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佐助合体战boss:特色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9:26

感想一:特色学校需要具有学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体系。

从“成就在未来,起步在珊中”, “珊瑚最红,孩子最亲” 到“走好每一步”,“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四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会用这一核心价值观来组织与构建学校的特色建设。

而本次一同前往重庆的兄弟学校,六中的“觉悟”,界牌的“指尖上的智慧”与我校“正则”一样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可以以此做大,做强。可以说已经抓住了学校特色构建的根本。

“做人求正,做事合则”可以成为学校特色的最好表述。学校已经提出的八大文化建设应该是对正则文化构建的具体化。现在环境文化就学校所能已经做到了极致,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就南区与北区而言,已经比较成熟,应该在行为文化层面多下功夫。而涉及行为文化层面的也就是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团队文化,学生文化。这一些要下功夫。

由于一次性提出的文化较多,可能还需要整合与梳理,从中选出切入口,或明确学校文化当下的重点。分条线,按部门进行分工式构建可能不是太好,仅让德育处抓班级文化,让教导处抓课堂文化,如果没有决策层的参与,校长室的主持,总觉得推动力不大,力量不集中,总觉得分项太多,工作很乱。

应该突出礼治,突出主体,抓住重点。

所有的行为文化其核心也就是一个字“礼”。礼是德的外显,是行为向善的表现。礼就是礼让,不只想着自己,心中有别人,有集体,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规则。从以法治校,到以礼治校,再到以德治校。礼应该是法与德在人身上的结合点,是外在要求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内外兼修也就是法德并济,而呈现于外的就是彬彬有礼。因为“礼”的存在,学生才会合理,教师才能宁静,团队才会团结,班级才会和谐,课堂才能德智相融。

主体就是师生。只有让每一个正则人都能参与文化建设,都能做到品行端正,思想纯正,为人诚正,处事公正,合乎法则,遵循规则,讲究细则,以身作则,正则文化才能形成,只有大家都来为校园良好氛围的营造出力,学校的文化才能有活力。学校目前所提的八大文化项目建设,也应该从如何落实“正则”校训的角度去完成,只是“正则”二字在工作中的具体化,正则二字的向心力与统领性必须得到保证。

重点就是课堂,文化的形成也只有以课堂为抓手,用课堂的研究,引导教师“团结奋进”“宁静致远”,引导学生成为“合理儿童”,形成和谐共生的班集体。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事,形成了文化也会影响每一个人。提到的八个文化都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现校训所提倡的“正则”二字。

感想二:百年老店与招牌菜

很想再读读特色项目与特色学校的关系。学校有特色项目,不代表学校就是特色学校,但特色学校可以从特色项目中走来。只要用心,特色项目完全可以变成特色学校建设的优势与资源。重庆江南小学就是,“走出每一步”已经不再是传统体育项目国际象棋独有观念,已经上升到了教育,关注到学生的一生。总结得好,拓展得也很好。界牌的“手指上的智慧”也让学校突破了原有的劳技教育的框架,拥有了主体学习的大视野。

我校作为百年老校,百年老店比的是文化积淀,没有走一招吃遍天下的特长发展之路,学校长期以来一直中规中矩搞全面素质教育,办学质量也逐年提高,办学效应也不错。学校“正则”文化传统经过这几年的审视、传承、发挥已经能显示其独特性与科学性。相关的教育理念已经校本化,已经站到了文化构建较高的起点上。

“招牌菜”其实就是说特色学校需要特色项目来物化。目前学校所提的八大文化建设项目都可以作为招牌菜来苦心经营。只是真正的招牌菜不能太多,要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要具有相当的个性与成绩。学生合理,教师宁静都是不容易评价与操作的。只有课堂与活动可能做出成绩来比较容易。正则课堂育正则人,正则活动育正则人,如何营造具有鲜明正则文化特色的课堂与活动是我们当下要好好思考与积极实践的。

感想三:办学行善,一切随缘。

当下的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公益事业,也就是说教师已经成为国家公益事业的具体实施者。我们教师应该可能做到有尊严,有快乐,因为我们都是在做善事。办特色学校就是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附加值,让家长更加地满意,让学生更加地合理。不搞,在应试教育不去的当下,惯性运作下的学校也不会有什么危机与不足。

在没有去重庆之前,就读了《人民教育》上关于重庆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的报道,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重庆的特色教育建设是政绩工程,行政推动力很高,从直辖市到区教委,有一系列的平台与支撑。回看丹阳,一是没有太多的理论智囊来谋划,二是没有太大的行政命令来推动。特色建设最多也就是教育局的部门行为和学校觉悟后的自发行为。

目前特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容质疑。不等不靠,可能是我们现在的基本原则,其实教育局不主张,正则也要做,现在教育局重视了,确应清醒,不要太功利,只把“正则”文化建设当成做善事,做有价值的事,极力去做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希望,因为做善事的过程就是快乐的。能做成了,说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文化建校的思路是好的,是上正则的学生的福份。不能成功,可能只是缘份没有到,时机还不成熟,那就留给接下来的人去做吧。

育“正则”的人,就是行善,就是造福社会。俗话说: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优雅一点,没有执着就可能更加地潇洒。

先生捐资办学,其初衷就是行善,我们今天倡导“正则”文化,也就是将先生的善行继续下去。不求功德圆满,但求努力过,问心无愧。

 

感想四:信仰很重要。

孔子办学,佛教东来,先知与基督的诞生都是为了教化大众。教会办广益,赵智凤五岁为僧,七十年做石刻,才只为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走过白公馆与渣滓洞,面对刑具与牢房,联系着红色故事的情节,听着解说员的介绍,只能感叹信仰的力量。

我们需要信仰,共产主义可能是我们的信仰,只是大家因为太空洞或虚无已经或多或少地忽略与忘记。作为教育者,人类灵魂的工程者,如果没有教育信仰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陶行知说,人生为一件大事来,说得就是人要有信仰,并且为之努力奋斗一生。他的信仰就是教人求真。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就是格物,用净空法师的理解来说,就是人要先与物格斗,处理好人与身边之物的关系,也就是要人远离享受,克制物欲,脱身名利,而后才能致知,也就是做学问。只有做好格物了,学问者能造福社会,自己才能快乐生活,可真正看破,四大皆空时,我们就更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

我可能与佛无缘,虽然每进寺庙都心存虔诚,也只是对佛教化大众向善如流的尊敬。不相信六道轮回,但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神鬼无常,但相信人性本善,不相信人定胜天,但相信路在脚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名党员,我的信仰可以具体为:为人民服务。就是不知道可不可以真正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信仰是爱,爱学生,爱工作,爱身边的人。作为正则小学的一名教师,我的信仰就是做正则的人,培养正则的人。如何身边多一些同信仰的人,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加地开心。

找一些穿同一尺码的鞋的人一起行走。可能我还要先学会布道。布道,是不是我可能成为一种信仰的祖师,那人生就是有意思多了,可惜我天生不是智者。

重庆的特色学校如何起来?

且行且吟 2011-02-26 18:29:23 阅读7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最近,我在《人民教育》第1期和第2期读到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扫描,感受到了重庆市“区域打造特色学校”的硕果,又正逢湘苏校长成果交流编撰的《特色学校构建的N个问题》再次修改定稿。主编认为我们所撰写的特色学校集中在湖南,视野过于狭窄。于是,我要放眼全国找寻案例。可惜,交际圈和阅历有限,只好将目光锁定到09年在北师大参加教育部第31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校长圈里。可是,联系了部分校长之后,好些校长都腼腆地说:“唉,你还别说,我们学校还真的暂时没什么特色。”还有校长把稿子发给我,除了标题有口号般的特色文字,文章里没有一个涉及到特色实施的地方。所幸电话打到厦门,刘玉斌校长对特色学校的建设非常有见地,与我交流了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还答应提交一些材料。

     特色学校的研究和建设,在湖南似乎还没有什么领军人物。纵观长沙,虽然是省会城市,但特色鲜明的学校屈指可数。就拿我们黄兴小学来说,应该也是区里数一、数二的好学校,“体操”特色以培养了世界冠军李小鹏而而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然而,冷静地思考,黄兴小学要称其为“体操”特色学校,还有一段距离。一是学校自己没有体操教练,依托长沙市体操学校合作办学而获得荣誉,一但体操学校搬走,或者生源萎缩,学校特色就岌岌可危了;二是体操并没有研发为课程进入课堂,除了有部分健美操项目的训练学生,其余学生没有从“体操”这个特色中受益;三是体操的人文精神没有进行系统的提炼,没有与校园文化形成契合点,更没有与学校创始人“黄兴”的教育思想糅合成一套系统的办学理念。四是学校从上到下,没有形成“体操”氛围和“体操”情结,无法使每个孩子回忆起母校,就想起体操曾经给他们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抑或是美好回忆。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人民教育》推介的重庆沙坪坝区的金沙街小学。围绕学校集邮传统特色活动,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方寸修身”,校训为“方正为人,寸草春晖”。实施三品“邮品、学品、人品”教育。把集邮教育上升到了学校的文化精神,由此,金小的路越走越宽。“244”教育模式产生了:“2”指两个渠道:一是课内集邮知识渗透,二是课外集邮实践活动的开展。第一个“4”指四个培养目标:育德、启智、怡情、健体。第二个“4”指四项内容:一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邮活动;二是组织编写集邮教材,三是积极探索集邮与学科教学结合模式,四是努力建设集邮校园文化。小小的邮票,托起了金小的希望。

    还有一所特色学校更让我惊叹。重庆江南小学——国际象棋的蝶变。尽管国际象棋开始只是这个学校的一个传统优势项目,但是,经过转化、提炼、升华、便成为了照亮学校前行的文化之光,从而使学校完成脱胎换骨的变化。田琪校长选择了一个星期天,开展全校教师演讲比赛,主题就是:把国际象棋定位学校特色建设突破口之后,学校的整体特色内涵是什么?校训是什么?田琪作为参与者的一员,也走上讲台与老师们PK,提出自己的思考“走好每一步”。结果,大家都认为这个寓意深刻,又简单明了,就确定为校训了。从此,“走好每一步”就上升为江南的核心价值观,指引着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学校发展国象特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国际大师、多少世界冠军,更多地侧重于“理”(指养德启智)而不在“棋”(指象棋技艺)。通过棋理养德、棋理启智,引领学生的成长走好每一步。

    还有重庆杨家坪小学基于15年书法教育基础,提炼并践行的“立字立人”办学思想,等等。在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云集着一大批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以及政府官员,区域研究与推进特色学校的大气构想成就着“特色”之“特”。

    重庆的特色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小学今后内涵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虽然,从某个层面看来,还有些雕塑和打造的痕迹,但是,我想:至少重庆的教育人是群策群力在进行一种深度的思考,一种审慎而负责任的践行。而特色学校的精髓,就是要唤醒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激情,让每一所学校都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独特的教育个性。学校如何特色发展?一个共同的途径,就是文化涅槃!

        

 

 

        后记: 在网上搜到重庆江南小学“国际象棋”特色建设的这篇文章转载下来,以备好好理解和消化,也期望校长朋友们读到这个案例,有一些启发和思考。

——重庆市江南小学“国际象棋”特色建设的纵深突破

田琪 李维玲 熊德雅

 

    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关注江南小学?

  【名家寄语】-----  浸润文化

  棋后谢军: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浓厚的国际象棋文化

    2010年4月15日,恰逢江南小学第二届国际象棋文化节,江南小学国际象棋顾问谢军说:“江南小学真正为学生提供素质教育发展平台,这里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浓厚的国际象棋文化,学校把国际象棋的棋理浓缩为'走好每一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学生健健康康、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名家寄语】-----特色突破

  国家督学傅国亮:江南小学特色教育有突破

  2010年4月9日,教育部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傅国亮教授,对重庆江南小学评价说:“他们通过国际象棋的开设,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特色发展实际上是突破了一点带动了全面。”“江南小学可贵之处就是借用了国际象棋的哲理——棋错一招满盘皆输,提炼出校训'走好每一步’,从中悟到在人生中要走好每一步,这就上升到了人文性,变成了人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

  发现棋理  关乎人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江南小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际象棋教育实践,引发了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从国际象棋棋理中总结出“养德启智”的育人宗旨,凝结成办学理念“发现 发展 点亮生命”和校训“走好每一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人的多元发展,走出了一条朴实而又不平凡的道路。  

  2009年2月,江南小学由原四公里小学和四南小学整合而成,原四公里小学始于1937年的启智小学,其办学宗旨是“明理启智,兴我中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教育关于人的发展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可以看作是办学理念的发轫。

  江南小学倍加珍惜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他们说:“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解决特色发展的理念与定位,把学校的特色育人理念建立在教育的行走过程之中。”因此,江南小学的师生和家长通过“寻根”、“育人”、“建言”和“演绎”等系列活动,在对历史的传承创新中提炼出校训“走好每一步”。

  “走好每一步”就棋理的本意为下棋应通观全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正所谓“博弈之道,贵乎谨严”(《棋经·第四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篇》)。从下棋中他们悟到:作为一种头脑智力体操,国际象棋可以寓教于乐,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有效促进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修德养性、明理启智,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的成长如弈棋,应通观全局,走好每一步。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江南人”从教育实践中丰富并解读“走好每一步”的关联学校教育理念的内涵。加德纳说:“每一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学校发展一步一步走来,“发现、发展,点亮生命”。学校教育怎样实现这个办学理念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践需要回答并实践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教育的价值在于发现每一个人的价值,使之获得发展的可能,从而实现人的生命追求。

  “走好每一步”,由量变产生质变,促成人的素质的提升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适用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江南小学的发展创新尊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发现并发展了属于学校自己的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念。

  【价值实现】-------- 棋理引路 走好每一步

  如何纵深发展正在建设中的特色学校?江南小学理性地意识到,尽管国际象棋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但学校发展国象特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国际大师、多少世界冠军,更多地侧重于“理”(指养德启智)而不在“棋”(指象棋技艺)。通过棋理养德、棋理启智,引领学生的成长走好每一步。学校虽然历经数任校长,但薪火相传二十余年的国际象棋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优势资源却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1]棋理启智 激活学生多元发展的动力

  走进江南小学课间时分,你会发现孩子们活跃在校园里:在教室里,摆开阵势杀上一盘棋,旁边观战者无数;在操场上,两个巨大的国际象棋训练棋盘中熟悉的棋子、上演真人秀、演练棋局;在国家象棋大厅里,有的在章钟设计的经典棋局前,或驻足思量,或激烈争辩;有的在国际象棋文化墙前,阅读品味……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爱上了国际象棋这“智慧的体操”,这得益于学校的特色课程建构。

  江南小学的特色课程,以孩子的素质发展为原点,从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建构特色校本课程出发,引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构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1.创生校本课程,探索活动课程化路径。

  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棋如人生,棋类中蕴含的深邃道理拓展了江南人的视野,学校把传统的国际象棋活动课程化,确保了学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1)多层次的国际象棋校本课程,让每个孩子享受学棋的乐趣。

  尽管一大批受到过国际象棋熏陶的学子不一定会选择这个专业的发展道路,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棋类训练中,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得到训练,人格得以塑造。

  分层开设国际象棋校本课程。学校在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中,把国家象棋作为其中人人必须掌握的一项体育技能。一二年级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国际象棋课,由特招的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普及培训。星期三中午是全校性的国际象棋校本特色活动课程,由当班教师组织活动。每学期有超过2400人次的学生主动参加到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的提高班训练。

  拓宽国际象棋课程实践领域。在语文学科中开发“走近国际象棋大师”“解析国际象棋经典棋局”等课程资源,深度发掘人物和棋理中丰富的文学内涵。在美术学科中开发“国际象棋十字绣”、“泥塑棋子”、“多彩棋盘”等手工设计课程,让孩子手脑并用、动静结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英语学科中开发的课程,则重在感悟中西文化的多样性魅力。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多元开发,人文素养得以滋养,对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国际象棋文化节,学生喜爱的综合课程。孩子是天生的活动家,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一学年一届的“国际象棋文化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孩子们期待的盛大节日。

  首届“国际象棋文化节”。2008年11月9日,四公里小学(现江南小学)“国际象棋文化节”全体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市区来宾近30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开放了学校国际象棋发展历史和成果;开幕式中,学生花样入场,分别以国际象棋棋盘、各种棋子为主题演绎展示,教练、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表演国际象棋“真人棋秀”;第三届“章钟杯”国际象棋比赛中,与国际象棋大师章钟、黄茜零距离的“半决赛”;特色课堂研讨探索国际象棋的思维方式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学科课程注入国际象棋元素,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此次文化节,来宾及家长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中学习、体验,都经历了一次生动形象的国际象棋文化的百分百培训。

  第二届国家象棋文化节。2010年4月15日江南小学举办了《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江南小学第二届国际象棋文化节》活动。学生表演自编的校史情景剧《走好每一步》;重庆棋院院长杨一为学校授“重庆市少年儿童国际象棋活动基地”匾牌;谢军大师加盟为江南小学国际象棋顾问并与小选手进行“车轮战”论棋江南;国际象棋特色课程亮出师生研究成果。人民网对开幕式进行了同步直播,当天点击率就突破了15万人次。

  (2)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供孩子们自主选择。

  学生的潜能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也因人而异,因此学校开设了各种活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除国际象棋以外,江南孩子还可以选择科技、足球、艺术体操、篮球、田径、美术、英语、合唱等项目,实现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国象、艺体、科技……黑白棋局内外,大千世界方圆,江南小学的孩子为我们呈现了太多的感动和精彩。五年级的朱虹旭小朋友出身在足球世家,像这种有天赋的孩子,学校专门聘请了专业足球教练为他们“量身打造”。学校的少儿足球队屡获重庆市冠亚军,被授予“重庆市少儿足球训练基地”等称号。2010年1月南岸区政府搭台,江南小学25名小球员接受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俱乐部为期2天的训练。

  2.创新分科课程,尝试国家和地方课程特色化。

  棋盘方寸间,棋理通万里。如何将棋理育人、棋力启智,渗透到日常的课堂、学科建设中去,成了江南小学思考“国际象棋”特色建设的纵深突破的重点。学校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和交流。国家和地方课程特色化,既扬兴趣个性之“长”,又补基础课程之“短”,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1)培养教师棋中悟理的能力。一是面向教师学校开展了国际象棋知识“普及、提高”两类培训,并特招了国际象棋专业教师,聘请了优秀学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章钟、黄茜为国际象棋“总教练”,让老师们在下棋中悟出棋理、棋道,思考怎样上好“养德启智”的每节课。二是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江南小学尝试开展特色课程研究,将国际象棋向学科课程渗透,为学科课程注入国际象棋新的内涵,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和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形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曾宪稚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课“露一手”,找到了语文与国际象棋的结合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演绎国际象棋文化。张勤老师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国际象棋的走法结合,找到了数学与国际象棋的相通之处。

  案例:《复习简单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教学片断:兵的认识

  1.侦察兵自我介绍,引出兵的走法及走出的图形。

  师:要在棋盘中寻找周长,我们必须了解棋盘中各种棋子的走法。棋盘中的兵怎样走?谁愿意上台来介绍?(学生上台表演并介绍走法,明确兵既可以向前直走一步,也可以直走两步,还可以斜吃。电脑同步演示)。

  师:这位侦察兵从原来的格子走到现在的格子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电脑一直闪动边框)

  生: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斜吃吃出两个正方形。

  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走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3.学生上台运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计算思路和结果。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引导学生补充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国际象棋的兵不但可以直走,走出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斜吃,吃出两个正方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国际象棋的象。

  (2)学科课程渗透国际象棋棋理。国际象棋中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之说。实际上,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都存在关乎学科教学成败的“妙手”。学校运用自主小课题方式,在各学科中努力探索提高学科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学校的语文教学,着力研究了“读写结合”的方法研究;数学教学,重在“问题思维”的实践研究;英语教学,长期开展“一课多做”的活动设计研究等。通过系列研究,探索具有“启智育人”特征的学科课程,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棋理养德 点燃孩子生命成长的激情

  江南小学深入挖掘棋理中的教育意蕴,在“塑造人”的层面上思考学校的特色发展问题,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只是停留在课程与活动等表面形式。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为此,江南小学对学校现有的德育活动进行整合与优化,逐步“系统化”、“课程化”学校德育活动。江南小学主张德育工作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学校开展了“校园文明用语”、“我的人生格言”征集活动、校刊征文、问卷调查、座谈等,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走进孩子的内心。

  案例:孩子视角的“走好每一步”

  通过“校园文明用语”、“我的人生格言”、“校刊”征集活动,我们看到了孩子纯洁的世界,分享他们眼中生活、学习的世界。“走好每一步,先要上好每一课。”(1.1班 易锐航)“虽然这次下棋我输了,但是只要不放弃,总会有赢的一天。”(1.7班 段美曲)“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希望。”(2.3班 龚剑)“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3.1班 刘楠)“在地球的蓝图上,人类是渺小的,但可以因为理想而伟大。”(6.2班 李孟洋)

  1.了解诞生尊重。

  “走好每一步”还在于学会和生活、学习的环境和谐相处,尊重环境,获得成长的空间。江南小学利用孩子对学校历史的好奇,教给孩子如何学会生存。江南小学几十年风雨历程,积淀了丰厚的校史教育资源。学校从三种途径开展“我在江南小学成长”的教育。一是排演校史情景剧,生动地再现学校的发展历程。二是绘制校史连环画,形象地讲述学校的发展过程。三是制作校外校史宣传窗,让家长阅读后给孩子讲述。学校还设计了“江南娃寻宝大行动”,把学校的特色设计成七个分项活动。孩子们每参加一个活动,就可以盖上一个刻有学校特色标志的印章。通过这种活动,教会孩子了解昨天、今天的江南,追寻明天的江南。

  2.欣赏诞生自信。

  孩子会欣赏自己,是自我的发现,可以获得自信;孩子会欣赏别人,同伴的认同,可以给予他人自信。玉兰花是江南小学的校花,每间教室外有一块玉兰花形状的“班级文化分享栏”,呈现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优秀习作等。学生的优势得到发现展示,众人的欣赏带给学生极大的自信。校园内,类似的地方还有“学生作品展示墙”,学生的手工作品、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十字绣等自行装裱后流动展出,最后回到学生家中,成为成长记录。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欣赏。

  3.交流诞生习惯。

  畅通交流渠道,看似小事,却是育德的关键点。一是学会信任。一个细小的措施也是因为对孩子的信任。班务栏,就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还有班级风采栏、心灵感悟、温馨小提示等,它们都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通过行为教育这种方式,涵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二是教会学生学会交流,善于交往。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正是在经历交流的学习中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三是改进“家长学校”工作,着力构建完善、科学、高效的两校区一体化的“家长学校”新体系,畅通家校联系与服务渠道,延伸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共同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案例:班级“QQ交流平台”

  班级“QQ交流平台”,是借用网络QQ的形式,建立起班级老师与学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心灵自由对话的桥梁。孩子们有话要说的时候,只需写上“即时贴”,往瓷砖上建立的“QQ交流平台”一粘,大家都可以看看,可以品评。“小鬼,天气变化别受凉,多穿点儿吧!”“加油,趣味运动会力争第一!”“老师您今天很漂亮,不可以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哦。”“昨天您批评了一位同学,但是她有委屈,您找他谈谈吧!”“快放假了,老师行行好,少一点儿作业吧!”敞开心扉,同伴互助;发现学生的需要,培养孩子阳光乐观的心态。为玉树灾区捐款时,“QQ交流平台”又成了师生爱语传递的爱心通道。

    [3]棋理养心 唤醒校园文化共建的精神

  是物质环境作用于人,还是人作用于物质环境,主要取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否人人参与。江南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学生、家长都是参与者,都是学校校园文化组的成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步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形成的每一步。

  1.每位教师都是潜在的教育家。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不断地朝着理想奋进。江南小学一场“学校发展、我有责任——我为江南小学建言献策”系列活动,从2008年10月19日拉开了序幕,先后开展了“征集校区名”、“我心中的江南小学”、“和谐江南 我的责任”等演讲比赛,“校区名”、“校刊名”、“解读校训地标”等征集活动。

  案例:“我为江南小学建言献策”演讲比赛

  “我为江南小学建言献策”演讲比赛,教师人人参与,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层层选拔。参赛选手对江南小学未来的特色发展积极构想,大胆创新。

  二年级组教师提出了特色打造之路:“打名牌、秀名人、树口碑”,国际象棋俱乐部的校本培训,聘请一流大师级人物亲临讲座、授课,要让学生真正接触这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六年级组教师提出“校园形象包装”:教室地面以国际象棋棋盘设计,以棋子命名班级、班委的名称,棋子橱窗与垃圾箱款式设计。四年级组教师大胆设想“国际象棋与学科融合的新课程开发”,体现着新教育的智慧光芒。一年级组教师更喊出了江南小学从单一的“规模扩张”“数量型增长”向“整体优化”“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发展口号。

  2.江南特色的环境及标志。

  在进行校园文化定位时,学校考虑到有三个校区,校园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将国际象棋、足球、科技三大特色分校区整体规划。在新校区环境建设中,在校门口花坛中设计了国际象棋国王、王后雕塑,并将巨大的国际象棋训练棋盘铺设在操场,教学楼内还专设有融训练室、荣誉室、活动厅为一体的国际象棋俱乐部,经江南人智慧打造的独具江南特色的崭新校园,呈现在家长和社会面前。

  江南小学成立校园文化组系统设计了学校的形象标志:校训地标、校徽、校旗、校歌、吉祥物等。校徽用“江南”两字的拼音首字母“J”和“N”组合而成,形似一个欢快小跑中的孩子,突出脚步的位置,表达“走好每一步”的寓意。学校还设计出了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江江”和“南南”,它们由两个抽象的国际象棋棋子演变而成,形象简洁、可爱,抬头挺胸,朝气蓬勃,显示了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巧妙地把校训浇铸成铜质的校训地标,镶嵌于校门外的广场上。

  3.校园文化的传播。

  通过实施“书香校园”计划,促进师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与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如通过学生刊物《飞翔》和教师刊物《凝眸江南》,大力宣传、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其深入教师、学生乃至家长以及社会有关人士之心。通过组织师生讨论、家长会、联谊会等方式,共同分享学校长期积累发展的信念、价值规范、特色等,激活师生和家长“点亮生命”的激情。“走好每一步,用脚印的深度展现决心,用不懈的努力实现理想,把握好绚丽多彩的人生。”这是一年级2班学生宋雨轩和妈妈冉婧共同撰写的感悟语,学校把这些感悟、语录制作成精美的装饰,印上个人的明星照,张贴在校园的走廊上。

【特色成果】步步为营  步步精彩

  “春光明媚的江南,我们是欢快的鸽子,伴随老师温暖的目光,翱翔在风和日丽的蓝天。”江南小学的校歌唱出了孩子对江南小学的赞美。学校以实践行动脚踏实地地行走在重庆市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  

  回顾历史,江南小学走出了章钟、黄茜等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国家队的总教练叶江川曾感叹:“像这样一个小学,有两名队员在国家队里边,在国家队是从未有过的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历年的重庆市棋类比赛中,队员的获奖数量可以占到重庆市棋院发奖面的三分之一。现在,2007届毕业生邓思渝,已经顺利进入国家少年集训队;曾代表清华大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冠军、现已是桥梁工程师的顾成磊;曾获得第四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国际象棋冠军、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博的张嘉曦;2000年全国“希望杯”总冠军,2003年、2004年全国中学生比赛团体冠军、曾兼任重庆麒麟国际象棋俱乐部教练的张欢……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国际象棋棋手,他们不仅竞赛成绩出众,而且学业优异,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

  盘点当下,江南小学“以学生为本”,进行寻根调研、发展定位,使学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小棋手参加重庆市国际象棋比赛获得5个团体冠军;还与英国雀田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双方互访交流密切……学校也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校”、国家级“国际象棋传统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重庆市少年儿童国际象棋活动基地”、“南岸区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无论攻与守、进与退、悲与喜、舍与得,都需要我们谦逊、沉着,才能步步为营,步步精彩。”江南人经常自勉,“正是'走好每一步’的棋理,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学校还有许多不足,还有更多的'棋’要走”。展望明天,江南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走好每一步”,定会渐行渐远以至千里,万千学子梦圆时,能不忆江南?

  【专家点评】

  特色教育在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之中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  龚春燕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这句诗道出了我对致力于特色发展的江南小学的感情。

  江南小学的特色建设,着力从学校优质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了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他们从学校丰厚的历史资源中,发掘并坚守薪火相传二十余年、历经多位校长传承的国际象棋,作为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的睿智选择。

  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现任校长田琪和她的同伴们对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珍惜和尊重。这是一个只有睿智成熟的校长才具有的秉性,她至少让我们读出了校长对教育的理解是深沉的、去浮躁的。有人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一观点用在江南小学是最为恰当的。从江南小学特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读出了这样一个学校文化发展的轨迹:从办学初期强化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明理启智 兴我中华”,到前任校长基于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发现 发展 点亮生命”的追寻,再到田琪校长带领她的团队从特色项目中悟出的校训“走好每一步”,学校越来越关注教育价值的文化意义和实践取向,更加关注学校教育中关于人的个性成长。所以,在江南小学的制度和活动设计中,常常会出现“潜在的教育家”、“明日之星”、“量身打造”这样一些个性化的教育用语。显然,这已经超出了学校文化“得以秉承”的范围,而属于文化观念的创新了。

  所有关注教育的人都会有一个基本共识,只有特色活动的核心价值关联到孩子生命成长的时候,其价值才会得以凸显。江南小学认识到了这一点,学校大胆解放思想,认识到了发展国象特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国际大师、多少世界冠军,更多地在于“理”(指养德启智)而不在“棋”(指象棋技艺)。通过棋理养德、棋理启智,引领学生的成长,走好每一步。所以,就有了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了棋“理”走进语文、英语、数学、美术的课程研讨,有了学生多元发展和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学校前来考察江南小学特色建设的络绎不绝。学校特色建设形成的特色文化正给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显著变化,不但外显在环境、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特色项目上,而且正在凝聚成学校每个成员身上的精神品质。“万千学子梦圆时,能不忆江南?”江南小学的校歌,也同样表达了我和热爱江南小学的人们的共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