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97高清国语版: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45:57
纪晓岚是“色情狂” 以肉为饭日御数女(图)
(2008-2-10 11:41:37) 有 9125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中国网 打印本页

纪晓岚故居,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纪晓岚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4月,提升为侍学士。但纪晓岚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临终前勉强做了一个月的协办大学士,也只是安慰之意。
张国立演绎的纪晓岚形象,铁齿铜牙、幽默风趣、儒雅潇洒
清代,纪晓岚可以算是在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综括他的一生,除了在做官方面表现不凡,一直做到了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授命下,领导编篡了当时最具有想象力的“形象工程”——《四库全书》,并著有一部以谈鬼怪故事为主的《阅微草堂笔记》。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未必熟知的则是纪晓岚超乎寻常人的“纵欲”。
综括而言,纪晓岚的“纵欲”主要表现在“食”和“色”两个方面。就“食”的一面说,他的癖好是只吃猪肉,不吃米、面,而且饭量尤佳,动辄每顿吃掉上十盘猪肉。相对于“食”的一面,纪晓岚在“色”字上面的表现,更是强烈得令人嗔目,以至于让人联想到他是不是得了性欲亢进的疾病。
关于纪晓岚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异表现,清人的一些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这里随手援引几条,以为证明。
小横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观》卷3中说:“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采蘅之的《虫鸣漫录》卷2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昭枪在《啸亭杂录》卷10中也说“(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更是讲述了一个关于纪晓岚好色的精彩故事:“河间纪文达公,为一代巨儒。幼时能于夜中见物,盖其禀赋有独绝常人人者。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纯庙偶见之,大惊,询问何疾,公以实对。上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编辑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宫女赐之。文达欣然,辄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云。”
堂堂的一代文宗,竟然好色好到了近似于“色情狂”的病态程度,甚至在皇帝面前也不加掩饰,这一现象到底是精神现象,还是单纯的生理现象?似有进一步解剖的需要。

纪晓岚墓。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入主四库馆,惨淡经营了13年,但其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主管如此浩大的编书工程,本应受到圣上的信任、重用才是。但一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皇帝并没有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而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一样。  直到乾隆帝将帝位传给嘉庆皇帝,纪晓岚的职位仍没变化。嘉庆皇帝继位后,纪晓岚颇得赏识,死后恩荣有加。可是即使在嘉庆期间,他仍未能进入中枢机构军机处或被晋升为大学士,因为乾隆此时仍然是太上皇。乾隆认为纪晓岚不过是一介儒生,最多是个“御用文人”。
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铁三角"主演的一系列纪晓岚清宫戏,成了人们中对纪昀乾隆和绅的文学印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前人的野史笔记都把它归之于单纯的生理现象,说他是“奇人”,具有这个方面的特异功能,云云,这是被表面现象给蒙蔽了的“只见树木,不见泰山”的泛泛之谈。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作为一位才情冠绝一时的大知识分子,纪晓岚的“好肉”与“好色”,不能只简单地当成一种纯粹的个人生理现象,更多的应被理解为是一种精神现象,必须到纪晓岚的精神世界的深处寻找原因,这才能切中肯綮,找到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
而要揭开这个现象的谜底,我以为首要的一点必须从纪晓岚在文化方面所取得几项成就的真实“含金量”说起。
纪晓岚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成绩主要有两项:一是奉旨领导编篡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型图书——《四库全书》;二是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
关于《四库全书》,今人文怀沙老先生曾将其评价为是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大意)。实际上,这也并非是很新鲜的思想。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版)中,对于《四库全书》早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他们出善价收集珍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该禁的图书是研究军事或边务的著作以及有反夷狄之说的评议,而主要是那些颂扬明朝的作品。……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别人且不管,我个人对于以上这些“诛心之论”,是非常赞成的。也曾经专门著文《〈四库全书〉的B面》(见《四川文学》2006年6月上)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所以,纪晓岚秉承皇帝的谕旨所从事的这项事业,你可以说它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可以说它是“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工程。

所谓形象,有几大类,如文学形象、历史形象、民间形象,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却也有不同之处。各种形象也会有不同的版本。
因为"铁三角"演绎的电视剧,纪晓岚铁齿铜牙、幽默风趣、儒雅潇洒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可历史中的真实的纪晓岚画像却是相貌丑陋、近视眼,还口吃。
在民间更多流传的是纪晓岚如何智斗贪官的故事,显示其才智、正气,而就历史来讲,纪晓岚是有文人操守,没有党附和珅等权臣,但纪晓岚在和珅为相期间,只不过是一个侍郎级别的书籍编撰官,相当于现在国家出版社总编辑的职务;乾隆五十二年升任礼部尚书,也就是文化部长的级别,主要的精力仍在编纂《四库全书》上。纪晓岚选择的则是埋头学术,不问世事;一直在和珅死之后,在嘉庆朝才升迁为协办大学士。刘墉权位与和珅也是相差很远,根本没有力量与和珅抗衡。真正在乾隆朝与和珅都法的是其他几位军机大臣,如阿桂、王杰、董浩等人。
戏剧的夸张性向来是极其大的,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弯曲一些事实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纪小岚作为人们心目中的正派人物,在自己的心目中自然要偏袒的将他完美化,也是人们追求完美的劣根秉性,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纪晓岚生性幽默诙谐,为人豁达开朗,又机智多谋,反应敏捷,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平日与同僚相处,友朋交往,多戏玩笑,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思妙语,浑然天成,无人能及。

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铁三角"主演的一系列纪晓岚清宫戏,成了人们中对纪晓岚乾隆和绅的文学印象。
不仅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不等于历史形象,即使是历史形象,也是经过人为筛选、过滤的,现在更多提到的是纪晓岚在学问、德行上如何出色,堪称一代文宗。但纪晓岚非常喜欢女色,不但为当时的私人笔记所记录,在正史上也有证实——“纳妾六人”。

纪昀 (1724-1805)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
纪昀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他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涉及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三年后召还,旋复侍读学士官职,授编修,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抄写七部,藏于文渊、文溯、文源、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毫无疑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纪昀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丝毫不可忽视。
在总纂该书过程中,纪昀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为一万余部书籍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际上是一部学术史,对每一部书和源流、价值等都作了介绍。它成为后来学者研究这些古书的一个切入点。很多大学者都承认,他们是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入手作学问的。
纪晓岚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和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只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