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思明庄思华是双胞胎:新世纪国家教育畅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36:17

新世纪国家教育畅想

   (1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人真正领会教育深层内涵的世纪。国家领袖、政府要人、社会贤达、企业巨擘、文化名士、城镇市民、村野百姓等以新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服务后生百年树人造就条件为荣,以中国教育领先世界、让世界艳羡为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法律得到有效贯彻,成为各行各业支持教育,教育界立足发展的依据。成为教育界资产、资金、资源和人才环境、教育环境不遭破坏,得到维护,并保持发展趋势的法律根据。

   (3)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得到相应的保障和提高,而不变相降低。《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变成现实。不是仅兑现国家义务教育系列的教师绩效工资,冷落非义务教育系列的教师,人为的划分教师的等级差别。更不是名义上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当于把餐饮食品放在一层楼,将教师请入二层楼一样。

   (4)切实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这句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一种社会风气。适龄儿童入学后,有适宜其年龄阶段的游戏、娱乐项目,其次才是识字、测试。教育其学习做人是关键。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放到今天即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具有宽广的爱好范畴、各类交通工具的驾驭能力、会读书且有选择的慧眼、及其当今科学知识的储备和实践能力。玩中学、学中思、逐渐激发起来的读书、思维、动手实践等巨大潜能。评价体系多元化,不是仅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一好遮百丑;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友好的为人、勤劳的特性等每一个优点都能得到肯定。先做人、再成才。

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阅读书籍、参观访问、思考问题、交流感想,与学生探讨学习、学校、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与同行交流,科研成果共享,相近的失误共忧;与社会各界交往,获得自己在教科书中得不到的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是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一种氛围和条件,使广大教师能心怀天下事,胸装万卷书,足踏万里路。

   (5)用教育改革引领高考改革,而不是用高考改革规范教育改革。高考只是国家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选拔平台,是中学教育中一个基本成果的展示栏目。而国家教育包含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个大舞台,国家领袖的政治眼光、未来格局、智慧远略,政府官员的素质品位、道德涵养、能力操守;国家公民的言谈举止、行业道德、伦理规范;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知识传递、道德渗透等等,形成大气候,这种大气候要么净化、要么污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它经常性的受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左右和影响,似乎只有知识教育才最有价值,学业成绩最为人关注,但它的道德教育时常被放大的少、冲淡、抵消的多。家庭教育是特别的,学生的言论、德行、习惯、处事为人无不有家长的印痕,与家庭关系良好、相对听话、有一定规范的孩子一般不违反纪律。家长的智慧、思维、交往圈子和知识储存、言谈笑貌是一面镜子,有机会就会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目前,我们有些忽略社会教育、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处于被认知的阶段,远没有使三者达到默契的水平。同时,教育改革远落后于经济改革,高考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教育的体制、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处于不协调的境地。

   (6)高考改革应是适时的、与时俱进的,并促使教育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文革前的高考是否也文理分科,程式化,我们不清楚。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经历了文理分科,大综合、小综合,3Ⅹ+1,3+文综、理综等几多变化。然而,学生们对高考科目设置的不适应时有发生,况且从中学起步就知识结构匮缺,思维模式僵硬,文综者不懂理化生,理综者缺失政史地,知识和思维“半边化”是正常现象。可否设想:高中毕业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基本素养不可或缺的情况下,修完学分,随时可参加高考选拔;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语数英三科必考的框架下,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任选,多选多考,少选少考。就是说,既可理化加历史,也可史地加生物等模式进行高考。甚至凭某一专长也能入高校修业,有能力则可以就读数所院校,或更多的专业。评价学生以其品德、才学、能力为依据,不以文凭为准绳。近代名儒陈寅恪没有大学文凭,仍是令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7)国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至少不低于或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当今世界上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家之一,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国家教育的经济基础。然而,教育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教育投入明显不足。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京津沪渝等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设施、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无法适应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人们最看重的是GDP迅速增长,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经济数据的不断攀升,甚至不惜挤掉可贵的土地资源、污染赖以身存的自然环境达到目标。而教育发展的神圣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却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十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教育投入缺口一万多亿也是个注角。当然,它包括着地方政府的投入。

   (8)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理应得到保障,它的特殊性严格有别于行政系统。不以级别判定学校的地位,不以身份衡量校长的贵贱,不以虚名修饰学校的身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不同方面为教育、给学校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与扶持,繁杂的政务、诸多的应酬、无尽的礼节尽可能远离校长和教师,给学校、学生留下一方净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成为时代的、世纪的主旋律。

   (9)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合理安排,将道德、体质、知识、审美等自然的融于一身,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学生小时候有个快乐的童年,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时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逐步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优势;大学时接受时代新的思想,形成独特的见解,增长自己的才华;走向社会后积极从事于为国家、为人类奉献终生的事业。

                                        平顶山一高   张新玉

                                        2012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