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peaks找几个峰值:浅谈《宋词》的人文品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19:40

浅谈《宋词》的人文品格

唐诗宋词最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阆苑仙葩。然而这两者却被古代文人赋予了不同的人文品格。历来就有“诗庄词媚”的说法和“诗言志,词咏情”的体式分工。这种特色在诗、词俱佳的陆游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样是写梅花,我们可以看到差异很大的两种格调: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梅花绝句》远比其《卜算子·咏梅》要阳光、靓丽得多。李清照难能写诗,偶有所作,也是大气如虹: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最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词以纯挚、缠绵、清新、凄美而卓然成为宋词名家。然而其于词中却始终以一个柔弱女子的自我形象展示给世人,不能不说这位女诗人刻意赋予了“诗”和“词”不同的人文品格。

其实,词的这种“多阴柔之美,少阳刚之气”,多以“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的格调是有着其历史原因的。

词起源于隋,是柔和了少数民族与外来音乐的“燕乐”(“燕”又同“宴”。以常在宴会上演出而得名)而成的歌词。其与有着同样需要配乐咏唱的“诗经”、“楚辞”、汉魏的“乐府”却有所不同。词产生于民间(可谓出身卑微),故未能像正统“诗”那样,被赋予“祭祀,诵咏,教化,反讽”等重要的社会功能,更多地表现为民间性质的娱乐。直到唐代的天宝十三年,词才被宫廷接受认可。然而只一年功夫,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便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朝也从此由盛而衰。词在唐代被官方“接纳”后,并没有机会诵咏太平盛世,至“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割据,政权更迭的时世,或赋予词以狎妓宴饮、纵情声色的靡靡之音(这在西蜀词派的欧阳炯给《花间集》作序中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忏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或赋予词以亡国囚掳、故国不堪回首的抽泣之声。均未能给词以积极、高昂、靓丽的社会内涵。

自太祖“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建立大宋伊始,至徽、钦二帝被掳遭遇“靖康之祸”,北宋灭亡。160余年中,多半时间社会是处于战乱与动荡之中的。而宋朝政权被迫南迁(改称南宋)后,一直贯彻“妥协偏安”的政策。宋朝尽管有像范仲淹、岳飞、苏轼乃至后来的辛弃疾、陈亮等“豪放派”词人的一军崛起,但并没能让词原有的“品格”得到根本上的改观。“婉约”词风始终被视为“正宗”占有着主导地位。

毕生从事古诗词研究的叶嘉莹(女)先生总结说:词,有“弱德之美”。丫头则说:词,最“清秋”了。春发夏散,秋敛冬藏。秋,是繁华落尽后的“缄默”,是淡泊静笃中的“内敛”。丫头应该是深谙词中三味的。不过,“弱德”也好,“清秋”也罢,都把词更内涵的“品格”表达的(和词一样)太“委婉”,太“隐晦”,不够直白。要让期期对“诗”、“词”的内在“品格”做一个表述,期期以为:诗是心志的“亮剑”;而词则是信仰的“潜伏”。

古代的经史子集之于我们今人最大的价值,期期以为该是我们可以藉此进行人性的自我完善与人格的自我塑造,而其中的知识与技巧本身反在其次。

屈原义无反顾的决绝人世而赴命于理想,成了仕中永远的王者(这是丫头给屈子的评语);司马迁极尽屈辱的隐忍偷生而献身于事业,成了儒中史上的圣贤。“诗”和“词”中的人文品格才最该是我们去追求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