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封佛:04全注 全译 史记(上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14:20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1〕汝能庸命,〔2〕践朕位?”〔3〕 岳应曰:“鄙德忝帝位。”〔4〕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5〕众 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6〕曰虞舜。”〔7〕尧曰:“然,朕闻之。其 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8〕母嚚,〔9〕弟傲,〔10〕能和以孝,〔11〕烝烝治,〔12〕不至奸。”〔13〕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14〕 观其德于二女。〔15〕舜饬下二女于妫汭,〔16〕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 五典,〔17〕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18〕四门穆穆,

〔19〕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 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20〕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 怿。〔21〕正月上日,〔22〕舜受终于文祖。〔23〕文祖者,尧大祖也。〔24〕

 

【注释】〔1〕“朕”,音 zh8n,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限于皇帝方可用为自称。〔2〕“汝”,你。“庸”,通“用”。〔3〕“践”,帝王即位称“践位”。

〔4〕“鄙”,自称谦词。“忝”,音 ti3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词。此言我的德行有辱于帝位,意谓愧不能胜任。〔5〕“悉”,全部。“举”,举荐。〔6〕“矜”,音 gu1n,无妻之人。“有矜”,《尧典》作“有鳏”,“矜”、“鳏”义同。〔7〕“虞舜”,舜在《天问》神话中是商族的始祖神,与商代甲骨卜辞中高祖夒相当。古今学者 多考定“俊”即“舜”。不过俊始终在神话中,舜则活跃在历史文献中。《国语?鲁语》 中舜仍为商族始祖神,与神话合。《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迁于负夏(又作负瑕,今山东曲阜西),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本篇《正 义》引周处《风土记》云“舜,东夷之人,生姚丘(又称姚墟)”,《括地志》说:“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古舜为东方鸟夷族商人始祖神应是可信的。在儒、墨两家 学说中,尧、舜、禹成了道德勋业最盛的相继禅让的三个圣王。文献中对于舜尤有很多 奇丽的传说,尤其突出他的孝行。《楚辞?天问》、《左传》还说他姓姚,《楚辞?离 骚》、《惜诵》且以重华为其名。而《国语?鲁语》中又说他也是有虞氏的宗神。《尚 书?尧典》遂称他为“虞舜”。大抵舜是东方鸟夷集团中商族的远祖,而鸟夷中的有虞部族亦特奉他为宗神,历史化的结果,遂为有虞部族的首领,即是有虞氏一位杰出的首 领以宗神的化身出现。有虞氏之地在今河南东部邻接山东的虞城附近,与《墨子》、《孟 子》、《韩非子》等称他的活动地区历山、雷泽、寿丘、负夏等今山东西境诸地相近,与尧族相邻。两族结成部落联盟。尧、舜两族人相继任联盟的军事首长。在故事流传中, 经过儒、墨的加工,尧、舜遂成了禅让的圣王。〔8〕“顽”,顽固而又愚蠢。传说舜父极为险恶。〔9〕“嚚”,音 y0n,奸诈,不守忠信。〔10〕“傲”,傲慢无礼,恣意 欺人。〔11〕“和”,和睦,和谐。〔12〕“烝烝”,音 zh5ng zh5ng,淳厚朴实的样 子。“治”,维持。此言舜用恭敬的态度、淳厚的感情对待父母兄弟,使之感化。〔13〕 “奸”,奸恶。“不至奸”,谓不堕入奸恶之道。〔14〕“尧妻之二女”,尧把女儿嫁给舜的故事流传很广,不少文献均有记戴,这当是尧族与舜族世通婚姻的写照。“二女”, 长曰娥皇,次曰女英。〔15〕“观其德于二女”,谓观察舜对自己女儿的态度,考察其品德之高下。〔16〕“饬”,饬令,告诫。“下”,此指下放。“妫汭”,音 gu9  ru@, 旧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境,不足据。相传舜住在虞地妫水旁,舜的后代因而姓妫。而虞地在今河南东部虞城一带,作为舜的后代妫满所封陈国,在虞城西南,则妫水亦当在今 河南东部。“汭”,河水相入处。〔17〕“慎”,慎重。“和”,调和。“五典”,五

 

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8〕“宾”,宾迎,以礼相接。“四门”,四 方之门。〔19〕“穆穆”,恭敬有礼。〔20〕“女”,通“汝”,你。“绩”,成功。 此言你考虑问题进言可以建立功业。〔21〕“让”,谦让,辞让。“怿”,音 y@,快乐。 “不怿”,不安乐。〔22〕“正月”,一年的首月。正,音 zh5ng。“上日”,上旬吉 日。〔23〕“受终”,此指继位受权。“文祖”,先祖,周人习语。此指文祖之庙。古 人凡遇国之大事(如继位、出征等)必于祖庙内举行仪式,以求祖宗神灵准许和保祐。尧禅位于舜亦需求得先祖的认可和保祐。〔24〕“大祖”,即太祖。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1〕以观天命。〔2〕舜乃在璇玑玉衡,

〔3〕以齐七政。〔4〕遂类于上帝,〔5〕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辩于群神。〔8〕揖五瑞,〔9〕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10〕班瑞。〔11〕岁二月,东 巡狩,〔12〕至于岱宗,祡,〔13〕望秩于山川。〔14〕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 正日,〔15〕同律度量衡,〔16〕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17〕如五器,

〔18〕卒乃复。〔19〕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20〕用特牛礼。〔21〕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22〕遍告 以言,明试以功,〔23〕车服以庸。〔24〕肇十有二州,〔25〕决川。〔26〕象以典刑,〔27〕流宥五刑,〔28〕鞭作官刑,扑作教刑,〔29〕金作赎刑。〔30〕眚 灾过赦;〔31〕怙终贼刑。〔32〕钦哉,钦哉,〔33〕惟刑之静哉!〔34〕

 

【注释】〔1〕“摄”,代理。〔2〕“以观天命”,古人以为君权天授,此谓尧欲禅位于舜,不知是否符合天意,使其代行天子之政,以观天意如何。〔3〕“在”, 通“察”,观察。“璇玑玉衡”,“璇玑”,《尧典》今文本作“旋机”。北斗七星自斗魁顺数,其第二星名天璇,第三星名天玑,故斗魁亦称“璇玑”。第五星在斗柄,名 玉衡。“璇玑玉衡”,即北斗。一说璇玑指北极,玉衡指北斗,恐不确。古文家误释此 为浑天仪,是全错的。浑天仪至汉代洛下闳等始创制,自非《尧典》时所有。夏鼐先生有文阐述“璇玑玉衡”非天文仪器,可信从(参见《考古学报》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所 谓玉璇玑不会是天文仪器》)。〔4〕“齐”,整齐。“七政”,指日月五星(太阳系的金、水、木、火、土五行星)。〔5〕“类”,通“禷”,祭名,以事类祭告天神。

〔6〕“禋”,祭名,将牲置于柴上焚烧,借助烟火升腾于天,供神享用。“六宗”,一说指天地四时,一说指东西南北天地。〔7〕“望”,望祭,遥祭山川之祭名。 〔8〕 “辩”,《尧典》作“遍”,此谓遍祭群神。〔9〕“揖”,敛。“五瑞”,五种玉制 礼器,诸侯执以为信符。《周礼?春官?典瑞》称:“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圭、璧即此所谓“瑞”。〔10〕“诸牧”,各地方的首领。〔11〕 “班”,《说文》谓“分瑞玉”。古人以瑞玉为各地方首领地位身份的表征。此谓舜代行天子之政时,除遍祭群神祈求佑助外,还向各部落首领班授瑞玉,以显示自己部落联 盟首领的独尊地位。〔12〕“巡狩”,《尧典》作“巡守”,天子巡行四方视察地方官吏的职守。〔13〕“祡”,音 ch2i,烧柴焚燎以祭天神。〔14〕“秩”,秩序。“望秩 于山川”,谓依次遥祭群山大川。〔15〕“合时月正日”,调合各地的四时、月份,确定历日。〔16〕“同”,统一。“律”,乐律。“度”,长度。“量”,容量”。“衡”, 重量。〔17〕“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即祭祀、丧葬、军旅、宾客、 婚冠(男子成年)等礼仪。“五玉”,珪(用作信质)、璧(用作聘问)、琮(用作兴土功)、璜(用作征召)、璋(用作发兵)五种玉制礼器。“三帛”,三种不同色质的 丝织品,不同的色质代表不同的身份

地位。“二生”,汉代郑玄谓指羔(小羊)与雁,

 

卿执羔,大夫执雁,羔取其不失群类,雁取其候时而行。“一死”,汉代马融谓指雉, 士所执,取其死不失节。“挚”,通“贽”,初见面时相赠之礼。以上是司马迁用后世国家的礼制附会为尧、舜时事。然而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期考古确有不少玉制礼器出 土,说明这个时期反映等级、贫富的礼制已普遍出现,只是不如后来殷、周那样繁缛罢 了。〔18〕“五器”,五种玉制礼器。〔19〕“卒”,指礼毕。“复”,归还。此谓礼毕五种玉器仍归还原主。〔20〕“祖”,先祖。“祢”,音 n!,先父。〔21〕“特牛”, 公牛。用公牛作祭牲是古代最隆重的典礼。〔22〕“后”,上古天子诸侯皆称“后”。 “群后”,指各地诸侯。“群后四朝”,舜五年巡狩一次,未巡狩的四年间,各地诸侯 先后朝拜天子。〔23〕“试”, 检验考察。“功”,功绩,功效。〔24〕“车”,指 车驾的装饰。“服”,指服饰。“庸”,功勋。古代车饰和服饰是拥有者身份地位的重 要标志,因而也作为帝王赏赐功绩卓著的大臣和战将的荣誉。西周金文有大量这方面赏赐的记载。〔25〕“肇”,启,开创。古称尧时疆域分为冀、兖、青、徐、荆、扬、豫、 梁、雍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建并州;燕、齐辽远,分燕建幽州,分齐建营州,共为十二州。〔26〕“决”,疏通。“决川”,疏通河道。 〔27〕“象”,示,古人 识字者少,用形象的东西告诫人民,故有“象刑”之称。“典”,主,常。〔28〕“流”, 流放。“宥”,宽宥。“五刑”:墨(刺面)、劓(音 y@,割鼻)、剕(音 f8i,断足)、 宫(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29〕“扑”,又称槚(音 ji3)楚,古代学校体 罚的刑具。〔30〕“金”,古称铜及铜制品为“金”,此非指黄金。〔31〕 “眚”, 音 sh7ng,过失。〔32〕“怙”,音 h),仗恃,此言恃恶。“贼”,从“则”声,通“则”。 “怙终贼刑”,谓恃恶到底不思悔改者,则施之刑法。〔33〕 “钦”,谨慎,忧惧。

〔34〕“静”,《尧典》作“恤”,慎重。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1〕共工果淫辟。〔2〕四岳举鲧治鸿水。〔3〕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4〕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5〕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6〕以变北狄;〔7〕放讙兜于崇山。〔8〕以变南蛮;〔9〕迁三苗于三危,〔10〕以变 西戎;〔11〕殛鲧于羽山,〔12〕以变东夷:〔13〕四辠而天下咸服。〔14〕

 

【注释】〔1〕“工师”,统领百工制作的官。〔2〕“辟”,通“僻”,邪僻。 “淫辟”,放纵作恶。〔3〕“鸿水”,即洪水。〔4〕“强”,强求。〔5〕“三苗”, 古部族名,当时分布在今洞庭湖、鄱阳湖一带。“淮”,一说读为“汇”,指鄱阳湖, 古称彭蠡。“荆州”,指今湖北荆山以南,南至湖南衡山之阳,以华夏族发展所及之境为界。〔6〕“幽陵”,《尧典》作“幽州”,传说舜时十二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 辽宁西部地区。传说今北京密云为共工流放之地。〔7〕“北狄”,古代中原地区称周 围部族为戎、夷、狄,后渐专称北方部族为北狄,西方为戎,东方为夷。〔8〕“崇山”, 古崇山有多处,传说此崇山在今湖南大庸西南。〔9〕“南蛮”,古代中原地区对南方部族的称名。〔10〕“三危”,三危山,传说在今甘肃敦煌。〔11〕“西戎”,古代中原地区对西方部族的称名。〔12〕“殛”,音 j0,杀。一说“殛”通“极”,此用作动词,意谓流放。“羽山”,传说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一说在山东省蓬莱县东南。〔13〕 “东夷”,古代中原地区对东方部族的称名。〔14〕“辠”,古“罪”字。《说文》说 秦以“辠”字像“皇”字,改书为“罪”。“四辠”,传说讙兜为浑沌、共工为穷奇、 鲧为梼杌、三苗为饕餮,四者皆古人心目中之极凶恶之野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 凡二十八年而崩。〔1〕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2〕四方莫举乐,〔3〕 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4〕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5〕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6〕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

得其利。尧曰:“终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 朱于南河之南。〔7〕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8〕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 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 焉,是为帝舜。

 

 

【注释】〔1〕“辟”,通“避”,“辟位”,让位。传说尧冢在汉城阳县,即今 山东省菏泽县,与传说尧族世居地山东定陶县相邻。〔2〕“三年”,为天子和父母守 丧三年,是中国起源颇早沿习最久的丧服礼俗。〔3〕“四方莫举乐”,四方皆无奏乐歌舞者,以示对死者的哀思。〔4〕“不肖”,不似,意指子不似父之贤能。〔5〕“权”,权变,变通。〔6〕“病”,原义伤病,此为引申义,困苦,忧患。〔7〕“南河”,古称黄河自潼关东流以后,进入豫境之河道为南河。以在冀州(潼关东黄河以北地区)之 南,故名。〔8〕“朝觐”,古称诸侯春天朝拜天子曰“朝”,秋天朝拜天子曰“觐”。 “觐”,音 j@n。

 

 

虞舜者,〔1〕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2〕瞽叟父曰桥牛,〔3〕桥牛 父曰句望,〔4〕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5〕

 

【注释】〔1〕“虞舜”,舜又称有虞氏,因为他是有虞氏部族著名首领。〔2〕“瞽”,音 g(,无目之人谓之“瞽”。〔3〕“桥”,音 ji4o。〔4〕“句望”,音 g#u w4ng。

〔5〕“微”,贫贱。“庶人”,无官爵之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 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1〕 匪有解。〔2〕

 

【注释】〔1〕“笃”,音 d(,忠厚诚实。“谨”,谨慎小心。〔2〕“匪”,通 “非”。“解”,通“懈”。

 

 

舜,冀州之人也。〔1〕舜耕历山,〔2〕渔雷泽,〔3〕陶河滨,〔4〕作什器 于寿丘,〔5〕就时于负夏。〔6〕舜父瞽叟顽,母噐,弟象傲,皆欲杀舜。舜 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注释】〔1〕“冀州”,古九州之一,约包括今河南、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 北、河北东南部等地区。〔2〕“历山”,舜耕之历山传说有数地,主要的有河东说和 濮州说两种。前者指令山西南部之中条山,后者指今河南濮阳县至山东西部地区。传说在今山西永济县及山东历城县皆有历山和舜井,观下文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濮 州一带,加以舜为东夷人之说,当以濮州说为可信。此外传有舜井之地广及四方,殆为 舜部族发明了先进的掘井技术,各地争相仿用,故均称“舜井”。〔3〕“雷泽”,《汉

 

书?地理志》(济阴郡成阳)、《水经?瓠子水注》并言成阳、濮阳间有雷泽,《水经注》明言舜渔处。〔4〕“陶”,制作陶器。“河”,黄河。“滨”,水边。〔5〕“什”,杂。“什器”,指各种日常生活用器。“寿丘”,在今山东曲阜县东。〔6〕“就时于 负夏”,《孟子》作“迁于负夏”。《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负夏”,又作“负瑕”,在今山东曲阜县西。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1〕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 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2〕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3〕舜居妫汭,内 行弥谨。〔4〕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5〕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6〕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 器皆不苦窳。〔7〕一年而所居成聚,〔8〕二年成邑,〔9〕三年成都。〔10〕尧乃赐舜絺衣,〔11〕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 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12〕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 “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 舜往见之。象鄂不怿,〔13〕曰:“我思舜正郁陶!”〔14〕舜曰:“然,尔其 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释】〔1〕“可用者”,可用为天子者。〔2〕“观其内”,观察他对家内关 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3〕“九男”,九个儿子。“观其外”,观察舜对家外关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4〕“内行”,指在族内家内的操行。“弥”,更加, 愈益。〔5〕“益”,更加。“笃”,淳朴厚道。〔6〕“畔”,田界。“让畔”,据《韩 非子?难一》记载,历山农人为抢占耕田相争,舜在历山耕田一年后,历山农人皆相互 谦让,不再为占田而相争夺。〔7〕“河滨器皆不苦窳”,《韩非子?难一》载“东夷 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苦”,愁苦,苦恼。“窳”,音 y(,器 物粗劣。《韩非子》既称“东夷之陶者”,本句之“河滨”显然是指河南与山东交界一 带之黄河之滨,非如旧说指河东(今山西)之黄河之滨。〔8〕“聚”,村落。〔9〕“邑”,

城邑。近年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发现了四千年前的古城遗址,城墙、城门、地下排水陶 管遗迹均清晰可辨。舜时筑邑应属可信。〔10〕“都”,部落联盟首领所在之大城。〔11〕 “絺”,音 ch9,细葛布。为当时的上等衣料。〔12〕“匿”,藏匿。“空”,空洞。 “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知将受害,在掘井时预先在井壁挖一空洞藏身,并从旁侧逃 出。〔13〕“鄂”,通“愕”,惊愕。〔14〕“郁陶”,忧伤愁闷。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1〕世得其利,谓之“八恺”。〔2〕高辛氏有才子八人,〔3〕世谓之“八元”。〔4〕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5〕舜举八恺,使主后土,〔6〕以揆百事,〔7〕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8〕

 

【注释】〔1〕“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实为高阳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 公十八年载高阳氏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此八族皆无可考。〔2〕“恺”,音 k3i,和乐。“八恺”,《左传》文公十八年称高阳氏才子八人“齐(中正)、圣(通达)、广(宽宏)、渊(深远)、明(明智)、允(信

 

守)、笃(厚道)、诚(诚实)”,则“八恺”是对高阳氏才子八人的美誉。〔3〕“昔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实为高辛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辛氏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此八族亦无可考。〔4〕“元”, 善之长。“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称高辛氏才子八人“忠(忠诚)、肃(恭敬)、共(勤谨)、懿(端美)、宣(周密)、慈(慈祥)、惠(仁爱)、和(宽和)”,则 “八元”是对高辛氏才子八人的美誉。〔5〕“举”,举用。〔6〕“后”,君。“后土”, 掌管土地,即指掌管农业生产。〔7〕“揆”,管理。〔8〕“内”,指族内。“平”, 平和安定。“外”,族外。“成”,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