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对倒洗盘:中国名将评述(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51:03

5.特立独行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古代名将之中也有些生平作为不是那么令人尊敬的人物,在看惯了太多规规矩矩、忠心耿耿,堪称军人表率的名将后,不妨来瞧瞧几个特立独行的家伙,他们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行为却不符合道德规范,甚至有些过分乱来了。吴起这个家伙便是名将中的特立独行者。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和兵圣孙武差不多,被称为吴子,著有《吴子兵法》。吴起是卫国人,少年时候家里比较有钱,大概有些虚荣心,倾家荡产谋求当官,却因为运气不好始终没混上一官半职,他家乡的人嘲笑他,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过他的人。自己不思积极进取,还杀人泄愤,真是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家伙。吴起逃出了卫国,拜大儒曾子为师学习仁义道德,他的母亲去世消息传来,曾子以为吴起会赶回去奔丧,谁知第二天吴起若无其事照常来上课,曾子惊讶的询问吴起,吴起满不在乎的回答:母亲既然已经死去,赶回去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继续追求学问。儒家最讲究孝义,怎么容得下吴起这样的异端邪说,于是曾子将吴起扫地出门。吴起这个人道德观念淡薄,和很多名将大相径庭,不过历史上像吴起这样的人也并非没有,如《晋书·阮籍传》上说阮籍母亲死的时候,他正在下棋,对手表示可以暂缓一下,待阮籍料理完老母后事再继续,阮籍不干,定要继续决一胜负。和吴起也是一时瑜亮了。阮籍可以说是沉迷棋道,吴起却似乎对儒家学说兴趣不大,以他的聪明才智,难道不能洞察到曾子对他的回答有强烈反感吗?明知故犯,吴起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吴起被曾子赶走后,来到了鲁国。当时齐国攻鲁,鲁国打算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表示出怀疑的意思,吴起了解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妻子杀掉,于是鲁国用吴起大破齐军。吴起深得军心,用兵如神,对于士兵很是照顾,有士兵脚部受伤流脓,吴起竟然亲自为士兵吸脓,即算是为了收买人心,这种做法也是很了不起的,不过感觉这种做法的性质和他杀妻求将差不多,都是为了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嘛。吴起的行为并不为当世所认可。当年齐桓公威震天下时候,易牙杀子烹成美食取悦桓公,管仲认为这种违反人伦的举动十分可疑,以为“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桓公不信,继续信任易牙,管仲死后,桓公有病,易牙作乱,桓公求一饮一食而不得,病死。“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户”,一代霸主,沦落如此收场,可悲可叹。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大概因为这些原因,加之齐国威胁已去,鲁国国君赶走了吴起。吴起被迫流亡到了魏国,终于遇上了赏识他的才能,又不拘吴起小节的魏文侯,从此大施拳脚,屡破秦军。可是好景不长,魏文侯死,吴起受到新主怀疑,加之小人陷害,被迫逃到了楚国,自古名将总是和小人相伴始终,为之一叹。在楚国,吴起受到重用,并以改革家的姿态活跃于楚国政坛,开始了对楚国一系列政治上的改革,幅度之大可以和商鞅对秦国的变法相提并论了,“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只可惜楚国在吴起死后废除了他的强国政策,而秦国在商鞅之后却仍然依其改革至道而行,改革本来非一朝一夕可成,所以秦渐强而楚渐弱。吴起和商鞅一样,因为改革得罪了国内的贵族而遭遇不测。先王刚逝世的时候,吴起就受到了贵族们的围攻,吴起狡猾的趴到先王遗体上,那些射杀吴起的箭也射到了先王身上,吴起虽然不免一死,但那些射箭的人因为亵渎先王尸体,都被判了死刑,吴起也因此间接为自己报了仇。这最后悲壮而别出心裁的谋略,正是吴起此生之写照,不够漂亮,但深得光棍无赖精神之三昧。吴起这辈子运气并不好,流亡数国,多有牺牲,换来的还是恩将仇报,然而其人特立独行,率性而为,写下传奇人生,不得不使人感叹:吴起不过是不得其主罢了,若在有为君主手下,又岂是这等成就,封王拜相都不在话下。命运就如同微风吹起花瓣,有的落到了庭院,有的落到了池塘,像吴起这样行为怪异的人才一旦被置于历史舞台,能够脱颖而出,功成名就,然而更多人才被遗忘在角落,任你心比天高,学富五车,也只能整日为生活疲于奔命,郁郁而终,埋没世间,和这些人相比,老天待吴起也不薄了。汉代陈汤是另一个行为不端的家伙,他晋身名将之功在抗击匈奴的一场战役上,以后则再没有做过一件好事。他这一生起起落落,颇多争议,却称不上英雄,如果没有赫赫战功,只怕也是历史上无良奸臣之流。汉代时候是以德治国,做官靠举荐贤良,陈汤偏偏是个十足的无赖,经常借钱不还,名声不好,被人举荐当官,又因为父死不奔丧被人弹劾下狱,后来又被人举荐当官,当上西域副校尉。当时匈奴郅支单于和汉朝有矛盾,又杀了汉朝使者,逃到西域康居国,在汉朝属国杀人掠地,妄自尊大,很是骄横,汉朝政府鞭长莫及,只能忍受。陈汤这个家伙出使西域,既不管自己不是为打仗而来,缺兵少粮,也不管没得到朝廷的命令,就打算私自攻击郅支单于。当时陈汤的上司甘延寿病了,陈汤自作主张,不请示朝廷,也不理会上峰,一个人矫诏策划战争,这在今天叫做挑起边境争端,引发民族矛盾。当甘延寿得知这件事要制止陈汤时,陈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出剑来威胁甘延寿,逼迫甘延寿和他一起行动。陈汤不愧为了不起的良将,他利用郅支单于和西域各国的矛盾,因势利导,历经几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最后大获全胜。陈汤上书皇帝表功,其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为中国最瞩目的豪言壮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不过这句话由陈汤这个人口中说出来,令人有些啼笑皆非,按陈汤的性格来看,这句话不过是为他的鲁莽行为找借口而已。陈汤这个人比较贪心,打仗自己也得了不少好处,有官吏在道上查验,陈汤上书说:“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这是挟功自重,表示贪污有理。陈汤虽然是为汉朝出了口恶气,但毕竟属于妄作主张,既矫诏、又动兵,有大臣以为,如果一旦嘉奖陈汤,那些边疆将军为一己之私,势必铤而走险,挑起战乱,长此以往,祸国殃民。皇帝为此也很是头痛,不赏不是,赏也不是。后来有人提出,“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那是汉朝杀之而后快的敌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陈汤决战于万里之外,“万夷慑伏,莫不惧震,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功莫大焉。所谓“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汉武帝时候李广利将军“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这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但汉武帝“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余人”,今“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这篇疏文滔滔雄辩,比较公允的认同了陈汤的功绩,很有说服力,于是皇帝“赐汤爵关内侯”。陈汤冒险成功,更加嚣张得意,又犯下欺君之罪,几乎下狱当死,经人说情才逃过一劫。即使这样,他却不思悔改,照样受贿贪财,作了不少胡闹的事情,劣迹斑斑,和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也没什么区别,他一生几经起落,后死于长安。陈汤是前汉最后一位名将,他死后不久,王莽就把持了朝政,王莽和陈汤关系不错,如果陈汤多活上一些年头,只怕会做出更多错事来吧。陈汤这个人,的确是那种为了功名利禄不惜挑起战乱的人物。贪财过甚,又不知收敛,虽立有不世之功,然人品卑下,不敢恭维。此种人有非凡才能,于国家而言未必是好事吧,总算陈汤生逢其时,小过不足掩大功,若生在乱世还不知道他会做出些什么来,这大概是陈汤不幸国家幸吧。平心而论,陈汤入中国名将之列并不合适,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破坏,对人性的摧残都是巨大的,不必要的战争尤为如此。然而正如开头所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见识见识也好,可是陈汤这样的名将,但愿以后不会再出现了。然而命运自在冥冥中,不是个人愿望能决定的,最靠得住的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国家富强,政治稳定,制度严明,自然名将多忠义,反之则名将变叛臣,治国良臣多因末世而成乱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