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天堂国语版安徽:鳖 的 养 殖 技 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25:32

鳖 的 养 殖 技 术 

鳖,又名甲鱼、水鱼、团鱼等。是一种用肺呼吸,而又以水栖为主并可登陆活动的爬行动物。主要产于亚温带与亚热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华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是一种较珍贵的经济动物。目前,鳖的生产及市场价格已处于稳定阶段,养鳖业仍然是一项效益高、前景广阔的“三高农业”项目。

(一)   鳖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鳖外形扁平呈圆形或椭圆形,整个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突出,鼻孔生于吻端,嗅觉灵敏,眼位于头的背面两侧,小而稍突,视觉不发达,主要靠嗅觉觅食,口裂深,口能张得很大,上下颌有角质突起。颈粗长,圆筒形,伸缩转动灵活,头和颈能全部缩入甲内。躯干部有背甲和腹甲,均为骨板,无盾片,背甲边缘为厚实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较平,两甲之间以韧带相连。鳖的四肢粗短扁平,可伸缩,后肢较前肢长,各肢均有五趾,趾间有蹼膜,内侧三趾有锐利如钩的爪。尾扁锥形,位于两后趾之间,泄殖孔生于尾后部。雄鳖的尾较长尖,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雌鳖的尾较短圆,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

鳖体富含色素细胞,体色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生活在沙地肥水或水草茂密的湖泊,鳖的背甲呈黄褐色;生活在清澈的水库、河流,其背甲呈淡绿或黄绿色;而人工养殖的鳖,背甲多呈灰黑或和绿色,与自然界的野生鳖有明显的差异。

2、生活习性  鳖有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在自然条件下,鳖喜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中。鳖用肺呼吸,生长季节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天气晴朗时,鳖常在陆地活动、晒背。

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其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鳖从冬眠中逐渐苏醒,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25~31℃是鳖摄食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最适摄食生长温度为30℃,12℃以下鳖进入冬眠,8℃以下处于深度冬眠状,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超过33℃时,寻洞“避暑”。

鳖生性好斗,一旦咬住东西不轻易松口,故养殖中大小鳖不宜套养。性虽凶,但胆怯,对外界惊扰反应十分敏锐。

3、食性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自然条件下,喜食鱼、虾、贝、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饲料缺乏时,也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饲料。人工饲养可投喂配合饲料和动物废弃物(下脚料)。鳖性贪食,食物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4、生长  鳖在自然界生长缓慢,在一年中,生长期仅6个月左右,因此生长发育缓慢并随各地气候条件、养殖水平而有异。一般饲养水平下,当年稚鳖体重平均5—10克;2龄幼鳖50—100克;3龄鳖100—200克;4龄鳖400—500克;5龄鳖600克以上。因此,不加温的“常规养殖法”,育成500克左右的商品鳖的周期长达4年左右,如采取“加温养殖法”,养殖周期克缩短为1—2年。

5、繁殖习性  水温20℃以上时,亲鳖开始发情产卵,每年4—8月是鳖的产卵季节,盛产期6—7月,温度为28—34℃。产卵常在深夜进行,产卵时雌鳖悄悄爬上岸,寻找隐蔽无积水、地势较高的泥沙场地,挖穴产卵。每只雌鳖一年可产卵3—4批,每批10枚左右。

 

(二) 鳖的人工繁殖

鳖的人工繁殖包括亲鳖池建造、亲鳖的选择与培育、鳖卵的采集与孵化等内容。

1、亲鳖池的建造  选择关照充足、安静的场所建池。亲鳖池面积根据亲鳖数量来定,一般0.14—0.2公顷较适宜,池深1.5米左右,蓄水1—1.2米。池底铺沙泥20—30厘米厚。池周防逃墙高50厘米。

产卵场可建在亲鳖池中央或池边,高出水面30—40厘米,大小按每只亲鳖需0.01—0.02平方米计算。产卵场内用细沙铺成30厘米厚的产卵沙盘,上方搭设高1.8米左右的荫棚。

亲鳖池内应分别设晒台和食台。

2、亲鳖的选择与培育

(1)亲鳖选择  鳖的性成熟年龄4—5龄,个体500克左右。刚成熟的鳖个体小,怀卵量少,产出的卵大小不均,受精率低。故应选择年龄5龄,体重0.75千克以上的鳖。另外要求选留的亲鳖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正常、行动敏捷。

(2)亲鳖放养  放养前亲鳖池要求严格清整,每0.07公顷用生石灰150千克或强氯精2—3千克全池泼洒消毒,10天后再放鳖。亲鳖放养时间宜在4月或10月,水温20℃左右时为好,雌雄配比为4:1—5:1,每0.07公顷放养400只左右,换水条件好且个体偏小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则少放。

(3) 饲养管理  亲鳖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饲、调节水质、防逃、防病敌害等。亲鳖投饲应以含蛋白质较高的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结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鲜活饲料如鲜鱼等,可采取“整体悬挂法”;投入人工配合饲料则采取“食台法”,两种饲料的日投饲量分别为7%—15%、4%—5%。6—9月是鳖的生长旺季,要控制好水质,水深保持1米以上,水色呈褐绿色为好。此外,要勤巡视亲鳖池,主要查看池堤及遮板等,防止亲鳖逃跑和敌害侵袭;及时发现亲鳖病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如遇干旱,傍晚要在产卵场适当喷水,保持产卵场湿润,以便亲鳖产卵。

3、鳖卵人工孵化

(1)鳖卵收集  人工孵化先要收集鳖卵。产卵高峰季节,每天采卵一次;低峰季节,2—3天采卵一次。采卵宜在卵产出10小时后进行,一般在下午5点以后采卵。采卵时,轻轻地拨开沙土,取出鳖卵,放入脸盆或其他盛卵器内,并注意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壳上有圆形白色亮区为受精卵;没有亮区或亮区轮廓不清晰的则为非受精卵或坏卵,应及时剔除。收卵后应将卵穴填好并适量洒水。

(2)受精卵的孵化  人工孵化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延长当年稚鳖生长时间。受精卵可放在室外工作池或室内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为长方形,长宽比为4:1左右。池周用砖砌成60厘米左右的矮围墙,四周设排水孔和通气孔,外围开一条围沟,围沟宽20厘米、深15厘米,沟内蓄水防御敌害。池内底部倾斜5—10°,筑成斜面孵化床,底部铺垫20—30厘米厚的碎石粗砂。池顶搭棚架遮盖。孵化箱可选用方形木箱、木盆或桶。

排卵时按产卵的先后次序,从高往低依次排列在孵化床上,最好让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可排放2—3层,1平方米排放受精卵5000枚左右。卵排好之后,覆盖2—3厘米厚的细沙。

孵化管理:一是检查控制温度,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30—32℃;二是检查控制湿度,孵化用沙的含水量保持在8%—10%,环境湿度保持在80%—85%;三是注意通气。

达到上述要求,40天左右即可孵出稚鳖。

 

(三) 鳖的饲养管理

鳖性凶猛好斗,有同类相残的习性。人工饲养应将不同规格的稚鳖、幼鳖和成鳖归类分级、分池饲养。

1、养鳖池的建造  鳖池应建在注、排水方便、向阳安静、沙质壤土处。为便于大小鳖分养,要分别建造稚鳖池、幼鳖池和成鳖池,各种鳖池的规格要求见下表:

鳖池建造规格

池形

面积(平方米)

池深(米)

水深(米)

池底沙厚(米)

墙高(米 )

说明

稚鳖池

10—15

0.5—0.8

0.3—0.4

0.05—0.1

0.3—0.4

稚鳖池分室内、室外两种,宜建成水泥池

幼鳖池

50—100

0.8—1.0

0.5—0.7

0.1

0.3—0.4

 

成鳖池

667—2000

1.5—2.0

1.0—1.5

0.1—0.15

0.5—0.6

成鳖池可兼作亲鳖池

2、饲养管理

(1)稚鳖的饲养管理  初出壳的稚鳖体质娇嫩,适应能力差,应先放在塑料盆内暂养2—3天,待卵黄囊完全被吸收,胎膜脱落后再放到稚鳖池培育。暂养的方法是:将收集到的稚鳖先放入小面盆内,用抗生素、食盐等浸浴消毒20—30分钟,然后移入盛有清水的大塑料盆内,每盆暂养100只左右,盆内水的深度以淹没稚鳖背甲为度,此时不必投饲。2—3天后,将稚鳖按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的密度放入室内稚鳖池投饲暂养(如气温适宜也可直接移入室外池饲养),待稚鳖身体结实,摄食正常,体重达8克左右时,再按每平方米50只左右的密度转到室外稚鳖池饲养。

稚鳖的饲养要求细、精、软、嫩、易消化、营养全面。开口饲料以熟蛋黄、水蚤和捣碎的动物肝脏为好。规模养殖时,也可一开始就用人工配合的稚鳖料诱食,有利于后阶段摄食稳定。经过10天左右饲养,稚鳖即可进入正常摄食状态。投饲要坚持“四定”原则:每天上午8—9点,下午4—5点各投饲1次;饲料投放在食台水陆交界处;鲜活料日投饲量为鳖体总重的10%—18%,专用稚鳖料为鳖体总重的5%—8%;饲料要求要求新鲜、无腐烂、霉变现象。人工配合饲料要充分拌湿、久揉,使之柔软并富有黏性。每天投饲前要清理食台,以防剩食赃物玷污新饲料和污染水质。

稚鳖对水质要求严格,定期换水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每隔3—5天要换水一次或每天换水1/2—1/3,保持池水清新,肥度适当。其次是池内适当放养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起净化水质和供稚鳖栖息避敌之用。常温培育的水温以25—32℃为宜,盛夏水温过高时,应搭棚遮荫。

日常管理还应加强防病:定期用对鳖和人体无毒副作用的药物进行池水消毒;发现病鳖,应及时捞出,转到隔离池进行药浴消毒,专池疗养。此外,要防止鼠、蛇、鸟的危害。

为确保稚鳖安全越冬,秋后须加强培育,增加体内脂肪积累,提高抗寒能力。常温越冬宜在室内稚鳖池进行,越冬池底铺15厘米厚的细沙,每平方米放稚鳖200只左右。越冬期内防冻伤和水霉病,室温应控制在5℃以上。有条件的,如能将稚鳖转入温室内,打破其冬眠,进行“加温速成养殖”,效果更佳,对规格偏小的晚期稚鳖尤具意义。

(2)幼、成鳖的饲养管理  越冬后的稚鳖进入幼鳖期,幼鳖再经过1年饲养经越冬,进入成鳖期。幼、成鳖饲养方法基本相同。

放养前,鳖池鳖种均要经过严格消毒。放养时,幼、成鳖要经过筛选,将大小不同的个体分池养殖。每平方米的放养量为:幼鳖5—10只;3龄鳖4—5只;4龄鳖1—3只。

小规模养殖,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如低质鱼、虾、螺、蚯蚓、动物加工废弃物、黄豆、玉米、包菜等,日投饲量为鳖体总重的5%—10%。大型专业养殖场,投饲应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饲量为鳖体总重的4%—5%。水温较高时,每天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各投饲1次,饲料投在食台上。

养殖中,要根据季节水温灵活调节池水深度,春、秋季成鳖池水位保持0.8米左右;夏、冬季加深至1—1.2米。水质要求肥、活、爽,池水以油绿色、茶褐色较好,透明度35厘米左右。其他理化标准基本同养鱼。

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五防:防暑、防冻、防逃、防病、防敌害、防偷。幼、成鳖越冬能力比稚鳖强,只须加深池水,便可安全越冬。

(四)鱼鳖混养

鱼鳖混养是根据鳖和鱼具有相同的生长期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在养鳖池中搭配几种相适应的鱼种或在经改造的养鱼池塘中合理地引进鳖,在同一池内进行鱼和鳖的养殖。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保持了生态平衡,达到了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鱼鳖产量和商品品质的目的。

1、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原理  鱼鳖混养能获得高产高效的原理是:

(1)增加并调节水体溶氧  鳖虽生活在水中,但它用肺呼吸,不与鱼争氧。鳖频繁的上下活动,起到了使池水对流的作用,可使表层水与底层水的溶氧分布均衡。据试验,混养池高温季节溶氧量比对照成鱼池要高出34.75%。

(2) 提高水体及饲料利用率  鳖在水中活动以池边及池底为主,而鱼多喜在水体的上、中、下层活动,两者互不干扰,整个水体鱼的放养密度不会因为放鳖而减少。同时,鳖吃盛的饲料和代谢产物培养了浮游生物,为肥水鱼补充了食物,而鱼类的排泄物,又为鳖的活饲料,如螺、蚌等底栖动物提供了优良的食物条件,从而促进了水体群落间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了天然饲料资源。

(3)能减少疾病发生  鱼鳖混养由于水中溶氧丰富,剩食及代谢产物被有效利用,不易引起水质变坏,鱼鳖极少发病。即使在混养池中,有个别体弱的鱼生病,也会被鳖当饲料利用,减少了病原体的繁殖扩散,在水质良好、稳定的水体中鳖的发病率也会减少。试验表明,鱼鳖混养能使草鱼种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

2、鱼鳖混养技术要点

(1)混养类型  混养分两种类型,一是在成、亲鳖池中混养鱼种;二是在一般鱼池中养鳖,只要将鱼池稍加改造,建立防逃设施即可。农家、渔场养殖宜采用以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2)混养密度和比例  养鱼池混养鳖,每0.07公顷可放养体重100—200克的鳖200只左右,鱼的放养按常规养殖密度;鳖池混养鱼,每0.07公顷放鱼种400尾左右,品种可单一也可多种,生产中以混养多种鱼较为适宜。其中白鲢50%—60%,鳙鱼30%—35%,单性鲫鱼10%—15%。鳖的放养按常规养殖密度。

(3)投饲  混养池投饲方法根据不同混养类型确定,以鱼为主的混养池,鱼饲料投喂要求同前述养鱼,另补充鳖饲料;以鳖为主的混养池,以投鳖饲料为主,另补充一定的鱼饲料。

(4)日常管理  由于混养池养了鱼,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坚持每天巡塘,掌握水质情况,经常进行水质调节,要求同池塘养鱼。夏季每隔30天左右每立方米用25克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补充水中钙质,有利鳖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

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鳖的分养次数,放鳖时要求规格一致,因为池内养了鱼,鳖的分养操作比较困难。另外,预防鳖病方法也要改进,以生态预防为主,撒药要做到量少次多,以防伤及池鱼。

 

(五)鳖的捕捉与运输

鳖的捕捉与运输是养鳖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鳖性凶残、胆怯,离水后咬斗更加严重,因此,无论是引种、转池或商品鳖出售捕捉运输时,都须小心操作,勿使鳖受伤致残,影响其商品价值及成活率。

1、鳖的捕捉  鳖的捕捉方法较多,目前常采用的有徒手捕捉、灯光照捕和干池捕捉三种,生产中可根据其需要量分别采取不同的捕捉方法。

(1)徒手捕捉  需求量不大时采取的一种捕捉方法。利用鳖受精即迅速钻泥潜伏的习性,根据水中气泡上升位置将其捕捉。也可直接下池踩摸,在水中触到鳖时,立即用脚压住鳖,再用手拇指和食指呈钳状卡住鳖的后肢腋下,两指合力,即能捕捉。

(2)灯光照捕  捕捉前先放干池水50%,在夜深时用灯光照射,将爬上岸边的鳖轻易捕捉。捉鳖时,先将鳖迅速掀翻,使其腹部朝上挣扎,用一只手压住腹部,使其不能翻转,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呈钳状卡住鳖的后肢腋下,两指合力,即能捕捉。

(3)干池捕捉  需要量大或需全部捉完时,须采用干池捕捉的方法;先将混养在鳖池中的鱼捕起,然后排干池水,捉鳖人员一字形排开,从池底的一方向另一方脚手寻捕。干池捕捉要求人员安排合理,一部分人捉鳖,一部分人装运鳖,防止鳖在笼内挤压、撕咬而造成伤残。

2、鳖的运输

(1)运输工具

1稚鳖运输箱  塑料箱或木箱均可,内壁要求光滑。箱的规格通常为45厘米×35l厘米×20厘米。箱与箱间有镶嵌,可层层相叠,箱底及四周均有通气排水孔。装运时先铺一层新鲜水草(多用软碎的水浮莲根叶),放鳖后再盖一层水草,每箱可装稚鳖400—600只。最上一层箱用留有气孔的盖盖住。

2成鳖运输箱  大小视需要而定,木箱、泡沫箱均可,一般规格为60厘米×45厘米×15厘米,箱中嵌放大小不同的隔板或用布袋代替。运输时,将鳖按大小放入隔板中(也可装入布袋内,扎紧口袋,1个布袋装1只鳖)以防咬斗。箱底及四周也有通气滤水孔。

(2)运输注意事项  鳖的运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适宜的运输时间  鳖新陈代谢鱼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的高低,对运输中的鳖有很大影响,一般在开春后的4—5月及越冬前的秋季运输较安全。夏季运输稚鳖最好选择阴雨气温低的天气,同时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处于冬眠状态或冬眠刚苏醒的鳖,体质较弱,不宜作长途运输。

2运输前,应停食2—3天,使其粪便排尽,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污染。

3运输前要认真检查将起运的鳖,看有无疾病或内外伤残,凡受伤或带病的鳖都应剔除。经挑选后的健康鳖先用20℃以下的凉水冲洗一遍,并浸泡10分钟,以清洁皮肤及降低鳖的新陈代谢。运输工具要求干净光滑,准备好包装箱内的填充料,便可进行包装运输。

4长途运输过程中应经常洒水,及时清除污物,以保持清洁湿润。

5到达目的后,将包装箱放到阴凉处打开,静置片刻后再将鳖放入盆(桶)中,凡作为养殖对象的鳖,都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