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方式与案例:医生需要“防暴指南”还是医德自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8:45:56

医生需要“防暴指南”还是医德自省

  首席评论

  □惠铭生

  近日,一家医学网站发布了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其内容引起网友热议。“指南”中称医生遇险时应“及时脱掉白大褂,混在现场人群当中,迅速逃离现场,以躲避伤害”。专家表示,该“指南”表明当前医患矛盾很尖锐,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11月6日人民网)

  社会文明在进步,而医患互信却逐渐崩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患者“句句录音”、医者“步步签字”案例堪称“典范”。在很多地方,“医闹”现象频现,医护人员被打的极端案例不绝于耳。“医生防暴指南”的问世,折射出当前医患矛盾确实很尖锐,原本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社会群体———医生,沦为高危职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民间版“医生防暴指南”或许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积极意义。比如,医生在就诊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礼貌修养,尊重病人;术前要充分沟通,不要夸张手术疗效,不要打包票等。要学会自我保护,如“不要背对大门坐诊”等。

  但谁都清楚,“医生防暴指南”虽然有些“实用”,但毕竟是权宜之计,既不是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根本之策,更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所以,我们读“医生防暴指南”,生发出的感受更多是揪心的酸楚和悲怆———医患本一家,为何成冤家?

  曾有报告称,82.64%的受访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体制造成。不能否认,“过度市场化”让医疗改革走上歧路;财政投入不足,“以药养医”导致大处方、过度医疗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医患矛盾。

  但是,医患冲突,医生也难辞其咎。很多医疗领域的丑陋行径,与体制无关,而与无德有关。比如,有些医生不负责任,医疗事故频发,这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广东省卫生厅一官员披露:医生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 50% 。有了医疗事故,患者讨要说法,却屡屡因为医疗鉴定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公允立场而求告无门。有些医生收红包、索回扣毫无顾忌。

  还有,患者排队挂号以小时、天数计算,而医生问诊以秒计算,也非杜撰。前不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近日,中青报曝光,国内1名顶尖骨科医生1年可拿上千万元回扣。“问诊19秒”、“千万回扣”能让一位医生笑,却让多少患者去哭和恨呢?

  医患矛盾尖锐,医生是受害者,患者何尝不是?体制弊端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一些医生的失德、无德,又何尝不是?所以,“医生防暴指南”最该添加的内容还包括: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责无旁贷,而且率先有为。比如,在诊治中不收红包、索红包,也不开大处方等。医生只有不绞尽脑汁为获利而算计患者,患者才能信赖医生。

  假如医生总是以受害者的心理面对医患矛盾,而不是反躬自问,多从自身找问题,无益于解决医患矛盾。媒体称,该“指南”综合了2000多名医生会员的意见。显然,这份“指南”倒是迎合了医生们的情绪性发泄,却不利于医生反省。假如再有“好事者”发布一份“病患者防医生伤害指南”,各自站在各自立场上说话,相互对立,医患矛盾只能是加剧,而非缓解。

惠铭生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