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太监:解密你为何成不了富人:穷人25万VS富人10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0:47:57
 

解密你为何成不了富人:穷人25万VS富人10万

                                               

  【摘要】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穷人永远比富人多。富人的成功,穷人的平庸,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秘诀和不同?这次我们就来解读财富的奥秘,从而能够让你离富人更近一步。
  【正文】为何成不了富人
  感恩节聚餐,朋友讲起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泰德和阿伟是其多年的好友,两人同样36岁,因为都富有正义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因此都颇有不错的人缘。
  不同的是,泰德当年考上的是民办学院,而阿伟则是交大高材生。泰德自认不是念书的料,于是毕业后就自行创业。四年之后,勤奋工作和省吃俭用的结果,就是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元。而后,他进而将钱投资到股票和房产市场,因为多次踏准节奏,所以在短短五年间,身价已突破上千万元,目前其财富数额还在不断上升中。
  相较之下,阿伟发挥了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的天生本领,高考时就考上了重点大学,而研究生刚一毕业,就令人羡慕地进入了国家机关,过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十多年下来,年薪也已突破20万元,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高薪上班族。不过,平常都将薪水花无的他,在面临老爸罹患癌症,需要庞大医疗费时,却一毛都付不出来,只能忙着四处找人借钱。
  同样年纪的两个好人,命运为何如此大不同?朋友分析说,这或许是他们在年轻时,两人内心勾勒出的“金钱蓝图”大相径庭有关。泰德立志要当有钱人,学生时代就积极寻找各种赚钱机会,而且绝不过度消费,即使已是千万富翁,现在仍住在老公寓,开的是五年前的二手车,单从外貌来看,一点也嗅不出有钱人的味道。
  反观阿伟,排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是“当个有品味的人”。因此,凡是能衬托品味的物品,如:一盏5000元台灯、一双3000元的鞋子,付钱从不手软。他总是这样自我安慰:“要活在当下,我的今天要比明天潇洒。”也因此,信用卡帐单堆积如山,薪水全部花光光。
  从物竞天择的角度来看,泰德与阿伟的生存条件差不多,同样都是斯文秀气的帅哥,智商也相差不多,但是泰德就像头猎豹,钱在哪里,就立刻追到哪里;阿伟则像只优雅的孔雀,宁可光彩夺目,却不在乎周围是否存在着危机。
  那么,站在命运的分水岭上,你是想向贫走,还是向富走?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
  很多人在抱怨,我既没有一个亿万富翁的老爹,坐等大笔遗产继承;也没有姚明那一身绝技,有大把美金可以赚;同时也没有嫁入豪门的姿色与手段,更没有中连几个500万元的好运气,再加上现在一日高过一日的通胀,成为有钱人简直是难上加难。
  那么,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巨大财富?他们到底拥有什么致富诀窍呢?有人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大款”作了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靠继承,三分之一靠创业积累财富,另外的三分之一是靠理财致富。而综观芸芸百姓,能够诞生于富裕之家毕竟是少数,而全社会能创业成功的比率也只有33%,但是理财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好好规划并有序进行的。
  每个人身边都不乏这样的实例。有人从学校毕业加入办公室一族,觉得理财一事与己无关。毕竟新手上班,才那么点钱有啥可理。可是,也许工作一两年,这种想法就会被打破。昔日同窗甲,在房地产市场还没热时,就前瞻性地和老爸“合伙”投资两处二手房,房价直线上扬。一起进公司的同辈兄弟乙,一开始就把收入有计划地投入证券市场,今天年初买的开放式基金,一年累计受益超过百分之二十,早把基本工资“抛出了几条马路”。这就告诉我们,原来尽管大家起步都差不多,但是贫富上拉开差距,很大程度源于他们的理财意识。
  数据最为直观,如果每年拿出10000元来进行投资,平均到每月不足千元,相信是绝大多数人包括社会新鲜人都可以办到的。只要坚持投资,即使是投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只有3%的理财产品,50年后资产也能轻松超过百万元。如果投资的类似是股票基金,那么50年就可能成功迈入千万富翁的行列。而如果是家庭成员一起努力,结余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那收益将是相当可观。
  扫清财富路上绊脚石
  既然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点人,到底是什么成为了穷人向富人靠拢的绊脚石呢?
  首先,性格及思维方式是为造就贫富关键因素。富翁从小胆子大,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他去干。公司准备开拓西部市场,要派职员去兰州、成都等地干上三四年,未来的富翁会毫不犹豫,甚至毛遂自荐。一般人却不愿意离开京、沪公司总部,考虑良久,仍迟迟不愿行动。胆子大,自然机会多;胆子小,机遇也会流失。在投资市场上,亦是如此,一般人羊群效应明显,大家随波逐流,不肯尝试任何新生事物,怕失败等到大家趋同才会去干,他的成就就有限。富翁狼性特征明显,他们在股票基金净值达到1.30元时已经购进;羊群性格的人最终等到2.30元时才会购进。“狼”赚钱时,“羊”买进的价位已较高,就算不亏也赚不多。
  其次,在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上富人和穷人也有着显著的不同。穷人要等有钱了才投资,白白让金贵的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而富人的投资从点滴开始,越早越好,绝对不会放过复利这个财富道路上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买房的过程中,富人和穷人的举动又一次大相径庭。穷人举全家之力,省吃俭用,为的是提前还贷。而有钱人明明能够一次性付清房款,却尽可能地申请房屋按揭贷款。拿别人的钱进行投资,大部分的收益却可以纳入自己的囊中,对富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借鸡生蛋”。
  再次,所有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富人具备慷慨消费的能力。但是仔细比较就富人和普通人的消费习惯,却会发现“负翁”往往比“富翁”更舍得花钱。而即便是两者消费同一件商品,其目的和原因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而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
  最后,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工作始终是获取财富最为主要且普遍的一条途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皆是如此。但是穷人干一行厌一行,并且很少甚至从不充实提高职业生涯的能力,因此在成为富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心理差异造就不同人生
  文前提要:虽然心理差异不是造就贫富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关键因素。想要成为富人,就要先了解富人,学习富人的思维方式,拥有富人的心理素质。
  “唉!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表面看来,说这句话好像很了解自己,其实只是在安慰自己,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
  不过,这句话从富人嘴里说出来,背后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我忽然倾家荡产,把我身无分文地扔在沙漠里,只要有一骆驼商队路过,我加入进去,我又是一个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同样一句话,诠释了穷人的一生,也造就了富人的一生。差别仅仅在于说话的心态。
  有人说,富人狼性、穷人羊性;也有人说,富人勇于开拓创新,敢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穷人贪图安逸、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而这些行动中的差异其实都源于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的不同。
  要想成为富人,就要先学会以富人的方式思考,拥有富人的心理。
  看到希望并能果断决策
  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咸,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
  留意我们身边的富人,“果断”似乎是他们身上的共性。
  只要你留意过《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就一定知道李晓华。这个普通工人家庭出生的平凡人,凭借果断的判断力,使自己跻身于亿万富豪行列。
  当他在日本留学时,发现“101毛发再生精”成了日本市场的抢手货,于是想尽各种方法争取到日本市场的销售代理权。这也成了他眼中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末,李晓华来到我国香港,当时香港政局不稳导致有钱人纷纷忙于移民,悲观的论调使香港的地价猛跌。那时候
  ,到处贴满了出售旧楼的广告,看不清形势的商人纷纷将手中的物业以“跳楼价”抛售。而一直关注国家形式的李晓华却看准了这个时机,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只会向前迈进。于是,他把大量资金毅然投向了楼市。果然,半年时间,香港的房地产价格骤然间连续攀升。在抛出手上的楼盘后,李晓华也一举跻身于亿万富豪的行列,这场漂亮的“房地产之战”成了他商战中的经典之作。
  我们常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的,其实各种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又或者即使碰上了,也会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去把握。
  实际上,风险与收益是一个共同体。只不过,所有成功的投资者都是优秀的“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当市场上出现了一丝光芒时,他们看到更多的将是希望。
  或许你会说“我遇上的机会没别人的好,我的机会风险很大,别人的好像更稳更好”。事实上,风险越大,潜在收益也就越大,害怕风险的人永远只会被“等待”束缚脚步,他们所期盼的“没有风险的投资机会”根本不可能发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果断决策的习惯对富人来说非常重要。
  穷人会说,“有时候我总是会有好的点子,可我总是犹豫不决,总是害怕失败,结果总是不了了之。”可富人会说,“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一个点子就赶紧去做。只要你犹豫一秒,那小一秒就没有市场了。”在富人眼中,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而穷人只会希望减少自身的失误,以确保资产不缩水,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
  或许这也就是“富人总想着赢,穷人总害怕输”的心态吧。
  不为小小的成功停住脚步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一个人若自以为有很多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的话,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许多穷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们牺牲了无数的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的时候便会自鸣得意,开始松懈,于是最终无法登上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静下心来看看现在的你,是否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呢?你是否为一次成功的投资自命不凡?是否为一次岗位的晋升洋洋得意?再思考一下,接下去的你,还有什么目标吗?
  实际上,很多穷人并非没有碰上机遇,也并非没有把握住它,只是在取得一定成功、收获一些财富后,他们就停滞不前了。
  人之所以会努力奋斗,是因为有心中的目标作指引。可当我们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下一盏“明灯”能否同时被点亮呢?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富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目标,当实现了一个时,他们便开始追求下一个目标,而穷人则会停留在某一个目标上,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甚至嘲笑其他穷人,殊不知,自己并不是一个富人。”显而易见,当你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找不到下一个目标时,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安于现状。这样,当你追寻财富的脚步停止时,已经拥有的资产或许只能有小小的升值,又或者渐渐缩水。
  富人做大梦,穷人做小梦。梦想越大、目标越远,虽然看似遥不可及,却能给人以能量;梦想越小、目标越近,虽然唾手可得,却永远失去了成为富人的可能。
  或许你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我的钱在路上,我要的钱永远都在路上。”
  善于思考不断从头再来
  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很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们都撞在了玻璃上。多次碰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玻璃板抽取后,它们竟然对眼前的美食视若无睹了。即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从他们身边游过,鲮鱼都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
  过了一段日子,鲮鱼活活饿死了。
  生活中,你是否也像那些可悲的鲮鱼一样,受过去失败的影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呢?
  比尔?盖茨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但你是否知道,在他的创业路上,同样有着很多失败的经历。
  例如,1987年12月,微软与IBM合作开发MS-DOS的继任产品OS/2,并声称性能会超越Windows。但当时Windows 3.0的销售势头非常好,最终导致微软与IBM分道扬镳并放弃了OS/2项目。Microsoft Bob的发布同样并不成功,虽然有着不错的创意,但由于性价比不高被市场淘汰。当微软尝试进军玩具市场时,有谁能想到高达100美元的ActiMates的寿命仅仅只有3年。随后,微软耗资4.25亿美元收购了能让电脑和电视相连的软件开发公司WebTV,该系统集成了硬盘驱动器、键盘和鼠标,并可以让电视机代替PC显示器,但市场的反响一直比较冷淡,需求量非常有限。在随后的2006年、2007年,微软的音乐服务、Windows Vista也都难以俘获市场的“芳心”。在2008年,洽购雅虎的项目最终以失败收场。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垮比尔?盖茨,Microsoft office、IE浏览器、Xbox 360的成功发布,让他坐拥更多的财富。在一次访问中,有人问比尔?盖茨,“你成为当今全美首富,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他十分明确地回答:“一是勤奋工作,二是刻苦思考。”
  是的,只有穷人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失败过后,富人会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他们甚至庆幸自己拥有失败的经历,因为那是美好明天的积淀。
  当然,想要从失败中走出还要避免思维定式作怪。行为科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要克服这种思维惯性,就要经常性反思自己的思维,避免一条道儿走到黑,在思维“拐弯”后,再次尝试。
  理财方式决定致富效率
  文前提要:在投资理财更多关键环节上,穷人与富人在创造财富的条件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穷人如果可以改变一些原来故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财习惯,那么很有可能,在财富的前进道路上,他们将重新站队。
  在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上富人和穷人有着显著的不同。有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例如因为富人资金更为充沛,所以在投资上更有条件多元性,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是避免财富一日散尽的有效办法。又例如,资金量在某些程度上也影响着心理上的风险承受力,普通人通常会挑“保本”计划,年回报有3%至5%就心满意足。富翁爱冒点风险,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回报多一点。“富翁思维”一定不会购买保本基金“低风险,便是低回报”。
  但是在投资理财更多关键环节上,穷人与富人在创造财富的条件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穷人如果可以改变一些原来故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财习惯,那么很有可能,在财富的前进道路上,他们将重新站队。
  穷人25万VS富人10万
  “时间是金钱”。穷人和富人都会把这句话视为金玉良言。但是,穷人和富人对这分毫不差的一句话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穷人认为,这是有钱人的市侩逻辑,因为他们进账的时间单位以分甚至秒来计算,所以不能耽误有钱人的时间。而在富人看来,时间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复利作用。
  以甲、乙两人为例。甲从25岁开始,每年投资1万元,连续投资10年,直到自己35岁,共投入本金10万元,然后不再追加投资直到60岁;而乙则从35岁开始每年投资1万元,一直到60岁,共投入本金35万元,如果假设年理财收益率都稳定为6%,那么花甲之年时,谁的财富积累得更多呢?
  甲仅仅只拿出了10万元的投资资金,而乙投资本金却多达25万元,两者相差有2倍之多,且投资收益都是6%,乍看之下似乎乙投入的多,获得的回报应该比甲多得多。然而,经过一番计算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在年收益率为6%的情况下,甲到60岁时可以积累到近60万元,而乙却只有58万元。
  这就是富人眼中时间的威力与魅力。还有一个更极端的实例是,1926年一个名叫山姆的普通美国人出生了。小山姆的父母给他投资购买了800美元的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基金。当山姆年老去世时,那始终没动的800美元投资变成了价值384.24万美元!也正因为认识到时间的复利效应,富人往往更早进行理财规划,投资是一项长期规划,越早起步效果越佳,而且不需要为此付出额外的财力和精力,时间提早就是节约成本。
  同样,在投资中靠什么挣钱?是长期坚定持股不动还是频繁交易、追逐热点?是分享企业内在成长还是寻找股票价值的绝对低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并且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够挣钱。但这都是投资的“术”层面的问题,投资中真正的“道”是时间,投资从本质上来讲挣得是“时间”的钱。在投资中,时间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穷人最常犯的错误是总希望在一两个月内股票翻番、挣个盆满钵满,而富人往往是从十年的角度寻找挣十倍的机会。
  穷人还贷VS富人负债
  前一阵,电视剧《蜗居》风靡一时,爆红的收视率证明它道出了很多中国人时下的心声和窘态:宁肯一辈子过穷日子也要当房奴。于是,就真的很有可能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而富有的人多喜欢拥有金融资产,因为钱生钱比鸡生蛋还快还金贵。
  除了中国人,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住宅是他们拥有的最主要家庭财富。美国联储会所做的消费者金融状况调查显示,美国不同族裔家庭在家庭财富拥有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白人家庭平均拥有的家庭财富是黑人和拉丁裔家庭平均拥有家庭财富的14倍。而且拥有财富越少的人群,所占有的金融资产比例就越低,而房地产资产所占财富的比例就越高。如果观察美国近几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富人财富缩水,但并未伤筋动骨。而次贷危机却使中产阶级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大伤元气,加上失业率上升,到2009年7月,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为零的家庭从18.6%增加到24.1%。
  美国家庭财富分配比例表
  家庭类别 家庭收入中位数(美元) 家庭净资产中位数(美元) 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资产比重 住宅等占家庭净资产比重
  白人家庭 50000 143600 30.3% 69.7%
  黑人家庭 30000 9300 5.3% 94.7%
  拉丁裔家庭 35000 9100 4.3% 95.7%
  再进一步,在买房或者说是房款的筹付过程中,富人和穷人的举动又一次大相径庭。穷人举全家之力,省吃俭用,为的是提前还贷,褪去一身债务的沉重负担。而有钱人明明能够一次性付清房款,却尽可能地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因为正如罗伯特·清崎所言,“银行不会轻易地借给你一千万美金,可是当你投资房地产的时候,你支付10美元,银行却愿意借给你90美元。”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以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扩大了投资的基数,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收回的仅仅是固定的本息还款,而大部分的房产增值收益则属于房产投资者。拿别人的钱进行投资,大部分的收益却可以纳入自己的囊中,对富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借鸡生蛋”。
  穷人保险多VS富人保险少
  曾经有一个险种,一经推出,便引起热议。那就是所谓的“富人险”。
  其实真正的有钱人很少买保险,尤其不买投资型的保险。保险区别于其它金融产品的独特功能就是能够“雪中送炭”,是为了抵御可能发生的、又是自身经济难以承受之风险。但对于富人们来说,用保险锦上添花的意义并不大。比如重大疾病、普通疾病的住院治疗等,对于真正的富人们,资产在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以上的,根本不需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转移这些成本,因为他们自己的财富已经足以应付那些(生老病死)风险了,况且在没有遗产税的前提下,富人身故也不会带来任何家庭财产的损失。
  而穷人却热衷于买保险,他们买保险往往会比较回报率,回报高才买。然而保险不是投资,购买保险是替家庭买下一个保障网,保单最关键的内涵是足够的保障。其实穷人首先可以不考虑身故保险,主要是其保费可能会对生活构成较大的压力,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其次穷人更需要的是消费型的健康险,只要满足基本医疗费用方面的保障即可,别的可以暂缓考虑。
  在一些非买不可的险种上例如车险上,富人的行为与他人也有着不小的差异,最为显著的一条在于是否购买不计免赔险。很多并不富裕的人,在为自己的车子投保时却显得颇为慷慨,一口气买下三责、车损、盗抢、自燃、不计免等七八个商业险。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车子本身价值倒不高,每年交个保费却要花上好几千元。而富人往往就买交强、三责、车损和盗抢险,通常即使是高价车,保费也往往比全保车辆便宜不少。
  某位富人向记者解释道:有人认为,买了不计免赔险,只要出险,无论大小就都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相当于把保费赚回来。然而事实是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小伤小害如果自行修理的费用最终也不会高于投保不计免赔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忘记了,车辆在上一年有无违章理赔的记录,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投保优惠系数,续保
  时保险公司会根据上年的索赔记录给车主予以优惠或加收保费。一般来说,上一年没出险的车主可以获得10%的优惠,而在两年内没出新理赔情况的则可以获得20%的优惠。因此,如果出险后的赔偿数额比较少,还是车主自掏腰包比较划算,这样可以直接省下第二年的部分保费。同样,多次理赔在第二年的保费也会相应上浮。所以,如果是即将淘汰的车,除了必须要买的险,其他都可以省了,这就是有钱人算的一笔精明账。
  穷人0筹划VS富人多筹划
  美国有句人尽皆知的俗语:“人生只有两件事是确定的,死亡和交税”。由于美国税法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及抵税项目的规定十分复杂,填写报税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处理成堆的记录和收据,简直是苦不堪言。所以他们宁愿花费数百乃至上千美元的劳务费请专门的税务专家或会计师代劳。这样不但节省了他们的时间,税务专家还会依据每个人的情况,找到一些合法的省税途径。比如在银行开设退休金账户,每年都有一定的免税额,或者子女的教育基金也有免税的额度,这样算下来每年能节省几千美元的税金。
  这对于收支情况复杂、适用税率极高的富人而言,更是在税务筹划上动足了脑筋。美国很多富人从来不外出旅游,然而所有他们心仪的旅游目的地却都已经有他们的足迹,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富人们将其公司开会的场所依次安排为自己计划中的旅游目的地。再究其原因,自己掏钱旅游是在税后收入的基础之上,而开会出差的支出是税前列支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一筹划,同样是达到了旅游的目的,付出的成本是大不相同的。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都有自行纳税申报的义务。如今,“报税”这个陌生的词儿已经越来越被普通中国民众所熟悉。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抵税项目的规定远没有如此复杂,但已然有筹划的空间。
  举例而言,金先生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主管,年薪为60万元(四金全部由单位代出),那么他应该怎样领取这60万元的薪水更划算呢?第一种方法是,按月收入一次性领取,这样在扣除2000元起征点后,应纳税收入为59.8万元,查个税税率表,对应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元,则金先生应纳税金额为598000×45%-15375=253725元。第二种方法是按年终奖一次性发放,由于年终奖有税收优惠,可以减免掉相当大一部分个税。年终奖计算个税的方法是将年终奖除以12,再查税率表,60万元除以12后,变成了5万元,对应的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3375元,计算出的个税为600000×0.3-3375=176625元,比前一种方法大幅减少了77100元税收。第三种方法是,60万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月发放,另一部分按年终奖发放,假设每一部分都是30万元。按月发的部分,每月发放25000元,扣除2000元免税额后,应纳税收入为23000元,查个税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375元,每月的个税为23000×0.25-1375=4375元,全年12个月应缴个税52500元。另外30万元按年终奖计税,除以12后税率也是25%,速算扣除数为1375元,个税为300000×0.25-1375=73625元。两部分个税合计为126125元,比第二种方法又减少了50500元。第四种方法是仍然采用分量部分发放的形式,只不过每月的收入提高到3万元,年终奖降低到24万元。每月的个税为(30000-2000)×0.25-1375=5625元,全年为5625×12=67500元。年终奖的税率降低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元,个税为240000×0.2-375=47625元。两部分个税合计为115125元,比第三种方法又节省了11000元个税。很显然,是否进行税务规划对金先生而言差异是巨大的。
  对于多数人而言,目前可以进行税收规划的空间比较小,但我们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随着未来国内税收制度的改革,税收规划的重要性将得到体现。这样的税收规划,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基础上,零风险地增加个人收入,也是通向富裕之路的重要一步。
  消费习惯能够“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