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伎图片:校本培训之备课组建设经验交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7:47:53

校本培训之备课组建设经验交流二

(2010-08-30 12:57:53)转载 标签:

hf38中

方正教育

备课组建设

校本培训

经验交流

教育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备课的三大要素

作者:合肥38中  张正仙

关键词:团队精神  教学方向  创新能力

曾经有人说“科组建设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非常有同感。但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细化一点。我认为备课组建设更加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因为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的一个最基础的组织,与实际教学最接近。只有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的落实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抓好了一个备课组,其实也就抓好了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教学。它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很多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新教师的成长、以及整个备课组老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搞好备课组的建设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备课组长,我在工作的过程中,把九年级政治备课组的经验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备课组的团队精神。

这所谓的精神就是要在全组达到共同的价值观。当然不是百分百的相同,而是在核心价值观上基本认同。爱与责任就是我们组的核心精神。这里的爱与责任,含义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爱和负责。面对学生的冷漠与未成年人犯罪,作为教育者,理所当然要用自己的爱唤醒孩子的情感世界,驱赶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冷漠,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同事间相互关爱和相互负责。我们强调是,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宽容,打造和构建和谐的团队。区别的是,那些表面上大家没有争议、一团和气,其实矛盾重重。学术争议应该提倡百家争鸣,但是要求同事间要求同存异。这就需要同事间能与人为善,又敢于坚持原则。

三是对工作和职业爱与负责。强调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的认可和投入。据世界对中国、日本、美国的调查,政治学科是学生认可度较低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认可,那么怎么能想象学生的改观呢?

在这个方面,我们政治组基本上不给学生留有回家的书面作业,我们给学生集体用的教辅一学年不会超过两套。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做的试卷和辅导教材一定要上课讲过的,做过的试卷和辅导材料尽量下次不重复,做的试卷辅导材料一定要在课堂上精心分析,分析过的试卷和辅导材料一定要再反馈。能给孩子节约一分钟就不要节约59秒,能给孩子节约一分钱就不能多花他们一厘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是爱与责任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关于这一点我们组又是如何具体去实现的呢?那就是集体备课!

大仙寄语: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

第二:统一备课组的教学思想。

这里的思想要强调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要对教育教学总体方向上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其次才在具体的研究方法的把握。一方面如果在大方向上,不能有正确的把握,那么犯得就是方向性的错误。另一方面,如果只在一味仰望星空,没有注意具体的研究,后果要么撞墙死,要么就跳崖或掉水淹死。二者缺一不可。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我想借用我们老祖先得智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选自《大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统称四书)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假如你想修养自己的品行,那么你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假如你要端正自己的心思,那么你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很真诚。要想自己的意念很真诚,你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就在于考究、了解、认识万物的道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选自《三字经》)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懂得孝亲敬长,兄弟友爱;其次要有见闻,那么要见闻一些什么东西呢?“知某数,识某文”就是你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或是教材,在现代,我们很多有“文化”的人都不屑一顾。但是当我们认真的去看看,想一想,它又是那么具有智慧。如古人就告诉我们孩子要“知某数,识某文”,既要懂理科又要学文科。这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多么的具有远见!

无论是《大学》,或者是《三字经》都给我们指出了如何学习,学习些什么。既然我们知道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标的目标就是:(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能力目标:(三) 知识目标。只要是思想品德老师都会,都应该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大仙寄语: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智商,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更需要情商。

第三:提高备课组的创造力。

这里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只有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具体表达出来、最后再把问题解决掉,才会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才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急需要破解的课题,没有国家体制的改革作为背景,仅靠几位老师做那是不现实的,至少也扭曲的、病态的。但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微观上去做,一点一滴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思维与能力。譬如:问题的设置要有外延和内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应该提倡多元化,尽量去除条条框框等等。

那么我们组在这一点上是如何做的呢?答案是我们正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探索吧!

大仙寄语:  “一个团队(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团队(人才)与三流团队(人才)的分水岭。”(哈佛大学前校长普西说的)

人们面临两难选择时,人们通常会觉得的彷徨、犹豫和忧郁。但弗罗斯特的《未选之路》,却没写大多数人难以取舍时一贯有的苦闷,忧郁和失落。他们的描写甚至还有些色调明快,充满美感。这首诗的白话是怎么说的呢?是这样的。“瞧!深秋的清晨,步入黄叶铺地的树林,忽然出现两条岔道,各向纵深处延伸,走那一条好呢?真是遗憾,不能两条都同时试试。那就选那条深草密布,人迹罕至的罢。多年以后,提起选择,或许有些遗憾。如果选了另外一条,也许又是别有洞天。”
    是啊!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许都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当我们一旦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彷徨、忧郁和失落,就应像Frost这般意气风发,充满激情和斗志。

 

参考书目: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认知心理学》   作者:(英)艾森克,(英)基恩 著,高定国等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作者:董治君  出版社:中央编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年版

《谁来为冷漠“埋单”》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中学徐强

分享

0

阅读(216) 评论 (9) 收藏(2) 转载(0) 打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