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英文:从孟子思想看成功之道(之一) 傅佩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47:48

从孟子思想看成功之道(之一) (2006-09-19 15:19:16)

 

分类:讲演录

 

时间: 2006年9月15日 19:30-21:30

地点: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诸位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写到孟子,他说:“我每一次念孟子念到他跟梁惠王见面,梁惠王第一句话问他:‘老先生,你这么远到我们国家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样的利益呢?’”司马迁说他念到这一句就“废书而叹”,把书丢开,叹一口气,就念不下去了。我们如果跟司马迁一样还要上学吗?看到一句话不太能够理解就放弃了。我跟司马迁不一样,我看到这一句更有兴趣,想知道孟子到底在说什么。

 

一般人都知道孟子是儒家的代表,孔子之后重要的人物,但是对于孟子说什么,往往简单说成:“上面推行仁政,底下说人性本善。”孟子还有什么别的贡献呢?不容易说清楚,所以今天把这个问题做一个大概的清理,归结到现在人可以从孟子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以至于什么是成功的人生。成功两个字很吸引人,今天恐怕一大半都是想成功的,但是听完毕之后恐怕会觉得上当了。好像是你讲了半天不是我所谓的那个“成功”,但是人生的成功本来就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今天所提供的角度跟一般人的想法,显然是有差距的,不过在一所大学里面,提倡孟子思想肯定是有它的效果的。

 

我在台湾大学念书,也在那里教书,台湾大学有过很多校长,其中有一位只当过一年,但是受到大家的怀念,就是傅斯年校长,他当校长的一年台大中间就有傅钟,每天上课下课敲傅钟,旁边一个傅园,那里他一个人独占着一个角落。很多人就问他到底有什么贡献呢?他的贡献很简单,只有一件事,那时候是1950年代,生活非常的穷困,傅斯年校长就规定所有台大学生要念两本书,第一本叫做《孟子》,第二本叫做《史记》。为什么要念孟子呢?经济条件很差,冬天这些学生又冷又饿,只好念孟子了,说“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养一养就不冷了,肚子也忘记饥饿了。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很多当时的学生后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常常记得大学时代念孟子那种浩然之气。

 

我们今天谈到司马迁看孟子看了第一句,各位知道孟子分为七篇,第一篇梁惠王篇。孟子见梁惠王,司马迁看到梁惠王只知道利益,就觉得搞政治都太现实,这是可惜的事情。因为你追求利益上下交相争利,上层下层都在争取利益,一定是互相伤害。因为利益是有限的,你得到别人失去,所以任何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各位在清华这里念书,你要思考多少人因为你考上清华而考不上清华,终生痛苦。所以你从清华毕业之后,记得一定得有社会责任,因为你的成功建立在许许多多同胞的失败上。

 

我们如果要了解孟子,首先要知道他是一位哲学家。哲学家的思考模式是有架构的,是完整的,你如果要思考人的问题,当然是把人分成三个层次,有身、心、灵,第一身首先要吃饱,我今天下午上了新浪网,然后去吃饭,吃饭的时候觉得特别好吃,为什么?因为孟子说“饥者宜为食,渴者宜为饮”,肚子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口渴了喝什么都好喝。我吃饭都想到孟子,孟子给我很大的启发,的确是这样,山珍海味不重要,肚子饿了就是最好的吃饭条件,吃什么都好吃。孟子很强调人的经济生活,首先我们看“身”,人有身体需要吃饭,这是经济条件。

 

孟子说“仁政必自经界始”,一定要把界限弄清楚,你不要大的欺负小的,强的欺负弱的,让每个人有自己的田,收成之后自己可以过日子,孟子要求的标准非常低。仁政怎么开始呢?他说五十者,年纪50岁的人,可以穿上丝做的衣服,年纪70岁的人可以吃到肉,这就是仁政的开始。我现在已经够资格穿丝的衣服了,但是古时候很可怜,要肉不容易,肉都被那些所谓的贵族,封建制度里面的统治阶层给吃掉了。孟子强调说你要设法发展农业,让每一个人都有经济的条件。孟子说,有恒产,才有恒心。我家里有田产,有固定收入,我才有恒心做好人,做好事。那我如果没有恒产的话,你叫我做好人,怎么做到呢?肚子没有吃饱,让我守规矩,是强人所难。

 

孟子是一位非常真实的哲学家,从来不会离开经验说一些抽象的话。所有的哲学都从经验反省开始,哲学就是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反省,反省之后得到一些重要的规则,就要引导你将来的生活。人的生命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你不能反省,就没有未来可言,未来只是过去的重复而已,人生只是重复乏味而已。所以孟子的思想首先告诉我们注意经济条件,让大家都吃饱喝足。古代老百姓很可怜,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人生希望何在?希望活下去,希望活的时候尽量快乐一点。但是你光是吃饭吃不饱怎么办呢?我看到古代的资料非常的痛心,孟子说这些老百姓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到头还是很辛苦,收成不好的时候,就难免家破人亡,最后辗转于沟壑之中,有很多人死在河沟里。贵族不一样,“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这些统治阶级厨房里面有肥猪肉,猪肉不是本来很肥的,是因为猪很肥才有肥猪肉,你把饲料去养猪了,人都吃不到。

 

既然我学哲学,我偶尔会提一下西方的哲学,柏拉图也一样,柏拉图有一次很好心,到外国当顾问,希望帮助别人的国家上轨道,结果别人国家发生内斗,把他变卖为奴隶,他就变成奴隶了。之后想吃那些垃圾食物都吃不到,还好朋友救他回去。哲学家千万不要幻想从政,不要幻想改变政治。孟子后来很有学问,天下人都知道孟子,所以很多国君喜欢和他交往,因为政治人物很喜欢跟您交换名片,跟你来往一下。这是古时候很好的一点。我念孟子有一个人我很喜欢,这个人叫齐宣王,齐国的国王。我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他很诚实,一个人诚实就值得我们欣赏。他为什么诚实呢?各位对《论语》很熟吧,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认为一个人在活在世界上从年轻到老年,因为他有身体,有身体就有欲望,就有冲动、有本能的需要,这就是血气,所以你要小心年轻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孔子真的很客气,因为很多人不管什么年龄身份三者同时具备。是谁这样子呢?孟子的时代有一个人叫做齐宣王,我刚才说了,齐宣王听到孟子的话觉得很感动。他跟孟子说:“寡人有疾。”寡人就是帝王之称,我有病啊。我看到这句话我非常感动。我立刻想到尼采,尼采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有病的,社会有病的,请哲学家治疗。齐宣王跟孟子说他有病,代表他相信孟子是医生,这个医生不是真正那个郎中,这个医生是治疗心病的,是治疗国家问题的,所以齐宣王很可爱。孟子说:“说来听听看?”他说:“病很重,第一个病,寡人好色,第二病,寡人好勇,喜欢打斗,第三个,寡人好货。”正好是孔子说的三个缺点,齐宣王同时具备,但是他承认之后就觉得他很可爱。同学们什么时候见到过政治领袖,承认自己有这三大毛病的?

 

 

    所以齐宣王了不起,但是孟子更了不起。换了是我们会怎么样呢?你就改过。这句话说太容易了,谁能改过呢。各位知道改过很难,宗教里面的困难在这里,譬如说在巴黎有一座圣母院,后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红磨坊。圣母院跟红磨坊有什么关系呢?有一位儒学大师,叫做牟宗三,他很讨厌基督教,他说:“很多人到圣母院教堂去办告解,说我有罪,只要你肯告解,上帝一定宽恕你。上帝太好讲话了,宽恕之后我现在已经没有罪了,不太像我,但是不太习惯,一个人忽然之间没有罪之后变得很不落实,那轻飘飘的就飘到红磨坊去,然后就犯了罪。人生在这两个地方跑来跑去,看你什么时候死掉,如果你死掉的时候办完告解就升天堂,死掉来不及告解那很抱歉,下地狱。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问题来了。孟子他不谈宗教,孟子真是聪明,他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为什么我们喜欢孟子?以前念《论语》有压力,有一句没一句的,上气不接下气,不知道谁说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孟子有一个特色,如果你问一句话,他讲一段,如果你问一段他讲好几页,孟子好像专门准备来考试的,他学问太好了,你千万不要出题,一出题就不能走了,听他慢慢讲。他跟齐宣王说,你好色嘛,那让天下人都好色,男有份,女有归,各个都有感情的归宿,这不是很好吗?齐宣王想说,我一个人把天下佳丽藏在后宫,自己也用不完,用不完自己也没命了。孟子说,设法推广,你一个人希望有美女,让天下人都有他的美女,这不是很好吗?第二个,你喜欢好斗,孟子说勇敢有很多种,真正的勇敢是一生气天下就安定,走在街上有人一瞪眼你就打一架,那是匹夫之勇,那个恐怕也不容易活很久。第三个,你贪财好货吗?我们现在讲四个字很好,“藏富于民”,让老百姓有钱就不要担心了。老百姓有钱,税收一下就来了,如果你一个人有钱,老百姓很穷,你能用多少呢?孟子把三大毛病转变为三个方向给你去努力,但是齐宣王做得到吗?各位都知道,你要儒家当帝王的话,叫我做我也不做,因为做了半天跟那个大禹一样,八年在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庄子就笑他了,大禹小腿没有毛,大腿没有肉。所以儒家来说的话,会告诉你要做这些,但是你不要那么极端。我来北京这几天很多人提问题,他们的思考模式都是一刀切,请问傅教授我要做好人,还是做坏人,这个怎么去分呢?我说你怎么这样做呢?他说:“因为做好人好累,做坏人好得意。”哪里有这么简单二分法呢?好人不是生下来是好人,坏人也不是如此,人生本来就是好坏之间挣扎,有好多灰色地带,今天做好人,明天做坏人,后天再改一改。

 

孟子就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别人说你这个偷鸡是坏的行为,那好吧,我改成每个月偷一只。这已经了不起了,以前一天偷一只,现在一个月偷一只,那孟子说知道错就应该立刻改,怎么可以说渐渐改过。如果这样下一步就每年偷一只,每年偷一只干什么也不够吃,孟子讲出这样的比喻,讲出来你一定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因为古代该念的书都念了,古时候的人常常喜欢拿别的国家开玩笑,那最可怜是哪一国呢?宋国人,因为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商朝被周朝灭亡,所以后裔变成宋国人,所以宋国人常常被嘲笑。

 

孟子讲两个故事,有一个农夫在田里耕田,有一天一只兔子不小心撞到树干,昏倒了。这个农夫说:“太好了,每天等着兔子来撞树吧。”这个叫“守株待兔”。我们现在念哲学念半天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宋国人被嘲笑了,敢怒而不敢言。另外一个故事叫揠苗助长。孟子为什么讲宋国的农夫开玩笑呢?只有讲宋国的农夫不会有人抗议,因为宋国很弱。孟子很喜欢讲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来自于丰富的学问和犀利的口才。我念古代哲学作家的书,讲辩才没有胜过孟子的,讲想象力丰富没有胜过庄子的。孟子怎么能够辩论辩得那么好呢?你一定要念书,你不念书你不会有辩论的材料,因为你能够立刻说《诗经》里面说,《书经》里面说,别人也来不及查,那当然是你赢,因为你背下来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能够了解人情世故,你说话的时候要能够注意到,实际上大家一般的心理怎么去想的。所以在孟子来说,就有一段很有趣的事了。刚才我们提到孟子跟齐宣王的对话,齐宣王对孟子还是很尊重的,给他很高的待遇,当国家顾问。孟子带了几十个学生一起吃,以至于还被嘲笑说“传食于诸侯”。有人说,这怎么像是一个学者呢?学者怎么可以老是想到吃东西呢?孟子生气了,他说,好,现在我问你,你给一个人钱看什么?是看功劳还是看志向?。那个人说,当然看功劳,你不能说立志当学者应该拿薪水,你要真正去工作才有薪水的。孟子说:“有一个人替你修理屋顶,他是很辛苦工作,他随便弄,屋顶也弄坏了,你会给他钱吧?不给,为什么?工作没有做好。”事实上以这个来分,工作是一个效果,不见得每个人工作都做好的,事实上很多时候你要问心智是什么,不能分开。孟子后来说一句话,所有的老师都要感谢他的,因为有很多人说,教书的人是白吃饭的。孟子说教书的人怎么是白吃饭的呢,一个国家任用教书的人国家就太平,年轻的学生尊敬长辈,友爱同学,整个社会就走上轨道,所以教书最应该拿到高的薪水的。

 

我们来看孟子是怎么样跟齐宣王来往的。有一天他见到齐宣王,说:“报告大王,听说前几天发生一件事。”齐宣王坐在堂上,堂下有人牵了一头牛走过去。齐宣王看到这只牛哀叫,说牵这个牛干什么?牵牛人回答说:“我们新筑了一个钟,钟筑完毕之后,就要杀牛来祭钟。”齐宣王说放了它吧,这个牛叫那么惨,好像它没有犯什么错就被判罪一样。牵牛的人就说:“请问大王难道废除这个祭钟的典礼吗?”大王说:“怎么那么笨呢?当然要继续做,换一头羊不会吗?”把牛换成一头羊,然后牵牛的人是小工人,大王这么说只好换了,换了谣言传出去了,全国人都知道大王很小气,那么大的牛他舍不得,就换一头羊。这个话又传到大王的耳朵里,大王派了很多的情报员搜集很多资讯,发现觉得自己被冤枉很难过,心情不好。孟子来了,说有这种事吗?大王说有。孟子说,你是好心,你是不忍心那个牛被杀。齐宣王说:“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居然成为齐宣王的知己了,他这样一说之后,大王说你真了解我,总算有人了解我的好心了。孟子得到大王的信任之后,开始要给他上课了。

 

他说:“你不要怪老百姓,老百姓看到你把牛换成羊,当然是牛比较贵一点。那你要知道你的好心在什么地方,不忍心看到这个牛被杀,那你怎么没有看到羊呢?”这个叫做见牛未见羊,你没有看到羊所以你不同情羊,假设它牵一头羊,羊的叫声比牛叫声更凄惨,不要杀羊了,那最后杀一头鸡吧,到最后越来越便宜了。所以孟子说:“你不要怪老百姓,你这个大王厨房里有肥肉,马厩有肥马,老百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叫做野有饿殍,这个叫做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把人的食物吃光,人饿死了,这些马猪很肥,只是供养几个统治阶级。”这话说的多好,取得你帝王的信任,然后接着请你思考多一点,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学会思考,如果你不思考,只能看到身边的经验,忽略去推,推到天下的话,你才知道做人处事一辈子应该有什么原则。孟子的学问跟辩才不是天生的,你如果经常念书思考,把书上的道理掌握住之后,叫做过去的经验变成你现在的智慧,然后你面对现在的情况提出你的思考,到底有什么内容,有什么答案。这种辩才来自通情达理,能够了解一般人生活想什么,人跟人之间彼此心里有什么需求、互动,都要能掌握住。

 今天我们谈孟子怎么样培养人才。三点:第一点智慧,第二点仁义,第三勇敢,智、仁、勇三达德。一个真正的人才,一定是脑袋聪明的,脑袋不聪明你跟别人竞争怎么比得上,聪明没有侥幸的,他来自于学问,来自于人情世故,来自于自己替别人设想来加以思考,这是第一步孟子的学问。他的学问有什么特色?古代有学问的人很多,今天也一样,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呢?作为哲学家需要有一贯的思想。什么叫一贯的思想?譬如我们现在讲儒家主张什么?或者先说什么是儒家?我简单做三点外在的规定,所谓儒家,第一尊重传统,第二重视教育,第三关怀社会,三点讲完毕,你看到一个人尊重传统,重视教育,关怀社会他就是儒家。但是这样不够,因为这只是外在的表现,还需要有内在的条件。第一,只要是儒家一定肯定人都可以成为君子;第二,人都应该成为君子;第三,一个人成为君子一定会帮助别人也成为君子。这三点,就是儒家内在的理由。外面三点、里面三点配合起来,就知道谁是儒家。那孟子思想最精彩的部分讲到人性论,很多人问,人性是本善的吗?因为孟子曾经说过两个字“性善”。性善是性本善吗?不是的。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向善”,一个字的差别,就知道我们对孟子熟悉到什么程度。我们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人是宇宙万物里面唯一可能不真诚的,各位同意吗?对呀,你什么时候看到猫学狗叫,你看到别的动物拼命在学变脸吗?所以人是最聪明的,但是人会不真诚,事实上大多数一辈子都不是很真诚,都在扮演各种角色。所以做人首先要真诚,真诚之后就会发现有一种力量由内而发,要求自己做该做的事情,这种力量叫做“向”,该做的事叫“善”,所以叫做人性向善。

 

所以孟子说的很清楚,“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觉让自己真诚是人生的正路,这种思想绝对不可称作本善,而可以称作是向善。如果你了解我这一段话,今天没有浪费时间了,因为这是我们对孟子最深刻的认识。孟子说的符合不符合我们的经验?符合。因为我们也可以从自己是不是真诚,真诚是不是有自我要求的力量来自我反省。所以我教书有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常常有人跟我抱怨,老师早知道不要听你课,听你的课之后发现回家应该孝顺。意思是如果不听课就不用孝顺,谁听课谁倒霉。但是我要问他什么呢,你快乐吗?你孝顺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符合内心的自我要求,看到父母开心我更开心,这个行善带来的正面的效应就是快乐。

 

如果一个人行善不快乐的话,那他就要问了,为什么我行善不快乐,恐怕是他不够真诚,没有了解快乐的各种层次。我看到我们很多年轻人坐公车,上车之后抢位置,这是本能,生物也一样,抢位置坐下来当然很得意,接着下一站上来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上来之后,就发生很奇妙的变化,很多年轻学生闭上眼睛养神,有的学生头转向窗外欣赏风景,有的人拿起书赶快看书,都不愿意看到老太太站在前面,结果一站下车老太太摔一跤。终于有人站起来了,因为他可以忍受汽车的颠簸,不能忍受良心的煎熬。然后站起来发现站起来比坐着快乐,这就是人性。这个老太太上来,你可以装着没看到,也没有人怪你,如果老太太不摔跤,谁怪谁?一旦有人摔跤,有人不好意思,不是我推倒,但是好像我做一样,人的伟大就在这里。但是有一个人看到老太太摔跤,毫无感觉,孟子就会说:“非人也。”问题来了,同学说:“我也做过不是人的事情。”那怎么办呢?我还有希望吗?你放心,如果讲人性向善,一定有希望,孟子说的很清楚,孟子说过了一天晚上,这座光秃秃的山上,更新的芽会长出来,有平淡之气。同学们早上起床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平淡之气,觉得要力争上游,努力行善?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你睡了一觉起来,这个时候你从梦中醒来跟世界还没有接触。很少人做坏事是早上的,都是下午才开始做,尤其傍晚,黄昏的昏,头昏的昏,所以很多罪犯都是月黑风高的时候出现了。很少有人8点钟起来杀人放火,还有平淡之气。

 

 

孟子对人所谓人性怎么说呢?你虽然曾经不像一个人,但是没有关系,你只要给自己机会,那个力量就发出来,叫做人性向善。这就是孟子一贯的思想,他的智慧一定要到这一步才可以达成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孟子第一步不要光看他的别的表现,要问说他对人有什么基本观念,叫做人性向善,以真诚做前提,你把这个学会,慢慢就发现的确道德价值由内而发,人的尊严由此肯定。

 

第二步我们要学什么呢?第一步讲智,接着就要讲“仁”。什么是仁义呢?一般讲仁义很容易,满口仁义道德,谁不会说呢?问题是你为什么要行仁义,因为行仁义很不容易,我们以前念孟子实在看不太懂,他说每个人都有行仁义的可能性,“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现在很多人看到一个小朋友一两岁慢慢爬上水井边,都会觉得心里很紧张,很恐惧。这个有时候跟学生讲不容易,因为现在找不到水井了,你也不能做实验,也不能改写,说我们看到小朋友慢慢爬向水龙头,这个有什么好怕呢。我们再回到古代,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慢慢爬到水井边很紧张、害怕,不是想跟他父母做朋友,好像救他之后他父母感谢我,也不是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也不是不喜欢听小朋友的哭声。内心对别人不忍心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前提,要真诚。你如果没有真诚的话,当然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们讲到孟子对人性的了解,提到说你要行仁义,事实上你要问的问题是:“你行仁义会快乐吗?”答案是“会的”,因为行仁义是由内而发。看到小孩快掉水井里面,自己心里就不忍心,这个发出来希望每个人都快乐。所以孟子会主张仁政,碰到当时的政府领袖实在是毫无希望。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继位之后也跟孟子见面了,孟子出来怎么说:“望之不是人君。”说这个国君看过去根本没有国君的样子。做国王你要有威严,要有风度,看这个人畏畏缩缩,獐头鼠目怎么也算是一个王呢?接近之后忽然问,天下怎么样才能安定?孟子吓一跳,说长这个德性,怎么问让天下怎么安定呢?孟子说,天下只有统一才会安定,他就问怎么样才可以统一,谁可以统一。孟子说:“只要不喜欢杀人的就可以统一了。”孟子就不理他了,把他调侃一顿,这样的人当政治领袖是没有希望的。这个不喜欢杀人一听到就很心痛,在战国时代只要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因为谁不喜欢活着呢,你喜欢杀人的话,那谁会支持你,支持你都被杀光了。所以为什么人的社会有基本的道德,什么是基本的道德,第一不能伤害人,第二不能欺骗人。如果你说社会可以杀人,谁凶就杀人,将来不是杀一半还要继续杀。第二个比较会得到大家同意,我们不要撒谎,如果大家都撒谎的话,那你信谁的话。你说没有关系,我知道他撒谎,我反过来想,如果每个人讲假话,这个怎么生存呢?所以人人撒谎就没有人可以被相信,那你说话意义何在?既然我说话不会被相信,我说话等于失去说话的作用,那人的社会不是瓦解了?这是人类共同的规范,但是在中国战国时代,居然是一个国君只要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可见当时的杀人多严重啊。

 

各位同学,人生有没有轮回暂时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一个事实,即使我可以轮回,今天的我也不记得过去的我,那过去的我有什么意义呢?即使可以轮回,今天的我所接触的人群,并不是前几辈子接触的人群,那这个我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两个问题任何主张轮回的人都无法回答。任何宗教里面都无法回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儒家为什么重视人的生命。你活在世界上不要羡慕以前怎么样,哪里有以前以后呢?我们中国人常常被嘲笑,说我们很相信算命,我研究之后才发现,老百姓喜欢算命是有道理的,外国人不好意思算命,他看心理医生,那我们的算命就有心理医生的功能。

 

譬如今天心情不好,去哪里?找人帮我占一卦、算命。算命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幸福,他居然把我的出生八字那么重视,从来有谁注意我的八字呢?年、月、日、时辰,变成讨论的核心,受到重视。譬如他说:“你先生对你不好,你知道吗?”为什么?因为你前辈子对他不好,这个怎么证明呢?但是你不要问证明,很多人听了就说,既然我前辈子虐待他,他现在虐待我,算是一报还一报。很有用,很多人继续忍耐维持一个家庭。各位知道外国人离婚率很高,因为他们不谈前世、来世,当下解决,当然就离婚了。我在美国念书看到实际的情况,我在耶鲁大学,第二年来了一个同学,他是美国人。我们住同一个宿舍,有各自的卧房,但是有共同的客厅可以使用,所以常常聊天。我很羡慕他,因为每一次有亲友来访,就会公布谁谁有家人来访问了,他每个礼拜都有人找他。我说你真好命,每个礼拜有人看你,我从台湾来了三年也没有人理我。他说我有什么好,这礼拜是我爸爸跟后母来看我,上礼拜是我妈妈跟我继父来看我。我说你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多幸福,他说:“我宁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我问他:“你们美国人离婚真的很严重吗?”他说:“真的很严重。我从小学念大学,同学里面没有一个人的父母是不曾离过婚的。”我说这个太可怕了。他讲的有没有那么夸张呢?我当时看了美国的统计,52%离婚率,所以同学们父母都离过婚,那如果父母都离过婚占了一半也没有什么关系,大家都习惯就好,最怕是你居少数,然后被人家用不同眼光来看,这对小朋友太不公平了。

 

后来我从美国念完书发现离婚率下降,我以为美国改善了道德水平这些,问了之后才知道,因为结婚的人少了。所以在孟子里面提到仁义的时候,人跟人一样的,每个人有情感,都希望建立一种适当的关系。我研究儒家找出来一个最好的实践的方法,今天同学们来这边听演讲,学到这三句话,走出这个教室生命就不一样了。人性向善还不够,你需要择善固执。择善方法是三点,你跟任何人来往,要记得第一个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对方期许要沟通,你跟他来往当然要知道他对你期许是什么,第三社会规范要遵守,你们的校规、你们的社会规范要设法遵守。三者合起来思考就可以知道你该怎么做。问题来了,三个发生冲突怎么办?三个经常冲突,你要以真诚为主,这个观念得到孟子的启发很大。孟子说:“有一个人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发现他的哥哥拿箭要射他,他马上痛哭流涕。”下一次他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提到一个敌人拿箭射他毫不在乎,请问:同样一个人拿箭射你,为什么你的哥哥拿箭射你,你痛哭流涕,而敌人拿箭射你毫不在乎?因为你对哥哥的期许不一样,因为手足相残。敌人打仗就是为了赢你,只是希望他没有射准,我哥哥拿箭即使没有射中我也痛苦不堪,期许不一样。我在台大教书30年经常发生这个事,越来越严重。对面走过两个同学,左边这个我教过,右边这个我不认识,他们两个都不理我。我教过的学生不理我,我痛苦得不得了,不认识的学生不理我不在乎,我没有教过他,他不用跟我点头,但是我教过的同学过来不跟我点头,我觉得自己教学失败。后来我讲了这句话之后,以后学生看到我就转弯了。

 

所以我们从孟子里面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很好的故事。念书的时候我们就要问他这样讲用意何在,他经常强调自我反省。经常有人问我说:“我对别人很好,别人对我不好怎么办?”我提这一点是避免同学们提这类问题,我再说一次,我对别人很好,别人对我不好怎么办?不要怪别人,反省三点,第一别人对我这么没有礼貌,这么凶一定是我自己不仁,我没有做好人好事,我一定是没有守礼,反省之后发现我实在努力做好事,礼貌也很周到了,他还这样对我凶,是不是我做事不是真诚负责任呢,再想想看我实在是很真诚负责了,那还是对我这么凶,那这个人一定是禽兽。这是孟子,他先自我反省,反省几点之后发现自己没错,你干嘛对我那么凶呢,那你就是禽兽,这样对于禽兽何必介意呢,就是不要理他。你念孟子真的是冬天也会满身大汗,跟我一样,这就是孟子的伟大,非常可爱的一个人,但是他得意吗?他不得意,一个人得意倒不是为了自己考虑,而是他为老百姓考虑。他说过什么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这句话说出来,国君谁会喜欢你,老百姓也没有资讯,也没有网络可以看,他怎么知道你对老百姓这么好,要头牌选你,都没有机会。所以孟子说这种话很真诚,以至于后来他死了之后还有人对付他。

 

 

    我们先说一下孟子说了什么话,有一段话念起来就觉得正气凛然,孟子说,你看到政治人物,就要把他看轻,叫做“说大人,则藐之”。但是你不能随便这样讲,它是有条件的,有三个条件,原文写的太好了:“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堂高几十尺,屋檐伸出来好几尺长,住大房子,我得志,当大官之后,我不这样做。第二个,吃饭的时候桌子几丈长,侍侯服务员好几百人,我当大官的时候我不这样做。第三,我每天吃喝玩乐去打猎的时候,后边的马车几千辆,我得志的时候我不这样做。最后下结论了,你们所做的事都是我不屑于做的,我所做的事都是古代圣王所定的制度。结论是谁怕谁?我何必怕他们呢?孟子要求自己先要求自己后要求别人。如果我自己做不到,我凭什么要求别人呢?所以我们刚刚谈到说,你如何择善固执,把择善的方法记下来,知道从真诚到人与人互相沟通,才可以落实到行动上。孟子讲到仁义的时候一定是由内而发,这个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讲勇敢。孟子讲勇敢很有意思,他在讨论勇敢的时候举勇士,第一种是我们很熟悉的,你看过《刺客列传》说到的这些人,真是很勇敢,完全不在乎生死,你说让他刺杀一个国君,一定会死,但是他不在乎,他讲他所谓的侠客的这种义气,这样人是一种勇敢。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叫专诸,这个人最喜欢打架,每天早上起来就等着别人叫他打架。有一天门外聚了20人,人数少于10人他不打,打的不过瘾,专诸出来打架,一看20人,他一个人打20个,往外走,后面有一个娇弱的声音叫他,“专诸”,他立刻回头,为什么?他太太叫他,别人笑他,你看看太太一叫就回头,他就回答说:“惟其在一人之下,才能在万人之上。”我看这个鼓掌最大声都是女同学,觉得是大丈夫应该如此,要服从小女子的话。这句话讲的真好,惟在一人之下才能在万人之上,正好符合了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了,孟子怎么描写勇士呢?北宫黝是很勇敢,你听几句话就知道是武侠里的人,这个人叫做“不肤挠,不目逃”,就是皮肤被刺他不避开,拿针戳他眼睛,他让你戳。这种人到最后简直是太可怕了。这种本事不是只有他有,西方也发生过。罗马时代两军作战,这一边派一个代表,跟那边说我们不要打仗了,那边说我为什么不打仗?那个代表过去了,把手放在火炉上烧,烧成炭了,别人受不了了,就和平了。一个手当然就废了,这种勇气是多么可怕的勇气。北宫黝怎么做,他说只要有一点没有面子,好像公开在市场上鞭打我一样。你跟这种人来往,要小心你千万不要让他觉得丢脸,丢脸他觉得一点点都不能丢的,他很在乎面子的。他根本不在乎大国的诸侯,他去刺杀万乘之军,就像刺杀路边的老百姓一样。这个叫做第一种勇敢,没有人挡得住,但是孟子认为这种勇敢不是很理想,你要真的很高大,练武功一辈子,怎么来得及。

  

还有第二种勇敢,第二种勇敢的人如孟施舍,这种人的勇敢很奇怪,他说我明明打不过你,但是我相信我打得过你,叫做心理建设,有点像我们的阿Q。如果我打得过你才打,那算什么好汉。真正的勇敢是我打不过你,但是我相信我打得过你,这种气势是自我要求胜过别人。第一种需要条件比较多,比较人高马大、武功高强你才能做第一种。像我们这种身体,这这种武功,想说第一种也没有人理你,我们只能做第二种心理建设,但是这样还不够。

 

还有第三种。说到第三种勇敢,我们就要提一下,现在考各位了。“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是谁说的?大家都说孟子说的,不对,这句话是曾子说的,曾子引述孔子说的话,标准答案是孔子说的。孔子说,我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有错,虽然是一个路边的小老百姓,但是我不害怕吗?我自己反省之后发现自己没有错,虽然是千万人跟我不一样,我照样往前走,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要以有没有道理来判断,而不是以你武功高不高,自我心理建设强不强。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有做人的道理,你只要循着道理做,天下人都支持你,也许你一时受委屈,但是一定有平反的一天,这是人的世界,如果没有的话,那是一种委屈,这种委屈千古下来是不合理的,将来后代的人写历史,还是会翻案的,这是人的社会伟大的地方。很多人说能不能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呢,其实合理的社会是一个目标,我们不管怎么样,在现实的情况永远不可能达到理想,也因为这样人活着才有更多奋斗的动力,否则怎么办呢?最近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先进国家自杀率很高,很多国家的国民所得超过25000美金,真的很有钱,但是他们自杀率高,因为他们活着感受不到生命动力,什么都有了,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为什么。当然我们也反对什么都没有,活着太辛苦。

 

 

重要的是你要记得三个字,“身、心、灵”。身体要能够吃饱喝足,要受教育。孟子说的很好,“饱食、暖衣、宜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说每天吃饱穿暖生活很悠哉,但是没有受教育就很接近禽兽,所以你要记得吃饱喝足要受教育,才知道人生的方向。但是再往上走要有勇敢,实现人生正确的路,培养勇敢的时候牵涉到培养浩然之气。学生问孟子,老师您跟别人有什么差别?他说我跟别人不一样两件事,第一我听的懂别人说的话,别人说话有瑕疵,比如这个人很心虚,一说话我就知道这个人诡诈的很。第二个特色是能够养浩然之气。今天的主题来了。你怎么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一个成功的人活在世界上心胸坦荡,这一生光明正大,这种快乐无与伦比,那么怎么做到呢?三个字,孟子说其实这个很难讲,我讲的太容易不好,因为学生问孟子,请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很难说,所以我要假装很难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句话很难懂,这种气至大至刚,怎么养?以直,直这个字在儒家代表“真诚”和“正直”,“正直”来自于“真诚”,所以直由内到外一直出去叫做“直”,用直养这个“气”就会塞在天地之间。谁听得懂呢?只有一个人听的懂。写《正气歌》是谁呢?各位知道文天祥吧,宋朝快灭亡了,文天祥被抓了,各位知道一个朝代快灭亡的时候有很多贪官污吏,文天祥也是吃喝玩乐,关进去发现天地有正气了,什么是正气呢?外国人学我们的汉学很不容易,有一个美国学者就翻成“正确的空气”(英文),在天地之间有一股正确的空气。正气怎么变成正确的空气呢?空气只有两种,污染跟不污染的嘛,那什么是正气呢?你要知道很难翻译的,文化里面根本的观念很难翻译,如果你让我翻译我怎么翻,我把正气翻成“正义的精神”,这才是我们的意思。天地里面有一种正义的精神,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正义的精神,在什么地方?怎么掌握呢?我们说天地之间有风气,但是怎么才有正气呢?人活在世界上,跟万物有一点不一样,万物就是一个“实然”,实际的情况,人有一个特色,叫做应然,应该如何。人的应该如何是人的生命价值所在,人如果不谈应该这两个字,那就是万物之一,叫做跟禽兽一样。如果一谈我应该如何,价值就出现了,而这个价值的出现,整个宇宙里面忽然之间显示光明,好像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出现,人类出现之后宇宙才有目的可言,因为宇宙里面只有人类思考目的的问题。

 

讲太快了,没有关系再说一次,宇宙里面只有人类会思考,会思考才有目的的问题,所以我说宇宙没有目的。人类出现才是宇宙的目的。因为人类可以设定目的,使宇宙的存在有意义。什么叫有意义?有意义就是能够被理解。很多同学想了解这个问题,我问人生有意义吗?首先你要回答我,请你先说明什么是意义吧。我这几年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方式,我们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意义。假设今天是周末,到星期五了,觉得这个星期过的不错,心情蛮好的,那晚上要庆祝一下,就走进一家法国餐厅,到了餐厅一看菜单全是法文,一个字不认识叫做毫无意义。凡是你不能理解就是毫无意义,那已经到了餐厅怎么办?看到隔壁那一桌吃的很开心,好像很好吃样子,我跟服务生说照隔壁那一桌给我来一客,或者看菜单上写的特别长,好像加了特别多好料,我就来一个三号餐,但是我不知道吃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吃这个。很多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从小到大就看别人怎么热闹,升官发财热闹,如何如何热闹,就跟他学。或者看到广告媒体,各种资讯怎么样才是丰富有趣的人生,跟着别人学,自己没有想过过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过这样的生活。

 

第二种,这个星期什么事情蛮顺利的,今天周末想犒赏自己一下,走进法国餐厅,坐下来一看菜单全是法文的,我刚好是法文系毕业的,结果我全部都看的懂,每种菜怎么做的我都知道。忽然发现没有带钱,怎么办呢?谁请你吃法国菜吗?有这种人吗?看懂法国菜但是没有钱?有,颜渊。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实在的孔子这样说,我实在很感动,这么穷困像颜渊一样可以很快乐。颜渊有两个可能,第一个颜渊脑袋有问题,第二个他为什么快乐,因为他看得懂菜单,他懂得人生的意义。我们都不要那么惨了,最好不要那么短命,最好在两个中间,有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同时了解人生的意义。哲学家就是告诉你人生意义如何思考,不见得给你一个清单,给你一个答案。要告诉你思考的方向,如何从身、心转到灵层次,所以孟子才会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其实中国人喜欢吃熊掌都是孟子害的,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两个选一个,我一定选熊掌。”我们中国的熊命运从此悲惨了。我看大陆报道真的很可怕,就有一只熊两只手没有掌,听说是被台湾去的人吃掉了。我们心里实在是很内疚,因为台湾人比较喜欢念孟子。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呢?因为“义”就像熊掌一样,绝对比生命要好,一个人活着如果不讲道义,他的生命已经不再有光明了。我再讲一段基督徒的故事,你们会比较了解。罗马时代基督徒是被压制迫害的,为什么基督教会变成罗马帝国的国教?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被抓到的时候财产充公,你去秘告的话,财产分你一半。很多基督徒就被抓了,你看过《神鬼战士》吧,很好看的电影,那个斗兽场本来是对付基督徒的,一旦被抓到,背十字架、用火烧死,狮子咬死,罗马老百姓就看你被杀,被烧死。他们发现这些人被杀死的时候面带微笑,高唱凯旋之歌,好像充满希望,而他们的生活是重复而乏味的,他们觉得“我们一定错了”。把基督教变成国教,并不见得是完全正确的事情,因为关于宗教的问题本来就有很多讨论,但是基督教至少代表“灵”的层面,有一些积极的观点,值得当时的人去参考。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所希望,希望能不能看到跨越死亡的门槛,所以在孟子来说他的勇敢、浩然之气培养出来。

 

培养浩然之气有三个字,第一个“直”,真诚而正直,第二个“义”,第三个“道”。那什么是“义”呢?什么是“道”呢?道比较容易,道就是路,人类共同要走的路就是道,每个人做人要走在人生的正道上,大家共同的路上。什么是“义”呢?义是你个人的路,有人类共同的路,有个人自己的路,个人自己的路称作“义”。为什么呢?“义者宜也”,你每天发生很多事情,你都要判断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我该做的,“义”是你个人的一种选择。你要活在社会上,三个字,“直”、“义”、“道”。如果你这一生做人处事都照着“直、义、道”来做就会培养浩然之气。因为内心充实圆满,后来孟子才可以快乐。检验一个哲学家有一个方法,就是他快乐吗?当然很多说快乐好像很幼稚,其实不要这样想,快乐也有很多层面,有些人身体很苦,因为非常贫穷,但是他心灵很富足。

 

孟子的快乐很有趣,第一种叫做“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什么是“万物皆备于我”?不是说万物都在我身上,那我不是怪物吗?“万物皆备于我”,是我本身没有什么缺憾。很多东西你需要的时候才会重视它,你说吃饭很重要,那吃饱之后还会吃吗?变成痛苦。赚钱很重要,赚钱之后还要赚钱吗?最后变成巴菲特,把四百亿美金捐出来,像这种一旦满足就变成多余的累赘。你要问有哪些东西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才是我们要问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孟子提到的快乐是我本身没有任何欠缺了,我要做到四个字,“反身而诚”,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快乐。

 

孟子说有三种快乐比当帝王还快乐,第一个“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句话很奇怪了,父母都还活着,兄弟姐妹都健康,一听有家族主义的色彩,为什么你的父母都活着、兄弟姐妹健康你就快乐呢?你不是太自我中心吗?不是的,孟子的思想非常深刻,他的意思是说人的情感要由内而发,有渐进的顺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孟子的话。如果你父母还活着,走在街上看到跟父母一样年纪的老人家,你就会尊重他,你有兄弟姐妹都健康,到学校里面看到跟他们一样的人你才会友爱他们。一个人要孝顺、友爱,绝不是立刻就会的,他要慢慢推。第一快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说起来很惭愧,我父母过世三年多,才懂得孟子这句话,知道父母在世是多少幸福。父母一旦过世,一到过年过节放假的时候感觉茫然无所归。以前父母在的时候,一到放假就叫我回去打麻将,这倒不是现在父母过世没有人找我打麻将了,不是为了打麻将,跟父母一起娱乐,有一种特别深的情感,看到父母亲在一起打麻将,让他输、让他赢觉得很有趣,小时候我们让他生气,让他高兴,现在还是一样,他自然生命的表现是我们子女最大的安慰。但是当时不了解,现在才会后悔,这是人生的悲剧,你为什么不早点把握呢?

 

第二个快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抬头看天我没有惭愧的,没有对不起天的,低头看人,我也没有欠谁钱,所以我很快乐。第一句话很难了解,一个人抬头看天为什么要觉得惭愧呢?谁怕谁呢?这个天不是刮风下雨吗,怎么会让我惭愧呢?今天下雨我好惭愧,不会有这种人。这里要了解孔子孟子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所以孔子才说“五十而知天命”,孟子才要说存心养性以事天。天是有一致的,否则你何必侍奉他呢?我们古代的哲学不要怕,要从经典去思考,不要说:“可不能说太多天啊。”为什么不能说,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给你灵性的层面做最后的基础。

 

我们提到孟子的快乐,还有第三个快乐,各位可以想像,我这次到大陆来,从杭州、上海、苏州到北京,清华大学是最后一站,很辛苦,为什么我快乐,因为孟子说得天下因才而教育之,第三个快乐,比当帝王还快乐。各位知道我为什么快乐吗?你现在知道理由了,我确实快乐,在身体上只能说劳累不堪,每天工作太辛苦了,至少有三个活动。今天早上去中央电视台录《易经》,他们一再提醒我不要讲太深,要讲的让初中生也听得懂,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我就努力尽量讲的浅显,反反复复一再解释,讲到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智障。这个很耗费力气,让我讲的很深,让别人听不懂,太容易了,我现在跟你开始说康德,五分钟保证跑光了,各个争先恐后统统跑光了,学哲学教哲学,让人听不懂是天经地义。我要设法让别人听得懂,所以今天下午就很累,下午去新浪网,45分钟对谈,吃完饭之后立刻来这里,在清华校园里面走了将近20分钟,好大的校园,我心里想怎么是大学呢,简直是一片森林。终于来到这里,你说累不累,说实在我为什么累呢?因为到现在还来不及喝咖啡,但是内心真快乐,各位将来有机会当老师就知道。将来你就会知道“得天下因才而教育之”这种内心的快乐难以想象。

最后做一个总结,如果你想做一个人才,要记得孟子最后一段话,在讲义上特别提到,这段话很特别,很有趣,很丰富,分六段,“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我们翻成白话文才会懂,如果白话文还不懂,要翻译成英文,英文白话比我们白话更清楚。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英文)你如果说可以被我欲望就是善的,那我想吃牛排,牛排就是善的吗?这不是很荒谬吗?孟子把人分为两半,一半是小体,另一半是大体,大小不以胖瘦论,大小要以重要来看,我有这样的身体,很抱歉,动物也有。动物也有我也有叫做不重要,称为小体。但是我的心动物没有叫做大体。这是孟子伟大的地方,把人的生命分成两半,大体是我的心,小体是我的身体,譬如我坐在车上,我的小体很舒服,上来一个老太太,我的大体不舒服,我就让大体来支配小体,赶快让座,老人家坐下去,我很快乐,大体很快乐,小体还要撑着,这是君子。一般人是小人,小体很舒服,大体不快乐,大体不要吵。孟子的思想里面,把人分成大体代表心,小体是身体。请问“可欲之谓善”代表什么?我的心看到很喜欢的就是善。我讲具体的例子,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大学生,扶着一个老人家过马路,这个行为我一看很喜欢,我在车上看到一个中学生,把座位让给一个残障者,我一看这个事喜欢,我一看到年轻人孝顺父母我就喜欢,这些事都叫做善。没有说跟我有什么牵涉,我看到就喜欢是我大体,我的心看到就喜欢就是“善”的行为,代表人性向善,这个善到处都可能出现。这是第一步而已,有六个境界。第二个“有诸己之谓信”,信者真也,你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只有一个办法,“有诸己”,把那个善在自己身上加以实现。因为你前面第一步是看到别人行善,你觉得很快乐,第二步自己来行善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说到真正的人实在很尴尬,古代人常常发现假人很多,庄子很喜欢说真人,他越说的多越发现假人,都是假人,所以你要做真人怎么办呢?把握向善的要求真的去行善,你行善的时候是一个真的人。第三,“充实之谓美”。一般人讲美不喜欢谈这个,说艺术有艺术的价值,我们这边讲不一样,儒家讲人文之美,人格之美。这种人格之美怎么会充实呢?任何地方都可以行善就是充实,充实就是没有任何缺陷,没有任何遗漏。我从早上到晚上在任何地方行善,叫做“充实之谓美”。我在北师大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问题非常好,他其实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他说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坐地铁,那个时候我精神很好我让座没有问题,但是六点下班的时候坐在地铁上我看到老人家我实在站不起来了,请问这个时候我就有问题吗?我说越是站不起来越要站起来,代表你有志向,可以让自己的大体发挥作用。真正的检验就是你很累很累的时候做该做的事,德行跟修养就在这种地方产生的,这是人生修养的问题。孟子里面说“充实之谓美”,假设你现在看到一个人,白天也好、晚上也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该行善的时候就行善,这样才有一个效果。下一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各位知道什么是光辉吗?到庙里拜一拜,菩萨不是有光圈吗?不是因为秃头发出的光,是修养产生一种内在的光明,这是第四步。然后“大而化之之谓圣”,什么叫“大而化之”呢?他能够充实有光辉,还可以化,“化”代表可以感动群众,真正伟大的人能够感动群众。

 

我今天跟同学分享这种观念,同学们会觉得现在我们还年轻,谁能感动谁呢?你要知道次序,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最后一步最难,我就是看到最后一步,对孟子佩服得心悦诚服了,最后一步“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人生的境界最高的地方“不可知”,任何宗教都一样,就好像佛教说“不可思议境界”,像基督教讲到上帝的时候,(拉丁文)“神秘莫测的神”。任何一种宗教,或者哲学最高境界都是“不可知”,代表理性不可掌握。哪一天你到那个地方就知道,确实有一种伟大的可能,这种伟大是每个人到接近的时候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实在是不能了解,因为我们是“从心所欲必然逾矩”。所以看到孔子这样讲很难了解,人生一定有不可思议境界,因为人的生命真的伟大,古人对这方面了解很多,他说人本来和天地一样大,只是人把自己看小了。孟子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地方,这样对于我们人格号召,让我们人格去发展都是最好的一些建议。他们讲的不是假话、虚话,他们自己做到了,我们自己做到就会很快乐。我们今天讲这些不是因为谈孟子所以来教各位,说实在我对于孟子有一个特别的印象,我们今天在清华大学,各位都知道有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就在清华,他的传记我看一遍就记得了,杨振宁先生说他从30岁以后,做人处事都靠孟子。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如果做人处事要成功,需要有哲学做根据,他就是一个例子,活生生现成的例子。当然每个人的例子代表某种特别的成就,这是别的问题,我只是说他老人家也说了这句话,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强迫他去背孟子,当时也是一面背,一面心里很难过的,但是后来发现人不能靠物理做人处事,那是科学怪人,怎么可能有天下掉下来的礼物呢?

 

最后我们就说一下孟子特别提到圣人。圣人有四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成圣人,同学不要误会,不是剩下的人,圣人代表完美的人格。第一种叫做“圣之清者也”,非常清高的,伯夷,他应该是处女座吧,他非常清高,他当官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坏人一起做官,他立刻辞职,他说这个是坏人,我怎么可能跟他一起呢?其实我们做官的时候,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我在台大教书,有时候也碰到不好的同事,在系里面大家都是同事,也不能多说,把他赶走,几十年同事见面很尴尬,有时候因为都是知识分子见面打招呼,我说你好吗,心里想怎么还活着呢?所以伯夷就是这种人,他说到我做不到。他说到做到非常清高,最后只好饿死了,我为什么不愿意那么清高,各位知道了吧。

 

    第二种“圣之和者也”,“和”就是很随和,这种人叫做柳下惠,柳下惠这个人非常随和。朝廷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无所谓,你好你坏关我什么事呢?这个人口碑不错,只是他有一个很坏的弟弟,他弟弟很麻烦,念庄子才知道他弟弟是一个大强盗,说到这个大强盗,有很多故事,今天不是说庄子的故事,以后再说。柳下惠坐怀不乱大家都知道吧,晚上进城的时候,城门关了,在城外好冷,来了一位小姐,只有抱在一起取暖,其实这一招在电影里面常常看到。但是抱了一晚上没有发生任何事,很了不起,我看到这个故事就知道我的绰号叫做柳上惠,所以不要轻易尝试。

  

第三个“圣之任者也”,这个人叫伊尹,伊尹这个人五次叫他当宰相他上台,让他下台,他就下台。随时叫他随时出来承担责任,很有责任感的。这三种圣人有的清,有的和,有的任,但是最伟大的是孔子,如果不推崇孔子怎么叫孟子呢?孔子是圣人里面的“时者也”。时代表什么呢?该做官就做官,该辞职就辞职,该走的快就走的快,该走的慢就要走的慢。走快跟走慢也需要看时机吗?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迟迟其行,因为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他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希望鲁国的国君把他请回去,停停走走,怎么没有人来追呢?所以停下来好几次。但是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叫做“接淅而行”,那个米已经洗了,洗了来不及煮,就捞起来走,宁可过了国境再来吃饭。为什么?这个齐国不是我的祖国,离开的时候很快,毫不留恋,这是很特别的,表现人的情感适当的一种情况。所以孟子推崇孔子“时者也”。最后拿射箭作比喻,可以作为我们的结束。射箭的时候好远好远,能够射中箭靶都是了不起的圣人,都要靠力量很够,修养很够,要有智慧,所以孔子胜过别人。另外三种人都有个性,都有性格的特质:我很清高,清高到底成为圣人,我很随和,随和到底成为圣人,我有责任感,有责任感到底成为圣人。但是只能把箭射箭靶那一带,不能射中到靶心,但是孔子一射就中,光靠天生气质、才华、性格不够,还需要智慧。

 

结论就是,整个儒家的思想绝不是只谈道德,道德也不能离开智慧的判断,在孟子里面我们谈到修养的方法,就是从“智仁勇”所谓三达德培养一个人。最后送给各位一句话。我的女儿在念国三的时候有一天跟我回家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崇拜谁,我一听到这种话心里就很紧张,因为以前常常说崇拜谁,一问是谁,歌星,很麻烦,因为我想跟那个歌星做朋友爸你帮我介绍一下,我怎么跟歌星介绍你呢,歌星看到我也不理,所以我很怕他崇拜新的偶像,结果我弄错了。就是初三那一年,她说我今天发现我崇拜谁了,我吓一跳说崇拜谁呢?我崇拜孟子,因为很多艺人,台湾有一个人叫做顺子。我就问她说:“你崇拜孟子是哪一个孟子?”就是你常常讲那个孔子孟子的孟子。我放心了,因为孔子孟子就有一个。我就变成很好奇,我说你怎么崇拜孟子呢?一个15岁的小女孩,崇拜孟子一定是很奇怪的事。她说:“因为今天上国文课,国文老师教到孟子我很感动。我说哪一句话呢,念来听听。她就背给我听了,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15小女孩把这段话念完毕脸上正气凛然,我觉得真佩服。我还特别问她,你最喜欢哪几个字?她说:“动心忍性。”她还把它写下来当做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呢?做不到的事就是座右铭。所以学习孟子从初中生15岁到我现在五十几岁都会受到感动。孟子是一部太少被我们开发的宝典,我在任何地方演讲,很多人都指定我讲《孔子》、《庄子》、《易经》,很少有人提到孟子。今天我来清华讲孟子,一方面是我们最后才联络上,别的都已经排满了,只剩孟子了,另一方面我记得梁先生在清华园,他对孟子有特别的心得,并且孟子是我非常喜欢的哲学家。人的生命结构有“身、心、灵”三个层次,你要注意到身体的需求是必要的,同时要发展人的心智、基本的潜能,好好去追求智慧、仁义以及勇敢,然后才可以走向灵的生命,展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培养浩然之气,让自己这一生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以上是我今天所谈的主题,谢谢各位!

 

问:台湾学者是跟您一样喜欢孟子吗?

答:有一些学者教学教到孟子,当然会设法多做探讨,但是喜欢孟子,把他当做生活的楷模,长期加以研究的其实也不是很多。因为孟子始终没有成为显学,就是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一般人想学儒家,当然学孔子的《论语》,《论语》的东西很简单,说出来大家都懂一些,感觉符合一般的需要。但是念孟子你一开始念,那些都是历史故事,谁在乎谁是梁惠王呢?当时很得意,现在谁在乎他们呢?这些人一看,他们的问题跟我无关。但是重要在于后面,我念孟子心得很多,因为孟子制造很多成语,现在我们都还在用,譬如“乔迁之喜”,搬家乔迁,守望相助,这么简单的词语都是孟子发明的,至少这样的成语50、60个我们都在用。

 

    问:台湾的人会认为有老子、孟子、庄子这样的家,会不会觉得很骄傲呢?

答:当然,这是文化的祖先。

 

    问:那您会不会支持两岸统一呢?

答:很好的问题,意思就是说,赞成不赞成两岸统一。如果不统一我们骄傲什么,这个说法把政治和文化完全混在一起,我觉得有商榷的余地,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历代里面,都有分分合合的过程,你可以政治上占据大部分的地方,但是并不代表文化上你有垄断的权利,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问:莎士比亚是美国人的祖先,还是法国的祖先呢?

答:莎士比亚是所有使用英文的人共同的资产,甚至再进一步说所有的文化上的资产将来是全人类共同的资产,你一定要把他落实在政治现实来看,我认为是非常幼稚的事情,在大学校园不需要谈这些。

 

    问:在您的整场讲座当中,将中华民族古今成大事者概括为三点,智慧、仁义、勇气,而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学者是李宗吾先生,他反其道而行之,把古今成大事者概括为“厚黑”。那今天借机会请教一下,您如何看待您提出的“智、仁义、勇”和李宗吾先生“厚黑”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了,李宗吾的“厚黑学”先是厚如城墙,黑到煤炭,到最高境界时候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我们早就念过这些书了,你说一样不一样呢?李宗吾这样人不是哲学家,是社会观察家,了解社会现象,最后归纳人心是负面的,我们不能怪他,因为每个人的遭遇不能重复。如果我是他说不定比他还要偏激,不能说他错,但是研究学问先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能把个人经验作为基础。我学习这些哲学,我尽量不要把个人的经验投射进去,我先花几十年的功夫去了解西方的哲学、中国的哲学,所以我现在做几本经典解读的时候,我才比较有自信说,我还不至于有明显的偏差。如果有人指出来,我发现是事实,立刻改过,这是学习的态度。如果问儒家这种所谓的“智仁勇”跟李宗吾的有没有相通的地方,我觉得没有直接的关系。李宗吾也不是要靠儒家,在他心目中把儒家说成是封建制度的守护神、酱缸文化的祭奠都可能,但我们都尊重他发言的权利,因为他不能替自己辩护,我也不加以明确的批判。

问:我这两天一直是你的粉丝,我写了一幅字送给你,作为留念。

答:谢谢。

 

    问:我想问一个问题,你很推崇孔孟老庄,你是不是认为我们中国两千年哲学没有明显的进步?

答:我们所谓进步是比从前更好,这个观念往往来自于西方。西方的进步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近代以来,我们慢慢进步了,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另一方面西方也在探讨过去的传统。我们说西方的哲学都是透过讨论过程,符合当代经验而不断提出新的解释系统,所以它在不断改善。我们的哲学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这个民族跟其他民族不同地方在于从先秦时代开始,这些都是做好了家庭功课才出来说话的。所以孔子出来说话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吾道一以贯之。孟子也是一样。老子里面五千多字没有一个“你”这个字,代表根本不甩你。庄子里面根本不跟别人讲真话,都是开玩笑的、讲寓言,讲比喻,因为天下没有人可以和庄子说话。庄子只有一个朋友是有名字的,“惠施”,而惠施只是被庄子当做射箭的箭靶而已,这是庄子。他的问题很好,为什么后代没有进步呢?今天什么世纪了?过了两千多年,你还是谈两千多年的哲学家,难道没有进步吗?是很好的问题,但是不要忘记,孔孟老庄确实伟大。我举一个人,存在主义的代表“海德格尔”,当代二十世纪的哲学你数第一人就是海德格尔,在西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海德格尔晚年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翻译老子,把它翻译成德文。我们只崇拜海德格尔,念他的《存在与时间》念到头发掉光也念不懂,但是他想翻译老子的《道德经》,结果找了一个中国学者叫萧实义(音译)先生,当时他在德国,他是教授,在编百科全书,见面之后很高兴,因为萧教授会讲中文,海德格尔先生说你是中国人,老子的德文翻译我都看完了,翻的不好,发现翻不好,只有我懂老子,但是我不懂中文,我们合作吧。于是每星期在海德格尔家里见面翻译老子,面对面坐着,翻了八章两个人就翻脸,海德格尔跟萧说:“你不懂老子。”萧跟海德格尔说:“你不懂中文。”谁对呢?懂中文一定懂老子吗?当然不可能了,但是懂老子的,不懂中文怎么说的通呢?代表语言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媒介,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表现永恒的智慧。所以海德格尔是西方第一流大哲学家,可是他最崇拜是谁?老子。所以我们今天推崇老子思想,你说我们没有进步吗?他们都是非常成熟的思想。海德格尔为什么崇拜老子,我多说一句,就是看到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问:因为傅先生即将离开北京,我代表所有从傅佩荣教授讲座受益的读者、听众也好,表示感谢和感激。其次因为傅先生比较辛苦,想提一些稍微有点代表性的问题。很简短的回答一下,如果不行就列一个书单我们自己看就可以。咱们中国哲学界有不少前辈,都是先研究西方文明,然后转向我们的传统文化,傅先生也是类似的历程,那天在人大讲为了通过博士论文,我想这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我想问一下傅先生真正转向传统文化根本的原因在哪里?中西方的哲学宗教有没有真正的优劣、高低之分?如果我们想往这里发展,是先学西方哲学好(原来傅先生说经过比较科学的训练),还是先学传统文化,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体悟哲学里的精髓?

答:谢谢,这个问题是跟我求学的历程有点关系,我简单说明一下,我们先学西方哲学,是因为西方哲学本身经过思辨的系统,从柏拉图对话录,讨论到底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实,有一个辩证的过程,把你思考的经历设法掌握住,表现出来了。我们先学西方哲学等于受一种方法上的训练,让你知道如何善用理性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要分两层次,一个是你看他的外文的翻译,希腊哲学本身如何思考,第二翻成中文的时候能不能继续有效的思考,这是一关。第二关就是你如果继续研究西方哲学,在整个人类的哲学史上你永远是第二流,因为西方哲学是别人从小念的,你要学好西方哲学,首先学好五种语言,希腊文、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你不能学好五种语言,你对西方哲学永远只看别人的介绍。但是我在美国念完学位,我回到台湾之后,我想我这一生在学术上如果想要有一点点的贡献,我必须研究自己的传统,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我的母语,是我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个里面去念我比较有可能取得学术上第一流的贡献。一个学者没有这种抱负,为什么叫学者呢?这一方面我努力30几年,所以把这五大经典,可以说费劲苦心整理出来,大家知道庄子尤其难念,很多字根本是通假字不容易掌握,我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出来。整理的对不对,好不好,那就要看各方面进一步研究了。学术界不可能谁来统一,谁来做最后的定论,不可能的,永远是有讨论开放空间。但是这些哲学家也是人,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有恩怨情仇。那他怎么把思想提出来,能不能给我们生命一种启发、观照、引导,一种最后的向往?可以的话这个哲学才有力量,哲学要有力量必须跟生活结合。要不然讲的再好听,离开教室就没有了,那种哲学学不学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古代的孔孟老庄都是这样的哲学家。你说中西方哲学有没有优劣之分,我不喜欢比,因为你选最好也是不得了的。评价哲学优劣,哲学系统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澄清概念,这个哲学家使用的概念是不是能够有原创的概念,概念需要界定;第二,哲学家需要做判断,什么是真假是非善恶,标准何在,是谁定的,为什么这么定;第三,哲学家需要建构系统,把人类的世界跟自然的世界整合起来需要根源,需要第三个叫超越界。这个超越界在道家称作“道”,在孔子、孟子称作“天”,西方称作“存在”,在中世纪称作“上帝”。你把每一个哲学家的超越界作为一个基础的话,跟人类世界、自然世界整合起来,整合成功就是第一流哲学家,整合不成的,只谈谈伦理学、美学、宗教、政治哲学都是二流以下,这个分法在西方相当普遍的。所以你要成为一流大哲学家不容易,儒家是一套哲学,道家是一套哲学,完全符合第一流的哲学家的要求,所以讨论的时候,别人只要听你讲清楚了,必定尊重你,知道你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像海德格尔这么重要的西方哲学家特别想要翻译老子,多少人想把海德格尔的书翻成中文,但是你忘记了,他最崇拜的居然是我们的老子,这里值得我们省思。也许他们也一样,看到熟悉的就批评柏拉图,那我们这边更多人批评老子,一样的,所以学术上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很难说是是非非,只要强调你学什么就先认真学好,尽我力量。学者一定要真诚,我说每一句话都是真心相信是这个意思,我才说,我说了之后不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而是让我自己可以实践。我做了之后有了体验我再回头看我前面的解释,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人生就是慢慢修正。我也可以慢慢学习成长。

 

    问:关于孟子“舍我其谁”,我记得他是在推荐自己的政见没有得到采纳,可能是他弟子笑话他,问他,他说的一段话。“舍我其谁”,这个也应该是孟子浩然之气的气质中的一部分,但是孔子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是谦谦君子,还有一个是自信,或者略微有自负的意味。那么就您来看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在人生旅途过程中,我们是更应该做一个谦谦君子,还是像孟子那样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呢?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恐怕里面还有需要补充说明。孔子像你讲那么谦虚吗?不一定。知识分子作为儒家一定有使命感,我讲简单的比喻,国家就像一辆游览车,天子就是司机,他开车载着全车人去享福了,开车开到一半,心脏病发倒下来,这个车上谁有责任开车,第一是很凶的人,很凶的人不一定会开车,第二有钱人,有钱人更不会开车,第三有官位的人,是知道怎么开车的才有责任开车,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在孔子的时代,孔子认为只有他知道怎么开车,他怎么说呢?我说一句,你就知道孔子他不是那么谦虚,他在匡差一点被杀,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把自己的生命跟整个中华文化联合在一起,你说他谦虚吗?知识分子不必太谦虚,你有责任感,因为只有你懂得开车,知道说国家应该往哪里走,这个时候要挺身而出。孟子说的也不是“舍我其谁”四个字,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士舍我其谁?”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点,都把天放在前面,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说:天要治好天下,当今之士舍我其谁?这是儒家,一点都不狂妄,因为天是一个前提,天是他们的超越界,是他们最后的诉求,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教授的精彩演讲,现在请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会长林振航(音译)向傅教授赠送我们的礼物。

    林振航:为了感谢傅教授,也为提高我们学生会的水平,现在诚挚的邀请傅教授作为我们协会的指导顾问。相信我们所有的同学,在座的各位在以后再碰到傅教授的时候,一定不会转弯,都会向你点头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