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优酷粤语:国 家 战 略 四代重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0:40
国 家 战 略(转摘自“中华网军事论坛”) 四代重歼(很多网友对四代重歼不太熟悉,他担任斑竹以后使有的朋友感到有点突然。实际上据我所知四代重歼网友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现在在湖北武汉读书。 从和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一直比较喜欢读一些军事巨著,如:《战争论》《1660-1783制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793――1812制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军战略》《纳尔逊传》《战略论》《总体战》《震慑论》《机械化战争》《空中国防论》《超限战》《网络战争》《致命的错误――苏联对外战略的 演变与影响》《政府解体原因论》《政府论》《君主论》《制空权》……等等,而这类书即便是标准的军迷也一般是难以读完的。所以,四代重歼写的军事帖子理论的东西多一点。 据他本人给我说,他喜欢研究国际关系和战役合成指挥这类的军事题材。具体水平呢就要看各位网友怎么看了。总之,四代重歼网友是一位非常喜欢军事的朋友,而且他还高产,仅仅最近一段时间写的军事帖子就非常多。下面我就贴几篇他的作品供大家参考。)反思中国 我们为什么会衰弱?――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反思的问题。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特别是在复兴的前夜,这种反思更具历史意义。如果我们今天不反思,明天的复兴又将变成后天的衰弱。我们已经积弱很久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也为中国人所接受了。因而,反思的意义大家都应该明白,那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能延续更久。 大国兴衰,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国家是在一个本来不应该衰弱的时期衰弱了,这让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是呀,那是一个我们的民族从盛极到衰落的历史时期。那种衰弱之快,令我们的对手都始料不及。几乎是从一个巨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病夫。 那是一个帝国主义崛起的时代。或许我们喜欢说中国人由于热爱和平的原因才没有能够成为殖民帝国。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的确,我们有成为列强的客观条件,但最终却没有成为列强是与中国人的儒生迂腐的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个东西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你想,今天的中国人不还比较爱和平的吗。但今天,我们却从积弱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复兴。这是为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我们太爱和平,终究是因为思维里面有一种自傲的心态。当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后,我们又迅速变成了自卑。这期间,理性地想过反思过的人太少,仅有的几个接触了西方思维的先进知识分子还成为了遭到打压的对象了。这是一种何等痛苦的事情,致力于民族中兴,却不被理解,甚至被恶意诋毁。于是,国人图变之心渐死,国家便只能靠运气来左右了。 或许也有运气不济的因素,但我们能把衰落归于运气因素吗?更多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浪费了运气给予我们的机会。中法战争,中国何等艰难,首次在鸦片战争后击败一个列强。可是,我们的领导人却没有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机会多少年才有一个,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当时抓住时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自身技术的发展,成就一次超越明治维新的历史性变革,那是何等壮观。可惜了,李鸿章已经没有剿灭太平天国时候的意气风发了,他已经把那次胜利作为了屈辱和平的一个重要筹码。最后,我们落下个不败而败的“美名”。法国人在输掉了战争的情况下却获得了战前他们所想获得的利益。呜呼,为何如此?这种行为无疑刺激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都看清楚了,对中国的侵略不论战争中的结果怎么样,但在政治上都可以获得胜利,而实际利益也是可以在战场之外――即谈判桌上获得。不过洋务派并非没有做过努力,一支世界第六的舰队还是被他们建立起来了。其中也有几条我们自己建造的军舰。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机会,在那个侵略来自海上的时代,一支强大的海军意味着国家中兴的希望呀!可惜,我们的慈禧太后却一毛不拔了。一支海军自成军之后就没有什么改进,也没有添置新舰。十年,十年!十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那个在我们东边的“一衣带血”的恶邻已经有了一支不错的海军。或许那支海军从整体装备水平上并不比中国先进,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已经走到了中国人的前面去了。于是,继马尾沉戟之后,甲午海葬的悲剧又发生了。洋务派的努力变成了一场空。从此,直到今天,中国海军才勉强恢复了那个时候的水平。而日本却借着我们那数不清的赔款走向了新的冒险。想想就知道,较之把赔款给日本,我们不如用它造军舰。那么多赔款,可以造多少条定远、镇远。难道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衰落因此就归结在一个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老太太身上吗?明显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衰退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民族的原因。 民族的原因到底来自何方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出现给了中国一线生机,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他的理想。不过,他多活几年中国就能靠三民主义实现中兴吗?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无法去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孙中山能多活几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肯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历史是公平的,你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再要机会就困难了。失去了中国压力的日本开始集中力量,一举击败老牌列强沙俄,获得了亚洲地区的霸主地位。于是,它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向中国。中国离它太近,使得它认为不控制中国就无法控制世界。或许,中国在它眼里是个很恐怖的事物。不摧毁之便会被其摧毁。不管它说的有没有道理,毕竟它是那么做了。侵略持续了几十年,最终,由于物极必反,它没能吞没中国,反而自身的势力为中国的潜力所吸收。但是这却并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民族的悲哀。我们用了多少潜力才能在那种环境下转化成为实力?我们付出的代价又是日本的多少倍?最终,我们还是依靠日本人的疯狂才加加快了其崩溃。当然,没有盟军加入我们也会赢,但代价还要大很多的。 终于,人民忍受不了继续的落后了,中国人开始思变了,于是共产党开始受欢迎了。毕竟,有个事实摆在那,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一场内战从1927年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才在大陆停止大规模的交火,而内战本身仍然极具生命力,因为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造就了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很遗憾,内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结束。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就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才给了我们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存在使我们有了那种我们民族需要的东西――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换言之,就是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失去了进去精神的民族和行尸走肉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能任人宰割。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民族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这个精神的一个重要弱点变是无“耻”(没有感到耻辱)或者不知“耻”的时候就出现自满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毕竟,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会永远落后的民族,所以我们要考虑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盛衰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或者德国,他们的盛衰都还是可以理解的范围和速度,至少他们不会在很短的日子里就几乎国体不存、尊严无在。而我们却出现了那样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另类的衰弱了。 或许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另类的东方民族。我们不仅衰落与众不同,而且 崛起也选择了和平崛起的思维。这种另类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命力的强大,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路就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或许这就是悲哀之所在吧,也是骄傲之所在。事物的两面性只能使我们得出结论,宇宙对我们也是公平的。 论和平崛起 近段时间,我们可以经常从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看到和平崛起的字样。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认为和平崛起不可能亦不现实。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在这个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的情况下,想要和平崛起几乎不可能。其实,这是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实质及西方国家的理念不理解造成的误区。和平崛起并不是崛起方式,而是崛起的理念,它要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这种理念并没有要求我们放弃战争这种选择。我们并没有说我们的和平是一个不平等的和平,是一种绥靖的和平,是一种屈辱的和平。我们的和平是一种平等的和平,那是一种实力选择下的和平。提出和平崛起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认识到这一新的崛起理念。新的世纪已不同于以往,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升,连马列主义都在与时俱进,难道崛起的理念不该与时俱进吗?总是停留在帝国主义战争年代的崛起理念是否也需要更新了?和平崛起难道真的是一个神话吗? 所谓和平崛起,并不等于我国放弃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恰恰相反,我国之和平崛起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运用强大而不可动摇的实力来演绎大国兴衰的历史组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逃避战争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我们逃避,那就不得不损失实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只能这样说,我们不选择战争,但却并不逃避战争。我们热爱和平,但却从不惧怕反抗侵略的战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对于土地的依赖要大于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强国,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在涉及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做任何的让步,甚至包括朝鲜半岛这样的我国安全边界所达之地也不能进行原则性让步。让步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要获得相应的实力和潜力方面的利益,大的核心是有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是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个大陆民族,特别是一个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的大陆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的和平从来不能谦虚礼让来获得,而是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持。纵观我国历史,军事力量强大的时期才会获得和平,而一旦我们的军事机器的运转不灵了,那我们的悲剧也就会开始了。有些外国学者引用中国古代击匈奴.征高丽的事情的来说明中国人的侵略性。实际上他们却没有看到,首先是那个时候,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没有确立,其次,我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才采取了一种正当的自卫手段。美国人在没有受到伊拉克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就动用重兵,在这个全球法制的年代野蛮的动用武力改变了伊拉克的政权。而我们中国仅仅是在一个相对野蛮的时期通过战争手段并入一些领土,或许那些领土在历史上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属于中国的。更为让墨西哥人气愤的是,美国在独立之后竟然野蛮地将历史上一些从来没有属于美国的领土通过武力强行兼并。 和平崛起也没有要求我们不进行战争,而是说我们需要理智面对问题,不主动需求以战争方式完成崛起。而是以非暴力的形式为我国发展的核心方式,战争只作为我国不得以之选择。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崛起之路了,而且这条路我们也应该继续走下去。历史至少已经证明了之前是对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之后的路是错的呢?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从经济规模上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而且我们从没有什么进出口贸易到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这条路不可谓不辉煌。有些人说,我们国家的对外依存度也由此涨得很高。但事实上大家想过没有,如果照那些数据来看,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可是一个开放还仅仅二十多年的国家怎么会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经过几十数百年的西方国家呢?原因就在于购买力平价(PPP)。由于我国的等值美圆购买力相对高很多,所以我们出口的物品一般超值,而进口的物品同样价格很高。这才是造就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假象的根源。因此,我们对于对外贸易不要恐惧,那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的一个节点,甚至是关键性的节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至今仍然是我国的国策,可见我们的国家对这种对外贸易的增长并不恐惧,反而是欢迎的。我想,如果我国的对外贸易真的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的话,我们的国家也不可能不进行调控吧。 我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因此,我们的国家不会像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南联盟那样任美国宰割。因此,美国人不会在对中国的战争问题上显得过于轻率。毕竟,中国这个国家有可能把美国拖入战后最大的危机之中。那是苏联也没有达到的程度,这种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美利坚帝国崩溃。而美国人的实力论是很好的,他们不会盲目进行任何的一场战争。战争必须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那种消耗性的战争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美西战争,美国所寻找的对手是一个已经十分衰弱的帝国。一战二战美国都是在其他的参战国已经精疲力尽的情况下加入战争。中国的战争实力或许不如美国,但是我们的战争潜力却是几乎无穷的。一旦中国和美国交手,只要我们没有低头的意思,美国人很难做到用战争摧毁中国战争潜力的程度。美国和中国的同时削弱也是美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那纯粹是帮助了第三方。只要中国人也基于实力理论而非理念文化行事,中国和美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就很小。那样的话,我们的和平崛起可能性就很大了。毕竟,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有可能从整体上破坏我国经济建设环境的国家了。这也就是和平崛起之实质,以实力为后盾,压迫我们的对手选择和平竞争! 可是,我们有些人就是不认同和平崛起的概念,甚至更直接地提出非战不足以兴中国!这种观点带有盲目的主观臆断!我们并非不要国防,而是国防与经济并重!为什么一定要把军事力量的地位压倒经济的地位呢?这不是杀鸡取卵吗?这两者都是国防的有机组成部分呀!难道前苏联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一种天天担心被别人灭掉的思想,加上一种异化的大国情结――前苏联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前苏联的领导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的观点就是只有在军事上压倒美国才是苏联成为一号强国的标志。其实苏联在当前军事力量上压倒美国又有什么绝对意义?试图依靠军事力量来获取这个星球的主导权?可惜,设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苏联自己倒是在一场政治风暴中自己四分五裂.不战而败!苏联的解体很明显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理念中的军事强国情结是导致其政治目标不明确.经济比例失调.外交上也过于疯狂的根本原因。难道我们要继续这个错误吗?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时期并非在于军事力量大幅增加的时期,而是商鞅变法的时期。正是商鞅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经济基础。否则以秦国之人口何以养活百万大军。正所谓现代战争是较量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全面对抗。埃里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里面也有关于战争实质的类似诠释。一个桶子可以装多少水并不是看它最高的那块板子,而是看它最低的那块板子。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的T-34/85虽然不是二战最强的坦克,但却被认为是二战中最成功的坦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支撑的强大经济是可能瞬间被对手剥夺的,同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力量支撑的强大军队也好似可能瞬间被对手击跨的。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被日本侵略的时候正是我国经济状况较好的一个历史时期,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我们拥有战胜国民党美式装备的强大解放军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在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朝鲜半岛彻底击败美国。这就说明了,军事要靠经济来支撑,经济要靠军事来保卫。妄图仅仅依靠暂时不计成本地投入建立貌似强大的国防而获得所谓崛起以及强国地位是否有些狂热偏挚于军事征服了?国防可不仅仅是靠军人来负责的。每个人都有国防的责任,军人.商人.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公务员等都不例外。当国防在人的理念中仅仅只有军人成分或者再加上工人成分和商人成分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国家还有另外很大一部分人在默默为国防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穷兵黩武没有出路。有中国特色的崛起才是我们的选择,无尽的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更多的是痛苦而非荣耀。不要忘记,战争的最终结果都是某中形式上的和平,战争的实质就是以武力手段获得最大程度有利于己方的和平――即使战败一方的目标也是如此。 只要坚持经济与国防并重,采取适当的外交和政治手段,坚持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改革,一切以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实现和平崛起,最终在21世纪以一个东方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现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实现那个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现在,我们已经离复兴越来越近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经常出现那种自满的情绪。比如说在国防建设的问题上。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之后,我们就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战争。可是,不要忘记,我们赢得过对任何一个国家战争的完全胜利吗?没有!从来就没有!我们自建国以来的战争都只获得了局部胜利,真正的全面胜利还没有过。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到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还要准备战争。和平崛起是崛起理念,但和平崛起不是说我们不要国防。我们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要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就忘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时值今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想入常却不道歉,这让我们怎么理解。日本人不承认历史,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无疑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强势复活。右翼势力崛起的日本在自己亚洲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会不会再次选择极端的手段来进行赌博式的最后一搏。我们不害怕,但我们警惕,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因为一场无准备的战争而灰飞湮灭。我们要准备战争,但不主动挑起无意义的战争。这也是实力法则的必然选择。 战争是加强国防的最好动力,那么和平年代(战争准备期)我们要以什么为加强国防的动力呢?一个答案,忧患意识。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不想被侵略,我们的军队也不能被消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理智清醒地对待问题,以适当的人力物力来投入国防建设,协调平衡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那么在民族发展方面也是一样,我们想要一直有那中进取精神就要求我们有危机感,时刻预见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毕竟,西方列强到今天仍然是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敌人仍然很强大,不积极准备那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不惧怕流血,但要尽量少流血。毕竟,我们的民族以前流了太多的血,我们是到了在稳定的环境中复兴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了。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进取,不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许这个时候,谁都能说自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呢。 这种对未来危机的不敏感已经造就了一次漫长的悲剧,并还在对今天乃至明天产生影响。我们要清醒了!为什么西方有很多人还在偷笑,说中国还没有觉醒。就是因为这个,我们的民族主流意识仍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较量无时不存,危机无处不在。天真的想法仍然大有市场。再不觉醒的话,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辉煌,但辉煌之后的衰败又会让之后的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阻止衰退,因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衰退的过程变慢,也有能力让衰退的幅度变小,使再次崛起的难度变得小得多。 这种危机感实际上很容易获得,那就是类似德国的尚武精神。但这个东西又必须把握度,如果尚武的程度过高,变成崇拜甚至迷信武力,那又将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走上德国的老路,最终走向实力结构彻底崩溃的不归路。过于激进的思想的确不是很可取,特别是军事上的冒动会是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不对称的损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危机感本身又涉及长期的国家导向。没有国家导向的危机感对自身结构也是有害的。就比如说苏俄,危机感过于强烈,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兼并土地,安全度反而下降了,不断有异族加入,使俄罗斯族在民族构成的比例日益降低。最终,那种结构性失调把昔日大帝国比逼向了无法弥合的分崩离析。 或许和平崛起就是一种是尚武和理智的有机结合,即不盲目认为战争是不会发生,也不认为不进行战争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空间。他就是要求中国人不要忘记,和平本身就是依靠强大的战争实力。没有强大的战争实力,所谓和平崛起也就是南柯一梦。有些中国人不相信和平崛起,这就是一种反思过度吧。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也是没有必要的。草木皆兵的例子大家都还记得吧。那就是一种矫枉过正,开始轻敌,后来畏敌如畏虎。那又何必呢!话说回来,有反思还是好的,毕竟有反思才有希望。反思是每个民族想要保持长期强盛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许有时候反思十分痛苦,但我们还是必须反思,今天不反思,也许明天我们会变得更痛苦,那将不是历史的痛苦,而是现实的痛苦。 历史不会怜悯中国人,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全民族一起努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给予我们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机遇。不要再让那个可鄙邻国再有机会来发扬他阴险的偷袭。阴谋的最大敌人就是实力――二战的美日较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游行是必要的,那是表现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行动。但是,这不是长期的活动,如果变成长期的活动,我们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有了实力甚至外交都变得相对简单,那样的大国风采我们何人不向往?反思,反思,不断反思,我们就能够更快实现强国梦,并且活得更自豪,更自由,更像一个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此文行文仓促,有信笔涂鸦之嫌,望各位见谅。我一个学生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把这样的大课题写得很深。所以写这个东西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讨论,更多的反思需要集思广益,也让我学习一下。砖可以拍,但可以轻一些吗?美国再打不到猎就很可能先宰日本充饥 (转载) 以前人们在探险的时候,都尽量多地带上狗。因为人们不但可以在狗的帮助下获 得猎物,而且人们在万一出现无猎可打的 时候,还可以杀狗充饥。日本作为美 国的一条忠犬,给美国提供基地后勤,替美国摇旗呐喊,帮着美国捕获猎物,但 当美 国真的出现困局,没有其他猎物时,美国可能要宰日本来充一时之饥了。 不久前,美国国会同意拨款814亿美圆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此时战争和 重建的总费用已经达到3千亿美圆。什么 是3千亿?3千亿就是在一个3的后 面再写上11个零。在冷战刚刚结束时,美国也曾背负着庞大的债务,但是这些 债务 在克林顿时代很快就消失了。克林顿在为戈尔竞选时曾大力宣扬克林顿戈 尔时代的成绩,克林顿曾炫耀说,他们入主白宫 时面对的是11个零的赤字。 而在离开白宫的时候,赤字已经变为纯粹的零,而且还有少量黑字。 很多人都在琢磨克林顿用了什么魔术消除了11个零的赤字,更多的人想从美国 那里学到这个魔术。通常,人们为了还清 债务难免要节衣缩食,而美国的奇迹 在于美国人既没有节衣也没有缩食就消除了11个零的债务。显然这是美国的看 家本 领,决不会传授他人的。不过,我们看到在美国消灭这11个零的赤字的 过程中,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金融风暴。阿根廷, 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 尼,巴西,墨西哥甚至韩国都接二连三地出现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的民众辛辛 苦苦的积蓄 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废纸。稍微学过财会的借贷平衡表的都知道, 财富不会凭空地出现也不会凭空地消失,一个在借方或 贷方上的负数,必定有 一个同样的正数在另一方。只有这样,帐目才能平衡。我们不用猜也能知道,金 融风暴给上述那些 国家带来的负数一定等于美国消除了的11个零的债务。而 以上这些国家正是在学习模仿美国的财务体系,梦想学会美国 的变钱魔术的过 程中损失的。遗憾的是这些国家的许多学者至今还认为是自己工夫不到,学艺不 精的原因,还在听取美国 专家的劝告正在进一步努力完善金融体系,殊不知这 样的系统更有利于美国金融大鳄随时提款呢。 我们再回来看今天的美国,仅战争预算就高达3千亿,再加上减税所造成的亏空 ,小布什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使债务高达 7万亿美圆的美国记录,当然也是世 界记录。7万亿美圆,就是在7的后面再写上12个零。美国的布什政权这回准 备用 什么手段消灭这12个零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人自己是不打算 节衣缩食的。我们再看看如今的世界上,等着挨 宰的猎物虽然很多,但都规模 太小,不够老美塞牙缝儿的。如果能宰了中国或印度这样的肥羊,老美就可以饱 餐一顿。可 是中国,印度都不是傻子。你说我落后,我就落后,你说我僵化我 就僵化,你说对我不利我任了,反正是软硬不吃。老美 要吃肥羊的种种努力总 是在落空,最后能不能吃上现在已经带了问号。可是这7万亿亏空的肚子不能没 有东西充饥,无限 地亏空下去,老美就可能崩盘。老美当然不会甘心自己被饿 死,总得先啃上几口来充一时之饥才行。 于是,我们又回到本文题目中提到的美国何时会宰日本充饥的话题来了。我们知 道,日本竭力帮助美国来吃中国这块肥 肉,美国也不亏待日本这条忠实的狗, 不但放纵它的许多恶行,而且还经常给些骨头作为鼓励。不过,最近事情有些不 妙,日本惊恐地发现,美国正在仔细地打量着它。跟大喊大叫要求中国进行汇 率改革不一样,美国对日本的改革要求都是 私下悄悄地进行的。尽管是悄悄地 ,但口气是严厉的。很多美国官员已经对日本提出了经济改革方案,威胁日本必 须逐条 办到,否则制裁的伺候。首先,美国要求日本实行邮政民营化,要求日 本政府把邮政储蓄卖给民间。日本顶不住美国的强 大压力,正在逐步地退让。 日本官办的邮政储蓄有总额达3万亿美圆的储金。超过日本现有的4个最大的银 行集团的资金 总和。如果日本政府出售邮政储蓄的股权时,日本国内没有民间 的买家有能力买下它,此时,只有美国支持的民间公司能 资金获得股权。至于 将来获得股权的美国人如何拿这3万亿来变戏法还有待世人观察学习。不过有一 点我们可以知道,只 要美国找不到其他猎物来充饥,来填补他那个亏空了7万 亿的肚子,日本这的3万亿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这一点,连日本也意识到了。为了不让主人宰了自己吃肉,只有到处挑衅惹是生 非,替主人找些猎物充饥才能拖延被宰的 命运。至于美国人何时杀狗充饥,还 要看他们能不能在饥饿难忍之前吃到其他肥羊。中国早就看清了局面,你老美爱 吃谁 就去吃谁吧,反正我们不能让你从中国身上啃肉。看来,只要中国坚决挺 住这次汇率改革的进攻,饥饿难当的美国很可能 先啃日本一口了。1、国家战略(1)总起篇 当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了复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冷静。我们现在在崛起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我们不仅仅是有台湾问题、南沙问题和钓鱼岛以及东海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这些仅仅是生存问题。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任务了。同时,我们的眼光还要放远一点。作为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注意发展权的获得。 有人就要问,中国都还没有解决生存权问题怎么就去谋发展权了。其实这两者本来就并不矛盾。就和中国陆军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时候却已经开始了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国家等到我们已经完全把生存权问题解决了才去谋求发展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问题上远远落后。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发展权的争夺上落后了。放眼世界,那些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权的争夺已经进行了数百年了。而我们在这期间更多地是考虑生存权的问题。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考虑发展权的机会。 自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总结起来就是这样――马尾沉戟,甲武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当然,这么说只是一个概述,并不能完全概括。比如,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靠着共御外晦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那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持久战,它给了国人时间来进行力量的整合,这才有了惨烈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以空间换时间,是以国家的发展潜力来消耗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伤害比对对手的伤害还要大。3500万人死难,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家丧失了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我相信胜利的确值得高兴,但更多却是出于无奈。 或许正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威胁,使我们没有余力去顾及本土以外的事情。的确,那时候我们的生存权太脆弱了,几乎每天都要流失一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外交,为生存而战争。其实,我们今天冷静一点想,当年很大程度是因为国际大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所有的列强几乎都把中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虽然他们有利益分歧,但是在共同瓜分中国的问题上却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次又一次,帝国主义联手把中国的国门打开,把中国的土地变成殖民地,把中国的子民变成他们的子民。 今天,我们的国家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特别是列强的侵略由军事入侵更多的变成了经济入侵。而我国在解放之初的20多年的封闭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个大大的保护。全体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更是给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侵略者的头顶悬上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我们不仅仅是从经济上有了一定抗击列强入侵的能力,军事上也有了让任何侵略者不得不考虑的核威慑力量。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们已经把生存权比较稳定地控制了,开始有求发展的客观条件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敢于把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来。否则的话,改革开放无异就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默认被大范围入侵,最终丧失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异化成为完全的低端产品生产基地。 在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的初步目标,并由此获得了一系列在政治上的好处。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终于靠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而非人口和幅员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时,改革开放还打开了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能看得更远了。此时,中国人发现,我们在发展权的争夺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和一战以及二战之前的德国相似的状况。那就是既有利益空间已经被别的强国早早占有。当年的德国人选择了走战争这条路,试图打破当时的国际秩序。最终,两次大战的结果都是失败,为此丢掉了不少的土地,甚至还因此分裂了四十余年。不可否认,德国的选择是最彻底的,对国际关系的旧有秩序的最猛烈冲击。可是,这也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因为这种冲击对各个既得利益的国家也将形成最大的冲击,显然,各个国家都会尽力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于是联合起来,对德国进行封杀。但是,如果选择了相对平和的方式,不求一步登天的话,对国际现有秩序形成的冲击就将要小得多,而且各国由于各自利益的分歧,显然不太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封杀。这样,新兴国家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并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血路。如果我们的国家碰到现在这种情况是处在当年德国的那种时期的话,也许可能那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相对变得文明了,或者说更理智了。现在,各国都选择了以实力逻辑进行国家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相对变小了。这也就意味着国际秩序将可以实现某程度上的修改,但绝对不是完全打破。想要完全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几乎就是说要准备战争。而且就以今天中国之实力要想靠战争去完全改变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我们既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权力拿国家和民族历经百余年屈辱才获得的一个复兴的机会去赌博。中国不是日本,那种没有把握的国运之赌纯粹就是疯子的行径。 要想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对旧有国际秩序进行改变的话,首先的问题就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无疑是以实力为基础。没有实力,你说的话就没有道理。狮子是绝不会听羊说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只老虎,你或许还可以和狮子说说道理吧。丛林法则,不可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到最高境界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改变的。我们不能去相信什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因为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就去和他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实力逻辑的。没有什么国家会单单因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去做最己方硬实力有重大损害的事情,除非利益使然。 当然,我们同时不能把硬实力的作用绝对化。我们要看到,硬实力仅仅是实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实力体系。没有良好的运用的话,硬实力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要相对地减小。这无疑是对硬实力的间接浪费。所谓运作,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政治运作。而政治运作在国际关系中又体现为大战略。国家的战略企划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实力发挥的程度。美国在一战之前奉行的门罗主义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硬实力发挥其应有的影响。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人为把美国硬实力发挥影响的范围限制在美洲,所以就显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很轻微,似乎根本就不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形成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运作。的确,德国的实力在当时的欧洲是高出周边国家那么一点,可是就从硬实力的角度上来说是很难维持欧洲的战略均势,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均势的。但是,靠着卓越的外交手段,终于,一个微妙的三皇同盟保持了欧洲整体上的均势,为德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条件。因为俾斯麦清楚,如果欧洲爆发全面的大战,那么对德国来说是最为不利的。这首先是由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德国在欧洲的中部,是欧洲各大力量的交汇点。在陆地上,德国面对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陆地强国。在海洋上,德国又面对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舰队围追堵截,其战略环境是十分恶劣的。这样的话,盲目的战争很可能把自己拖入深渊。欧洲平衡一直存在两个基石,俄罗斯和英国。所以,不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最终也没有完成突破。俾斯麦在这一点上就聪明了许多,他选择了一条不打破国际秩序(在当时体现为殖民地秩序)的路。德国在他当首相期间一直比较平和,在外交上也并不是咄咄逼人。这种平和却掩盖这渐渐被德国改变的国际秩序――商品输出规则。其实,德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成为了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可是,德国的威廉二世是无法理解俾斯麦的思维的,他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君主。在他的手上,德国选择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模式,即在保有欧洲大陆上最强大陆军的前提下试图挑战英国海权。最终,存在舰队没能打赢战争,而德国赖以生存的陆军也没有能够打赢战争。这就体现一个国家的策略在其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国家策略的支撑,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崛起,其在硬实力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要大得多。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面对的周边环境其实和德国差不了多少。海洋上面,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对手和一个相对次要但有一定潜力的对手。两个主要对手就是美国和日本,而那个次要对手就是印度。印度对我海军的挑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但相信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要不了多久,印度人就将进一步把自己海军的活动范围增加,最终和中国海军在某一个地区形成海上抗衡。而在陆地上,我们周边地区有不少庞大的陆军。红色帝国遗留下来的俄罗斯陆军,人多示众的朝鲜陆军,迅速现代化的韩国陆军,游击战上瘾的越南陆军(当然了,游击战和中国比还是次了),百万之众的印度陆军,次大陆不可忽视的巴基斯坦陆军。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的形势或许比德国当时面临的六元政治更复杂。所以,我们的大战略必然要比德国的战略显得更加高明,不断地制造均势。这种均势战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显得相对地平和。我们只有在这种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崛起――以实力为后盾的新型崛起模式。因此,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值得讨论的东西。 对于国家战略,个人永远只能是以推测的态度来看待。毕竟,国家战略从来不可能是由一个人来决定了,哪怕是独裁的国家,国家战略仍然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我们中国的国家战略就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以个人微薄之力自然无法达到国家领导人之水平。现在能做的只不过是根据已知的情况和各国之关系走向来主要论述二十一世纪中国之国家战略的突破口。在后面各篇中,将有针对性地论述中国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战略突破口。希望大家有兴趣看下去。当然,也许这样显得有些臃肿,但国家战略这东西本来就不可能怎么短,所以我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大家知道,这个问题用个几百万字论述也不嫌多。虽然我可能会写比较多,但可能仍然会有一些朋友认为深度不够。实在是不能写更多了,时间上不允许,也不现实。毕竟,这只是在论坛里发,而并非出书。谢谢大家理解。 下一篇预告:《国家战略(2)美国篇》。(明天与大家见面) 如果大家觉得好,请支持。如果觉得不好,也请赐教。2、国家战略(2)美国篇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其复兴道路上的理想应该是世界第一,也只能是世界第一。如果这个沉寂了百余年的国家没有这点雄心壮志的话,那这个民族又怎么能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那一个必然的行动便是挑战现在的世界第一。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挡在中国前面的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是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这个总共才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他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可是,他的历史,却不及中国的一个朝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强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老牌的强国。但是这个老牌强国在1840年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太多。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军阀割据、国内混战,一段屈辱的历史,让这个国家几乎被打得爬不起来了。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老牌强国,而且更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始终没有倒下,他始终坚持着,他在等待,他在期望。终于,历史给了中国人机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便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他虚弱的巨人的姿态开始了转变。他开始有了肌肉 ,他的骨骼变得坚硬,他的脊梁变得更笔挺。 中国改变得太快,他的衰弱和他的崛起都是那样快。谁也没有想到,大清帝国能够在1840年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瓦解。而更是没有人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了近30年后,已经如此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之一,甚至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没有预料到。于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变成了美国人眼中的潜在对手。美国人觉得这个中国一定会挑战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人预言,在与北极熊的斗争的大幕降下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历史间歇期,美国与中国龙的较量的大幕又将拉开。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必须越来越多的直面美国。美国是很强大,强大到此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他抗衡。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军费支出超过了世界上排在其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世界政治中心,联合国总部就设在其第一大城市――纽约!在现在的世界上,美国的经济影响似乎无处不在,美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战无不胜,美国的政治影响似乎左右国际关系。是呀,这样一个国家,简直是让人看到了实力的颠峰。这样的实力强得令人感到恐惧。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没有资格去害怕,我们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没有逃避的希望,我们没有回避的资格,我们更没有躲避的权力。历史给了我们机会,不把握住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 虽然美国是强大,但强大的东西也会有衰落的一天。或许这个衰落不是绝对衰落,但相对衰落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自己,然后抓住美国的弱点,在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影响力。 美国的最大弱点就是美国人的那种所谓正义的精神与实力文化的交汇了。美国人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对道义的支持。美国人总是只干那些他们以为是正确的且符合人类道义的事情。虽然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仅仅存在于美国的民间,但这却不得不影响美国政府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美国的每一次行动都要给予国民足够的道义上的理由。这实际上是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一个很大制肘。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种孤立主义是相当盛行的。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看似实力文化的外表下却掩藏着理念文化的积淀。西奥多.罗斯福算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对世界力量对比看得比较清晰的总统了。他鼓励美国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倾向,融入世界之中。可是,他没有成功。真正让美国人走出孤立主义的人应该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其实,威尔逊本身还受到了罗斯福思想的影响,才发现了带领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倾向是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的途径。但是,罗斯福却没有从理念上来说服美国人民,他更多选择了实力文化的语言。而威尔逊不同,他的论述更多地是从道义上解释了美国为什么要走出孤立主义。威尔逊的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要让美国为世界的自由和民主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威尔逊才使得美国人摆脱了孤立主义。而这造就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地位,并且从此使美国走上了一条称霸世界的道路。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说法的改变,就对民意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可能也就是美国的特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同样是有着强大孤立主义倾向的。最终,美国却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某些人认为,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日本的偷袭行动,美国也将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美国事实上就没有中立。美国一直通过租界法案帮助英国,没有来自美国的大量物资帮助英国,英国这个国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说,美国在战争中是有倾向的,只是对战争的威胁程度认识还不够,所以提供饿帮助也不是很大。但是,相信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会认识得更加深入的。就像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一步一步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最终美国还是会介入的。虽然普通美国人对战争威胁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充分,但美国的领导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会让美国人民认识到的。不管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张所谓纳粹对世界的规划的地图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认定,小罗斯福总统是在把美国导向战争。当然,罗斯福的理由并不是什么世界均势,也不是什么战略。而是说美国应该肩负起解放和保卫民主国家的使命来。这个理由比之威尔逊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理由也不显得次多少。如果美国真的是说自己要为民主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话,那几年前就应该对德国宣战了。这就是美国人,他们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很大作用的事情,但同时却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其实,在战争结束后,美国还不是牺牲了很多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东欧国家在美国的默认下变成了苏联的傀儡就说明了美国其实本质上并不愿意为了别的国家的利益过多牺牲自己的国家硬实力。 而匈牙利事件真正使得美国人的理念文化的弱点体现出来了。在匈牙利事件中,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老大,在匈牙利事件上的无所作为让美国人标榜的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面具被撕碎了。由于畏惧与苏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人在这个事件上选择了退让。其实,苏联人就真的有那么多的决心和力量?赫鲁晓夫是一个冒险主义加投降主义的综合体。或许美国人坚决一点,赫鲁晓夫就会退让的。但是,面对自己的实力受到巨大伤害的可能性,美国人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甚至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都下降了。于是,在不久之后的柏林危机中,美国变的没有什么外交弹性,于是很快就选择了以强硬的态度和苏联人对抗。因为如果再次退让,将让美国人的所标榜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谎言更加表露无疑。只是因为美国人对面的是赫鲁晓夫,这个苏联投降主义的激进分子。于是,苏联人每次都退却,最终彻底失败。而在当时,苏联人如果也强硬一点,可能难题就落到了美国领导人的身上了。但苏联人恰恰还没有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学会利用美国的这个弱点。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输掉的两次战争中的一次。这次战争,最终美国并不是因为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性撤军,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活动规模大得足以让任何美国总统下台。美国人真的是因为死了那么多人才出来游行的?越南战争怎么也没有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死伤吧。可是美国人却有那么强烈的反战情绪,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战争的性质更多地被人民所认识。美国刚刚介入越南的时候,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这肯定是不符合美国人的逻辑的。但美国人出于实力文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因为在美国人看来,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于是显得相当重要。即使是在战争初期,美国也负担了法国作战花费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美国人的投入是多么大而迅速。要知道,当时由于美国政客都不喜欢戴高乐,所以对于法国并不是很感冒。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由于自己标榜的民主自由,结果让菲律宾独立了。所以他再去为一块法国殖民地而战就让美国人民感到难以理解了。毕竟,那还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应该是美国要去“解放”的地方。于是,美国人民在知道了真相之后,并不相信那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于是便选择了反对政府。这明显就体现了美国之理念文化中对于国家利益的制肘。当然,我并不认为美国退出越南这个国家战略有问题,而只是想说明美国的国内民众理念文化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坚定性。 为什么海湾战争美国民众没有反对呢?并不是因为几个小小的局部冲突,比如入侵格林纳达行动或者草原烈火行动让美国人恢复了自信。其本质是因为这次美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很明显,谁都看得出来,是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的确,从国际道义上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然也有拯救科威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呀。因此联合国投票也没有谁反对,组织联军又显得是那样的顺利。道义上支持的事情美国就毫不犹豫持续下去。可是,让很多军事分析家大跌眼镜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在联军进展相当顺利的时候,只因为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军队的进攻停止下来了。真的就那样单纯,美国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如此单纯的理由就放弃了占领伊拉克的举动?的确就是因为伊拉克接受了决议,但理由的本质却不是那样简单。美国人是想要占领伊拉克,彻底击败萨达姆的。越南战争的痛美国人仍然有感觉,所以老布什总统并不敢乱来,那很可能将影响其竞选。占领伊拉克毕竟是联合国决议里面没有提到的事情。两党政治在这又体现为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点,这里简单地提到一下。可以想到,虽然美国不论是哪个党执政,他首要政策符合国家利益。可是,没一个政党又必须为自己的执政地位考虑。所以美国人在有些时候是会做出一些有利与本政党当对国家利益却不是和很明显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一点,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乘着美国大选之前逼迫美国作出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让步就很不错。下届政府上台也只能认了。 朝鲜战争,美国人牺牲不少。可是,美国国内一直没有什么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出现。这是为什么,估计看过上文的人都知道了吧。很明显的问题,美国人至少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死了一些士兵,却没有表现出国家战争意志的动摇。毕竟还是朝鲜先打击韩国。可以说,自美国诞生以来,美国的两次主要失败一次是战争意志的动摇,另一次却是碰上了一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可以说,之所以韩国没有像越南那样最终被完全红色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美国的战争意志没有出现决定性的动摇。这是很关键的,失去了战争意志的战争是几乎没有什么获得胜利希望的。美国彻底撤出了越南,所以越南最终没有任何疑问的变成了全红。而美国驻军的韩国却因为美军的继续存在而没有被红色化,保留了美国在东亚土地上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无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的理念文化和实力文化并存的事实让我们有机可乘。这是我们未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美国的弱点本来就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了。我们必须好好加以利用。而且美国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弱点有什么大的改变。毕竟,那是一个民族的习惯。惰性,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东西,并不因为这个民族中有人发现了就能够改变掉。在外交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打击美国行动的正义性。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行动决心大打折扣。目的很明显,让美国的行动决心下降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干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是一个具体步骤的问题了,这方面我就不深谈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实力逻辑的作用。如果不能从理念文化阻止美国人,那我们就应该采取实力制约。只要我们让美国觉得他们会得不偿失,以美国人的逻辑一般就不会贸然行动。 我们未来对美国的主要方针应该循序渐进。毕竟,美国人拥有了很强的实力。我们过于明目张胆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也是愚蠢的。这样的行动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必须要让美国认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很小范围的。这要靠很强的运作能力来配合。美国人也不傻,因此我们的运作应该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军事上,首先不要显得咄咄逼人,但又要有符合需要的军事力量。这个东西也相当难把握。对此,主要应该采取一些政策上的声明和对军事实力的掩藏。虽然可能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总有一定的作用。要表现出来,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打破旧有的游戏规则,而只是在美国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同时,要加强和美国的经济联系,并着力发展我国自己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做大了,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联系紧密了,美国相对来说就对我国依赖性增强。至于外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比如说我们帮助美国促使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另外,我们也还可以帮助美国打击恐怖分子,毕竟我们自己也有这个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让美国产生过于强烈的失落感。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一直可以说是一部崛起史,他还没有真正对衰落有过切身体会,谁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在一些行动,比如说在美国已经没有实质影响的地区问题上征询美国的意见,并做出一些非实质的让步,或者我们可以在美国人所谓最体现民主自由的“人权”问题上让一下步(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存在,纯粹给美国人一个面子),满足美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 我们对美国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和美国的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放眼世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伤害的国家。从实力论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正面冲突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会让其他一些国家受益。即使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也要尽量避免。相对全面战争,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更是美国人的长项了。而且美国人和中国如果仅仅打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的话估计中国受到的伤害要比美国大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美国的全球存在能力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比中国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和美国的局部战争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当然,我们还是不能逃避战争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一旦非打不可,我们就只有选择,要么一下把美国打痛,让他从实力逻辑出发,停止战争。要么把战争拖长,让他的理念文化发挥作用,最终迫使美国停止战争。 在未来,我们不要试图把美国的势力彻底挤出某地区。毕竟,美国的实力决定了其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存在的时间还会很长,我们绝对不能冒进。那种赌博行为是不适合我国的国家战略的。我们重要的是要做好和平崛起的工作。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崛起。不要以为美国人不会妥协。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承袭与英国。其实美国就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和平崛起。十九世纪末,英国发现美国的实力强大后就主动把整个美洲除了加拿大以为的地区让了出去,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实力逻辑下的和平崛起的一个典范。让美国既没有理念上的借口也没有实力逻辑中的欲望,最终让我国快速稳定发展。只要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最终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实现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都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所以,我们就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缓图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崛起。 由于写此文必须要冷静一点,所以就不喊什么口号激励大家。毕竟我这只是一种思维,要大家来完善,所以也不想让大家激动起来,那样不好。不过也不知道写得怎么样。由于美国是第一个写的国家,所以并没有写要和其他国家一起来抗衡美国,因为这又回到了一种全面的东西。我的本意就是要把他们要区分一下,把对各国的思路理清。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别的大国都对美国有一定的牵制,大家也都知道,用不了我多写。所以主要内容是针对美国本身。并没有过多引入其他国家。但后面的东西可能就要联系其他国家。 有些朋友觉得战略这个东西不该由一个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讨论,因为太高深。我承认,战略这东西不是我就能够说得很好的。但是,我写这东西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思路。如果这个国家仅仅是那几个国家领导人来思考国家战略的话是不是就显得太单调了一点了。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单单靠几个人,而是靠整个民族的努力,我们作为军迷,多一点对国家未来对外发展的思考又有什么不好呢。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更不要奢谈什么命运。真理永远是需要讨论的,而不是一个人就能想出来的。正是大家的讨论才能使国家战略这个问题更加深入人心,让广大军迷对中国的发展心里有点底。我们这样的讨论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勃勃生机。如果按某种逻辑,我们就不用想什么东西了,因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经济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外交是外交家的事情,连武器研制也是武器专家的事情。我们能做什么呢?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用意。同样,如果写得不好,也可以指出,这我完全没有意见,绝对是虚心接受的。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3)日本篇》3、国家战略(3)日本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两个国家曾经先后主导东亚,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日本。可以这么说,亚洲第一的宝座只有一个,不是中国就是日本(嘿嘿,个人当然很倾向中国)。如果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必须要超越的对手是美国的话,日本就是我们国家在亚洲范围内崛起必须跨越的障碍。 在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日本。虽然日本不比美国,美国才是最有实力威胁我国的国家,但是,我们要看清楚,日本才是威胁我国的意图最为强烈的国家。他虽然不能单独对中国进行结构性打击,却可以联合大国共同对中国进行战争。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和我们多次交手。唐朝的白村江战役,元朝的征日,明代的抗倭,还有就是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特别是在近代,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就把中国做为其侵略的第一目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成为了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南京大屠杀的超过30万人的死难,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的3500万人的死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海深仇。而恰恰他又是有着较为强大实力的国家。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他。 日本是当今世界按美圆汇率计算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军费支出,而且正在试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实,不论日本是否人常,其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必然将在政治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日本的实力。不要偏激,那对我们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日本的弱点,并战胜之。我们的仇恨更多应该成为我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比较深的历史矛盾。外交上,中国和日本之间被称为一衣带水,可有些人却在私下说是“一衣带血”。的确,中国和日本之间有过不堪回首的战争往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的学生,但是就是这个学生,却屡次认为自己超过了老师,而试图挑战他的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看看法德,自三十年战争之后先后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法德之间的历史积怨并不比中日少。可是法德却早已实现历史和解,并且共同支撑欧洲的天空,被称为老欧洲的轴心。在这些人眼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历史矛盾也应该可以遵循法德模式,实现历史性和解,在亚洲发挥轴心的作用 。当然,这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并不是理论,他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首先,德国并没有像日本屠杀中国人一样去屠杀法国人,他们之间的交战更多的是一种骑士战争,只是一种实力的碰撞,并非带有要完全让哪个民族被抹去的目的。其次,德国人在二战之后不断进行反思,对二战的罪行进行反思,日本人却从来没有这么做。他们没有在战败之后正视其侵略历史,反而在不断美化侵略,甚至否定他曾经侵略的历史。从日本修改教科书的事件上可以看出,军国主义是否复活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需要讨论的仅仅是军国主义什么时候完全复活,复活到什么程度而已。岛国民族的劣根性就在于此,狭隘的民族观似乎变得难以逾越了。 中华民族是个宽容的民族,但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我们的宽容是建立在日本对历史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单方面的宽容无疑是纵容侵略。我们已经被侵略过了,所以我们的民族不认同现在的日本是完全有理由的。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日益强大,温和的声音几乎不见了。这和二战之前是何等地相似呀。我们的民族也日益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和平年代国防建设的动力就是忧患意识。我们国家在一些地区的反日活动只是忧患意识的体现。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对人民的反日活动也应该辨证地来看,一方面,这些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关系,但另一个方面,我们的反日活动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危机的忧患意识。难道一定要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反对某个国家的侵略行径,而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他们的一种侵略倾向不能以这种非暴力的形式进行提醒?可以这么说,如果日本继续对于战争罪行进行否认,那么中国的反日情绪是难以平复的,中日关系也就堪忧了。 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可以说是自复交以来以来的最低谷,而且中日关系还在降温。由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无理取闹,这种趋势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日本向联合国提出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这让中国人民几乎难以接受。一个还没有正视历史的国家怎么会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呢?中国政府自然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日本。就因为这,日本变得更加趋于疯狂。他开始不断地挑衅。先是提出钓鱼岛收归国有,后又向中国发出类似最后通牒式的文件,要求中国停止在东海的一切油气勘探工作。这无异于在本已紧张的中日关系上火上浇油。这也无怪乎在中国国内出现大范围的反日情绪了。日本人首先已经把获得理解的途径堵死了。 其实,中国人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日本愿意承认其侵略历史,中国和日本的和解也就要到来了。但中国人也是不容易屈服的,如果连侵略历史都不承认,我们中国人可能认同日本在世界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吗?而且日本人竟然老是用停止对华援助来威胁中国。实际上,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人不怕!日圆贷款对中国是年三十的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但日本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可能忘记了,日圆贷款是要还的,而且平均一年才10个亿美圆。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记。日本用停止对华援助来说事,结果只能是挑动了中国人自尊的神经。 日本并没有美国那么强,所以他的弱点也较美国多,更较美国明显。 日本的根源问题就是其岛国民族劣根性。日本人的岛国性质显得比英国更加明显。岛国民族最容易出海盗。这个海盗是个什么心态呢?他们常年在海上游荡,抢劫货物,然后把人杀掉,把船烧掉。这种模式纯粹是冒险行为。因为这种模式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败的。一次失败就可以把自己完全葬送掉的。那么,我们看看日本的海盗式赌徒行为吧。 发生在唐代的白松江战役可以说是日本第一次大陆冒险主义政策的实施。那个时候的日本还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当时,朝鲜存在三个国家,即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其中,高句丽是最强的,老是打击新罗和百济。于是,百济和新罗分别在区外寻找了保护国。百济的选择是倭国,而新罗选择了唐帝国。日本当时之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在经历了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并没有对直观的了解,可以说是知己不知彼。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军队派上朝鲜半岛显然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举动。当时的大唐帝国几乎是拥有无限的人力和物理,但日本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觉得这是他们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便借口百济求援出兵朝鲜半岛。但是,这样的盲目出兵显然对日本本身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最后不出所料,百济被灭,日本的冒险行动第一次失败了。他不得不臣服于大唐帝国。于是来唐的日本遣使就多起来了。东亚的力量格局也形成了以大唐帝国为中心的结果。此时的日本在整体实力上肯定是没有办法与中国对抗的,这无异是在飞蛾扑火。 日本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试图再次挑战中国。但是到了明朝,日本又再次试图进行大陆扩张主义。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烧杀抢掠,这还是小。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丰臣秀吉时代选择了入侵朝鲜。这时候的朝鲜就是一个微缩中国。作为明帝国的属国,大明天子不可能轻易把这个属国就给了日本。于是,丰臣秀吉本身就选择了和大明的对抗。可是,他再次忽视了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此时的明帝国虽然不说强得很,但怎么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就可以轻易将其的根基催垮的。日本人只是简单地认为明帝国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帝国。而盯着入侵大陆的第一个目标――朝鲜。这只能说明日本人在这样的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上过于草率,根本也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仅仅是以自己的战略为出发点,而全然不顾及到对手的力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也贯穿于日本的对外政策中。或许海盗本来就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并不知道对手是怎样,他只知道看到了目标就去打劫。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也正是这中思维,即使是日本的丰臣秀吉这样的一代枭雄也没有能够超脱这种逻辑。 当然,我们还有一次记忆最深刻的失败,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以偷袭开始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我们的变化相对小一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那是一次体制上的根本变革,虽然没有完全铲除日本的封建制度,但却给资本主义的发展亮了绿灯。中国则不同。中国采取的变革没有能够也不敢出动封建统治的根基,那仅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变革,没有深化到内容层面上。僵化的封建官僚体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不是谁想触动就能触动的。每一次的改革企图最后都在腥风血雨中失败。一次又一次血流成河。于是,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日本开始赶上来了。但中国并不是没有力量。可以说,日本人当时的决定仍然是很冒险的。可是日本就是一个冒险的民族,面对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他没有表现出畏惧,而选择了直面。不过这次日本人成功了。一次战争,把日本在亚洲的最可怕的对手打得不知所措。可是,这次战争虽然造就了日本的崛起,同时也加速了日本的冒险行动。日本人在十年之后,挑起了日俄战争,对俄国的远东利益提出了挑战。 这是日本第一次公然挑战列强。俄罗斯帝国,土地面积是如此的庞大,在任何一个国家面前都显得像一个巨人。而日本没有多管这些,他选择了战争。开战首先消灭俄国的远东舰队,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俄国人不得不调集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来亚洲增援。随后,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史上最重要的任务,东乡平八郎海军元帅(当时还不是)的正确指挥――实际上一个巨大的冒险――在俄国舰队的炮口之下进行转向。这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人很难作出的决定,可日本人就是能够做到。可以说,对马海战是日本历史上真正的国运之赌,如果输掉战争,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任何可能。可就因为那是日本人,他们敢于冒这样的风险。战败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现代文明观,而俄国人更是以获得土地为乐趣。看看苏联在二战胜利后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如果俄罗斯获胜,日本的代价是多么惨重。但海盗就是海盗,俄罗斯这条运转不灵的船也叫他们给烧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倒没有怎么体现出日本的冒险主义。因为从政治版图上来说,同盟国靠的就是陆军,而他们离日本太远,帮不了日本什么。一旦和同盟国开战,结果是很严重的,不列颠的海军相信是足够强大的。这说明了日本在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选择冒险的。 可是,在一战中的正确站队让日本有点忘乎所以了。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上升,日本也感觉到了他可能要靠战争来转移经济危机。这次,日本仍然没有什么犹豫,他选择了轴心国。于是,不得不做出的决断――挑战美国。当然,日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都是不能与美国比肩的。于是,他又用上了偷袭了。珍珠港一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四沉四伤。的确,短期内增加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可惜,美国的战争能力之强让日本始料不及呀。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工业能力。短短的时间里,美国人造出了50条“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和25条“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日本人这一次的确低估了美国的能力了,但却没有给他们后悔的机会了。战争的结果早在开战时已经决定了。 日本人就真的那么看不清力量对比吗?他们又为什么那么喜欢冒险呢?这就是岛国呀,大陆情结以及海盗精神的结合。他们追求最大的收益。他们害怕被孤立。岛国封闭了就没有多少前途了。这就和一些人炒期货一样。风险大收益也大。日本这种冒险主义我们是必须遏制的。我们要知道,和日本交战是很多敌对势力愿意看到的。大家不要凭一时之快。老是高声呼喊消灭日本是没有用的。冷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因此,至少在短期和中期我们要避免和日本交战。海盗虽然乱来,但是在有种情况下却不会乱来,那就是他发现了对方是一条军舰时。海盗其实是懦弱的,只能欺负民船。他们的内心实际上是承受不了失败的。这又引出了日本的另外一个心理弱点。 为什么日本一直都没有敢于很明确而持久承认其侵略历史。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脆弱本质。他对于失败十分忌讳,而且更害怕挂上了侵略的失败。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实在没有多少本钱,失败一次那绝对不会像勾践那么简单,只要十年生聚。因此,我们和日本不打则已,一旦爆发了战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狠狠的打,打得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斜视西方。这又得联系到日本的国情。的确,作为一个海岛国家,要失败的前提至少也要海洋上失败了,而海洋上失败了之后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线被别人控制了。对日本来说,失去海洋和被举国侵占的区别不大。都是生存权的基本丧失。因此,日本赖以生存的海军是我们打压的重点,只有让日本人感觉到他们海上不安全了,他们才会理智些。 对于日本,我们国家不要有任何的恐惧,日本这个民族也不值得我们恐惧。他们没有长远的战略,总是按照当时的状况而不作全面分析就决定。这样的策略只能导致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就像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的,中国是大国,所以中国必将战胜日本。而且我们还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化,到我们变成一个大强国的时候,我们对日本就将占有压倒优势。 由于日本的那种冲动和战略上的误判概率之大。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借力打力。这个力是什么呢?很多,美国、韩国、朝鲜、俄罗斯都是我们可以借的“力”。首先是美国,美国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说是不深。可以说,日本一直就把美国作为其排行第二的对手。毕竟,从日本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的真正成为世界级强权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日本必须获得太平洋的控制权,这显然与美国有很大的冲突。日本人当然也认识到了这样一点,所以才偷袭珍珠港,试图颠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权。美国人自然也不会傻,他也知道,中国怎么说还是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即使崛起之后也不会全面夺取美国的优势。但日本全不一样了,一旦日本获得霸权,其必将全方位挑战美国,特别是在海权上,日本必将谋求绝对优势(虽然这几乎不可能,但日本人心里就是这样想的)。这自然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和美国达成默契的。关于韩国和朝鲜对日本的作用,我不用说得很详细了。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日本的威胁,特别是近代,日本长期占据朝鲜半岛。因此,不论是半岛的哪一个国家,都对日本没有好感,更不希望日本强大。独岛问题就是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契子,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另外,日本政府的运做也不是很灵活,一个很浅显的原因就是日本右翼势力非常强大。在日本政府那样的体制下,首相不得不顾及到国内的支持率。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只要抓住时机大力地抨击日本首脑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在内的一系列不承认侵略历史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朝鲜和韩国的足够支持。至于俄罗斯,不仅是北方四岛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更多的历史矛盾沉淀着。这些问题现在的确不是很明显,但以后都将显现出来。而且,俄罗斯是中国遏制日本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实,只要中美俄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很难从这个夹缝中崛起。当然,我并是鼓励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当然,这也是一种手段,但风险不小),只是希望形成一定的力量牵制。日本至今也没有找到同时平衡美中俄的办法,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不错的事情,我们也必须加以利用。 日本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他们的经济很需要我们,而我们对他们的需要则显得不是很明显了。我们不从双方生产的东西上来分析,因为这样显得片面了。我们就看两个市场的走势。日本市场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已经趋于饱和了,而中国市场则还在持续的扩大中。也就是说,日本市场以后能为我们提供的可顶是要小于我方市场能为日本提供的东西,光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我想,只要我国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的经济牌就会对日本起作用。 对于日本的不承认战争罪行的言行,我们可以利用,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并不急于要求他承认战争罪行,因为这对我国遂行国家战略是有相当的好处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二战的策源地之一,罪行也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为什么日本就一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类似德国的尊重呢?结果导致日本的政治外交只能变成金钱外交。这也是和日本人的短视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战败后的国家有两种选择。一是向胜利国挑战,为执行和平的过程制造麻烦,希望其知难而退;二是与战胜国合作,同时设法恢复本身的实力,以待东山再起。这两种策略都有不消的风险。如果选择了前种方法,也就意味着将在虚弱的时候挑战胜利的国家。如果选择了后种方法,那合作可能打击民心。可是不管选择哪一种,千万不要两者都选,而是要有区别地选择。日本恰恰选择了两种。他对美国采取了第二种方案,而对中国选择了第一种方案。显然,这造成了中国对他仇恨日升而日本本身民心也受到打击,同时美国还没有能够对日本放心。这就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败笔了。而一直不承认战争罪行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本在国家社会上,当直接面对中国时是很难抬起头来的。虽然日本政府不愿意承认侵华历史,但这毕竟是事实,所以日本人是永远会心虚的。中国就可以靠着这一点不断打压日本。把和日本的问题都和历史问题挂钩。美国人不是习惯了把中国的问题都和人权的问题挂钩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把日本问题都和侵略历史的问题挂钩呢。这是很正常的逻辑。让日本人的良心窄不停给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谋取利益。这是很致命的一个外交手段。我们看到,德国人能够不为凡尔塞和约付出足够的代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战实际上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利益争夺战,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于是,战胜国觉得让德国签定下那么苛严的协议似乎过分。于是,史特瑞斯――或许是德国历史上最接近俾斯麦的外交家凭借着战胜国的一种理亏心态不断施压,最终使德国因一战造成的损失变得最小了。为什么日本的政府官员于中国的官员会面总是没有什么精神,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精神上的债务,最终影响了日本官员的心态。精神上的压力对事态的影响可是不可让人小视的。对于日本人这么大的短视,我们怎么能不加以利用呢,那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呵呵,这篇感觉有点乱,因为其间不断有各种事情干扰。比如说真情互动版的斑竹“游走人间”让我去帮她辩论一下啦这样的事情。不过估计还能看吧。的确,对日本的战略是我们广大军迷比较关心的东西了。我想说的就是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打压他,但是不到不得以或者我们的实力远远压倒日本的时候,个人觉得我们还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任何一个国家。只有看到国家的长远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由于现在已经开篇了,而且能够影响日本的国家也比较多,所以我这次才论述了借力打力的问题。也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 或许对外战略问题的确不怎么适合写吧,太长,有时候。不过我既然开头了,怎么也得写完呀。不然就对不起自己了。无论怎么说,有意见打击继续提,我仍然是那句话,正确的一定虚心接受。但声明一点,我绝对不是和平主义者,更不是投降主义者,但我讲求在现实条件下的理性面对。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4)俄国篇(明天与大家见面,我会尝试一种新的写法)4、国家战略(4)俄国篇 俄罗斯,我们北方的一头熊,一只有着相当强占有欲望的北极熊。在历史上,他的国体的几度变更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侵略本性。于是,他的侵略欲望不可避免的要和中国的利益挂钩。作为一个有着世界影响的大国,俄罗斯在我国的崛起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的土地面积是大得让人觉得恐惧。西边连接着欧洲的中心,东边到了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了,而南面也到了黑海和外高加索。这样一个帝国,曾经靠他的土地吞噬了多少野心家的帝国之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败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失意,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这一个个在历史车轮上留下浓重笔墨的著名人物都败在了俄国人手上。俄国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把一个又一个帝国崛起的梦想给撕碎了。的确啊,俄国太大,他土地大,潜力大,民族主义的市场更大。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俄罗斯人由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区域性大国。或许,对于美国来说,他可怕的东西也就是那些似乎安全性不是很高的核武器了和那深不可测的潜力了。虽然如此,我们可不是美国,我们要正视俄罗斯的实力。 俄罗斯人现在是有很强的失落感的,毕竟,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滋味不是让人很好受。而且,从现在的国际局势上来看,未来最有希望替代前苏联地位的国家就是他的南方邻居。其实俄罗斯人也很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衰弱和中国的崛起都是既成事实了,俄罗斯人短期内是不能撼动这个事实的。由于美国在冷战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继续对俄罗斯实施遏制战略,所以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北约的东扩已经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了。连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这样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已经倒向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然让俄罗斯人觉得日子很不好过了。随着颜色革命的发生,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有了很大的离心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明智选择自然是把主要的精力拿来对付美国对自己本来已经不大的残留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而中国方向,则可以作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后方。可是从长期来看,随着俄罗斯实力的恢复,双方必然要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形成冲突。同时,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仍然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某些中国人老是喜欢公开谈收复远东的话题,导致俄罗斯人对我们的戒心长期没有消除,这也成为中俄关系的一道坎。 我赞成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展友好关系,但也不否认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中国和俄罗斯交手的话那就必须快,而且见好就收。否则,我们的实力也很可能会被俄罗斯人消磨掉。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俄罗斯历史上吞噬掉几个帝国美梦的例子吧。 古斯塔夫二世,这个瑞典历史上的有为之君是在俄罗斯手上失去了壮大瑞典实力的机会的。当年,古斯塔夫在刚刚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消灭了大量俄罗斯军队。当时,俄罗斯人已经准备认输了。可是,古斯塔夫发生了误判,他以为可以到俄罗斯身上拿到更多。但事实上,俄罗斯人不竭的人力让瑞典人几乎没有任何获得胜利的希望了。一批又一批的部队来到了战场,最后,瑞典人不支倒下了。如果当时古斯塔夫能够接受俄罗斯的提议的话,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将使瑞典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而不是最后分成裂,成了几个小国家,谁在欧洲也没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拿破仑.波拿巴(我最崇拜的人哦),法兰西的皇帝,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战神。他当年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其实也没有在战场上输掉过战争。意大利战役、马仑哥战役、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阿斯佩恩战役、瓦格拉姆战役,这些辉煌的光环却永远掩饰不了莫斯科严冬下的失败。甚至在莫斯科城前的博罗季诺战役也不行!虽然俄罗斯人根本就没有在正面战场中打赢过拿破仑,但俄罗斯的天气却轻易地击败了拿破仑。俄罗斯人的韧性又一次清晰地体现出来了。沙皇并不是没有求和,只不过拿破仑觉得俄罗斯是自己彻底控制欧洲的最后一个障碍了。他要彻底击败俄罗斯帝国。可是,他们有击败俄罗斯帝国,却自己终于被俄罗斯帝国给吞噬了。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狂人,曾经可以说是大半个欧洲的统治者。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人的力量的强大,但也不能不提他在二战之前和二战前期的正确决策。他独到的战略眼光(或许是蒙的,或许是分析的)让德国在二战的前期走得十分顺利。进军莱茵区,才三个营就吓住了百万法国军队。希特勒的将领都是错的,只有希特勒本人是对的。 然后是吞并奥地利,自己的祖国就被那样的并到了德国,没有什么反对之声。然后是捷克,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阻力,但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仅仅通过《慕尼黑协议》把苏台德地区弄到了手上,甚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过招来了几声没有实质效果的抗议。他的将领最终完全信服了他,变成了他的崇拜者。闪击波兰时,也只有希特勒能够想到法国和英国会在西线固守马其诺防线之后,进行静坐战争。随后,对于其他小国的践踏也显得很迅速而果断。甚至在面对法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时候,希特勒仍然像是一个理智的君主。六个星期,让一战中对抗了四年对手崩溃掉了。可是,希特勒的胜利最终让他陷入了错误的逻辑之中,也或许是他本来就是靠运气,反正他选择了向前苏联发动战争。于是,他陷入了和一个巨人进行战争的泥潭。可是,他并不是没有收手的机会,在战争进行的1941年,斯大林多次向他摇动了橄榄枝,试图牺牲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换取国家的保全。可是,又是一个不知道见好就收的君主,又是一个粉碎的帝国梦。 其实,真正在俄罗斯手上获得了大便宜的就是德国了――一战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并不是因为要见好就收,而是迫不得已。同时的东西两线作战让德国人感到有几分不支。于是,德国人果断地选择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后停止与俄罗斯的战争。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说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却由于西线的最终失利变得意义不是很大了。但可以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是一个典范。这证明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并不是不会认输,只要我们合理掌握就能够超脱其他国家在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失败的命运。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就像某位国家问题专家说的――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是不可征服的,那就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这里又不得不重复一下三角理论的应用了。之前写美国部分的时候没有写这是因为俄罗斯还没有出来。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应该成为构想中的世界三角决定性支点。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和美国将在未来世界中扮演两个极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问题在于第三极。由于未来世界的特殊情况,所以可能会形成一种双三角支撑世界的情况出现。这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军事上的三角。军事实力没有实现整合的欧盟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经济上的三角。而他们作为欧洲的声音又共同成为一股力量,和美国、中国形成政治上的三角。不要认为这样是小看欧洲和俄罗斯,其实现实的发展趋势很可能就是这样。看看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法、德、俄三国就形成了共同的立场,共同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当然,中国未来有没有那么强大现在也不能说死,但相信还是能够实现的。如果形成这样的三角政治之后,所有大大国就围绕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进行实力的运作,最终在国际实力的大体系下发挥足够的作用。比如说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在亚洲范围内正日益发挥着更大的影响,而欧洲在经济上和美国的平衡关系也显示出来了。俄罗斯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决定性的变化,而美国的霸权更是在短时间内无人可以打破。而其他国家基本都不具备构建世界范围内的三角的潜质。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在中美俄三大力量体系的中间夹着,我前面就已经提到,只要这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是被压制的对象。至于印度,由于其实力只体现为美圆汇率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崛起还显得比较遥远。 对于俄罗斯,其作为我们竞争对手那应该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应该把俄罗斯人当作我们的朋友。双方的共同利益让我们之间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资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完全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首先就是石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现在谁也不敢确定。大片未被探测过的土地的存在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而且来自俄罗斯的石油毕竟还是要比来自中东的石油显得相对安全得多。不仅仅如此,俄罗斯的天然气是我们发展也很需要的重要资源。而其它的战略资源在俄罗斯也是不难找到的。只要中国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当然,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前景不肯能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军事技术。也许大家觉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已经日薄西山。其实,俄罗斯还有很多预研项目的技术到现在并未过时。俄罗斯政府也知道,这些技术除了出售换成金钱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步研究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俄罗斯的这种心态,在适当的时候获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当然,这也是一种平等互利。 中国和俄罗斯的最大的合作点就在经济上。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俄罗斯的重工业基础并不差。随着以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为什么就不能出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呢。我觉得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互补相对于中国来说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更有利。首先从地缘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是要联近抗远,而非远交近攻。今天已经不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了。我们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搞远交近攻了,反而要首先稳定好自己的周边。所以加强和俄罗斯的联系对我们显然是很重要的。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上来看,俄罗斯不可能在面对中国时居主导地位。于是将出现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这样就可以成功的实现对俄的战略优势。这种不对称的优势战略实际上就是让别的国家成为自己在国家关系中一个比较难以脱手的棋子。这就和美国一样,他只是靠着经济力量就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政策。我们在引进一些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民族工业。我们的国家的强大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强大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工业有足够的供应能力的基础上。国防现代化买是买不来的。 关于边界问题,我想我们也可以依靠经济手段来获得足够的利益。现在的大国竞争并不一定讲的是政治版图,还可以讲经济版图。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弱点地区,不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是弱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相对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由于乌拉尔山系的阻隔,所以远东地区在经济上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势力范围。这方面我们的国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要收回远东被侵占的土地,我们也需要首先对俄罗斯的远东的确进行经济版图的兼并。把远东纳入我国的经济体系最终也将是俄罗斯政府的无奈选择。如果远东不能和中国经济体系进行融合,远东成为不毛之地我都不感到奇怪。毕竟,远东太远,人口太少,只能吸引外来人员和资本来盘活经济。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从政治上收回远东地区的主权,我们很大程度上也获得我国本来应该在远东地区获得的一些利益。在对远东进行了经济控制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我们的另一个战略目标,对外蒙古至少经济上的收复。同样,不一定是领土兼并,但至少要把蒙古并入我国的经济版图。这样,蒙古的铁、煤、铜就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呵呵,当然了,如果蒙古自身愿意,我当然也愿意能够收复远东和蒙古,但至少要首先现实一点,走对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没有第二步也走过了第一步。对与第二步我的确不好多说,因为这东西还得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中国应该将自己和俄罗斯的关系定位与战略伙伴而非盟友。变成了盟友就容易考虑过于简单,让俄罗斯觉得自己的力量相对增加了,容易走强硬路线,把中国拖入我们本不应该介入的战争之中。这是我觉得中国所不能忍受的。中国是个世界性大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别的大国绑定在一起。什么大国也不能保障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安全只能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不需要任何大国给予我们安全保障。别人给你的安全保障没有任何可靠的地方。实力外交的核心就决定了任何国家首先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中心。想当年前苏联给我们国家的核保障就那么有用吗,我们还不是要在朝鲜半岛顾忌美国人的核武器?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把关系长久,利益的联系才是真正决定国家间关系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有足够的共同利益基础,而不是处于一时冲动的合作才能长久。 我们和俄罗斯的两个重点合作地区就是在朝鲜半岛和中亚。在两个地区,我们和俄罗斯都是既斗争又合作。当时,两个热点的确却要有策略。在朝鲜半岛,我们是斗争大于合作。朝鲜悠关中国的安全,是我国安全边界的前沿,是我们不能丢失的地方。对于他我们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而不能让俄罗斯坐大。而在中亚地区,我们和俄罗斯的合作要大雨竞争。毕竟,中亚地区虽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和俄罗斯共同防止美国势力的介入显然显得更重要。俄罗斯有遗留的影响力,而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介入。双方合作相信可以在中亚地区控制美国势力的蔓延。这样也才能给中国和俄罗斯都提供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至于在其他地区,中国和俄罗斯就要采取一种互助的心态,共同对抗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强权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对付共同的对手。 另外,作为一种思维,必须提出。俄罗斯这个国家和世界上主要的强国一样,不太可能从外部打败的情况下却有可能从内部崩溃。我们也有必要做好应对这样的非常状况的准备。的确,俄罗斯太强对我们不好,但俄罗斯太弱对我们同样不是很好。当然了,出现那样的情况,我们在帮助维持俄罗斯不是太乱的情况下也要乘机谋取获得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这个方面谋取利益是国家之间的斗争,帮助俄罗斯也是国家的利益所在。 总之,俄罗斯是我们崛起道路上一个可以利用的伙伴,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放心。 前面感觉大家对于我过多引用了历史不是很满意,这次我以理论为主。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呵呵,感觉大家的批评让我提高不少,希望继续批评。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5)欧洲篇(后天与大家见面,明天将是另外一个但篇文章,我觉得那对于大家来说更需要)5、国家战略(5)欧洲篇(俄罗斯除外) 欧洲(除了俄罗斯以外,下无特殊说明就同意义),一个有着很多国家的世界相对发达地区。在这个地区里,既有英国、法国、德国或者再加上意大利这样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一定作用的国家,又有像类似卢森堡、安道尔、圣马力诺这样的几乎不具备任何国际和地区影响的国家。因此,要在和欧洲的交往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在战略上要聪明。 作为一个离中国比较遥远的地区,欧中之间关系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时期实际上是在一战之前。那个时候,欧洲列强都疯狂地想进入中国。的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进入了中国。首先是英国人的炮舰打开中国的国门。于是,中国在西方的威吓声中打开了自己闭锁了几百年的大门。接着,法国来了,德国来了,奥地利也来了。欧洲列强甚至达成了默契,在中国问题上门户开放。欧洲人毕竟还是认识到了这样一点,那就是中国太大,单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有效控制的。可是,即使是所有的列强,他们一起努力也没有能够达到目标。他们之间的利益斗争决定了这一点。 但是,一战和二战,欧洲成为了战争进行最激烈的地方。几百年的物质积累下的财富被消耗怠尽。大英帝国的日不落之梦只有一息尚存。法兰西帝国不复当年拿破仑时期一统欧洲的雄心。德意志帝国在两次大战的挫败之后放弃了世界霸主的迷梦。意大利帝国根本就从来没有拥有实现其罗马帝国的实力。而奥匈帝国整个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了。于是,欧洲在其黄金时期过去之后都已经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而且几乎可以说,欧洲之要不联合不统一,欧洲就永远不能抗衡美国。虽然有着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经济体系,虽然有着看着似乎是欧洲最高权力机关的欧洲议会,虽然有这总数相当庞大的武装力量。但欧洲终究是一个没有整合的欧洲。因此,他们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起到抗衡美国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成为世界政治三角的平衡者。 尽管欧洲并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但并不意味着欧洲的外交地位就不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联合国里面的两个否决权对于需要在现阶段制衡美国的世界来说就相当地重要。毕竟,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德国和法国并没有能够阻止美国人武力打击伊拉克,但他们做到了一点,让很多中间立场的国家美国向伊拉克派出军队。这是对美国的国际威信的一个不小的打击。经济是欧洲一体化中进行最顺利的。如果说,军事上欧洲对美国没有什么牵制的话,那么欧洲经济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牵制就绝对不小了。可以这么看吧,欧洲整个就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和美国是经济竞争关系。他们的经济体系中竞争成分远大于互补成分。 作为欧洲四强之一的英国,我们在收回香港之后与其没有什么核心利益冲突。英国是一个跟随美国走的国家。美国在其外交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失去了美国这个盟友,英国几乎将失去其在欧洲大陆上的影响。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要放弃英国呢?这当然绝对不可能。作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英国自然也是我国对欧外交的一个重点了。我们只要回顾一下二战之后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即使是美国也不能限制英国人的本位主义思想。不论是麦克唐娜还是丘吉尔,或者是撒切尔夫人抑或现在的不莱尔,他们都是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先导,并非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思进行外交。在我们过多地把英国当作哈巴狗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现象下面掩盖的本质性的东西。因果人首先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就没有跟从美国人的意思,联合了法国和以色列共同对埃及进行干涉性打击。最后还在美国人的威吓下无奈收场。而丘吉尔的确对美国人怀有比较深厚的感情。毕竟,在他任首相期间,是美国人挽救了帝国。可是,他在后来的越南问题上也没有卖美国人的面子,即使是艾森豪威尔这位前欧洲盟军总司令也没有能够改变丘吉尔。因为在丘吉尔看来,介入越南既没有实质上的好处,反而有很多看得见的坏处。接着就是撒切尔夫人,她并没有像美国需要的那样在欧洲问题上让美国解脱,反而按照国家战略的需要继续拉住美国更多的军队在欧洲。至于说不莱尔,他的表现我们大家都看得到,他虽然在伊拉克战争上跟着美国人走了,但在外交上却没有唯美国马首是瞻,反而抢在美国人的前头率先弥合了和老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 看了英国的一贯表象,大家应该可以想到。英国在自身无力保障欧洲均势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实现欧洲大陆的均势。那么,当另外的力量也能帮助他平衡欧洲关系的时候,他也将和那股力量搞好关系。他虽然和美国是同种文化积淀,但同种的文化积淀并不能保证他们之间没有矛盾。这就和伊拉克与科威特一样。同种文化之意味着更多的交流,但利益永远是国家考虑战略决策的第一要素。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在欧洲平衡上还不能起到更多的作用,但是在不久以后,相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能够在欧洲的稳定上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绝对不能靠军事力量去平衡欧洲,除非是世界大战。君不见美国也大多使用经济力量去执行其欧洲战略。欧洲各国普遍自主意识较强,美国能够在欧洲的土地上实现驻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是二战的结果,而美国本身又和欧洲国家在文化上相似。英国,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强调的就是一种海洋的畅通。他不仅仅上要求大西洋的畅通,他也要求西太平洋的畅通。因而,我们的海军力量的发展又可以间接对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做出贡献。正因为英国外交的特点,所以他是不太可能选择跟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对抗的。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也不可能成和中国有什么太紧密的关系,能保持现阶段的关系也就算不错的了。 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唯一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国家,因此,其在欧洲外交中的地位也是相当不错的。法国自黎塞留时期之后一直奉行实力外交,也从此占据着欧陆的统治地位。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更是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一次传奇般的征服历史。可是,法国的欧陆一号强国的地位在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出现了动摇。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三世的无能,更重要的是普鲁士出了个天才――俾斯麦!于是,靠着拿破仑三世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普鲁士击败了了丹麦、奥地利之后实力迅速上升,终于开始要进行最后的统一了。当普法战争打响之后,决定欧洲霸主的战争也就开始了。德国人笑到了最后,色当一役,法皇被俘,从此法国也就丧失了欧陆老大的地位。法国人从此面对着一个人口比自己多,并且很快将在工业上超越法国的德国。法国人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了一种偏执的优越感的延续。但即使一战二战德国都输掉了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德法力量对比。 于是,法国就成为了我们对欧洲的突破口之一。首先,法国人偏执的优越感要求法国人不盲从与任意的大国,于是,法国对美国也就没有盲从的倾向。在一些问题上更是不时和美国发生碰撞。我们当然也不能遵循冷战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更何况法国和美国还不是敌人。但我们可以利用法国人的优越感,把法国当作欧洲的主要外交对象。法国人虽然存在着虚幻的优越感,但他怎么还是能够认清世界力量对比的。所以,法国有必要引入新的力量支持以实现其自身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制衡的要求。这样,双方就可以实现互利合作。法国的一些军事技术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们也获得了不少来自法国方面的有关军事技术上的帮助。同时,中国和法国搞好关系还可以对德中关系形成一定的促进。德法竞争最终是可以帮助中国在对欧洲的外交上获得一定的积分的。 关于德国,想说的并不是很多,因为对其的战略和对法国的战略是相对类似的。主要就是加强和德国的技术往来,毕竟,德国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的这个地位是不会发生决定性改变的。同时,加强和德国的关系可以牵制法国,并一定程度上见解影响英国。对于中国市场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也不要太以外了。可以这样说吧,中德关系和中法关系同是中国对欧关系的第一级。当然,意大利要也注意,他是我国未来平衡欧洲政治的重要棋子。 至于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为获得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技术而展开一些针对性的外交,但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工夫。主要是采取经济上的合作,加深经贸往来,加大他们对中国的依赖,并最终将这种效果又体现在政治上。毕竟,国家不论大小,都是一票。外交上的支持相当重要的。 总体来说,整个欧洲对中国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能触动中国的实力。双方的交往都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层面。我们对欧战略的核心在于要维持英法德三国的战略平衡。而一旦由于三个方面的均势被打破,则意大利的地位将上升,并成为外交的一个重点方向。这是相当关键的方向。只有欧洲稳定了,世界才可能稳定。毕竟,欧洲本身作为几大力量的交汇点本身情况就比较复杂。而两次大战也都是从欧洲开始的。和欧洲搞好关系在近期看来可以获得经济和技术上的好处,从中期来看可以获得和美国较量的一定资本,而从远期来看又是应付俄罗斯崛起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欧洲也并非不希望中国强大一点,达到制衡美国的效果,也可以起到提升欧洲地位的作用。对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我们必须审慎支持,因为事情并非很明朗。最终归结起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最终参与到世界力量大格局的平衡中来。 由于欧洲本身比较稳定,和我们也没有什么厉害冲突,所以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分析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吧。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6)朝鲜半岛篇》明天与大家见面6、国家战略(6)朝鲜半岛篇 朝鲜半岛,这是中国东北方向的大门。中国历史上的夙敌日本每一次要入侵中国,其首先步骤是控制朝鲜半岛。因为失去了朝鲜半岛作为其进攻中国的基地,日本这样一个海洋国家是没有希望在陆地上和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国家抗衡的。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始终被日本人认为是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位于中国的东北方向,和俄罗斯接壤,又与日本隔海相望,加上美国势力的介入,最终导致了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实力流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实力的交汇点最终体现国家分裂。朝鲜和韩国变成了同民族的两个国家,共同参加朝鲜半岛的力量角逐,使得朝鲜半岛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现在看来,朝鲜半岛两个国家的总体态势是以韩国居于主导地位。首先,朝鲜在经济上面对韩国居于绝对的劣势。虽然朝鲜由于过于封闭,我们并不能知道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真实数目,但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是朝鲜的十倍。特别是朝鲜,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对外经济往来,而韩国却是全球的一个贸易大国。在造船行业,韩国在全球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各个国家和朝鲜经济上的往来不多,而且朝鲜本身的外交政策过于咄咄逼人,造成朝鲜在世界的政治地位比较低。韩国却以经济为先导,通过经济联系,把握住国家交往的利益主线,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国际地位。即使是在众人最看好朝鲜的陆军实力上,我也不对朝鲜抱很大的希望。虽然朝鲜军队员额超过一百万,但现代战争并不是靠两倍的数量优势就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我们要注意到,现代军队发展方向已经由以前的数量密集型转变为质量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仅仅靠数量来支撑的军队在现代化战争中是效能低下的。当然,不能否认朝鲜半岛的特殊性,那就是两个国家的战略纵深都不大。可是,朝鲜的对手并不是一支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不论是从装备水平还是从训练水平上来看,韩国都是要领先于朝鲜的。再加上朝鲜明显国家实力透支,在战争年代的潜力更是要远远小于韩国。而韩国的人口几乎是朝鲜的两倍,这就更决定了半岛本身力量的不对称性。 相对于朝鲜半岛内部的不对称性,整个朝鲜半岛却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虽然小的冲突时有发生,但却没有演化成大规模的战争。而这主要就在于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以及日本四国对于朝鲜半岛两国之间力量的制衡。相对于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这四个国家的实力是高出一筹的。于是,现在对于朝鲜半岛形势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就不是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而是在朝鲜半岛上有重大利益的四个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家了。正是这四个国家,从整体实力的均衡的角度出发压制了朝鲜半岛的一些小问题,也就扼杀了爆发大冲突的火苗。 其实,朝鲜半岛以前并没有今天这么混乱。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朝鲜不论和中国关系怎么样,都只不过是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附庸。因为不论是在中国的哪个历史时期,只要有政治上的决心,中国可以以全国之力剿灭掉朝鲜。于是,朝鲜从来也没有在地缘政治上发挥过什么大的作用。真正有心入侵朝鲜的就只有日本。毕竟,日本是个不愿意屈居人下的国家,他的大陆侵略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击败中国。正像我在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日本除了首先占领朝鲜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可以和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进行较量。而不论是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发动的干涉朝鲜的战争还是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在明万历年间对朝鲜的侵略,最终都在中国的干预下以失败告终。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彻底让日本人死心,反而变本加厉,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朝鲜的战争。终于,中国的衰弱给了日本机会,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正式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随后,朝鲜半岛就变成了日本人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和资源供应基地,更被日本那些大陆主义者视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前进基地。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失败,朝鲜半岛变成了被解放的土地。本来,这是朝鲜半岛人民实现国家的大好机会。可是,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轻率地把朝鲜半岛从北纬38度线划分,北边为苏占区,南边为美占区。意识形态的对立被灌输进了朝鲜半岛人民的心中。最终,38线以北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38线南边出现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苏联的暗中怂恿下(从资料看来是这样,但不确定,还在争论中),1950年,北朝鲜向南朝鲜发动了所谓的统一战争。本来,没有干涉的话,朝鲜半岛可能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统一。可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象征意义促使美国做出了干涉朝鲜半岛内战的决定。于是,战线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当美国人打到了鸭绿江畔的时候,中国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不得以,刚刚从内战中解脱出来的新中国又开始了其建国后的第一次战争。战线在中国介入之后又由北向南。但当美国人缓过神来之后,中国和美国杀得势均力敌。最终,战线基本上稳定在了38线附近。经过两年多的打打谈谈,最后,也就是几乎在战争开始的地方,战争结束了。从此,朝鲜半岛的分裂就一支没有结束。到了今天,朝鲜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需要靠六方会谈来探讨了。 作为今天生活着的我们,不该再对那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战争指手画脚了,我们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了。战争打了,朝鲜战争和了,抗美援朝赢了。我们保住了我国东北的大门,保住了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缓冲的区,使我们国家没有直接面对美国人的威胁。那场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更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当年的战争换来的国家安全方面的长远意义是要远远大于我国在战争中的付出的。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应该把抗没援朝当作国家的荣耀,而不是对利弊得失的过多纠缠。 同样,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并不比当年好多少。虽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我国的可动用力量增加了。可是,我们绝对没有乐观的理由,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把自己的主要对手锁定在中国身上。不管我们想不想称霸,反正美国人的逻辑就是不准你有实力,因为你有实力就威胁到他的地位了。而日本也在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试图阻碍中国经济之发展,那朝鲜也是一个最好的场所。俄罗斯当然现在还没有构成主要威胁。但是这并不能排除俄罗斯以后和我国争夺朝鲜半岛主导权的可能。 至少现在看来,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仍然是中国的利益之所在。从海洋上来说,中国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冲出第一岛链,但从陆地上来说,中国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对现存的朝鲜半岛上的敌对力量实现陆地上的完全压制。当然,如果从战略来看,中国陆军当然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要做到的是战术上也要实现绝对压制。这种绝对压制首先必须确保朝鲜半岛上存在我们力量的延伸。而现在,朝鲜就是我们中国力量的延伸,虽然不是很听话,虽然不时搞出一些和美国、日本、韩国的摩擦,但是我们却在现在还不能抛弃他。因为只有朝鲜这个国家存在,我们才可能从战术上保证缓冲地带的存在,并最终使我国东北老工业区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因为不论朝鲜的国力怎么衰弱,即使进攻力量不济,用作防御还是相当有效果的。毕竟韩国陆军也不是美国陆军,而朝鲜半岛本身又不怎么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我想,等硬骨头被啃完了之前,中国军队早就到前线了。这样不仅仅是陆地的安全,还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大我国军队的有效作战范围。作战基点前提了嘛! 特别是现阶段看来,朝鲜半岛的两国分裂情况有助于我国在实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进行运作。力量的对抗本身也是一种交流。而且那个碰撞的地方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地方,那自然就让我们运作的空间变得更大,因而也就更有弹性。弹性是外交运作所最为需要的东西。失去了弹性的外交要不就断交,要不就战争了。由于朝鲜半岛的实力体系的分割,其本身的能动性也相对过大。韩国和美国的良好关系的存在决定了朝鲜就必须要自己的靠山。俄罗斯的衰落以及其在欧洲和中亚所受到的巨大压力使之不可能对朝鲜有多么大的帮助。于是,这个靠山无疑就只能是中国了。以中国之实力保住朝鲜尚无太大之困难。不过长此以往仍然不是个办法。 至于韩国,现阶段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和韩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经济交往所能带动的实际利益,远大于我们大力援助朝鲜所获得的虚名。最终,物极必反。朝鲜问题上如果再出现越南和阿尔巴尼亚这样的问题那就说不过去了。同一个石头上拌三次那就真的是笨了。韩国就不一样了,他和中国之间没有以意识形态来界定双方之间的关系。利益为先导决定了两国的政治关系的相对稳定性。韩国和朝鲜不一样。朝鲜在外交过程中有一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存在使其在外交上的飘忽不定。而且,由于这种飘忽不定,如果我们没有与韩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那么就有可能由此破坏稳定。而韩国则不一样,韩国更加希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毕竟,韩国现有的经济建设成果来之不易,韩国人不想出问题。我们就利用韩国的这种心态,也可以很好制衡美国。毕竟,如果韩国没有同意,美国人很难在朝鲜半岛上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韩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前段时间,韩国国防部甚至提出要和中国加强军事交流,最少也应提升至对日本关系的程度,即使现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但已经是一种政治姿态了。这种政治姿态的牵制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那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牵制,更是为未来双方发展更深层次的双边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中国就可以利用这些把韩国拉来一起去制衡日本。由于日本入常问题,大多数人都看到了,韩国是坚决反对的立场。韩国外交更多是基于实力政治,由于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也不排除他倒向中国的可能性。不过,这方面我们的外交运作就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给韩国以现实的好处和安全保障。至于这现实好处可能是经济上的一些让步或者政治上的支持。由于韩国和日本本身的矛盾的存在,并不排除他们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由于韩国的海上航道相对日本更加不安全,所以韩国有必要寻求海上庇护。中国的海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日本总不至于猖狂到跑中国的海域来追逐韩国的货轮吧。另外,和韩国加强关系本身就可以对朝鲜起到很大的遏制作用。这是中国的选择多了,同时让朝鲜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的话,我想朝鲜应该会变的听话一点。 从更远期来看,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上升,我们就应该大力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这样就可以把在韩国的美国军队挤出去,失去了现实威胁的国家又是中国的邻国再留有美国军队这无疑是自己找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朝鲜半岛实在是太近,以至于难以分割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应该会把对中国的关系放在首位。因为那样才是其国家安全的根本。而统一的主体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韩国。不论人口还是实力方面都是韩国居于很大的优势地位。只有韩国来消化朝鲜而不可能是朝鲜来消化韩国。实力政治决定了一个温和的韩国要比一个冲动的朝鲜更符合我国的利益。从整体上来说,统一后的朝鲜半岛面临着的主要威胁来自日本方向,所以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到了那个时候,朝鲜半岛大国政治的舞台上也就只剩下了中国和美国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作为美国和韩国之间应当仍然会保持相当的友好关系。我们很难要求统一后的朝鲜采取在中美的地缘政治较量中过多偏向中国的政策。但却可以追求统一之后的朝鲜和我们在对日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这样显然将使日本面临更多的牵制,也使打击日本的难度减小。6000万人口的统一的朝鲜将成为东亚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发挥其在政治上的应有影响。那么,东亚政治也将重新洗牌,出现中日朝(统)三角。本来,三方实力和关系还有一定不对称性,但由于美国在幕后抗衡中国考虑而对日本的支持来看,三角的稳定体系也就会形成了。这样的动态平衡下,外交运作去打破平衡是相当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实力发展来打破东亚地区的平衡,把日本的地缘政治作用最小化,提升统一后的朝鲜的作用。以统一后的朝鲜遏制日本,以减少我国直接需要面对的战略方向,减少日本对我国力量的牵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国的力量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从经济上来说,由于现阶段的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很大程度的竞争性,我们在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后可以很大程度上转移我们可以转移的经济往来,在国家政治的主导下实现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经贸关系的提升。在此同时,将日本经济边缘化,削弱日本与我国抗衡的实力,最终在中日的民族较量中完全胜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即使统一后的朝鲜哪怕仅仅是采取善意中立的政策,也更利于我国海军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走向大洋的血路。 对于现在各个方面都很关心的朝核六方会谈我们要继续推动。毕竟,中国是现在还能影响朝鲜的最大力量了。六方会谈本身可以增加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最终提升中国的地缘政治软实力。这对我国以后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六方会谈本身加强了中国和美国的交流,促使两个世界大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力图实现一种斗争中合作合作中斗争的情形。这种合作中的斗争斗争中的合作也对于中美关系的和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未来世界的两的实力体系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全面对决应该是大多数有理智的人所不希望看见的。以外交中的斗争来获取利益显然更利于中国。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必然存在,此时,有了朝鲜半岛作为一个竞争的具体体现也有利中国和美国双方对于竞争焦点的分散,使任何竞争焦点都很难促成双方的一场全面战争。可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朝鲜没有核武器对我国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减少我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压力,也有利与朝鲜半岛的我稳定。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朝鲜拥有核武器对我们的影响。朝鲜即使有核武器了也没有进行核战争的潜力。因为选择核战争就是选择了毁灭。 对于半岛军事力量的加强我们不要太敏感。这些军事力量很难被看作是用来对付中国的。因为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个陆地和中国接壤且没有什么战略纵深的地区是不可能寻求和中国进行战场上的较量的。可能海空力量还未发挥更大作用之前陆地便已经丢失了。因此,我们更多应该把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的加强看作是一种对日本的牵制。只有这样看了,我们在未来的国际较量中才能更洒脱。要把可以利用的力量加以利用,把不需考虑的问题甩掉。这样才能对国际关系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朝鲜半岛的问题就说到这吧。下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军事知识竞赛,作为军事社团社长我不得不出面进行组织协调。不知道那段有无时间继续写原创。如可能,我会尽力写的。如果没有时间写,还请大家见谅。 7、下篇预告:国家战略(7)南亚次大陆篇国家战略(7)南亚篇 中国之西南有一片辽阔的土地,它被喜马拉雅山系阻挡了和中国的联系。那个地方曾经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但直到十九世纪,中国才和他有了比较深的联系。在此之前,唐僧取经的天竺可能是我们对它最初的印象了。 现在的南亚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富饶美丽的土地。他和中国之间也没有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存在就被阻绝交流。今天的南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由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的国际关系很可能会因为它的存在而发生不少的变数。 南亚现在有七个国家,他们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有些人至今因为教育的原因以为南亚还存在锡金这个国家。其实,锡金早在很多年之前就被印度实质上吞并了。印度是当今是界上的一个重要国家。他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并正在争取更高的在政治地位。其积极要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行列就是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从整体上看,南亚以印度的实力最强。可以说,在南亚这个封闭的体系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印度抗衡,甚至可以说除了印度,整个南亚的其他六个国家加一起也不是印度的对手。印度现在有一定的工业,农业也还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IT产业,据称其产值每18个月就翻一番。巴基斯坦可以被认为是南亚地区的二号强国,也是整个南亚地区唯一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印度的国家。巴基斯坦也被认为有一定的工业能力,但说他是一个农业国或者更恰当。以并不强盛的国力维持一支超过六十万的军队,可想而知其经济上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差距在逐渐加大。孟加拉国几乎就完全没有工业,一个纯粹的农业大国。军事实力更多体现在数量上,整个国家处于赤贫状态。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是一个国家――巴基斯坦。而现在的巴基斯坦是以前的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则是以前的东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在三次印巴战争中并肩作战。可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由于印度准备充分,巴基斯坦惨败,不得不以东巴独立的结果换取和平。这可以说是对巴基斯坦的极大削弱。至于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这三个国家没有多少实力可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也看不到有很大的价值。斯里兰卡本身陷于内战中还未抽身,实力也不是很强。我们可以这么说,南亚政治终究是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核心,而核心的核心则就是印度了。不论是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来说,印度都是南亚当之无愧的核心。 中国与南亚之间首先发生真正的政治问题还是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由于十九世纪的英国选择了两条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是从东南沿海入侵中国,二是从西南方向入侵中国。其东南沿海入侵路线相对来说是比较顺利的。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就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获得着越来越多的利益。可是,从西南的入侵相对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可以说,英国人尝试了很多次,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成功。可是,随着中国的日益衰弱,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控制也就越来越弱。终于,英国人抓住了一个小小的机会,麦克马洪爵士以支持西藏独立为条件和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一个《西姆拉条约》,划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虽然这条线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任何一届中国政府所接受,但是却由于中国的积弱,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没有哪一届政府去真正维护过自己的权益。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62年,独立后印度的蚕食政策已经很出格了。于是,为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国发动了自卫还击战争。战争胜利了,也算获得了一些实际利益,可问题却远没有解决。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领土问题仍然存在,成为中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结。 今天看来,当年的蒙巴顿方案虽然是帝国主义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野蛮手段。但正是这种野蛮手段避免了中国的南面出现一个更为强大的印度帝国。这样统一的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政治运作将极为不利。毕竟,实力版块越多运作的弹性空间才能越大,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立的。而在南亚,这也是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斗争无疑提升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地位。 印度,其无疑将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毕竟,现在的印度无论从人口上还是从经济体规模上来看都是相当可观的。现在的印度就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了。因此,我们不希望在南亚地区出现印度这样一个敌人。当然,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才是衡量国家间关系的准绳。不论从哪个角度上来看,中国和印度都是有合作前景的。中印之间的问题最突出体现在领土问题上。不过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中,我们也应该相信国家可以在这些问题上比较好的处理掉。总体看来,领土问题是不可能拖太久的,双方领导人都认识到了,领土问题现在对双方的外交关系的影响相当大。有很多人预测中国和印度将竞争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主导权。其实,这也是一种对印度不了解的表现。而有些印度人也这样认为,那就是因为他们也不了解中国。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实力其实是层次上的差别。在此,我不得不提到印度的IT产业和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问题上来。 IT业作为印度经济的明星产业,被世界各国极为看好。从个人了解的情况上来看,印度的IT产业生产的主要是低端的产品。印度的IT产业中的民族工业自身研发能力不强,靠的是对别人的一种简单复制上。为了表现出印度经济的活力,印度政府也大打IT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其IT产业的强大。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国家的导向能力并没有均衡地被投入到整个工业体系中去,而是主导作用发挥在IT产业上。盲目的重复投资造就了一种投入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而这种增长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一个招牌产业,甚至可以说是个面子工程而牺牲掉了整个民族工业的均衡发展。这样做看起来的确很风光,很多人都觉得,印度这样一个国家能够在IT这样一个新兴的工业领域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并且发展如此迅速的确是难能可贵。可惜的是,印度人自己竟然也陷入了这样的思维之中。对于自己的IT产业的发展沾沾自喜。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投入和产出比的不合理以及盲目投入对以后印度经济的巨大危害。一天,一旦IT泡沫消失,这对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呀。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IT也可以说更多的是个软件工业。软件工业的低端过度发展无疑对硬件工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已经根植于印度经济系统之中。未来的经济也是个系统产业。硬件的落后必然导致为软件服务的硬件也开始相对落后,最终拖软件的后退,影响到真个民族工业的发展。我们中国也可以抓住印度软件方面自大的情绪,适量进口印度的低端软件,让他产生误判。印度这个国家由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的战略误判就并不奇怪。一个民族文化有重大缺失的国家在政治上是不会显得很成熟的。特别是印度这样的国家,他怀有深重的复仇意愿,对于强大的渴望到达了极端的程度,因而整个民族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的政治运作。总喜欢在面子上占上风。由此而一直把中国视作其对比的对象,对于让中国在某方面对其有了依赖(当然,不是真的)肯定会大书特书。这样的结果是很严重的。印度将为此沸腾,从而对于要获得选民的印度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导致政府在错误的方向上不得不一错再错。而事实上,印度却已经在工业体系上出现重大缺失,最终导致国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下。(呵呵,多的就不说了,具体的打击手段虽有思路了,但是是秘密哦!)极端的民族主义的问题在印度身上就很明显体现出来了。 不仅仅是IT产业显示了印度整个工业体系的完整性缺式问题,更多的信息都告诉我们,印度的工业实际上根本就不能与中国的工业相提并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印度的美圆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一半,购买力也似乎是中国的一半。那么这样看来,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应该已经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水平了。但是,从现实中我们看不到这点。因为印度的工业生产量和我们的差距绝对不是二分之一这么简单,少说也是个四分之三,如果更不负责任地说,印度的工业能力可能只到了中国的六分之一乃至八分之一。仅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到,印度的国家综合竞争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要和中国列入统一等级的地步。从其他方面上来说也是这样,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造还是进出口贸易额,我们都不能体会到强大的印度工业的影响。而我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已经切实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的影响。就这,也可以说明,印度人和中国较量的日子还远呢,而且,由于印度本身发展战略的一系列失误,印度和中国的实力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放大中。这样的情况本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和印度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力层次并不在一个档次的国家可以有竞争,但合作就更符合双方之间的关系。我们和印度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所以,合作完全是有感情基础的。加上客观实力条件对比的符合,中国和印度是完全可以实现战略上的合作的。 首先,印度和中国都有自己的海洋梦想。中国是太平洋,印度是印度洋。可是,中国在首先关注太平洋的同时又必须注意到印度洋。毕竟,我们中国石油进口的很大比重来自中东地区。所以,我们要对印度洋有一定的实力存在。但我们的主要突击方向应该是太平洋,毕竟,美国才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印度控制印度洋的决心很大程度上就将要挑战美国在印度洋的控制权,这样也就威胁到美国的利益了。对于美国来说,虽然印度可以起到遏制中国的作用,但其战略价值本身还没有印度洋的控制权大。因此,印度和美国之间也是有矛盾的。而且,从印度人的心态出发,印度想挑战的不仅仅是中国,也有美国。而且挑战中国主要是经济上,至多也就是陆地上。当经济上挑战有一定难度,而陆地上几乎没有胜算的情况下,选择美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印度洋实现对印度生存空间的拓展就变得合乎逻辑了。而美国在改善和印度关系的同时改善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就带有牵制印度的意图,实际上也是一个美印印度洋冲突的前兆。那么,印度和美国之间的竞争本身就对我国的战略控制有相当的好处。而中国在西太平洋对美国海权的挑战自然是对印度的压力的一种分担。那么,双方的行动将是共同对美国的全球制海权发起的一次挑战。可以认为,这种挑战的规模是空前的,而且还不比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挑战。毕竟,那个时候,还有北约盟国的帮助。现在可就只能靠美国人自己来解决问题了。即使印度的造舰技术和产量比之中国都远远不如,但是印度人却是舍得花钱的。我想,有这种决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对美国在印度洋的海权形成一定的冲击吧。(笑)于是,中国和印度的一个共同利益就体现出来了。另外,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都是希望做发展中国家的领袖的。他们都有带领发展中国家挑战工业化国家的欲望。那么,谁也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只有一个领袖吧。还有就是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必然会增加。这样,双方也能实现很大长度上的经济上的互利。同时,印度也需要中国来调和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使得他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实,印度人也希望和平崛起,但和巴基斯坦的对抗消耗了印度很多的实力。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印度还是知道的。而中国也需要印度在藏独问题上的支持(实际上问题我们自己能控制,但少一点投入还是好的)。这样,双方的合作基础就显得完全具备了。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实现合作的前景相当广阔。 同时,我们对印度也要有足够的警惕。我们知道,印度人一直也没有忘记掉1962年的那次失败。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在那场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且,印度自己对自身实力的误判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波助澜导致印度也有可能走上一条和中国对抗的道路。这些年来,印度一直在疯狂购买武器而不是技术。这可以看出,印度是在超前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这种超前的发展是以牺牲自己军事技术发展潜力为代价的。当然,如果从印度人的角度来说,这可能也是国防力量发展的要求了。也许我们认为我们不会主动找印度人的麻烦,但印度人却不这么认为吧。(他们倒是对《孙子兵法》中的“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学的比较好了。)他们的力量实际上对我国相对力量薄弱的西南边陲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可是,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斗争方向无疑是在东方和东南方以及南方。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巴基斯坦这个南亚的重要棋子。 巴基斯坦和我国的友好关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和别的盟友关系一样,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也是基于利益而存在的。首先可以是这么说吧。中国就一直需要一个牵制印度的国家,而巴基斯坦也一直需要一个能够迅速有力帮助自己的国家。于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自然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今天看来,虽然巴基斯坦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但毕竟还拥有南亚地区唯一可以和印度抗衡的军事力量。对于巴基斯坦的军事量力,我们要在相当程度上支持其加强。不管怎么样,巴基斯坦的存在无疑让印度的主要精力不在中国方向,并且有利于实现中国和印度的合作战略。因为巴基斯坦的存在标志着印度要想从陆地上走出去难度是很大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得出结论,印度会把力量投入压力小的印度洋地区。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能源战略也促使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巴基斯坦可以说也是一条伊朗能源进入中国的路上通道。能源问题是我国二十一世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我们的很多问题在符合国家大战略的前提下是以能源为先导的。而且,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还可以使我们在中亚地区的发言权变得更多――这可是间接的,没有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同时,出于一定程度上印度洋存在的考虑,巴基斯坦也是必要的朋友。这样,总使得印度对印度洋不一定拥有绝对的主导权。这种结果本身就有利于政治斗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巴基斯坦本身也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也是有潜力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周边地区应该是会被带动的,那么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贸易往来就可以得到实质性提升。这样也有利于长期的合作。毕竟,一个没有实力的巴基斯坦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相信中国和巴基斯坦随着在很多方面的国家利益的绑定,也将实现更加有成效的合作。 至于孟加拉国的作用要小的多,但也不可忽视,利益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将利益最大化。所以既然孟加拉国有利益,我们就要把握住。当然,实际上和孟加拉国的合作很大程度上也和巴基斯坦是一个逻辑。但投入和产出都相对要小很多。至于斯里兰卡,我们的政策指导就要看国家的战略取向了。 如果武装力量要走出国门,那斯里兰卡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性基地。但如果不是,那么斯里兰卡的作用就轻微了。这方面,不想做无谓的猜测,请大家理解。 总体上来说,南亚局势也应该被塑造成三角关系。印度为南亚实力体系中的最强角。而巴基斯坦为首的其他南亚国家为较强角。然后中国在南亚的存在力量为弱角。虽然是弱角,但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吧。中国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国家政策,使自己在南亚地区的存在力量按我们要求变化,更有利于保持动态平衡。平衡不被打破的南亚是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情形。同时不得不注意到,南亚地区作为核武器的拥有地区,我们必须发现其对我国国家战略的影响,但也不要神化其作用。要知道,武器终究只是死的,人的能动性的注入才能最大限度加强武器效能。核武器也不能脱离这条规律。 呵呵,又让大家见笑了。请大家在将来的这个星期中理解我。学校的军事知识竞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哦。不过我尽量啦,呵呵。 8、下篇预告:《国家战略(8)东南亚篇》国家战略(8)东南亚篇 亚洲的东南,中国的南部,有一个包括了十一个国家的地区,被称之为东南亚。这个地区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个地区的十一个国家分别是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东南亚的几个大一点的国家都还有一定的实力,而有一定的实力的国家多了就会造成外交上的相对复杂。因此,处理东南亚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想要处理也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实力。对于要投入实力的地方我们当然也就要有一定的重视。 其实中国自古就和东南亚有不少联系。不过当时的联系还仅仅的一种纯粹联系,而谈不上关系。不过到了后来,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中国建立了藩属关系,这才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其的关系。可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并没有依靠自己地缘政治上的优势来彻底控制东南亚国家(当然,当时还没有地缘政治这个概念),而是让以法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抢得先机。于是,东南亚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东南亚也成为了战场,一度大半个东南亚都落到了日本的手中。中国军队也应盟国的要求派出了精锐部队参加东南亚的反法西斯战争。可以说,中国军队对于在东南亚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中国开始了内战,对东南亚事务就没有过多关心。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世界上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已经风起云涌。而中国作为一个想当有正义感的大国当然对于东南亚民族独立的要求给予大力支持。不论是在越南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还是对美国人的斗争中,中国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可是,在取得国家独立和完全同意之后,越南人在苏联的支持下体现出一种疯狂的挑衅倾向。于是,中国和越南之间也爆发了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却造成了双方之间长期的不信任。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和东盟四个国家在南沙问题上出现了纠纷。于是,双方之间在经贸合作日益加深的同时却都怀有浓重的不信任感。一系列的问题,造就了现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东盟这个地区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首先,东盟和中国陆地接壤,这就意味着保障东盟不被外国势力控制是我们的底线了。我们绝对不能在我们国家的任何方向给区外大国从陆地上威胁我们国家的机会。而现在看来,东盟国家中除了越南能给我国在陆地上造成一定的麻烦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国家可以给我们在陆地上玩游戏。所以,对于越南我们有足够的重视,相信越南在有79年的创痛之后是不会贸然寻求和我国在陆地上交手的。东盟也不仅仅就是我们防御的屏障,更是我国攻势政策的出发点。由于印度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我们不得不做好对于印度的防范。而对于印度防范主要是采用围堵战略。在这其中,位于东南亚最西部的缅甸无疑是我国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柱。有了缅甸的存在,可以大大牵制印度的力量,而使我国获得足够的弹性来处理印度问题。哪怕真的和印度交手了,缅甸也是我国一个好的前进基地了。这是从陆缘政治上看的。从海缘政治上来看,东盟对我国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额都是从还上航道上创造。因此,我们要必要保持我国海洋通路的畅通。而我们经马六甲海峡往西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航道。中国出口的大量产品和进口的很多重要战略资源都要从那经过。如果能搞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我国的海缘政治就是很成功的。毕竟,我们国家不可能把海军派到每一寸海洋去,能多一片相对祥和的海洋对我们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毕竟,虽然现在看来东南亚国家的海军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一旦和东南亚国家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我们要想消灭其海军也是不简单的,即使能够消灭,一段时间的海洋阻塞最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某种角度上来讲,东盟也是我国防止印度海军势力向东延伸的缓冲地带。印度现在的野心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单单一个印度洋已经不足以满足印度人的野心。那么,印度海军向东延伸的第一个阻碍力量便是东盟国家的海军。因此,要更大程度上让东盟国家的海军成为我国的助力而非阻力。 当然,从整体上我们是要这么看问题,但在外交中,我们对东盟国家就应该区别对待了。毕竟,国家之间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对策出现。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我们必须最注意的一个。他之所以这么重要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海是中国海上的一个重要通路。而越南恰恰可以说是南海的一条边了。可以说,我们的南海航线几乎都在越南海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就更不用说如果有区外大国的支持的情况或者区外大国直接和越南联盟与我作战的情况了。也就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越南至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对我国南海航道威胁最大的国家了。而越南直到今天仍然在和我国就南沙群岛问题争执不下。南沙是中国的这个在我们眼里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为了利益,越南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他在国内做的宣传工作也是很多的。我们要警惕,因为当这个概念在越南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话,那就上升为一个主权问题。一个国家在主权问题上投入的决心和力量要远远大于其在利益上的投入。因此,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甚至可以说连越南都比不上,大多是一些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知道南沙问题的复杂性,很多人只觉得一个小小的越南,还不是一两下子就搞定了,可能更有人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吧。撤远了,由于越南还和中国发生过大的冲突,加上刚刚这个原因,越南应该可以说是威胁我国意图最强的国家。从国家实力上来说,越南也许确实不是东南亚国家中最强的。可是,我们要看到,意志加上地理位置的作用可以显示出越南是对我国威胁能力最大的国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威胁意志和能力的结合,中国对与越南就更需要足够的重视。虽然越南是永远不可能单独从整体上威胁中国的,但是他却可以牵制中国的力量,使中国在主要方向的投入减少。要知道,由于南方也是中国的重要利益所在,因此从常规意义上来说,中国也应该在南方保持压倒性力量。可中国的现实就是力量不足。那么,采用外交运作就显得重要了。我们首先要体现出对越南的打捧结合。打是从实力逻辑上来打,就是让越南看到,即使越南和区外大国联合起来,中国哪怕不能打败区外大国也可以从整体上摧毁越南的实力体系。所谓的捧就是让越南觉得中国是重视他的,让他有一定的满足感存在。这个满足感对任何国家都是很重要的。有了满足感的国家会相对理智。越南的理智从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是有帮助的。这就是当年美国对中国拥有核武器没有太大的反对是一样的道理。有了核武器的中国有了一定的满足感,就会相应地理智一些。理智后的中国反而更加利于美国的实力运作。越南和中国也是一种相似的逻辑。当然,我们让越南有满足感是以不损害我国的利益为前提的。一切都要向利益看,我们绝对不要赔本买吆喝。所谓的满足感可以通过承认越南东南亚地区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更多给越南一点面子。同时,我们要保持对越南的战略威慑,如果越南人在某些问题上过分了,我们就狠狠地踢他一下,让他知道自己是越南,不是什么超级大国。其实,越南人的民族主义没有能够压倒利益。想当年越南人依附于前苏联时就没有怎么体现出民族主义情绪来。关键还是要有压倒性的实力!可是实力分配方向太多,相对实力不足,我们也只有靠一些阴谋了。办法终究比困难要多,以我中华之天威,合理运用自身实力搞顶越南难度不是很大。南沙从长远看来越南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加坡对我国也很重要。首先,新加坡是去年全世界吞吐量对大的港口,比我们的上海还要多一点,也已经超过了荷南的鹿特丹。仅仅从这一点上看,新加坡就很重要了。而新加坡本身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说是现在我国力量还没有足够辐射的地区。因此,采用的政策就缺少了相应的军事能力作为支撑。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就要更为精妙,才能获得我们在战场上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办法――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就是高悬在新加坡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我们完全可以以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要挟新加坡方面,要知道,只要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顺利实施的话,新加坡原则上将永远失去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地位。这对于新加坡来说无疑就是决定性的筹码,也是我们最拿得出手的筹码。也许我们不会真这么去干,但又有谁知道呢。新加坡如果不识时务的话那有什么后果就很难预测了。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手上的这个大大的筹码,获得足够的利益。而且新加坡的经济并不是建立在足够的实物经济的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我们的军事力量虽然覆盖不料新加坡,但是只要让新加坡变得不安全,我想新加坡的衰落也就指日可待了。 反正可以说,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对新加坡做什么,但是我们间接影响新加坡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所说的不能直接对新加坡怎么样也只是指以我国现有的对外政策来看,毕竟,我们的远程打击力量还是可以打到新加坡去的。同时,我们也还可以从民族感情上来影响新加坡,毕竟,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在内心的深处都潜藏着对这个民族强大的渴望。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造就了人们的这种潜藏心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相信有一天,同文同种会让我们和新加坡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当然,实力在其中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没有实力哪能成事呢。 对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中国采取的政策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这两个国家都在马六甲问题上很重要,而且还不像新加坡那么脆弱。当然,他们也不是很坚强的那种。因此,我们的策略更多的是怀柔,给予利益。其实,中国现在和马来西亚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建立了一些军品往来更说明了双方关系在稳步提升。和印度尼西亚,我们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问题上。这中情况下,我们加强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往来,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经济利益来牵制印度尼西亚。可以看出来,印度尼西亚以后很可能成为东盟的核心国家,因为其国家无论是人口还是现有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在东南亚国家里面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当然,我们要牵制他还有其他办法,比如东帝汶问题我们就曾经借用了,现在还有亚奇。哈哈,谁叫印度尼西亚自己这么乱呢。像这些问题我们不用投入太多,产出就已经很大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一下的方向。美国当年还不是支持了阿富汗反苏武装,我们也不要太限制自己了。 关于老挝、泰国和柬埔寨我们应该采取类似的政策。这三个国家现在和我国的关系都还是不错的。我们应该继续这种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加强和这些国家的经济交往,更大程度上获得对这些国家在经济交往上的不对称优势。这样的优势是很有作用的。从一个方面上来说,经济往来对我们自己也是有足够的好处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外交战略上的经济筹码的加大无疑带来了金钱很难衡量的利益。当然,对于这三个国家我们的对待方式也有区别。这是根据其相对于我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实力来决定的。很显然,泰国是一个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国家,我们应该很好地处理泰国问题。甚至可以依靠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在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大玩三角政治,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且,泰国对于我国以后在战争年代的某些情况下由海洋转向陆地的石油供应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泰国的深水良港可以让我国的VLCC有足够的停泊设施。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以态度的陆地为基础,完成某些时期的过渡性石油运输方案。而老挝和柬埔寨在我们防备越南的过程中也有不小的积极利益。 关于菲律宾,我们虽然和他有冲突,但却不必要把他看的太重要,一是他没有什么实力,而是他的地理位置和中国也比较近,我想他也没有那么大胆量。而文莱同样也由于自身的实力限制,所以不被看好。当然,我们和他们之间关于南沙的争执我们是不能有任何让步的。 缅甸,的确很重要,和中国现在类似准结盟。的确,缅甸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国的支撑。而缅甸也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棋子。其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应对印度向东扩张的最前沿。仅仅就此一点来说,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毕竟,缅甸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我们以后可能会更需要这个国家 特别是在打破美国对于我国的海上全面封锁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已有的中缅公路加上那运输能力足够的中缅铁路,其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都是很大的。要知道,交通铁别是铁路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取向。而我国的国家战略取向自然也就不会例外了。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应该加大对东盟各国的经济控制,努力使之变成我国经济版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经济上的诱惑在大多数情况下看来是无可抗拒的。而对于东盟那些相对小一点的国家来说,这些经济上的利益就更加具备决定性作用了。可以说,人民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通行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东盟变成中国的墨西哥。这样,我们的南边才会和美国的南边一样安全。经济的控制是最轻松又最稳固的,是无法抗拒的的力量。只要我们学会了合理利用这无可抗拒的力量,我们的外交将更为科学有效。当然,在经济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之前,我们要大玩三角政治,不要让东南亚国家抱成团,而是分而制之。这就要求我们让一些国家和另一个些国家产生对中国的不同态度。而我们给他们的利益也不一样,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自然而然产生的。毕竟,在利益面前,谁也不是圣人。 唉,感觉很对不起大家,这篇让大家等这么久,而且手生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不过这星期的确太忙了。下个星期也差不多哦。学校军事知识竞赛搞死人呀。过了下个星期又快考试了。呵呵,真是没办法,这年头,事就是这么多哦。9、国家战略(9)中亚篇 四代重歼 中亚地处中国西面,是中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关注方向。中亚在此处个人把其范围设定在六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 事实上,中亚自古和中国就有很密切的关系。曾经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在古代的第一条影响比较大的对外交流通道的存在就和中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中亚就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而且中亚在有些时间里还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大唐帝国就曾经因为中亚的利益而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进行了一场战争。有些中国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只要控制了中亚就强大。也许这个观点和历史是有一定的重叠,但是也并不全面。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关系并不正确。并不是因为中国控制了中亚中国才强大的,而是因为我们强大了才能控制中亚。我们国家的实力中心在版图靠东的地方,能够控制到中亚的话那当然也就是对当时实力的一种有效表现了。可以说,在那个海洋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实力的对外渗透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所以真正可能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中呀地区。 不管在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是不是到了中亚,中国都没有拥有对中亚的完全控制。在那个交通条件还很落后的时代中,想要在离自己都城那么远的地方实现对一块辽阔土地的绝对控制这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中亚地区的数度失守也是能够理解的。实力决定了一切,中国当时的实力的确不足以对中亚形成绝对控制。 今天,中亚对于我国的意义相对于以前大得多。可以这样来看。首先,中亚地区和我国有了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这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大大的不同。的确,边界的交通有利于我国加强和中亚国家的联系,但同时,便捷的交通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势力渗入中亚地区后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后勤都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代战争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更是相对以前要远远超出。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显然也就是一条好的后勤补给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西部地区的驻军和战争保障能力都显得相对不足。当然,这些问题都在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上升而在不断的改进中。可是我们的改进速度还是不足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毕竟,战争不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来进行。我们必须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可以看到,仅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的意义都已经不言而喻。可是,中亚对于我们来说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中亚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上的利益也不小。中亚各个国家和我国的距离很短,贸易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双方之间的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样看,双方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这些合作空间一旦开发出来。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大国,我国需要的很多资源都是中亚地区相对富有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这就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崛起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资源。二十一世纪实际上有成为一个资源枯竭世纪的征兆,中亚因能源而在我国外交中更显风采。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就是,由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实力迅速上升,在自己的封闭体系内已经不能无限制发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到把我国的实力导向国外。因为实力在封闭体系内的无限膨胀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整个实力体系的崩溃。 首先我们来看看面上的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大问题,石油问题。可以这样看,中亚石油以后将可能变成我国最安全的石油来源,是我国可以有效控制的一个石油来源。石油的安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海军力量暂时无法有效保障我国海上石油航道的安全之前,从陆地到达中国的石油显然是一个有效缓解海军力量不足但石油消耗巨大的手段。从俄罗斯来的石油可能就相对没有这么安全了。毕竟,俄罗斯和我们有合作但也有竞争,而且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俄罗斯自身对石油的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俄罗斯,那是不安全的。而中亚国家是处于我国有效的战略威慑之下。因此,其安全系数要大的多。同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直接获得中亚国家的石油,而且来自伊朗等国家的石油也可以通过中亚国家顺利流到中国。这样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有效保障战争年代石油的比较有效的供应,不至于使整个国家军事机器陷于瘫痪。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亚国家的石油储量并不是很多。他并不是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根本因素,因而在对中亚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致意到,我们应该是主导,而不能让中亚国家凭借那么一点点石油就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当然,我们在一系列问题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毕竟,他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的老大了吧。我们是要走自己的路,而不跟着别人走路。这个路怎么走还得看我们的战略运作。 至于经济上的合作,我们也应该就是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知道,是他们依靠中国经济实现发展而非中国依靠他们实现经济发展。当然,这其中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合作自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从比例上就看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起的作用要大的多。因此,我们占主导地位是应该的,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经济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文明的“侵略手段”存在,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把中亚并入我国的军事版图,因为那个地方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是中美俄三大国实力流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我国未取得绝对优势之前,即使实现了军事存在,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可以预见,实现了中亚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也不能很快就把自己的力量从陆路进军西亚。实际上,短期内由于中亚的交通条件因素,我们几乎不可能指望我们能从陆路实现进军西亚的策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有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以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进驻吉国。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用一定篇幅来论述一下。 入驻吉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究竟要不要入,我们可以讨论,但却不能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如果驻军吉国的确将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好处。首先,我们实现了在吉国的军事存在。这个军事存在的实现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强制色彩。因为我们是受到邀请,而在受到邀请之前我国没有任何此方面的暗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驻军吉国一旦实现对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我们将为以后的行动增添一种可能,这本身又是一个间接的威慑。不论我们在驻军吉国后是否有对其他国家有此意向,但不可避免别的国家将考虑此种可能性,以增加我国在一些外交问题上的筹码。而且,以后我们如果有意实现在外国驻军,也将受到小得多的阻力。而中亚地区本来就是我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如果我国能够在中亚实现驻军,肯定有助于稳定中亚局势,同时对我国的一个战略大后方也是起了不小的安定作用。中亚大安定对于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国周边地区的动乱显然是不利于我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安定环境的出现的。另外,驻军还可以更有效实现对于中亚石油的控制。如果我们能够在中亚地区有效排挤掉美国势力,并对俄罗斯势力实现压制,则我国的中亚战略就显得相当有效。可是,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还比较雄厚,毕竟,这儿没有受到类似北约在西面给予俄罗斯那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美国政府进军中亚的决心。要看到的是,美国此次进入阿富汗是共和党的政策。作为两党政治,首先是国家利益,其次是政党利益。可有些时候,政党会把本党利益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一体的。所以,共和党政府如果继续执政,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在中亚继续渗透的决心和力量。当然,我们也不是怕美国和俄罗斯,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时,我国若是进驻中亚,实际利益仍然有限。而且很可能把中亚的地缘政治角逐从相对比较稳定的中亚――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三角变成变数相对较大的四角关系。最终将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要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立是历史给予中国人的机会,至少现在看来,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仍然是我国在国际较量中牵制美国的一张有效的牌。即使美国的力量深入中亚,对我国仍然不能构成大的威胁。还是一样的原因,中亚的交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区外大国进行大规模战争。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有可能对美国的战争意图形成巨大的钳制。大家可以看到,当美国人喊着要对朝鲜核问题进行深究的时候,他首先做出的决策便是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南撤。意图很明显,要离开朝鲜军队的强大火力的直接打击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发扬美军远程打击能力的优势。而相对于朝鲜军队,中国军队的远程打击火力的强度和打击距离都要远远超出。因此,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在战争状态下将有可能成为我远程打击力量的活靶子。要知道,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美国人要想实现绝对制空权,难度是很大的。因此,我远程打击火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把那些驻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军作为我国战略运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实现对美军打“美军”牌。日本人不是以前发明了以华制华吗?虽然日本人不能成功,但以我中华文明之积淀,实现此战略意图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同时,我们暂时不进驻中亚可以让美俄矛盾激化,最终实现对自身的待价而估。这种待价而估的策略对于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对实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这对于掩盖中俄矛盾也有好处。共同的威胁是有利于团结的。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我国的直接威胁并不是很大,在北极熊的伤口还没有舔噬好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急于向中国龙发起挑战的。当然,远期双方在中亚的竞争又显得不可避免,但那就是后话了。至少现在看来,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的态度至少还没有到反对中国获得的地步。如果他真要这样做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也要三次才出山,这就是一种待价而估的典型。我们中国就这么好请?这在以后也是一种软实力方面的压力吧。因此,慎重全面进行评估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总体看法。至于究竟进不进驻,那是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和我国今后的政策上来考虑的,个人就不好妄自揣测了。我的意见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内容也就基本清晰了。这段论述的一些地方实际上就是请君入瓮的策略。 对于中亚地区,我们同时还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虽然我们和俄罗斯主要是合作,但合作中也有竞争。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较量几乎难以避免,我们也必须早做准备。现阶段,我的主张是让美国和俄罗斯首先在中亚大斗。但我们也必须与中亚各国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以期日后进军中亚的难度不是很大。毕竟,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远见。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巴基斯坦和伊朗,那么中亚地区的问题就不会很大。 当然,我国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突破口应该就选择在中亚。那是各方力量相对最为薄弱的地区。我们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必须在海洋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很难全面压倒美国的海权。因此,我们向东太平洋方向发展的阻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而陆地又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并且,中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亚经济的发展,以后当然会在交通条件上变得更好。而中国国力的上升又将支撑中国以中亚为基地实现对西亚的军事存在。本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又使中国在西亚实现军事的存在欲望大大加强。所谓利益是前进的动力,而理想就更能激励人前进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以下一段话,抛开其它因素来看,其核心观点可以说切中了人类的本质―― “人们不肯为事业而死,但却肯为理想而死。要生存的人却必须要战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不想战斗的人也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法律即为永远的斗争。为了恢复日尔曼的权力,你们不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制造武器?”而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培养一种精神,使这个民族能够负起武器来?” ――――――――阿道夫.希特勒 ――对,正是这样,我们的民族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个理想而献身。我们可以为理想付出一切。利益的驱使则使我们的这个意愿变得更为坚强。中亚的突破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当然我们要冷静,但当我们需要激情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拿出激情来。 中亚也是国家战略系列有关周边陆地接壤国家的最后一个从政区上论述的。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文章。 作者:龙王天下(longwang) 日期: 06-07 21:56Re:(原创)国家战略(9)中亚篇既然来了,就凑个趣吧! 以下是转贴: 漏斗子:对上海合作组织吸收巴印伊三国的一点看法(www.top81.com.cn ) 目前美国到处在扩张,在中亚驻军队、搞“颜色革命”,还声言要搞伊朗,明显危及到中国、俄罗斯利益和领土安全,用一个地区组织来遏制美国在中亚的势力扩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中俄不可能通过双边合作联手对付美国,那么这个组织就是唯一可用的途径。   现在上合组织这样的扩张,主要在内部协调上会出现问题。概率上也是,成员国越多利益交集的概率越少,协调一致就越困难。我认为,目前这个地区的各国在反对地区政治格局再有美国进入作重大调整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不希望再有乱象发生。尤其俄罗斯、中国已经有共识,只是谁当老大,俄罗斯戒心比较大,毕竟在他的领地上。第一步应该把上合组织扩展到经济,其次加强军事合作,军事上可以让俄罗斯当头、中国辅佐,经济上中国领衔、带动各国,政治上当然中俄轴心再加各国协商一致。   这次扩编,是巴印伊获得准成员国身份,与蒙古一样,实际就是观察员,还不是完全正式的名分。这里的玄机是伊朗,这个国家在中亚的重要性、对中俄地缘政治的意义,不用多说,否则美国也不会虎视眈眈盯着他。伊朗加入这个以反对“三股势力”为目标的反恐国际组织,至少不给美国以反恐为名打伊朗的理由,伊朗成为有“组织”的人了,会坚定伊朗抗美的决心,不再势单力孤。对咱来说,以后也有了去伊朗“反恐演习”的机会,熟悉一下丝绸之路故地,可以作为将来进入中东、进入印度洋的伏笔。美国虽然单边主义到处惹事,但是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可以证明,对背后有大国支持的国家,美国动手还是要掂量掂量的,不那么轻举妄动。如果最终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美国对伊朗动武就要考虑这些不确定成本,中俄就要不断以这个不确定成本,来阻止美国动武,就像美国在台海玩的一样,咱也来这一招。   在印度、巴基斯坦提出申请以后,俄罗斯是力挺印度,中国则力挺巴基斯坦。因为中国现在与巴基斯坦有了准军事合作条约,合作深度比上合大多了,如果两国军事合作、演习等,再放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就更掩饰一些,可以更好的避开来自美印的疑虑。所以,接受巴基斯坦,也可以使在印巴冲突时,避免俄罗斯以往那样完全站在印度一边,对巴基斯坦好处很多,咱的盟国好处多当然应该高兴。俄罗斯是一直在谋求建立俄印中三国战略联盟主导中亚、抗衡美国,以此缓解俄罗斯西线的压力,我们的回应很冷淡。现在印度进了上合,有点符合俄罗斯设想的意思了,再说咱现在也是在与印度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没有理由反对印度加入。   在大格局上,我们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要稳住中亚,防止美国捣鬼,然后能使我们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东部与美日的斗争和解放台湾,是事关我们生死存亡和取得东亚主导权并决定我们大国地位的主要矛盾。就此而言,西部仍然处于从属的次要矛盾的地位。通过上合组织覆盖丝绸之路(现在也可以看成能源之路),利用“组织”防范其他大国对这一地区得蚕食、扩张和颠覆,避免我们自己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东西两线的围堵,我是赞同这样的做法的。奥运会就在眼前,台独如何玩是不好说的,别看了国亲两党访问大陆就掉以轻心,或许问题就迫在眉睫,大势决定着我们必须东攻西守。 以下是龙王的回帖! 假如把突破口放在东线,窃以为就大错特错拉。 从对手的势力分布状况来看,可以说是东重西轻。东线有牢固的美日同盟,二者的经济军事合力要远大于我们。美国在东线的经营可谓年深日久,现在正逐年加强。而西线原是苏联的传统范围,甚至苏联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这一地区,比如苏军入侵阿富汗,却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的大国势力更加薄弱,所以美国人现在才能乘虚而入。美国势力的渗透,反面说明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还不强,不然它为什么要大力渗透?无论是驻军也好,或者颜色革命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构筑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不难看出,西线正处于群雄(中、美、俄,印、伊次之)逐鹿状态,鹿死谁手尚未成为定局,换句话说这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西线正处于旧格局(苏联主导)被打破,新格局正在确立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迟到了近10年,以美国反恐在中亚布局为开始的标志。东线相反,美日仍占主导地位。西线新格局的演化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后就开始呢?大家不妨考虑一下。 从斗争的方式来看,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假如将东线作为重点,那么突破日美包围封锁的办法就在于加强海空力量,而这两种军力恰恰是我们的弱点。我们的优势在于陆地力量,不是说句吹牛的话,目前能与中国陆军抗衡的对手似乎还没有出现,美军也不行。假如选择东线作为重点,无异于是用我们的短处来对付对手的长处,我不知道《孙子》或者其他哪部兵法是这样说的? 现在的形势是“东重西急”。 “东重”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东南沿海是我们的经济重心,大部分家当都集中在这里,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等等,问题复杂,牵扯面广,搞不好就会捅大篓子,正是因为重要,所以不可草率行事,可徐图之。方法上应当采取渐进方略,以柔克刚,充分发挥我们的“软性影响力”,把自己打造成“经济黑洞”,把周边国家都牢牢卷入中华经济圈,正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力量的建设作为辅助手段,与我们的发展步伐相适应,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从技术和影响两方面考虑,“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不可不防。 “东重”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的防御核心就在东亚的日美同盟,美韩以及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不如日美的作用大。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仍然是西太平洋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假如现有格局被颠覆,那么将来西太平洋格局的秩序是什么样子的,则依然是个未知数。也就是说颠覆西太平洋的现有格局,美国将失去既得利益,而且未来的利益也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美国人有什么理由这么干?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大造中国威胁论,给中国不停地制造麻烦,其动机就是在拼命地保它在本地区的主导地位,害怕失去他们的既得利益。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个全球性的制高点没有拿下,这就是中东。虽然美国是全球老大,但多线作战的局面它也受不了。因此美国尽管不断地给我们制造麻烦,但是绝对不愿意让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失去控制。 不难看出,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两股最大的势力(中美)都不希望地区秩序失控,我们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美国人要继续享有既得利益,而在本地区陷入剧烈动荡甚至爆发战争的情况下,一切将化作泡影。只有日本人也许不这么想,为什么呢? “西急”主要表现在美国正在西线扩充势力,并打算长期盘踞下来。假如我们对未来对手的行动无动于衷,那简直太愚蠢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霉菌在西线站稳脚跟,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处于美国人的东西夹击之中,这种战略态势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届时就算想发展也没有空间了。因此对于西线对手的咄咄进攻,我们必须迅速回应,这也是我们向西拓展的大好时机。美国在中东中亚扩张,但是有一个战略缺陷,那就是缺乏一个坚固的战略支撑点。在东线美国可以控制并利用日本,但是西线却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代理人。日本的长处是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中东和中亚各国都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该地区有些国家拥有日本不具备的其他优势,那就是石油。而美国在西线的代理人必定是一个或者数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美国人在西线的攻势是全面进攻,从外高加索到波斯湾,从地中海边的黎巴嫩到中国边境的吉尔吉斯。在这场巨大攻势中,美国人前期使用的是军事手段,比如侵占伊拉克。但是军事手段的开销庞大,而且存在大多不确定因素,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得不偿失。因此在后期,美国政府就开始调整策略,改武打为文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系列的颜色革命。然而颜色革命也会产生副作用,那些还没有变色的国家肯定会问,下一个是谁?因此对美国的警惕与防范是必然的事情。哎呀,一展开就有点跑题拉。 因此,窃以为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声东击西。对日本高调批判,既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又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是一种攻势防御策略,目的和美国人散布中国威胁论类似,就是要避免局势发生不利于我们的变化,即便小打小闹地过过招,想必大家都明白现在谁都不能把谁怎么样。而中亚或者说西线才是低调的角斗场。东线的看点是外交、经济,西线的重点是经济、情报、安全。 大家想必都知道“避实击虚”这个简单的道理,从对手在东西两线的力量分布来看,东“实”而西“虚”、东强而西弱,假如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东线与对手争夺,无异于放着肥肉不吃偏偏要去啃骨头。东线,时间在我们这一边,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亚洲的领导权舍我其谁?最急的是日本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它们将丧失最后的机会。所以不必急于在东线与日美纠缠,而要把重点放在西线,西线关系这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资源与安全。假如仍把西线摆在次要地位,下一步我们面对的局面必然是腹背受敌!! 作者:龙王天下(longwang) 日期: 06-07 21:55Re:(原创)国家战略(9)中亚篇既然来了,就凑个趣吧! 以下是转贴: 漏斗子:对上海合作组织吸收巴印伊三国的一点看法(www.top81.com.cn ) 目前美国到处在扩张,在中亚驻军队、搞“颜色革命”,还声言要搞伊朗,明显危及到中国、俄罗斯利益和领土安全,用一个地区组织来遏制美国在中亚的势力扩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中俄不可能通过双边合作联手对付美国,那么这个组织就是唯一可用的途径。   现在上合组织这样的扩张,主要在内部协调上会出现问题。概率上也是,成员国越多利益交集的概率越少,协调一致就越困难。我认为,目前这个地区的各国在反对地区政治格局再有美国进入作重大调整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不希望再有乱象发生。尤其俄罗斯、中国已经有共识,只是谁当老大,俄罗斯戒心比较大,毕竟在他的领地上。第一步应该把上合组织扩展到经济,其次加强军事合作,军事上可以让俄罗斯当头、中国辅佐,经济上中国领衔、带动各国,政治上当然中俄轴心再加各国协商一致。   这次扩编,是巴印伊获得准成员国身份,与蒙古一样,实际就是观察员,还不是完全正式的名分。这里的玄机是伊朗,这个国家在中亚的重要性、对中俄地缘政治的意义,不用多说,否则美国也不会虎视眈眈盯着他。伊朗加入这个以反对“三股势力”为目标的反恐国际组织,至少不给美国以反恐为名打伊朗的理由,伊朗成为有“组织”的人了,会坚定伊朗抗美的决心,不再势单力孤。对咱来说,以后也有了去伊朗“反恐演习”的机会,熟悉一下丝绸之路故地,可以作为将来进入中东、进入印度洋的伏笔。美国虽然单边主义到处惹事,但是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可以证明,对背后有大国支持的国家,美国动手还是要掂量掂量的,不那么轻举妄动。如果最终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美国对伊朗动武就要考虑这些不确定成本,中俄就要不断以这个不确定成本,来阻止美国动武,就像美国在台海玩的一样,咱也来这一招。   在印度、巴基斯坦提出申请以后,俄罗斯是力挺印度,中国则力挺巴基斯坦。因为中国现在与巴基斯坦有了准军事合作条约,合作深度比上合大多了,如果两国军事合作、演习等,再放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就更掩饰一些,可以更好的避开来自美印的疑虑。所以,接受巴基斯坦,也可以使在印巴冲突时,避免俄罗斯以往那样完全站在印度一边,对巴基斯坦好处很多,咱的盟国好处多当然应该高兴。俄罗斯是一直在谋求建立俄印中三国战略联盟主导中亚、抗衡美国,以此缓解俄罗斯西线的压力,我们的回应很冷淡。现在印度进了上合,有点符合俄罗斯设想的意思了,再说咱现在也是在与印度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没有理由反对印度加入。   在大格局上,我们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要稳住中亚,防止美国捣鬼,然后能使我们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东部与美日的斗争和解放台湾,是事关我们生死存亡和取得东亚主导权并决定我们大国地位的主要矛盾。就此而言,西部仍然处于从属的次要矛盾的地位。通过上合组织覆盖丝绸之路(现在也可以看成能源之路),利用“组织”防范其他大国对这一地区得蚕食、扩张和颠覆,避免我们自己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东西两线的围堵,我是赞同这样的做法的。奥运会就在眼前,台独如何玩是不好说的,别看了国亲两党访问大陆就掉以轻心,或许问题就迫在眉睫,大势决定着我们必须东攻西守。 以下是龙王的回帖! 假如把突破口放在东线,窃以为就大错特错拉。 从对手的势力分布状况来看,可以说是东重西轻。东线有牢固的美日同盟,二者的经济军事合力要远大于我们。美国在东线的经营可谓年深日久,现在正逐年加强。而西线原是苏联的传统范围,甚至苏联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这一地区,比如苏军入侵阿富汗,却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的大国势力更加薄弱,所以美国人现在才能乘虚而入。美国势力的渗透,反面说明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还不强,不然它为什么要大力渗透?无论是驻军也好,或者颜色革命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构筑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不难看出,西线正处于群雄(中、美、俄,印、伊次之)逐鹿状态,鹿死谁手尚未成为定局,换句话说这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西线正处于旧格局(苏联主导)被打破,新格局正在确立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迟到了近10年,以美国反恐在中亚布局为开始的标志。东线相反,美日仍占主导地位。西线新格局的演化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后就开始呢?大家不妨考虑一下。 从斗争的方式来看,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假如将东线作为重点,那么突破日美包围封锁的办法就在于加强海空力量,而这两种军力恰恰是我们的弱点。我们的优势在于陆地力量,不是说句吹牛的话,目前能与中国陆军抗衡的对手似乎还没有出现,美军也不行。假如选择东线作为重点,无异于是用我们的短处来对付对手的长处,我不知道《孙子》或者其他哪部兵法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形势是“东重西急”。 “东重”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东南沿海是我们的经济重心,大部分家当都集中在这里,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等等,问题复杂,牵扯面广,搞不好就会捅大篓子,正是因为重要,所以不可草率行事,可徐图之。方法上应当采取渐进方略,以柔克刚,充分发挥我们的“软性影响力”,把自己打造成“经济黑洞”,把周边国家都牢牢卷入中华经济圈,正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力量的建设作为辅助手段,与我们的发展步伐相适应,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从技术和影响两方面考虑,“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不可不防。 “东重”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的防御核心就在东亚的日美同盟,美韩以及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不如日美的作用大。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仍然是西太平洋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假如现有格局被颠覆,那么将来西太平洋格局的秩序是什么样子的,则依然是个未知数。也就是说颠覆西太平洋的现有格局,美国将失去既得利益,而且未来的利益也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美国人有什么理由这么干?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大造中国威胁论,给中国不停地制造麻烦,其动机就是在拼命地保它在本地区的主导地位,害怕失去他们的既得利益。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个全球性的制高点没有拿下,这就是中东。虽然美国是全球老大,但多线作战的局面它也受不了。因此美国尽管不断地给我们制造麻烦,但是绝对不愿意让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失去控制。 不难看出,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两股最大的势力(中美)都不希望地区秩序失控,我们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美国人要继续享有既得利益,而在本地区陷入剧烈动荡甚至爆发战争的情况下,一切将化作泡影。只有日本人也许不这么想,为什么呢? “西急”主要表现在美国正在西线扩充势力,并打算长期盘踞下来。假如我们对未来对手的行动无动于衷,那简直太愚蠢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霉菌在西线站稳脚跟,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处于美国人的东西夹击之中,这种战略态势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届时就算想发展也没有空间了。因此对于西线对手的咄咄进攻,我们必须迅速回应,这也是我们向西拓展的大好时机。美国在中东中亚扩张,但是有一个战略缺陷,那就是缺乏一个坚固的战略支撑点。在东线美国可以控制并利用日本,但是西线却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代理人。日本的长处是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中东和中亚各国都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该地区有些国家拥有日本不具备的其他优势,那就是石油。而美国在西线的代理人必定是一个或者数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美国人在西线的攻势是全面进攻,从外高加索到波斯湾,从地中海边的黎巴嫩到中国边境的吉尔吉斯。在这场巨大攻势中,美国人前期使用的是军事手段,比如侵占伊拉克。但是军事手段的开销庞大,而且存在大多不确定因素,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得不偿失。因此在后期,美国政府就开始调整策略,改武打为文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系列的颜色革命。然而颜色革命也会产生副作用,那些还没有变色的国家肯定会问,下一个是谁?因此对美国的警惕与防范是必然的事情。哎呀,一展开就有点跑题拉。 因此,窃以为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声东击西。对日本高调批判,既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又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是一种攻势防御策略,目的和美国人散布中国威胁论类似,就是要避免局势发生不利于我们的变化,即便小打小闹地过过招,想必大家都明白现在谁都不能把谁怎么样。而中亚或者说西线才是低调的角斗场。东线的看点是外交、经济,西线的重点是经济、情报、安全。 大家想必都知道“避实击虚”这个简单的道理,从对手在东西两线的力量分布来看,东“实”而西“虚”、东强而西弱,假如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东线与对手争夺,无异于放着肥肉不吃偏偏要去啃骨头。东线,时间在我们这一边,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亚洲的领导权舍我其谁?最急的是日本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它们将丧失最后的机会。所以不必急于在东线与日美纠缠,而要把重点放在西线,西线关系这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资源与安全。假如仍把西线摆在次要地位,下一步我们面对的局面必然是腹背受敌!! 9、国家战略(9)中亚篇 四代重歼 中亚地处中国西面,是中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关注方向。中亚在此处个人把其范围设定在六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 事实上,中亚自古和中国就有很密切的关系。曾经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在古代的第一条影响比较大的对外交流通道的存在就和中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中亚就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而且中亚在有些时间里还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大唐帝国就曾经因为中亚的利益而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进行了一场战争。有些中国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只要控制了中亚就强大。也许这个观点和历史是有一定的重叠,但是也并不全面。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关系并不正确。并不是因为中国控制了中亚中国才强大的,而是因为我们强大了才能控制中亚。我们国家的实力中心在版图靠东的地方,能够控制到中亚的话那当然也就是对当时实力的一种有效表现了。可以说,在那个海洋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实力的对外渗透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所以真正可能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中呀地区。 不管在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是不是到了中亚,中国都没有拥有对中亚的完全控制。在那个交通条件还很落后的时代中,想要在离自己都城那么远的地方实现对一块辽阔土地的绝对控制这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中亚地区的数度失守也是能够理解的。实力决定了一切,中国当时的实力的确不足以对中亚形成绝对控制。 今天,中亚对于我国的意义相对于以前大得多。可以这样来看。首先,中亚地区和我国有了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这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大大的不同。的确,边界的交通有利于我国加强和中亚国家的联系,但同时,便捷的交通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势力渗入中亚地区后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后勤都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代战争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更是相对以前要远远超出。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显然也就是一条好的后勤补给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西部地区的驻军和战争保障能力都显得相对不足。当然,这些问题都在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上升而在不断的改进中。可是我们的改进速度还是不足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毕竟,战争不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来进行。我们必须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可以看到,仅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的意义都已经不言而喻。可是,中亚对于我们来说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中亚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上的利益也不小。中亚各个国家和我国的距离很短,贸易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双方之间的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样看,双方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这些合作空间一旦开发出来。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大国,我国需要的很多资源都是中亚地区相对富有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这就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崛起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资源。二十一世纪实际上有成为一个资源枯竭世纪的征兆,中亚因能源而在我国外交中更显风采。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就是,由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实力迅速上升,在自己的封闭体系内已经不能无限制发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到把我国的实力导向国外。因为实力在封闭体系内的无限膨胀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整个实力体系的崩溃。 首先我们来看看面上的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大问题,石油问题。可以这样看,中亚石油以后将可能变成我国最安全的石油来源,是我国可以有效控制的一个石油来源。石油的安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海军力量暂时无法有效保障我国海上石油航道的安全之前,从陆地到达中国的石油显然是一个有效缓解海军力量不足但石油消耗巨大的手段。从俄罗斯来的石油可能就相对没有这么安全了。毕竟,俄罗斯和我们有合作但也有竞争,而且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俄罗斯自身对石油的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俄罗斯,那是不安全的。而中亚国家是处于我国有效的战略威慑之下。因此,其安全系数要大的多。同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直接获得中亚国家的石油,而且来自伊朗等国家的石油也可以通过中亚国家顺利流到中国。这样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有效保障战争年代石油的比较有效的供应,不至于使整个国家军事机器陷于瘫痪。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亚国家的石油储量并不是很多。他并不是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根本因素,因而在对中亚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致意到,我们应该是主导,而不能让中亚国家凭借那么一点点石油就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当然,我们在一系列问题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毕竟,他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的老大了吧。我们是要走自己的路,而不跟着别人走路。这个路怎么走还得看我们的战略运作。 至于经济上的合作,我们也应该就是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知道,是他们依靠中国经济实现发展而非中国依靠他们实现经济发展。当然,这其中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合作自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从比例上就看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起的作用要大的多。因此,我们占主导地位是应该的,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经济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文明的“侵略手段”存在,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把中亚并入我国的军事版图,因为那个地方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是中美俄三大国实力流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我国未取得绝对优势之前,即使实现了军事存在,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可以预见,实现了中亚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也不能很快就把自己的力量从陆路进军西亚。实际上,短期内由于中亚的交通条件因素,我们几乎不可能指望我们能从陆路实现进军西亚的策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有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以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进驻吉国。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用一定篇幅来论述一下。 入驻吉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究竟要不要入,我们可以讨论,但却不能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如果驻军吉国的确将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好处。首先,我们实现了在吉国的军事存在。这个军事存在的实现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强制色彩。因为我们是受到邀请,而在受到邀请之前我国没有任何此方面的暗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驻军吉国一旦实现对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我们将为以后的行动增添一种可能,这本身又是一个间接的威慑。不论我们在驻军吉国后是否有对其他国家有此意向,但不可避免别的国家将考虑此种可能性,以增加我国在一些外交问题上的筹码。而且,以后我们如果有意实现在外国驻军,也将受到小得多的阻力。而中亚地区本来就是我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如果我国能够在中亚实现驻军,肯定有助于稳定中亚局势,同时对我国的一个战略大后方也是起了不小的安定作用。中亚大安定对于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国周边地区的动乱显然是不利于我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安定环境的出现的。另外,驻军还可以更有效实现对于中亚石油的控制。如果我们能够在中亚地区有效排挤掉美国势力,并对俄罗斯势力实现压制,则我国的中亚战略就显得相当有效。可是,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还比较雄厚,毕竟,这儿没有受到类似北约在西面给予俄罗斯那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美国政府进军中亚的决心。要看到的是,美国此次进入阿富汗是共和党的政策。作为两党政治,首先是国家利益,其次是政党利益。可有些时候,政党会把本党利益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一体的。所以,共和党政府如果继续执政,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在中亚继续渗透的决心和力量。当然,我们也不是怕美国和俄罗斯,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时,我国若是进驻中亚,实际利益仍然有限。而且很可能把中亚的地缘政治角逐从相对比较稳定的中亚――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三角变成变数相对较大的四角关系。最终将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要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立是历史给予中国人的机会,至少现在看来,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仍然是我国在国际较量中牵制美国的一张有效的牌。即使美国的力量深入中亚,对我国仍然不能构成大的威胁。还是一样的原因,中亚的交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区外大国进行大规模战争。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有可能对美国的战争意图形成巨大的钳制。大家可以看到,当美国人喊着要对朝鲜核问题进行深究的时候,他首先做出的决策便是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南撤。意图很明显,要离开朝鲜军队的强大火力的直接打击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发扬美军远程打击能力的优势。而相对于朝鲜军队,中国军队的远程打击火力的强度和打击距离都要远远超出。因此,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在战争状态下将有可能成为我远程打击力量的活靶子。要知道,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美国人要想实现绝对制空权,难度是很大的。因此,我远程打击火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把那些驻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军作为我国战略运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实现对美军打“美军”牌。日本人不是以前发明了以华制华吗?虽然日本人不能成功,但以我中华文明之积淀,实现此战略意图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同时,我们暂时不进驻中亚可以让美俄矛盾激化,最终实现对自身的待价而估。这种待价而估的策略对于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对实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这对于掩盖中俄矛盾也有好处。共同的威胁是有利于团结的。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我国的直接威胁并不是很大,在北极熊的伤口还没有舔噬好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急于向中国龙发起挑战的。当然,远期双方在中亚的竞争又显得不可避免,但那就是后话了。至少现在看来,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的态度至少还没有到反对中国获得的地步。如果他真要这样做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也要三次才出山,这就是一种待价而估的典型。我们中国就这么好请?这在以后也是一种软实力方面的压力吧。因此,慎重全面进行评估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总体看法。至于究竟进不进驻,那是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和我国今后的政策上来考虑的,个人就不好妄自揣测了。我的意见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内容也就基本清晰了。这段论述的一些地方实际上就是请君入瓮的策略。 对于中亚地区,我们同时还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虽然我们和俄罗斯主要是合作,但合作中也有竞争。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较量几乎难以避免,我们也必须早做准备。现阶段,我的主张是让美国和俄罗斯首先在中亚大斗。但我们也必须与中亚各国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以期日后进军中亚的难度不是很大。毕竟,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远见。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巴基斯坦和伊朗,那么中亚地区的问题就不会很大。 当然,我国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突破口应该就选择在中亚。那是各方力量相对最为薄弱的地区。我们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必须在海洋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很难全面压倒美国的海权。因此,我们向东太平洋方向发展的阻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而陆地又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并且,中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亚经济的发展,以后当然会在交通条件上变得更好。而中国国力的上升又将支撑中国以中亚为基地实现对西亚的军事存在。本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又使中国在西亚实现军事的存在欲望大大加强。所谓利益是前进的动力,而理想就更能激励人前进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以下一段话,抛开其它因素来看,其核心观点可以说切中了人类的本质―― “人们不肯为事业而死,但却肯为理想而死。要生存的人却必须要战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不想战斗的人也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法律即为永远的斗争。为了恢复日尔曼的权力,你们不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制造武器?”而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培养一种精神,使这个民族能够负起武器来?” ――――――――阿道夫.希特勒 ――对,正是这样,我们的民族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个理想而献身。我们可以为理想付出一切。利益的驱使则使我们的这个意愿变得更为坚强。中亚的突破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当然我们要冷静,但当我们需要激情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拿出激情来。 中亚也是国家战略系列有关周边陆地接壤国家的最后一个从政区上论述的。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文章。10、国家战略(10)西亚北非篇 四代重歼 西亚和北非,这是一个亚洲和非洲交界地带。这个地方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恐怕要算石油了。那黑色的血液在我们看来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石油给西亚和北非国家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带了副产品――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更多是为了利益。而石油在现代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地位。在人类尚未寻找到替代性能源的情况下,石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存在着。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失去石油供应,那么一个工业化国家就将陷入瘫痪的状态。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其石油消耗两的增长速度并不比经济迟缓。继1993年我国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之后,2003年,我国又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也就是说,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刻。可是,当我们放眼世界,真正从储量和产量上都能满足中国的就只有西亚和北非。可以看到,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尼日利亚抑或委内瑞拉,他们的石油储量和产量都无法满足中国的要求。而且这些国家本身对我们来说安全系数也不是很大,容易出现断奶。真正可以说相对比较稳定的石油来源可能就是西亚和北非了。世界上超过了百分六十的石油埋藏于中东的地下。如此集中的石油无疑就成为了大国战略的着眼点。这是一个可以集中投入力量的地方,也是国际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地区之一。复杂本身意味着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挑战。 当然,此一地区的重要性意味着我国除了直面挑战之外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国家战略为利益而服务。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国家战略就无法回避之。但是,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个地方有一个相对直观的了解。这个地区大部分人口是阿拉伯人伊斯兰人口。当然,还有两个国家相对比较另类,一个是以色列,他是犹太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另一个是伊朗,他是波斯人的后裔建立的国家。而本地区其他国家则就再没有什么例外的了。当然,此地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石油上,也体现在地理位置上。作为未来世界三大力量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自然也是缓冲地带。谁能占据更大的优势自然也就能在未来世界权力的争夺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苏伊士运河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水道之一,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更甚至可以说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道对于任何海洋国家,更对于任何想要获得足够海洋利益的国家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另外,我们在那个地区还可以看到庞大的经济利益。由于现在该地区的很多国家的经济是以石油为支撑,国内工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他们却并不缺钱。因此,我国的产品应该能在那些地方获得一席之地。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美国现在在该地区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当然, 随着我国力量的上升,美国人的优势也不是永久性保持的。待到我们对中亚地区实现牢固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的目标肯定就是要以中亚为一个基地,进军西亚。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从世界大趋势来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欧洲又或者印度以及日本都不希望中东地区的石油被美国一个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建立统一战线,为着共同的利益而抗争。要知道,只要中东地区不被一个国家所控制,我们获得石油的安全度就会相对比较高。而对中亚的控制则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不太强的海军与庞大的石油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我国想要单独控制中东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等到我国有那个力量的时候,估计中东的石油已经没有什么剩下的了。单独控制中东也是危险的,那意味着给了别的强国一个共同的对手,促使他们在地缘政治中共同排挤中国。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个人认为,我们以后应该要在中东地区实现足够的军事存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存在的国家的发言权就会相对弱得多。这个军事存在不仅仅是间接威慑,还要有直接威胁力量。这个直接威慑力量主要体现在驻军上。我们国家可以和该地区的友好国家协商在一个或者几个合适的地点建立军事基地,当然,主要是海空军事基地。这样不仅仅可以起到对我国作战力量延伸的效果,其本身对于敢于挑战我国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政治利益的国也是一个有效的吓阻力量。 当然,对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国家,我们也要有所侧重,选择重点的突破口。 沙特阿拉伯就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突破口。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同时也能够提供最大石油产量的国家,其战略价值肯定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可以看到,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在名义上还是被美国控制,可是这样的控制也并不牢固。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现在这种美沙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微妙。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的信任大大下降了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自然也会加强对美国的警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同美国以外的世界大国打交道,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实现三角关系的微妙平衡。中国现在和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出口中程弹道导弹给沙特阿拉伯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中程弹道导弹在中东地区绝对可以称得上一种战略性武器了。因此,我们合理利用沙特阿拉伯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也不要在沙特阿拉伯占据绝对主导。那将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不要小看了美国人为了核心利益而进行战争的决心和力量。当然,其实沙特阿拉伯的选择也不多。要牵制美国就需要一定的力量。俄罗斯显然是力不从心,日本也是鞭长莫及,欧洲则是有心无力,印度则是远不能及。只有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一定程度上在沙特阿拉伯乃至中东地区和美国一定程度上抗衡。值得注意的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要的是平衡点,而不是压倒优势,这是很重要的。咄咄逼人的外交并非一个成熟大国的表现。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另一个西亚地区的国家是伊朗。事实上,其对于中国的意义甚至要大于沙特阿拉伯。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和我国的准盟友巴基斯坦接壤,也就是说是我国最强大的陆上力量可以到达的地方。因此,我们的地缘政治也就更为行之有效。从现在的国际关系来看,显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和伊朗发展关系是最为可行的。要看到,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修复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双方倒是因为伊朗的核计划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因此,伊朗对于美国的现实战争威胁做出反应的方法便是倒向能够对伊朗进行有力支援的大国。这个大国显然不可能出自欧洲,这并不现实,松散的欧洲没有力量在接近远东的地方形成什么有效的军事和外交攻防体系,保障伊朗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欧洲也没有那个意愿因为这个问题再次和美国产生矛盾。同样的道理,印度、日本的力量也不可能给伊朗决定性的帮助。而俄罗斯没有想在伊朗问题过早和美国较量的倾向。毕竟,俄罗斯人的实力能好好控制中亚就不错了。特别是现在,俄罗斯与伊朗在里海问题上也有分歧,所以关系并不是很看好。因此,有能力且有意愿对伊朗进行帮助的国家就是中国了。而伊朗作为欧佩克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石油的可供应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伊朗的已探明石油储藏量和潜在石油储藏量都是全世界靠前的。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给予伊朗支持的利益是很大的。牢牢控制住伊朗,我们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我国比较薄弱的海洋环节,直接从陆地上获得石油。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毕竟国家安全的战略收益不是短视的数字曲线可以概括得了的。从控制伊朗之后的情形来看,肯定对我国以后的中东地区的运作有相当好处。因为我们可以实现对伊朗的决定控制。这种控制使我国军事存在大大延伸。直接可以对抗到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我们可以预见到,即使美军撤除伊拉克,伊拉克政权极大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亲美。因此,我们就可以以伊朗为一个前进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美国中东力量。不要小看了伊朗,伊朗自身的战争潜力也是很强的,毕竟他本身就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把伊朗的力量转化为我国军事力量的一种延伸,那么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牵制作用将大大提升,而伊朗本身的安全系数也将大大升高。同时,我们还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中国――巴基斯坦――中国的轴心,可以有效将我国的中亚战略和南亚战略盘活,获得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同时,由于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其不仅仅可以帮助我国获得石油,甚至可能在战争时期阻止我们的对手获得石油。霍尔木兹海峡即使不能控制也能作到行之有效的封锁吧。正所谓中国不能得到的我们也要努力让美国不能得到。要知道,波斯湾或者阿曼湾乃至阿拉伯海北部都不怎么适合航空母舰作战而更适合潜艇作战。我们掌握不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应该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美国充分利用海洋。总之,对于伊朗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虽然伊朗从整体战略价值上来看不如沙特阿拉伯,但是却由于其特殊的条件,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要远远大于沙特阿拉伯,并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大国方略进行的基石。 对于现在还在美国控制中的伊拉克我们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从军事上对美国进行排挤。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在联合国中席位去影响美国在伊拉克的部署。至少也要一定程度让美军在将来不能明目张胆在伊拉克军事存在。这样,由于我们在伊朗方向的压力,而美国力量又显得薄弱了,伊拉克就必须为自己的前途考虑。现在,伊拉克能进行的外交就是石油外交,而我们需要的也就是伊拉克的石油。我们本身并不指望伊拉克还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更大的帮助。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有一天,伊拉克的反美武装能够打得更好的话,那么给美国人的印象就是第二个越南了。这样可以牵制美军的兵力,虽然对我国的中东战略有一定的制肘,但却可以大大减轻我国在其他方向的战略压力。而动乱的伊拉克不本身肯定是不适应做前进基地,这样实际上又从另一个角度上缓解了我们在伊朗方向受到的压力。 关于西亚地区,还有一个阿拉伯国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这个国家就是叙利亚。叙利亚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实力,而且对黎巴嫩也有一定的控制力。要看到的是,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垮台之后,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必然会相对上升。由于叙利亚这个国家没有什么石油,所以其更需要一定的领袖地位来保障自己在别的阿拉伯国家面前的地位,以求在问题上也获得一定的发言权。而从现实状况来看,叙利亚本身如果依附美国的话是不可能获得地区大国的地位的。美国人更看中的是石油。而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又日减。和中国一定程度上合作就成为了叙利亚的不二选择。当然,由于叙利亚离我们的距离因素,也不能指望他们就完全不看美国的脸色。国家本来就是以利益为前提,叙利亚是借中国实现其相对地位的提升,而非与美国的全力对抗。只要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在叙利亚问题上该怎么办也就清晰了。 西亚地区还存在着一个重要国家和他带来的重要问题。这就是以色列和巴以问题。巴以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东战争都打了五次了。这个死结始终还是没有解开。问题拖了五十多年还没有解决很大长度上和美国的偏袒是分不开的。那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干什么呢?虽然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政府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巴勒斯坦人民谋利益。从现在看来,美国实际上在骑墙,他虽然对以色列有偏袒,但也在用经济援助来安抚阿拉伯国家。那我们中国应该怎么样呢?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是支持构建三角关系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样还是持有这种看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能?支持以色列?支持阿拉伯国家?不不,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和美国相近的立场。但注意,相近绝对不是相同。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不论是情况怎么样,我们比美国都稍稍偏向理论上正义性更高的一方。这样,在不得罪一方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另一方的好感。这种不作为的做法也是对美国的牵制。呵呵,或许也可以叫战略妥协吧。不论怎样,只要有利益就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以色列的作为一向比较过分一点,因此我们只要不是很明确谴责他或者有其他过激的外交举动就很给他面子了。想来他能够多次违背美国的意思向中国出售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武器就是对中国的行动的一种回报了。本身给予以色列太大的压力就是不明智的,要知道,以色列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哦。 现在该说说北非的国家了。在这之中,以埃及的作用最为突出,也拥有最高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埃及到现在还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因此,其政治地位在阿拉伯世界里就显得很突出了。可以说,这个地位在较短的时间里还不会有国际可以替代的。要知道,苏伊士运河可是埃及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的大筹码了。有了苏伊士运河对于埃及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经济上看,苏伊士运河对于世界上的任何大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经济大国就应该是贸易大国,而苏伊士运河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其对于贸易方面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来说,很多国家的经济和苏伊士运河息息相关。而正是因为这,提高了埃及的政治地位,各个大国均为了自己海上生命线的畅通而不惜以各种手段搞好同埃及的关系。而苏伊士运河从战争角度上来说更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价值。那是一条战略水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苏伊士运河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埃及的外交价值是绝对不低。同样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虽然埃及一定程度上要看美国的脸色,但也会寻找区外大国的支持。中国显然就是符合这样条件的国家了。而且从现阶段来看,中国黑埃及的关系不错,在停止大规模进口苏式装备之后,中国的武器装备成为了埃及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来源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埃及在搞战略平衡。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埃及是无法有效压制美国的力量。主要是靠经济和政治上的牵制让战争年代埃及不完全倒向美国,这也就完成了我们现在提出的目标了。为了目标更有效地被实现,我们可以选择适当实际显示我们的摧毁性打击能力。呵呵,虽然有点毒,但国家利益至上。 利比亚我在这也提一下,其国家实力尚可,可以在我国以后的战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他们和美国的不谐音来获得一个在北非的立足点,从另个方向实现对美国的战略牵制。当然,真打起来我们就顾不上那地方了,毕竟离我们太远了,所以他们自己能发挥到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 至于西亚和北非的其他国家,或由于位置关系,或由于资源关系,或由于已经被完全掌控,或兼而有之,造成战略价值不大等结果,最终不用很大篇幅进行讨论了。在这只能说,我们要区别对待,赢得一部分国家。 虽然看起来我国对于西亚和北非的政策是针对石油而设定的,但是事实上我国的石油战略却是根据国家的方略来决定的。石油本身就是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要素,而非主导国家大战略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此地区不能仅仅向石油看,更有懂得平衡力量,实现稳定。只有这样,我国的国家战略才能更加清晰反映出我国的现实需要。弄清了主次,才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有了一定的判断。避免为石油而外交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然,或许可以说是外交来主导我们获得石油的方向。这体现了一个战略层面的划分。但在这就不做深入探讨了。 关于石油方面,以后可能会专门以国家战略的一篇文章来进行专门的论述。希望大家喜欢今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