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2016b免费下载:祛湿药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27:09
祛湿

    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

    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

    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

    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

    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

 


五皮散【成份】  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g)。 【主治】  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详细
苓桂术甘汤【成份】  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白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详细
二妙散【成份】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 【主治】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详细
连朴饮【成份】  制厚朴二钱(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炒、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 【主治】  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 ...详细
平胃散【成份】  苍术9克,厚朴(姜制)6克,陈皮(去白)9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详细
八正散【成份】  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 【主治】  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诸闭不通,小腹胀满或痛,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