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欧阳克:《2008年新课改初中学案教学观摩研讨会》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04:52

《2008年新课改初中学案教学观摩研讨会》摘录

会议主题:“2008年新课改初中学案教学观摩研讨会”专题报告

会议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8:00—11:30)

会议地点:邯郸学院

主 讲 人:张爱华

会议内容:

王金刚: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昨天的是第一个单元,今天上午第二个单元。昨天下午在23中这个场地见到河北师范大学的张教授,因为下午时间比较紧张,今天上午聆听张教授报告,张教授在河北师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很深的研究,下面有请张教授为大家做报告。大家欢迎。

张爱华: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一线的这么多老师,而且很多都是骨干教师,在一起共同学习研讨新课改背景下学案观摩课怎样去反思,怎样去提高改进,这样的话题。我今天讲的题目叫“教学课例研究专题讲座”。跟学案不太一样,两者的区别在哪呢?学案研究主要是课的过程,作为教学课例研究,其中完成课以后,对这堂课,由老师自己反思,或者同行共同研讨,或者由学者也参与这个过程,共同进行学习提高,或者是肯定成绩,找问题的过程。把这几个过程结合起来,叫教学课例研究。所以今天叫“课例研究专题讲座”。

在讲之前,有一段话跟大家共勉,原来有多媒体打出来,非常漂亮,因为人多,没有多媒体,所以我念一下,大家听一下,也别记了,就一上午,信息量大。我们都知道,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就看到了新课改关注教学的发展,没有了教师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要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要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里面可以看出老师的素质,在新课改条件下,他的重要作用。再有,一段话,就是对教师职业理解,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事业,也不仅仅是职业,它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在或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做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怎样看待?不仅仅是职业,也不仅仅是事业,他是人生的生命的历程,在生命的历程当中有我们的理想,有我们的期盼,有我们在路上的努力,拼搏。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收获,又获得快乐,生活着、成长着,收获着愉悦,收获着价值,这段话作为共勉。下面,讲第一,讲一下教学课例研究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进行教学课例研究?第一个重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作为老师,日常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的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就是教书,教了一辈子,某一个学科,他自己就是教书匠。现在,在新课改下,我们对教师职业他的理解是什么?再有生活方式是什么?要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也就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发出了改变,不在是一味的教,背书、教书。是成为在教书过程当中去学习,去感悟,去成长。去付出,这样一体化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功能。就是现在提到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是对群体讲的。教师专业成长是对着每个老师讲的。老师怎样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把教学、把研究,把学习、能够形成一体化的生活方式,讲到这说一个,在石家庄43中小学李校长,他去年做的论文,我指导的,他的题目就叫“教师教育学习研究一体化学案研究”,这篇论文拿到了硕士学位,并且被评为优秀论文。43中的老师都在呢。关于教学专业成长,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体现出来?在教学当中去研究,在研究当中去学习。

通过这样一体化连续的过程,让老师不断地成长。说到这给大家补充一点信息。2000年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论题,那个时候,也就是刚刚掀开新的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所以在2000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法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现在是第四届。两年一次,现在不叫中法了,就叫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4月25日,第四届。在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研讨的话题是什么?就是教师专业成长,21世纪教师的形象定位,这个“法”大家知道,就是法国人,会法语的,所有国界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是会说法语的,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泰国、新加坡日本,都来了。当时是在首都师大。会是7天的会,中西世界各国,讨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21世纪教师的形象定位”。站在国际的角度来定位,他有大会发言,每人20分钟,当时我有一发言,我说21世纪中国教师的形象,由传统转变为蜡烛。蜡烛是什么?蜡烛的付出,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最后没了自己。在教育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样的形象定位,恐怕远远不够,所以,讲到了火箭,火箭的形象是什么,昨天我听课的时候,好几位老师都用到了火箭,“神州7号”,火箭你看,它把卫星发送到预定的轨道当中,用的是连载火箭,火箭有两句话,第一句要想把学生送的高,教师自身的内存量要大,这位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运载的火箭一级一级的,它没有一定的能量,发送不到预定的轨道,第二句话要想把学生送的远,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也就是21世纪是团结协作的世纪,如果一个人不会合作,无论你在教学上,在科研上,都会寸步难行。这样一个蜡烛转变为火箭的定位,就带来了行为方式的转变。蜡烛型的定位,教师的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叫经验型的、事物型的、孤独型的,封闭型的,四个方式。

蜡烛光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了;火箭型的,转型行为方式的,日常的生活方式要转,要转变为叫智慧型的,研究型的,合作型的,开放的行为方式。智慧型的教师要带着智慧走进学生、走进课堂,昨天听的数学课我很高兴。下午听了5节课,每节课的时候,我的心真的很激动,为什么?我想到几个字,涌动。涌动什么?在课改下学生的涌动,和我们上学的那种比较,涌动出了一些什么?就是时代变化很快。对人才要求。再有就是很激动,真的,我们的老师,很用心的投入教学,在揣摩着、探索着。新课改给我们提了很多新的问题。同时第三个字叫“变化”,带来什么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老师满堂灌这样一个现象,成为了一个课堂师生共同探究问题、探求真理、感悟生命,体验成长的课堂。给人的感觉真的改变了。所以我说,这叫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再有是研究型的,发现了问题。听课当时的感受,不是说我说的对,都是在研究,今天给了这个机会,让我跟大家说说,回去以后,在各学校结合你各个学科再去进行研究。教学课例研究本身就是互相的切磋,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

研究型的、智慧型的,还有开放型的,现在的老师过去怕听课,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找毛病了,要来检查了。现在老师欢迎听课,学校里面,大学里面也是推门听课,不是过去了。所以老师互相学习,进行交流。开放型的,还有合作型的,现在的教学改革,还有学科课堂改革,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教学问题的研究、学术研究,离开了合作,你的科研成果,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在2000年大会的发言下来以后,很多的友人学者,不在叫我教授,而是亲切地叫我火箭,所以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8年过去了,很高兴在中国基础教育的今天,在河北省基础教育的沃土上,我们已经看到涌现出了一批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出现。所以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欣慰,第一点。

第二点,进行教学课例研究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我们说新课改,要求老师进行研究,老师研究不能脱离了课堂,这里面有一个课堂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光搞研究,它是纯理论性,光课堂教学不研究,就难以提高,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呢?是共生互补。用一句话概括叫做教而不研则浅,也就是光搞教学不进行研究,你浮在表面上难以深入下去,所以说昨天下来以后,有很多老师说到,听了课,特别受启发,特别是听了专家的点评。因为我听了老师的点评,数学,我自己受到很多的启发。因为你只有教和研究,点评是提升的过程,研究的过程,而且这也是交流的过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你不深入到第一线,你不扎扎实实的进行改革,你就是空洞的,所以教学、科研两者密不可分。这是一个关系。有的老师说了,老师你在高校工作,你这不是叫则空吗?我说我是82年毕业,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到现在我带着研究生,教本科生,我一直教,我教6门课,就是教学研究的,而且我是在第一线的,去探索去总结也去努力。我知道在教育战线,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酸甜苦辣咸我都体验到了。他的付出,能有多大的付出,学生一看就看看出来。就听课的往那一坐,就能感受到?我们经历过,我们走过,一步一步的走过,我所教的两门课,我教的本科生的两门课,教授必须一门基础课我讲两门,其他都是研究生的。我两门大学本科基础课,一个是教学论,一个是教育哲学。在1999年被评为学校首期优秀课程,教育哲学,在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院校精品课之一。现在精品课还没建构,一年10门或者12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知道,课堂教学的甜酸苦辣。所以我昨天听课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我看到老师所做的这种努力探索特别有价值,我也知道在这背后,凝集着我们许许多多老师共同的结晶,我也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高效也好,中等也好都是教学和科研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在教学当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研究,研究了问题以后在方法在教学当中去改进,去看。边发现问题边学习,边改进边提高,这样一个过程,正是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能够持续的稳步的向前发展。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新课改提到的挑战与新要求。简单说一句,大家都体会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没有固定的博识,没有现成的答案地只能是边学习,边提高,边探索边改进。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研究的伴随和引领,课堂改革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与提升。因为一说课堂教学,在座的都熟悉了。而且中小学课堂教学你们比我更有发言权。如果就是停留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层次上,而没有进行提升,就很难使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所以说实际上的改革,一定要有研究在那伴随着它,引领着它,这样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我说新课改要求每一位老师不能做旁观者,要走进新课改,走进学生,走进课堂教学。如果新课改没有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打的就是外围战,我们没有打主攻。因为老师和学生在学校,主战场是谁啊?主战场就是教?课堂教学其他的课外活动,一些兴趣班,这都是外围,所以课堂教学如果没有研究做引领做伴随的话,课堂教学就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改革就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突破性。所以,把关于进行课例研究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今天打不出多媒体可能受点影响,打出来非常好看,为做多媒体,在家做了好几天。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教学课例。词很多,教学课例,又有学案,又有教案,还有什么教学设计,这些词,到底怎么理解,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先说什么是教学课例,是指有价值、有意义、典型的课堂教学中有重要选择的教学实录。就像昨天听课,那都是这些老师都经过选拔的。根据学科,根据年级,根据老师的教学风格,还有很多教学经验,经过各方面的评价,再加上反思与点评,如果没有反思与点评,就是学观摩活动,就成教学课例,他的意义就更大。因为时间不允许,是我本人的反思,有听会的老师的反思。老师对数学进行了点评引领,所以课例有实录过程有反思,还有点评,这些活动加起来,叫教学课例。由此可以看到,作为教学课例,他应该具有什么特征?

第一,以课例为载体上课。就像昨天听课,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借助它作为一个平台,作为一个依托,围绕着如何上好一节课来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中,实际上老师讲课过程本身也是研究,等会儿我给大家举例子,我听的就是数学的,我怕举例子,数学多了,举不到其他学科,所以我结合我在上海2003年到2004年,就是围绕中小学听课,跟着华东师大著名的女博士生导师叶澜老师,搞了一年的基础课堂教育改革,结合昨天的听课,还有上海的学科特点,我给大家到后面讲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学习和交流。

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中,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境中。课例研究是一系列的东西。贯穿在备课设计,老师昨天给我很多学案,其实就是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境中。活动方式,它的活动方式多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或者叫样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就是写出来的教案。或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以课堂作为一个案例整个发展的场所。案例式的课堂教学,这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就跟所提的教案或者是说教学,这要区别开来。把备课、听课、评课,还有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切磋和反思融入到一块,最后处理的实际上不是它原来的教案了,是经过老师们切磋以后修改的教案。然后再去进行交割,这样连续化的过程。这是关于教学课例。现在看一下,什么叫课堂研究。

什么叫课例研究,这些听起来,大家觉得有点枯燥,因为很重要,你搞不清,去外面说外行话,你说你搞研究,它出笑话。”在上海进修的时候,我感觉到。应该说上海在全国是引领的教改的单位,所以比我们超前,我是搞教育理论研究的,所以是懂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东西,但是到上海前一个月我不敢说话了。为什么?你找的话系统不一样,说外行话,当时进修的时候,跟老师,学者是三所院校的教育系主任,两个都是南方的。一个北方的,南方本来改革超前,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个,基本上是静听、思考,去找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以第二个我才敢说话。在这简单说一下。什么叫课堂研究?什么要求?我国课例研究、什么叫案例研究,听一下,明白就行。待会具体分析。

课堂研究,一般它的包含量辐射面比较大,课堂研究它的析很多,不仅是围绕这堂课,围绕课堂环境,围绕教学手段,围绕组织形式,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展开研究,所以说课堂研究,是研究课堂教学发生的现象和教学规律,研究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它研究的内容比较宽泛,不是这堂课,要我讲这堂课怎么讲,其他的因素都是作为辅助条件,我在进行课堂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是准研究教学环境,或者专门教学手段。昨天听的课给我感觉突出的一点,就是现代的教学观运用的特别好,现在教学手段与学科的整合研究,这就属于课堂研究,它的范围比较广。再有研究的主题可以是多个角度,课堂研究专门有教育理论工作者,有教研员,有教师还有教务处的老师都可以进行研究。这是它主题研究,主题也比较多,这是一个。作为课堂研究,它主要是围绕课堂从理论上,是在课堂领域当中,它内在的规律性,揭示课堂教学当中的规律性。这么一个研究。

课例研究,主要中小学老师,学科老师进行的。中小学老师进行的研究是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科,所以课例研究,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科,通过一堂课的课体现出来的。所以,面对一节具体的课,展开的研究,称为“课例研究”,应该说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所以如果没有课堂改革的这样一种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改革就不能继续做下去,所以新课改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走进新课改。你不再是旁观者,你也不是一个发牢骚者,而是一个真正的置身于其中,进行扎扎实实的探索的改革者。怎么去改?这里面有理念的东西,所以我结合我在上海的时候,一年以后,在很多场合的感受,接受新的理念,跟大家共同分享。

“热水煮青蛙”,进行课堂改革,“温水冷水煮青蛙”。作为老师要走进新课改,要在课堂当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课堂改革,必须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热水煮青蛙”,在开的热水当中放青蛙,青蛙要想活就蹦出来,这一蹦就蹦高,接受新理念你只有蹦出来,接住了新的理念你再往下看,你才知道原来的教育哪做的好,哪做的不好,不好的地方怎么改,你才能明白接受新理念必须每个人都得学。有的老师说,我是小学,特别偏僻,我可以不学,那是不行的。因为新理念是引领作用,你只有有了这个意识,才能在教学当中落实,才能去指导。他明白你为什么进行改革,这叫接受新理念

“热水煮青蛙”,进行课堂改革,“冷水温水煮青蛙”,也就是进行课堂改革,要用新的理念,从学校,从学科的实际出发,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的进行,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图形式,因为什么呢?因为每堂课对学生都有影响,如果发生的影响是消极影响,那影响就非常大,所以课堂改革要求你特别落实的。我在上海进修的时候,第一个学期回来以后,我心里特别激动,就在所在的石家庄学校,进行改革,把上海经验拿出来,因为每个礼拜跟着师的博士生到中小学去听课,我们听几节课,上海是上午40分钟一节,上午5节课,我们听第二节到第五节课,下午再有两节课。接下来,教师一起说课,整整一年,风雨无阻。在那个过程当中,了解了课堂教学,也了解了一线的老师,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个学期我特别想把经验搬过来。第二个学期我又去了,去了以后我心慢慢静下来了。我看他的学校的教材,上海是自己定编的一套教材,考试是另外一张卷,所以上海的高校比河北的多的多,所以高考竞争的压力小的多,河北是升学率的竞争,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校长不敢有半点的怠慢,了不得的。所以,怎么改,不改不行。怎么改?

在第二学期当中,我接触了更深层的,接触了上海的教材、考试还有升学率的问题。我在思考上海哪些经验我们可以用,上海哪些经验对河北省讲可能有些过早,我琢磨这个问题。你要给老师讲,课怎么上,评空想,都不现实,而且会出问题的。所以课堂改革,课例研究就是围绕一堂课进行的,要进行好,必须有新的理念去引领,昨天5节课,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反映出老师确确实实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评了,我感触比较深。比如有一课勾股定理。

这个老师,教学给我留下的感觉,章法很鲜明,什么叫章法?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得知道你讲的知识本身是什么类型?它的性质是什么?说到这的时候,比如知识性质分为三类,无论文科理科。一类叫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定理、概念,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比如说什么叫单项式,什么叫算术平方根,都给总结出来了,你需要的是让学生把原理理解了。这样的知识,作为老师以老师的讲授最好。我说讲授不是满堂灌,老师讲什么,过去老师是一讲到底,什么叫勾股定理呢?勾股定理是什么?他讲,都是老师讲,现在陈述性知识,你讲什么?老师讲的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怎么展开的?就像老师总结的特别好,学案把他要讲东西,变成了问题,活动块老师讲,都是老师引领,他是变成了一个个的问题,变成了活动,一个个的问题,体现了概念的逻辑顺序,他考的时候一步一步的来,这活动是让学生通过逻辑的引领去形成,或者去理解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概念的形成发展的思维过程。用逻辑的顺序来理解体验,来尝试着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所以新课改,不是说老师不讲课,或者老师不敢讲课。陈述性知识,老师要讲,怎么讲,把知识变成问题,把知识变成学生的尝试活动。改变落实以一讲到底,单纯的讲授过程,而不是说体验过程,现在就是体验过程,所以这几堂课都体现出这一点。

勾股定理我觉得章法很清晰。几个老师都体验了。比如课堂引入,引入新课的时候,老师都注意到,利用生活当中的,利用社会中的例子,或者先进的成果,展示过程,老师做的都很突出,做“神7”的,用点和圆的,还用到杜丽,点和圆的关系。勾股弦定理,老师都很好,讲勾股弦的老师,那个老师讲的很好。这个老师有一个爱好,就是集邮,集邮有各种不同的集邮,让同学猜猜老师喜欢哪一种,学生一下猜对了,喜欢带有形体的,有长方体,正方体,为什么?老师问,学生说因为老师是数学老师,这个是真事,会联想。从这里,老师用多媒体,专门把这张邮票贴出来,又把邮票当中的三个正方形,提出来,提出来以后,通过背景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当时我在想,如果没有多媒体,老师在那画,时间占了多长时间,效果也不好。因为效果是有颜色配的,非常好。再有就是一个一个接着提问题,图形各是什么面积,去找规律。这个过程是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归纳,从实例出发。

他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提高。所以昨天吃饭的时候,我跟老师探讨,听了老师的课,我觉得心情舒畅,为什么?我说突然觉得有个词特别好,老师点评的时候,他符合章法。再有老师讲课的速度,语气,跟学生的思维过程,它是相吻合的。几个老师也讲的不错,但是有个老师出现跟学生的思维过程脱节的情况。他提的问题,他赶进度,结果一赶进度,他的话筒坏了,就叫同学,下面的老师都没反映过来,学生怎么反映出来,当着那么多人,他又怕说错。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些不衔接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再有教案,因为很形象,我都带了。给的一个信封,里面装了四个直角三角形,装了纸,让学生合作,结成小组,用四个三角形拼出来一个正方形,让同学拼,一个组的同学是这样的。还有一个组的同学,拼成这样的。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个,老师粘到黑板上进行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个的过程,还有最后得出的结论,感到有点水到渠成。当时听的时候我在想,想原来上的课,我在初中上的时候,全是老师讲的,没有学生动。实际上新课改就像陈述性的,讲概念,讲定义,讲原理,怎么讲?不是老师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参与过程当中有老师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算哪一步,老师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是老师的引领的作用。问题块,活动块之间能够形成有机的联系。所以陈述性的知识,这一类课是引领式的讲授。引领式的讲授是以问题块、活动块、逻辑推理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进行融合,这是一类。还有一类知识,叫程序性知识。

这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呢?这类知识,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程序性知识,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他得到了什么?刚才讲了陈述性知识是理解性概念,掌握它的形成过程。这类知识是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能,是这样一类知识。形成了发散思维,解题的思路最多为最好。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让学生掌握方法。怎么掌握方法?让学生解题的步骤,或者分析课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要给出学生的操作模式,让学生借助操作模式一题多解,灵活的运用。昨天5节课,就是新课改提出来了,探究课。因为昨天没有这样的课,我举一个我在去年,2007年12月28号在师大中学西校区的一个中学,听了一堂数学课,听了两节,一堂是语文课,讲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数学课是讲图形坐标的结合。

老师自己反思的时候,我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这是探究课,老师明白。为什么叫探究课?程序性的课。老师一上课的时候,黑板上呈现出了12个长宽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我们坐到后面,因为搞帮扶职教,那次来的学校是望都的。领导跟我说明天要调课你去听,听完评课,所以我听望老师的课。实际上我应该听平山的老师。老师一上来,说同学们这是初二的课,在以前的学习当中认识了各种图形,前一段学到了怎么建坐标,今天就尝试着把图形和坐标结合起来。建坐标以后,正方形ABCD四个点上建坐标点,说完以后,让学生做。这两个同学知道,不打架,因为它是四列,一行是两个。当时我在想他在做什么?一会老师叫一个,一会叫一个,发现同学做的跟第一个同学不一样的,老师让他做。结果,12个正方形去建坐标。结果老师讲了第13个,短短的不到15分钟,13个不同的图形出来了。大家可以想如果老师自己,这13个图形一节可能做完吗?但是让学生来做,鼓励了学生发散思维,而且很快,做完以后,用了不到15分钟,老师接着讲,同学们看,建坐标当中建的不够规范的,细心的老师拿出一个彩色的粉笔,因为刚学,建坐标的时候原点没有标注符号,还有横坐标没有箭头,细心的老师都用彩色粉笔点出来了。在点的时候,有个同学举手了。老师,第13位同学说我的数字错误了,能不能改一下。同学上来改,老师接着讲,等到同学回去了,正好讲他这个图形了,老师说看有没有问题?大家说没毛病,共13个图形。

第二个环节,刚刚学建坐标,做当中的规范,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练,在做题当中让学生形成一个套路,形成程序化的。一步一步怎么去做。第三步,看同学怎么建的,图形及坐标的结合,有的同学利用了正方形的两条线,X线和Y线做成一个了。还有的同学在里面,去标ABCD,还有同学建长方形的中心点上,从中心点上做了一条连接线,两个角,A和C连接上,然后再做的。还有的同学是做到横坐标的中心点上,他不是在这个中心,他是做到这个中心点上,去做的X和Y的坐标,还有的同学是建到了上面,一共是13种,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有的同学在ABCD四个点,他在B点上,那一点上做了一条线段,Y线怎么引的?是从D点上和B点上相交,然后建的X轴和Y轴。所以有了根号,根号算错了。老师看这也是一种解法。但是他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容易出错,这是一种。完了以后,同学一个个分析,分析完以后,老师问同学,看同学能不能归类,13个图形能不能进行归类,同学归了四类,13个图形里面可以从性质上分为四类,同学做的非常好。老师讲了,这个步骤是一节课的信息量,归完以后,老师讲,同学们看13个图形,再看你自己做的图形,想一想当我们在看到一个图形的时候,让我们把图形和坐标进行联系的时候,怎么联系好呢?这是讲的第三个知识,策略性知识。

什么叫“策略性知识”。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再追问,再认知。你知道你为什么学好了,用的什么方法,用的什么思维方式你是明白的,这就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把这个例子讲完,同学进行归类,同学站起来说,建坐标的时候,尽量用图形中的原线段。这样建起来容易;第二个同学说建坐标的时候尽量要建在正象限内,这是不容易出错的。第三个说建坐标的时候,应该根据图形的情况,灵活选择,这就更带有一般性了。根据图形,来灵活选择。同学站起来说,建坐标的时候,为了防止出错,一边建坐标,一边嘴里说着负数,不容易出错;还有个同学讲到,在建坐标的时候,图标看起来要简洁明快美观。看起来好看,审美的也加进去了,五点总结。还有个同学也讲了,记不清了。六个同学做的总结,这堂课,一堂探究性的课,既有探究的活动,也有策略性知识的引领。很好,讲到这,想到昨天我听课的感受。

昨天的学案里面老师也都注意到了,到最后打出来这堂课的收获,你学到了什么?你会什么?你想什么?我还想什么?旁边注上,策略性知识,怎么去引领?策略性知识,大体渗透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且渗透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当中的,孤孤零零的,它一定是根据学科内容,结合在一块的。怎么去记,怎么去引领?我觉得在师大实验中学听的课很好,因为它是探究课,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多多益善,发散思维,所以学生怎么总结,都对学生有启发。昨天,好几堂课,它是陈述性知识,讲的是定理,原理概念,怎么引领?昨天我看了几位老师在后面都有活动,第一个觉得很好,第二个可以,等到后面都有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这样做,老师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我刚才讲了策略性知识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通过我们的反思,通过一种归纳,通过提升,让孩子们知道,掌握概念,或者解这类题,应该怎么去做。结果我昨天看到,老师这一点上,应该说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刚吃饭的时候,跟英语老师说,如果作为形式化的东西,作为学案研究格调这个环境,我觉得就没有做好。因为我听的学生站起来以后,他们在谈什么,他们都在谈老师的东西,基本是老师的标题,我今天学会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叫什么什么什么。或者我知道了某某某某几种算法,这个算够吗?够不够,我觉得不够,这种策略性知识不是说拿来就能够直接看到的,它是需要提升,需要生成的,需要学生他去感悟,需要他去归纳,需要他去认真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做到。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我知道了,就会了。我结合刚才讲的探究课,我点评的时候,这个老师第一他自己说这是探究课,自己定位,定的很准,程序性知识,第二采用的方法,多种方法的展示,而在展示过程当中让学生展开思路,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在哪,就是生成,就是策略性知识,因为长期以来,老师掌握基本概念或者让学生掌握一个解题的步骤,讲模式,老师都做过。而策略性知识,是大家都感到比较陌生的东西,为什么呢?展示老师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去体验这个过程,也就是掌握概念的形成过程。这类知识,大家不熟悉也很正常,再有是生成的东西,不是说规律的,提升的,不是说直接就看的。图形和坐标的结合,我给他最后点评时候,非常不错,不足的地方在哪,第一就是策略性知识,最后学生归纳的时候,学生的归纳,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再进一步体验的,第二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昨天大家都讲到了“神7”,还有杜丽的,设计点和圆的联系,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它高于生活,它是数学科学,怎么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把数学和人结合起来,不光是这个老师,昨天听课讲课的所有老师都应该思考这一点。听课老师也应该思考,假如让我上去,最后这个环境,当学生讲完以后,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要谈谈,作为老师来讲,就一题多解,程序性的知识,把最基本的几点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第二我还要引领,还要讲,讲什么,实际上讲什么叫生成。怎么把学科和人生结合起来。即使老师最后说同学总结了6点很好,老师也有一点跟大家共享,老师那一点是什么?数学和人生是紧密相连的,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块。大家现在初二了,大家想想人生的征程是不是就像在建坐标啊?人生的每一步是不是就在写坐标点啊?初二意味着什么?初二意味着你要自知了,要拼搏了,初三到了比较枯燥的复习阶段了,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把今天学到的数学建坐标和人生的坐标结合起来。这不就合理了吗?就这么几句话,对孩子的作用绝对不一样,问题不是这!天长日久,孩子在各个学科当中,慢慢意识到了,他们的学科、和人生、和学习、和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他就能够自己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当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他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不要小看每堂课老师做的总结,这个是我们的薄弱环境。有这么一个程序,有步骤了,但是这个步骤做的不到位。让人感觉到后面出来一个阶段不是说必须的,反倒是多余的,这一点不好。怎么解决呢?其实我在想,小学阶段,知识比较简单,一般的老师不去做这个工作,到了初一初二开始重视这个工作。所以在策略性知识的时候,要分几步。

第一步,先是老师做概括。其实同学讲的,也有讲的不错的,但是很少,讲的这些就像老师最后讲到的,按照传统教学当中老师的总结,这节课,讲的重点是什么?用红粉笔,或者线段标出来,就是这个环境。但是让学生参与了,非常好。我想初一初二的孩子,特别是初一的孩子刚刚进入到了初中,他与初中的要求不太适应,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做引领,老师先做,这堂课我们讲到了什么?第一老师引领,第二个时期,尝试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做总结。先让同学总结,总结完以后,总结不到的,或者比较浅的,老师来做总结,到了初三阶段可以尝试让多个同学共同总结。像大学的课堂,总结学生的。都是学生做总结,到大学了,他要研究,抽象思维也很高的。初中的孩子,是不是慢慢的引领作用。因为引领的时候,老师总结的、把握的比较深、比较全面,这个很重要,比如我是学政教的。我们在下面经常开玩笑,他说老师你听数学怎么样,其实这理念很多东西可以迁移的。比如说我学政教,就是一个老师教的好,这是人际提升,当时教我,我是赶文革。上初中高中所以那会搞政教了,教我的政治老师是当时的校长,刘校长,教我们政治课,教的太好了。原来我不知道,就是特别崇拜这个老师,老师一上课,我们的政治课,在学校最受欢迎,怎么教,无论是程序性知识,还是策略性,还是陈述性,他都是有方法。比如陈述性知识要求你记的很准,不能有错的。他不是死记硬背的,比如说记马克思的生日,老师跟我们讲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资本家呜呜的哭,永远不忘。讲必然性,偶然性,讲否定之否定,讲各种因果关系,全部都是顺口溜,政治课也能这样上,太美了。以至于美的我在报志愿的时候,真的,第一志愿非常坚决的填上河北师大政治教育系。看了吗,现在我搞教育论研究了,我反过来想老师的时候,其实这位老师在教学当中他善于把策略性知识渗透在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当中,使上课成了一个美的享受。把人越教越聪明了。昨天晚上我在回忆的时候,真的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都回忆了。再有老师讲,老师您记性好,只要一个提纲,讲一天两天没问题。这里面都有方法的,所以教孩子的时候,怎么驾驭? 越学越爱学,学的高效,学的有趣,这里面有老师的引领作用,而且引领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老师上课就是书本,讲的死,读死书,死读书,最后到读书死,把学生教傻了,那叫误人子弟啊。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就说老师你自己的功底,你自己在备课过程中这章你怎么备的?你自己得琢磨,你得写出1、2、3来。其实很多东西不是背出来的。它通过你理解了、你提升了,并变成你可以迁移的东西。学习效果很快。我讲一个自己的例子,我曾经给孩子们讲审美,教育学当中德智体美劳,我给孩子讲到了审美。讲到这,书中讲到社会中的美丽。这美,那美,你得美到生活当中,最后讲到了美就在生活中间,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学习、去观察、去生活。我讲到感恩,我问学生们,我问本科生,也问研究生。咱们说感恩,你们这么多年学习什么叫感恩?什么叫感恩,这是一种美,而且是高境界的美。什么叫感恩?感恩体现在哪,有的同学站起来,我感恩我的父母,我感恩老公,感恩大海,感恩沙子,感恩大海,秦皇岛来的,感恩孩子,我说没有你哪有孩子?你为什么要感恩孩子?感恩是什么?他们说了很多,我说好吧,老师也有感恩的感动,老师写了一段,也不叫诗,就是散文给你们欣赏一下,说的都很具体。

学生说完以后,我跟学生说,我说这段的时候,背下来。我这么理解,题目就叫“感恩”,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老师给了我知识和才能,感恩朋友让我不再孤独,感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让我体会人间的温暖,感恩天空,给了我一片展示才华的舞台,感恩大地,给了我力量和支撑,感恩日出,让我迎着朝霞有一个明媚的心情,感恩日落,让我疲惫的身躯有敬业可依,感恩快乐让我绽开笑脸,感恩伤痛让我学会释放生命起伏的本领,感恩生活让我在岁月和季节中颠起生命的美丽。

同学们当时听了以后,老师你记性真好,我说这不是好记性。告诉孩子们看到老师记的里面,有没有规律啊?有规律,先都是人,老师父母朋友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比你那个感恩老公感恩孩子更文雅一步,接下来感恩自然啊,怎么记的?天空大地日出日落,平常都能看到的。后面一句词,说了,是快乐,是人自己主观营造的。别人看到你,你就是乐不起来,那是你自己想不开,你看见人家穷,人家两口子特别和睦。所以我说快乐的人是他内心的感受,快乐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笑容,伤痛给我们带来的是让我们学会释放生命起伏的本领,生命起伏,喜怒哀乐,忧伤,甜酸苦辣都体验了,那些都是内心的。再有我跟同学讲感恩和感谢一样吗?一样吗?这引出问题了。不一样在哪里啊?让我同学们说啊,其实感谢是外在的,是用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感恩是自己内心萌生的,他是自觉的,是潜移默化的。你感恩父母,你绝不是说爸爸妈妈你好,你知道怎么孝敬他们,进而让他们高兴,感谢大家指导,你感谢对手你不感恩对手,大家想是不是。在奥运会的时候,张怡宁的拍子检查出有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心理特别着急,第一期待赢,第二期待对手,多出点问题。这叫感恩吗?所以最后握手的时候,感谢他,感谢他的失误。再有每个人你绝对不会感谢伤痛去。伤痛多来吧,让我多受点苦,感恩伤痛,知道吗?正因为伤痛,我们内心的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有的时候,在引导孩子学这些的时候,绝不是轻易地条条框框,我们把他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当中,融入老师对人的感悟当中,学生爱听了。你看学生现在,第一年我就讲这些,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你别光是愚人节和情人节地时候发短信。下次要过节了,我提前告诉他们提前打电话,如果忘记了举举手,哪个同学打了哪个同学没打。想想,我不叫你站起来,我让你想去。其实这里面,有这种意识,自觉的意识。所以我觉得生成的东西,策略性的东西,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引领,老师自己在你的教案当中你别光设计了这个环节。比如说,我的收获,我快乐。最后一个的,你的收获你快乐。尤其是学生他就重复了一个标题,天长日久有什么作用啊?你起码知道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知道推理有几步,或者知道了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出点和圆的东西,通过这个知道了从点和圆的关系当中一个是项内,一个在点上一个是项外。这些东西我在想,到底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其实是需要老师慢慢,慢慢地引领一段,慢慢地提高,这个供大家下去去思考,研究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您休息之前,我再讲一个例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老师们都很辛苦,现在应该叫健康快乐的工作,要有幸福感,幸福在哪里,我们用一个例子告诉大家,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要珍爱身边经常打交道,跟我们接触最多的人。

这是心理学老师做的一个实验,他让学生们拿出纸写出你一生你认为最重要的20个人,最后找一个学员上去写了。学员都写着,这个女学员也写完了老师问,你先划去两个你认为不太重要的人。女同学在划,学生也在划,划的很快,儿时的伙伴去掉,远方的亲戚划掉,接着再划,最后还有四位,剩下的谁?父亲、母亲、伴侣和孩子,这个时候,女同学就想往下走,老师拦住她,接着再划,一个一个的划。学生说,不行老师,这四个人我不能再划了,老师说要划。她站在黑板上手在哆哆,含着泪先划去了母亲,接着老师说再划,这时候,她忍不住失声痛哭着,划掉了父亲。他说再划,学生说,老师说什么我也不划,在划心就出来了。老师说划,她是痛苦着,划掉了自己的孩子。老师说好你回到座位上,这时,教室里是一片哭声。当这种哭声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老师叫了这个女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划?她说老师其实你让我划掉这四个的时候,我心已经不忍了,但是你让我划,老师说你为什么要划掉母亲父亲?学生就说,我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按照人生的规律,长大以后要从父母身边飞走,再有父母一般是先离我们而去,心里有一个承受能力,接着老师问,那划掉两个的时候,你为什么划掉孩子?她说,孩子也会长大,就像我一样,20多岁以后,我工作了、结婚了、有了孩子了、我从母亲父亲温暖的老窝里飞出来了。留下的是伴侣,伴侣能够跟我们走完人生的征程,所以,我觉得伴侣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老师说好你坐下。接着老师讲,我们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留下的是伴侣再说到伴侣,应该就是妻子或者丈夫吧,跟我们接近的最多,了解最多,所以,看的缺点也最多,摩擦也最多,一直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时髦语言叫做“审美疲劳”。对于能够和我们走完一生的这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呢?是不是要学会宽容?是不是?要宽容,要宽和,是不是这样?讲的时候我在庆贺,今年8月21号,刚刚奥运会,他们开始搞活动,我告诉他们千万别撞枪口。他说老师你一定要过来讲,我讲完以后,在场的好多人掉眼泪,还有一个人说划剩下四个的时候,好多男士说划掉老婆,想一想。对吧这个例子,正因为我们接触最多,所以容易看缺点,其实人的优点很多,要不大家走到一块了,再有夫妻关系当中有技巧,人要学会欣赏,你的家庭生活就会幸福,如果瞪着眼睛找毛病,那不会和谐。你只有去改造、适应、你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和睦,你想改造对方那你就是悲剧。当你改造成你那个样子的时候,就是“审美疲劳”了。看到你就看到他了。再有每个人注意,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家庭生活不断的更新、幸福,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点东西,你就懂得那点东西,油盐酱醋。随着你年龄的增长,成了哨大老头。所以我说珍惜身边最亲近的人,学会宽松,学会适应。让我们的家庭、工作、生活更加和谐,快乐。好了我们休息。谢谢大家。 

王金刚:各位老师,坐好,下面有请教授接着做报告,我说一句话,时间不会太长,在11:30以前结束,所以大家认真听,坚持一下。

张爱华:好,接着上面的讲,刚才讲的策略性知识,因为策略性知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要求,所以有些老师不太熟悉,在做的过程当中,我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都是很正常的。其实要挑毛病,哪都能挑出来。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讲的更好,这是落脚点。这是讲到的课例。什么叫教案呢?其实说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实际上有的时候是一堂课,有的时候是几堂,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可能是几节课完成的,所以不会以课例的形式。有课例的形式吗?有,或者说以案例当中的某个情节出现的。课例当中,哪一个环节它做的特别的突出,或者说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它以这样的情节去展现,去处理了。因为下课,好多老师跟我说多举点例子,举一个语文课的例子。语文课的课例和案例它有不同点,其实案例和课例之间密不可分,有的时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或者是长期的过程,它当中的一个片断就叫案例,我举个例子,是初中的语文的课。

有一个老师是承德的。今天在座的有承德的。这个语老师曾经教生物,所以他经常做实验,他通过函授的方式拿到了大本的文凭,学的是中文,在回到这个学校以后,不让他教生物了,让他教语文,他教过生物,所以他想把生物搞实验的方法放到课堂当中展现出来,你看他怎么做的。在临上课之前,买了两个鸡蛋,大小相等的,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杯子里是盐水,一个杯子里是淡水,他把两个鸡蛋放到杯子里,看到一个鸡蛋沉底 ,一个鸡蛋浮在上面,他把两个鸡蛋取出来以后,擦干净,连杯子里的水和鸡蛋搁在自己的办公桌里面,走了;第二天上课,看他怎么上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叫“死海不死”,接着多媒体打出这四个字。同学们看到,眼睛瞪大了,四个字里面竟然有两个“死”字,老师说好,下面先解决,什么叫“死海”,什么叫“不死”?当同学做了正确的解答以后,老师问同学们愿不愿意看到“死海不死”的直观情景呢?学生说愿意,这个时候书桌里面拿出鸡蛋和杯子,让同学看,老师没有告诉杯子里面是什么水。同学们,请看这杯水,因为这个杯里面的是淡水,所以老师拿的鸡蛋比较低,投下去以后,鸡蛋打了几个滚,沉底了,死了嘛!第二杯学生知道,老师拿着是咸水,老师没有说,因为老师知道是盐水,所以这个时候,手有意识地拿的更高一点,投的力量比较大。让同学看明显点,学生盯着眼看杯子,看到什么,看到鸡蛋打了滚,沉底了,而且裂缝了,流汤了。“死海不死”这不是死了吗?怎么办?看老师怎么处理的。这个环节就叫案例了。老师看到这个情况,全班同学都笑,假如你是老师,面对这样的情节你会怎么办?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死海死了”?当同学们哄堂大笑的时候,老师站在讲台上看同学,突然看到第三排有两个男同学,脸上漏出幸灾乐祸的笑,老师想是不是他们做的手脚,突然想到昨天下午在做实验的时候,办公室站着两个孩子,上课捣乱的,别的老师叫过来。老师做实验非常关注,没有看清面孔,到底是不是?一切都在不确定当中怎么办?看到老师怎么处理的?老师在学生的笑声静下来了时候,老师非常平和的叫同学的名字。第一遍装听不见,第二遍,其中有一个同学,一边站起来,一边说老师不是我。细心的老师听到了,老师说,二位同学上台用手蘸一蘸,看看水是什么味道?细心的老师查看着,说老师不是我的那个孩子,手根本就没蘸到水,就说是淡水。老师心里有底了,就是他们。但是老师没有做处理,而且说请二位同学回到座位上,端起杯子,哪位同学不相信淡水,请你们像两位同学一样,品一下。有位同学好奇,小跑上来,告诉同学是淡水,回去了。这个环节完了以后,老师跟同学讲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环节你们想到了什么?一时间班里静的出奇,一会儿学生说:“老师也会说假话。”还有的说老师的话不能全都信。还有的同学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常一常,不简单啊!孩子们竟然用到了毛泽东的原话。老师说好,大家知道了,以后遇到问题不要轻信书本,不要轻信老师,不要轻信权威,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实践去检验,就是收获,到底是不是“死海不死”,回去以后,作为家庭作业,两个碗,一个碗里放盐,鸡蛋、鸭蛋、什么蛋都可以,自己做做,是不是“死海不死”,明天对答案,接着往下讲。

下课以后,老师找到这两个同学问清了情况,老师说,走,不知道老师干什么,老师对大家的这种行为,轻微进行了批评。接着老师说,明天咱们还有戏,明天还有实验呢,这个实验由你们两个来做,实验需要的东西由你们两个来准备,实验成功了老帐新帐全勾销,实验失败了,老帐新帐咱们一起算。当学生知道老师瞬间知道他们做了手脚以后,而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给了他们面子,又给了改正的机会的时候,他们被老师豁达的胸怀,还有高超的处理艺术所折服,所以他们两位同学说,老师你放心,明天一定做好,第二天的实验做的非常成功。这样这个就不是课例,就是案例,这一堂课当中瞬间的表现,还有第二课的延续,在说课的时候,老师说到他最后的反思。但是它是一个实践,实践可能是一堂课,也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课的片断,或者是延续,不是整个过程。他说教育学院的毕业生,他说老师,其实在上学他们办的脱产学习,在教务学院学的时候,作为老师传统的老师是带着知识走进课堂,需要更多的技能技巧,新课改要求老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更多的需要自己的创造。这个老师的语言非常好,特爱听他的课。今天在我上课的时候,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教师是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她讲了三点第一点,课堂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科发展为本,他这件偶发事件如果按原来的做法他会在课堂当中愤怒。一看是同学捣乱,他首先得训一顿,但是课改要促进孩子的发展,我没有做。第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在语文课程当中进行的改革本着就是一个探索,所以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这是教育方法的改革,第三处理偶发事件,我体会到了教师是带着智慧走进课堂,他说当我看到实验成功的时候,我一下子蒙了,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瞬间看到两个同学笑的时候,我想到偷梁换柱了。他们一定是给我偷梁换柱,带着多大怒气。但是我压了压。我话锋一转,变成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去尝试,作为老师既要认真的备课,又要有果断地处理课堂当中偶发事件的能力。偶发事件,这个就要求老师要有智慧。讲完这三点以后总结的还不错。在点评的时候,对这三点重新进行了角度的分析。接着我谈到了老师,光彩一笔,他留成了家庭作业。当作实验,如果变成每个人的实验以后,特别是语文课,孩子的想象力还有求知欲,这种激发会有多大啊!想我们的语文课是怎么上?孩子最不愿意写的是作文,最不愿意上的课是语文课,把语文课上到这个份上,老师心理是什么样的滋味?

他精采的一笔,是处理偶发事件,他做成了家庭作业,让孩子通过家庭作业又找到了一个思考的角度。以后不要轻信书本,自己用眼睛用手,用自己的思想去想,去看、去尝试、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吗?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对他这个事件的处理,我用美国的著名的教育学家的话,是这样说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是传达知识、告诉孩子们;好的教师是解释知识,解释一下怎么来的;优秀的教师是掩饰知识,掩饰过程。昨天好多的老师,都是掩饰过程,点和圆的关系。还有所说的算术平方根,最大的亮点都是在展示过程,优秀的教师是掩饰知识,卓越的教师是激励学生学习知识。怎么样学习知识?他只有在自己亲身做的过程当中,自己尝试的过程当中,他才感到愿意学、想学,有兴趣学,他喜欢。所以老师处理好了。如果原来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话,通过一个偶发的事件,让他处理的时候,向卓越教师这个方向去跨进了。要变成一个全班同学都要做的一个实验。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好的教师解释知识,优秀的教师掩饰知识,卓越的教师是激励学生学习。有没有问题?说课大家知道不能光说好,要说问题,说了问题,一说就没事,要说怎么解决,所以说课为什么讲是资源共享啊!你说这一点要改进,怎么改进?你要拿出一个措施来,好多老师说环节的时候,当都说完以后有多少资源可以提供你去参考,这是真正的做课,有没有问题。有。

什么问题?我讲为什么会出现偷梁换柱,能不能避免偷梁换柱?这个环节我要处理的话,是不是还有几个处理方法:第一,我拿着水、鸡蛋到课堂,行不行?盐水溶解度,我先讲“死海”是盐水嘛!看老师把盐水倒进去,让学生看到这个过程,然后再做实验,先做淡水,再做盐水,拿两个鸡蛋够不够;第二,啪,两个都碎了,实验怎么做?第三,当老师讲了原理以后,老师可以不做,让学生来做。多带点鸡蛋,多带点盐,你找上三组同学来做。由于盐的浓度不一样,鸡蛋在水中沉浮的程度也不一样,在“死海不死”当中还看到一个现象,浓度对物质也有影响,重量和浓度之间的关系。课能不能改进?能改进,怎么改进?就是这么改进,你就没有偷梁换柱的现象了。再有你让同学在练习的过程当中,看到了同样事物的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变化,老师很机智,他把它作为家庭作业,处理偶发事件是最棒的。这个叫案例,不叫课例。讲的这一个环节很好,好在哪?需要改的地方,这叫教学案例,是三者的不同。再有在语文课,刚才讲数学太多了。我在上海听了很多课,我听了一次是初二的语文课,初二的语文课是作业课,大家在听的过程当中你知道思路以后都可以进行判断,让孩子们写记叙文。我的导师是叶老师,老师现场出的题目,当着我们的面出的。这个老师姓王,你讲了记叙文,我出了两个题目你任选一道。一个叫“往日”,一个叫“昨天”,都是以记叙文的题材出现的。老师选了一份“昨天”,我们走了因为你要写作文,我们就走了一周只能来一个学校,这么多特殊情况,你作文写完以后,给你们下节课看,让我们看到你讲课的过程,所以先听别的课!到最后,我们看到老师很忙,老师拿着收上来的卷子,把同学做的卷子都发下去了。老师又印了两篇文章,学生又有篇作文。手里有三篇作文,接着上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是写作文,中间空了一节课,今天很多老师愿意听我们讲一下作文课,所以上一课看了看作业,大家想想我们的作文示范课,作文讲评课是怎么进行的?你去对照一下。首先,我来推荐两篇作文,这个叫教师推荐之作,老师是平等的一员,还有是“昨日”为什么推荐这两篇,一篇讲的是农民打工子弟到了上海以后,看到了上海的变化和自己家乡的对比,再有两年以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一个是跟上海比,然后两年以后回到家乡,以家乡作为背景讲昨日的变化。这个角度很好,用了独特的视角,他讲了很多,特别符合孩子的语言。第二天也介绍一个,老师首先讲,我为什么介绍这两篇文章,它的布局还有语言,先讲这个环节用了不到10分钟,接着老师说第二个环节,让同学互荐作文,大家先看两分钟,你们觉得哪篇作文好,你站起来说说为什么推荐,按照老师给你们分析的课文的思路,你来进行分析。老师首先引领。过去我们的作文课一堂课拿着一个学生的作文,两个学生的作文,叨咕来叨咕去,作文是发散课,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它就那一个、两个角度,太少了。这个时候有6位同学,去推荐作文,其中有一个同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同学用昨日自卑的我为题,用今日自信的我,战胜了昨日自卑的我为情节。是这样,这个孩子象棋特别好,但是在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当中没有拿过名次,心理素质不好,一年半以前,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在这当中不仅了解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心理调解的方法。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这种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后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他的心态和承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最近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当中拿到了年级第一名,为班级,为年级争了光。在最后写到心理健康课让我找到了一个自信的我,自信的我告别了昨日自卑的我。就是这么个情节,这个学生为什么要推荐,他把昨日定到心理领域当中,这个很独特。第三个环节,毛遂自荐。大家刚写完作文嘛!还能技术革新呢?别人没有推荐你,你自己推荐。这个时候学生要有勇气和自信。这个时候举手的人就少了。班里有3位同学举手,当我抬起头来,老师也很规矩地在那举手,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写作的过程,老师也在体验。老师说:好,我先念我自己的。然后又找了两位同学,老师念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第二老师讲的情节,昨日的我和今日的我对教育的感悟。昨日和今日对教育的感悟。他讲第一次上讲台,跟现在的我相比,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我在讲课的时候,讲到了学雷锋。因为那个时候,3月份,讲到这的时候,学生站起来,老师,现在没有人学雷锋,傻子才学雷锋,还有同学说,雷锋是三月来,四月走。一下子把老师打蒙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不知道怎么作答学生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引领学生对问题作出一种修理!他说我在台上呆了。

十年后,还是在这个讲台上,我还是讲这篇文章,我还是要讲雷锋,这个时候我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能够用一种新的思想,来跟孩子进行交流,有一个很好的对话平台。还是讲这个问题,十年以后的我,对教育的感悟是什么,讲的非常好。完了以后又是老师说,学生自荐。老师在这里非常简要的讲了,为什么,在我从教当中印象太深。第三个环节完了以后,还有一个环节,学生手里拿着三篇作文,还有你们刚刚自己写的作文,找找文章当中优美的词语我们来欣赏,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只要真实,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就念,有四篇作文,看的其中的三篇,老师非常快,写的,一会儿半个黑板就写满了。这个时候下课铃响了。老师说,下面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我没有写下来,利用课下的时间大家互相交流,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今天写到黑板上优美的词语能多记一遍,积累词汇。写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同学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渐渐地,渐渐地,越来越小,是在什么当中,渐渐地,越来越,他都用渐渐地,写作文都成这样,也不行啊,都雷同了。我看你们学生,好象能用的东西比较多。他说渐渐地,他们说的时候我心里也哆嗦了一下,我比较喜欢朦胧的这样一种题材。我平常也跟同学经常在联欢会上,或者诗歌朗诵当中,都用这种文才。你看了吗?教师的影响。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听了课以后,作文讲课是怎么上的?除了这些以后,第一个可以尝试,第二个是不是可以创新啊,还能进行探索啊。作文课是什么课?它不是程序性知识,它是陈述性知识,是陈述性知识,要讲记叙文的五大要素,然后观察生活,去观察社会进行思考,把生活当中的、社会当中的、科技当中的有关信息变成一个实践进行写作。这肯定是发散思维,所以能不能进行新的探索,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说了。这种说课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说出来以后,大家进行交流合作。你觉得对,去尝试,你觉得不对,可以跟我进行争论。或者觉得根本不对,可以在你的实践当中不用。这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只是客观的。把这个过程给大家,再还有我的一些想法谈出来供大家去参考。这是案例,案例也很有价值,案例能够把某一个环节放大,放大完了透视,看环节当中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育方式符合哪些原理,还有哪些不足?我们需要改进,这叫案例。所以给大家讲一下,下面我们看一下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

教学课例报告研究的体例。我看学案研究当中有了,但是不全,学案是教学生活的行动,它没有反思,课例要说研究就有反思,还有点评,最后再次检验,这样一个过程,我简单点把思路讲一下。

第一、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第二、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就跟学案一样,主要是学生学习为主。这边是教师的活动,这边是学生的活动。过去没有学生活动,整个都是老师讲,即便有一点学生活动也不是很多。你看现在,老师怎么活动,学生怎么活动,今天晚上我看了以后,很高兴。学案是我听了课以后要了同学的。同学做的作业,整个的活动,这个可老师没教到,但是跟老师做,学生怎么做的,题都有,学生有做对的做错的,都有。所以课堂到底怎么进行的,就有两部分,一个是教怎么进行,一个是学怎么进行。这里面都要考虑到。这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你把这个过程在课例当中呈现出来。包括学生的、包括老师的,包括互动的,包括点面的结合。还有重点,基础怎么处理的?在整个过程当中。

第三个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这个就是课例独有的。对这堂课,这授课过程,这节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教师自己的反思,还有同伴之间的互相的反思,叫授课,还有讨论,因为在反思当中有不同的意见我为什么设置这个环节,或者说别人设置这个环节。我有什么信息,这个课件我已经跟授课老师进行了课下交流,刚才见到了保定的高燕老师,讲算术平方根的,那个课讲的也非常好,她的章法也是非常鲜明的。有问题吗?有,让人感觉到不太那么舒畅,或者让人感觉不接茬。我提出了几方面的参考。这个讨论就是互相的,不代表任何权威性,不是说专家给你定了,不是,就是我自己的感受,给你提,你去想想,与你自己原来的目标,与你原来的设计是不是相吻合,或者你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你去发现,老师讲课的语调,快慢还有你的动作设计,恐怕你都要考虑进去。

作为老师动作设计很重要,走动太快了,学生头昏了。你不信,我连着走三遍,你就开始发晕,还有老师讲课,气怎么用,老师讲课,越讲后面越没劲了,没气了,还有老师讲课,越来越气大,都是发音不正确,老师讲课不能正确的发音,所以你听老师讲课,讲的憋的,发音不正确,听起来不舒畅,老师发音在这个地方,讲课收住自己的丹田,把肚子收住,吸这口气你吸到这,线路就断了,你把它吸到肚脐下面,丹田下面,把它吸住以后你得托住,为什么有人收不住,“呼腾”一下话就出来了。吐出怎么样?慢慢地用声托你的气,线路长,再有声音不是从这拽出来的,它浑厚,好听,你想是不是。所以你想,有些老师的课为什么有些不舒服,你去琢磨琢磨。我们系里面有的老师有意思。你给我们听两节课,我是受我们学校的教学会委托。其实我听的时候,要说这个老师知识性的东西,一点没毛病,知识性的东西不缺,缺的是策略性的,缺技巧性的。讲课为什么和教案不一样,让我看教案都不错,但是一听都有差别,为什么,讲课教案不一样,讲课就得讲,是讲就要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和你的语言表达相联系,老师站在那,没有表情,你爱听吗?再有老师讲,这个问题怎么解决,1、2、3、讲课吗?这个问题大家想想看有几个角度啊?想一想,找谁,哪个同学讲了教育学的角度?还有没有。又有人从法律学讲到了。还有没有?这叫讲课。这个过程是不是和学生思考结合起来了。你1、2、3那叫讲课吗?那叫新闻联播。看了吗?为什么听课啊,讲课都得有停顿,祈使句,设问、自问自答,大家想是这样吗?这些过程进行的很自然,衔接的很自然,这个课就很流畅,还有一些必要的话,要用书面语言转成口头语言,其实就有一个词,台湾有一个名胜古迹,日月潭,人们把它称作日月潭,人们把它叫做日月潭,这个是讲课。

你们念课文的时候,我姓张叫张爱华,叫我老师就可以了。你称我老师,远了,看了吗?所以讲课的时候,几句话就能把学生和你的心理距离拉近,其实话语当中它有技巧,也有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在里面。

所以,第三个过程反思和讨论。这是课例。其实展开就很多了。下面我们看一下说课。因为讲完以后有反思吗,有老师的反思,讲课老师反思是自我反思,讲课当中体现那些都要讲出来。同行之间说课,说什么跟大家说一下。说这些方面说课标,说教材,就是你这个学科这堂课,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应该说做的还不错,给我的这几份目标都是很具体的。改变过去形式主义的。第二说教法说学法。比如说演员这个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设计当中要达到什么步骤、还有现在我把练习放在课堂当中,推动练习在方法和步骤上怎么练,或者在概念的形成上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说的时候怎么具体,再有讲完课,到底达到没达到。达到了为什么达到?为什么没有达到?还得问一下,所以这个过程,说教法和学法。备课、上课和上课完以后,整个串去。说程序说结构,一步步地为什么这么进行,说结构,昨天老师他讲了很多。首先你要搞清楚知识是哪一类?你搞清楚以后,不管专家来不来听课你该怎么讲心里有数,你追求的不是花架子,你追求的是有效高效。所以去年在讲课的时候,400多名校长,新课改把我们搞蒙了专家不来听课,我们就是满堂灌,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动,不知道怎么动就乱动,乱动就低效。专家提意见,不知道怎么上一节课了。他没有结构做基础他怎么动?所以老师做明白啊?知道知识处于结构当中哪一个层次,我用什么方法传授,最好你得明白。这是讲程序讲结构。说课要说老师听课听什么,关键在于哪?

我要讲几点,老师听课,这里面有同行也有跨校级的。还有教研员还有一些搞教学理论的老师们。我们在共同听课,听课当中怎么去听,因为昨天我12点下的车。我在小店里面喝了一碗疙瘩汤,吃了一个油饼,1:15赶到23中,所以我也来不及。今天把教案听课的东西,我记的这个东西,并不是把他的教案都记下来,听课你听什么?这个问题比如说他这么设计,你有时候来得及想不同的意见,你画几个问号这样设计行吗?问号是你回去琢磨的问题,这个环节设计的好,环境感觉不怎么流畅,你自己写下来,还有一些线段,这个问题怎么处理好?或者我觉得怎么处理,在有我在听课当中,听了一个老师,我找了后面的同学要了教材看了看,其中我就想,第一听和看学生的思考情况,学生的观念,他的思维,是不是活跃,我们讲深度,还有他把握的宽度,是不是让人感觉到确实会了,像点和圆的学生,其实表述的时候,能够表述那种程度确实不错,它很长,平时讲的过程,尤其是三点,一条平行线上做一个圆,还有一个那个讲的非常好,每个字我们都很认真,所以看学生的状态。我说23中是不是邯郸的名校?他们说名校,学生的程度,素质还是比较高,这是一个。第二,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第一个教案当中体现出来,第二讲课当中是不是一步接着一步,有的时候拖堂了,慢了,快了,这个时候反映老师瞬间的心理变化。这里面有些老师抱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学生的错误。有的老师处理的不是很好。比如-5X+3X那个题,当是符号的时候,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应该怎么合并,讲问题的时候,怎么样把学案教材结合。教材这部分内容是高度的、精确的概括,老师是围绕这个展开,最后回到一节课。学生就不看教材,是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材到底有什么用,是作为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在几节课当中都是给的活动1、活动2。其实好多东西就是在教材上,你为什么不能用啊,学生的错误就是在教材当中,定义当中理解的不正确,当时我就抄下来了。到最后你解决,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应该怎么样,是负数应该怎么样?所以我感觉到要看老师的思路。

第三,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结合的怎么样?有问题不怕,有问题是很暂时的,要没有问题要老师干什么,学生加一个,站起来会儿了。就是这些新问题,需要老师引领帮助他解决,帮助他原来不清楚的对象,理清楚,把浅意识的东西变成程序,所以我听课的时候,也让我进行评课,我就谈到了一个问题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怎么结合?传统的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权威新课改条件下,就是老师不敢讲  ,那学生就是学生,他懂的就是少。他需要老师引领,到底老师应该怎么引领,实际上在新课改下要求怎么结合呢?老师的重要作用不再是讲授而是变成提问题,学生的作用不在是静听而是活动,提出问题怎么办,老师提的问题学生能回答的老师不讲,这个问题,学生看书,能回答吗?老师不讲。第二句话,老师提的问题,多个学生能回答,老师不讲,这个问题有四个角度,五个角度一个学生说不全,集思广益。第三句话,老师提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以后,剩下的问题,老师要讲,学生想到了都说了,但是不全面,这些需要老师讲。因为这个时候,他心里好奇他不知道,你让他说,他不知道,他好奇,带着好奇的心理来听课,他的思维容易疑惑,效果就好。老师讲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特别好,觉得再没有别的想法?其实还有两个角度,哪两个角度,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看多好,学生看到了他不知道的东西。老师提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了,怎么办?五个角度,学生都说了你怎么办,老师是概括提升。因为学生讲的语言,表达的词语肯定不是很精炼的,或者不是很准确的。老师学生都回答以后,进行总结。老师说好,把学生都回答的再概括一下,老师有的就是规范的、准确的,严厉的。再次把基础知识打的扎扎实实的。所以说师生互动是这样的互动不是说不敢动了,也不是说乱动。一定是在老师的引领下,根据知识的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

评课怎么评,刚才讲听课看这些。怎么评课呢?课例研究他是有听课,讲课和说课,要评课和说课结合在一块,说课包括教师自己说,大家说联合在一块了。听课有说课还有一个评课。评课是教师在说课和听课以后进一步的讨论。讨论注意教师好,不能光说好,好在哪,为什么!因为你要追问他,你要去讲述这些,不能说这也好那也好,为什么好,符合什么?或者与什么相结合,你得这么去想。第二,要努力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问题以后,要分析,还要去解决,就像我刚才跟大家讲的师生互动。教师把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起来,这是问题,还有不光是课例问题,是所有课都要包含的问题,我谈到了我的想法。各个学科你去对照,这几个要求你去尝试尝试,看看有效没有?还有作为老师,哪一个环节你处理的好,为什么好,哪一个需要改进,为什么改进,所以老师带我们一年的时候,实际上说课是什么过程啊?老师我明白了。说他好,哪好?或者说我知道了,好在哪;第二,我知道了,我哪的不足,哎呀,就是找虫子,找虫子怎么样?你得找到他,你不能乱挖,找不到应该有的方向。你得瞪着眼睛,去捉虫子,所以讲课说课必须有捉虫子的本领,你得找出问题,问题怎么解决?你必须提出你自己的几个供大家参考的资源,或者叫思路也好,程序也好,或者路径也好,你想大家想,这样一个过程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否则的话你光说,不说不好,白听了。你这么对待人家,你没有提高。对人家也没有提高。在上海,好多学校邀请我们去下面听课,听课过程当中真是开放型的,开门听课,开放的心态,还有我们特别愿意听老师讲这点不好,怎么不好,怎么去做,听您的点评,我们感觉这就是宝贵的资源,平常讲,讲的这么细啊?所以礼拜六礼拜天,在上海累病了,原来的职业病勾起来了,两个腿做的手术,因为上海天气比较潮,再有真的像他们的老师,都年轻,那种30多岁40多岁50多岁没有了。所以进修的时候,有的老师就说我:“你现在干什么,孩子都上大学了,老公当个校长,你当个教授当个学术带头人带着研究生,这不烧得你吗?”我当时想我曾经作为老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还要出去进修,因为终身学习这样的背景要求老师活到老学到老。04年回来的时候我跟校长说5年、8年,最起码我带着课题,都是比较前沿的。第二,我说我除了学习以外,我带了两千多块钱的书,搞课改的老师,领了一批博士生,书出版的特别快,书和钱就跟流水一样,钱是书,往往我的书架往那一放,学生很高兴,老师,你就是个小小图书馆,四个书架,差点顶住房顶了,高高的,全部都是。给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课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跟院长说,到我退休前,不会落伍。谈不上当一个多么好的老师,起码是个合格的人,心中无愧。所以作为老师要爱学习。礼拜六礼拜天去听课,很辛苦的。听以后,要说课,听完两节课,有老师大家一块谈意见,接着下午四个钟头你来完成,就来讲。这也是听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磨炼的过程。火眼金睛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你听了很多课,你去学习,看人家怎么讲,然后自己吸取,然后尝试怎么样,再去改进,这个过程当中,我从2004年回来以后,做了手术歇了一年,外面课少,2005年到现在礼拜六礼拜天从来没有休过。其实我跟大家很多说课的课件,一天上午就到一个学校听课,或者说我一天礼拜一到礼拜五都有课。就礼拜日没课。就是在基层去听课,去走进课堂,走进老师,了老师到底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困惑是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老师共同走进课改。这是一个真正要练习的东西。再有,说理念,引进课堂当中,别人说问题,我们说理念,到底体现什么理念,因为有些理念,总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一个东西,比如我讲的“死海不死”,人家讲的什么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就讲了这么个问题,行为背后蕴含了什么理念,你要去挖,你要去提升,这个过程让人去学习,讲课讲的挺好,一说课说不出来了。你不知道用什么理念,你只有讲出来了我知道用什么理念,我为什么用,什么理念,你才是一个聪明人,你才是一个清楚的人。

所以说课应该这样。再有怎么操作,不展开了。这个是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他的实际操作步骤第一叫人同课多伦,有的老师初中教了20年了,都是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教案不更新啊,老师在更新着,特别是现在说课,说课当中别人给你提供那么多资源,哪些资源可以用,哪些可以尝试,一次做一点。这是一个,你就提高了。第二个叫多元同科循环。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的老师同上一堂课。这种模式他的特色是什么呢,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因为老师都讲这节课,所以互动能够动起来,大家都围绕这节课上。他有问题,怎么解决,大家就这个问题趁热打铁,问题跟的很快,问题得跟进。这个里面可以同时上,也可以循环的上,同时上的很少,这节课,可能是第四节或者下午,这样跟进第二个老师就可以改进。就像杜郎口,大家都去过,他的经验不光是合作学习,合作小组。老师的听课说课评课这是它的特色。一般都是组织单位,我们一块吃饭,杨校长跟我坐在一块了。老师您在电台和电视台点,他们合作学习了吗?今天他要和你在一块切磋一下。你像杜郎口的合作学习,学生坐到哪一面都能正面对着教室,咱们的教室歪着脖子教课,将来得颈椎病啊。所以有的时候什么叫明白人,什么叫跟风的人,看见一个就跟风,你得去琢磨这些问题。因为我不光是这个,还有假期补课,不满就打到校长老师身上,我们的压力太大了,不可能都推了,实际上就是社会和家庭给学校的压力太大了。我也是老师,别人在那补课,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但是补课是不对的,这是系工程,必须是整套的东西,才能把现象解决。

你不给老师提供新的路径,你按照教材讲,学生动了,分数还要上去,那可能吗?对吧。所以很多实际问题必须考虑进去。想到这些谈到这些老师才爱听,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那样老师和校长不会管你这样的人。这是多元同科循环。还有同科异构,统一一节课让很多老师来上,各显其能。看一看然后大家坐在一块,看看哪个环节好,叫做同科异构,大家各抒己见。由两个或三个老师一起来上。哪个老师哪个环境精采,精采的搁在一块,去尝试。再有叫互助式观课。它是一种横向的,同是互助指导活动,他没有。上边教研员或者学者来了。也不分权威,大家都是平等的,同伴。同一学科的可以跨学科的,也可以是跨校级的,都可以。再有就叫邀请式观课。老师主动地邀请同行或者专家来听课,你像石家庄东风西路小学,还有谈南路小学,我都去过,那都是邀请。老师你推荐出两堂日常的课,有数学语文或者数学外语,或者政治课都可以,他说自然课,肯定是学校最好的,你就上,上完以后,大家说课,点评的分量比大,因为他是邀请专家,或者教研室来听课,所以点评的分量是比较大的。这是课例的研究,有这么几种具体的形式。

课例研究,体现了实践性研究性,研究性当中,有机会和这么多老师坐在一起,我想研究的问题,作为我思考的给大家讲一下。你在讲课当中的章法到底是什么,老师以后在讲课当中,把章法操作模式,你再进行树立,或者作为一个问题思考,讲课当中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或者飞跃。第二教材和学案的关系怎么处理,教材和学案两者怎么结合,学案当中到底应该呈现出哪些东西,怎么利用教材当中有的,画一画这个怎么处理,这是作为我自己思考的问题。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生成性的问题,或者叫策略性的问题。第三个策略性的问题,策略性知识有生成的,从表面看不出来的,是需要提升,需要你浓缩,这些东西到底怎么搞不清,你结合你自己的学科去做一些判断。语文的也好,数学的也好,外语的也好,到底这些策略性的知识,操作模式,还有高效性,到底应该怎么体现出来,今天作为问题留给大家,大家在自己的学科当中可以进行探索。

关于课例研究。还有一部分没有时间了,给大家谈到我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是新的事物,所以有很多新的问题,没有接触到,或者接触到了,还没有规律性的东西看到,在这里跟大家平等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能够吸取听课老师当中精华的东西。吸取别人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长处,自己在学科教育当中去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拼搏,为河北省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去贡献每个人光彩的一笔。谢谢大家。

王金刚:再次感谢张老师。老师们,刚才张爱华教授结合自身的有关规律和法则进行讲解,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也有三句话概括第一句话是,教授的报告是点出了对我省中小学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第二句话是对我省中小学教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述,第三句话是为我省中小学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指导。所以最后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张教授。最后我希望教授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省的基础教育改革,能为我省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专家引领。同志们,关于会议,我代表省学会,代表高智军秘书长向大家说这么几点。

第一点我要说首先感谢河北省教育资源发展专业委员会,感谢邯郸市教科所,邯郸市教育学会,以及邯郸学院邯郸23中,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得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表示感谢,鼓掌。

第二点是感谢与会的各位代表,在本次会议期间,你们克服了吃、住、行等方面不便的问题,认认真真地特别是今天上午,各位遵守了大会的各项议程,确保了这次大会的圆满成功,我代表省学会,代表高秘书长向大家表示感谢。

第三点感谢做课的25位教师,这次,在邯郸举办活动,邯郸用的版本和进度都不一样,石家庄有的是人教版有的是冀教版,跟邯郸的版本不一样,但是很短的时间内克服了版本的不适应,也克服了进度的不适应,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巧妙地实现了与版本的对接,与进度的对接,与学生的对接,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任务。所以对25位教师辛勤的工作表示感谢。

省学会到过去的学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参观过,回来以后,也在不断地推广,学案教学,这次以全省性的开这个会议,搞这个课这是第一次,应该是开创了我省全面推广和开展学案教学的先河,这个活动绝不是最后一次,也希望各市回去以后,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开展这个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我再说一个通过这次会议以后,把学案教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摸清楚,咱们知道,洋思中学还有河南许衡中学,它们成为名校,特别是河南许衡中学。这个学校02年建校到06年成为全国名校,它们的校长张璧宏曾经被邀请,到河北省两次做报告。他们相应的东西,支撑着他们学校走向全国的名校行列,所以河北省也应该不断地学习这些好的对象,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