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股票的波动率:隋、唐、五代女子发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58:47
 
     据现有资料记载:隋有迎唐八鬟髻、翻荷髻,唐有倭坠髻、望仙髻等,发式之变化不胜枚举。待到唐晚期时,社会动荡,统治解体,出现了五代十国,中国重又陷入分裂,国力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此一时期隋的统治时间短暂,五代又逐步没落,因此最具代表性的唯举唐代。

    当时一些发式取名为云髻、云鬟、云鬓等,是一种极为形象化又恰如其分的形容,鸦、云、绿云青云、青丝等常被古人喻为妇女头发又密又黑之貌。“宝髻”是将金银、宝玉、珠翠饰于髻上,“乐游”则是将当时的一座宫殿名用于髻名,“愁髻”等则与当时的画眉及面妆相联系。面妆则有额熏、眉黛、红粉、口脂、花钿、装靥等。有施于额间、亦有施于两鬓,还有点缀于嘴角二侧。鬓式又与发式相配,各式鬓角厚薄不一,疏密有致,大小不等。其名诸如蝉鬓、云鬓、雷鬓、丛鬓、轻鬓、圆鬓等。

    倭坠鬓:喻其似蔷薇花低垂欲拂之态。《古今注》载:“倭坠髻—云坠马髻之余形也。”其形似倒垂侧向一边。发髻挽得很低,这是此髻得特色。类似于汉代之坠马髻,约在唐天宝年间初现,到贞元年间重又流行,只是髻式稍有变化而已。

    高髻:比喻髻式高耸而得此名,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发式,且样式变化无穷。如万楚诗句“托花向高髻”。李贺诗句“峨髻愁暮云。”其中更有卢微君的“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等,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高髻,高鬟的风采。

    凤髻:高髻中的一支,取其髻式似凤而得名,装饰金翠凤凰。欧阳洵的《凤楼春》载“凤髻绿云丛”,即指此种发式妆饰。

    螺髻:白居易《绣阿弥陀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甘目。”是取其形似而得名,本为儿童发髻,在头顶上梳螺状髻,初唐时曾盛行于宫廷。我们在太原金胜村唐墓出土的壁画,陕西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等处,均能见到螺髻。

    花髻:亦是高髻中的一种,李白《宫中行乐图》中云:“山花插宝髻”。万楚《茱萸女》中“插花向高髻”均讲述了这种将鲜花插于发髻上的发式。唐人家国内牡丹比作花中之王,将牡丹作为发髻上的妆饰物,更显其妩媚与高贵。《奁史·引女世说》载“张镃的牡丹宴客,有名姬数十,首托牡丹”,描述了当时的情景。《簪花仕女图》中头饰宝玉金银,尤以牡丹花形突出来强调花髻发式的雍容华贵。更有甚者,在髻上再点缀以雪白的茉莉花,黑白对比反差强烈,且芬芳扑鼻,独具魅力。罗虬《比红儿》“柰花似雪簪云髻”记述了这一乌发衬白花的妆饰手法。而且,这种传统的装饰手法,是我国妇女发式装饰中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

    低髻:此乃相对高髻而言的一种发髻,顾名思义,是一种较低的发髻,牛峤《菩萨蛮》中“低髻蝉钗落”意指此髻,另有一种含意为相对较卑微的发髻和梳在脑后较低部位的发髻。

   :与盘绕实心的髻相区别,鬟是一种盘绕空心的环状形式。鬟为大多数青年妇女所偏爱,尤喜双鬟式。鬟的形式有高低不等,大小不一,既有梳在头顶上,也有垂于脑后的多种样式。

    眉饰:唐代的眉饰具有鲜明的特色。《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花髻饰有牡丹、珠宝、娥眉粗大突出,给人以华丽之中见情趣的深刻印象。唐初盛行的粗眉饰在图中有形象的描绘。据“十眉图”有八字眉、远山眉、五岳眉等数十种之多,均属粗眉饰,可见唐初时粗眉饰盛行之极。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状”,则记述了至开元、天宝年间,当时的妇女已一改以往以细长眉饰为时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