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号地铁时间查询:鬼子进村抢花姑娘”底线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5:56

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笑容……这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对于该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的行为,不少网友非常愤慨。当地旅游局的负责人则认为,该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8月4日中国新闻网)

让游客扮成鬼子美滋滋地抢“花姑娘”,不知道这样的旅游项目“红”在哪儿,又能够教育年轻人什么。商家为了招徕顾客,可以搞一些特殊的创意甚至噱头,但不能超越最起码的底线。当年的日军作为罪恶的侵略者,永远不应该以正面的形象、胜利的姿态出现在“红色旅游”项目当中。

如果想让游客重温那段历史,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能够有一款“打鬼子”的游戏项目。面对侵略者,不管有多么艰难,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都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游戏才有教育意义,也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当年被日本人蹂躏的“花姑娘”,她们是我们的祖母甚至曾祖母辈,每一个有血性的男儿都应该恨自己生得太晚,没有机会拿起枪来保护她们,而不是穿上的敌人当年的衣服,以扮演侵略者的暴行为乐。

人们常说,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很难受到世人尊重。而我们有些人不但善于遗忘,而且还善于为虎作伥,善于自我阉割。在日本,很多政要每年仍然要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很多右翼分子根本就不承认有过侵略行为。可我们,不但没有一点点危机意识,反而有人扮起了鬼子抢“花姑娘”,已经把那段耻辱的岁月忘得干干净净,还有意无意地把那段历史娱乐化,甚至帮人家美化。

很多人都敬佩犹太人不屈的民族精神。二战结束这么多年,犹太人仍在追捕那些藏匿天涯海角的纳粹分子,哪怕这些人八、九十岁了,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60多年来,犹太人靠企业家的资助,将几千名漏网纳粹追捕归案。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犹太民族能够在异常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样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企业家,但我知道,我们某些地方有唯利是图的商人,有以扮日军欺负中国人为乐的游客。说难听一点,假如再有外敌入侵,这样的人不做汉奸做什么!

六十多年过去了,虽然那段屈辱历史的亲历者越来越少,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让记忆留存,让屈辱铭刻于心。这是一个民族应该有的骨气,这是一个公民应该有的良心。娱乐也有底线,不能为了挣钱什么都不顾,不能为了高兴啥都敢来。很难想像,以色列人会开发一款纳粹在集中营里杀害同胞的游乐节目。拿自己先人的伤疤取乐的,只有我们的国人。在我们的“红色旅游”当中出现这样的节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耻辱!

(华声在线)

刘洪波:“红色旅游”岂可戏耍历史(东方网)

刘洪波 杂文家

安徽黄山市某景区有“皇军抢花姑娘”上演,是为“红色旅游”。

报道有图有文。文称,扮演“皇军抢花姑娘”,是黄山市谭家桥镇推出的集体旅游项目,游客有的装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的演“花姑娘”,名为“鬼子进村”。图中可见,所有人笑意盈盈,快乐不已。

这几天,人们已读过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的消息,也有照片,那倒是其状肃穆,足堪寄托哀思。

黄山演戏与方正立碑结合来看,甚是鲜明。曾遭受战争蹂躏的土地上,“红色旅游”上演日本鬼子抢中国“花姑娘”,乐不可支;受到侵略殖民的土地上,展现胸怀立殖民者记名碑,状极正经。两者还都是为了“了解历史”。

历史,听起来沉甸甸的,其实真是消失如烟了。蹂躏与反抗,化为“抢花姑娘”的娱乐,称之为“红色旅游”,何如叫“黄色旅游”呢?

惨烈已经抹去,曾经的“焦土抗战”、“一寸河山一寸血”,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可能真的不过是“抓鸡”和“抢姑娘”。于是,“皇军抢花姑娘”自然是新鲜到乐不可支了。历史还有什么历史味儿呢,只合为平淡的日子提供一些新鲜的玩闹而已。如果这可以叫“了解历史”,历史有知,恐怕也愿意死掉。

历史在这里只是取用的材料,用以填充无趣的生活,“皇军”与“花姑娘”都是消费符号,实现的是平庸的趣味满足,而历史内容全部逸出。这不是了解历史,更不是牢记,而只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一部分人扮演凌虐者或助虐者,一部分人扮演受虐者,而且因为情知是游戏,所以更增之愉悦。

相比之下,方正县的立碑活动,真是庄重,内容十足。方正县为“开拓团”立碑,对“开拓团民亡者”的哀思就得到了凝固,前往寻访和悼亡就大为方便了。然而,方正县未曾专门为“开拓团”的受害者立碑。历史在这里是严肃的,但同时是反向与颠倒的。

又,据报道,黄山的“红色旅游”,包括“鬼子进村—掳走村姑—八路解救”三个桥段(编者注:八路军在长江以北作战,在安徽黄山一带的,应为新四军。),剧情设计当然视乎旅游市场对“精彩”的认识。侵略与反抗、占领和解放,在“红色旅游”中,凝炼成对“花姑娘”的抢与救。旅游条件下的情景再现、历史取材,映衬着对历史的现实理解与接受心理。“花姑娘”成为历史的中心,而表演取乐被视为可接受的节目。“八路”作为抢姑娘剧目的结尾而出现,这是象征性的历史正确。

至于方正县的立碑活动,除“日本开拓团”之外,也还有一块碑给予“中国养父母”。这样,纪念建筑以日本殖民政策执行者的开拓团为中心,也具有了象征性的政治稳妥,使“体现中华民族的胸怀”显得不是全无着落。

这就是说,嘻嘻哈哈的放松游戏,和反向颠倒的纪念建筑,都设计了可资开脱的关目,“八路”和“中国养父母”的出场,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使游戏和颠倒获得一块“正确”的牌坊。这颇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