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兵王洛r天最新章节: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9:32
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布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

李君如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特别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在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南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鼓舞人心的历史性任务。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首先,这次全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我国改革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这次全会是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会议。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既要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又要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健康氛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怎么样在改革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

  再次,这次全会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形势下,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此,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同时人民希望改革能够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期待。

  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中国和平发展于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思考,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那么,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就是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民的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真实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我们要抓住国际社会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据《光明日报》)

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亮点

张希贤

  《决定》体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亮点。

  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的时代特征,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文化。首先是要反映、服务和促进13亿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致力于的伟大创造。这一新文化,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新文化,需要构建三支队伍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体系。一是党的队伍建设,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原动力”队伍建设。

  亮点三: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一要加大各方面公开的力度,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伟大创造,推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据人民网)

吹响中华文化复兴的号角

杨金海

  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公报》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这不仅鼓舞人心,也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会议不仅吹响了文化复兴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标志着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代以来,怎么样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新路何在,一直是有识之士在探寻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等;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六中全会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对整个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通过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引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据人民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刘玉珠

  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全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应该说,全会的《公报》和会议的《决定》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全会。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宏观方面的要求。要把宏观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各个部门应密切配合,结合现实国情和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全会精神落实到政策当中,这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形成文化的自觉。

(作者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据人民网)

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和衡量标准

齐勇锋

  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国际、国内两重背景,今后衡量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有五个标准。

  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得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国际背景来说,当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出现了失业率高企、贸易萎缩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一花独秀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软实力发展还不够,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的国际影响力还要进一步扩大。

  文化强国应该有五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不少国际议题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原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