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是春下一句是什么:春秋战国 群星灿烂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43:30

春秋战国 群星灿烂的时代

——评《李山讲春秋五霸》
春秋,一个用历史书命名的伟大时代,为中国历史文化奠定基调,这一命名极具象征意义: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形成重史传统,习惯在历史中寻找经验、智慧,用历史赏善罚恶,确定人生坐标。

    一、伟大时代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大祸,周王室被犬戎赶到东方的洛邑,次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代。大一统格局结束,诸侯国各修内政,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扬名立万,诸侯国鼎立局面也让知识分子有更多机会,百家争鸣由之而盛。雅斯贝尔斯将中国的春秋时代与雅典古希腊的城邦制,雅典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法律成就,古印度的佛教倡导人人平等并列,并称为“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其精神特征是:“人意识到其整体存在、其自身及其极限。他体验世界的可怕与自己的无能。他提出极端疑问,他在深渊前敦促解放与拯救。他有意识把握其极限,为自己确立最高的目标。”这是一个个性觉醒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个人功名事业的时代,这是一个贵族气质与平民进取并存的时代。
 
    
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武王灭商、周公东征获得大量土地,分封子弟功臣,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用来规范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周代政治皆从礼乐出,史官会记录王室及诸侯的行为,不合礼法的,就会被人非议甚至耻笑,“春秋出则乱成贼子惧”就是这个意思。随着诸侯不断坐大,原来的礼乐制度越来越难施行,连礼乐文化最深厚的鲁国,国君都不喜欢看本国的祭祀活动,常常跑到齐国去看“低俗”的“社”祭。然而,礼乐制度虽然难以为继,但经过几百年推行,其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华夏各国的力量(有时只是旗帜,但很好用)。四夷骚扰中原时,大国必须打出尊王攘夷的招牌,才能师出有名(华夷之辨不在种族族群,全看对礼乐的熟稔程度)。四夷兴起,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乘机开始霸业。

    二、霸业与人才

    第一个利用尊王攘夷招牌成功称霸的是齐桓公,比齐桓公名气更大的是贤人管仲,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管仲是一位具有高度战略眼光的人,没有管仲,齐桓公的事业格局可能会很小。齐桓公和管仲做了榜样,后面的霸主只能亦步亦趋,否则便会被史官记录在册,被周遭的盟国看不起。管仲用尊王攘夷为春秋争霸树立了一套国际通行准则:在春秋,武力不是一切,武力必须保护一种文化,保护大家都遵循的价值体系。而到了战国,国与国的关系遵循丛林法则,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春秋霸主身边都有能干的宰相辅佐,管仲之于齐桓公,百里奚之于秦穆公,孙叔敖之于楚庄公,晋文公更厉害,身边有一个谋士群。历来成就事业,必须有目标与人才,而事业的目标取决于所用人才的眼光和格局,管仲能高屋建瓴,当时周天子余威尚在,齐国的实力不能取代周天子,齐桓公希望做一番大事业,管仲必须在齐桓公的野心与齐国的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西周时代,政出公室,诸侯国力量小,各自发展有限,齐桓公改变这种格局,政从霸主出。在西周,中原姬姓诸国分封在王畿附近,久而久之受地理条件限制,这些国家变成小国,而分封到外围的国家,则可不断向外寻找土地,掠夺人民,不断壮大政治体。早在周公时代,齐国就显示出更为开放的进取心,周公断言鲁国迟早被齐国吞掉。齐国是春秋时代最富庶的地方,临淄是当时最有名的大都市,人口多,商业发达,齐国的霸业以此为基础。还是管仲,他告诉及时拉住齐桓公的缰绳,先练内功,再图称霸。

    各国征战,拼的是实力,能拿出多少人马,后勤保障能否跟得上。宋襄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中名不副实的一位,因为宋国的国力实在比不上其他几国,国家的实力与君主的野心不匹配,沦为笑柄。楚国、晋国、秦国,都有大片土地,人口众多,几位霸主都是在贤人的辅佐下,政宽人和。齐、晋、秦、楚因为实力强(地广人多),即使内部纷争不断,一旦强人领袖得到贤人辅助,霸主就会出现。

    古今中外,所有人治的组织,其兴旺发展的特点都是有一位实力型偶像为支柱,在此期间,组织得到飞跃性发展。比如乔布斯对苹果,很像管仲在齐国的地位。虽然他们不是组织的拥有者或创办者,却成为组织中最为亮眼的符号。偶像能给组织最辉煌的业绩,组织要长久可持续发展,则需要规章来保障。吊诡的是,时间一长,制度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桎梏,需要打破、变革,以适应新情况。这类偶像可遇不可求,他们能给组织带来辉煌,如何度过辉煌过后的调整期?假设都是平凡人的组织,用什么办法能保证团体的稳定发展?
三、春秋争霸的制度文化思考
    春秋五霸出现的背景是周朝礼崩乐坏,权势下移,周礼形成的贵族政体无法规范广大土地上野心勃勃的诸侯,诗教不能遏制人性中的贪婪,文质彬彬的时代过去了,当然比较后来的假道学,春秋的风气质朴阳刚,即使是坏人,也坏得很磊落,阴谋纵横论成为潜规则后,战国的品质便低了很多。

    春秋争霸战争有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各国外交辞令,必须用诗经往来对答,比如交换俘虏,比如战后会盟的礼数。不但今人不能了解全部,当时人也未必全懂,比如重耳,他不擅诗礼,只能请手下代替自己答谢。可见,当时的贵族教育已经有些衰落了,礼失诸野,最后要靠非贵族出身的孔子来整理、传授。只不过被孔子赞叹的政治模式,实际操作很难,春秋时代,尚有人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制度,后世崇周礼者,总免不了“伪”之讥(如王莽)时移势易,郁郁的文治只剩落日余晖,春秋时代勉强能用,到了晚周时代,家天下政治体制解体,各国的世卿衰亡,阶级荡平,君主独尊,庶民解放,需要新型的政治文化,古典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儒家政治文化再难被采纳,激进的现实主义的法家阴阳家纵横家为大一统帝国提供实用宝典。

    周礼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作为落日余晖,仍然影响春秋近五百年的争霸史,《左传》《史记》中的霸主及围绕他们争霸过程出现的人与事,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如重义轻利,如肝胆相照。现在,虽然生存第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价值观大行其事,人们还是会被赵氏孤儿中公卿的大义所激动。这就是春秋的动人之处,人性的善恶都那么真实,人格的力量又如此强悍犀利,能穿越时空,一次次击中人心。

    中国历史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春秋,中国历史上最质朴有范儿的人物集中在春秋,从李山先生讲述的春秋五霸的故事展开,你会看到另一个文化的中国,一个个性张扬的可爱的人物,一段段有光明有暗影的岁月。

    李山:《李山讲春秋五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