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孔曼结婚了:塞翁失马不是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33:41

塞翁失马不是福

2011年11月07日 11:22:56分类:未分类

  
   淘气的小孩踢球时打碎了旁边窗户玻璃,屋主当然很恼火。有人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玻璃工人不至于失业。玻璃工人的确因此有事可干,但屋主却蒙受损失。巴斯夏驳斥道“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补这善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
   
   所谓破窗理论之荒谬本应不难发觉,然而类似的言论在我们身边却比比皆是,这倒是值得思考的。洪水冲坏了小镇,他们会说,小镇有了重新规划和建设的机会,会比以前更合理更美丽;地震搞到楼房崩塌道路损毁,他们说重建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和其他物资,各种行业会受刺激而振兴,经济会因此复苏;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他们又说,美国人空前团结,原本萎靡的经济环境或得到改善,并且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又大大增强。一言蔽之,都说是因祸得福。 
 
   我以为,国人相信这些谬论,是因为故事的原型其实在中国,并且早已经街知巷闻:一个老头的马跑失了,邻居去安慰他,老头优哉游哉地说这可能是件好事呢。后来,跑失的马竟然带着另一匹好马回来了。邻居去祝贺,老头又说这可能是个坏事啊。老头儿子因为有了好的马匹,老是练习马术,搞到摔断了腿。邻人又去安慰,老头说这怎就不能变成好事呢。后来征兵不少人战死,而老头儿子因为腿瘸而得免。
 
   《淮南子》里的这个故事,其实便是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思想的演绎。每每听到有人说类似的话时,我总想踹他两脚,跟着说“你丫被踹,焉知非福”。有人说这个故事显示了老头的智慧,这是胡说八道,如果他真有先知本领,大可免去儿子断腿之痛。
 
   “因祸得福”这个词的结构可能亦是容易让人思维混乱的原因之一,人们易将之解释“因为遭受祸,所以得到福”。网络搜索,《史记》有云:“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勾践如果早有志气,何必要等到困于会稽卧薪尝胆图奋发?由此,因祸得福之因,不应解为“因为”,而应该和“因势利导”之“因”相同,作“顺着”、“从”之意。因祸得福仅仅表示从祸转向福的过程,不包含任何因果关系。这样理解,才不会陷入福兮祸兮分不清的糊涂境地。
 
   塞翁们屡有新说。高速公路经常塞车,在运力受到约束情况下,减少耗散的最优模式无疑是灵活运用价格手段。然而也有人认为,塞车了不一定有损失,有些人因此有机会观赏一下风景,他们的时间反正也不值钱,闲着也是闲着。春节期间火车票难买,有人说不能价格调节,因为有些民工时间成本为零甚至是负数,这样的话不由让人哑然失笑。时间成本为负数,意味着排队对于某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和收入。
 
   堵车中无意欣赏到绝佳风景、排队买车票过程中突然感到很高兴,这些都如塞翁之马走失却带回了另一匹马,并不表示“失马是一种收入”。你可以祈祷车堵在一处绝佳景色之处,也可期盼排队时候意外捡到宝物,但并不代表你的时间是零甚至负数。利率永远大于零是由于人有不耐,这是费雪《利息理论》核心表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话,唯一的用途是用来安慰别人不要去寻死觅活,未来会有转机。这样似是而非的言语,对于经济学思维是毫无助益。用经济学的逻辑来看,塞翁失马是真真实实的损失,而失马带回另外一匹马,那是风落盈利(windfall profit),顾名思义,纯属意外,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并且,我们同时要如巴斯夏那样清醒:看得见的是塞翁多了匹马,看不见的是胡人损失了一匹马。(原发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