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达旦:何海宁:开阿育王塔,取佛顶真骨,建全国佛都?(南方周末 2009-2-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8:15:00

电子报刊>>电子报>>南方周末>>第1304期

开阿育王塔,取佛顶真骨,建全国佛都? 争议开启阿育王宝塔背后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何海宁 发自南京 2009-02-11 23:32:01 来源:南方周末

南京报恩寺遗址出土阿育王塔,碑文记载其中供奉“佛顶真骨”

“开还是不开”,这是一个问题。

围绕南京报恩寺遗址所出土阿育王塔,南京市方面正在论证方案,试图打开这尊可能供奉着“佛顶真骨”的罕见宝塔;而佛教界亦发出公开反对意见,2月6日,南京市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告诉记者:“既然碑文记载和X光检测都证明塔内供奉佛顶真骨,那么打开宝塔就没有意义。”

2007年4月,南京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土高1.3米,边长约0.5米的铁函,并发现了“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的碑铭,上刻“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对中国考古界来说,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在官方记载中,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塔藏舍利铁函!”去年8月6日地宫开启,凤凰卫视、南京电视台进行了全球直播,媒体冠之以“千年大铁函,惊世大发现”。

而惊喜之后,争议迭起。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争议背后,一个宏大的佛教文化复兴计划正在铺陈开去。借助阿育王塔及其所供奉的“佛教至宝”佛顶真骨,南京期望能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辉煌得以延续,让佛教文化再度表露在这个现存45座佛寺的现代化都市之中。

南京,佛教文化历史上的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描绘古时南京地区佛寺兴旺的词句,依稀保存在南京市民的记忆里。年纪比较大的南京人还能说出几个现存寺庙的名字,不过,这座六朝古都的佛教文化历史已少有人知晓。

在数年之后,南京可能重现佛教文化的鼎盛。

去年伊始,一个官方课题组在悄然调研,目标是要寻找南京作为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历史渊源,佛教文化挖掘及其开发、整合、品牌化提升。

与宣传的低调不同,课题组规格却不同寻常: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会讨论和批示。

课题内容夹杂着些许争议。课题组专家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杨永泉的调研报告题目是:南京在佛教文化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争议在于,目前尚无哪座城市提出这个命题。杨永泉在接受当地一家杂志采访时,只是将南京列为“中国三大佛都之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朱淮宁多次提到:“南京的佛教文化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但在定性时,却小心翼翼在“中心城市”后面加上了“之一”。

南京佛教文化似乎已只是文物、宗教界的冷门话题。提起佛教文化,游客们会想起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寺,陕西法门寺——佛祖指骨舍利的供奉之处。登封少林寺持续不断的商业新闻,也在吸引着国内外眼球。还有北京——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灵光寺供奉的佛牙舍利也是佛教界圣物。

南京市民也淡忘了这座城市的佛教文化。居住了13年的雒先生说:“想不起南京有什么著名寺庙,只知道鸡鸣寺香火很旺,但寺庙也很小。”每逢节日,一些寺庙总是人满为患,需要警察维持秩序。

南京市政府期望的不仅仅是香火传承,佛教文化极有可能成为南京“名片”。去年底,有关领导专门做了批示,要求南京市委、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尽快研究如何扩大影响,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支撑,加快现代服务业比重。

批示中所称的“机遇”,便是去年蜚声海内外的大报恩寺地宫遗址考古发掘,出人意料发现了一尊罕见阿育王塔。

佛顶真骨,“王冠上的明珠”?

2月9日,明代文物中华门城堡外,秦淮河畔,一处7.6公顷的工地被围墙围住,面积约等于10个标准足球场。围墙东南隅紧贴着南京晨光集团——前身是1865年清朝“洋务运动”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中国近代四大兵工厂之一。

围墙外车辆如织,墙内一千多户民居拆迁之后瓦砾成堆,一座清朝宣统年间的石碑孤零零矗立着,望着不远处的明城墙。在一些市民记忆中,这里是老南京的位置,现在几乎是市区边缘。“人多,环境乱”,这是一个市民的印象。

明代的辉煌已湮没在岁月里。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母亲,依照皇宫规制,修建大报恩寺,铸九级琉璃塔。《金陵佛寺大观》记载,工程耗时16年(一说19年),动用良匠军工10万多人,用银超过248万两。建成后为世界惊叹,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

大报恩寺前身是宋代天禧寺、东晋长干寺,如果再往前追溯,这里附近是三国东吴建初寺——江南第一座寺庙的原址,千年梵刹香火传承。而现在,它的壮观景象只能在1842年一名美国记者的素描中窥见:琉璃塔高耸入云,秦淮河上舟楫如梭。

2007年,南京市政府准备修复琉璃塔,兴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此地开始考古发掘。去年4月,一处被方型石块覆盖的地宫被发现,被誉为“惊世大发现”的阿育王塔就此意外出土。提取的阿育王塔高1.2米,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阿育王塔。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崇信佛教。传说他在一夜之间将佛祖舍利分到世界各地,建起84000座寺塔供奉舍利。其中中国有19座。东晋长干寺是其中之一。

对于南京富于野心的宏大计划,阿育王塔和其所供奉的佛顶真骨无异于意料之外的王冠上的那颗明珠。佛顶真骨被称为价值更甚佛指骨的佛教界至宝,一旦确证并加以供奉,南京在佛教文化界的“中心地位”立时凸显。

而南京文物考古界则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了打开宝塔的必要性。“阿育王塔是木质内胎,准确来说,目前塔内的木头已经膨胀,一个角已经翘起。我们必须对里面进行清理,不然会氧化。到时候供回遗址原处,供人瞻仰。”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解释说。

佛顶真骨的现实“价值”

碑文记载的“佛顶真骨”还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考古证实。如果属实,这无疑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

这也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一次悸动。“以前,在各种渠道、会议,佛教界人士、政协委员都提出过要挖掘南京的佛教文化。但都缺乏一个很好的契机,现在终于有了。”朱淮宁说。

政府官员、传真法师都提到了无锡修建的88米高的灵山大佛。令他们艳羡的是,无锡的佛教文化资源远远不如南京,却以灵山大佛为中心,形成了佛教文化旅游带,带来了每年上亿的旅游收入。

佛教文化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已不是新闻,但南京一直没有大举措。“大报恩寺将会起到龙头作用。”朱淮宁说。在大报恩寺文化园区承建方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明文化)副总经理田军的设想中,文化园区将和秦淮河、夫子庙、中华门结合起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精美的旅游文化“项链”。

实际上,大报恩寺项目在2001年就已推出。然而,由于居民聚集,拆迁量大,成本高,很多接洽的公司担心建设周期长,回报缓慢,最终放弃。

最终接手的是南京国资集团,并邀请另外2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了大明文化,注册资本1亿元。

据田军介绍,建设资金主要靠企业投资,以及成立基金会募捐获得。投资总额可能是8.6亿元,其中居民区拆迁费用3亿。这项目是今年南京城建目标之一,再加上附近另一城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约25亿。

伴随着项目更改、考古发现,这25亿是不断增加的漫长过程。从最初的4亿,到10亿,再到25亿。许多媒体以谨慎的态度关注资金投入。田军强调,投资没有用政府财政的钱,并对远景收益表示乐观。“我们是佛教加上文化项目,游客目标群是很广泛的。”

前期商业运作已经展开。据此前媒体报道,项目公司筹备组注册了“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报恩”、“报恩节”等系列商标,注册范围包括工艺品、烟酒、食品饮料和香烛等佛事用品。“报恩”被注册了25个品类的商品。这些品牌的商业运作将成为预支经费的重要补充。

今年初,文化园区被指责是“假文物”。田军解释:“我们建的不是古塔,是满足佛教文化传承、现代人旅游观光需要的现代建筑,外形是古代的,但结构一定是现代的。”

一座城市的文化冲动

杨新华介绍,目前文化园区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园区建设将很快展开。

南京其他寺庙的修复工作也在陆续进行或者已完工。“毗卢寺以前是工厂,现在拆迁户全部搬出来了,修建花费了10年时间。灵谷寺是全部重新建设了一遍。栖霞寺建了一个佛学院。实际上,每年都在建设。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拿出两千多万来建设。”朱淮宁说。

正因还有这些寺庙和佛教宗派的历史传承,南京才敢叫板“中国佛教的中心地位”。

采访中,文物局、民族宗教事务局、课题组专家都能拿出厚厚一沓资料、书籍来考究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所列之“最”,不胜枚举。以下仅作摘录整理。

东吴时期,南北僧人汇聚都城建业,建立了江南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南方佛教传播有了基地和载体,形成了最早、最大的佛经译场,是中国最早密宗经典译成地,是中国玄学佛教最早发达中心地区之一,外来佛教中国化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佛经传往国外的初始地。这里也是比丘尼(女性出家人)最早受戒之地。

南朝时期南京地区佛教文化臻于极盛,寺庙据称多达七百多所,僧人云集。

这里产生了大量的佛教思想和大讨论。高僧竺道在此最早提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最早产生了“神灭论”和“神不灭论”的学术辩论;最早在朝廷内掀起了中外文化撞击性质的“沙门不敬王者”和“夷夏之辩”的讨论。

佛教不少宗派也发祥于南京,如三论宗、牛头宗、法眼宗,一些宗派的建立也受到了南京高僧学说的影响。“客观地说,南京的佛教史,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史。”杨永泉说。

他也对其他城市做了比较:“西安、洛阳历史上佛教文化也盛极一时,但随着政治中心地位的失落,战祸频起,它们的佛教文化地位和影响力也下降。只有南京,因为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处,加上南京特有的包容性,使得佛教文化在这里薪尽火传,永不熄灭。”

这场佛教文化复兴计划方兴未艾,不过,这已让南京佛教人士、学者、政府官员兴奋不已。

对阿育王塔保存颇有微词的传真法师也在期盼琉璃塔的建成。他是市政协委员,在今年政协会议上,他提出了创新思维:“造塔要真正解放思想。第一要新;第二要特,有特别之处,只有南京有佛顶骨舍利,体现了南京的中心地位和对世界佛教的影响;第三要高,高度要比别人高;第四要奇,不要造跟别人一样的东西;第五要雅,雅俗共赏。”

杨永泉则认为要在原址建立一座代表南京乃至全国性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这是世界上没有的,把它作为南京的文化名片,打造南京的世界形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民盟市委给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写了一封建议信,杨新华做了介绍,希望能将出土文物重新放回地宫,在原址进行保护和展览,并在遗址建立佛教艺术博物馆。他得到了朱善璐的批示:“我十分赞成建议……它可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也是学术文化建设重要方面,是旅游业繁荣的重要增长点。”

http://www.infzm.com/content/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