天衣无缝,令苏轼赞叹不已。

 

-----------------------------------------------------------------

 

〖苏轼姊弟评改表兄对联〗

 

银河送来双江会;

峨嵋献出数峰青。

——程之才题自宅娱心园峨嵋清音阁缩景

    据说苏小妹确有其人,但既不是秦少游之妻,也不是苏轼之妹,而是苏轼之姐。名唤“苏輗”。她在苏轼叔伯姐妹中排行第八,曾称“八姐”、“八娘”、“小妹”。她比苏轼大一岁,比苏辙大三岁。苏轼之母姓程,二舅程浚曾任渭州知州,他的二儿子叫程之才,比苏小妹大一岁,是苏氏姊弟的表哥。却说这一天程之才家的“娱心园”落成志喜。程之才带着小妹、苏轼、苏辙三姐弟游园。他们来到“峨嵋清音阁和一线天”的缩影景点“碧楼”假山旁,程之才指着这里自撰的一联[见本联]请他们评说……(接下联)

 

峨山飞来奇峰异秀;(苏轼)

嵋州新添妙谛清音。(苏輗,即苏小妹,下同)

——苏轼、苏輗评程宅娱心园峨嵋清音阁缩景程之才题联

    (接上联)苏轼看了缩景和程之才联后,毫不客气地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若蛟龙惧水浅。此联失之平浅。”程之才不服气,将苏氏三姐弟一军说:“那就请表弟表妹重拟一联吧。”苏轼年轻气盛,张口就道出了上联,并要姐姐续下联。苏小妹虽觉得弟弟口快,但自己也技痒欲试,接着对出了下联。(接下联)

 

面山如观峨嵋月;

临水喜见戏鱼图。

——程之才题自宅娱心园观鱼阁

    (接上联)众人一行又来到观鱼阁前,这里仰观峨嵋四山,俯看群鱼戏水。程之才又请苏氏三姐弟品评自己为阁上撰题的此联。(接下联)

 

面山喜观百副锦;(苏轼)

临水漫赏千齣戏。(苏輗)

——苏轼、苏輗题程宅娱心园观鱼阁

    (接上联)苏轼说:“‘如观峨嵋月’不切。我再同姐姐凑一联吧。”随即吟出了上联。苏小妹接着吟出下联。(接下联)

 

一石点出重重趣;

百景吟成字字诗。

——程之才题自宅娱心园点石斋

    (接上联)一行人说着迈步来到点石斋。这里在奇花异石的盆景之中,突出一精致棋桌。两边又有程之才自撰的此联。程之才对苏小妹说:“表妹看此联如何?”苏小妹说:“此联对仗工整,能启人心智,有助盆景欣赏;但眼界欠高,偏而欠周,没有突出弈棋这中心。”程之才又请他们重拟。(接下联)

 

一棋兵法卫八缰,功成身退;(苏輗)

九州名山荟一堂,事在人为。(苏轼)

——苏輗、苏轼题程宅娱心园点石斋

    (接上联)苏小妹指着棋盘说:“这上联要扣弈棋了。”因道上联。“好一个双关的‘功成身退!’”程之才、苏轼等人不约而同地说道。苏小妹说:“下完了棋,身也是要退的。”随即苏轼应对了下联。(接下联)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程之才集刘禹锡句题自宅娱心园解颐堂

    (接上联)说着说着,大家又来到了解颐堂。这里是接待贵宾的大会客厅,正面挂着一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两句名言知幅[见本联]。程之才说:“这里正须要增添一副雅对,再劳表妹表弟吧。”苏小妹指着壁上“岁寒三友”的古画说:“就照应着这个做文章吧。”(接下联)

 

谈竹谈梅谈松柏;(苏輗)

友直友谅友多闻。(苏轼)

——苏輗、苏轼题程宅娱心园解颐堂

    (接上联)苏小妹先出上联。苏轼接口道出下联。程之才佩服地说:“表妹、表弟果然锦心秀口!”苏小妹也谦逊地说:“对联属诗余词后,乃雕虫小技,不如表兄的济世文章了。”接着,他们众人又来到青竹新月和老树新梅游玩,苏氏兄妹再为两景题了联。(见下二联)

 

筛月牵诗兴;

盼鸟传知音。

——苏轼题程宅娱心园青竹新月

 

雪消因花妍;

芳奇引蝶来。

——苏輗题程宅娱心园老树新梅

 

-----------------------------------------------------------------

 

〖王安石三难苏轼〗

    前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实为后人话本小说作者杜撰之作,若真是苏轼遇得,恐怕早已对得上了。只因由此引得后来文人雅士多想试笔,所以王安石之联广为流传,近千年盛传不衰。今录此古悬联之出句,诚为凑几段闲谈趣话而已。大家不妨跟贴一试自己的才华,以慰先人之遗憾。谢谢!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王安石)

□□□□,□□□□□□□。(苏  轼)

——王安石一难苏轼

    苏轼是一位有抱负有才能、诗文书画皆绝的奇才,可是在政治上受压,宋三代名相都不赏识他;在文学上是高屋建瓴,无与匹敌,却偏偏又遇上个博学广闻、严峻无情并好挑毛病的对手王安石。苏轼为汲长江中峡水,受到了王安石的斥责;为评“吹落黄花启遍地金”,又被王安石贬谪。有一年,苏轼随王安石游览江南苏杭胜迹。一路上,两人诗来对往,唱和甚欢。对苏轼的饱学捷才,王安石内心实感钦佩,但又对他的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习气深感不满。于是有意出几副难联绝对,警醒一下他的傲气。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了此联要苏轼属对。镇江,古名“铁瓮城”,苏轼寻思半日,终未能对。此联难在除“铁瓮城、金山、玉山、银山”都是地名外,而且四个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有着一种特殊巧妙的联系:它们都是常见的矿物名称,“铁、金、玉、银”在联中连用或对举。更奇妙的是,联语含有对“铁瓮城”的身份抬捧。由此可见,王安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的领属关系,制作出了如此绝妙佳作。这一绝对流传了几朝代皆无佳作。当代有些对句,但都无法完全与王联属对,现接下附录几比,以作参考。(直至现在仍为无对的绝联)

    附录:

铁翁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北宋·王安石)

太空阙北,星辰日月九重天。(现代·黄策行)

扬州市里,诗书画苑八奇人。(现代·石秀勤)

云泉寺内,冰风水洞一奇观。(现代·孙释勃)

云泉寺北,风冰水洞一霞峰。(现代·杨秋①)

石鱼背上,诗书画迹五朝铭。(现代·吴精诚②)

——现代人对王安石绝联

    ①今人吴精诚以长江中上刻有由唐代至清代历时五朝诗画的“鱼石”相对。

    ②广东省顺德市杨秋先生游罢河北省张家口,见云泉寺北翠霞峰有天然岩洞三个,分别为“风洞”、“冰洞”、“水洞”。思路顿开,遂对以下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王安石)

□□□□,□□□□□□□。(苏轼)

——王安石二难苏轼

    (接上联)第二天,他们来到苏州。游完了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城内园林后,便出金阊门去虎丘。途经七里之遥的山塘,在中途半塘村休息时,王安石又出了此上联领苏轼属对。苏轼乍听时以为易对,可仔细一想,却找不到一个事物和数字十分应对的下联。出句在数目字上,用了除法运逄。“七里”的二分之一,恰好是“三里半”。另外,“山”与“三”是同韵字。为此难度极大,遂也成为数个朝代以来的绝对。下又附录今人的两比认为较好的对句,也供参考。)

    附录: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北宋·王安石)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现代·佚名①)

十斤玉块,对开双块五斤双。(现代·佚名)

——现代人对王安石绝联

    ①此对据说传为苏轼所对。相传,苏轼被贬谪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后,光阴荏苒,一年重九之时,刮了几天大风。那天风定,苏轼至后园赏菊大吃一惊。原来此地菊花与北方不同,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支也没有。此时,他方知自己见识不广,还自以为是,乱改王安石的诗。(见下《附录:〈苏轼续王安石诗〉》)。不久,王安石又调他回京师。恰好,他的下联也已对了出来。前些时,他与好友陈季常游九溪蛮洞,半路上忽然想出了,《王安石二难苏轼联》,得出了此联的应对。苏轼回京后,变得谦虚多了,他向王安石认了错,并对了此下联。王安石大笑道:“学士果然心有灵犀,现在你该知老夫让你去黄州的用意了吧!”苏轼这回真正服了王安石,再也不敢轻视他了。

 

□□□□□□□,□□□□□□;(苏  轼)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王安石)

——王安石三难苏轼

    (接上联)一连两联未曾对出,苏轼整日闷闷不乐。这天,王安石又邀他同游太湖。苏轼说:“镇江、苏州两联,学生尚未对出;请大人再出一联,若再不能对,学生当闭户苦读三年。”王安石随手拿起一本《通书》说:“今年闰八月,正月和十月都有立春节,你再对这联。”说完遂出了这比下联。此联更为刁巧,巧在那年恰逢闰八月,就有两个“中秋节”而且正月和腊月,又各有一个“立春”节令。应对的难度非常大,先不要说难找相对的事物,光这联中的“二、双、两”三个同“数”‘字就不易对付。苏轼无奈,只得收拾行装谢罪而出、认罚而去。此联也经历数个朝代的时间,亦无人能给以属对,遂成绝联。下录三比今人的对句,亦提供大家作参考。)

    附录: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现代·佚  名)

三年闰夏廿五节,历里卅加夏日;(现代·王策行)

夏元六甲再回头,世上重逢甲子;(现代·覃万安)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北宋·王安石)

——现代人对王安石绝联

 

    附录:〖苏轼续王安石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  轼)

——苏轼续黄安石诗

    苏东坡与王安石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在政治上反对新法,与王安石不一致,但二人却是诗文之交。不过,苏轼有些恃才傲物,甚至不把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相府谒见,王安石正在午睡,他便去书房相候,忽见案上有纸,上有诗半首。苏轼读后笑道:“此老江郎才尽,这两句诗是胡说八道。苏轼读毕,便顺手续诗两句。

 

-----------------------------------------------------------------

 

〖苏轼对不出的悬联〗

 

□□□,□□□,□□□□□,□□□□;(苏轼)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佚名)

——苏轼对不出的悬联

    据传苏轼初任浙江杭州通判时,一日与数友人游览西湖,兴浓之时,召数歌女在湖心亭把盏吟诗作对。席间,歌女不慎将盛酒的锡壶碰掉进湖中。某友人即景生情以此拟出下联让苏轼对。苏轼沉思良久,苦无对句。

 

-----------------------------------------------------------------

 

〖佛印与苏轼趣对〗

 

狗啃河上骨;(苏      轼)

水漂东坡诗。(佛印无言对)

——苏轼、佛印相互戏对

    有一次,苏轼同佛印乘一小舟重游赤壁。两人坐在船头观赏岸边风光。苏轼捏着佛印送的一串沉香木念珠;佛印摇着一把扇子,扇上写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亲书新作《惠崇春江晚景》诗送给佛印的。二人闲谈间,苏轼见岸边一犬咬骨,因心血来潮出此上联要佛印属对。艄公一听,心甚狐疑。心想:苏东坡大学士怎么出这样平易的口语对呢?可是佛印早已明白,苏轼是用“谐音法”在戏弄他。“河上”谐音是说“和尚”。佛印想:你这一刀倒也厉害。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给你一枪吧。于是打开手中的扇子,瞪了一眼上面的诗文,然后把它抛入水中。二人相视大笑。把个老艄公弄懵了,他以为笑佛印对不出来。其实佛印也是用谐音法反击苏轼,让写着“东坡诗[尸]”的扇子在水中漂荡。

 

无山得似巫山好;(佛印)

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

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辙)

——苏轼、苏辙应对佛印

    苏轼的弟弟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有一次,同他哥哥游览金山寺。那时苏轼的好友,宋代名僧了元,号佛印,正居金山寺,于是三人同游巫山。面对巫山美景,佛印随口占此上联。苏轼不假思索地对以下联。佛印和苏轼正哈哈大笑时,苏辙从旁说道:“兄长这下联虽对得轻捷,但仔细推敲,似觉不甚工整。是否能改一、二字?”苏轼一怔后,立即笑道:“劳贤弟斧正。”于是苏辙从容念出改兄原句两字的下联。苏轼和佛印一听,齐声叫好。改联以“水”对“山”自然更为工整。此联中的“无、巫”,“何、荷”,“何、河”都是同音异形异义字,联之精巧处即在于此。苏辙的文才也从此显露,直至与父兄齐名,因此才乞上并列为“三苏”。再有后人卢鸿儒的对句也极有趣(见下“附录”。)

附录:

无山得似巫山好;(佛  印)

孰道堪如蜀道难?(卢鸿儒)

——卢鸿儒外续佛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苏轼)

积善人家庆有余。(佛印)

——佛印应对苏轼

    传说诗僧佛印不避酒肉,这日刚煎好鱼准备下酒,正巧老友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之下把鱼藏在大专罄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随口说出这个上联。这原本是家喻户晓的一副春联的上句,佛印对苏轼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忌,顺口以原联对上。谁知话音刚落,苏轼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那就行点善,拿出来一道吃吧!”弄得佛印好不尴尬。

 

佛印水边寻蚌吃;(苏轼)

子瞻船上带家来。(佛印)

——佛印反唇相讥戏对苏轼

    上联“蚌”谐音“棒”;下联“家”谐音“枷”。

 

孤山独庙,一关帝单骑匹马;(苏轼)

夹河两岸,二渔夫双钩对钓。(佛印)

——佛印应对苏轼

    一天,佛印又和苏轼喝酒谈天,几杯下肚,苏轼提议出外游玩,佛印一口答应。二人来到郊外,只见遍地野花,杨柳夹岸,二人信步而行,去到一小山前,那小山不高而雅,松柏苍翠,山顶有一古庙,山前一道长河,二人拾级而上,来到庙前,却原来是一关羽庙,苏轼一指关羽塑像说道:“我们以此为题,对一联如何?”佛印笑道:“请出上联吧。”苏轼想了想,便出了上联。佛印一愕,想到:这上联怎么这样刁钻,这么多单一数字,那里去找许多双数的字来对?急得他直摇头,敲了敲光头也没一个字出来。苏轼笑道:“对不到认输便成了,可别把光头敲破。”佛印说道:“今天我对不了,便不回庙了。”二人边说边行到河边,租了一条船,任船家顺水划去,沿河两岸桃树成行,三两渔人在垂钓,见此光景,佛印哈哈大笑对出下联。苏轼笑道:“和尚对得妙,亏你想得出这么多双数字。”

 

十百耍鱼,沟内滚泥拌千鳅;(佛印)

三双罗汉,灶前蹲灰泊六头。(苏轼)

——苏轼应对佛印

    上联的“耍鱼”,为泥鳅的别称。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苏轼)

道旁稻草,盗贼偷来到处铺。(佛印)

——佛印应对苏轼

    有一次,苏轼去庙中拜访佛印,佛印见他腰间的玉带晶莹剔透,心中喜欢,便一心设法把它骗来。于是说道:“坡公何来?此间无坐处。”苏轼不明所以,笑道:“借和尚四大作禅床。”佛印笑道:“我有一问,能答便借四大于你,若稍有迟疑,便留下腰中玉带,如何?”苏轼笑道:“问吧。”佛印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坡公欲于何处坐?”苏轼一愕,未能立即回答,只得将玉带除下。苏轼输了玉带不服,时常想着报复。过了几天,他又去拜访佛印,二人在荷塘闲游,苏轼见荷花盛开,却有几枝光秃秃的荷杆竖在塘中,似是荷花被偷,便出此上联嘲讽佛印。苏轼说完,暗暗得意,但佛印不慌不忙地对以下联。此对为同音异字叠音联,佛印以“道、稻、盗、到”应对“河、荷、和、何”,既回避了苏轼的问题,又对仗工稳。令苏轼不得不叹服。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苏轼)

一个佳人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佛印)

——苏轼戏对佛印

    佛印先出下联,苏轼对以上联。

 

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差无错;(佛印)

二月春兮,八月秋兮,冷热不短不长。(苏轼)

——苏轼应对佛印

    佛印先出上联,苏轼对以下联。

 

莲叶莲蓬恰似绿罗盖,盖佳人之粉面;(佛印)

瓜藤瓜实浑如黑铁锁,锁和尚之光头。(苏轼)

——苏轼应对佛印

 

-----------------------------------------------------------------

 

〖苏轼其它合撰、应对联〗

 

小人樊须也;(苏轼)

君子多乎哉。(秦少游)

——苏轼应对秦少游

    秦少游出下句嘲笑苏轼多髯,苏轼以上联笑对。联语均典自《论语》中。

 

半夜二更半;(苏轼)

中秋八月中。(苏过)

——苏过[苏轼第三子]应对苏轼

    相传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此上联,并要三个儿子属对。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强将无弱兵”。其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苏轼撰补其父苏洵缺字联

 

幸早里且从容;(刘贡父)

柰这事须当归。(苏  轼)

——苏轼应对刘贡父送行句

    上下联末二字皆嵌中药名。

 

书房好似药室;(苏  轼)

学士乃是郎中。(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蛤蟆水上真书出;(苏  轼)

蚯蚓泥中草写之。(黄庭坚)

——黄庭坚反唇相讥戏对苏轼

    联语互讥对方书法之弊病。

 

衡门稚子璠玙器;(苏  轼)

翰苑仙人锦绣肠。(孙仲益)

——孙仲益少年时对苏轼

    苏轼不仅是个诗文书画均绝的大学问家,而且也是扶持培育后学的典范。他视才如宝,热心育才。宋代不少知名学者都曾受其教益。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相传,有一次他去江苏宜兴访友,遇见当时还只有十岁的孙仲益。听说孙聪颖好学,便要亲自试试。问过一般功课后苏轼遂出上联要孙仲益属对。孙随即对以下联。苏轼一听,高兴的抱着孙仲益说:“真璠玙也。”“衡门”,谓简陋的房屋。“璠玙”,是两种宝玉,苏轼把孙仲益视为璠玙。出句的意思是说:贫家子弟也可成为稀世之才。对句“翰苑”,是翰林院的别称,“翰苑仙人”,指的是才学优异好似神仙谪降人世的那学者文豪。“锦绣肠”,语出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令问之淮南序》:“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这孩子所对下句,既有称誉苏轼之寓意,又有抒发壮志之用心。被苏轼称为“璠玙之才”的这位学童,就是后来官至吏户二部尚书的孙仲益。

 

老鼠上栗树,吃栗壳落;(秦少游)

螃蟹入菱池,擒菱钳张。(苏  轼)

——苏轼应对秦少游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高丽使者)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苏    轼)

——苏轼巧释应对朝鲜使者

    一日,苏轼陪高丽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浓。苏轼夸说我国妇孺村老皆善对联。使者不信,即指身边宝塔,出此上联,并命路旁一老翁属对,以辨证苏轼海口的真实性。谁知那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轻蔑地说:“老翁不会对。”苏轼笑道:“此翁已对出了。”使者道:“此话怎说?”苏轼说:“此翁已用哑谜对了,他不是以一手摆了摆么?这就是下联: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明知这是苏轼的诡辩,但却惊服他的机智捷才。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船夫)

窑头买瓦,为瓦介以摇头。(苏轼)

——苏轼对游船船夫

    苏轼被贬谪广东惠州的途中,一天,他到赣州游完八境台后,便雇一叶扁舟,去游章、贡二水的汇合口。忽听码头旁边一位船客同船主为船钱在吵嘴,苏轼随口说道:“区区小事何犯口角。”老船夫见苏轼出口成章,便吟此上联请苏轼属对。赣州人言“吵嘴”为“讲口”,苏轼一听,急切间难以续对。船行一会,苏轼忽见河岸上有一瓦窑,窑旁站着窑主正同雇客讨价还价的争论瓦价,雇客不住地摇头不同意。于是,苏轼遂对出了下联。此联“港口”与“讲口”,“窑头”与“摇头”谐音,堪称谐音对中的妙对。

 

一串无鳞,鳝长鳅短鳗有耳;(曹秀才)

三盘有壳,龟圆鳖扁蟹无头。(苏  轼)

——苏轼代张乐应对张曹秀才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  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相传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松荫遮地,奇花芬芳。对弈间,忽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拾起松子,即顺口今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略一沉吟,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一“随”一“落”,一“伴”一“悬”,把松子、柳丝写活了,用的是拟人手法。上联写自己,“松”、“棋”、“子”皆两现;下联写他人,“柳”、“钓”、“丝”均复出。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苏  轼)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此联另一说为秦少游应对苏轼。据传有一年冬天,苏轼同秦少游各骑一毛驴去郊外赏雪寻梅。两人走到山脚河边,迎面遇一老汉喝得酩酊大醉,骑在驴背上东摇西晃。苏轼即景吟出上联。秦少游正放眼河中,见一船夫摇着橹逆水而来,随即对出了下联。苏轼不禁欣喜地赞道:“好一副诗中之画。”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  轼)

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苏轼和黄庭坚乘舟出游,至晚方归。时值晚霞映水,煞是壮观。黄庭坚诗兴涌动,出口吟出了下联。苏轼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黄庭坚的出句引发,略为踌躇。随后续出了上联。联中“普天乐”和“满江红”既切彼时彼地的情景,又是“词牌”名。故二人吟罢,都不约而同的抚掌大笑。

 

草号相思,思岸柳眉弯腰细;(苏  轼)

花名含笑,笑石榴齿露皮斑。(李瑞叔)

——李瑞叔应对苏轼

 

青蒂石榴,两手劈开红玛瑙;(苏  轼)

紫皮甘蔗,一刀削出玉琅玕。(秦少游)

——秦少游应对苏轼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秦少游)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苏  轼)

——苏轼应对秦少游

    传说一年冬天,苏轼偕秦少游到郊外赏雪寻梅。一路踏雪前行,不久行至梅竹村。只见那茫茫雪海之中,缀映着点点红梅、白梅;那片片竹林之上,白雪罩着绿竹,一阵风吹来,雪落竹现,沙沙有声。秦少游来到一棵白梅树前,高声吟出了上联。苏轼一听,随手摇着一竿竹子对出了下联。秦少游喜悦得拍着马鞍赞道:“好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活了。”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碑联)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苏轼)

——苏轼隐语对碑联

    相传在岭南北江岸边“半边山”下半路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此上联的十三个字,以征路人续下联,时日颇久,均无人能属对。苏轼被贬谪广东后,人们仰慕其才名,请其属对。苏轼看过碑联后,只说了两句话:“一块碑写一行字,只有一个上联”,言毕便笑着转身走了,众人皆不解而感失望。直到清代要调元出任广东学政时,有人又慕其才名求教,才解开了此谜,李调元说:“此联苏轼早已对出了。”遂将苏轼之隐语释解对应成联,众人方始醒悟,无不折服苏轼、李调元的才华

 

【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集句是对联的写作手法之一。自古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份量。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这是用于广东省惠州市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于唐代的诗词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有人撰制江西省九江市瑟瑟亭联:“灯影幢幢,凄艳暗风吹夜雨;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意,描绘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自然。

    古代常有集前人诗文句子作诗词、对联的,据明郎瑛《七修类稿》说:“集句起于宋荆公、曼卿,可谓绝唱。”又据《蓼花洲闲录》载,宋初就有人作集句联了,集句联同几乎是与集句诗同时产生的。集句联在对联王国中独具一格,然而为了突出主题,有意漏掉或隐去其中字词,成为集句漏字一格时,则更有情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一贫士为友祝寿而无钱置酒,乃持水一瓶称觞道:“君子之交淡如。”友解其意,复道:“醉翁之意不在。”上漏“水”字,原句出自《庄子》;下漏“酒”字,原句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音韵和谐,互见真情。

    清宗室王士卿,因贪窃而被革职,时人有嵌其名集句漏字,成联:“士为知己;卿本佳人。”上句出自《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下句出自《北史》:“卿本佳人,奈何为贼?”抗战胜利后,一流亡者回到河北老家,看见到处都是废墟,遂题一联:“千古艰难唯;八年扫荡已。”这里分别漏掉“一死”与“三光”。上句出自清人邓汉议诗,下句言日本侵略者在国实行残暴的烧、杀、抢政策。读之令人辛酸……纪念鸦片战争的关天培、张国栋祠,挽联曰:“无命复何如,徒令上将挥袖笔;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上句出自李商隐的《筹笔驿》,下句出自杜甫的《蜀相》,各漏去“关张”、“出师”二字。

 

-----------------------------------------------------------------

 

〖集苏轼诗句、词句题咏诗文联〗

 

新诗如洗出;(苏轼)

好鸟不忘飞。(杜甫)

——佚名集苏轼、杜甫句题诗文

 

千里农桑歌子产;(苏轼)

中原将帅忆廉颇。(杜甫)

——佚名集苏轼、杜甫句题诗文

 

苏子作诗如见画;(苏轼)

知章骑马似乘船。(杜甫)

——佚名集苏轼、杜甫句题诗文

 

茗饮蔗浆携所有;(杜甫)

斜风细雨到来时。(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题诗文

 

殊锡曾为大司马;(杜甫)

今年果起故将军。(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题诗文

 

幽人自种千头桔;(苏轼)

来岁还舒满眼花。(杜甫)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题诗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只将春睡赏春晴。(苏轼)

——佚名集王维、苏轼句题诗文

 

欲共幽人洗笔砚;(苏轼)

来寻野叟问耕耡。(王十朋)

——佚名集苏轼、王十朋句题诗文

 

欲把笙歌暖锋镝;(苏轼)

共将诗酒狎樵渔。(章惇)

——佚名集苏轼、章惇句题诗文

 

将辞邺下刘公干;(苏  轼)

曾就辽东管幼安。(元好问)

——佚名集元好问、苏轼句题诗文

 

第向铜人活畴昔;(苏  轼)

定知石友许忘年。(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题诗文

 

万卷藏书宜子弟;(黄庭坚)

三田聚宝真生涯。(苏  轼)

——佚名集黄庭坚、苏轼句题诗文

 

近闻猛士收丹穴;(苏轼)

便被君侯换白衣。(张蠙)

——佚名集苏轼、张蠙句题诗文

 

五亩自栽池一竹;(苏  轼)

一樽径醉溪中云。(杨万里)

——佚名集苏轼、杨万里句题诗文

 

暂借好诗消永夜;(苏轼)

莫将美酒负良辰。(杨发)

——佚名集苏轼、杨发句题诗文

 

曾住钱塘六百日;(苏轼)

高卧洞庭十三春。(来鹄)

——佚名集苏轼、来鹄句题诗文

 

新学已开从许子;(苏  轼)

碧草粘天一落鸥。(袁景休)

——佚名集苏轼、袁景休句题诗文

 

劝君且吸杯中月;(苏轼)

赠客诗缄谷口云。(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题诗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苏轼)

大乐何时九转成。(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题诗文

 

百年更把几杯酒;(陆游)

万户终轻千首诗。(苏轼)

——佚名集陆游、苏轼句题诗文

 

满山秋草无行迹;(苏轼)

半岭天风有啸声。(陆号)

——佚名集苏轼、陆号句题诗文

 

翰墨已齐钟大理;(苏轼)

礼官新祀宋书空。(邵宝)

——佚名集苏轼、邵宝句题诗文

 

茯苓作食花为酒;(高启)

萝菔生儿荠有孙。(苏轼)

——佚名集高启、苏轼句题诗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苏轼)

佳客时来一座倾。(释道潜)

——佚名集苏轼、释道潜句题诗文

 

经卷药炉新活计;(苏  轼)

诗筒茶灶旧生涯。(释显万)

——佚名集苏轼、释显万句题诗文

 

闻搜好句题红叶;(释齐己)

时作新诗寄白云。(苏  轼)

——佚名集释齐己、苏轼句题诗文

 

春困有时因病酒;(剑翰)

客中无日不思家。(苏轼)

——佚名集剑翰、苏轼句题诗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白居易)

珠帘玉案翡翠屏。(苏  轼)

——佚名集白居易、苏轼句题诗文

 

小诗试拟孟东野;(苏轼)

才子当今刘孝威。(韩翃)

——佚名集苏轼、韩翃句题诗文

 

独宿荒陂射凫雁;(韩愈)

戏拈秃笔扫骅骝。(苏轼)

——佚名集韩愈、苏轼句题诗文

 

鸾翔凤翥众仙下;(韩愈)

燕语莺啼春日长。(苏轼)

——佚名集韩愈、苏轼句题诗文

 

植杖偶逢为黍客;(苏  轼)

行歌欲访采芝翁。(吴师道)

——佚名集苏轼、吴师道句题诗文

 

云物共倾三月酒;(李白)

笔端还有五湖心。(苏轼)

——佚名集李白、苏轼句题诗文

 

尽将书画散朋友;(苏  轼)

欲别云山如兄弟。(李嘉祐)

——佚名集苏轼、李嘉祐

 

岭上晴云披絮帽;(苏  轼)

月中冷露点朝衣。(李德裕)

——佚名集苏轼、李德裕句题诗文

 

闲寻野寺添秋水;(李中)

独立斜阳数过人。(苏轼)

——佚名集李中、苏轼句题诗文

 

雨意忽生桐叶外;(仇远)

归心要及菊花前。(苏轼)

——佚名集仇远、苏轼句题诗文

 

太华峰头作重九;(苏  轼)

水晶宫里过中秋。(杨廷秀)

——佚名集苏轼、杨廷秀句题诗文

 

争传呜凤朝阿阁;(杨慎)

看赐飞龙邮帝闲。(苏轼)

——佚名集杨慎、苏轼句题诗文

 

旧政犹传蜀父老;(苏轼)

世家曾览楚英雄。(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题诗文

 

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

此老胸中常有诗。(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题诗文

 

举杯为问谢安石;(苏轼)

著书犹喜王象山。(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题诗文

 

欲求公瑾一囷米;(苏轼)

安得元龙百尺楼。(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题诗文

 

未如何逊无佳句;(郑谷)

须信渊明是可人。(苏轼)

——佚名集郑谷、苏轼句题诗文

 

电眉虎齿霹雳舌;(苏轼)

儒衣僧帽道人鞋。(顾英)

——佚名集苏轼、顾英句题诗文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

祝融先驱海若藏。(苏轼)

——佚名集李贺、苏轼句题诗文

 

观乐独看推季札;(欧必元)

结交谁复许袁丝。(苏  轼)

——佚名集欧必元、苏轼句题诗文

 

却愁县令知游寺;(苏轼)

犹被封人劝濯缨。(韦庄)

——佚名集苏轼、韦庄句题诗文

 

谁解扁舟寻范蠡;(温庭筠)

欲师老圃问樊迟。(苏  轼)

——佚名集温庭筠、苏轼句题诗文

 

梅子弄黄茶剪翠;(钱继振)

梨花谈白柳深青。(苏  轼)

——佚名集钱继振、苏轼句题诗文

 

-----------------------------------------------------------------

 

〖集苏轼诗句、词句题山居联〗

 

亦拟山南买烟舍;(李商隐)

那知竹里是仙村。(苏  轼)

——佚名集李商隐、苏轼句题山居

 

要看万壑争流处;(苏轼)

胜读平生未见书。(黄溍)

——佚名集苏轼、黄溍句题山居

 

凉泉下照佳树阴;(苏舜卿)

明月未出群山高。(苏  轼)

——佚名集苏舜卿、苏轼句题山居

 

欲识山高观石脚;(晁无咎)

更于酒里得天全。(苏  轼)

——佚名集晁无咎、苏轼句题山居

 

-----------------------------------------------------------------

 

〖集苏轼诗句、词句题园林联〗

 

万草千花动凌碧;(杜甫)

五湖三岛在胸中。(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题园林

 

风帘不动黄鹂语;(寇准)

山雨忽来修竹鸣。(苏轼)

——佚名集寇准、苏轼句题园林

 

水清莲媚两相向;(温庭筠)

露叶枫枝晓自匀。(苏  轼)

——佚名集温庭筠、苏轼句题园林

 

石墙遮竹松围屋;(马祖常)

清风弄水月衔山。(苏  轼)

——佚名集马祖常、苏轼句题园林

 

-----------------------------------------------------------------

 

〖集苏轼诗句、词句题书房联〗

 

一樽浊酒有妙理;(陆游)

万劫清游结此因。(苏轼)

——佚名集陆游、苏轼句题书房

 

千首新诗一竿竹;(苏轼)

半甔绿酒万缘空。(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题书房

 

云物共倾三月酒;(李白)

笔端还有五湖心。(苏轼)

——佚名集李白、苏轼句题书房

 

琴呜酒乐两相得;(李白)

山平水远细欲无。(苏轼)

——佚名集李白、苏轼句题书房

 

手携旧种千竿竹;(黄溍)

卧看萦帘一炷香。(苏轼)

——佚名集黄溍、苏轼句题书房

 

闭栖己合称高士;(林逋)

纵饮谁能问击壶。(苏轼)

——佚名集林逋、苏轼句题书房

 

清华自合论闲客;(林逋)

心境却将付卧轮。(苏轼)

——佚名集林逋、苏轼句题书房

 

安排诗律争强对;(苏  轼)

醉读离骚是一奇。(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题书房

 

芳草不锄当户长;(苏  轼)

拥书环坐爱窗明。(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题书房

 

真珠为浆玉为醴;(苏  轼)

社瓮可漉涘可渔。(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题书房

 

笔老诗新疑有物;(苏  轼)

格高气俊能动人。(梅尧臣)

——佚名集苏轼、梅尧臣句题书房

 

高士例须怜曲蘖;(苏  轼)

涪翁对此煮春茶。(欧阳玄)

——佚名集苏轼、欧阳玄句题书房

 

望穷远岫微茫见;(程颢)

无数新诗咳唾成。(苏轼)

——佚名集程颢、苏轼句题书房

 

如观老杜飞鸟句;(苏  轼)

骤和陈王白玉篇。(李商隐)

——佚名集苏轼、李商隐句题书房

 

杖藜晓入烟花坞;(苏  轼)

梦笔深藏五色毫。(李商隐)

——佚名集苏轼、李商隐句题书房

 

饮酒吟诗狂太白;(柳贯)

地偏心远似陶潜。(苏轼)

——佚名集柳贯、李商隐句题书房

 

诗人情味真尝遍;(苏  轼)

笔下江山取意成。(李用章)

——佚名集苏轼、李用章句题书房

 

杜陵评书贵瘦硬;(苏  轼)

任达怀才爱酒狂。(温庭筠)

——佚名集苏轼、温庭筠句题书房

 

茗饮蔗浆携所有;(杜甫)

斜风细雨到来时。(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题书房

 

南浦西山画帘卷;(张思廉)

烟红露绿晓风香。(苏  轼)

——佚名集张思廉、苏轼句题书房

 

哑咤隔花闻好语;(苏轼)

波涛入笔驱文辞。(韩愈)

——佚名集苏轼、韩愈句题书房

 

独将诗句拟鲍谢;(苏轼)

并召宾客延邹枚。(韩愈)

——佚名集苏轼、韩愈句题书房

 

香篆结云深院静;(范成大)

秋芳压帽露华滋。(苏  轼)

——佚名集范成大、苏轼句题书房

 

庭下已生书带草;(王逢)

胸中自有洗心经。(苏轼)

——佚名集王逢、苏轼句题书房

 

-----------------------------------------------------------------

 

〖清·林则徐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百岁真过客;(苏轼)

一身为轻舟。(常建)

——林则徐集苏轼、常建句

 

大隐本来无境界;(苏轼)

胜游都为好山川。(陶潜)

——林则徐集苏轼、陶潜句

 

天下苍生待霖雨;(戴复古)

此间风物属诗人。(苏  轼)

——林则徐集戴复古、苏轼句

 

方丈蓬莱多伴侣;(王安石)

木公金母相东西。(苏  轼)

——林则徐集王安石、苏轼句

 

至人无心亦无法;(苏轼)

古者养民如养儿。(陆游)

——林则徐集苏轼、陆游句

 

绝顶丝竹娱安石;(陈慥)

能使江山似永嘉。(苏轼)

——林则徐集陈慥、苏轼句

 

瓣香急试博山火;(杨万里)

好句真传雪窦风。(苏  轼)

——林则徐集杨万里、苏轼句

 

-----------------------------------------------------------------

 

〖清·张应昌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万事已华发;(苏轼)

一身为轻舟。(常建)

——张应昌苏轼、常建句

 

玉琴瑶瑟倚天半;(杨万里)

白波表嶂非人间。(苏  轼)

——张应昌集杨万里、苏轼句

 

园中草木春无数;(苏轼)

湖上山林画不如。(陶潜)

——张应昌集苏轼、陶潜句

 

-----------------------------------------------------------------

 

〖清·陈莲史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得句忍不吐;(苏轼)

好古意所耽。(苏轼)

——陈莲史集苏轼句

 

力守非有党;(陆游)

心清得奇闻。(苏轼)

——陈莲史集陆游、苏轼句

 

奇书窥鸟迹;(陆游)

赐茗出龙团。(苏轼)

——陈莲史集陆游、苏轼句

 

卫门罗戟棨;(韩愈)

遂性各琴尊。(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天材任操倚;(韩愈)

经训乃菑畲。(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文章自娱戏;(韩愈)

邂逅得初心。(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文章自娱戏;(韩愈)

忠义老研磨。(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计阔道愈密;(苏轼)

实大花亦荣。(韩愈)

——陈莲史集苏轼、韩愈句

 

荣华肖天秀;(韩愈)

谈笑安边隅。(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朗鉴谅不远;(韩愈)

清言得未尝。(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喝妍酬亦丽;(韩愈)

我适物自闲。(苏轼)

——陈莲史集韩愈、苏轼句

 

长歌白石涧;(苏  轼)

高卧香山云。(元好问)

——陈莲史集苏轼、元好问句

 

达生幸可托;(谢玄)

得句不妨清。(苏轼)

——陈莲史集谢玄、苏轼句

 

各勉日新志;(谢玄)

能为岁寒姿。(苏轼)

——陈莲史集谢玄、苏轼句

 

苇管书柿叶;(苏轼)

瓦瓶担石泉。(贾岛)

——陈莲史集苏轼、贾岛句

 

兴来每独往;(王维)

道集由中虚。(苏轼)

——陈莲史集王维、苏轼句

 

云岫不知远;(苏  轼)

花房未肯开。(李商隐)

——陈莲史集苏轼、李商隐句

 

兼人竹三味;(苏  轼)

时有燕双高。(李商隐)

——陈莲史集苏轼、李商隐句

 

好语时见广;(苏轼)

此身良自如。(李白)

——陈莲史集苏轼、李白句

 

传家有衣钵;(苏轼)

听覆上星辰。(杜甫)

——陈莲史集苏轼、杜甫句

 

远意发孤鹤;(苏轼)

恩波起涸鳞。(杜甫)

——陈莲史集苏轼、杜甫句

 

所得静而简;(杜甫)

其人勇且英。(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春夏各有实;(杜甫)

鱼鸟亦相亲。(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飒爽动秋骨;(杜甫)

廉折配春温。(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草圣秘难得;(杜甫)

诗人思无邪。(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得尽所历妙;(杜甫)

应缘不耐闲。(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殊姿各独立;(杜甫)

素志庶可求。(苏轼)

——陈莲史集杜甫、苏轼句

 

高才食旧德;(苏轼)

流藻垂华花。(曹植)

——陈莲史集苏轼、杜甫句

 

诗眼自增损;(苏轼)

德容自清温。(朱熹)

——陈莲史集苏轼、朱熹句

 

坚姿聊自傲;(苏  轼)

素履期不渝。(权德舆)

——陈莲史集苏轼、权德舆句

 

桑竹垂余荫;(陶潜)

圭璋满清班。(苏轼)

——陈莲史集陶潜、苏轼句

 

虚白道所集;(苏轼)

静专神自归。(云笈七签)

——陈莲史集苏轼、云笈七签句

 

诗笔离骚亦时用;(苏轼)

文章尔雅称吾宗。(苏轼)

——陈莲史集苏轼句

 

一家喜气如春酿;(苏轼)

小筑幽栖与拙宜。(陆游)

——陈莲史集苏轼、陆游句

 

诗翁爱酒常如渴;(苏轼)

草堂少花今欲栽。(杜甫)

——陈莲史集苏轼、杜甫句

 

忆事怀人兼得句;(李商隐)

引杯看剑坐生风。(苏  轼)

——陈莲史集李商隐、陆游

 

-----------------------------------------------------------------

 

【清·蔡佛田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旧书不厌百回读;(苏轼)

佳客时来一座倾。(道潜)

——蔡佛田集苏轼、道潜句

 

-----------------------------------------------------------------

 

〖梁启超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举人出身。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曾主编《时务报》,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以后坚持保皇,拥护袁世凯。1915年冬又转而策动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后息影政坛,专心从事著述。所著内容宏富,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新闻、文学、艺术、文字音韵、宗教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联语以集句联最为人称道;作联也不乏佳作[参见本坛《方家经典·梁启超》主题帖]。)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

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

——梁启超集张玉田、吴梦窗、苏轼、陈西麓句

    上联集张玉田《木兰花慢》、吴梦窗《解连环》句;下联集苏轼《清平乐》、陈西麓《木兰花慢》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

芳径雨歇,流莺唤起春酲。

——梁启超集苏轼、姜白石、史梅溪、高竹屋句

    上联集苏轼《洞仙歌》、姜白石《念奴娇》句;下联集史梅溪《谒金门》、高竹屋《风入松》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

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

——梁启超集苏轼、姜白石、吴梦窗句

    上联集苏轼《洞仙歌》、姜白石《念奴娇》句;下联集吴梦窗《选冠子》、《高阳台》句。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

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

——梁启超集苏轼、吴梦窗、佚名、李滨渊句

    上联集苏轼《水调歌头》、吴梦窗《花犯》句;下联集佚名《祝英台近》、李滨渊《清平乐》句。

 

玉宇无尘,时见疏星度河汉;

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

——梁启超集柳耆卿、苏轼、姜白石、秦少游句

    上联集柳耆卿《醉蓬莱》、苏轼《洞仙歌》句;下联集姜白石《角招》、秦少游《望海潮》句。

 

小楼吹切玉笙寒,自怜幽独;

水殿风来暗香满,无限思量。

——梁启超集李伯玉、周美成,苏轼、秦少游句

    上联集李伯玉《浣溪沙》、周美成《大酺》句;下联集苏轼《洞仙歌》、秦少游《画春堂》句。

 

满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

几日行云何处去,除非问取黄鹂。

——梁启超集晏小山、苏轼、欧阳永叔、黄庭坚句

    上联集晏小山《虞美人》、苏轼《西江月》句;下联集欧阳永叔《蝶蛮花》、黄庭坚《清平乐》句。

 

垂杨还袅万丝金,又恐被西风吹绿;

断红尚有相思字,试凭他流水寄情。

——梁启超集姜白石、苏轼、周美成、王碧山句

    上联集姜白石《一萼红》、苏轼《贺新郎》句;下联集周美成《六丑》、王碧山《销寒窗》句。

 

泣残红,谁分扫地春空,十日九风雨;

举大白,为问旧时月色,今夕是何年。

——梁启超集李洵、王碧山、辛稼轩、张仲宗、姜白石、苏轼句

    上联集李洵《西溪子》、王碧山《庆清朝》、辛稼轩《祝英台近》句;下联集张仲宗《贺新郎》、姜白石《暗香》、苏轼《水调歌头》句。

 

冷照西斜,正极目空寒,故国渺天北;

大江东去,问苍波无语,流恨入秦淮。

——梁启超集周草窗、张玉田、姜白石、苏轼、吴梦窗、西里句

    上联集周草窗《高阳台》、张玉田《忆旧时》、姜白石《异红衣》句;下联集苏轼《念奴娇》、吴梦窗《八声甘州》、西里《八声甘州》句。

 

-----------------------------------------------------------------

 

〖清·姜皋集苏轼诗句、词句〗

    上下联句均为集自苏轼原诗句、词句。为节约版面,联后省免注释。

 

万事会须咨伯始;    小诗试拟孟东野;    元亮本无适俗韵;

一班我亦愧真长。    款段曾陪马少游。    东坡也是可怜人。

 

书似西台差少肉;    且与扬雄说奇字;    仙心欲捉左元放;

诗如东野水言寒;    要令安世通亡书。    大草闲临张伯英。

 

成佛莫教灵运后;    行乐及时惟有酒;    沽酒独教陶令醉;

作诗犹是建安初。    无言对客本非禅。    狂言屡发次公醒。

 

前身曾是卢行者;    高怀尚友漆园叟;    高会日陪山简醉;

伴直难呼孟浩然。    后学过呼韩退之。    题诗谁似皎公清。

 

-----------------------------------------------------------------

 

〖姚清澜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为文已变当时体;(范咸)

得路方知异日心。(苏轼)

——姚清澜集范咸、苏轼句

 

枯肠未易禁三碗;(苏轼)

便腹那能贮五经。(邓文原)

——姚清澜集苏轼、邓文原句

 

落霞孤鹜共千里;(苏轼)

淡雾轻云匝四垂。(唐彦谦)

——姚清澜集苏轼、唐彦谦句

 

-----------------------------------------------------------------

 

〖方于彬集苏轼诗句、词句联〗

 

人生当著几两屐;(苏轼)

此墨足支三十年。(苏轼)

——方于彬集苏轼句

 

闲搜好句题红叶;(释齐己)

时作新诗寄白云。(苏轼)

——方于彬集释齐己、苏轼句

 

-----------------------------------------------------------------

 

〖集苏轼诗句、词句杂题联〗

 

举头望明月;(李白)

把酒问青天。(苏轼)

——张邸尘集李白、苏轼句题辽宁省沈阳问月亭

 

新诗如洗出;(苏轼)

好鸟不忘飞。(杜甫)

——佚名集苏轼、杜甫句

 

夕阳无限好;(李商隐)

高处不胜寒。(苏轼)

——端方集李商隐、苏轼句题夕阳楼

    上联集李商隐《乐游园》句;下联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句。

 

开天窗说亮话;(佚名)

有大石当中流。(苏轼)

——佚名集佚名、苏轼句题浙江省平阳南雁荡山

 

才大古来难适用;(苏轼)

人生何处不相逢。(苏轼)

——佚名集苏轼句

 

古来画师非俗士;(苏轼)

此间风物属诗人。(苏轼)

——佚名集苏轼句

 

飞雪闇天云拂地;(苏轼)

清风弄水月衔山。(苏轼)

——赵之谦集苏轼句赠孙祖公

 

官如草木吾如土;(苏轼)

舌有风雷笔有神。(苏轼)

——梁同书集苏轼句自箴

 

未成小隐聊中隐;(苏轼)

可得长闲权暂闲。(苏轼)

——徐世昌集苏轼句自箴

 

遥看北斗挂南岳;(苏轼)

常撞大吕应黄钟。(苏轼)

——闻一多集苏轼句题湖北省浠水县下巴河故居

    上联集《柏家渡》句;下联集《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句。

 

山下兰芽短侵溪;(苏轼)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

——佚名集苏轼句

 

屋对江山如画静;(苏轼)

气含蔬笋到公无。(苏轼)

——魏有咸集苏轼句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扫叶楼

 

砚溪居士神仙侣;(丁海巢)

蓬莱真人冰玉清。(苏  轼)

——佚名集丁海巢、苏轼句题道观

 

将辞邺下刘公干;(苏  轼)

曾就辽东管幼安。(元好问)

——佚名集苏轼、元好问句

 

欲共幽人洗笔砚;(苏  轼)

来寻野叟问耕耡;(王十朋)

——佚名集苏轼、王十朋句

 

水洗禅心老眼净;(苏  轼)

日迟花影对人闲。(范成大)

——佚名集苏轼、范成大句题佛寺

 

湖上四时看不足;(苏轼)

沙边白鹭亦相亲。(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题水湖

 

绮窗珠树层阴绿;(张思帘)

燕舞莺啼春日长。(苏  轼)

——佚名集张思帘、苏轼句题卧室

 

百年更把几杯酒;(陆游)

万户终轻千首诗。(苏轼)

——佚名集陆游、苏轼句

 

春困有时因病酒;(剑翰)

客中无日不思家。(苏轼)

——佚名集剑翰、苏轼句

 

大隐本来无境界;(苏轼)

胜游都为好山川。(陶潜)

——佚名集苏轼、陶潜句

 

马如游龙花如雨;(虞集)

舌有风雷笔有神。(苏轼)

——佚名集虞集、苏轼句

 

云山得伴松桧老;(苏  轼)

天地无私花柳香。(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

 

金以山川为眼界;(黄庭坚)

故应宾主尽诗人。(苏  轼)

——佚名集黄庭坚、苏轼句

 

每向铜人话畴昔;(苏  轼)

定知石友许忘年。(黄庭坚)

佚名集苏轼、黄庭坚句

 

云物共倾三月酒;(李白)

笔端还有五湖心。(苏轼)

——佚名集李白、苏轼句

 

闲寻野寺添秋水;(李中)

独立斜阳数过人。(苏轼)

——佚名集李中、苏轼句

 

蝶衔红蕊蜂衔花;(李商隐)

花有清香月有阴。(苏  轼)

——王温如集李商隐苏轼句题辽宁省沈阳春风亭

 

露气暗联青桂色;(李商隐)

天孙为织锦云裳。(苏  轼)

——佚名集李商隐苏轼句题江苏省扬州东织房

 

尽将书画散朋友;(苏  轼)

欲别云山如兄弟。(李嘉祜)

——佚名集苏轼、李嘉祜句

 

老渔跳波瘦蛟舞;(李贺)

祝融先驱海若藏。(苏轼)

——佚名集李贺、苏轼句

 

岭上晴云披絮帽;(李德裕)

月中冷露点朝衣。(苏  轼)

——佚名集李德裕、苏轼句

 

柳湖松岛莲花寺;(白居易)

珠帘玉案翡翠屏。(苏  轼)

——佚名集白居易、苏轼句

 

日长似岁欢宜尽;(白居易)

更邀明月作三人。(苏  轼)

——佚名集白居易、苏轼句

 

电眉虎齿霹雳舌;(苏轼)

儒衣僧帽道人鞋。(顾英)

——佚名集苏轼、顾英句

 

观乐独看推季札;(欧必元)

结交谁复许袁丝。(苏  轼)

——佚名集欧必元、苏轼句

 

暂借好诗消永夜;(苏轼)

莫将美酒负良辰。(杨发)

——佚名集苏轼、杨发句

 

争传鸣凤朝阿阁;(杨慎)

看赐飞龙出帝闲。(苏轼)

——佚名集杨慎、苏轼句

 

太华峰头作重九;(苏  轼)

水晶宫里过中秋。(杨廷秀)

——佚名集苏轼、杨廷秀句

 

五亩自栽池上竹;(苏轼)

一樽径醉溪中云。(杨万里)

——佚名集苏轼、杨万里句

 

未如何逊无佳句;(郑谷)

须信渊明是可人。(苏轼)

——佚名集郑谷、苏轼句

 

曾住钱塘六百日;(苏轼)

高卧洞庭十三春。(来鹄)

——佚名集苏轼、来鹄句

 

植杖偶逢为黍客;(苏  轼)

行歌欲访采芝翁。(吴师道)

——佚名集苏轼、吴师道句

 

谁解扁舟寻范蠡;(温庭筠)

欲师老圃问樊迟。(苏  轼)

——佚名集温庭筠、苏轼句

 

风外三竿松月友;(苏轼)

酒中一部圣贤书。(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

 

劝君且吸杯中月;(苏轼)

赠客诗缄谷口云。(陆游)

——佚名集苏轼、陆游句

 

满山秋草无行迹;(苏轼)

半岭天风有啸声。(陆号)

——佚名集苏轼、陆号句

 

溪声便是广长舌;(佚名)

山色岂非清净身。(苏轼)

——佚名集佚名、苏轼句题四川省峨嵋山报国寺

 

眼明小阁浮烟翠;(苏  轼)

身在荷香水影中。(达诚斋)

——李彦章集苏轼、达诚斋句题广西宾州[今宾阳县]听荷小阁

 

太极两仪生四象;(佚名)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纪昀集苏轼句续佚名句贺道士娶妻

    据传纪昀幼年时,河间府有一道士娶妻,有人在喜堂上即席撰书贺联相赠,一友人撰书了上联,但如何搜肠刮肚的,就是想不出下联。纪昀时为丫髻小子,正旁观看热闹,见此情景,稚声稚气地说:“何不对以苏轼诗句‘春霄一刻值千金’句。”此言甫出,满堂齐声喝彩叫好。

 

帐底吹笙香吐麝;(苏  轼)

宝钗飞凤鬓惊鸾。(辛弃疾)

——邵锐集苏轼、辛弃疾句

    上联集苏轼《蝶蛮花》句;下联集辛弃疾《江神子》句。

 

鸾翔凤翥众仙下;(韩愈)

燕语莺啼春日长。(苏轼)

——佚名集韩愈、苏轼句

 

小诗试拟孟东野;(苏轼)

才子当今刘孝威。(韩翎)

——佚名集苏轼、韩翎句

 

雨意忽生桐叶处;(仇远)

归心要及菊花前。(苏轼)

——佚名集仇远、苏轼句

 

欲把笙歌暖锋镝;(苏轼)

共将诗酒狎樵渔。(章惇)

——佚名集苏轼、章惇句

 

梅子弄黄茶剪翠;(钱继振)

梨花谈白柳深青。(苏  轼)

——佚名集钱继振、苏轼句

 

茗饮蔗浆携所有;(杜甫)

斜风细雨到来时。(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

 

千里农桑歌子产;(苏轼)

中原将帅忆廉颇。(杜甫)

——佚名集苏轼、杜甫句

 

殊锡曾为大司马;(杜甫)

今年果起故将军。(苏轼)

——佚名集杜甫、苏轼句

 

翰墨已齐钟大理;(苏轼)

礼官新祀宋书空。(邵宝)

——佚名集苏轼、邵宝句

 

却愁悬令知游寺;(苏轼)

犹被封人劝濯缨。(韦庄)

——佚名集苏轼、韦庄句

 

近闻猛士收丹穴;(苏轼)

便被君侯换白衣。(张蠙)

——佚名集苏轼、张蠙句

 

经卷药炉新活计;(苏  轼)

诗筒茶灶旧生涯。(释显万)

——佚名集苏轼、释显万句

 

闻搜好句题红叶;(释齐己)

时作新诗寄白云。(苏  轼)

——佚名集释齐己、苏轼句

 

旧政犹传蜀父老;(苏轼)

世家曾览楚英雄。(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

 

举杯为问谢安石;(苏轼)

著书犹喜王象山。(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

 

欲求公瑾一囷米;(苏轼)

安得元龙百尺楼。(雍陶)

——佚名集苏轼、雍陶句

 

屏避喧尘,夕坐过酉;(张继、苏轼)

纷披草树,秀色可餐。(庾信、陆机)

——佚名集张继、苏轼、庾信、陆机句题辽宁省沈阳夕照楼

 

芳草斜晖,乳燕飞华屋;(欧阳修、苏轼)

落花微雨,青螺添远山。(贺  铸、张先)

——邵锐集欧阳修、苏轼、贺铸、张先句

    下联集欧阳修《采桑子》、苏轼《贺新郎》句;下联集贺铸《九回肠》、张先《庆金枝》句。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苏轼)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苏轼)

——王成瑞集苏轼句题江苏省南京无锡惠山景徽堂

 

千赋试春游,宝马雕车香满路;(苏轼、辛弃疾)

三面巉天翠,玉室金堂不动尘。(姜夔、李之仪)

——邵锐集苏轼、辛弃疾、姜夔、李之仪句

    上联集苏轼《南乡子》、辛弃疾《青玉案》句;下联集姜夔《虞美人》、李之仪《浣溪沙》句。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李白、苏轼)

天地无凋换,百顷西湖十里源。(李白、苏辙)

——黄文忠集李白、苏轼、苏辙句题浙江省杭州西湖灵隐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幽恨中来,酒消却几何倜傥英豪。

——姜游集苏轼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道南来,鞭驱过几多迁客骚人。

——赵鹏集苏轼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白日西沉,光幻出万般璀璨云霞。

——吉南集苏轼句

 

逍遥遂湖海遐踪,分得清溪半篙水;

独自倚阑干时候,斜照江天一抹红。

——邵锐集史浩、辛弃疾、方千里、苏轼句

    上联集史浩《满庭芳》、辛弃疾《洞仙歌》句;下联集方千里《玉烛新》、苏轼《采桑子》句。

 

====================================================================

 

【贺赠苏东坡联】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张子野赠答苏轼

    宋朝人张子野,天圣年间进士,擅长填词,与柳恽齐名,他曾说他自己填词,只有三句最好:“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随飞絮无影”。由于三句都有影字,所以人称三影居士,他到晚年之后,隐居乡间,畜养歌妓,每填词之后,必叫歌妓唱之,苏轼十分敬重张子野,但对他畜养歌妓,就颇有微词。一次,在歌妓唱完之后,便撰了一联给张以为讽劝:“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张子野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联中意思,他是文人,于是写了这副对联回赠苏轼。苏轼接过一看,方知误会了这位前辈。   

 

====================================================================

 

【题咏苏东坡联】

 

苏轼唱大江东去;

柳永吟晓风残月。

——佚名题咏苏轼、柳永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颍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清·金安清题咏苏轼平生(45+45=90字)

    唐宋八大散文家苏轼,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他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不但未做大官,做点小官也一贬再贬。他的终生不得志,倒给千秋后世的文人墨客为他这个“古人抱不平”。作者就为他搜肠刮肚,撰写了这副概括苏轼生平际遇的绝妙长联。上联“魏公”,即韩琦,“荆公”,即王安石,“温公”,即司马光。苏轼初登仕途时,即被韩琦误压下去。后王安石行新政,他不赞成某些措施,但又不同意司马光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废除新法的做法。因此总得不到这些宰相的赏识,个反,还屡遭贬谪。因而终生不得志,只落得“同怅军门违万里”的结局。下联的“西湖”,是泛指美好山河,非专指杭州、惠州的西湖而言。他出仕杭州时,在美丽的西湖的湖光山色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当时有名的诗人;在贬官颍州时,因屡清正廉明,政绩斐然而闻名当时;及至老年出任惠州时,因屡受打击迫害,对宦海浮沉深表厌倦,因而“寄情于佛”。正因他饱经世故,历尽沧桑,使他的诗文更加老练深刻,遂使他的“诗名”、“政名”千古不朽了。这副对联先写苏轼一生的坎坷际遇,后表他的平生成绩。有叹有赞,缅怀之中多敬仰,读之无不动情。此联浙江省杭州西湖苏公祠、湖北省黄冈苏轼故居亦有临摹收藏。

 

====================================================================

 

【苏轼故居、词堂、坟茔联】

 

蜀中多才子;

三苏天下奇。

——方毅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祠祀苏洵、苏轼、苏辙,下同]

 

门前万竿竹;

堂上四库书。

——杜重划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堂上四库书”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此地能开眼界;

何人可配眉山。

——佚名题海南岛海口苏公祠[祠祀苏轼]

 

木假山前怀旧柏;

瑞莲池畔读遗碑。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佚名题河南省郏县三苏坟墓志

    三苏坟在河南省郏县西北小峨嵋山麓。三苏,即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传说苏轼、苏辙兄弟葬于此,另有其父的衣冠冢,故称“三苏坟”。上联写景,这里古柏森森,风光宜人,“青山”可埋骨,父子三人共名山。下语抒情,由景生情,“夜雨”声声,如泣如怨,凭吊古人,神思独伤。“夜雨”,墓园有古柏千余,第六当夜静,山风穿林,枝叶相擦,声如急雨,称之为“青山夜雨”,是三苏坟的特有影象。联以饱含感情的浓墨,绘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托着对一门父子三杰的思念缅怀之情。

 

书窗正对云洞启;

丛菊初傍幽篁栽。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北宋高文名父子;

南州胜迹古祠堂。

——向楚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天下几人学杜甫?

诗中定合爱陶潜。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五亩自载池上竹;

三人同作月中游。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长江绕廓知鱼美;

小轩临水为花开。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雨过潮平江海碧;

风高月暗水云黄。

——赵蕴玉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风高月暗水云黄”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诗成桦烛飘金烬;

天雨曼陀照玉盘。

——顾印愚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天雨曼陀照玉盘”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酒后剧谈犹激烈;

花前归思自飞翻。

——顾印愚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花前归思自飞翻”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要使名驹试千里;

更邀明月作三人。

——徐无闻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更邀明月作三人”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除却诗书我所好;

恍如造物与同游。

——刘孟伉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恍如造物与同游”句,为集自《衲苏集》原诗句。

 

谁吹孤鹤南飞笛?

人唱大江东去词。

——刘孟伉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典化苏轼《赤壁赋》词句。

 

眼明小阁浮烟翠;

身在荷花水影中。

——刘孟伉三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身在荷花水影中”句,为集自《衲苏集》原诗句。

 

谟议轩昂开日月;

文章浩渺作波澜。

——刘孟伉四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文章浩渺作波澜”句,为集自《衲苏集》原诗句。

 

醉眠多似陶彭泽;

句法修同李翰林。

——冯灌父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句法修同李翰林”句,为集自《衲苏集》原诗句。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清·郭尚先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亭上雄文凿青石;

槛前修竹忆南屏。

——清·翁同龢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槛前修竹忆南屏”句,为集苏轼原诗句。

 

泥上偶然留指爪;

故乡无此好湖山。

——毕秋槎集苏轼诗句题浙江省杭州西湖苏公祠[祠祀苏轼,下同]

    苏公祠在杭州西湖孤山中部。全联均集自苏轼诗词:上句见《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下句见描写西湖的《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联语用苏轼的口气,既感叹在杭州时间的短暂,又赞西湖的美景。苏于北宋神宗及哲宗年代,先后两次被贬谪杭州,一任通判,一任知州。他寄情山水,为民排难解纷,颇有惠政。上联说前后五年,在一生中,只不过是泥上留爪。下联说家乡四川眉州虽风景如画,但与杭州比,也显得逊色了。

 

欲共水仙荐秋雨;

长留学士住西湖。

——阮元题浙江省杭州西湖苏公祠

 

不向南华乞烟火;

又来东海看涛山。

——徐东绪集苏轼句题山东省蓬莱苏公祠[祠祀苏轼,下同]

 

海市蜃楼皆幻影;

早臣孝子即神仙。

——龚葆琛题山东省蓬莱苏公祠

 

北客几人谪南粤;

东坡到处有西湖。

——陈志哲题广东省惠州西湖苏公祠[祠祀苏轼,下同]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张鹏翮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祠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抔土;

两世文章百代春。

——林从龙题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坟

 

江山故宅空文藻;

父子高名重古今。

——刘锡嘏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眉山巍峨三峰碧;

岷水苍茫一片蓝。

——臧克家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长江绕廊知鱼美;

小轩临水为花开。

——张爱萍集苏轼诗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中有仙龛虚一室;

更邀明月作三人。

——齐彦槐题江苏省苏州虞山白苏祠[祠祀李白、苏轼]

 

江湖忠悃三遗事;

岭表人文百世师。

——张之洞题广东省广州越秀山三君祠[[祠祀虞翻、韩愈、苏轼,下同]

 

卿云在霄,挺此和淑;

高风冠世,集其精华。

——刘孟伉五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高风冠世,集其精华”句,为集自《衲苏集》原诗句。

 

黄楼赋气力,同乎晋问;

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胡公实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下联“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句,为集自张袁臣咏苏轼词句。

 

遗韵满江淮,三家一律;

爱才如性命,异世同心。

——郑板桥题江苏省扬州三贤祠[祠祀韩琦、欧阳修、苏轼,下同]

 

睡足五更钟,又送游踪到此;

胸罗千亩竹,至今直气独存。

——佚名题广东省惠州东坡祠

 

海气百重楼,能谓浮云可蔽日;

文章千古事,生逢异代不同时。

——张之洞再题广东省广州越秀山三君祠

 

万里赴琼儋,夜起江山弄明月;

一亭抚笠屐,我从画里拜先生。

——姚若虚题广西藤县浔江南岸访苏亭

 

胜地景芳徽,卅载三贤俱守郡;

同龛昭祀典,两文一献共称忠。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三贤祠

 

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联北斗;

恰好西湖对峙,长留诗境在南州。

——刘树君题广东省惠州东江苏轼故居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郭绍虞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杨柳佛堤塍,追溯前徽,于宋历仁神两世;

桃花遍祠宇,传来美谥,至今合文献三忠。

——佚名题江苏省扬州三贤祠

 

是父生是子,家学一门,自昔名声弥宇宙;

难兄更难弟,象贤两弟,至今俎豆重乡邦。

——蔡宗健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我入住西湖,晴好雨奇,曾向春堤吟柳色;

公连渡东海,珠崖儋耳,何如此地近梅花。

——徐花农题广东省惠州西湖苏公祠

 

北宋负孤忠,春梦一场,忘却翰林真富贵;

南荒留雅化,清风百世,辟开瘴海大文章。

——佚名题海南岛儋县中和镇载酒堂[苏东坡故居,下同]

    苏轼被贬谪海南儋州时,曾在载酒堂寓居三年。

 

忠爱著朝端,即疍雨蛮烟,魂梦仍依北阙;

文章行海外,想赋诗饮酒,勾留又在西湖。

——嵇承志题广东省惠州西湖苏公祠

 

宾主联欢,追思笠屐风流,雪爪尚存鸿北去;

冠裳承祀,若问送迎诗句,笛腔犹按鹤南飞。

——佚名题海南岛儋县中和镇载酒堂

 

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喜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何绍基题四川省乐山东坡读书台

    楼在四川乐山县大佛之后,为两层木结构,建于明代。相传此地是东坡青年时代读书之处。“坡”,指东坡居士苏轼。“颍”,颍滨遗老苏辙。“嘉”,嘉州,今乐山。“峨”,峨眉山。此联用问答式。出句的“人”和对句的“我”相对。出句问,读书楼高踞岷江之滨,试问苏东坡兄弟之后,千多年来取得成就的读书人有几个?这是对苏东坡兄弟苦学成才往迹的缅怀与颂扬。对句答,四川的名山大川我几乎都走遍,眼看乐山峨眉的秀丽风光,我又接迹到此欣赏领略。“重来”,今有继承苏氏兄弟而起,将蜚声文坛的豪情与愿望。

 

周召王化所基,考献征文,不独纂成耆旧传;

燕赵古称多士,希风采韵,相期同翊圣明时。

——佚名题广东省南海三公祠[祠祀虞翻、韩愈、苏轼]

 

似此父子兄弟,萃于一门,那许忌才归造物;

能以经济文章,传之千载,何妨讲学让儒家。

——樊榕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其人其德其才,与历史长存不朽,斯为世仰;

乃父乃兄乃弟,本家学渊源有自,故尔高风。

——冯健吾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黄鹤从何日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那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袁少枚题湖北省黄州东坡赤壁睡仙亭

 

侔董贾扬班之巨制,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成文;

萃父子兄弟于一堂,谠论忠规,总以爱君为本。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溯后先三百载游踪,异代同堂,能结有情香火;

冠今古第一流人物,文章事业,也如无尽江山。

——李兰卿题江苏省镇江北固山三贤祠[祠祀李德裕、苏轼、米芾]

 

奈宋运衰何,倘竟能复厥壮猷,真完元佑匡时相;

非长公志也,不得已出其余绪,犹是文章大作家。

——佚名题湖北省黄冈苏轼故居

    苏轼故居在湖北省黄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谪,此故居为贬谪黄冈任团练副使时的自建的寓所,下同。

 

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

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

——郭尚先题四川省乐山东坡读书台

    作者将苏轼著名诗句融入联中,赞颂了伟大诗人的超旷襟怀。全联意为:当万户侯有什么值得称道?做个戴乌帽穿青鞋的归隐之士,难得的机缘是有大佛的度济和接引。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谁见过?就算那徐州黄楼和黄州赤壁景色美好,还不如回到故乡跟随仙人遨游,求得精神的解脱。“黄楼”,在今江苏徐州东城门上,苏轼作徐州太守时所建。“赤壁”,即湖北黄冈县西门外之赤鼻矶,苏轼谪黄州时曾游此。联中融入苏轼“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及“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著名诗句,使景、情、议论凝为一体。联语虚实结合,上下匀称。意境超俗,在语调上有一波三折的韵致。

 

农务不违时,与诸父老对此鎡基,共话桑麻今乐事;

公余容退息,偕都人士携来樽酒,追怀笠屐古风流。

——佚名题海南岛儋县中和镇载酒堂

 

自蛮乡瘴海游历而还,胜地重临,凭管领六桥风月;

与白傅林逋后先相望,崇祠近接,恰平分半席湖山。

——德馨题浙江省杭州西湖苏公祠

 

一天云水、东颍孤州,听坡首落雪冰,使君肠与我似;

四坐琴樽、西湖夜月,说空舟浮河汉,居士酒为谁来。

——佚名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从岭海间拥节南来,每怀鹤观游踪,画图笠屐空千载;

向纱縠行驱车西去,喜挹蟆颐秀气,忠义文章萃一门。

——马维骐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

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陈钟祥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参谒觉殊迟,公昔辅宋摅忠,媲美韩欧,谨慕英风披大著;

从戎嗟太早,我愿投戈讲艺,再携铅椠,来游此地拜先生。

——陈国栋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地接锦江,看君君臣臣,有昭烈壮武西乡,一样大名垂千古;

文称苏海,叹父父子子,如蓬莱瀛洲方丈,三峰并峙是神仙。

——陈逢元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五年间滴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张之洞题湖北省黄冈苏轼故居

 

宦迹渺难寻,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杨庆远题四川省眉山三苏祠

 

====================================================================

 

附录:【诗联艺苑小品】

 

〖东坡咏雪用僻典〗

 

    苏东坡是宋朝大文学家,曾经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一年冬天,纷纷扬扬下过一场大雪,大地银装素裹。雪后初霁,他到郊外欣赏雪景。时间一久,便觉身上有点寒冷颤抖,眼睛也被皑皑白雪刺得有些发花。回去以后,便写了一首《咏雪诗》,中有两句:“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焙生花”。因他素擅才名,读过此诗的人大多赞好,尤其对这两句更为赞赏,认为“冻合玉楼”、“光摇银海”,气魄雄伟,夸饰得当。但也有不少人怀疑和不理解,觉得“玉楼”怎能“冻合”,“银海”以“光摇”来夸饰,似乎太玄虚了,这两句诗不过是东坡先生故意雕章琢句而已。后来,苏东坡把这首诗送给王安石看,王安石对他说:“道家称人的肩膀为玉楼,称人的眼睛为银海。读书人大多是无神论者,有几个钻研过道家的典籍呢?你在诗中安上这种冷词僻典,故弄玄虚,是存心不让人读了。”东坡听后十分折服,感到自己的座师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言语中肯。因而此后作诗行文就尽量避免这类毛病了。

 

-----------------------------------------------------------------

 

〖吹落黄花遍地金〗

 

    一天,苏东坡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王正在客厅里接待宾客,仆人便请东坡在书房中小憩。他偶然看到在书桌的砚台下面压着一张小笺,抽出一看原来是一首未写成的诗,只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心想:这里的“西风”是指当前深秋时的风,“黄花”是菊花的代称。菊花耐霜傲雪,即使严冬也是在枝头枯萎,而不会象春花落叶缤纷的。他与王安石师生情笃素不拘行迹。便在两句诗的下面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等了一段时间,见王安石仍同客人畅谈,便同仆人说明而告退了。王安石回书房见到苏东坡续的两句诗,捻须笑道:“后生子毕竟少见多怪矣!”后来,苏东坡获罪被皇上贬官,安石无法为之说情,便建议把他贬到黄州去当团练使。这年深秋,东坡正在后花园里赏菊,忽然刮过一阵寒风,树木摇动,落叶缤纷,菊花的花瓣疏疏落落地铺在地上,真是“吹落黄花遍地金”了。他想到以前为王安石续诗的事情,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除对恩师愈加敬佩而外,更加勤奋读书和加强历练了。

 

-----------------------------------------------------------------

 

〖万竿竹子千片叶〗

 

    宋代文士喜爱咏竹、画竹,苏东坡有一首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画家文与可善画竹,他的好友晁补之赞扬道:“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就是“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来源。当时,杭州有一个年轻读书人,写了一首《咏竹》,因仰慕苏东坡才华,便送给他看并请他指点。苏东坡读完了这一首诗后,对他说:“你这首诗文辞很美,韵律调和,可惜竹竿太多而竹叶太少了。”这位青年学子一时尚未回过味来,东坡指着:“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这一联诗笑道:“如果仔细算来,十竿竹子上才有一片叶,竹叶不是少得太可怜了。”说得青年学者面红耳赤。认真思索了一番后,对东坡说:“听先生一席谈,茅塞顿开,把它改成‘叶攒万口剑,茎立百竿抢’如何?”东坡见这位青年很虚心,鼓励他说:“可以,可以,写诗就同作文一样,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即使夸饰也应符合事理,不能为了对句贴切,凭空虚构,因词害义。”说得这位青年不断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