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真实枪毙犯人视频:屈路甘 :总结文革经验,捍卫工农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42:23
总结文革经验,捍卫工农权利
作者:屈路甘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310    更新时间:2010-4-21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总结文革经验,捍卫工农权利
四十四年前,毛泽东为了解决官僚和工农大众矛盾,防止在中国资本主义复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发动了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文革,震撼了整个世界和中国,用毛泽东的话说:要斗私批修…,这是一次大演习,以后必然还要进行多次,才能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我认为毛泽东当时发现官僚集团的腐败和压迫现象已经超过了地主资本家,发动这场大革命是不得已的,是必要和及时的,目的明确,立场是无产阶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象一面照妖镜,照出当前腐败和贫富分化问题的根源所在.,文革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
这场运动开始是造舆论,然后是自上而下发动红卫兵和亿万人民群众造反,打倒了XX集团,然后是支持各地区群众组织夺权,成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后来又打倒了林彪集团,开展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最后在毛泽东逝世后,以华叶抓捕”四人帮”的失败结果结束.整个过程无比惊心动魄,惊天动地.
文革的经验是什么?这是世界革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主义的重要里程碑,需要认真总结.
我认为,文革的必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当前那么多贪污腐败和贫富悬殊现象,正反证出文革的正确,,为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保证广大工农大众当家做主人,必须用文革”四大自由”的方法反对压迫人民的官僚体制,但是,文革的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是第一次,缺乏经验.最大错误是理论与实际有脱离,以下教训应该吸取:
1.过分相信群众,不知道亿万群众的觉悟水平是有差距的,官僚集团幕后操纵蒙蔽和不同观点导致的大规模派性冲突难以遏制,结果出现了毛泽东所说的”文化大革命有两件事我不满意:一个是打倒一切,一个是全面内战”的情况,尽管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文斗不要武斗”,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派性,但实际结果还是发生了大规模武斗现象,所以:在LIUDENG集团已被大规模群众运动打倒的情况下,对发动起来的群众应该立即通过各种方法组织起来,通过民主投票办法解决分歧,服从多数,保护少数.如果这样,文革就会胜利结束.
2.对军队支左没有及时从上而下进行指导.本来军队中的领导与地方官僚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放任军队支左的结果是大部分军队都支持官僚幕后操纵的保守派.文革中始终保持军队稳定的方针是对的,军队内不开展文革,只进行正面教育也是对的,但在军队参与三支两军后,中央应该及时用军事命令手段指导各军区支持革命造反派,而不是等到军队已陷于支持保守派泥潭后再来纠正,例如武汉720事件,如果在67年2月就明确指示武汉军区支持左派,就不会造成那样大规模的分裂冲突..全国大部分军队对保守派支持的既成事实,逼得毛泽东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转而以抓516反军乱军派为由对造反派大规模压制..
3.过分相信接班人的作用,没有建立强力的层层民主决策和选举制度来保证革命路线的稳定执行.结果选了多个接班人都不行,最后的接班人华亲手葬送革命路线..当时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内多数是支持革命路线的,结果最高领导人一句话就各个击破,连汪东兴最后都被追究撤职.所以,方针路线决定后的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是保证路线稳定性的关键.相反,邓后来搞的集体领导就保证了他的路线稳定延续.
4.没有用民主的方法而是放任群众运动,导致各派辩论不通就武斗解决,最后难以收拾.典型的象清华和北大内部两大派各建武装堡垒对攻,长时间相持,最后不得不派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学校解决.当年斗争地主资本家有明确的经济标准,而对走资派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斗争对象模糊,其实民主投票是解决政治争端的最好办法,群众对各级干部的作风,品德最清楚,用选票可以最有效监督干部,民主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5.文革后期69年以后斗批改阶段也没有用民主手段监督各级革命委员会新官僚,虽然各级干部作风,品德有很大改良,但官僚主义层层任命现象没有改正,结果基本是省以下官僚如果没有历史问题,全部官复原职.换汤不换药.
总结以上经验教训,就是思想脱离了实际,方法失当,毛是凡间圣贤,不是神仙,难免犯错.
希望今后的国家领导人要继承他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的立场,阶级斗争的观点,改用有效的真正的民主监督方法,由上而下来解决官僚,富人和工农大众的矛盾,,这样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难以控制的局面.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当前权富们的腐败达到登峰造极,丧心病狂到卖国祸民的地步,如果听任腐败和贫富分化泛滥蔓延,也不排除可能会发生人民自发的由下而上的大规模革命运动,那样的代价就太大了!
屈路甘  TIANXIN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