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坂家丿家计事情:文章的阅读与写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3:43

文章的阅读与写作


邓旺林

一、文章写作的“三明”:

(一)明目的:为什么写?

(二)明对象:写给谁看?应用文尤重这点

(三)明文体:写什么文体?“定体选枝”。

明·吴讷:“文辞宜以体制为先”。宋·倪思:“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

1.文体的划分

(1)分为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两大类

文学作品

{

内容虚构的

 

写真人真事真景实物的

属文章学研的对象

一般文章

{

新闻类

非新闻类

(2)按写作主旨和表达方式运用等方面的区别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3)按实用性、程式性等的表现分为应用文、非应用文

2、各种文体在文章构成上的差别(参见表一)

1)内容方面

(1)写作目的

这里说的写作目的指的不是具体某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文体来说的写作目的或者说要达到的目的(使读者怎样、言后之果)。例如,写作说明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说明或对事理的解释使人们获得有关事物或事理的知识,(直接地、集中地传授某一方面知识)以扩大人们的知识领域。这就是写作所有说明文的目的。它与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显然有不同。写作记叙文要作用于人的情感,要使人感动。写议论文又与写记叙文不同,记叙文要以情动人,作用于人的情感,而写议论文却主要是要以理服人,是作用于人的理智。

(2)写作对象

2)形式方面

(1)结构要求  (2)表达方式  (3)语言要求                

准确、鲜明、生动是各种文体语言运用方面的共同要求,在此基础上不同文体也对语言运用提出了不同要求:

△记叙文——形象生动: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叙写对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此,一要重视炼词炼意;二要选用能显示事物特征的语句;三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说明文——简明准确:简练明了、准确无误

△议论文——准确严密:从语言角度讲,是指遣词造句能确切无遗(无遗指无漏洞)地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从逻辑角度讲是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

从不同文体对同一修辞格的运用也可以反映出不同文体语言运用方面的特征。例如,同是比喻,在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中就有不同的用法:

记叙文的比喻――旨在形象生动,营造形象性,情意性。例如:

“(荷花)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欣赏性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象刚吃过死人的野狗”(憎恶性的)(——管桦《小英雄雨来》)

“象笼着轻纱的梦”这种比喻显然不能用于说明事物。

说明文的比喻――旨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了解。例如《景泰蓝的制作》在说明用铜丝粘成的叶子时说:“每片叶子两笔,象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议论文的比喻――旨在说理生动形象,爱憎分明,不枯燥,让人乐于接受或化难为易,便于理解。例如:

“又长又臭,象懒婆娘的裹腿。”(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二、就文章构成方面看,阅读与写作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1、内容方面

1)主题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新颖、深刻。

A.集中:不面面俱到、不节外生枝。

B.鲜明:明朗、不含糊(态度、观点、主旨)。

○不少文艺作品则追求主旨的含蓄性、模糊性、多义性。

C.新颖:不人云亦云。

D.深刻:有深意。

看问题的角度、高度有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而主题有是否新颖、深刻之分。如写关于《滥竽充数》的读后感:

批评南先生不懂装懂、混日子——正确、鲜明而不新颖,

分析南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批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的做法——换了一个角度,新颖

联系当前体制改革,提出要打破“吃大锅饭”——深刻

(2)题材是否真实、典型、新鲜、具体、丰富等。

A.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

B.典型:有代表性。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C.新鲜(新颖)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D.具体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要注意不同文体对“具体”的不同要求。

E.丰富

★ 选材问题。

所有客观的人、事、景、物及其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感想、认识等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即人们常说的写作素材或原始材料。写作时人们总是有选择地使用它们。

A.选材的一般步骤(一般分两步走):

第一步:总体材料的选择,通常称为题材的选择。

第二步:具体材料的选择。通常称为典型事例等的选择。

△ 典型事例:指一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个别事物。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有力地表达、突出主题、中心。在材料使用上可以做到以少胜多。

B.选材时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a  这个题材值得写吗?——有何意义?有何作用?

b  这个题材我能写吗?——理解、熟悉的程度如何?有无能力驾驭它?

c  这个题材适用于什么体栽(文体)?——每一种体栽对题材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题材也往往有与之相应的文体。例如,反映某一事件的材料,如果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因素皆齐备,又有具体、典型、生动的细节,便可用作通讯的题材,如果这个事件的内容平淡,又无具体、典型、生动的细节,就不宜用作通讯的题材;或可写作消息。

(3)题材与主题配合得如何?

考察主题与题材、观点与材料有机联系的程度如何。如:

材料是否能够说明观点?是否鲜明地、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主题是否统帅了题材?观点是否统帅了材料?

有无同表现主题、观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哪些材料是多余的?

材料是否充分?还缺少什么材料?

2)形式方面:

(1)结构上:是否严谨、完整、新颖?(是否条理分明、线索清楚、详略得当,过渡照应是否恰当?首尾是否齐全等)

(2)表达方式方面: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以何为主?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多种表达方式如何综合运用?

(3)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有何成功处?可从语法、修辞、语言运用基本要求、语体个性、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

三、学习与掌握典范文章篇章结构的方法——“提纲还原法”

△ 提纲的种类

(1)       从粗细分:粗纲、细纲、粗细纲

(2)       从表现形式分:文字提纲、图表提纲

四、不同文体的阅读重点(见表二)

 

 

 

 

 

 

 

 

 

 

 

 

 

表一: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写作对象(写些什么)

记人,叙事(记游),写景、状物抒情

事物的性状、特点、成因、构成、功用、应用等。

事理的概念、特点等。

作者的观点、见解、主张。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具体事务;人际关系等。

主旨

以形感人、

以情动人

以知明人

以理服人

处理事务、

沟通关系

结构

 

 

序论—本论—结论

有惯用的行文格式,结构较固定

表达

方式

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

以说明为主

以议论为主

 

语言

要求

形象、生动

简明、确切

严密、准确

平实、得体

 

表二: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主题与题材

主题思想是什么?

四要素的具体内容

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何事物或事理)?

说明该对象的哪些方面?

主要传授给读者什么知识?反映什么思想观点。

论点是什么?

论据有哪些?

论点与论据间关系?

写作意图是什么?

处理什么事务?

沟通何种关系?

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提出什么主张、要求等。

有何内容要素?

结构

顺序、详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安排,线索、文眼等结构方式。

说明的顺序、结构方式

论证的过程、结构方式。

惯用格式、特定体式

表达方式

如何叙述、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为何综合运用?△艺术手法

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何特点?以何为主?)

主要的论证方法(以何为主),有何特色?

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

语言运用

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及其形成。

语言的确切与简明方面的特点。

语言的准确严密方面的特点。

语言的平实、得体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