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香辣牛肉面规格:感受非物质 体悟木文化——非物质木文化之漫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0:59:48
感受非物质 体悟木文化——非物质木文化之漫说木文化网 | 829 view(s) | 2011/04/25 孙光妍

一 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的界定

  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是三个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对于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概念的界定不仅有利于对三者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将有助于对非物质木文化解释和探求,对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的界定应当说是意义重大的。

(一) 文化之界定

  文与化两字从考义学角度来说,在中华语言中是原有的两个独立的概念,同时文与化合称为“文化”一词也是中华传统的词汇的固有概念。其中文的本义是指杂色交错的纹理,如《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的本义为改易、变化生成、造化,如《黄帝内经?素问》载: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文与化同时出现在一句始于中国战国末期,如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与化成为一个单独的词汇始于西汉后,如《说苑?指武》中首次出现:“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尔后,文化一词在中华开始广泛使用。历史上对于“文化”一词概念的界定,浩如烟海繁如星宿。纵观对文化的界定,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文字艺术:文字艺术形式进行精神文明创作的活动。
  2 历史考古: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为标识的社会发展文明程度。
  3 社会学: 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有价值成果的总和。
  4 文化科学:一定的民族从历史传习所获得行为方式的总和。

  那么,根据《辞海》的解释,对“文化”的描述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才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所以一般认为文化是一种观念、精神,具有人文意义。

  笔者认为文化是一种态度和生活的情趣,具有地域与民族之间的差异。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广泛接触的日常生活文化或者说文化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笔者认为同时文化本身具有特性:

  1 历史继承性:文化受到传统影响的特性,同时也会作为传统影响后代。
  2 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一定的自然地理、社会民族影响。
  3 文化多样性:文化存在着差异 ,存在着多种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含义。
  4 文化变化性:文化随着不同的历史空间条件,可以发生外在与内在改变。

(二)非物质文化之界定

    非物质文化是与物质文化相对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这样非物质文化就是广阔的精神领域。那么,一般意义上非物质文化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分类:首先,非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分,是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其次,非物质文化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分,是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最后是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份,是使用器械或仪器的方法和技能等。

  可见,非物质文化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是文化大概念下的子系统概念,与物质文化相比较,非物质文化是具有自我的特点的:①非物质文化的精神无形性、② 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多样性、③非物质文化的内容丰富性、④非物质文化的区域差异性。这样一系列非物质文化自身的特色,对于认识非物质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认识非物质木文化提供了参考。

(三)木文化之界定

  对木文化的定义,通过两次国际木文化研讨会,正逐步发展为比较成型的梳理,不可否认木文化是一种文化从属概念,参考茶文化、酒文化的概念暂且认定木文化是文化具体形态之一,狭义的木文化是以木为载体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观念、理想人格、情感倾向,是文化系统中独特的、贴近日常生活的“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 木文化反映精神层面,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受整体文化影响的。进一步说整体文化的内容和样式作为强大的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木文化的性质、发展进度和调整方式。同时从广义角度,可以说凡是与木有关的物质与精神都是木文化,所以从广义的文化概念上,木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实体,同时还应包括精神观念等非实体概念。但是一般讲木文化都是在说狭义的角度。从相对接近林木科学的角度认定木文化,木文化是人类占有林木、加工利用木材以及其它与木相关的文化活动。其中应当包括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精神两种具体的形式:有形的木文化比如木建筑、木家具、木工艺品等等;无形的木文化比如与木为载体或者与木相关的理念、传统和方式等等。

  应当说在对于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界定过程中,大致理顺出了对非物质、木文化这样两个子概念的含义和对文化的一些认识。

二 非物质木文化之概述

(一)非物质木文化之试定义

  基于对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非物质木文化与狭义角度的木文化最为接近、密切,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产生以木载体的精神活动过程,包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理想人格、情感倾向。

  应当说对非物质木文化是木文化的精神层面,是需要一定的对文化特别是木文化、非物质理的解作为基础的。

(二)非物质木文化的内涵和分类

  应当说非物质木文化是木文化与非物质的交叉概念,实际上非物质木文化应当是木文化的子概念,就是木文化的非物质部分。这样非物质木文化的内涵首先应当定位于非实体的认识,综合以往对非物质文化与木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非物质木文化的内涵应当存在这样几个层次:首先,非物质木文化是以木为载体的,木是非物质木文化的内涵的价值指向;其次,非物质木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观念,最后,非物质木文化还包括这种精神观念下的具体的部分,涉及了木与文字、木与文学、木与艺术、木与哲学、木与法律、木与宗教等等关系。

  比附非物质文化的分类的情况,非物质木文化分类之类属包括了非物质木文化与自然、社会、物资相配合适应而产生的部分,具体包括了三个层次:首先是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分,如关于木的自然科学、自然哲学等;其次是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分,如有关木的风俗、法律保护等;最后是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部份,如木材加工方法和技能等等。

(三)非物质木文化的特性

  非物质木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性的,非物质木文化的特性可以表现为:

  1 非物质木文化的民族性。非物质木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2 非物质木文化的传统性。非物质木文化是是一种传统,前人的非物质木文化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3 非物质木文化的风俗性。非物质木文化往往也可以表现为一种风俗,是被民众所习惯而固定下来。
  4 非物质木文化的地缘性。非物质木文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反映着一定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地缘因素。
  5 非物质木文化的多样性。一定国家、地域、民族在文化方面是存在这诸多差异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往往是不断变化的。非物质木文化正是基于民族性、传统性、地缘性、风俗性等原因往往是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的。

(四)非物质木文化在中国

  笔者界定的非物质木文化概念是基于对文化、非物质文化、木文化的认识,在文化的内部结构方面,非物质木文化是文化的子概念。非物质木文化是属于木文化的非物质部分,同时也是属于非物质的木领域,可以认为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交叉部分,可以说非物质木文化的文化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非物质木文化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非物质木文化:

  1 非物质木文化在中国哲学层面

  中国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包含着木的理念要素。《左传》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木具有基础的生物之本意义。 《尚书?洪范》中载有:“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木代表着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寓意,同时木也代表着属东方、春天传统意义上木也代表着仁、怒 青色的概念,这样木就有了与方位时令、情绪、颜色的概念,可以说木所包含的要素及其丰富。对于五行观念中的“木”,左传、尚书、老子等古籍中都有对木的评价,认为木代表着生物之本,有生长、舒畅的寓意,木代表仁,具有阴柔的意义,在五行观念中木是可以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统一,调节人与宇宙、自然、社会的关系和人的自我调节,这些都是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的精髓。同时《老子》载:“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是表明木具有“阴柔”意义,这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之一。

  2 非物质木文化在中国民俗层面

  在民俗层面对于木往往寄予了许多寓意和图腾象征,比如松代表长寿和刚劲,不仅有吉祥寓意同是也为“四君子”之一,槐树代表富贵吉祥和身份显赫;桃木代表消灾免难和驱邪除险的寓意,在传统社会民居建设讲究“左青龙”说“左青龙”实际实际上是对木的要求,要求房屋的左面要种植树木,有吉祥的寓意。在中华礼制方面,珍稀的树木如旃檀、紫檀、红木不仅是等级的象征,也是有着伦理的文化内涵。可说以非物质木文化在传统社会是由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同时一些加工、使用木器的技术和方式以及相关传统同样也是特色鲜明,公输班发明了加工木材的工具——锯子,从此从事木器加工行业的木工、木匠称鲁班为祖师,形成了祭祀木行业鼻祖的文化,应当说这是生产力发展与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